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鸭前期长势较后期稍快。据测定,空嗉雏鸭平均初生重47克,30日龄增重12倍,60日龄增重22倍,90日龄增重31倍,达1464克,全期平均日增重156克。公、母鸭差异不显著。成年公鸭平均体重173公斤,体斜长2154厘米;成年母鸭体重176公斤,体斜长2111厘米。母鸭开产日龄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晚的在120日龄,早的在88日龄,体重1620克时开产。鸭群长势良好的,见蛋一个月内全群产蛋。90~100日龄的公鸭即可正常配种。母鸭一般可使用3年,但生产价值和选育效果以二年龄鸭为最佳。
金定鸭产蛋期长,换羽期间及冬季均可不休产。一般是边换羽,边产蛋,群众称之为“掺毛”鸭。一般情况下,养群鸭(400~500羽)每羽年平均产蛋260~300枚、金定鸭产蛋生物学年特别长,可达两年多。厦门大学科研站全舍饲66只,日粮为稻谷160克,鲜净海产贝类225克,饲养365天平均产蛋31335枚,300枚以上的个体占3%;出壳后500天的母鸭平均产蛋3055枚,350枚以上的占6%。放牧饲养的母鸭,产1公斤蛋需稻谷22~25公斤。
金定鸭的蛋重平均7220克,蛋形为椭圆,蛋形指数为1∶145。蛋壳青色,壳膜厚而结实,韧性强,不易破损。据称,青壳蛋可入药。蛋可食部分占蛋重的8903%,壳和膜占1097%。蛋黄占可食部分的3890%(来航鸡蛋黄占2869%,一般麻鸭蛋黄占35~37%),水分占4519%。
黄霉净主要成分是生物活性酶、氧化剂、乳化剂、水软化剂、污垢悬浮剂等。
在禽饲料中添加黄霉素,可提高增重和饲料效率,预防球虫病,增强抗热应激能力,提高蛋鸡的产蛋率,促进色素沉积。肉鸡日粮中添加黄霉素可提高增重931%,降低料重比87%,经济效益提高20%左右忠。骆先虎等在以玉米豆粕为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mg/kg、10mg/kg的黄霉素,在高温季节肉用仔鸡的成活率分别提高325%和375%,增重率提高13%以上,且2试验组对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无明显差异。常文环等用5mg/kg黄霉素、300mg/kg痢特灵、25mg/kg黄霉素+150mg/kg痢特灵及150mg/kg金霉素饲喂肉仔鸡,黄霉素组较其它3组增重分别提高1526%、761%、692%,日采食量分别提高182%、61%、153%,经济效益依次提高7874%、9568%、18734%。魏建平等对蛋鸡育成期体重及其生产性能的试验表明,添加4mg/kg的黄霉素,日增重比对照组高405%,耗料降低168%,料重比降低200%,投入产出比为1∶22,并且开产日龄提前,产蛋时间延长,产蛋量提高141%。宋玉光等在试验组的饲料中添加5mg/kg黄霉素饲喂同一日龄的尼克蛋鸡,通过4个月的试验,试验组比对照组产蛋率平均提高517%,料蛋比下降014,死淘率下降034%。
在肉鸭料中添加2~8mg/kg黄霉素能显著地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与不加抗菌素的对照组比较,分别节约饲料851%~1138%;黄霉素在促进肉鸭增重方面,3周龄前各添加水平均效果显著(P<001),到43日龄出栏,6mg/kg、4mg/kg组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黄霉素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每只鸭比对照组可多获利167~24元,在肉鸭饲料中的添加量3周龄前为6mg/kg、3周龄后为4mg/kg。程伟在肉鸭饲料中添加5mg/kg黄霉素,21日龄增重提高1689%,饲料消耗降低67%,死亡率下降18%;42日龄增重提高12%,饲料消耗降低54%,死亡率下降12%。
猪饲料
饲喂黄霉素能促进猪增重,尤其在肌肉生长阶段,改善饲料转化率,防止仔猪腹泻,提高仔猪成活率,明显提高经济效益。肖长艇等(1995)探讨了黄霉素、土霉素、喹乙醇作抗生素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5mg/kg黄霉素+50mg/kg土霉素组、5mg/kg黄霉素组、100mg/kg土霉素组、50mg/kg喹乙醇组分别提高日增重1076%、6%、01%、251%,降低饲料增重比1234%、907%、403%、227%,且随猪体重的增大,添加黄霉素组饲料转化率的改善幅度有增高趋势,25mg/kg黄霉素+50mg/kg土霉素组的经济效益最明显,其次为5mg/kg黄霉素组。李爱科等(1995)用体重约27kg的三元或二元杂交仔猪进行对比饲养试验,在相同营养水平下,对照组饲喂不含任何药物添加剂的高铜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5mg/kg黄霉素的基础日粮,试验到90kg体重时结束。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猪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291±23g、5744±32g,饲料/增重分别为3893和3671。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mg/kg、10mg/kg、20mg/kg黄霉素(李爱科等,1996)饲喂仔猪60d,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分别提高824%、1265%、2091%,饲料增重比分别为254、251、242,分别节约饲料167%、508%和621%,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011%、1446%、2302%。
用1年零1个月的时间,对普通饲养条件下新西兰兔的早期生长速度作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同日龄仔兔在不同季节内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20日龄后日增重明显加快,30~45日龄增重最快。作者还讨论了保证仔兔早期快速生长的措施。
每批肉鸡的出场时间,通常是根据鸡群周转和鸡舍利用计划来安排的。在正常情况下,养到一定周龄(如6~8周龄),平均体重大致符合要求时,就按计划出栏了。按照经验或粗算,只要能盈利,一般不再做太细的核算。不过,如果能经过研究总结,找出肉鸡出栏的最佳时间,使每批鸡都能获得最高的利润,那么肉鸡场全年总利润将有大的提高。这是所有经营者的目标。
对肉仔鸡利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肉鸡出栏体重,基本上可以说达到肉鸡最适出栏体重的时间就是肉鸡最佳的上市时间。那么如何找到肉鸡最适出栏体重的时间呢?让我们先分析一下肉仔鸡的生长规律及盈亏变化规律。
肉鸡体重是随日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增重的规律是:日增重在生长高峰前呈递增趋势;到生长高峰后,变成递减趋势;与此同时,日耗料量显然始终处于不断增加状态;然而饲料转化率却一直呈递减趋势,尤其是在生长高峰过后,下降速度更快。由于肉鸡的增重及饲料转化率的变化规律,导致了肉鸡每天日增重带来的收入(简称日收入)与当日的一切费用(简称日成本)之间有如下变化规律:在肉鸡生长前期,是日收入小于日成本;随着日龄增大,逐渐变成日收入大于日成本;日龄继续增大到一定日龄后又逐渐变为日收入小于日成本。就是说,在肉鸡饲养期较长时,要经历“日收入小于日成本→日收入大于日成本→日收入小于日成本”这样一个过程,整个过程为一动态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 role="figure
肉用仔鸡日收入曲线和日成本曲线变化关系示意图
a日收入曲线 b日成本曲线
A~B为日收入小于日成本阶段,面积B1表示亏损值B~D为日收入大于日成本阶段,面积S2+S3表示盈利值(S1=S2)
D日龄后,为日收入小于日成本阶段,面积S4表示亏损值
净利润值S=S2+S3-S1-S4
不难看出,当处于日龄C时,即当S1=S2时,总收入与总支出平衡,此时的体重为保本体重。C至D之间的净盈利阶段,S3为净盈利值。假如到D日龄后再继续喂养下去,总利润就会减少,可见D点为关键时期,肉鸡养到此时出售获利最高。因此,在肉鸡场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点,销售肉鸡。
怎样才能抓住这一时间,计算“肉鸡保本日增重”,并分析保本日增重与实际日增重之间关系的变化就能办到。保本日增重即当日的增重收入与成本支出相等,实际上,图中有2个保本日增重点即B和D点。要计算的当然是D点。计算公式如下:
" role="formula
构成公式的几个数据都很容易得到,饲料价格、活毛鸡价格按合同规定或市场行情,当日耗料量易于称重,当日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比率可根据该批鸡的成本分析或近期经验获得。所以,如有必要时,每天计算肉鸡保本日增重也不困难。就是说在肉鸡体重超过保本体重后,要坚持定期抽样称重(实际日增重)和计算“保本日增重”。起初是实际日增重大于保本日增重,此时继续饲养可增加盈利;当实际日增重接近或等于保本日增重时,就应该抓紧出售,以求获得最高利润。此时鸡只日龄即为最佳出栏日龄。如果继续饲养,实际日增重就会小于保本日增重,出现当日亏损,从而导致总利润的降低。
如果鸡场一批肉鸡养到45日龄时,当日耗料量为218克,饲料价格为22元/千克,本批鸡饲料费占总成本70%,当时活毛鸡价格为76元/千克,可计算出:
" role="formula
如果当日称得平均实际日增重接近或等于90克时,应立即出栏,即45日龄为最佳出栏日龄。
为了让经营者根据市场价格随时预测自己所养鸡的盈亏情况,除“保本日增重”外,再介绍如下2个计算公式:
" role="formula
将整个饲养期所用的3种饲料,根据各自的单价、用量计算出本批肉鸡饲料费用。计算出售总体重前,先抽样称重,算出每只鸡的平均体重,再乘以出栏只数求得出栏总重量。计算出的保本价格实际上就是实际成本,据此可以预测该批鸡的盈亏情况或根据售价高低预测利润的多少。
" role="formula
平均料价是3种饲料的加数平均价格。在活毛鸡售价一定的情况下,为实现不亏损,计算出必须达到的上市体重,那么超出的部分体重乘以活毛鸡售价即为利润。
猪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这些规律,就可以在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控制饲料类型和营养水平,以改善猪的体型结构和胴体品质。猪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规律,一般是“小猪(20~35千克)长骨、大猪(35~60千克)长肉、肥猪(60~90千克)长膘”。
(1)体重增加规律 体重是猪体各部位和组织生长的综合度量。以日增重而言,体重从20千克的仔猪长到90千克的肉猪,平均日增重可达600~900克,但不同日龄和不同体重阶段,日增重不是均等的。体重的绝对增重是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变化的,一般是慢—快—慢的趋势。肉猪体重增长的75%要在110天内完成,平均日增重需保持700~750克,在70~180日龄为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肉猪体重增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养猪经营者获得最终经济效益的重要时期。体重在25~60千克体重阶段,日增重应为600~700克;体重在60~100千克阶段,日增重应为800~900克。
(2)体组织增大规律 肉猪骨骼、皮、肌肉和脂肪虽然同时生长,但生长顺序和强度是不同的,骨骼是体组织的支架,优先发育,在幼龄阶段生长最快,其后稳定;肌肉居中,4~7月龄生长最快,60~70千克时达最高峰;脂肪是晚熟组织,幼龄时期沉积很少,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到6月龄、90~110千克以后增加更快。
(3)猪体内的水分、蛋白质和灰分随日龄和体重的增长相对含量下降,脂肪相对含量迅速增高。在生长肥育前期增长的主要是水分、蛋白质,中期减少,后期更少。脂肪则是前期增加很少,中期渐多,后期最多。以空腹重(宰前活重-胃肠道内容物)分析猪体化学成分变化,可看出体蛋白质和灰分基本稳定,在20%左右,脂肪随生长逐渐增多,水分减少,以脂肪取代水分,脂肪和水分之和约占80%。
根据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生长肉猪前期应给予高营养水平,注意日粮中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生物学价值,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快速发育;后期适当限饲,以减少脂肪的沉积,防止饲料的浪费,又可提高胴体品质和肉质。据专家测定,正常发育猪的骨骼重量在2月龄时,占体重的15%左右,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到7%~8%;瘦肉量在6月龄前占体重的60%左右,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脂肪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10月龄时占胴体重的40%以上,12月龄时占胴体重的50%,超过了肉的重量。所以,为了缩短育肥期,应采用一条龙肥育法,其特点是从仔猪补饲开始,经上圈肥育,直到出栏,全期分不同阶段,饲喂营养含量丰富的饲料,并任其自由采食。
养殖者必须掌握和利用肉猪增重、体组织变化的规律,了解影响肉猪生长发育的遗传、营养、环境、管理等因素,采用现代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要。在一贯育肥方式下,猪生长发育良好、增重快,瘦肉型猪一般经6个月可达到90千克的出栏体重,这样既可获得较多的瘦肉产量,又可提高饲料利用率。例如,10千克重的仔猪每增重1千克需配合饲料25千克;45千克重的架子猪每千克增重需配合饲料33千克;90千克体重的大猪,每千克增重需饲料43千克。因此,从饲料利用率上来讲,猪也不宜养得时间过长、体重过大,且养得过大的猪,后期体内沉积的主要是脂肪,瘦肉量则相对减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