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哪里有种植无患子的

福建哪里有种植无患子的,第1张

中国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离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国南部的野生森林。公元三世纪时张勃着的《吴录》有 "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 的记载。苍梧便在今日的广西境内。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树。又《西京杂记》所载,公元前二世纪汉朝刘邦称帝时,南海尉赵佗以荔枝进奉。公元一世纪的《民物志》,三世纪的《广志》中,荔枝都是作为岭南物产登录。由此可见,荔枝在中国南部的裁种和生产已有二千年的历史。

在今日的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云南及台湾都有种植荔枝,大约是从北纬18度至北纬28度都有。中国以外很多国家亦有种植,近者东南亚大部份国家如越南,泰国等都有荔枝出产,远者地球另一方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及加利福尼亚,及澳洲的昆士兰亦有引入荔枝裁种。

解释一、水果

学名Litchi chinensis Sonn

别名大荔、丹荔

科属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

特性与特征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不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种子棕红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暖热湿润气候,喜光,怕霜冻。生长发育期间要求高温多湿,最适生长温度23~29℃,10~12℃生长缓慢。需要充足水分,要求年雨量1200mm以上。土壤适应性强,但以土层深厚、排灌良好、有机质2%以上、土壤疏松以及能促进根菌繁衍的酸性(pH5~6)砂壤土为好。

分布状况原产于我国南部,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也有少量栽培。18世纪末向世界各地传播,现栽培面积较大并已发展成为商品性生产的国家有泰国、越南、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南非等。

作用荔枝果实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效和滋补作用。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荔枝干、糖水荔枝罐头、荔枝汁、速冻荔枝、荔枝酒等。荔枝花量多,花期长,泌蜜量大,是良好的蜜源果树。

荔枝药用

性味归经

根:微苦、涩,温。

假种皮(果肉):甘、酸,温。

核:甘、微苦、涩,温。

功能主治

根: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

假种皮(果肉):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

核: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

用法用量果、果核:3~5钱。根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荔枝剥皮前后,和中间果实的样子荔枝(学名 Litchi chinensis)是中国南部出产的一种热带水果。果子是像葡萄一样一串一串挂在树上,一般是一寸左右的圆球形状,外边是薄薄的红色硬壳,里面包着白嫩透明的果肉,中心是深棕色的核。荔枝是华南的重要水果农作物,每年产量超过一百万吨。

历史

中国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离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国南部的野生森林。公元三世纪时张勃着的《吴录》有 "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 的记载。苍梧便在今日的广西境内。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树。又《西京杂记》所载,公元前二世纪汉朝刘邦称帝时,南海尉赵佗以荔枝进奉。公元一世纪的《民物志》,三世纪的《广志》中,荔枝都是作为岭南物产登录。由此可见,荔枝在中国南部的裁种和生产已有二千年的历史。

在今日的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云南及台湾都有种植荔枝,大约是从北纬18度至北纬28度都有。中国以外很多国家亦有种植,近者东南亚大部份国家如越南,泰国等都有荔枝出产,远者地球另一方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及加利福尼亚,及澳洲的昆士兰亦有引入荔枝裁种。

保存

未经保存处理的荔枝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荔枝的保鲜相对较为困难。传闻唐代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从岭南(亦有说是四川)把荔枝送到长安,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树砍掉然后以快骑驿送。现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选易于保存的品种,以低温高湿(摄氏二至四度,湿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气调,降低氧气比例以减慢氧化;或配合药物来杀菌防腐。

新鲜的荔枝每年五开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当造的时节。产地附近的城市经常可以买到刚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至于离产地较远的地方,便只可以买到冰冻过的。荔枝罐头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壳去核,泡在淡糖水里。味道和新鲜的差的很远,经常用来作冷饮或甜点。

种类

荔枝有多个品种,当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种,亦是鲜食之选;挂绿更是珍贵难求的品种。“罗岗桂味”,“笔村糯米糍”及“增城桂绿”有“荔枝三杰”之称。

挂绿:因外壳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都有一圈绿线而名。据《广东新语》说,挂绿“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当中增城挂绿历来都是皇帝的贡品。据闻乾隆年间,增城人因为不堪每年纳贡之扰,把百棵挂绿砍掉,只存一棵母树现仍存在增城荔枝镇挂绿园,称”西圆挂绿”。西圆挂绿每年仍有结果,2001年便有一颗西圆挂绿荔枝,在拍卖会中创下”最贵水果”的世界纪录。

桂味:特点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浅红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发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一种叫”鸭头绿”,有墨绿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种。

糯米糍:特点是肉厚,多汁,浓甜如蜜。果皮鲜红,皮薄,皮上裂片无峰尖。核小,更有退化成无核的。

其他常见的主要荔枝品种还有:

三月红:是最早熟的品种,每年五月左右就会上市。

妃子笑:较早熟的品种,皮淡红。传说当年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

怀枝:传闻古时有尚书路过岭南,把乡亲送的荔枝入怀中,故名。

黑叶

白糖罂

白腊

玉荷包:结果硕大,肉厚核小。

营养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柠檬酸、果酸、磷、钙、铁等成分。

不过荔枝火气很大,有些人吃多了会烂嘴巴或流鼻血。广东人有一句话,「一只荔枝三把火」。本身火气大的人吃了十来个就会有反应。民间流行的解决方法是喝适量的淡盐水或蜜糖水。

俗语谓:「一啖荔枝三把火」,别以为是夸大其辞,对于阴虚肝热者来说,真是证据确凿。我有位病人就是因为跟团啖荔而弄出火。

须知荔枝是补血、壮阳火之物,面对这白玉凝脂般的佳果,热症的人惟有忍忍口。痛风、糖尿患者尤其不宜多吃。

假如荔枝吃多了,可服用以下一款茶,可收「降火」之效;用玄参3钱(9克)、麦冬3钱(9克)、灯芯花3个,以3碗水煎成一碗。或者吃性寒的西瓜,喝一碗荷叶冬瓜水,也可稍降过盛之火。

传说荔枝壳煮水可治吃荔枝所致的身体不适,杨贵妃就是用这独步单方消除恶心、肢软乏力、头晕目眩等啖荔枝的后遗症。大家亦不妨一试。实热或阴虚肝火旺之人,切记少吃荔枝为佳,多吃不妙。体质平和或虚寒者,能饱享岭南佳果而无后顾之忧。

荔枝简介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岭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驰名中外,有"果王"之称。荔枝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园锥花序,花小,无花瓣,绿白或淡**,有芳香。果园形,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属无患子科植物。

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据分析,每一百毫升果汁中含有维生素丙1320~7172豪克,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29~21%,为增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据《本草纲目》载:荔枝可"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健气(补脑建身)、治瘰疬、瘤赘……"等病。

荔枝具有栽培粗放、寿命长的特点,经营荔枝有耗工少、成本底、收入大的好处。其产值在果树生产中占重要地位。鲜荔枝和荔枝干远销国内外。荔枝除鲜食、干制外,果肉还可罐制、渍制、酿酒和制成其他加工品,是发展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荔枝核含有57%的淀粉,也可酿酒,每百斤可制酒十多斤。花芬香多蜜,为发展养蜂业提供了很好的蜜源。果皮、树皮、树根含有大量单宁,是制药的原料,种子亦可入药。荔枝树干细蜜坚实,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舟船、桥梁和制造家具的优良木材。枝叶可作燃料。所以,荔枝全身是宝,可以综合利用,是一种发展前途广阔、实用价值很高的果树。

到目前荔枝共有六十多个品种,其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有十几个。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红、白腊、灵山香荔、南局红等。

吃荔枝 要适量

据知名的保健专家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的苏祥主任介绍,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果肉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66%、蔗糖5%、蛋白质15%、脂肪14%,以及大量的维生素C,实为水果之上品。但在荔枝飘香季节,如果连续多日大量地食用鲜荔枝,不少人往往会产生头晕、心慌、脸色苍白、易饥饿、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抽搐、呼吸不规则、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昏迷等类似低血糖的病理表现,这就是荔枝急性中毒,也叫荔枝病。那么如何对付荔枝病呢?遇上荔枝病,病人应立即平卧,然后喝一杯浓糖水即可恢复,但重患者应及时送医院医治。

什么人不宜吃荔枝?

荔枝属性温燥,阴虚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内)。如果正在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时,则不适宜吃荔枝,否则会加重病症。但身体虚寒、胃寒的则适宜多吃。

中国是荔枝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便有栽培荔枝的记载。如今海南岛还有野生的荔枝林,是中国原产的明证。自古以来,荔枝被列为珍贵名果,素有着“果中之王”的美称。唐代(618一907),荔枝曾作皇室贡品。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诗:“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的是唐玄宗皇帝为了使杨贵妃吃上鲜荔,每年不惜飞马传送,从数千里外把荔枝送至长安,致使人马多毙。既说明了荔枝的名贵,又揭露了封建帝王的奢侈生活。

中国的荔枝主要分布在南方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等地。这些地区处于亚热带,气候温热湿润,土壤多属冲积土和沙黄土,最宜荔枝生长。尤其是广东地区,栽培面积占全国的70%。目前,世界上荔枝有300多个品种,中国广东省就占170多种。荔枝树是一种四季常青的乔木,生长缓慢,树冠较大。一般四月上旬开花结果,到六月成熟上市。一棵小树从生长到开花结果大约需10年,盛果期约30年。荔枝树龄可达千年。福建莆田县宋氏祠堂里有一棵“宋家香”荔枝树,树龄已有1300多年,每年仍开花结果,呈现出一派生机。一棵大荔树每年可结果千斤以上,多的可达3000斤。荔枝皮壳带有鳞突形,直径约3一4厘米。皮红肉白,肉质似凝脂,呈半透明。吃荔枝贵在新鲜,果肉饱满多汁,入口即化,香甜爽口。人们为保“鲜”,在采摘荔枝时有意带上些枝叶,不带枝叶的荔枝称作“离枝”,色香味则稍逊。荔枝除鲜吃外,还可晾晒成干荔枝,或制成罐头运往国内外销售。由于荔枝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蛋白质等,对贫血、心悸、失眠、哮喘、疝气痛等病均有一定疗效。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产我国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中“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果王荔枝,特别是俗称“糯米糍”的品种,核尖小,肉芳洌清甜,完全可以想象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真情流露的满足样子。

荔枝属常绿乔木,野生树高可达30m,胸径1m。树皮灰褐色,不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种子棕红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光,喜暖热湿润气候及富含腐殖质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冻。目前我国荔枝品种有100多个,广州就有60多个,盛产于广州从化、增城二市和市内几个城郊结合区。

荔枝以果形致、色悦目、果肉状如凝脂,甘软滑脆、清甜浓香、色味具佳而著称,优良品种有糯米糍、桂味、挂绿、妃子笑等,而以淮枝、黑叶数量最多,大约占总产量的七八成。

荔枝品质则以桂味和糯米糍最佳。桂味以肉脆清甜诱人,而糯米糍则以核小肉厚汁多味浓著称。旧以"笔村糯米糍"、"罗岗桂味"、"增城挂绿"号称"荔枝三杰"。三杰中以"增城挂绿"至为珍贵,历来被朝廷列为贡品。"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风味独特。现存活在增城荔城镇挂绿园的那株挂绿树是挂绿荔枝品种的老祖宗,有400多年树龄,高5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几代的挂绿子孙树种,共100多株,在增城几个乡种植。

荔枝营养丰富,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在每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等成分。荔枝不仅是鲜食佳果,还可烘制成荔枝干、罐头,浓缩成为果汁、酿酒、煮荔枝胶等。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荔枝属常绿乔木。又名离枝。本属有2个种,主要分布于北纬20°~28°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原产中国。汉武帝元鼎年间 (111)即有移植荔枝的记载。栽培历史已达2000多年。宋代蔡襄的《荔枝谱》(1509)是最早的荔枝专著。10世纪以前传入印度,17世纪又陆续由越南传到马来亚半岛和缅甸,此后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竞相引种。目前作为经济栽培的国家有美国、印度、南非、泰国、马达加斯加、菲律宾、越南、毛里求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中国的主产区为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云南、贵州和浙江也有少量栽培。

◇形态和品种 树高可达20米。根系强大。压条繁殖苗无主根,成年后逐渐形成深而广的根群;嫁接苗主根深而发达,进入结果期后逐渐分生侧根。须根上有菌根真菌共生。树冠开阔,冠幅可达30~40米。树皮棕灰色,枝干多弯曲下垂。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革质,色浓绿,长圆或圆披针形,长6~12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核果状果实圆形、卵圆形或心脏形,直径25~45厘米,成熟后深红色。外果皮革质,有瘤状突起(龟裂片是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可食部分是假种皮,乳白色或黄蜡色,半透明。种子多为椭圆形,褐赤色有光泽。主要栽培品种有100多个,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 3种类型,其中以香甜、核小的中熟种“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和晚熟种“香荔”等品种最为名贵。

◇生物学特性 荔枝喜光,要求长日照。 23~26℃为生长最适温度,日平均气温达17℃以上新叶开始伸展,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长,-4℃时发生冻害,花期气温低于8℃时花药不开裂,但1月份花芽分化的关键季节,需15℃以下零度以上的低温。生长结果期一般需水分较多。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pH45~6)砂壤土为宜。壮年结果树枝条每年抽梢3~4次,形成浓荫的叶层,花芽在早春抽生的新梢顶部腋芽中形成,雌雄花同株异熟。雌花授粉受精后约70~90天果实成熟。

◇栽培 传统的繁殖方法采用高枝压条或高接。20世纪70年代后多用 1~2年生干径粗约08厘米以上的实生苗进行片芽接或合接,方法较简易且可节省接穗。采穗前先将母枝环剥,有利于积聚养分,提高成活率。幼苗定植时尽可能带土,减少伤根。春植以2~5月、秋植以9~10月为宜。株行距一般为 5~6米。在主栽品种中配植5~10%花期相近的授粉树,可提高座果率。除一般肥水管理外,采果前后需重施一次以有机肥为主的混合肥料。冬季进行一次园区犁耙,有利于根系更新和抑制冬梢萌发。修剪时期一般在采果后一个月内进行,以通风透光为度。采果时须对结果母枝和结果枝交界处的芽眼妥加保护,以促进春梢萌发。主要病虫害有疫霉病、炭疽病、荔枝蝽和爻纹细蛾等。

◇用途 荔枝是珍贵热带果品,除鲜食外,可制荔枝干和果汁,并可罐藏和用于酿酒。果壳可提取单宁;根可入药。荔枝开花多、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但大小年现象严重。果实不耐贮藏。

番荔枝

Annona squamosa;sweetsop

番荔枝科番荔枝属半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称佛头果 。以其独特香味,被列为热带名果之一。原产热带美洲,约17世纪传入中国,现在台湾、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均有少量栽培。除中、南美洲外,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产量较多。用种子繁殖 。一年可成苗出圃。一年可开花3次,开花至采收需时60~ 70天,以6月上旬结果最多,5月下旬所结的果最优。番荔枝适合温暖和干燥气候,耐寒力不如荔枝,低于0℃即冻死。对土壤选择不苛,种植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快,3~4年能结果。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有时攀援状。单叶互生,全缘,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单生,生于叶腋或腋外生,与叶对生或茎生花,下位花,辐射对称,花被由3轮组成,每轮3片,外轮形成花萼,萼片离生或在下部合生,镊合状排列,内面2轮形成花瓣,花瓣通常 9,稀3或 4片,镊合状排列,在花被上方,有大而隆起或稀凹陷的花托,花托上螺旋地排列着多数雄蕊,中央着生多数心皮;雄蕊较特殊,有一短而粗的花丝,花丝上方有一对外向的花药,花药上方是药隔,药隔在不同属中各异,倒生胚珠通常多数,在心皮腹缝上排成 2列。果实肉质,形成分离的浆果,或与花托合生 成一肉质球状浆果;种子通常具假种皮。共120属约2100种,广布热带和亚热带。中国有24 属120种,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大部产于华南及云南南部。生于气温较高而潮湿的林中。

该科的暗罗属、野独活属等,材质坚韧,南美产的矛木,以坚韧而富于弹性的木材著名,用于弓柄、弹子杆等特殊用途。

该科的有些植物的花可提制高级香精油,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重要的日用化工原料。番荔枝,果供食用,外形酷似荔枝,为热带地区著名水果。树皮纤维可造纸,根和果实可药用。

番荔枝科具有比较原始的性状 ,被达尔文称为 “活化石”。在白垩纪与第三纪已有化石发现。该科与木兰科亲缘最近。该科包括2个亚科,5个族:番荔枝亚科,心皮螺旋状排列,离生。分4族:①紫玉盘族;②番荔枝族;③野独活族;④四瓣木族。单兜亚科,心皮环状排列,合生,侧膜胎座。1族:单兜族。

《荔枝谱》

中国古代有关荔枝的专著。北宋书法家蔡襄(1012~1067)撰。成书于1059年。书中论述了福建荔枝的栽培、服食、加工和品种。全书按专题分为以下 7卷。①阐述天下荔枝唯福建、广东、南粤、巴蜀有之。真正良种产于福建的4个郡,其中福州最多,兴化军特奇,泉州和漳州亦知名。②介绍兴化军的风俗,凡园池胜地,只种荔枝,其中陈紫品种色香味最佳,天下第一。③叙述福州种荔枝最多,甚至一家有万株的。商人将荔枝加工品外运,陆路至京师、北戎、西夏,船行到新罗、日本、流求和大食,莫不爱好。④认为食荔枝对人体有益无害,有人一天吃千颗,也不生病。⑤介绍种植技术。例如荔枝新苗畏寒,冬季要覆盖;长成后,春天开花,色白,每隔一年开花一次,叫作歇枝。⑥介绍加工方法。有红盐法、白晒法和蜜煎法等。其中白晒法的制品色黄白而味美,用于进贡和销往外地。⑦列出福建32个荔枝品种的成熟期、果实大小、颜色、香味浓淡、酸甜程度等。按品质排列顺序,领先的12个优良品种是陈紫、江绿、方家红、游家紫、小陈紫、宋公、蓝家红、周家红、沙家红(前 9种以种植者的姓命名)、法石白、绿核和园丁香。其余20种未按品质排顺序,它们是虎皮、牛心、玳瑁、硫黄、朱柿、蒲桃、蚶壳、龙牙、水荔枝、蜜荔枝、丁香荔、大丁香、双髻、真珠、十八娘、将军、粉红、中元红、火山和绿荷包。书中对每一品种的特征都有简要的说明。

■荔枝的吃法

因为荔枝与高粱酒泡出来的酒色呈金黄,加入冰块是一种很棒的喝法,冰凉的甜香味便成为许多女性朋友的最爱,所以它有另一个浪漫的别称——冷金香,也就是专门给女人喝的另类伏特加。

此外,据古传秘方,以荔枝壳煮水成荔枝茶,对吃荔枝容易上火气、流鼻血的人,能达到降火的功效;没想到被丢弃荔枝壳,也有这样的用处吧!

荔枝茶口味很像青草茶,虽然有点苦涩,味道比较淡,但加了蜂蜜后会变得非常可口好喝;如产妇在产后坐月子时,很多凉性生冷的食物不能吃,若遇有“月内火”,就可以喝一杯荔枝茶,整个人顿时舒畅。现在,谁敢再冤枉荔枝不是好水果了呢!

◆冷金香

˙材料:荔枝1斤、高粱3瓶、玉兰花五、六朵

˙作法:

1,荔枝剥壳去籽,与高粱酒、玉兰花泡在一起封好。

2,密封3个月后再开封。

˙叮咛:

1,泡得越久,喝起来越顺口。

2,拿冷金香里的玉兰花来泡澡,不但可消除疲劳,全身上下也会有玉兰花香味。

3,喝完冷金香,千万别将荔枝果肉丢弃掉,做菜时无论清炖、红烧,放一点冷金香代替料酒,菜的味道立刻不一样,还能飘着淡淡的清香。

◆荔枝茶

˙材料:荔枝壳约10个、水300㏄、蜂蜜1茶匙

˙作法:

1,荔枝壳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水中煮滚。

2,水滚后再以小火煮10分钟。

3,放冷后搅入蜂蜜即可。

˙叮咛:

蜂蜜里的酵素遇热后会被破坏,而变成一般的糖水,所以蜂蜜不能加入热水中

文学上的荔枝

荔枝常见于文学作品之中。

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着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惠州一绝》 北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叹》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阬仆谷相枕藉,

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

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

惊庭溅血流千裁。

永元荔支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洛。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

莫生尤物为疮病。

雨顺风调百谷登,

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解释二、团体

"荔枝"就是黄雅莉的支持者!什么叫支持者呢?就意味着荔枝不仅仅是粉丝团体,不仅仅是歌迷团体,在荔枝的心中,黄雅莉是姐妹,是朋友,是亲人,是那个大大咧咧无拘无束的快乐女孩,是荔枝们带来希望和信心的天使。做一名荔枝,从来都不是昙花一现的誓言!

荔枝是个很强大很有潜力的团体,一般荔枝年龄都比较小,心思单纯,有时会有过分的冲动,但同时也爱憎分明,拥有极大的热情。属在校学生,但他们一直默默支持着自己的偶像,支持这个18岁的女孩子,荔枝是无处不在的

荔枝可补脑健身,通身益智。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实不然,荔枝一次不能多吃,多吃可导致上火,引起体内糖代谢紊乱,造成“荔枝病”(即低血糖),轻者恶心、出汗、口渴、无力,重则头晕、昏迷等。因此荔枝不能多吃,尤其是儿童不宜大量食用。

荔枝

解释、水果

荔枝剥皮前后,和中间果实的样子荔枝(学名 Litchi chinensis)是中国南部出产的一种热带水果。果子是像葡萄一样一串一串挂在树上,一般是一寸左右的圆球形状,外边是薄薄的红色硬壳,里面包着白嫩透明的果肉,中心是深棕色的核。荔枝是华南的重要水果农作物,每年产量超过一百万吨。

历史

中国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离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国南部的野生森林。公元三世纪时张勃着的《吴录》有 "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 的记载。苍梧便在今日的广西境内。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树。又《西京杂记》所载,公元前二世纪汉朝刘邦称帝时,南海尉赵佗以荔枝进奉。公元一世纪的《民物志》,三世纪的《广志》中,荔枝都是作为岭南物产登录。由此可见,荔枝在中国南部的裁种和生产已有二千年的历史。

在今日的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云南及台湾都有种植荔枝,大约是从北纬18度至北纬28度都有。中国以外很多国家亦有种植,近者东南亚大部份国家如越南,泰国等都有荔枝出产,远者地球另一方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及加利福尼亚,及澳洲的昆士兰亦有引入荔枝裁种。

保存

未经保存处理的荔枝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荔枝的保鲜相对较为困难。传闻唐代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从岭南(亦有说是四川)把荔枝送到长安,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树砍掉然后以快骑驿送。现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选易于保存的品种,以低温高湿(摄氏二至四度,湿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气调,降低氧气比例以减慢氧化;或配合药物来杀菌防腐。

新鲜的荔枝每年五开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当造的时节。产地附近的城市经常可以买到刚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至于离产地较远的地方,便只可以买到冰冻过的。荔枝罐头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壳去核,泡在淡糖水里。味道和新鲜的差的很远,经常用来作冷饮或甜点。

种类

荔枝有多个品种,当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种,亦是鲜食之选;挂绿更是珍贵难求的品种。“罗岗桂味”,“笔村糯米糍”及“增城桂绿”有“荔枝三杰”之称。

挂绿:因外壳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都有一圈绿线而名。据《广东新语》说,挂绿“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当中增城挂绿历来都是皇帝的贡品。据闻干隆年间,增城人因为不堪每年纳贡之扰,把百棵挂绿砍掉,只存一棵母树现仍存在增城荔枝镇挂绿园,称”西圆挂绿”。西圆挂绿每年仍有结果,2001年便有一颗西圆挂绿荔枝,在拍卖会中创下”最贵水果”的世界纪录。

桂味:特点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浅红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发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一种叫”鸭头绿”,有墨绿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种。

糯米糍:特点是肉厚,多汁,浓甜如蜜。果皮鲜红,皮薄,皮上裂片无峰尖。核小,更有退化成无核的。

其他常见的主要荔枝品种还有:

三月红:是最早熟的品种,每年五月左右就会上市。

妃子笑:较早熟的品种,皮淡红。传说当年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

怀枝:传闻古时有尚书路过岭南,把乡亲送的荔枝入怀中,故名。

黑叶

白糖罂

白腊

玉荷包:结果硕大,肉厚核小。

营养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等成分。

不过荔枝火气很大,有些人吃多了会烂嘴巴或流鼻血。广东人有一句话,「一只荔枝三把火」。本身火气大的人吃了十来个就会有反应。民间流行的解决方法是喝适量的淡盐水或蜜糖水。

俗语谓:「一啖荔枝三把火」,别以为是夸大其辞,对于阴虚肝热者来说,真是证据确凿。我有位病人就是因为跟团啖荔而弄出火。

须知荔枝是补血、壮阳火之物,面对这白玉凝脂般的佳果,热症的人惟有忍忍口。痛风、糖尿患者尤其不宜多吃。

假如荔枝吃多了,可服用以下一款茶,可收「降火」之效;用玄参3钱(9克)、麦冬3钱(9克)、灯芯花3个,以3碗水煎成一碗。或者吃性寒的西瓜,喝一碗荷叶冬瓜水,也可稍降过盛之火。

传说荔枝壳煮水可治吃荔枝所致的身体不适,杨贵妃就是用这独步单方消除恶心、肢软乏力、头晕目眩等啖荔枝的后遗症。大家亦不妨一试。实热或阴虚肝火旺之人,切记少吃荔枝为佳,多吃不妙。体质平和或虚寒者,能饱享岭南佳果而无后顾之忧。

文学上的荔枝

荔枝常见于文学作品之中。

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着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别名大荔、丹荔

来源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以根、假种皮(果肉)及核入药。夏秋收集,晒干。

性味归经

根:微苦、涩,温。

假种皮(果肉):甘、酸,温。

核:甘、微苦、涩,温。

功能主治

根: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

假种皮(果肉):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

核: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

用法用量果、果核:3~5钱。根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荔枝简介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岭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驰名中外,有"果王"之称。荔枝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园锥花序,花小,无花瓣,绿白或淡**,有芳香。果园形,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属无患子科植物。

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据分析,每一百毫升果汁中含有维生素丙1320~7172豪克,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29~21%,为增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据《本草纲目》载:荔枝可"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健气(补脑建身)、治瘰疬、瘤赘……"等病。

荔枝具有栽培粗放、寿命长的特点,经营荔枝有耗工少、成本底、收入大的好处。其产值在果树生产中占重要地位。鲜荔枝和荔枝干远销国内外。荔枝除鲜食、干制外,果肉还可罐制、渍制、酿酒和制成其他加工品,是发展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荔枝核含有57%的淀粉,也可酿酒,每百斤可制酒十多斤。花芬香多蜜,为发展养蜂业提供了很好的蜜源。果皮、树皮、树根含有大量单宁,是制药的原料,种子亦可入药。荔枝树干细蜜坚实,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舟船、桥梁和制造家具的优良木材。枝叶可作燃料。所以,荔枝全身是宝,可以综合利用,是一种发展前途广阔、实用价值很高的果树。

到目前荔枝共有六十多个品种,其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有十几个。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红、白腊、灵山香荔、南局红等。

吃荔枝 要适量

据知名的保健专家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的苏祥主任介绍,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果肉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66%、蔗糖5%、蛋白质15%、脂肪14%,以及大量的维生素C,实为水果之上品。但在荔枝飘香季节,如果连续多日大量地食用鲜荔枝,不少人往往会产生头晕、心慌、脸色苍白、易饥饿、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抽搐、呼吸不规则、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昏迷等类似低血糖的病理表现,这就是荔枝急性中毒,也叫荔枝病。那么如何对付荔枝病呢?遇上荔枝病,病人应立即平卧,然后喝一杯浓糖水即可恢复,但重患者应及时送医院医治。

什么人不宜吃荔枝?

荔枝属性温燥,阴虚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内)。如果正在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时,则不适宜吃荔枝,否则会加重病症。但身体虚寒、胃寒的则适宜多吃。

中国是荔枝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便有栽培荔枝的记载。如今海南岛还有野生的荔枝林,是中国原产的明证。自古以来,荔枝被列为珍贵名果,素有着“果中之王”的美称。唐代(618一907),荔枝曾作皇室贡品。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诗:“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的是唐玄宗皇帝为了使杨贵妃吃上鲜荔,每年不惜飞马传送,从数千里外把荔枝送至长安,致使人马多毙。既说明了荔枝的名贵,又揭露了封建帝王的奢侈生活。

中国的荔枝主要分布在南方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等地。这些地区处于亚热带,气候温热湿润,土壤多属冲积土和沙黄土,最宜荔枝生长。尤其是广东地区,栽培面积占全国的70%。目前,世界上荔枝有300多个品种,中国广东省就占170多种。荔枝树是一种四季常青的乔木,生长缓慢,树冠较大。一般四月上旬开花结果,到六月成熟上市。一棵小树从生长到开花结果大约需10年,盛果期约30年。荔枝树龄可达千年。福建莆田县宋氏祠堂里有一棵“宋家香”荔枝树,树龄已有1300多年,每年仍开花结果,呈现出一派生机。一棵大荔树每年可结果千斤以上,多的可达3000斤。荔枝皮壳带有鳞突形,直径约3一4厘米。皮红肉白,肉质似凝脂,呈半透明。吃荔枝贵在新鲜,果肉饱满多汁,入口即化,香甜爽口。人们为保“鲜”,在采摘荔枝时有意带上些枝叶,不带枝叶的荔枝称作“离枝”,色香味则稍逊。荔枝除鲜吃外,还可晾晒成干荔枝,或制成罐头运往国内外销售。由于荔枝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蛋白质等,对贫血、心悸、失眠、哮喘、疝气痛等病均有一定疗效。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产我国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中“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果王荔枝,特别是俗称“糯米糍”的品种,核尖小,肉芳洌清甜,完全可以想象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真情流露的满足样子。

荔枝属常绿乔木,野生树高可达30m,胸径1m。树皮灰褐色,不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种子棕红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光,喜暖热湿润气候及富含腐殖质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冻。目前我国荔枝品种有100多个,广州就有60多个,盛产于广州从化、增城二市和市内几个城郊结合区。

荔枝以果形致、色悦目、果肉状如凝脂,甘软滑脆、清甜浓香、色味具佳而著称,优良品种有糯米糍、桂味、挂绿、妃子笑等,而以淮枝、黑叶数量最多,大约占总产量的七八成。

荔枝品质则以桂味和糯米糍最佳。桂味以肉脆清甜诱人,而糯米糍则以核小肉厚汁多味浓著称。旧以"笔村糯米糍"、"罗岗桂味"、"增城挂绿"号称"荔枝三杰"。三杰中以"增城挂绿"至为珍贵,历来被朝廷列为贡品。"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风味独特。现存活在增城荔城镇挂绿园的那株挂绿树是挂绿荔枝品种的老祖宗,有400多年树龄,高5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几代的挂绿子孙树种,共100多株,在增城几个乡种植。

荔枝营养丰富,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在每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等成分。荔枝不仅是鲜食佳果,还可烘制成荔枝干、罐头,浓缩成为果汁、酿酒、煮荔枝胶等。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荔枝属常绿乔木。又名离枝。本属有2个种,主要分布于北纬20°~28°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原产中国。汉武帝元鼎年间 (111)即有移植荔枝的记载。栽培历史已达2000多年。宋代蔡襄的《荔枝谱》(1509)是最早的荔枝专著。10世纪以前传入印度,17世纪又陆续由越南传到马来亚半岛和缅甸,此后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竞相引种。目前作为经济栽培的国家有美国、印度、南非、泰国、马达加斯加、菲律宾、越南、毛里求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中国的主产区为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云南、贵州和浙江也有少量栽培。

◇形态和品种 树高可达20米。根系强大。压条繁殖苗无主根,成年后逐渐形成深而广的根群;嫁接苗主根深而发达,进入结果期后逐渐分生侧根。须根上有菌根真菌共生。树冠开阔,冠幅可达30~40米。树皮棕灰色,枝干多弯曲下垂。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革质,色浓绿,长圆或圆披针形,长6~12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核果状果实圆形、卵圆形或心脏形,直径25~45厘米,成熟后深红色。外果皮革质,有瘤状突起(龟裂片是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可食部分是假种皮,乳白色或黄蜡色,半透明。种子多为椭圆形,褐赤色有光泽。主要栽培品种有100多个,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 3种类型,其中以香甜、核小的中熟种“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和晚熟种“香荔”等品种最为名贵。

◇生物学特性 荔枝喜光,要求长日照。 23~26℃为生长最适温度,日平均气温达17℃以上新叶开始伸展,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长,-4℃时发生冻害,花期气温低于8℃时花药不开裂,但1月份花芽分化的关键季节,需15℃以下零度以上的低温。生长结果期一般需水分较多。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pH45~6)砂壤土为宜。壮年结果树枝条每年抽梢3~4次,形成浓荫的叶层,花芽在早春抽生的新梢顶部腋芽中形成,雌雄花同株异熟。雌花授粉受精后约70~90天果实成熟。

◇栽培 传统的繁殖方法采用高枝压条或高接。20世纪70年代后多用 1~2年生干径粗约08厘米以上的实生苗进行片芽接或合接,方法较简易且可节省接穗。采穗前先将母枝环剥,有利于积聚养分,提高成活率。幼苗定植时尽可能带土,减少伤根。春植以2~5月、秋植以9~10月为宜。株行距一般为 5~6米。在主栽品种中配植5~10%花期相近的授粉树,可提高座果率。除一般肥水管理外,采果前后需重施一次以有机肥为主的混合肥料。冬季进行一次园区犁耙,有利于根系更新和抑制冬梢萌发。修剪时期一般在采果后一个月内进行,以通风透光为度。采果时须对结果母枝和结果枝交界处的芽眼妥加保护,以促进春梢萌发。主要病虫害有疫霉病、炭疽病、荔枝蝽和爻纹细蛾等。

◇用途 荔枝是珍贵热带果品,除鲜食外,可制荔枝干和果汁,并可罐藏和用于酿酒。果壳可提取单宁;根可入药。荔枝开花多、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但大小年现象严重。果实不耐贮藏。

■番荔枝

Annona squamosa;sweetsop

番荔枝科番荔枝属半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称佛头果 。以其独特香味,被列为热带名果之一。原产热带美洲,约17世纪传入中国,现在台湾、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均有少量栽培。除中、南美洲外,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产量较多。用种子繁殖 。一年可成苗出圃。一年可开花3次,开花至采收需时60~ 70天,以6月上旬结果最多,5月下旬所结的果最优。番荔枝适合温暖和干燥气候,耐寒力不如荔枝,低于0℃即冻死。对土壤选择不苛,种植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快,3~4年能结果。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有时攀援状。单叶互生,全缘,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单生,生于叶腋或腋外生,与叶对生或茎生花,下位花,辐射对称,花被由3轮组成,每轮3片,外轮形成花萼,萼片离生或在下部合生,镊合状排列,内面2轮形成花瓣,花瓣通常 9,稀3或 4片,镊合状排列,在花被上方,有大而隆起或稀凹陷的花托,花托上螺旋地排列着多数雄蕊,中央着生多数心皮;雄蕊较特殊,有一短而粗的花丝,花丝上方有一对外向的花药,花药上方是药隔,药隔在不同属中各异,倒生胚珠通常多数,在心皮腹缝上排成 2列。果实肉质,形成分离的浆果,或与花托合生 成一肉质球状浆果;种子通常具假种皮。共120属约2100种,广布热带和亚热带。中国有24 属120种,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大部产于华南及云南南部。生于气温较高而潮湿的林中。

该科的暗罗属、野独活属等,材质坚韧,南美产的矛木,以坚韧而富于弹性的木材著名,用于弓柄、弹子杆等特殊用途。

该科的有些植物的花可提制高级香精油,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重要的日用化工原料。番荔枝,果供食用,外形酷似荔枝,为热带地区著名水果。树皮纤维可造纸,根和果实可药用。

番荔枝科具有比较原始的性状 ,被达尔文称为 “活化石”。在白垩纪与第三纪已有化石发现。该科与木兰科亲缘最近。该科包括2个亚科,5个族:番荔枝亚科,心皮螺旋状排列,离生。分4族:①紫玉盘族;②番荔枝族;③野独活族;④四瓣木族。单兜亚科,心皮环状排列,合生,侧膜胎座。1族:单兜族。

《荔枝谱》

中国古代有关荔枝的专著。北宋书法家蔡襄(1012~1067)撰。成书于1059年。书中论述了福建荔枝的栽培、服食、加工和品种。全书按专题分为以下 7卷。①阐述天下荔枝唯福建、广东、南粤、巴蜀有之。真正良种产于福建的4个郡,其中福州最多,兴化军特奇,泉州和漳州亦知名。②介绍兴化军的风俗,凡园池胜地,只种荔枝,其中陈紫品种色香味最佳,天下第一。③叙述福州种荔枝最多,甚至一家有万株的。商人将荔枝加工品外运,陆路至京师、北戎、西夏,船行到新罗、日本、流求和大食,莫不爱好。④认为食荔枝对人体有益无害,有人一天吃千颗,也不生病。⑤介绍种植技术。例如荔枝新苗畏寒,冬季要覆盖;长成后,春天开花,色白,每隔一年开花一次,叫作歇枝。⑥介绍加工方法。有红盐法、白晒法和蜜煎法等。其中白晒法的制品色黄白而味美,用于进贡和销往外地。⑦列出福建32个荔枝品种的成熟期、果实大小、颜色、香味浓淡、酸甜程度等。按品质排列顺序,领先的12个优良品种是陈紫、江绿、方家红、游家紫、小陈紫、宋公、蓝家红、周家红、沙家红(前 9种以种植者的姓命名)、法石白、绿核和园丁香。其余20种未按品质排顺序,它们是虎皮、牛心、玳瑁、硫黄、朱柿、蒲桃、蚶壳、龙牙、水荔枝、蜜荔枝、丁香荔、大丁香、双髻、真珠、十八娘、将军、粉红、中元红、火山和绿荷包。书中对每一品种的特征都有简要的说明。

■荔枝的吃法

因为荔枝与高粱酒泡出来的酒色呈金黄,加入冰块是一种很棒的喝法,冰凉的甜香味便成为许多女性朋友的最爱,所以它有另一个浪漫的别称——冷金香,也就是专门给女人喝的另类伏特加。

此外,据古传秘方,以荔枝壳煮水成荔枝茶,对吃荔枝容易上火气、流鼻血的人,能达到降火的功效;没想到被丢弃荔枝壳,也有这样的用处吧!

荔枝茶口味很像青草茶,虽然有点苦涩,味道比较淡,但加了蜂蜜后会变得非常可口好喝;如产妇在产后坐月子时,很多凉性生冷的食物不能吃,若遇有“月内火”,就可以喝一杯荔枝茶,整个人顿时舒畅。现在,谁敢再冤枉荔枝不是好水果了呢!

◆冷金香

˙材料:荔枝1斤、高粱3瓶、玉兰花五、六朵

˙作法:

1,荔枝剥壳去籽,与高粱酒、玉兰花泡在一起封好。

2,密封3个月后再开封。

˙叮咛:

1,泡得越久,喝起来越顺口。

2,拿冷金香里的玉兰花来泡澡,不但可消除疲劳,全身上下也会有玉兰花香味。

3,喝完冷金香,千万别将荔枝果肉丢弃掉,做菜时无论清炖、红烧,放一点冷金香代替料酒,菜的味道立刻不一样,还能飘着淡淡的清香。

◆荔枝茶

˙材料:荔枝壳约10个、水300㏄、蜂蜜1茶匙

˙作法:

1,荔枝壳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水中煮滚。

2,水滚后再以小火煮10分钟。

3,放冷后搅入蜂蜜即可。

˙叮咛:

蜂蜜里的酵素遇热后会被破坏,而变成一般的糖水,所以蜂蜜不能加入热水中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叹》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阬仆谷相枕藉,

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

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

惊庭溅血流千裁。

永元荔支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洛。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

莫生尤物为疮病。

雨顺风调百谷登,

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解释一、水果

荔枝剥皮前后,和中间果实的样子荔枝(学名 Litchi chinensis)是中国南部出产的一种热带水果。果子是像葡萄一样一串一串挂在树上,一般是一寸左右的圆球形状,外边是薄薄的红色硬壳,里面包着白嫩透明的果肉,中心是深棕色的核。荔枝是华南的重要水果农作物,每年产量超过一百万吨。

历史

中国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离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国南部的野生森林。公元三世纪时张勃着的《吴录》有 "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 的记载。苍梧便在今日的广西境内。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树。又《西京杂记》所载,公元前二世纪汉朝刘邦称帝时,南海尉赵佗以荔枝进奉。公元一世纪的《民物志》,三世纪的《广志》中,荔枝都是作为岭南物产登录。由此可见,荔枝在中国南部的裁种和生产已有二千年的历史。

在今日的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云南及台湾都有种植荔枝,大约是从北纬18度至北纬28度都有。中国以外很多国家亦有种植,近者东南亚大部份国家如越南,泰国等都有荔枝出产,远者地球另一方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及加利福尼亚,及澳洲的昆士兰亦有引入荔枝裁种。

保存

未经保存处理的荔枝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荔枝的保鲜相对较为困难。传闻唐代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从岭南(亦有说是四川)把荔枝送到长安,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树砍掉然后以快骑驿送。现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选易于保存的品种,以低温高湿(摄氏二至四度,湿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气调,降低氧气比例以减慢氧化;或配合药物来杀菌防腐。

新鲜的荔枝每年五开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当造的时节。产地附近的城市经常可以买到刚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至于离产地较远的地方,便只可以买到冰冻过的。荔枝罐头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壳去核,泡在淡糖水里。味道和新鲜的差的很远,经常用来作冷饮或甜点。

种类

荔枝有多个品种,当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种,亦是鲜食之选;挂绿更是珍贵难求的品种。“罗岗桂味”,“笔村糯米糍”及“增城桂绿”有“荔枝三杰”之称。

挂绿:因外壳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都有一圈绿线而名。据《广东新语》说,挂绿“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当中增城挂绿历来都是皇帝的贡品。据闻干隆年间,增城人因为不堪每年纳贡之扰,把百棵挂绿砍掉,只存一棵母树现仍存在增城荔枝镇挂绿园,称”西圆挂绿”。西圆挂绿每年仍有结果,2001年便有一颗西圆挂绿荔枝,在拍卖会中创下”最贵水果”的世界纪录。

桂味:特点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浅红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发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一种叫”鸭头绿”,有墨绿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种。

糯米糍:特点是肉厚,多汁,浓甜如蜜。果皮鲜红,皮薄,皮上裂片无峰尖。核小,更有退化成无核的。

其他常见的主要荔枝品种还有:

三月红:是最早熟的品种,每年五月左右就会上市。

妃子笑:较早熟的品种,皮淡红。传说当年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

怀枝:传闻古时有尚书路过岭南,把乡亲送的荔枝入怀中,故名。

黑叶

白糖罂

白腊

玉荷包:结果硕大,肉厚核小。

营养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等成分。

不过荔枝火气很大,有些人吃多了会烂嘴巴或流鼻血。广东人有一句话,「一只荔枝三把火」。本身火气大的人吃了十来个就会有反应。民间流行的解决方法是喝适量的淡盐水或蜜糖水。

俗语谓:「一啖荔枝三把火」,别以为是夸大其辞,对于阴虚肝热者来说,真是证据确凿。我有位病人就是因为跟团啖荔而弄出火。

须知荔枝是补血、壮阳火之物,面对这白玉凝脂般的佳果,热症的人惟有忍忍口。痛风、糖尿患者尤其不宜多吃。

假如荔枝吃多了,可服用以下一款茶,可收「降火」之效;用玄参3钱(9克)、麦冬3钱(9克)、灯芯花3个,以3碗水煎成一碗。或者吃性寒的西瓜,喝一碗荷叶冬瓜水,也可稍降过盛之火。

传说荔枝壳煮水可治吃荔枝所致的身体不适,杨贵妃就是用这独步单方消除恶心、肢软乏力、头晕目眩等啖荔枝的后遗症。大家亦不妨一试。实热或阴虚肝火旺之人,切记少吃荔枝为佳,多吃不妙。体质平和或虚寒者,能饱享岭南佳果而无后顾之忧。

文学上的荔枝

荔枝常见于文学作品之中。

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着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别名大荔、丹荔

来源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以根、假种皮(果肉)及核入药。夏秋收集,晒干。

性味归经

根:微苦、涩,温。

假种皮(果肉):甘、酸,温。

核:甘、微苦、涩,温。

功能主治

根: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

假种皮(果肉):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

核: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

用法用量果、果核:3~5钱。根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荔枝简介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岭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驰名中外,有"果王"之称。荔枝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园锥花序,花小,无花瓣,绿白或淡**,有芳香。果园形,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属无患子科植物。

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据分析,每一百毫升果汁中含有维生素丙1320~7172豪克,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29~21%,为增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据《本草纲目》载:荔枝可"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健气(补脑建身)、治瘰疬、瘤赘……"等病。

荔枝具有栽培粗放、寿命长的特点,经营荔枝有耗工少、成本底、收入大的好处。其产值在果树生产中占重要地位。鲜荔枝和荔枝干远销国内外。荔枝除鲜食、干制外,果肉还可罐制、渍制、酿酒和制成其他加工品,是发展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荔枝核含有57%的淀粉,也可酿酒,每百斤可制酒十多斤。花芬香多蜜,为发展养蜂业提供了很好的蜜源。果皮、树皮、树根含有大量单宁,是制药的原料,种子亦可入药。荔枝树干细蜜坚实,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舟船、桥梁和制造家具的优良木材。枝叶可作燃料。所以,荔枝全身是宝,可以综合利用,是一种发展前途广阔、实用价值很高的果树。

到目前荔枝共有六十多个品种,其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有十几个。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红、白腊、灵山香荔、南局红等。

吃荔枝 要适量

据知名的保健专家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的苏祥主任介绍,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果肉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66%、蔗糖5%、蛋白质15%、脂肪14%,以及大量的维生素C,实为水果之上品。但在荔枝飘香季节,如果连续多日大量地食用鲜荔枝,不少人往往会产生头晕、心慌、脸色苍白、易饥饿、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抽搐、呼吸不规则、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昏迷等类似低血糖的病理表现,这就是荔枝急性中毒,也叫荔枝病。那么如何对付荔枝病呢?遇上荔枝病,病人应立即平卧,然后喝一杯浓糖水即可恢复,但重患者应及时送医院医治。

什么人不宜吃荔枝?

荔枝属性温燥,阴虚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内)。如果正在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时,则不适宜吃荔枝,否则会加重病症。但身体虚寒、胃寒的则适宜多吃。

中国是荔枝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便有栽培荔枝的记载。如今海南岛还有野生的荔枝林,是中国原产的明证。自古以来,荔枝被列为珍贵名果,素有着“果中之王”的美称。唐代(618一907),荔枝曾作皇室贡品。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诗:“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的是唐玄宗皇帝为了使杨贵妃吃上鲜荔,每年不惜飞马传送,从数千里外把荔枝送至长安,致使人马多毙。既说明了荔枝的名贵,又揭露了封建帝王的奢侈生活。

中国的荔枝主要分布在南方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等地。这些地区处于亚热带,气候温热湿润,土壤多属冲积土和沙黄土,最宜荔枝生长。尤其是广东地区,栽培面积占全国的70%。目前,世界上荔枝有300多个品种,中国广东省就占170多种。荔枝树是一种四季常青的乔木,生长缓慢,树冠较大。一般四月上旬开花结果,到六月成熟上市。一棵小树从生长到开花结果大约需10年,盛果期约30年。荔枝树龄可达千年。福建莆田县宋氏祠堂里有一棵“宋家香”荔枝树,树龄已有1300多年,每年仍开花结果,呈现出一派生机。一棵大荔树每年可结果千斤以上,多的可达3000斤。荔枝皮壳带有鳞突形,直径约3一4厘米。皮红肉白,肉质似凝脂,呈半透明。吃荔枝贵在新鲜,果肉饱满多汁,入口即化,香甜爽口。人们为保“鲜”,在采摘荔枝时有意带上些枝叶,不带枝叶的荔枝称作“离枝”,色香味则稍逊。荔枝除鲜吃外,还可晾晒成干荔枝,或制成罐头运往国内外销售。由于荔枝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蛋白质等,对贫血、心悸、失眠、哮喘、疝气痛等病均有一定疗效。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产我国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中“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果王荔枝,特别是俗称“糯米糍”的品种,核尖小,肉芳洌清甜,完全可以想象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真情流露的满足样子。

荔枝属常绿乔木,野生树高可达30m,胸径1m。树皮灰褐色,不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种子棕红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光,喜暖热湿润气候及富含腐殖质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冻。目前我国荔枝品种有100多个,广州就有60多个,盛产于广州从化、增城二市和市内几个城郊结合区。

荔枝以果形致、色悦目、果肉状如凝脂,甘软滑脆、清甜浓香、色味具佳而著称,优良品种有糯米糍、桂味、挂绿、妃子笑等,而以淮枝、黑叶数量最多,大约占总产量的七八成。

荔枝品质则以桂味和糯米糍最佳。桂味以肉脆清甜诱人,而糯米糍则以核小肉厚汁多味浓著称。旧以"笔村糯米糍"、"罗岗桂味"、"增城挂绿"号称"荔枝三杰"。三杰中以"增城挂绿"至为珍贵,历来被朝廷列为贡品。"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风味独特。现存活在增城荔城镇挂绿园的那株挂绿树是挂绿荔枝品种的老祖宗,有400多年树龄,高5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几代的挂绿子孙树种,共100多株,在增城几个乡种植。

荔枝营养丰富,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在每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等成分。荔枝不仅是鲜食佳果,还可烘制成荔枝干、罐头,浓缩成为果汁、酿酒、煮荔枝胶等。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荔枝属常绿乔木。又名离枝。本属有2个种,主要分布于北纬20°~28°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原产中国。汉武帝元鼎年间 (111)即有移植荔枝的记载。栽培历史已达2000多年。宋代蔡襄的《荔枝谱》(1509)是最早的荔枝专著。10世纪以前传入印度,17世纪又陆续由越南传到马来亚半岛和缅甸,此后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竞相引种。目前作为经济栽培的国家有美国、印度、南非、泰国、马达加斯加、菲律宾、越南、毛里求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中国的主产区为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云南、贵州和浙江也有少量栽培。

◇形态和品种 树高可达20米。根系强大。压条繁殖苗无主根,成年后逐渐形成深而广的根群;嫁接苗主根深而发达,进入结果期后逐渐分生侧根。须根上有菌根真菌共生。树冠开阔,冠幅可达30~40米。树皮棕灰色,枝干多弯曲下垂。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革质,色浓绿,长圆或圆披针形,长6~12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核果状果实圆形、卵圆形或心脏形,直径25~45厘米,成熟后深红色。外果皮革质,有瘤状突起(龟裂片是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可食部分是假种皮,乳白色或黄蜡色,半透明。种子多为椭圆形,褐赤色有光泽。主要栽培品种有100多个,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 3种类型,其中以香甜、核小的中熟种“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和晚熟种“香荔”等品种最为名贵。

◇生物学特性 荔枝喜光,要求长日照。 23~26℃为生长最适温度,日平均气温达17℃以上新叶开始伸展,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长,-4℃时发生冻害,花期气温低于8℃时花药不开裂,但1月份花芽分化的关键季节,需15℃以下零度以上的低温。生长结果期一般需水分较多。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pH45~6)砂壤土为宜。壮年结果树枝条每年抽梢3~4次,形成浓荫的叶层,花芽在早春抽生的新梢顶部腋芽中形成,雌雄花同株异熟。雌花授粉受精后约70~90天果实成熟。

◇栽培 传统的繁殖方法采用高枝压条或高接。20世纪70年代后多用 1~2年生干径粗约08厘米以上的实生苗进行片芽接或合接,方法较简易且可节省接穗。采穗前先将母枝环剥,有利于积聚养分,提高成活率。幼苗定植时尽可能带土,减少伤根。春植以2~5月、秋植以9~10月为宜。株行距一般为 5~6米。在主栽品种中配植5~10%花期相近的授粉树,可提高座果率。除一般肥水管理外,采果前后需重施一次以有机肥为主的混合肥料。冬季进行一次园区犁耙,有利于根系更新和抑制冬梢萌发。修剪时期一般在采果后一个月内进行,以通风透光为度。采果时须对结果母枝和结果枝交界处的芽眼妥加保护,以促进春梢萌发。主要病虫害有疫霉病、炭疽病、荔枝蝽和爻纹细蛾等。

◇用途 荔枝是珍贵热带果品,除鲜食外,可制荔枝干和果汁,并可罐藏和用于酿酒。果壳可提取单宁;根可入药。荔枝开花多、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但大小年现象严重。果实不耐贮藏。

■番荔枝

Annona squamosa;sweetsop

番荔枝科番荔枝属半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称佛头果 。以其独特香味,被列为热带名果之一。原产热带美洲,约17世纪传入中国,现在台湾、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均有少量栽培。除中、南美洲外,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产量较多。用种子繁殖 。一年可成苗出圃。一年可开花3次,开花至采收需时60~ 70天,以6月上旬结果最多,5月下旬所结的果最优。番荔枝适合温暖和干燥气候,耐寒力不如荔枝,低于0℃即冻死。对土壤选择不苛,种植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快,3~4年能结果。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有时攀援状。单叶互生,全缘,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单生,生于叶腋或腋外生,与叶对生或茎生花,下位花,辐射对称,花被由3轮组成,每轮3片,外轮形成花萼,萼片离生或在下部合生,镊合状排列,内面2轮形成花瓣,花瓣通常 9,稀3或 4片,镊合状排列,在花被上方,有大而隆起或稀凹陷的花托,花托上螺旋地排列着多数雄蕊,中央着生多数心皮;雄蕊较特殊,有一短而粗的花丝,花丝上方有一对外向的花药,花药上方是药隔,药隔在不同属中各异,倒生胚珠通常多数,在心皮腹缝上排成 2列。果实肉质,形成分离的浆果,或与花托合生 成一肉质球状浆果;种子通常具假种皮。共120属约2100种,广布热带和亚热带。中国有24 属120种,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大部产于华南及云南南部。生于气温较高而潮湿的林中。

该科的暗罗属、野独活属等,材质坚韧,南美产的矛木,以坚韧而富于弹性的木材著名,用于弓柄、弹子杆等特殊用途。

该科的有些植物的花可提制高级香精油,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重要的日用化工原料。番荔枝,果供食用,外形酷似荔枝,为热带地区著名水果。树皮纤维可造纸,根和果实可药用。

番荔枝科具有比较原始的性状 ,被达尔文称为 “活化石”。在白垩纪与第三纪已有化石发现。该科与木兰科亲缘最近。该科包括2个亚科,5个族:番荔枝亚科,心皮螺旋状排列,离生。分4族:①紫玉盘族;②番荔枝族;③野独活族;④四瓣木族。单兜亚科,心皮环状排列,合生,侧膜胎座。1族:单兜族。

《荔枝谱》

中国古代有关荔枝的专著。北宋书法家蔡襄(1012~1067)撰。成书于1059年。书中论述了福建荔枝的栽培、服食、加工和品种。全书按专题分为以下 7卷。①阐述天下荔枝唯福建、广东、南粤、巴蜀有之。真正良种产于福建的4个郡,其中福州最多,兴化军特奇,泉州和漳州亦知名。②介绍兴化军的风俗,凡园池胜地,只种荔枝,其中陈紫品种色香味最佳,天下第一。③叙述福州种荔枝最多,甚至一家有万株的。商人将荔枝加工品外运,陆路至京师、北戎、西夏,船行到新罗、日本、流求和大食,莫不爱好。④认为食荔枝对人体有益无害,有人一天吃千颗,也不生病。⑤介绍种植技术。例如荔枝新苗畏寒,冬季要覆盖;长成后,春天开花,色白,每隔一年开花一次,叫作歇枝。⑥介绍加工方法。有红盐法、白晒法和蜜煎法等。其中白晒法的制品色黄白而味美,用于进贡和销往外地。⑦列出福建32个荔枝品种的成熟期、果实大小、颜色、香味浓淡、酸甜程度等。按品质排列顺序,领先的12个优良品种是陈紫、江绿、方家红、游家紫、小陈紫、宋公、蓝家红、周家红、沙家红(前 9种以种植者的姓命名)、法石白、绿核和园丁香。其余20种未按品质排顺序,它们是虎皮、牛心、玳瑁、硫黄、朱柿、蒲桃、蚶壳、龙牙、水荔枝、蜜荔枝、丁香荔、大丁香、双髻、真珠、十八娘、将军、粉红、中元红、火山和绿荷包。书中对每一品种的特征都有简要的说明。

■荔枝的吃法

因为荔枝与高粱酒泡出来的酒色呈金黄,加入冰块是一种很棒的喝法,冰凉的甜香味便成为许多女性朋友的最爱,所以它有另一个浪漫的别称——冷金香,也就是专门给女人喝的另类伏特加。

此外,据古传秘方,以荔枝壳煮水成荔枝茶,对吃荔枝容易上火气、流鼻血的人,能达到降火的功效;没想到被丢弃荔枝壳,也有这样的用处吧!

荔枝茶口味很像青草茶,虽然有点苦涩,味道比较淡,但加了蜂蜜后会变得非常可口好喝;如产妇在产后坐月子时,很多凉性生冷的食物不能吃,若遇有“月内火”,就可以喝一杯荔枝茶,整个人顿时舒畅。现在,谁敢再冤枉荔枝不是好水果了呢!

◆冷金香

˙材料:荔枝1斤、高粱3瓶、玉兰花五、六朵

˙作法:

1,荔枝剥壳去籽,与高粱酒、玉兰花泡在一起封好。

2,密封3个月后再开封。

˙叮咛:

1,泡得越久,喝起来越顺口。

2,拿冷金香里的玉兰花来泡澡,不但可消除疲劳,全身上下也会有玉兰花香味。

3,喝完冷金香,千万别将荔枝果肉丢弃掉,做菜时无论清炖、红烧,放一点冷金香代替料酒,菜的味道立刻不一样,还能飘着淡淡的清香。

◆荔枝茶

˙材料:荔枝壳约10个、水300㏄、蜂蜜1茶匙

˙作法:

1,荔枝壳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水中煮滚。

2,水滚后再以小火煮10分钟。

3,放冷后搅入蜂蜜即可。

˙叮咛:

蜂蜜里的酵素遇热后会被破坏,而变成一般的糖水,所以蜂蜜不能加入热水中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叹》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阬仆谷相枕藉,

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

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

惊庭溅血流千裁。

永元荔支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洛。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

莫生尤物为疮病。

雨顺风调百谷登,

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解释二、团体

"荔枝"就是黄雅莉的支持者!什么叫支持者呢?就意味着荔枝不仅仅是粉丝团体,不仅仅是歌迷团体,在荔枝的心中,黄雅莉是姐妹,是朋友,是亲人,是那个大大咧咧无拘无束的快乐女孩,是荔枝们带来希望和信心的天使。做一名荔枝,从来都不是昙花一现的誓言!

荔枝是个很强大很有潜力的团体,一般荔枝年龄都比较小,心思单纯,有时会有过分的冲动,但同时也爱憎分明,拥有极大的热情。属在校学生,但他们一直默默支持着自己的偶像,支持这个17岁的女孩子,荔枝是无处不在的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岭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驰名中外,有"果王"之称。荔枝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园锥花序,花小,无花瓣,绿白或淡**,有芳香。果园形,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属无患子科植物。

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据分析,每一百毫升果汁中含有维生素丙1320~7172豪克,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29~21%,为增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据《本草纲目》载:荔枝可"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健气(补脑建身)、治瘰疬、瘤赘……"等病。

荔枝具有栽培粗放、寿命长的特点,经营荔枝有耗工少、成本底、收入大的好处。其产值在果树生产中占重要地位。鲜荔枝和荔枝干远销国内外。荔枝除鲜食、干制外,果肉还可罐制、渍制、酿酒和制成其他加工品,是发展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荔枝核含有57%的淀粉,也可酿酒,每百斤可制酒十多斤。花芬香多蜜,为发展养蜂业提供了很好的蜜源。果皮、树皮、树根含有大量单宁,是制药的原料,种子亦可入药。荔枝树干细蜜坚实,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舟船、桥梁和制造家具的优良木材。枝叶可作燃料。所以,荔枝全身是宝,可以综合利用,是一种发展前途广阔、实用价值很高的果树。

到目前荔枝共有六十多个品种,其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有十几个。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红、白腊、灵山香荔、南局红等。

吃荔枝 要适量

据知名的保健专家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的苏祥主任介绍,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果肉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66%、蔗糖5%、蛋白质15%、脂肪14%,以及大量的维生素C,实为水果之上品。但在荔枝飘香季节,如果连续多日大量地食用鲜荔枝,不少人往往会产生头晕、心慌、脸色苍白、易饥饿、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抽搐、呼吸不规则、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昏迷等类似低血糖的病理表现,这就是荔枝急性中毒,也叫荔枝病。那么如何对付荔枝病呢?遇上荔枝病,病人应立即平卧,然后喝一杯浓糖水即可恢复,但重患者应及时送医院医治。

什么人不宜吃荔枝?

荔枝属性温燥,阴虚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内)。如果正在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时,则不适宜吃荔枝,否则会加重病症。但身体虚寒、胃寒的则适宜多吃。

中国是荔枝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便有栽培荔枝的记载。如今海南岛还有野生的荔枝林,是中国原产的明证。自古以来,荔枝被列为珍贵名果,素有着“果中之王”的美称。唐代(618一907),荔枝曾作皇室贡品。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诗:“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的是唐玄宗皇帝为了使杨贵妃吃上鲜荔,每年不惜飞马传送,从数千里外把荔枝送至长安,致使人马多毙。既说明了荔枝的名贵,又揭露了封建帝王的奢侈生活。

中国的荔枝主要分布在南方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等地。这些地区处于亚热带,气候温热湿润,土壤多属冲积土和沙黄土,最宜荔枝生长。尤其是广东地区,栽培面积占全国的70%。目前,世界上荔枝有300多个品种,中国广东省就占170多种。荔枝树是一种四季常青的乔木,生长缓慢,树冠较大。一般四月上旬开花结果,到六月成熟上市。一棵小树从生长到开花结果大约需10年,盛果期约30年。荔枝树龄可达千年。福建莆田县宋氏祠堂里有一棵“宋家香”荔枝树,树龄已有1300多年,每年仍开花结果,呈现出一派生机。一棵大荔树每年可结果千斤以上,多的可达3000斤。荔枝皮壳带有鳞突形,直径约3一4厘米。皮红肉白,肉质似凝脂,呈半透明。吃荔枝贵在新鲜,果肉饱满多汁,入口即化,香甜爽口。人们为保“鲜”,在采摘荔枝时有意带上些枝叶,不带枝叶的荔枝称作“离枝”,色香味则稍逊。荔枝除鲜吃外,还可晾晒成干荔枝,或制成罐头运往国内外销售。由于荔枝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蛋白质等,对贫血、心悸、失眠、哮喘、疝气痛等病均有一定疗效。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产我国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中“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果王荔枝,特别是俗称“糯米糍”的品种,核尖小,肉芳洌清甜,完全可以想象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真情流露的满足样子。

荔枝属常绿乔木,野生树高可达30m,胸径1m。树皮灰褐色,不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种子棕红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光,喜暖热湿润气候及富含腐殖质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冻。目前我国荔枝品种有100多个,广州就有60多个,盛产于广州从化、增城二市和市内几个城郊结合区。

荔枝以果形致、色悦目、果肉状如凝脂,甘软滑脆、清甜浓香、色味具佳而著称,优良品种有糯米糍、桂味、挂绿、妃子笑等,而以淮枝、黑叶数量最多,大约占总产量的七八成。

荔枝品质则以桂味和糯米糍最佳。桂味以肉脆清甜诱人,而糯米糍则以核小肉厚汁多味浓著称。旧以"笔村糯米糍"、"罗岗桂味"、"增城挂绿"号称"荔枝三杰"。三杰中以"增城挂绿"至为珍贵,历来被朝廷列为贡品。"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风味独特。现存活在增城荔城镇挂绿园的那株挂绿树是挂绿荔枝品种的老祖宗,有400多年树龄,高5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几代的挂绿子孙树种,共100多株,在增城几个乡种植。

荔枝营养丰富,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在每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等成分。荔枝不仅是鲜食佳果,还可烘制成荔枝干、罐头,浓缩成为果汁、酿酒、煮荔枝胶等。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荔枝属常绿乔木。又名离枝。本属有2个种,主要分布于北纬20°~28°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原产中国。汉武帝元鼎年间 (111)即有移植荔枝的记载。栽培历史已达2000多年。宋代蔡襄的《荔枝谱》(1509)是最早的荔枝专著。10世纪以前传入印度,17世纪又陆续由越南传到马来亚半岛和缅甸,此后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竞相引种。目前作为经济栽培的国家有美国、印度、南非、泰国、马达加斯加、菲律宾、越南、毛里求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中国的主产区为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云南、贵州和浙江也有少量栽培。

◇形态和品种 树高可达20米。根系强大。压条繁殖苗无主根,成年后逐渐形成深而广的根群;嫁接苗主根深而发达,进入结果期后逐渐分生侧根。须根上有菌根真菌共生。树冠开阔,冠幅可达30~40米。树皮棕灰色,枝干多弯曲下垂。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革质,色浓绿,长圆或圆披针形,长6~12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核果状果实圆形、卵圆形或心脏形,直径25~45厘米,成熟后深红色。外果皮革质,有瘤状突起(龟裂片是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可食部分是假种皮,乳白色或黄蜡色,半透明。种子多为椭圆形,褐赤色有光泽。主要栽培品种有100多个,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 3种类型,其中以香甜、核小的中熟种“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和晚熟种“香荔”等品种最为名贵。

◇生物学特性 荔枝喜光,要求长日照。 23~26℃为生长最适温度,日平均气温达17℃以上新叶开始伸展,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长,-4℃时发生冻害,花期气温低于8℃时花药不开裂,但1月份花芽分化的关键季节,需15℃以下零度以上的低温。生长结果期一般需水分较多。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pH45~6)砂壤土为宜。壮年结果树枝条每年抽梢3~4次,形成浓荫的叶层,花芽在早春抽生的新梢顶部腋芽中形成,雌雄花同株异熟。雌花授粉受精后约70~90天果实成熟。

◇栽培 传统的繁殖方法采用高枝压条或高接。20世纪70年代后多用 1~2年生干径粗约08厘米以上的实生苗进行片芽接或合接,方法较简易且可节省接穗。采穗前先将母枝环剥,有利于积聚养分,提高成活率。幼苗定植时尽可能带土,减少伤根。春植以2~5月、秋植以9~10月为宜。株行距一般为 5~6米。在主栽品种中配植5~10%花期相近的授粉树,可提高座果率。除一般肥水管理外,采果前后需重施一次以有机肥为主的混合肥料。冬季进行一次园区犁耙,有利于根系更新和抑制冬梢萌发。修剪时期一般在采果后一个月内进行,以通风透光为度。采果时须对结果母枝和结果枝交界处的芽眼妥加保护,以促进春梢萌发。主要病虫害有疫霉病、炭疽病、荔枝蝽和爻纹细蛾等。

◇用途 荔枝是珍贵热带果品,除鲜食外,可制荔枝干和果汁,并可罐藏和用于酿酒。果壳可提取单宁;根可入药。荔枝开花多、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但大小年现象严重。果实不耐贮藏。

■番荔枝

Annona squamosa;sweetsop

番荔枝科番荔枝属半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称佛头果 。以其独特香味,被列为热带名果之一。原产热带美洲,约17世纪传入中国,现在台湾、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均有少量栽培。除中、南美洲外,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产量较多。用种子繁殖 。一年可成苗出圃。一年可开花3次,开花至采收需时60~ 70天,以6月上旬结果最多,5月下旬所结的果最优。番荔枝适合温暖和干燥气候,耐寒力不如荔枝,低于0℃即冻死。对土壤选择不苛,种植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快,3~4年能结果。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有时攀援状。单叶互生,全缘,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单生,生于叶腋或腋外生,与叶对生或茎生花,下位花,辐射对称,花被由3轮组成,每轮3片,外轮形成花萼,萼片离生或在下部合生,镊合状排列,内面2轮形成花瓣,花瓣通常 9,稀3或 4片,镊合状排列,在花被上方,有大而隆起或稀凹陷的花托,花托上螺旋地排列着多数雄蕊,中央着生多数心皮;雄蕊较特殊,有一短而粗的花丝,花丝上方有一对外向的花药,花药上方是药隔,药隔在不同属中各异,倒生胚珠通常多数,在心皮腹缝上排成 2列。果实肉质,形成分离的浆果,或与花托合生 成一肉质球状浆果;种子通常具假种皮。共120属约2100种,广布热带和亚热带。中国有24 属120种,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大部产于华南及云南南部。生于气温较高而潮湿的林中。

该科的暗罗属、野独活属等,材质坚韧,南美产的矛木,以坚韧而富于弹性的木材著名,用于弓柄、弹子杆等特殊用途。

该科的有些植物的花可提制高级香精油,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重要的日用化工原料。番荔枝,果供食用,外形酷似荔枝,为热带地区著名水果。树皮纤维可造纸,根和果实可药用。

番荔枝科具有比较原始的性状 ,被达尔文称为 “活化石”。在白垩纪与第三纪已有化石发现。该科与木兰科亲缘最近。该科包括2个亚科,5个族:番荔枝亚科,心皮螺旋状排列,离生。分4族:①紫玉盘族;②番荔枝族;③野独活族;④四瓣木族。单兜亚科,心皮环状排列,合生,侧膜胎座。1族:单兜族。

《荔枝谱》

中国古代有关荔枝的专著。北宋书法家蔡襄(1012~1067)撰。成书于1059年。书中论述了福建荔枝的栽培、服食、加工和品种。全书按专题分为以下 7卷。①阐述天下荔枝唯福建、广东、南粤、巴蜀有之。真正良种产于福建的4个郡,其中福州最多,兴化军特奇,泉州和漳州亦知名。②介绍兴化军的风俗,凡园池胜地,只种荔枝,其中陈紫品种色香味最佳,天下第一。③叙述福州种荔枝最多,甚至一家有万株的。商人将荔枝加工品外运,陆路至京师、北戎、西夏,船行到新罗、日本、流求和大食,莫不爱好。④认为食荔枝对人体有益无害,有人一天吃千颗,也不生病。⑤介绍种植技术。例如荔枝新苗畏寒,冬季要覆盖;长成后,春天开花,色白,每隔一年开花一次,叫作歇枝。⑥介绍加工方法。有红盐法、白晒法和蜜煎法等。其中白晒法的制品色黄白而味美,用于进贡和销往外地。⑦列出福建32个荔枝品种的成熟期、果实大小、颜色、香味浓淡、酸甜程度等。按品质排列顺序,领先的12个优良品种是陈紫、江绿、方家红、游家紫、小陈紫、宋公、蓝家红、周家红、沙家红(前 9种以种植者的姓命名)、法石白、绿核和园丁香。其余20种未按品质排顺序,它们是虎皮、牛心、玳瑁、硫黄、朱柿、蒲桃、蚶壳、龙牙、水荔枝、蜜荔枝、丁香荔、大丁香、双髻、真珠、十八娘、将军、粉红、中元红、火山和绿荷包。书中对每一品种的特征都有简要的说明。

■荔枝的吃法

因为荔枝与高粱酒泡出来的酒色呈金黄,加入冰块是一种很棒的喝法,冰凉的甜香味便成为许多女性朋友的最爱,所以它有另一个浪漫的别称——冷金香,也就是专门给女人喝的另类伏特加。

此外,据古传秘方,以荔枝壳煮水成荔枝茶,对吃荔枝容易上火气、流鼻血的人,能达到降火的功效;没想到被丢弃荔枝壳,也有这样的用处吧!

荔枝茶口味很像青草茶,虽然有点苦涩,味道比较淡,但加了蜂蜜后会变得非常可口好喝;如产妇在产后坐月子时,很多凉性生冷的食物不能吃,若遇有“月内火”,就可以喝一杯荔枝茶,整个人顿时舒畅。现在,谁敢再冤枉荔枝不是好水果了呢!

◆冷金香

˙材料:荔枝1斤、高粱3瓶、玉兰花五、六朵

˙作法:

1,荔枝剥壳去籽,与高粱酒、玉兰花泡在一起封好。

2,密封3个月后再开封。

˙叮咛:

1,泡得越久,喝起来越顺口。

2,拿冷金香里的玉兰花来泡澡,不但可消除疲劳,全身上下也会有玉兰花香味。

3,喝完冷金香,千万别将荔枝果肉丢弃掉,做菜时无论清炖、红烧,放一点冷金香代替料酒,菜的味道立刻不一样,还能飘着淡淡的清香。

◆荔枝茶

·材料:荔枝壳约10个、水300㏄、蜂蜜1茶匙

·作法:

1荔枝壳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水中煮滚。

2水滚后再以小火煮10分钟。

3放冷后搅入蜂蜜即可。

·叮咛:

蜂蜜里的酵素遇热后会被破坏,而变成一般的糖水,所以蜂蜜不能加入热水中

文学上的荔枝

荔枝常见于文学作品之中。

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惠州一绝》 北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叹》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阬仆谷相枕藉, 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 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 惊庭溅血流千裁。

永元荔支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洛。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 莫生尤物为疮病。

雨顺风调百谷登, 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荔枝可补脑健身,通身益智。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实不然,荔枝一次不能多吃,多吃可导致上火,引起体内糖代谢紊乱,造成“荔枝病”(即低血糖),轻者恶心、出汗、口渴、无力,重则头晕、昏迷等。因此荔枝不能多吃,尤其是儿童不宜大量食用。

荔枝

解释一、水果

学名Litchi chinensis Sonn

别名大荔、丹荔

科属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

特性与特征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不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种子棕红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暖热湿润气候,喜光,怕霜冻。生长发育期间要求高温多湿,最适生长温度23~29℃,10~12℃生长缓慢。需要充足水分,要求年雨量1200mm以上。土壤适应性强,但以土层深厚、排灌良好、有机质2%以上、土壤疏松以及能促进根菌繁衍的酸性(pH5~6)砂壤土为好。

分布状况原产于我国南部,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也有少量栽培。18世纪末向世界各地传播,现栽培面积较大并已发展成为商品性生产的国家有泰国、越南、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南非等。

作用荔枝果实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效和滋补作用。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荔枝干、糖水荔枝罐头、荔枝汁、速冻荔枝、荔枝酒等。荔枝花量多,花期长,泌蜜量大,是良好的蜜源果树。

荔枝药用

性味归经

根:微苦、涩,温。

假种皮(果肉):甘、酸,温。

核:甘、微苦、涩,温。

功能主治

根: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

假种皮(果肉):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

核: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

用法用量果、果核:3~5钱。根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荔枝剥皮前后,和中间果实的样子荔枝(学名 Litchi chinensis)是中国南部出产的一种热带水果。果子是像葡萄一样一串一串挂在树上,一般是一寸左右的圆球形状,外边是薄薄的红色硬壳,里面包着白嫩透明的果肉,中心是深棕色的核。荔枝是华南的重要水果农作物,每年产量超过一百万吨。

历史

中国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离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国南部的野生森林。公元三世纪时张勃着的《吴录》有 "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 的记载。苍梧便在今日的广西境内。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树。又《西京杂记》所载,公元前二世纪汉朝刘邦称帝时,南海尉赵佗以荔枝进奉。公元一世纪的《民物志》,三世纪的《广志》中,荔枝都是作为岭南物产登录。由此可见,荔枝在中国南部的裁种和生产已有二千年的历史。

在今日的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云南及台湾都有种植荔枝,大约是从北纬18度至北纬28度都有。中国以外很多国家亦有种植,近者东南亚大部份国家如越南,泰国等都有荔枝出产,远者地球另一方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及加利福尼亚,及澳洲的昆士兰亦有引入荔枝裁种。

保存

未经保存处理的荔枝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荔枝的保鲜相对较为困难。传闻唐代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从岭南(亦有说是四川)把荔枝送到长安,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树砍掉然后以快骑驿送。现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选易于保存的品种,以低温高湿(摄氏二至四度,湿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气调,降低氧气比例以减慢氧化;或配合药物来杀菌防腐。

新鲜的荔枝每年五开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当造的时节。产地附近的城市经常可以买到刚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至于离产地较远的地方,便只可以买到冰冻过的。荔枝罐头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壳去核,泡在淡糖水里。味道和新鲜的差的很远,经常用来作冷饮或甜点。

种类

荔枝有多个品种,当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种,亦是鲜食之选;挂绿更是珍贵难求的品种。“罗岗桂味”,“笔村糯米糍”及“增城桂绿”有“荔枝三杰”之称。

挂绿:因外壳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都有一圈绿线而名。据《广东新语》说,挂绿“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当中增城挂绿历来都是皇帝的贡品。据闻乾隆年间,增城人因为不堪每年纳贡之扰,把百棵挂绿砍掉,只存一棵母树现仍存在增城荔枝镇挂绿园,称”西圆挂绿”。西圆挂绿每年仍有结果,2001年便有一颗西圆挂绿荔枝,在拍卖会中创下”最贵水果”的世界纪录。

桂味:特点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浅红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发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一种叫”鸭头绿”,有墨绿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种。

糯米糍:特点是肉厚,多汁,浓甜如蜜。果皮鲜红,皮薄,皮上裂片无峰尖。核小,更有退化成无核的。

其他常见的主要荔枝品种还有:

三月红:是最早熟的品种,每年五月左右就会上市。

妃子笑:较早熟的品种,皮淡红。传说当年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

怀枝:传闻古时有尚书路过岭南,把乡亲送的荔枝入怀中,故名。

黑叶

白糖罂

白腊

玉荷包:结果硕大,肉厚核小。

营养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柠檬酸、果酸、磷、钙、铁等成分。

不过荔枝火气很大,有些人吃多了会烂嘴巴或流鼻血。广东人有一句话,「一只荔枝三把火」。本身火气大的人吃了十来个就会有反应。民间流行的解决方法是喝适量的淡盐水或蜜糖水。

俗语谓:「一啖荔枝三把火」,别以为是夸大其辞,对于阴虚肝热者来说,真是证据确凿。我有位病人就是因为跟团啖荔而弄出火。

须知荔枝是补血、壮阳火之物,面对这白玉凝脂般的佳果,热症的人惟有忍忍口。痛风、糖尿患者尤其不宜多吃。

假如荔枝吃多了,可服用以下一款茶,可收「降火」之效;用玄参3钱(9克)、麦冬3钱(9克)、灯芯花3个,以3碗水煎成一碗。或者吃性寒的西瓜,喝一碗荷叶冬瓜水,也可稍降过盛之火。

传说荔枝壳煮水可治吃荔枝所致的身体不适,杨贵妃就是用这独步单方消除恶心、肢软乏力、头晕目眩等啖荔枝的后遗症。大家亦不妨一试。实热或阴虚肝火旺之人,切记少吃荔枝为佳,多吃不妙。体质平和或虚寒者,能饱享岭南佳果而无后顾之忧。

荔枝简介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岭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驰名中外,有"果王"之称。荔枝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园锥花序,花小,无花瓣,绿白或淡**,有芳香。果园形,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属无患子科植物。

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据分析,每一百毫升果汁中含有维生素丙1320~7172豪克,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29~21%,为增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据《本草纲目》载:荔枝可"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健气(补脑建身)、治瘰疬、瘤赘……"等病。

荔枝具有栽培粗放、寿命长的特点,经营荔枝有耗工少、成本底、收入大的好处。其产值在果树生产中占重要地位。鲜荔枝和荔枝干远销国内外。荔枝除鲜食、干制外,果肉还可罐制、渍制、酿酒和制成其他加工品,是发展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荔枝核含有57%的淀粉,也可酿酒,每百斤可制酒十多斤。花芬香多蜜,为发展养蜂业提供了很好的蜜源。果皮、树皮、树根含有大量单宁,是制药的原料,种子亦可入药。荔枝树干细蜜坚实,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舟船、桥梁和制造家具的优良木材。枝叶可作燃料。所以,荔枝全身是宝,可以综合利用,是一种发展前途广阔、实用价值很高的果树。

到目前荔枝共有六十多个品种,其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有十几个。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红、白腊、灵山香荔、南局红等。

吃荔枝 要适量

据知名的保健专家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的苏祥主任介绍,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果肉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66%、蔗糖5%、蛋白质15%、脂肪14%,以及大量的维生素C,实为水果之上品。但在荔枝飘香季节,如果连续多日大量地食用鲜荔枝,不少人往往会产生头晕、心慌、脸色苍白、易饥饿、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抽搐、呼吸不规则、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昏迷等类似低血糖的病理表现,这就是荔枝急性中毒,也叫荔枝病。那么如何对付荔枝病呢?遇上荔枝病,病人应立即平卧,然后喝一杯浓糖水即可恢复,但重患者应及时送医院医治。

什么人不宜吃荔枝?

荔枝属性温燥,阴虚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内)。如果正在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时,则不适宜吃荔枝,否则会加重病症。但身体虚寒、胃寒的则适宜多吃。

中国是荔枝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便有栽培荔枝的记载。如今海南岛还有野生的荔枝林,是中国原产的明证。自古以来,荔枝被列为珍贵名果,素有着“果中之王”的美称。唐代(618一907),荔枝曾作皇室贡品。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诗:“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的是唐玄宗皇帝为了使杨贵妃吃上鲜荔,每年不惜飞马传送,从数千里外把荔枝送至长安,致使人马多毙。既说明了荔枝的名贵,又揭露了封建帝王的奢侈生活。

中国的荔枝主要分布在南方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等地。这些地区处于亚热带,气候温热湿润,土壤多属冲积土和沙黄土,最宜荔枝生长。尤其是广东地区,栽培面积占全国的70%。目前,世界上荔枝有300多个品种,中国广东省就占170多种。荔枝树是一种四季常青的乔木,生长缓慢,树冠较大。一般四月上旬开花结果,到六月成熟上市。一棵小树从生长到开花结果大约需10年,盛果期约30年。荔枝树龄可达千年。福建莆田县宋氏祠堂里有一棵“宋家香”荔枝树,树龄已有1300多年,每年仍开花结果,呈现出一派生机。一棵大荔树每年可结果千斤以上,多的可达3000斤。荔枝皮壳带有鳞突形,直径约3一4厘米。皮红肉白,肉质似凝脂,呈半透明。吃荔枝贵在新鲜,果肉饱满多汁,入口即化,香甜爽口。人们为保“鲜”,在采摘荔枝时有意带上些枝叶,不带枝叶的荔枝称作“离枝”,色香味则稍逊。荔枝除鲜吃外,还可晾晒成干荔枝,或制成罐头运往国内外销售。由于荔枝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蛋白质等,对贫血、心悸、失眠、哮喘、疝气痛等病均有一定疗效。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产我国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中“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果王荔枝,特别是俗称“糯米糍”的品种,核尖小,肉芳洌清甜,完全可以想象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真情流露的满足样子。

荔枝属常绿乔木,野生树高可达30m,胸径1m。树皮灰褐色,不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种子棕红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光,喜暖热湿润气候及富含腐殖质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冻。目前我国荔枝品种有100多个,广州就有60多个,盛产于广州从化、增城二市和市内几个城郊结合区。

荔枝以果形致、色悦目、果肉状如凝脂,甘软滑脆、清甜浓香、色味具佳而著称,优良品种有糯米糍、桂味、挂绿、妃子笑等,而以淮枝、黑叶数量最多,大约占总产量的七八成。

荔枝品质则以桂味和糯米糍最佳。桂味以肉脆清甜诱人,而糯米糍则以核小肉厚汁多味浓著称。旧以"笔村糯米糍"、"罗岗桂味"、"增城挂绿"号称"荔枝三杰"。三杰中以"增城挂绿"至为珍贵,历来被朝廷列为贡品。"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风味独特。现存活在增城荔城镇挂绿园的那株挂绿树是挂绿荔枝品种的老祖宗,有400多年树龄,高5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几代的挂绿子孙树种,共100多株,在增城几个乡种植。

荔枝营养丰富,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在每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等成分。荔枝不仅是鲜食佳果,还可烘制成荔枝干、罐头,浓缩成为果汁、酿酒、煮荔枝胶等。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荔枝属常绿乔木。又名离枝。本属有2个种,主要分布于北纬20°~28°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原产中国。汉武帝元鼎年间 (111)即有移植荔枝的记载。栽培历史已达2000多年。宋代蔡襄的《荔枝谱》(1509)是最早的荔枝专著。10世纪以前传入印度,17世纪又陆续由越南传到马来亚半岛和缅甸,此后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竞相引种。目前作为经济栽培的国家有美国、印度、南非、泰国、马达加斯加、菲律宾、越南、毛里求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中国的主产区为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云南、贵州和浙江也有少量栽培。

◇形态和品种 树高可达20米。根系强大。压条繁殖苗无主根,成年后逐渐形成深而广的根群;嫁接苗主根深而发达,进入结果期后逐渐分生侧根。须根上有菌根真菌共生。树冠开阔,冠幅可达30~40米。树皮棕灰色,枝干多弯曲下垂。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革质,色浓绿,长圆或圆披针形,长6~12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核果状果实圆形、卵圆形或心脏形,直径25~45厘米,成熟后深红色。外果皮革质,有瘤状突起(龟裂片是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可食部分是假种皮,乳白色或黄蜡色,半透明。种子多为椭圆形,褐赤色有光泽。主要栽培品种有100多个,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 3种类型,其中以香甜、核小的中熟种“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和晚熟种“香荔”等品种最为名贵。

◇生物学特性 荔枝喜光,要求长日照。 23~26℃为生长最适温度,日平均气温达17℃以上新叶开始伸展,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长,-4℃时发生冻害,花期气温低于8℃时花药不开裂,但1月份花芽分化的关键季节,需15℃以下零度以上的低温。生长结果期一般需水分较多。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pH45~6)砂壤土为宜。壮年结果树枝条每年抽梢3~4次,形成浓荫的叶层,花芽在早春抽生的新梢顶部腋芽中形成,雌雄花同株异熟。雌花授粉受精后约70~90天果实成熟。

◇栽培 传统的繁殖方法采用高枝压条或高接。20世纪70年代后多用 1~2年生干径粗约08厘米以上的实生苗进行片芽接或合接,方法较简易且可节省接穗。采穗前先将母枝环剥,有利于积聚养分,提高成活率。幼苗定植时尽可能带土,减少伤根。春植以2~5月、秋植以9~10月为宜。株行距一般为 5~6米。在主栽品种中配植5~10%花期相近的授粉树,可提高座果率。除一般肥水管理外,采果前后需重施一次以有机肥为主的混合肥料。冬季进行一次园区犁耙,有利于根系更新和抑制冬梢萌发。修剪时期一般在采果后一个月内进行,以通风透光为度。采果时须对结果母枝和结果枝交界处的芽眼妥加保护,以促进春梢萌发。主要病虫害有疫霉病、炭疽病、荔枝蝽和爻纹细蛾等。

◇用途 荔枝是珍贵热带果品,除鲜食外,可制荔枝干和果汁,并可罐藏和用于酿酒。果壳可提取单宁;根可入药。荔枝开花多、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但大小年现象严重。果实不耐贮藏。

■番荔枝

Annona squamosa;sweetsop

番荔枝科番荔枝属半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称佛头果 。以其独特香味,被列为热带名果之一。原产热带美洲,约17世纪传入中国,现在台湾、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均有少量栽培。除中、南美洲外,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产量较多。用种子繁殖 。一年可成苗出圃。一年可开花3次,开花至采收需时60~ 70天,以6月上旬结果最多,5月下旬所结的果最优。番荔枝适合温暖和干燥气候,耐寒力不如荔枝,低于0℃即冻死。对土壤选择不苛,种植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快,3~4年能结果。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有时攀援状。单叶互生,全缘,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单生,生于叶腋或腋外生,与叶对生或茎生花,下位花,辐射对称,花被由3轮组成,每轮3片,外轮形成花萼,萼片离生或在下部合生,镊合状排列,内面2轮形成花瓣,花瓣通常 9,稀3或 4片,镊合状排列,在花被上方,有大而隆起或稀凹陷的花托,花托上螺旋地排列着多数雄蕊,中央着生多数心皮;雄蕊较特殊,有一短而粗的花丝,花丝上方有一对外向的花药,花药上方是药隔,药隔在不同属中各异,倒生胚珠通常多数,在心皮腹缝上排成 2列。果实肉质,形成分离的浆果,或与花托合生 成一肉质球状浆果;种子通常具假种皮。共120属约2100种,广布热带和亚热带。中国有24 属120种,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大部产于华南及云南南部。生于气温较高而潮湿的林中。

该科的暗罗属、野独活属等,材质坚韧,南美产的矛木,以坚韧而富于弹性的木材著名,用于弓柄、弹子杆等特殊用途。

该科的有些植物的花可提制高级香精油,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重要的日用化工原料。番荔枝,果供食用,外形酷似荔枝,为热带地区著名水果。树皮纤维可造纸,根和果实可药用。

番荔枝科具有比较原始的性状 ,被达尔文称为 “活化石”。在白垩纪与第三纪已有化石发现。该科与木兰科亲缘最近。该科包括2个亚科,5个族:番荔枝亚科,心皮螺旋状排列,离生。分4族:①紫玉盘族;②番荔枝族;③野独活族;④四瓣木族。单兜亚科,心皮环状排列,合生,侧膜胎座。1族:单兜族。

《荔枝谱》

中国古代有关荔枝的专著。北宋书法家蔡襄(1012~1067)撰。成书于1059年。书中论述了福建荔枝的栽培、服食、加工和品种。全书按专题分为以下 7卷。①阐述天下荔枝唯福建、广东、南粤、巴蜀有之。真正良种产于福建的4个郡,其中福州最多,兴化军特奇,泉州和漳州亦知名。②介绍兴化军的风俗,凡园池胜地,只种荔枝,其中陈紫品种色香味最佳,天下第一。③叙述福州种荔枝最多,甚至一家有万株的。商人将荔枝加工品外运,陆路至京师、北戎、西夏,船行到新罗、日本、流求和大食,莫不爱好。④认为食荔枝对人体有益无害,有人一天吃千颗,也不生病。⑤介绍种植技术。例如荔枝新苗畏寒,冬季要覆盖;长成后,春天开花,色白,每隔一年开花一次,叫作歇枝。⑥介绍加工方法。有红盐法、白晒法和蜜煎法等。其中白晒法的制品色黄白而味美,用于进贡和销往外地。⑦列出福建32个荔枝品种的成熟期、果实大小、颜色、香味浓淡、酸甜程度等。按品质排列顺序,领先的12个优良品种是陈紫、江绿、方家红、游家紫、小陈紫、宋公、蓝家红、周家红、沙家红(前 9种以种植者的姓命名)、法石白、绿核和园丁香。其余20种未按品质排顺序,它们是虎皮、牛心、玳瑁、硫黄、朱柿、蒲桃、蚶壳、龙牙、水荔枝、蜜荔枝、丁香荔、大丁香、双髻、真珠、十八娘、将军、粉红、中元红、火山和绿荷包。书中对每一品种的特征都有简要的说明。

■荔枝的吃法

因为荔枝与高粱酒泡出来的酒色呈金黄,加入冰块是一种很棒的喝法,冰凉的甜香味便成为许多女性朋友的最爱,所以它有另一个浪漫的别称——冷金香,也就是专门给女人喝的另类伏特加。

此外,据古传秘方,以荔枝壳煮水成荔枝茶,对吃荔枝容易上火气、流鼻血的人,能达到降火的功效;没想到被丢弃荔枝壳,也有这样的用处吧!

荔枝茶口味很像青草茶,虽然有点苦涩,味道比较淡,但加了蜂蜜后会变得非常可口好喝;如产妇在产后坐月子时,很多凉性生冷的食物不能吃,若遇有“月内火”,就可以喝一杯荔枝茶,整个人顿时舒畅。现在,谁敢再冤枉荔枝不是好水果了呢!

◆冷金香

˙材料:荔枝1斤、高粱3瓶、玉兰花五、六朵

˙作法:

1,荔枝剥壳去籽,与高粱酒、玉兰花泡在一起封好。

2,密封3个月后再开封。

˙叮咛:

1,泡得越久,喝起来越顺口。

2,拿冷金香里的玉兰花来泡澡,不但可消除疲劳,全身上下也会有玉兰花香味。

3,喝完冷金香,千万别将荔枝果肉丢弃掉,做菜时无论清炖、红烧,放一点冷金香代替料酒,菜的味道立刻不一样,还能飘着淡淡的清香。

◆荔枝茶

˙材料:荔枝壳约10个、水300㏄、蜂蜜1茶匙

˙作法:

1,荔枝壳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水中煮滚。

2,水滚后再以小火煮10分钟。

3,放冷后搅入蜂蜜即可。

˙叮咛:

蜂蜜里的酵素遇热后会被破坏,而变成一般的糖水,所以蜂蜜不能加入热水中

文学上的荔枝

荔枝常见于文学作品之中。

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着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惠州一绝》 北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叹》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阬仆谷相枕藉,

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

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

惊庭溅血流千裁。

永元荔支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洛。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

莫生尤物为疮病。

雨顺风调百谷登,

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说到贵生文化心意五行拳,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学太极大概一年多了。现在想学心意拳,可以自学么 ?听说心意拳很实效。另外心意拳养生么,另外,还有人想问心意拳是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哪个网站可一免费阅读《戴氏心意拳之五行拳》拳谱,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心意拳能达什么境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贵生文化心意五行拳

心意拳又称守洞尘技。顾名思义,由于此拳术是由心生意,又由意传化为拳招,故又名心意拳。

心意拳相传为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的。由于外族入主中原,当时的际可便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思想后来到了河南少林后,因武术精湛,便留在那教学,居留期间又对明朝盛行于少林的五行拳深入研究后有一天忽见两鸡相斗,便遂悟其理而创了心意后来,心意拳自洛阳人士马学礼得际可真传后,数百年来形成了河南心意拳一大支流。关于贵生文化的评价。

在心意拳的时候,有“外三合”和“内三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是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是身体各部分在运拳时都要互相配合的;而“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是要内心的心情与拳招、力度等合一,方可发挥出。心意拳的演练路线是以直进直退为主,步法着重稳健坚实。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具有明显的攻守意识,每一形 e69da5e6ba皆有其独特含意的。在招式方面多为单式,而套路仅四把捶一套,也有后人心得所创的二把半等等。PS:还指鸡腿、鹰捉、、熊膀、虎抱头、雷声这六式相合。形意拳张晓岚。

心意拳发展迅速,不仅传播到、上海、安徽、湖北、、等地,而且远播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和地区

学太极大概一年多了。现在想学心意拳,可以自学么 ?听说心意拳很实效。另外心意拳养生么?

关于心意拳之创立,旧传有三说:

一曰“ 心意拳为所创”。相传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天竺(今)香至王之三子泛海至广州。武帝闻之,派使者迎其至建业(今)后因话不投机而离梁,渡江到北魏,上嵩山少林,终日面壁,九年后圆寂。大同元年(535),葬于熊耳山定林。死后,始有其传播武技之说后来,又有了关于其创立心意拳的。十七年(1928),凌善清在其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形意拳之源流》中云:“六朝时,天竺僧始挟其所谓西域技击者来传之于中土,于是北方之强者群起而趋之。今犹有所谓拳、剑等流传于世,而形意拳亦其一也。”又云:“所传者,意在于摄生,而刺击次之。形意拳者,其名译自,其旨即在于养气,……得其一体者,复兴中国固有之武技融会而错综之,超逾腾踔,以之胜人。于是始有所谓少林拳者名于世,而去所传之意亦日愈远。北宋时有张三丰者,隐武当为,究心之术者若干年,得其玄奥,乃尽弃少林之成法,而一以练气为主。有从之者,即授以形意拳以为练习初步。成效既著,学者蜂起,世人遂名之曰‘内家’,而称少林为‘外家’,而形意一拳,至是亦遂为内家所专有矣。”关注一下贵生文化。

凌氏此说一出,曾引起了武术界同仁的非议。十九年(1930),徐哲东著《国技论略》,唐豪著《少林武当考》,均指出与武术无关,创拳为“伪作”,张三丰传习形意更属虚构。徐哲东说:“首开,本以证误而不落文字,言论为旨,其传,唯云:四卷可为心印,如果有易筋、洗髓何不与同言?岂易筋、洗髓之妙万胜耶?此亦足为伪作之证矣。”

有关记载身世经历的史料《正宏记》和《续传》以及《景德传灯录》等书均无创心意拳之说。考心意诸古谱,如《姬际可自述》、王子诚《拳论质疑序》、曹继武《拳论·十法摘要》、戴龙邦《六 合拳序》、祁县《戴良栋拳谱抄本》等墨本,都无片言只字提及创心意拳之事。更重要者,详考心意拳内容,博大精深,融历代拳经拳法为一炉,取中华传统哲理为原理。如内功理论,本源于殷周时产生的易学;五行拳也是依据殷周时产生的五行学说所创;至于十二形拳中的龙、虎、蛇、马、猴、鸡等形象,则早在原始中便是部落所尊奉的图腾了。作为一个外国人,既然是“挟其所谓西域技击者来传之于中土,”为什么其内容没有一点西域特色,而完全体现的是中国风格呢?可见,心意拳并非来自。再说,来到中国后仅仅八年时间,怎么可能创编出一个溶铸了中国古老文化精华,又具有中华特色的拳种呢?更何况到达中土后是在少林“面壁九年”后即圆寂的呢!

不难看出,创立心意拳之说实为妄传。究其原因,不过是托神名以示拳贵,使之易于传播而已。尚有尊为心意拳之老祖者,可为一个佐证。

二曰“心意拳为岳飞所创”。此说最早见于文字的是曹继武的“十法摘要”。曹氏云:“惟此六 合拳者则出自宋朝穆王。嗣后金元明数代,鲜有其技,至明末清初有蒲东诸冯姬隆风先生……遍访名师,至终南山,得穆王拳经。”戴龙邦承其师曹继武之说,于乾隆十五年(1750)为“六 合拳”作序云:“岳飞当时,受业于周侗 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从古未有之技也。”以后,便有了“心意十二形为岳飞被困牛头山时所创”之说。此说顺应了人们对清王朝的不满和对英雄岳飞的敬仰心理,因而很快地被人们所认定,并广泛地传播开来。

时期,许多国术专著先后问世,比较有影响的有孙福全著《形意拳学》、《拳意述真》,刘殿琛著《形意拳术抉微》,姜容樵著《形意母拳》,薛颠著《形意拳术讲义》等等。有的专著中,对岳飞创立心意拳的予以肯定。如刘殿琛在其所著《形意拳术抉微》中云:“形意拳术一门为最合,盖该拳为穆所发明。”然而,多数著作在述及岳飞或者周侗创心意时,均持谨慎态度,冠以“相传”二字。如李烛尘之《国术史》,吴图南之《国术概论》,高降衡之《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墨本)等,均取“相传”、“或谓”之说。有的著作则对岳飞创立心意拳提出了质疑。姜容樵云:“形意拳,相传创始於宋之穆,第考诸史册,仅载其知拳,而未详其所治若何,及受之何人,传与何方,学者憾焉。”徐哲东在其《国技论略》中进一步指出:“形意拳家言,形意拳传自岳飞,其事终出于依托。盖形意拳家借岳飞以增重也。形意拳是否岳飞之传,亦可疑也。”徐哲东最早提出了岳飞创立心意拳乃是“依托”之说。我们深以为然。

首先,考诸史册,《宋史》卷365《岳飞全传》,洋洋近万言,多记其作战的经历和战功,只在开头一段提到岳飞学文习武的情况:“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侗(编者注:这便是心意拳为周侗所创之由来),尽其术,能左右射。侗死,朔望设祭于其家。父义之曰:‘汝为时用,能殉国死乎?’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耕募敢战士,飞应募。”时岳飞19周岁,其学业、武术都是在这以前打下的基础,以后便是紧张的19年戎马生涯。

哪个网站可一免费阅读《戴氏心意拳之五行拳》拳谱

岳飞三子岳霖之子岳珂,字肃之,南宋时文学家、史学家,官拜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史。曾编撰《鄂王行实编年》以记岳飞大事,又编《金佗粹编》和《金佗续编》共58卷,为岳飞传记的资料汇编。书中收集有诗文、表奏、战报,以及高宗的御札、宋王朝的命令、札子等原始资料,以及传记、轶事等,均未见岳飞创立心意拳的记载。再考一些私人著述,如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熊克的《中兴小纪》,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甚至查阅元代孔文卿的《王证东窗事犯》及明代成化间的之作《精忠记》等,都无一字提及岳飞创心意拳术。

其次,再考岳飞生平。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南汤,15岁结婚,16岁得子。15至19岁做韩家庄客。19岁初次投军,不久回家,料理丧事。靖康元年(1126)应枢密院刘浩招募,再次投军。其时,岳飞23岁。建炎二年(1128),岳飞以两千兵破敌数万于南薰门。建炎四年(1130),大败金兵于静安,收复建康。绍兴元年(1131),大破曹成军于岳州。绍兴四年(1134),收复郢、襄阳、唐诸、随州等地。绍兴五年(1135),攻洞庭胡义军。绍兴六年(1136),下蔡州,还军鄂州。绍兴八年(1138),岳飞主张和金人决战,上书力阻议和。绍兴十年(1140),大败金兵于京西、颍昌,收复河南等地,又大败金兀术于郾城,进军朱镇。宋帝听秦桧议,诏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岳飞被害。戴氏心意拳五行拳。

从诸多史家对岳飞生平的简介中可以看出,岳飞23岁之前,主要精力除奔波生活之外,大多用于学文习武。这时,要创立一套拳术,从其年龄尚轻,阅历有限等条件看,是不可能的。23岁之后,东征西讨,南攻北战,几乎年年都有战事。岳飞二次从军后的十数年间,是在战斗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渡过的。前要以刀枪顾敌后要防奸佞陷害,常常昼夜不得解甲,数日无稍事休息的机会。而创拳立说,除自身条件外,尚需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从创拳原理到拳法与套路的统一,从由简到繁的拳路创编,再到各拳的技法实用等等,都是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的。

再说,假如岳飞真的“以枪为拳,以教将佐”是事实。那么,习此心意拳者总该有成千上万人吧?虽然岳飞被害后,岳氏家庭受到了株连,但是二十年后即绍兴三十二(1162),宋孝宗赵慎已为其“”,并赠封为太师,赐谥“武穆”,迁葬于杭州栖霞岭下。宋宁宗时,又追封为鄂王,死者岳飞及生者岳家子孙,均得荣宠。宋代武术大兴,颇受者重视,由于战乱频繁,尚武的风气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有“锦标社”、“英略社”等练武,武艺的人可以上待“卖艺”,拳术套路已经成为拳师传授武艺的主要内容,甚至还出现了以表演套路为职业的女艺人。诗人欧阳修曾作“日本刀歌”,北宋成书《武经总要》。宋太祖之拳,李全之枪,张威之棍,呼延赞之鞭等等都被记载而流传下来。在这种浓郁的武风下,岳飞后,其拳应该和他的英名一样,被广泛传播。然而,在他后直到宋王朝灭亡的一百多年间,竟没有流传岳飞所创之拳。相反,远不知岳飞英名的许多人的武艺反而流传下来了,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元朝者深怕,因而严禁习武。但是,不少武术还是辗转流传下来。艺人把武述带到戏曲里,保留了一些套路和技艺,如“关大王单刀会”、“追韩信”等。这时,岳飞仍然被戏曲家作为英雄人物描写,他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但仍不见其创拳之事,更不复有其传。元朝取代宋王朝还不到九十年,元末,随着农民的不断发展,许多武艺逐渐起来。贵生文化五式。

明代是武艺集大成的大发展时期。由于者的提倡,各门武艺蓬勃兴起,习武弄棒蔚然成风。平倭大将戚继光甚至说:“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到了明末,已出现了“内家”与“外家”的说法。明代成化年间,出现了歌颂岳飞的《精忠记》,但无论堂之高,还是之远,均不见其创立心意拳一说。戚继光著《纪效新书》十八卷,可谓是中国古代军事武学典籍中的名著,但仍无提及岳飞创心意拳之事。该书《拳经捷要》节中述及拳种时云:“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 拳,各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温家七十二拳,三十六 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之棍,与青田棍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试想,如果当时确有岳飞之心意拳,戚继光是不可能不大书一笔的。

另外,清雍正十三年(1735)王自诚所作的《拳论质疑序》,也没有提及心意拳为岳飞所创。岳飞创立心意拳之说,是曹继武首先在他的《拳论·十法摘要》序中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在岳飞已经去世将近六百年之后,才有了其创拳之说。

从以上史事可以看出:岳飞创意心意拳之说实为虚传。究其原因,无非是“托英名以示拳贵”而已。翻阅史册,几乎随处可见,结团集社、操办大事以至于揭竺而起,都要依托于某一或某一。如太平天国托之于上帝,梁山好汉假托为星宿下凡,二郎拳托之于二郎神等等,实在是不足为怪的。不能否认,心意拳之于否认,心意拳之于岳飞所创,为其广泛传播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贵生文化。

三日“心意拳为姬际可始创”。此说自以后,尤其是近十数年来,已逐渐为广大的形意界同仁所认定。

姬际可,字龙峰。朱祖姬从礼于明初由洪洞选定对蒲州。姬际可为八世姬训之次子。自幼学文,13岁开始习武。五后年,父母相继去世。姬际可20岁左右时,离家奔少林,出诸冯,过解州,翻越中条山时不幸马前失蹄,跌入深涧。他手抓树枝,沿峭壁攀登,险里逃生,终于到达少林。姬际可在少林学艺十载,颇得少林秘法,万擅大枪绝术,有飞马点椽并没有之绝技,人号神枪后来,少林请他做了师傅,专授武功。是时,清军南下,各地反清志士云集少林。姬际可素来敬仰岳飞精忠的精神,以反清复明为已任,遂与各路豪杰相商反清大计后被清廷获密,派亲信入,姬际可险遭不测,于是下山出游。先到南方,遍访技击名家,辗转到峨嵋,又入汉中,逾秦岭,上终南。“彼时因落魄,毫无寸进,既不能遂平生之志,又不能重返故园,生趣毫无,遂生遁世之心”(《姬际可自述》)。可见,当时的姬际可既难遂反清复明之志,又有被清廷缉捕的危险。因此,他将希望寄托于创拳之上,以传播其反清复明思想。可以说,这时的姬际可已经具备了创拳的主客观条件。贵生养生五式八。

首先,姬际可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意识。他不能直接从事反清斗争,便创拳,以传播反清思想。为达此目的,于是产生了终南山得穆《六 合拳经》这一托词。《姬际可自述》云:“老朽备受艰辛,真乃言莫可喻。只身宿古刹,四壁肃然,单将东配殿修葺以避风雪,深夜为猛兽咆哮所惊,难以就寝。一夜掣剑逐兽返归,偶见西配殿内隐隐有光。当时明月皎洁,老朽疑由破窗射入。仔细辨别,更为可疑,顿生好感奇之心,燃油松上照,土蔽尘封,显出点点微光。纵身一跳,跨上横,竟见承尘之上有一柄古剑,一个木匣。老朽捧来端详,剑鞘古雅,剑光耀目,锋利异常,上嵌‘汤阴岳氏’四字,并无剑名。老朽不识其剑,实知其人。再启木匣,却是一部手册,题名《六 合经拳》,其中五行变化灾害原理,造化之枢机,起落进退虚实之奥妙,武技之精华尽集于此。老朽感焉,悉心研习其精义,十易寒暑,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以六 合,五行十形为拳,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名曰心意六 合拳。“字里行间,可见姬际可用心之良苦:一方面以穆为榜样来勉励自己,以实现其反清复明之志;另一方面将自己所创之拳托之于武穆拳经,以示拳贵,使之后学者珍重此拳。值得注意的是:姬际可依据所托的“六 合拳经”,“以六 合,五行十形为拳”将此拳名之曰“心意六 合拳”。可见,“心意”一拳确为姬际可始创,并由其命名。

其次,姬际可具备创拳的文韬武略。姬氏上少林前已是文武全才,加上少林有丰富的秘笈资料,僧可精奥的拳法技艺,这种主客观条件的结合,为姬氏创拳奠定了基础。姬际可在少林十年间,又苦钻少林秘笈,并涉足名山大川,遍访技击高手,从理论到实践,逐渐使他成了一名武学大家。他承袭了中国古代武学的传统和众多拳经之精华,诸如、五行、六 合等原理,参照元代太原人白在少林创编的龙、虎、豹、蛇、鹤等五拳,并根据对栽些飞禽走兽的细臻观察与技击要道,遂创编了五行拳和十形拳。

再次,创拳需要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清王朝立国前后,姬际可经历了在家学大前提、少林学艺、进行反清复明活动,四出游访几个阶段。第一、二、三阶段姬际可创拳的条件还不成熟,到了清康熙初,即第四阶段,他目睹清王朝立国业已稳固,复国无望,于是云游天下,遍访名家。这时,姬际可创立心意拳可谓瓜熟蒂落,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雍正十三年(1735),河南进士王自诚作《拳论质疑序》。这是继《姬际可自述》之后最早的墨本。《序》云:“拳之种类不同,他端亦不知创自何人,惟此六 合拳则出自山西姬龙、姬凤,二师乃系明末,精于枪法,人皆以,而先生犹有虑焉。以为吾处乱世,出则可操兵,归则执枪可自卫,若当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于是将枪法为拳法,会其理为一本,通基形于万殊,名其拳曰六 合。”王自诚肯定了“六 合拳”出自山西姬氏,并肯定了其“将枪法为拳法”的立拳依据,只是未写“心意”二字。而且将姬龙峰误作姬龙、姬凤二人。这种传抄中的讹误,正如《姬际可自述》一样,传到后来,由于字迹模糊,人们连现代汉语也加进去了,此实不足为怪。

近年来,在《姬氏族谱》中查证出姬际可的生平,为心意拳创自姬际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心意拳创立于反清复明的斗争十分激烈的清王朝立国之初,为山西永济人姬际可所创。姬际可是一位崇尚岳飞精神,文武兼备的武术大家。而创心意拳之,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心意拳与少林的关系。十四年(1925)立的《车君毅纪念碑记》碑文开宗明义指出:心意拳为“少林外家支派”。可见姬际可创立的心意拳是汲取了中国历代武术大家的拳理、拳法精华(包括少林拳理、拳法)使之融为一体,而又别于少林拳的一种具和独特风格的拳术贵生五行导引平衡术。

以上就是与心意拳能达什么境界相关的内容,是关于学太极大概一年多了。现在想学心意拳,可以自学么 ?听说心意拳很实效。另外心意拳养生么的分享。看完贵生文化心意五行拳后,希望这对大家都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284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