动物界每一种幼体都需要特别的照顾,家禽中的小鸡也不例外,小鸡饲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鸡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小鸡饲养技术
1 选择育雏时节
从气候因素考量,一般情况下,春季育雏效果最好,初夏及秋冬次之,盛夏最差。春雏(3~5月份孵出),外界气温适中、空气干燥、自然通风条件好、日照利用充分,利于鸡只的生长发育和机体健康。开产较早,一般9~10月份开产,经济价值高。相比之下,蛋鸡的生物学产蛋年最长,从秋季开产至来年秋季换羽停产,蛋期达一年左右,蛋量高、蛋重大,可见春雏的利用价值和生产性能的发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夏雏(6~8月份),高温高湿、食欲不佳、休息不宁、生长缓慢、疾病多发、成活率低。到育成期,天渐变冷,发育减缓,产蛋期生产能力欠佳。秋雏(9~11月份),外界环境渐好,利于雏鸡发育,性成熟相对较早,但成年鸡的体重和蛋重较轻,产蛋维持时间较短。冬雏(12月至次年2月份),给温时长,成本增加。冬雏于夏季开产,若饲养管理不到位会出现当年秋季换羽停产。
2 育雏前的准备
消毒应在进鸡前一星期,将鸡舍的每个角落包括饮水器、料桶使用合理有效的消毒药进行彻底的消毒。进雏前的温度不要一下子升高到标准温度,等到搬运鸡雏的工作完成后再缓慢升温至标准温度。湿度也要达到适宜,一般情况下适宜的湿度是人进入鸡舍里要有湿气扑脸的感觉,理论上为75%。
3 雏鸡的饲养
开水时的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糖类和维生素C,可明显的提高成活率,开水开食可同步进行,但第一天不要使用任何药物。开口药的使用,常规多为抗生素类药品,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对鸡体产生伤害,尤其是对不健全的肝肾伤害更大,也影响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在药物选择上,要选光谱安全、长效、对肝肾刺激性小的药物,以减少对娇弱雏鸡的伤害。
目前的鸡雏,普遍存在进雏第一天解剖就会有腺肌胃炎不同程度的表现,所以建议大家在进雏的时候,备好防治腺肌胃炎的药物——“胃康灵”(主要成分为白芍,白芨、甘草等),以免腺肌胃炎病在肉鸡的饲养过程中造成严重的损失。
4 雏鸡的管理
刚出壳的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绒毛稀少,()不能起到御寒作用,温度的高低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必须严格掌握育雏温度,最佳温度看鸡群的状态,以鸡均匀散开,伸脖趴伏在网面上,略有张嘴的状态为最佳。同时控制好温湿度,随日龄和天气变化适当增减,并注意观察鸡群的日常状况。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时不要让气流正对鸡群。雏鸡需要比较强烈的光照,适当合理的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卫生消毒是日常工作中比较重要的,这项工作做不好,会使鸡群疾病不断,死淘率高,药费增加,还有可能发生烈性传染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控制密度,合理分群,也是养好雏鸡的关键所在。
5 雏鸡的免疫
免疫时要确保鸡群在非常健康的状态下进行。应该注意的是首次免疫时不管用什么种类的疫苗进行免疫,都应该用个体免疫的方法,以保证免疫质量,保证抗体均匀一致,二次免疫或以后免疫可以用群体免疫的方法进行。
6 做好脱温转群工作
雏鸡脱温转群是从一个生长阶段转向另一个生长阶段,从一种生长环境转移到另一种生长环境,需要鸡群逐步适应。脱温要逐步进行,将舍内温度逐步降至与舍外温度基本相同,然后不关闭窗门,让舍内环境逐步接近舍外气候条件。避免在气候条件恶劣或鸡群状况突然有较大变化时转群。应选择鸡群健康正常、无疫病发生时进行转群。转群后的三天内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预防量的抗菌药物。不能突然改变饲料,从小鸡料到中鸡料,要采用逐步过渡的办法,让鸡群有一星期左右的适应时间。
转群时间根据季节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冬季在中午天气暖和时,夏季在早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转群前一星期应根据鸡群体质开始加大降温幅度,降至6~18℃。转群后要加强饲养管理,因为转群时鸡发生各种应激反应,会使鸡群的抵抗力下降。
小鸡饲养注意事项
一、调节适宜温、湿度,提高雏鸡成活率
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适宜的温度为:30-32°C。以后,每5天降温1-2°C,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C以上时,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
温度适宜与否,可观察雏鸡的形态表现:如雏鸡挤成一堆,不爱活动与吃食,不时发出“吱、吱”叫声,音长而无力,是温度过低的表现;如果雏鸡两翼下垂,张口喘气,拍翅抢水喝,不时发出“啾、啾”声音,叫声尖而短,则是温度过高,只有雏鸡分布均匀,活动、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粪后粪便多呈现条状,睡眠时头颈伸直,安静等说明温度合适。
调节雏鸡温度的方法很多,小群鸡可放于纸箱或木箱,箱内铺垫干草或棉絮,垫料下还可放置热水袋,或用电灯照明取暖。大群鸡可采取温室保育。
另外,育雏舍(室或箱)内若太干燥,鸡体内水分散发量大,不利于雏鸡的生长;若湿度太大,空气不流通,雏鸡容易感染病。适时的相对湿度为55-65%。调节的方法,只要饮水器内不断水即能达到要求;霉雨季节湿度偏大时,可加厚干燥的垫料并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即可。
二、及时供水开食、搞好日粮搭配
雏鸡开食之前,先给饮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浅红色即可),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最后再喂料。然后,要经常供给饮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饮拉稀死亡。饮水宜先用温开水,以后可逐渐改用新鲜清洁凉水,同时防止雏鸡弄湿羽毛。
幼雏阶段喂料不宜受餐数限制,应任其自由采食,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到20日龄后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过湿,以能松散为度。喂量随着雏鸡日龄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饱(以八成饱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雏鸡的饮料配合。根据其营养需要特点:要求较高的能量和较高的蛋白质。一般日粮中,谷实类(玉米、碎米等)为50-60%;糠麸类(米糠、麦麸等)为5-10%;油饼类(花生饼、豆饼、芝麻饼等)为20-25%;动物性饲料(鱼粉、肉粉等)为7-20%;骨粉、贝壳粉4-5%;食盐03-05%。青饲料另外加喂,尤其没有维生素添加剂时,不能断喂青料,喂量约为精饲料的30-50%。
不同日龄雏鸡耗料(克/每只、每日),因品种、个体发育、饲喂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大致为:1-10日龄为8克,20日龄为15克,25日龄为16克,30日龄为30克,50日龄为40克。
三、调控适宜光照,促进雏鸡发育
日光照射可以增温、增加食欲,利于消化,促进钙磷代谢、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并能杀菌。但光照强而又时间长(包括人工充实光照),易使雏鸡过量运动,得不到适当休息而影响雏鸡正常发育。因此,应采取遮光的办法使雏鸡得到适当的休息,以利于消化、增重和换羽,同时还可以防啄肛、啄羽等恶癖。
适宜的光照和运动时间为:一周龄内的雏鸡可全日24小时光照,并在每次喂饲前后各活动10-20分钟。一周以后,若天气晴朗,温度许可的情况下,白天采用自然光照即可。最好每天能晒一次太阳,头一、二天晒半小时左右,以后逐渐延长。20日龄前每天可使雏鸡活动6-7小时,(包括采食时间),20日龄以后,晴天可整天活动,但中午炎热时节应收回遮光休息2-3小时为宜。
中药催肥 夏季肉鸡催肥配方:辣椒、硫酸镁各12%,甘草、五加皮、姜粉各23%,茴香7%。冬季肉鸡催肥配方:姜粉24%,肉桂50%,甘草、硫酸镁各90%,茴香8%,将配方中的药物研成粉,拌在饲料中,酌加清水,每只鸡每次添喂05~1克,每两天用一次,用药后,鸡食欲增强、毛色发亮、增重快。
土霉素钙盐催肥 在饲料中经常加拌土霉素钙盐,每只鸡每年100~200克,可使鸡肥壮、多产蛋。
硫酸钠育肥 从10日龄开始,用硫酸钠喂肉鸡,喂量占配合饲料的03%,长期饲喂。硫酸钠在体内能对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起促进作用,刺激生长,改善肉质。
豆油催肥 出售前一个星期左右,在饲料中加入少许豆油,并按饲料量加入万分之二的升华硫磺粉,能使鸡在短期内膘肥、肉嫩、油足。
(1)育雏率
育成率高低是判断雏鸡健康养殖的重要指标,良好的鸡群应该有98%以上的育雏成活率。
(2)达到标准体重的程度
雏鸡的平均体重是否达到标准体重,能大致地反应鸡群的生长情况。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标准体重,育雏良好的鸡群的平均体重应基本上按标准体重增长。即使鸡群中有部分鸡体重较小或较大。只要差异不大,平均体重基本接近标准的鸡群均属正常。
(3)雏鸡群的均匀度
鸡群的均匀度是检查育雏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果鸡群的75%以上在平均体重的09和11之间,就可以认为这群鸡的体重是比较均匀的;如果只有不足70%的鸡在这个范围之内,则说明有相当部分的鸡长得不好,鸡群的生长不符合要求均匀度的测定可按下列方法进行。每周末定时对雏鸡空腹称重,称重时随机地抓取鸡群的3%或5%或圈围100~200只雏鸡,逐只称重。然后再计算鸡群的均匀度。计算方法是先算出鸡群的平均体重,再将平均体重分别乘09和11,得到两个数字。体重在这两个数字之间的鸡数占全部称重鸡数的比例就是这群鸡的均匀度。鸡群在发育过程中,各周的均匀度是变动的,当检查鸡群均匀度发现比上一周差时,那么在过去一周的饲养过程中,一定有某种因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时要认真查找原因,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校正,保证雏鸡生长发育达到符合品种要求。
(4)免疫及抗体
雏鸡的免疫接种情况及抗体水平也可以判断雏鸡的健康养殖效果,雏鸡应接种马立克氏疫苗,具有较高的抗体水平。同时应根据接种其他疫苗情况检测出相应的抗体水平,这样才能保证雏鸡的健康。
3不同生长阶段蛋鸡的能量
不同生长阶段蛋鸡摄取供其生长、维持、生产的最适养分含量是一定的,但是为了方便管理,一般将其生长阶段人为的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一般分为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并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研究出适合蛋鸡生长和生产的饲料。蛋鸡育雏期主要重视其体格、骨架等的发育,育成期则重视各器官的成熟和体重的储备,产蛋期则是整个养殖阶段收获的阶段,因此要维持鸡的高产,延长此阶段的有效时间。
31育雏期蛋鸡能量需要
蛋鸡5周龄内是内脏器官发育关键阶段,对蛋鸡全程生产性能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前5周龄的失重意味着一些重要组织(内脏器官)无法恢复的发育不良,包括免疫功能和对疫苗的反应(正大褐壳蛋鸡饲养手册)。因为蛋鸡育雏期日粮配方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以支持雏鸡的发育。美国NRC(1994)建议,0~6周龄、7~12周龄的白壳蛋品系蛋鸡ME需要量为1192MJ/kg;褐壳蛋品系蛋鸡ME需要量依次为1172MJ/kg。国标NYT 33-2004中,0-8周龄时建议代谢能含量为1191MJ/kg,且由于此期雏鸡骨架和身体各器官的发育,需要更多的蛋白和氨基酸,因此此期饲料较其他阶段相比有最高的蛋能比和赖氨酸能量比。雏鸡蛋雏鸡抵抗力弱,活动能力差,并且养殖过程中伴随着免疫、断喙等应激,雏鸡体重容易比育种公司的标准偏低。基于此雏鸡料一般采用颗粒料,这样能杜绝雏鸡挑食和饲料分层带来的影响。此外饲养过程中需要对雏鸡进行体重和胫骨长度进行测量,将其与育种公司的标准进行对比,合理调节饲料配比,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
32育成期蛋鸡能量需要
在育雏期蛋鸡完成了大部分身体构建之后,此期主要是促进器官成熟和为生产储备体重。拥有成熟健壮的体格,对于产蛋期的高产具有重要意义。很多养殖户认为这个阶段鸡不产蛋,减少其养分摄入,其结果可能导致蛋鸡高峰期短和产蛋率快速下滑。如NRC(1994)就建议在12-18周龄给与白壳蛋系育成蛋鸡能量浓度为1213MJ/kg的饲料。在NYT 33-2004中,蛋鸡9-18周龄建议的能量浓度为1170MJ/kg,其浓度比后期都高,足见蛋鸡身体的健康发育对于整个产蛋期的重要作用。相比而言,海兰褐2009版饲养标准中对于此期的饲养更为精细,分别划分成了7-12周、13-15周、16-17周三个饲养阶段,第一阶段能量较高,其推荐浓度为1168~1214MJ/kg,这主要是考虑到这个阶段蛋鸡生长迅速,应该提供足量的养分;二阶段稍低,其推荐浓度为1135~1181MJ/kg,此期主要是促进机体的成熟;三阶段又开始提高,浓度为1144~1228MJ/kg,这主要是为蛋鸡开产储备能量和促进性器官的发育。肉种鸡由于其“为能而食”的本能逐渐退化,一系列健康问题突出,必须对其实行严格的限饲(余丹等,2012)。综上所述,育成期也是蛋鸡生长关键阶段,对此期蛋鸡的限制一定要基于母鸡重量略高于相关品种蛋鸡饲养标准,不可盲目限饲。
33开产母鸡能量需要
蛋鸡一般在18周龄开产,然后产蛋率迅速上升至90%以上的产蛋高峰期。小母鸡第一次产蛋是强烈的刺激和应激,期间会伴随性器官的迅速成熟。此期一般饲喂能量浓度较高的饲料,一方面是为了让小母鸡克服第一次产蛋带来的应激;其次,身体在此期迅速变化,需要摄入大量的能量;再次,小母鸡在此期进行一定的能量储备,以防止进去产蛋高峰期之后产蛋率的迅速下降。NRC(1994)和国标NYT 33-2004在此期建议饲料代谢能浓度分别为1213MJ/kg和1150MJ/kg。
34产蛋鸡能量需要
蛋鸡产蛋期较长,如果以80周龄淘汰,其产蛋时间为60周以上;且在此期母鸡开始产蛋,这直接决定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多研究都对蛋鸡产蛋期能量需求进行研究。
341产蛋鸡能量需要预测系统
国内外学者在鸡的能量需要方面做了大量有价值的工作,饲养试验和比较屠宰法、呼吸商法和内源尿氮法被广泛的用于研究蛋鸡的能量需要。
Sakomura等(1993)预测肉种鸡的能量需要量的方程式为:AMEn=14692kg075+384WG+192EM+21W(21-T);
TMEn=15314kg075+411WG+205EM+22W(21-T)。预测产蛋鸡的能量需要量的方程式是:AMEn=14819kg075+384WG+192EM+20W(21-T);
TMEn=15681kg075+411WG+205EM+22W(21-T)。其中,EM为每日产蛋量,T为环境温度,WG为体增重。
NRC(1994)预测产蛋鸡每日能量摄入量为:MEI=W075(173-195T)+ △T+550△W+207EM。其中,MEI为代谢能需要量(kcal/只/天),W为体重(kg),T为环境温度(℃),△T为温度变化(℃),△W为日增重(g/只/天),EM为日产蛋量(g/只/天)。
海兰褐蛋鸡饲养手册其蛋鸡每日每只能量摄入的预测公式为W(140-2T)+2E+5△W,其中,W为体重(kg),T为平均环境温度(℃),E为每日蛋量(g/只/天),△W为增重(g/只/天)。
金鑫、张源久(1994)认为在环境温度适宜、日粮蛋白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过高过低的日粮代谢能都不利于提高产蛋鸡的生产性能。食入代谢能和产蛋率呈正相关的关系,通过析因公式推算出产蛋率在85%以上和80%-85%时,日粮代谢能需要量为1172~1213MJ/kg;产蛋率为70%-80%时,日粮代谢能需要量为1151MJ/kg。
吴庆鹉等(1993)研究了蛋鸡营养需要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蛋鸡的采食量、代谢能和蛋白质的需要量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在25℃以内,蛋白质的需要量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少,高温时鸡的采食量减少,提高日粮碳水化合物含量,对保持蛋鸡高产无益,但高蛋白日粮对维持高温下的产蛋量有良好作用。气温在30℃以上,应使每只鸡每日代谢能食入量在240-260kcal、蛋白质含量应该在18g以上。在试验温度和生产条件下,蛋鸡对单鞋能和蛋白质需要量与环境温度的数学公式分别为:ME(kcal/只d)=(17738-242T)WKG+365△WG+21EG;CP(g/只d)=04829-0005376T+00001265T2)EG。张桂芝(1998)对不同品系蛋鸡的活动和产热关系的研究表明,一天中夜间不活动比白天活动时的产热量明显减少,蛋鸡每天活动的耗热占总产热的15%。
根据肉仔鸡的生理特点和产品质量要求,将饲养期分为若干阶段,使用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和管理方法,提高饲养效果,使饲养规程更为合理,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肉鸡育雏阶段饲养标准,一起来看看。
肉鸡育雏阶段饲养标准
一、肉鸡0~14日龄
在雏鸡出壳后的最初几天,供给高质量的饮水,并供给体积小、易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做到少喂勤添。第一天可采用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4瓦,以后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并最终过渡到与自然光照时间一致。实行这种先渐减而后渐增的光照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雏鸡的内脏器官发育和骨骼钙化,使其健康状况良好,疾病发生率降低。
二、肉鸡10~35日龄
根据肉鸡的生长状况,适当加大饲料的体积,以降低饲料中能量和粗蛋白质的浓度,一般可降低10%左右,但饲料中的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要按标准或略高于标准供给。每天定时饲喂3次,要注意加强肉鸡运动,如可在晚上用竹竿轻轻驱赶肉鸡。
三、肉鸡36日龄至出栏
使用优质饲料进行短期育肥,配制饲料时应注意:一、原料多样化和低纤维化。二、在饲料中添加3%~5%的动、植物油脂,以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三、尽量用颗粒料饲喂,饲喂次数由原来的每天3次增加到每天5次,也可全天供料,让鸡群自由采食。四、调整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不仅会限制采食,影响休息,使鸡生长发育不均匀,而且会造成舍内空气污浊,环境卫生恶化,从而诱发多种疾病。一般情况下,肉鸡冬天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2~15只,夏天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10只。另外,还要注意加强鸡舍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和温、湿度适宜,温度以18℃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以55%为宜。
肉鸡饲养阶段(1)饲料分段:
目前肉仔鸡的专用饲养标准有两段制和三段制,我国肉仔鸡饲养标准按0—4周龄和5周龄以上分为两段,以此配成前期料和后期料。国外肉仔鸡饲养标准一般用三段制,如美国NRC饲养标准按0—3周龄、4—6周龄、7—9周龄分为三段。美国爱拔益加公司AA肉仔鸡营养推荐量以0—21天、22—37天、38天至上市分为前期料、中期料和后期料。前期料又称小鸡料,蛋白质水平要求较高(21%一23%),并含有防病药物;中期料又叫生长鸡料,与前期料相比,蛋白质水平降低而能量增加;后期料又称育肥料,蛋白质水平更低,但能量水平增加。考虑到最后一周禁止使用药物和快速催肥的需要,也有公司将出售前一周单设一阶段,从而实行四段制饲养。
(2)管理分段:
为管理方便,一般将肉仔鸡分为育雏期、生长期和育肥期三个阶段。0—3周龄为育雏阶段,此期对环境温度要求严格;4—6周龄为肉仔鸡快速生长阶段,这阶段肉仔鸡生长发育特别迅速,也称为生长期。7周龄至出栏为育肥期。
重量:
健康雏鸡体重符合该品种标准,雏鸡出壳体重因品种、类型不同,一般肉用仔鸡出壳重约40克,蛋鸡为36到38克;病雏体重太重或太轻,雏鸡腹部膨大卵黄吸收差体重过重,个体瘦小,体重过轻。
雏鸡:
刚孵出的鸡。0天-50天为雏鸡。刚出壳的雏鸡体内有足够的卵黄,3―5天内可供给雏鸡部分营养物质,雏鸡的培育是养鸡产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由于雏鸡抵抗力较弱, 容易由种种原因造成死亡。雏鸡的成活率直接影响着养鸡产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因此, 雏鸡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需要养殖者有充足的耐心观察雏鸡的时刻表现, 并能够及时拿出对策, 解决雏鸡在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外观:
雏鸡
健康雏鸡绒毛整齐清洁,富有光泽;腹部平坦、柔软;脐部没有出血痕迹,愈合良好,紧而干燥上有绒毛覆盖;病雏绒毛蓬乱污秽,缺乏光泽;腹部膨大突出,松弛;脐部突出,有出血痕迹,愈合不好,周围潮湿,无绒毛覆盖明显外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