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怎么治

骨伤怎么治,第1张

中医骨伤四大治疗方法:复位、固定、药物、功能锻炼。

手法手法分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

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新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神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击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固定: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

药物: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

导引和功能锻炼:中医骨伤特色其中之一。

手术疗法:不像很多人误解的那样,中医骨伤也有手术治疗。

考虑是突然发引起的局部韧带,肌腱,小肌肉群的损伤,这种情况会延续时间比较长,隐痛。建议选择中医正骨推拿治疗,结合中药膏剂,药盐热敷,红外线灯烤电等,口服药沈阳红花片,独一味胶囊,跌打丸,中华跌打丸等,外用正红花油,云南白药酊,骨友灵搽剂。

《肘后救卒方》——葛洪。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论述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桑白皮线进行断肠缝合,烧灼止血法。

《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 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它较详尽的论述了金疮和痈疽的诊治。并收载了34首治疗伤科疾患的方剂。创口感染、骨关节化脓性疾病——外消、内托、 排脓、生肌、灭瘢等治法。

《诸病源侯论》。清创疗法4要点:早、彻底、分层缝合、正确包扎 详细描述破伤风,指出是创伤后并发症 论述“筋伤”的证候、治疗方法、预后 创口不愈合的病因病理,强调去碎骨和清除异物 的重要性。指出骨结核(附骨疽、骨痨)的好发部位:髋、 膝关节,儿童脊椎、膝关节。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骨伤科专著。又名《理伤续断方》、《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方》。一卷。唐·蔺道人传。刊于846年前后。首论整骨手法的14个步骤和方剂,次论伤损的治法及方剂。书中记述了关节脱臼、跌打损伤、止血以及手术复位、牵引、扩创、填塞、缝合手术操作等内容。本书成书较早,在骨伤科著作中有较大影响。于临床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清代吴谦。系统总结清以前骨伤科经验,对人体各部的骨度、 损伤的治法记录周详旧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新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 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 、按 摩推拿 )。改进多种固定器具:竹帘固定四肢长骨干骨折、 抱膝圈固定髌骨骨折等 运用攀索叠砖法、腰部垫枕法整复腰椎骨折脱位。

当四肢骨折发生后,骨折段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骨骼的支架作用,不能正常活动。对于骨折的治疗,首要步骤就是复位,把折断移位的骨头重新对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撑作用。那么,四肢骨折的复位手法有哪些呢? 四肢骨折的八大基本复位手法: 拔伸:主要是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 旋转:用以旋转畸形。 折顶:横断或据齿形骨折,单牵引不易完全矫正重叠移位,可加大成角折顶复位,注意不操作重要的软组织。 回旋:用于背向移位的斜形骨折。 端提:可以纠正侧方移位。 分骨:尺骨、掌骨、跖骨骨折时,骨折端因成角移位及侧方移位而互相靠拢时,可用分骨法使靠拢的骨折端分开。 屈伸:固定关节近保护网,屈伸远段,可整复骨折脱位。 纵压:主要用于检查横断骨折的复位效果。 年轮独创,江氏骨科祖传中医正骨术 江氏骨科祖传中医正骨术是江氏骨科第三代传人、浏阳·年轮骨科医院名誉院长江晓,结合祖传中医正骨手法与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而成的一套独特技术,在省内外独树一帜。该技术立足江氏骨科传统基础,发展传统手法和各种外固定器材的有机结合,其正骨手法稳准快捷,“法骤然人不觉,病人知痛骨已合”。整个治疗过程不开刀,不麻醉,不输液打针,徒手整复,辅以自制有独特疗效的“药膏”局部外敷,小夹板绷带一同固定,适当配以药物内服,患者不通过手术即能达到理想的愈合效果。江氏骨科祖传中医正骨术疗效显著,适合于多种急性扭伤症,在骨折、关节脱位、扭挫伤等骨病的治疗上,都具有显著优势。可迅速缓解疼痛症状,让淤血尽快散开,加速患处消肿,并使受伤的软组织、韧带或肌腱得到较好的修复,恢复时间短,少有并发症、继发症发生,颇受湘、赣、鄂等地人们的青睐。 当然,不是所有的四肢骨折都能通过手法复位的手法得到有效治疗,临床上也有不少患者运用了手术内固定疗法,具体疗法需依具体情况而论。年轮骨科医院作为全国连锁骨科医院,是湖南省目前大规模,专业能力 强的,以骨科为特色的专科医院,专业技术、专业人员期待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点击网站咨询窗口,与专家免费在线交流,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正骨的部位通常为骨关节以及软组织。正骨主要是指对骨关节、骨骼以及损伤的软组织进行调整,使骨骼、骨关节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帮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上正骨主要用于对骨折的对正接缝,也可用于骨关节错位。当发生骨关节错位后,可通过正骨的方式对骨关节进行调节,促使关节恢复到正常的解剖部位。也可通过对骨关节进行调整解决筋出槽的问题。

由此可见,正骨可治疗骨折,也可治疗关节错位,还可用于治疗筋异位

正骨,顾名思义就是整复骨头和关节的意思,是一种通过手法治疗骨折、关节脱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紊乱等骨科疾病的中医方法,正骨有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种方法。正骨可以通过以上八种手法,将移位的骨折两端或脱位的关节恢复正常的对合关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紊乱等脊柱疾病时,正骨手法通过松动患处关节突关节,使脊柱关节恢复正常的对位关系,同时可以使突出的间盘归位,减轻神经根的压力,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正骨又称整骨和接骨手法,主要用于骨折复位。正骨八法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使用原则要明确、及时、稳妥、准确、轻巧。由于正骨手法是将骨折移位进行复位,适用于各种骨折,但具体的正骨手法在整复操作时的作用机制不一样,需要视骨折移位的情况来灵活选用。常用的正骨手法以手摸心会、拔伸牵引、绕轴旋转、屈伸收展、成角折顶、反向回旋、端挤提按、夹挤分骨、摇摆纵压、顺股捋筋为主,这十大正骨手法要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类型、移位情况来灵活选用。

在中国最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有记载,早在2000年前,中国的医师们就掌握着一种神奇的技术,不用透视、不用开刀,单凭双手触摸皮肤就能判断骨折的情况,同样也只使用双手,就能治愈骨折,这就是中医正骨。这种神奇的古老医术,火眼金睛,解读人体的奥秘,妙手仁心,书写生命的奇迹。

相传在北宋元丰三年时,神宗腰腿疼痛,找了很多良医,也用过许多仙丹,但时经三年依旧不愈,而且逐渐加重,不能行走。他常说,老天不保佑我,除非华佗再世,否则我的病就不会好了,只有等死。有一天夜里,他梦到一位白眉银须的老人,对他说道:“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伊水河畔,王氏梦献,可解汝疾。”说完就消失了。神宗很高兴,醒来后,急忙派人找到王梦献。王梦献来到宫中,在床前边和神宗边说笑边在神宗腰部一摸,竟然使疼痛少了许多,三天后,就不再疼痛,经过七天的治疗神宗就可以像原来一样的走路。神宗非常高兴,为王梦献题一匾——“华佗再世”。王梦献告老还乡之后,一天,一位老农大哭来求诊,说自己没有病,特意为鸡来求医的。原来,老农在山坡耕种时,看见一只野鸡,就用石头把鸡腿打折,抓着了它。邻家恶霸却说这只鸡是他养的,非要老农赔这只鸡,还非得和以前的一模一样,否则就要赔一两黄金。王梦献听后很生气,答应为鸡治病。他随即将鸡提起,在折腿上一捏,随手向空中抛去,只见那只公鸡扑扑翅膀竟活蹦乱跳地跑了起来,没有一点受伤的样子!这就是神奇的中医正骨。

其实,早在先秦时代,正骨术就已经出现。在周代,骨折就有了专用医学术语——折疡,在医疗分工上也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那时,治疗骨折的手段还相当直观:在骨折发生后,用双手硬生生地将骨折掰回原位,并使用竹板固定。在秦汉时期才形成了正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继而世代传承。《神农本草经》中也记述了不少治疗金创、骨折的药物。晋代葛洪曾经广泛的搜集民间的秘方、验方,撰写成《肘后备急方》,在此书中总结了一系列的骨折急救方法,指出:“包扎的时候,可用竹片夹裹,……千万不能让患处转动。”又提到:“裹缚疮口,要用旧布,要扎的不松不紧,像系腰带那样最好。”这说明在我国晋代,中医已经掌握了用小竹片夹缚治疗骨折的先进方法。

隋唐时我国诞生了现存最早的中医骨科学专著——《仙授理伤续断方》。这部书全面地总结了以往的治疗经验,针对骨折损伤的不同情况,提出整复手术的十大原则,首论整骨手法的14个步骤和方剂,次论伤损的治法及方剂。书中记述了关节脱臼、跌打损伤、止血以及手术复位、牵引、扩创、填塞、缝合手术操作等内容。到了宋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危亦林为中医正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骨伤科的发展又添上了辉煌的一笔。危亦林,江西南丰人,元代著名医学家。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将历代的著名方剂和经验良方进行总结编撰,用了十年的时间,编写了《世医得效方》一书。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正骨术的内容,如骨伤整复等。书中论述了四肢骨折和脱臼、脊柱骨折、跌打损伤、箭伤等及其治疗手法,并记有多种医疗器械,特别是对脊柱骨折最早提出采用悬吊复位法,这是伤科史上的创举。他还主张骨折复位前先麻醉,倡导“十不治症”等理论,开创骨科损伤预后诊断的先河。他对中医正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但丰富了我国古代骨伤科治疗的内容,而且为后来骨伤科的全面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明代,在太医院中把“折伤科”改为“接骨科”,进一步从伤科中把正骨科分出来,反映了正骨科的发展。这一时期关于正骨科的著作明显增多,其中著名的有薛立斋的《正体类要》、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等。到了清朝,我国正骨科的成就更加辉煌,成书于清乾隆七年的官修医书《医宗金鉴》,对清以前我国正骨学科做了最全面的总结,其中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正骨是中医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种方法。目前使用的手法有拔伸、旋转、屈伸、横挤、分骨、折顶、回旋、纵压、分筋、拨络、理筋、弹筋等12种,每种手法都有其适应证。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有移位的骨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复合的,所以就必须同时采用几种手法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不管怎样,其目的就是要纠正移位,使骨对合,最后再用小夹板外固定。使病人的骨伤得以愈合。

其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被许多国家效仿,堪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之一。这种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动静结合原理,既有固定局部伤肢的作用,又不严重妨碍肢体的功能活动,就在固定又不完全固定两者之间恰当地解决了治疗上的矛盾,对骨折愈合十分有利。比如说,前臂骨折后用小夹板固定,这样既能很好地稳定骨折端,又可以有效地促进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骨折愈合的同时功能也随之恢复。如果采用石膏固定,超过一个月以上,尽管骨折愈合了,但关节有可能发生僵硬,其功能恢复很慢。

源远流长的中医正骨疗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损坏少、副作用少,甚至可以说是无损坏、无副作用,以“不开刀、不吃药、康复快、花钱少”为特色,因此,被称为“绿色疗法”。可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折、关节脱位、小关节功能紊乱、软组织挫伤,以闭合治疗为主。它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几千年的实践证实,确实行之有效,是中医骨伤科的精髓,是中医宝库中的珍宝,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00年的历史中,中医正骨这项朴素的技术代代传承,针对不同部位、不同骨伤的中医正骨手法开始渐渐成熟起来,同时,形成了技术特点自成体系的正骨流派,使中医正骨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清末政权动荡,中原征战连绵,一直默默生存的正骨奇术再次繁盛起来,一时间,出现了天津苏氏、福建李氏、北京双桥老太太等正骨高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河南洛阳平乐的郭氏正骨。传说50多年前,千年古刹白马寺附近平乐村的郭祥泰得异人传授正骨术,成一代名医。郭祥泰得正骨医术,传说有三:其一是师从洛阳道士祝尧民;其二是受业于孟州同姓道人郭益元;其三是得传于路经平乐的武林高僧。郭祥泰之后,郭氏子孙不断努力,平乐郭氏正骨,逐渐成为一大学术流派。50多年前,“郭氏正骨术”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女士,将祖传秘方献给国家,并创立了中国第一所正骨大学——河南平乐正骨学院,今天,全国中医正骨界的骨干名医,70%都是“平乐出身”。

但是中医正骨也有令人感到遗憾和不足的地方,这是因为正骨术往往是具体而又微细的手法操作,难于用文字表达,只能靠老师口头传述:再加上在封建社会里正骨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他们生活在民间,为自身和后代着想,往往只传儿子不传外人,严重影响了这种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尽管如此,我国传统的正骨术,经历代人民的创造发展和正骨医家不断地归纳总结,依旧如百川归海,终于形成了独立于世界医林的中医正骨学,不论是理论上的前沿,还是手法上的高明,都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这两天阅读了《林应强筋伤学术经验撷英》一书,作者是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开创人林应强教授,看其职务,实乃广东省推拿界带头大哥。

全输最核心的就是其特色的正骨手法,书中共介绍了8种,都是非常实用,并且都有扎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先说我的个人感想,这一类学术书籍,出于各种原因吧,总是理论一大堆,实招没几个。这也是市面上各种培训班兴起的原因,因为光看书没用,不是学不会,而是书上没有讲。

这本书也是差不多,如果林老就这点经验,那真与名声地位不相符。书规正题,沙里淘金,这本书核心就是这些正骨手法。

对我最有启发的,是林老对经典斜扳法的改良,增加了腰椎侧屈这一定点方式,加上原有的旋转和屈伸定位,的确是“立体定点旋转法”了。另外,就是对于正骨手法爆发力的定量研究,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下面就分享书中提到的8个正骨手法。

1提拉旋转斜扳法。

患者健侧卧位,患侧屈髋屈膝90度以上,双手抱头,肩下垫软枕,助手甲将患者健侧上肢向上提拉使上半身悬空,助手乙双手固定患者上半身使与床面垂直。施术者叠掌压髂骨,在有阻力时发力,45kg~120kg内为有效且安全,不超过7次,将患者旋转角度加到最大(生理极限是45度)。

2立体定位斜扳法。

健侧卧位,双手放在胸前,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腕,肩下垫两个软枕,确保上半身离开床面,腰椎呈现侧弯位。L4/5侧后方突出者,双下肢自然前后分开约30度,L5S1突出者,患侧屈膝90度以上,助手固定上半身使与床面垂直。施术者面向患者叠掌下压搬动5次。

3垫枕背伸定点按压法。

患者俯卧,胸前垫2块棉枕(约45厘米),使上半身抬高,下肢分开45度。以L4椎体1度滑脱为例,施术者一手掌根接触L4棘突下方,一手掌心重叠放在前掌上,借助体重发爆发力。公式F(kg)=100+体重(kg)/2-年龄(岁)

4下肢后伸定点按压法。

患者俯卧,头转向健侧,双下肢分开45度。助手将患侧下肢抬起(使髂前上棘离开床面),施术者站在健侧,用语患侧相反方向之手按压在骶髂关节压痛点,另一首重叠,发爆发力。

5坐位定点旋转推顶法。

6颈椎定点旋转法。

颈椎屈曲5度,并向左侧旋转45度,C2/3病变,施术者右手拇指固定在C2/3右侧间隙,左手肘弯托颌,旋转扳动。

7足踝定点挤压法。

以外踝损伤为例,患者侧卧,内踝下垫枕,施术者双掌重叠,掌心按压在外踝下压痛点处,压实后爆发力,峰值达120kg以上。

8腕关节定点挤压法。

施术者右手握住患者右手拇指,向前上方45度牵引,施术者左手掌根用力下压移位之腕骨。

很多不管是骨关节还是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它们在出问题的时候都会存在一个方向上的活动受限或者活动过大,这点尤其在脊柱腰段的屈伸动作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其实很多脊柱要段活动受限或者活动过大都是由于脊柱腰段肌肉筋膜的拉力方向不对了,而不是脊柱本身病变导致的关节活动度下降。

以活动受限的调理方法为例,其实我们只需要把患者腰段的肌肉筋膜向靠近脊柱的方向推一下,然后再让患者抬起腿(屈髋屈膝)跺几下脚就好了。

尤其是有便秘或者腹泻现象的患者,如果我们不去处理他的腹部,有些与它相关连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比如像腰痛、背痛等等。

因为腹部脏器的变化会影响其基础张力,而腹部脏器的基础张力和腹壁的基础张力是相互影响的。有些腰痛的人会有肚子胀气,有时候就连喝一小碗稀饭都感觉肚子很胀,其实更多时候这并不是因为胃胀,而是腹壁不能协调内部张力的变化而导致的腹部压力过大,进而出现的腹胀感。如果我们能把它整个腹壁给他松开,效果会比吃药要更快更有用。

在接诊疼痛患者的时候,还有一个问诊是必不可少的,就是询问患者有没有做过手术或者受过大的外伤,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瘢痕组织的形成。我接诊过很多有瘢痕组织的疼痛患者,所以我们领教过瘢痕组织在疼痛问题当中强大的威力。

当我们在受了大的外伤或者做完手术之后往往会产生瘢痕组织,如果这个瘢痕组织可以完全和周围的软组织去协调运作(相互适应),那么它们层次之间的功能就是正常的,如果不能协调运作,那么它可能就会把从深层的筋膜到浅层的皮肤都会牵扯到。

而且浅层筋膜和皮肤的皱褶就会变厚,而且瘢痕组织相对于骨的移动就不能很协调的运作。上周我就刚遇到一个腹部做完手术之后产生了瘢痕组织,进而影响了他整个右侧腰背痛的患者,我帮她松解了腹壁,以及把它整个腹壁和体侧的张力做了对位之后,他的疼痛明显减轻。

其实在我们准备去帮患者解决任何一个骨关节或者肌肉筋膜等软组织问题之前,先要把他身体整体的基础张力给对好。这就像中医“攻下派”在“驱邪”之前要先“扶正”一样,中医“攻下派”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都是因为被邪气侵犯了,一定要把邪气驱逐出去。像寒邪就得发汗,如果在上焦就得让人吐出去,如果在下焦就得让人拉出去。

中医讲究:在“泻下”之前要先“扶正”,不然就会导致:“邪去而正气伤,小病必重,重病必死”。

这些过程我们都优先在处理筋膜的问题,当筋膜得到松解后,我们才能更好地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施以正骨调理。

因此我们认为在做脊柱相关病调理的时候需要先进行松解筋膜,然后再做正骨复位调理 。您认为呢?欢迎分享您的观点,一起交流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348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