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是因为股骨头血运受阻、遭受破坏而引起的股骨头骨质缺血,创伤、药物因素等都可能会引起股骨头坏死,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做好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工作。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治疗股骨头坏死,一般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
1、保守治疗
(1)股骨头坏死早期:一般股骨头坏死早期以疼痛为主,针对外伤性股骨头坏死,疼痛较严重者可口服药物以缓解疼痛;可进行股骨头钻孔减压术,如果内收肌痉挛可进行内收肌松解术;如果髋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可进行髋关节关节自我功能锻炼。
(2)股骨头坏死中期:一般到了股骨头坏死中期,患者可以配合理疗、高压氧疗法,或者根据病变情况,可以选用股骨头植骨法、内收肌松解法。
2、手术治疗
(1)范围不大的病变:这种情况下,股骨头坏死患者可以作髓芯减压术;
(2)病变范围比较大的或轻度塌陷的病例:患者可以做带血管的植骨手术;
(3)晚期病例:一般晚期患者只能做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来治疗股骨头坏死。
如果患者通过上面的治疗,病情仍有发展趋势,而且患者年龄较大者,可考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目前,治疗中晚期的股骨头坏死,最理想的办法就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40多岁或50多岁的患者,如果手术指征适合,多采取这一办法。
虽然各种手术都有其优缺点,但因其费用昂贵、局限性广等而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况且,患有其他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和老幼患者还不宜接受手术治疗。
3、六联同步阶梯疗法
六联同步阶梯疗法”已经取得临床验证,并被允许投入医学使用。六联同步阶梯疗法包括:纳米中医中药治疗、液体内循环疗法、中医激活骨细胞疗法、中心介入疗法、血液磁化疗法、全数字多维康复疗法等。有条件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实际情况,选择该种治疗方法。
股骨头坏死的症状
1、疼痛不适
股骨头坏死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会感觉到疼痛,这种疼痛可为间歇性或者持续性,会在行走活动后有所加重,有时为休息痛。疼痛多呈针刺样、钝痛或酸痛不适等,常向腹股沟区、大腿内侧、臀后侧和膝内侧等部位放射,并有伴有麻木感。
2、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
股骨头坏死患者另一症状是患髋关节屈伸不利、下蹲困难、不能久站、行走鸭子步。早期症状为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明显。
3、跛行
股骨头坏死患者还有一个症状是会出现跛行,属于进行性短缩性跛行,这是由于髋痛及股骨头塌陷,或晚期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所导致的。在早期往往出现间歇性跛行,儿童患者则更为明显。
另外,如前往医院接受检查,从X线检查中会检查得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骨纹理细小或者中断,而且股骨头会有囊肿、硬化、扁平或者塌陷等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原因
可能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创伤、药物、酒精刺激、身体疾病因素等。
1、创伤。创伤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因素,但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创伤导致的血管破坏程度和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常见的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创伤包括外力撞击引起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髋关节扭挫伤等。
2、药物。早期认为,大量或长期使用激素,会导致激素在机体内的积蓄而发病。近期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激素使用的种类、剂型、给药途径有直接关系,与激素的总量及时间并不成正比。但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或者每日的用量过大,剂量增减突变也是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之一。
3、酒精刺激。长期大量饮酒,会造成酒精在体内的蓄积,导致血脂增高和肝功能的损害。血脂的升高,就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减缓,使血液凝固性改变,可使血管堵塞,出血或脂肪栓塞,造成骨坏死。
4、身体疾病因素。包括:
(1)风、寒、湿,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寒湿为甚、下蹲困难等;
(2)肝肾亏虚,临床表现为全身消瘦、面黄、阳痿、早泄、多梦、遗精、乏力等;
(3)骨质疏松,临床表现为下肢酸软无力、困疼、不能负重、易骨折等;
(4)扁平髋,临床表现为行走鸭子步、下肢短、肌肉萎缩等,行50米左右疼痛逐渐加重,功能受限等。
(5)骨髓异常增生,临床表现为患肢寒冷、酸痛、不能负重、易骨折、骨明显萎缩等;
(6)骨结核合并骨坏死,临床表现为结核试验阳性,午后低烧、疼有定处、消瘦、盗汗、乏力等。
5、手术后骨坏死。在临床中骨移植、血管移植三年后、骨血供应不足而发生骨坏死。
6、其他原因。如气压性、放射性、血液病性的疾病,都有可能诱发股骨头坏死。
在以上诸多因素中,以局部创伤、滥用激素药、过量饮酒引起的股骨头坏死多见。其共同的核心问题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骨细胞缺血、变性、坏死。
股骨头坏死吃什么好
1、饮食原则
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少油脂、忌喝酒忌抽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在此饮食原则上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足够的各类营养维生素。
含钙比较丰富的食物有:
(1)乳制品。包括牛奶、酸奶等,牛奶不仅富含钙质,同时还含有蛋白质、乳糖等物质。每天喝多少牛奶主要根据个人的日钙质流失量来选择。
(2)动物骨头汤。而且在骨头汤中还富含脂肪酸以及蛋白质,其中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脂类、钙等物质都是骨骼形成时的重要物质,因此,多喝骨头汤对治疗股骨头坏死也有一定的帮助。但骨头汤中钙离子较少,钙的浓度较低,故在煮汤时,先将骨头砸裂,可增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溶出率。
(3)部分海产品。海产品中,如鱼、虾含有较多的钙、磷,而且钙磷比例合理,是钙磷优质来源,所以多食海鲜类食物,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大有好处。食用鱼、虾时,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边虾皮同食,因为这些成分含钙更高。
2、食疗方
下面介绍几个食疗方,对于缓解股骨头坏死的症状是有帮助的:
(1)二豆苡米粥
材料:绿豆、赤豆、苡米各25克
做法:将二豆及苡米淘洗,先取二豆煮开花后,下苡米煮为稀粥,待熟后调入白糖服食,每日2剂,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病变初期,髂膝疼痛,局部肌肤灼热,口干苦粘者。
(2)银花莲米粥
材料:银花15克,莲米 3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银花洗净,水煎煮沸5分钟后,去渣取汁,加莲米、煮至莲米熟透,加白糖调匀服食,每日2剂,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病变初期热毒内扰,局部灼热疼痛,功能受障者。
(3)益母大枣汤
材料:益母草50克,大枣 250克,大茴香10克,赤砂糖50克
做法:将益母草水煎取汁,加茴香、大枣、砂糖煎沸后,去渣留汁,早晚分服,并服食大枣。可活血行气,化淤止痛,适用于病变中期,髂膝酸痛不止,劳累后加剧者。
股骨头坏死检查
诊断股骨头坏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患者体征和患者骨盆正位X线片、MRI、CT等检查结果判断得出,一般可以在早期准确诊断并防止股骨头塌陷。
X线检查中,应拍摄患者髋关节的后前位、侧位或断层片,并且拍摄双髋,以对照致密度。通常我们可以在侧位和断层片上发现早期病变的重要征象。临床上可将X线表现分为4期。
Ⅰ期:软骨下溶解期。骨头外形正常,仅在某些区域(如负重区)软骨下出现囊性变或新月征”。
Ⅱ期:骨头坏死期。骨头外形尚正常,在头的外方或外上方及中部可见密度增高区,周围有时出现硬化带。
Ⅲ期:骨头塌陷期。骨头部出现阶梯状塌陷或双峰征,软骨下有细微骨折线,负重区变扁,并有周围骨质疏松现象。
Ⅳ期:骨头脱位期。坏死区继续向内下方发展,头扁平、增生、肥大,可向外上方脱位,关节间隙狭窄,髋臼边缘增生硬化。
股骨头坏死预防
预防股骨头坏死,我们一定要加强髋部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且避免可能会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可能因素,比如避免受到创伤,饮食上要戒酒,不要滥用药物、特别是激素类药物,注意身体健康,是否有容易引起股骨头坏死的潜在疾病因素。
1、避免髋关节受到创伤,包括:
(1)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前,我们要注意充分做好髋部的准备活动,以感觉到身体发热、四肢灵活为度。
(2)在搬重物的时候,要避免髋部扭伤,必要时寻求别人的帮助,不要勉强自己去搬动。
(3)日常走路时要注意脚下,小心摔跤,特别冬天在冰雪地上行走时要注意防滑摔倒。
2、减少饮酒。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养成长期大量饮酒的习惯。如有此习惯,则应改掉长期酗酒的不良习惯或戒酒,脱离致病因素的接触环境,清除酒精的化学毒性,防止组织吸收。
3、合理饮食。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注意少吃辣,同时注意增加钙的摄入量,多食用各类新鲜蔬菜和水果,多晒太阳,防止负重,经常活动等对股骨头坏死均有预防作用。
4、不要滥用激素类药物。在治疗某些疾病上,特别是一些疼痛性疾病时,患者应尽量不用或少用激素类药物。因为相关疾病必须应用激素类药物时,要掌握短期适量的原则,并配合扩血管药、维生素D、钙剂等药物,切勿不听医嘱自作主张,滥用激素类药物。
5、及时治疗。假如髋部不小心受伤了,患者应及时治疗,且不可在病伤未愈情况下,过多行走,避免髋关节劳损。假如出现了骨折,对股骨颈骨折采用坚强内固定,同时应用带血管蒂骨瓣头植骨,促进股骨颈愈合,增加头部血运,防止骨坏死,术后应定期随访,适当口服促进血运的中药和钙剂,预防股骨头缺血性的发生。
6、做好防护措施。深水潜水员、高空飞行员、高压工作环境中的人员,日常应注意做好劳动保护措施,并且积极改善工作条件,确已患病者应改变工种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半月板为位于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的纤维软骨,附着于胫骨内外髁的边缘,因周边厚而中央部较薄,能加深胫骨髁的凹度,以适应股骨髁的凸度使膝关节稳定。半月板具有传导载荷、维挣关节稳定、协调润滑关节的作用。内侧半月板较大,弯如新月形;外侧半月板稍小,似“O”形,其活动度比内侧大。半月板常有先天性盘状畸形,称先天性盘状半月板。半月板损伤属于中医学“膝部筋伤”的范畴。 一、诊 断 (一)诊断依据 1.症状 (1)外伤史大多数患者有明确外伤史,往住是膝关节突然旋转(内或外)扭伤或跳起落地 时扭伤,伤后立即出现疼痛,且渐肿胀.部分患者此后多次扭伤发作肿痛,并引起其他症状。需注意了解患者的职业等其他因素。长期蹲位工作者,往往无明确急性外伤史。韧带损伤,关节不稳定,特别是前内侧旋转不稳定也可继发引起内侧半月板撕裂。 (2)疼痛 患者往往诉关节一侧(内或外)痛,或后方痛,位置较固定,有些患者在膝关节 伸屈活动到某一位置上出现疼痛,如接近伸直位时,多不能全伸。当疼痛伴有伸直障碍和弹响时,即弹响过后疼痛消失同时可完成伸直动作,半月板损伤的可能性极大。 (3)打软腿感到肌肉无力控制关节,常有突然要跪倒的趋势,特别是上下台阶,或行走于平坦的道路上时。其原因为膝关节不稳定及股四头肌力弱。 (4)关节交锁少数患者于活动中突然发生伸直障碍,但常可屈曲。经自己或他人协助将患肢旋转摇摆后,突然弹响或弹跳,然后恢复。此现象为破裂的半月板嵌夹于关节内不能解脱所造成。 2.体征 (1)股四头肌萎缩常可见到,以股内侧头最明显。 (2)压痛在关节间隙压痛,压痛点固定而局限,如多次检查位置不变,局限于间隙某一范围内,则有诊断意义。应特别注意区别股骨髁部的压痛。紧贴髌韧带两侧深部的压痛则以脂肪垫炎的可能性大。 (3)过伸或过屈痛作过伸或过屈试验检查是否引起疼痛。作过伸试验时,一手托足跟。一手置胫骨上端前方下压,不应放在髌骨上,以免误与髌骨压痛相混淆。过屈试验还可将足控制在外或内旋位检查。 (4)旋转挤压试验(简称RS试验) 即研磨试验阳性。 (5)负重下RS试验卧位行RS试验有可疑而不肯定时,可令患者站立,双膝屈约45度角同时向同侧扭转,检查者仍按卧位RS试验时的方式,以手指触感,同时聆听响声,并了解患者当时的疼痛感。 3.辅助检查 (1)x线投影 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不仅对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如骨软骨损伤,关节游离 体、骨肿瘤等需除外,而且对决定是否手术也有意义,如骨性关节炎较严重的膝关节一般不宜手术。必要时尚需按照髌骨切位像以除外髌股关节紊乱。 (2)关节造影关节造影也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但无需作为常规。 (3)MRI对半月板损伤的准确率较高。 4.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的发明及推广,无论对膝关节疾患的诊断以及手术治疗,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决不应以其来完全代替其他检查。对半月极损伤,只有在临床上高度怀疑而经体检、X线造影等均无法肯定或排除,或体检与x线造影有矛盾,或不能肯定何侧半月板有损伤以及半月板切除后长期原因不明疼痛或遗留其他症状时,需要关节镜检。 (二)中医证候分类 按筋伤早、中、后期三期进行辨证分型。 (三)半月板损伤分类 半月板损伤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如Johnson、Smillie分类;Rosenberg-Kolowich分类方法较新,其具体分六型:1)桶柄型,2)瓣型,3)水平裂型,4)放射型,5)退变型,6)双放射撕裂型等。以上半月板损伤的分类均是按损伤后的形态学特征分类。 (四)鉴别诊断 1.骨软骨损伤 有关节积血,应警惕骨软骨损伤。如抽吸的关节液中有大量油滴则疑有软骨骨折。较大块的软骨骨折,X线片及CT可显示;小的骨块MRI可提示,骨擦伤MRI可见水肿带。 2.关节游离体 有反复交锁症状,但疼痛部位经常变换,较大的游离体X线片可显示。 3.骨性关节炎 中老年发病,X线片可见膝关节退行性变。 (五)常见并发症 包括早期手术后的感染、深静脉栓塞、神经及血管并发症、半月板修复后重新撕裂、晚期骨性关节炎。 二、治疗 (一)一般治疗 急性损伤很少考虑手术治疗。如发生关节交锁,可利用内外翻加旋转予以解锁,但切忌暴力,尤其是强迫伸直,容易造成韧带损伤。在试行解锁无效的情况下,应行小重量皮牵引,有时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减轻的情况下,患者自己稍加活动患膝,交锁即有可能解除。只有在牵引后再试行手法解锁仍无效时,才应手术探查。 (二)中医治疗 1.分证论治 筋伤早期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药以云南白药、七厘散等;筋伤中期宜舒筋活络、续筋,方药以舒筋活血汤、补筋丸加减;筋伤后期以强筋壮骨,祛风活络为治则,方药以补肾壮筋汤等加减。 2.理筋手法 急性损伤者,可作一次被动的伸屈活动。嘱患者仰卧,放松患肢,术者左拇指按摩痛点,右手握踝部,徐徐屈曲膝关节并内外旋转小腿,然后伸直患膝,可使局部疼痛减轻。 进入慢性期,每日或隔日作1次局部推拿,先用拇指按压关节边缘的痛点,继在痛点周围作推揉拿捏,可促进局部气血流通,使疼痛减轻。 3.固定方法 急性损伤者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膝关节,长托板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3—4周;慢性陈旧损伤者可使用膝支具保护膝关节。 4.中成药 (1)口服中成药损伤早期可口服云南白药、七厘胶囊、血竭胶囊等。 (2)静脉制剂中成药损伤早期可静脉注射丹参针等。 5.其他疗法 包括直流电离子导人、频谱照射、超声波疗、音频电疗、磁疗、蜡疗等方法。 (三)西医治疗治疗原则 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原则可根据如下: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保全或保留半月板组织或结构,修复半月板。 (四)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现在,中青年人一旦被确诊为半月板损伤,都有膝关节镜手术指征。 半月板只有外缘约10%~30%有血液供应,因此除了近边缘部的撕裂外,其他部位很难愈合。半月板很难在一次急性损伤中造成严重的断裂,它可以是横裂、纵裂、桶柄裂、水平裂等,而较复杂的混合型、多发裂以及较大面积的磨损则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在反复损伤后积累而成的。因此,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可使半月板全切除的机会减少到较低限度。而且早期治疗的效果要比晚期者满意得多。近年来由于对半月板功能的重要性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治疗原则有了很大的转变,对全切除采取了极其慎重的态度,而对早期手术却转为积极。 2.术式选择 (1)半月板修复红一红区及红一白区撕裂在妥善的修复后均可愈合。修复的方式有四种:1)开放式,2)关节镜下全封闭式,3)关节镜下自外而内式,4)关节镜下自内而外式。在修复前应先将撕裂的两缘扩创,以利愈合。 凡是在关节镜下进行的修复术,均需一定的镜下缝合器械。自外而内者在相应的部位作切口,将穿刺针(可用腰穿针)自关节囊外刺人,经过半月板裂口,行结式缝合,拉紧固定,每针间隔3~4mm,邻近的两根缝线在囊外连接结扎。也可用水平褥式缝合。自内而外者,其皮切口在相应的后内或后外侧,自内而外穿出的缝线均备好后,再全部拉紧,分别结扎与关节囊外,应注意勿将隐神经血管扎入。行半月板缝合术的病人,可固定膝关节于伸直微屈膝10度位6周,6个月内不允许跑、蹲或其他强应力活动。 2.半月板切除鉴于半月板功能的重要性,尽量不将半月板完全切除。在无条件行半月板修复的情况下,可以只做半月板部分切除,例如纵行的桶柄部分,放射形的鸟嘴部分,水平形的股或胫骨面部分,横形横裂局部。前面已阐明,只有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才有可能争取部分切除。如果损伤的半月板既不能愈合,又因其破碎严重而造成膝关节明显的功能紊乱,则应考虑全切除。 关节镜技术即手术器械的不断提高,不仅为半月板部分切除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靠性,而且也使那些不得不行半月板全切除的手术创伤大大减少,复原远较关节切开者迅速。术后往往只需数日即可下地负重,2—3周即可完全复原。 (3)其他手术方式 膝关节开放半月板手术也应尽早不将半月板完全切除,开放手术正趋于淘汰。 (五)围手术期的处理 1.手术前 急性损伤期关节内如有积血,应先抽出,然后用棉垫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夹板或石膏托置患肢屈膝10。位,以限制膝部活动,并禁止下床负重。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手术后 手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5日。 手术3~5日后,在固定期间应积极进行股四头肌静力等长锻练,解除固定后行膝关节屈伸活动锻练,后期行膝等张、等长锻练。使用膝支具可提早下地行走。3周后解除固定,除加强股四头肌锻炼外,还可练习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和步行锻炼。可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外用熏洗。 膝关节侧腹韧带损伤本病一般都有明显外伤史 受伤时可听到有韧带断裂的响声 很快便因剧烈疼痛而不能继续运动或工作 膝部伤侧局部剧痛 肿胀 有时有瘀斑 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 韧带损伤处压痛明显 内侧副韧带损伤时 压痛点常在股骨内上髁或胫骨内髁的下缘处;外侧韧带损伤时 压痛点在股骨外上髁或腓骨小头处 以上两种情况你可参考。
参考资料:
补充:
半月板损伤很常见,可以在脚上绑5斤沙袋,锻炼抬腿,过一阵增加一点重量
满意答案
王 帆
8级
2010-03-05
那个只能静养 我就知道这个很不好治 也没什么好办法 你尽量少活动
(一)颈椎X线摄片
目前最常用的颈椎X线摄片为颈椎侧位片,其次为前后位片、齿状突开口位片、屈伸动力位片以及左右斜位平片。
颈椎常规放射学检查主要是指颈椎侧位片。常见征象有:
(1)颈椎生理曲线折断,提示曲线折断处对应的颈椎节段活动度增大。
(2)椎体移位,如向前、后或侧方水平移位>35 mm(也有学者指出以3 mm为标准),相邻两椎间隙成角相差>11°(图14 -1)。颈椎退变性不稳的评估中除水平位移和成角位移外,椎管矢状径及A值、B值的测量(图14 -2)也有重要意义,即矢状径和A、B值大者即使退变和不稳较严重,也不一定造成脊髓受压;而椎管矢状径及A值、B值小者,则可能随着不稳的加剧或病变节段的进一步退变,演变为颈椎不稳症或颈椎病。
(3)椎板间或棘突间间距增宽,以椎板或棘突间隙较相邻节段增宽2 mm为标准。
(4)椎间隙异常增宽或变窄。
(5)关节突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
(6)椎体后缘连线不连续。
(7)椎管增宽或狭窄。椎管增宽指X线前后位片显示椎弓根间距超过相邻节段2 mm以上。
X线屈伸动力侧位X线片对退变性颈椎失稳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观察到颈椎椎体间相对位移、成角的异常增大和脊柱的异常活动度。通常认为当相邻椎体间水平位移>35 mm或成角增大至>11°时,即可诊断为颈椎失稳。
(二)颈椎CT
颈椎CT可提供轴位椎体、椎弓、关节突损伤和椎管容积改变情况。CT横断面图像无重叠,尤其对C↓1~C↓2骨环显示尤佳。颈椎不稳定性损伤中,小关节脱位、半脱位较常见,多伴骨折且常为双侧。CT横断面对关节间隙的宽度及关节绞锁显示清楚,可由此判断脱位与否;而对于关节面的对合,尤其是上下对合,CT横断面诊断则很困难,故需行薄层扫描三维重建图像,方可多层面、多角度显示小关节脱位和骨折。当X线片显示不清,或急性创伤时X线摄片体位受限时,可考虑做颈椎CT。
(三)颈椎MRI
MRI被认为是最好的影像检查手段,因为它不仅能显示髓内异常改变,而且可以直观显示脊髓与椎管的关系、脊髓在椎管内的走行,以及为适应变形的椎管而发生的位置改变。MRI对颈椎损伤的稳定性评估有独具特色的作用,即对因颈椎损伤引起的脊髓和神经损伤、组织受压变性有较明显的诊断作用,可了解椎骨、椎间盘对脊髓的挤压情况,神经和脊髓组织的血肿、液化、变性,以及椎间盘和韧带结构的软组织损伤等,并藉此评估颈椎的稳定性。
Jinkins等率先报道用专门设计的MRI扫描机评估颈椎退变患者不同体位及动态运动时的表现。该扫描机采用超开放设计,让受检者在正常直立位、负重(头部本身重量)及动态情况下完成检查,从而保证受检时与日常生理状态的一致性,获得比常规仰卧位检查更多的信息,如椎间盘滑动性疝出、脊柱活动性异常增大、椎管及神经根管的狭窄等。这些均为潜在性的病理状态并与颈椎负重及运动有关。在该状态下检查获得的颈椎曲度更加准确,反映了真实生理状态,并可区别曲度异常是由患者体位原因,还是肌肉痛挛所致。
楼主你好; 构成腰椎盘突出在的基本因素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因素大 致分为 如下几类: (1)外伤;急性损伤如腰扭伤,并不直接引起腰椎间盘突出 但是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情况下,极易造成椎间盘突出。 (2)过度负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常因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当脊椎负重100Kg时,正常的椎间盘隙变窄10mm,向侧方膨出05mm。而当椎间盘退变时,负同样的重量,椎间隙变窄15~2mm,向侧方膨出1mm。 (3)长期震动: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工作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据测定,当司机踩离合器时,其椎间盘压力增大约 倍。如此长期反复的椎间盘压力增高,可加速椎间盘的退变或突出。 (4)不良体位的影响:人在完成各种 工作时,需要不断更 换各种体位,包括坐、站、卧及难以避免的各种非生理性姿势,这 就要求脊椎及椎间盘应随时承受各种不同的外来压力。如超出其承受能力或一时未能适应外力的传导,则可遭受外伤或累积性损伤。例如抬举重物时的姿势十分重要,不良姿势常诱发本病的发生。 (5)脊椎的畸形:先天性及继发性脊柱畸形患者,由于椎间盘不仅不等宽,并且常存在扭转,这使得纤维环所承受的压力不一,而容易加速椎间盘的退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症状的最常见疾病之,有人统计其发病率约占腰腿痛病人总数的15%。中国传统医学对该病早有认识;《内经》中曾有:“…脊椎腰痛以折,脾不以曲,如结,月如裂,是为踝厥”。并在当时即提出“导引、按摩等类似如今手法的治疗方法。到了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系统总结出了正骨八法,其中对类似腰及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手法,十分相似当前有人使用的过度背伸法,并强调“脊骨(即腰椎)正则疾患除”。手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医的外治法,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广为流行,效益显著。在非手术疗法中,手法具有重要价值,有着简便、无需特别设备、能重复施行和疗效较为迅速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掌握得当,安全可靠。我国中西医结合正骨法的产生,把腰突症的手法治疗逐渐由民间医术引向科学的轨道。70年代以冯天有等[1]为代表的新一代手法治疗者在发掘、继承、整理祖国医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脊柱旋转手法,而近年来对本病的手法治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手法是腰椎间盘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如祝波等报道的重手法、蒋位庄等的拉压手法、刘柏龄的三步十法、隋孝忠等的扳牵手法、刘世森的治腰十法等均各具特色,特别是广西中医学院院长韦贵康加以改良的冯天有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具影响力。 1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法分类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虽然极为繁多,但按其对腰椎活动的影响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2~6]。 11 拔伸类之牵抖手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术者在助手的配合下牵引双下肢同时抖动摇摆。 12 屈伸类手法 ①单(双)腿后伸按腰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力抬起患侧(或双侧)下肢,使腰曲加深,同时按压腰椎。②屈膝屈髋旋压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屈髋,术者用力下压小腿前部,使腰椎过度前屈。 13 侧屈手法 患者侧卧于特制检查床上,患肢在下,腰以下躯干探出床头外,下肢固定于床上,在术者辅佐下使躯干探出床头外,下肢固定于床上,在术者辅佐下使躯干向下方运动以矫正腰椎向健侧的侧弯,术者同时稳定患椎局部。 14 旋转类手法 ①坐位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取坐位,腰前屈,助手固定其一侧大腿或患者跨骑于特制治疗椅上。术者立于患者身后,一手助其旋腰,一手拇指按一定方向顶推受累椎节棘突或横突。施术时可感觉到受累椎关节错动且常伴有响声。②牵扳手法:患者俯卧位,在盆骨牵引(50~70 Kg)10 min后,术者于侧位向上扳动患肢使腰曲加深,同时另一手拇指朝一定方向推旋患椎棘突。③侧卧 位斜扳法;患者取侧卧位,术者用两肘附着于患者一侧髋和肩部,反向用力,使躯干以腰3、4、5为中心旋转。 15 复合手法 许多医生实施手法时往往同时运用上述多种手法,以图取得更好效果。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①半麻下大推拿;患者在手术室内实施静脉麻醉后,顺序施以直腿抬高、屈髋屈膝前压、俯卧单(双)腿后伸按腰、牵抖双下肢等一系列手法。②三整一垫法;按顺序施以俯卧按腰、侧卧斜扳、仰卧抬腿(三整)及仰卧腰部垫枕10~15 min(一垫)。另外还有许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包括机器推拿等等,其对腰椎活动的作用与上述手法基本雷同。 2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机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由于不同程度变性或遭受外力而引起软骨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脊神经根而造成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有关手法治疗机制的研究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2l 利用生物力学原理使突出髓核组织还纳[8~10] 在影像学论断飞跃发展以前,许多人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推测手法治疗有使突出髓核还纳的效果。如旋转复位法、屈髋直腿抬高复位法及牵扳法等,可使后纵韧带紧张、逼迫突出髓核向前复回;此时后椎间隙正好因腰前屈而增大,通过施加旋转椎体的手法加大回纳力以助其复位。后仰按腰法则通过前纵韧带紧张,后纵韧带松弛,使神经根与突出髓核间紧张缓解,加上在腰椎的后方施压迫手法,使突出髓核复位。但后来,随着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应用,许多报告都显示这种使突出髓核组织复位的情况十分罕见。 22 改变神经根与突出髓核的位置关系,松解粘连 郑效文等[8]在手术直视下做斜扳手法发现,朝特定方向斜扳,可以使相贴挤粘连的神经根组织与突出髓核组织分离达1 cm左右;相反方向斜扳则加重挤压粘连。这一发现基本肯定了手法的松解神经粘连和改变其与突出髓核关系的作用。张显崧等[9]通过MRI观察手法治疗前后情况,也肯定了这一效应。但其所提出的避让神经根的手法方向应该与受累椎避痛侧旋方向相一致的看法与临床实际不太相符。 23 改善椎管内局部血运状态 Qischults等[13]用手法成功地治疗了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复查发现大部分病人突出髓核形态并未有变化,进而认为突出髓核组织并非诱发根性刺激体症的直接因素,而是继发压迫或刺激了椎管或椎间孔内的动静脉丛,由此引起的软组织的水肿,或神经根的刺激压迫症状。手法治疗加强了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了炎性反应物的吸收,减轻了水肿症状。所以临床症状虽然已消失,但突出间隙影像无变化。Grieve的报告也有类似的看法。 综上所述,结合我们的研究及部分患者的CT或MRI复查,我们认为,髓核神经根变位学说可能是手法起到治疗作用上要机理之一,而有关髓核神经根变位,有可能通过以下几点实现:①调整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使椎间孔开大神经根处区域容积相对增加,从而避免嵌压;②松解神经根的粘连;③恢复正常的腰椎解剖序列,利于椎间盘等组织水肿的消退;④使硬脊膜和神经根移动从而改变与腰椎间盘的位置关系避免压迫;⑤使突出的髓核破裂,从而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当然,改善椎管内局部血运状态也可能与临床症状的缓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 存在的问题 虽然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是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正视,将有碍于手法的发展与提高。 31 手法的病理基础研究存在争议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基础尚存争议,影响对手法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比如,关于椎管内突出间盘组织是否与神经根刺激体征直接相关的问题尚未彻底阐明;椎管内神经根刺激体征与椎管外软组织继发反应及脊柱结构力学紊乱引起的症状有混淆不清的论述报告;髓核自身免疫炎变理论尚未最后证实等等。 32 手法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较低 在临床报道中普遍存在缺少必要的对照和随访,临床文章缺乏客观性,而基础研究上虽然近年来有一些形态学、生物学、生物力学和一些其它的研究,但文章少且零乱。并且目前手法机制的研究缺少令人信服的指标和方法,比如,CT扫描很难精确重复定位,常常无法说明手法治疗后导致的细胞微结构变化;普通MRI扫描因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很难实际成为研究指标;尸体上所做的生物力学实验无法完全阐明活体现象;动力模型的建立十分困难:而临床分析研究又难以排除多种干扰因素。 33 手法命名上的混乱 目前手法命名复杂无序,有的是以“南派”、“北派”束称之,有的则以人名称之,但大多数是以手法的形态来命名的。手法命名的混乱不利于手法的发展和交流,虽然有人提出过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但未引起注意。手法命名的混乱,为一些所谓的门派纷争提供了似是而非的“依据”,从而给人一种非科学的理性感觉。此外,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固封自守以及管理上的混乱等,也影响了手法的发展。 4 展望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科学、严格统计学设计、多学科参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才是将来手法治疗的发展方向。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加强管理,加强交流,才能使手法的研究更上一层楼。相信通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必将形成其特有的理论和治疗体系。
现在的病情来看,不适合手术了,最好发张片子来看一下,如果当时骨折线没有到关节内,现在有轻微移位,愈合后经过自我锻练是不会有影响的。不要手术了。
看片子移位较多,不手术影响关节功能,年龄不超过60岁的手术吧,术后不会有什么影响,不手术才有影响呢。
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并血管危象。
诊断依据:左肘肿胀,疼痛,畸形,肘后三角正常,活动障碍,肢端苍白,发凉,被动伸指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淌失。
检查:首先要行X线检查,主要是行肱骨部位的正侧位X线片,CT检查。
治疗: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后,患肢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托起,悬挂胸前,做扃关节的前后摆动练习,并逐渐增加肩部的屈伸、内收、外展及耸肩练习,同时进行握拳、伸指,腕关节的屈、伸、左右侧屈练习。注意增加屈曲活动练习,屈曲型骨折病人则增加伸展活动的练习。
关骨折愈合问题。根据查询39健康网显示,左侧尺骨和桡骨的位置就是人体左侧前臂的位置,右尺桡骨是指右肘关节与腕关节之间的部分,尺骨和桡骨构成,近端与肱骨及周围韧带构成肘关节,远端与舟状骨、月骨、三角骨及周围韧带构成腕关节,人体在中立位时,内侧为尺骨,外侧为桡骨,尺桡骨对于维持肘关节的屈伸及旋转运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尺桡骨是骨折好发部位,老人由于骨质疏松比较严重,易发生尺桡骨远端骨折。
尺骨鹰嘴骨折后期的锻炼主要就是肘关节的屈曲与前臂的旋转活动,循序渐进。每次锻炼时在骨质能承受的范围内逐渐加大训练强度,及锻炼时感觉关节周围牵拉痛时即可,因为骨折加长久关节制动,关节周围软组织都已粘连,锻炼就是要牵拉开粘连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