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郑袖的关系

屈原与郑袖的关系,第1张

郑袖和屈原的关系在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说法。

1、郑袖暗恋屈原

郑袖身为楚怀王的宠妃,长年生活在朝廷后宫之中,很少接触其他男性接触。屈原是一个彬彬有礼、博学多才的君子,比那些所谓的皇家子弟优秀的多。因为屈原是楚怀王的重臣,所以郑袖经常可以看见屈原,久而久之就对屈原产生了感情。

屈原之死与郑袖也不无关系,郑袖对屈原暗中有情,但是屈原却对她没有感情,郑袖得不到屈原的感情,于是她由爱生恨,在楚怀王身边谗言,最终令屈原遭到了流放,最后在悲愤之下选择了死亡

2、另一种较少人支持的说法是郑袖和屈原是真心相爱的

屈原是才华横溢的美君子,郑袖也是年轻貌美的女子,两人见面多了,相互之间就产生了感情。最能说明这种观点的是屈原的著作《湘夫人》,而标题“湘夫人”中的“湘”代表楚国,“夫人”就是妻子。对照王宫里的所有有身份的女人,符合“湘夫人”这四个特征的只有楚怀王的宠妃郑袖。

扩展资料:

关于屈原的轶事典故

1、屈氏家族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但楚王是熊氏。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宜昌)。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七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

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匄。据屈原《九章·惜诵》诗句“忽忘身之贱贫”,可知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

2、生辰八字

屈原的出生日期,据近代许多人研究,约在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到三十年(前339年)之间。照甲子推算,那年应该是戊寅年。恰巧,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中国历法的老话是“人生于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为岁首。

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所以屈原在作品《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摄提贞于孟陬”意为太岁星逢寅,说明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陬是正月,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惟庚寅吾以降”则说明屈原出生那一天是寅日。

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据邹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周显王二十六年(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陈玚用周历推算定为同年正月二十二日。学界一般定为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

3、屈原取名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意思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

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征;“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征,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好兆头。

司马迁曾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国王室为芈姓熊氏,芈姓是就母系而言,熊氏是就父系而言。屈原系王族之后,和楚怀王熊槐为本家。春秋时期,楚武王封儿子“瑕”到屈邑去做首领,因为瑕王子本来在朝中做官,做得不错,就让他去享用屈邑的物产,人们于是称他为“屈瑕”。

由此,楚王为芈姓熊氏,屈氏就成为了熊氏的一个支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魏晋之后姓氏合一,就不再存在这个问题。

参考资料:

人民网-郑袖最后结局 历史上郑袖与屈原是什么关系

参考资料:

-屈原

找到这个很详尽的,大人看一下吧……

屈原与楚怀王不得不说的故事

——由《离骚》浅析屈原断袖本质的可能性以及屈原与楚怀王之间的JQ内幕

摘要:《离骚》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代文人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今笔者发现,《离骚》一诗其实并不简单,它很可能是屈原向楚王示爱不成,万分悲痛之下所作,所以反映出一个问题:屈原很可能是个断袖。本文将就次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离骚》 屈原 楚怀王 断袖

《离骚》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此诗哀婉动人、如泣如诉,足见诗人是倾注了全部的情感和才华,将自己的感情倾吐得淋漓尽致才能达到如此之高的艺术境界。那么,究竟是什么对诗人的情感有如此之大的触动呢?众所周知,屈原是一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心系楚国,至死不渝,这种伟大的人格和爱国情怀是值得学习的。但是,在这种爱国情感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种情感——与楚怀王的JQ。(尼亚加拉瀑布汗……我能忍到现在不笑实在是不容易啊……= =|||)以下,我们就此问题逐步分析。

一、《离骚》一诗的多重隐喻

诗的开篇,诗人先做了一番自我介绍,把自己的身家背景完完全全地叙述了一遍。关于这点,笔者是这样认为的:古人说话做事讲究谦恭礼让,能像屈原这样把自己的家庭背景和自身条件吹得如此天花乱坠的并不多见,所以他这样说是有目的的。我们可以想象,通常只有在媒人给女子说媒的时候才会这样不乏溢美之词,但屈原深有苦衷(因为是男的么,封建社会里想公开说媒貌似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不便过于直白地表达,所以在始终这样描写自己、把香草全挂在自己身上的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

接下来,诗人将三代帝王高尚德行与夏桀、商纣的昏庸做对比,引出对出国前途的担忧。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在这里特别加上了这样一句:“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笔者看来,诗人强调这样的担心是为了国家,实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目的是为了掩饰自己对楚怀王的真实情感。然而,由于当时诗人的情绪波动十分激烈,所以这种掩饰在下文马上露出了马脚:

“荃不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诗人对楚怀王不能体会自己的一片衷情,听信谗言对自己发怒的事情十分伤心。回忆起当初的誓言,和楚怀王背弃誓言的往事,诗人更是觉得心如刀割。至于他们当年约定了什么呢?在屈原的另一篇《九歌•抽丝》中有这样的句子:“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可见此二人曾经也是恩爱的一对,只可惜后来楚怀王突然变心,怎能不令诗人肝肠寸断呢?而后文诗人又强调了自己的伤心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君王的胸无定见,这里再次此地无银三百两。

接下来,诗人用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自己是如何洁身自好、如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如何每天修身养性、种花种草……成功地博得了读者的同情和好感,接下来便说了如下的话: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到这里为止,我们终于明白诗人想说的是什么了——怪楚怀王看不清自己的一片真心、恨后宫N多嫔妃对自己的嫉妒中伤,表明自己要和恶势力划清界限、坚持不懈做斗争的决心。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身为一别扭小受的本质,还有失宠的时候常见的心态——嫉妒。这和小媳妇对丈夫有理说不清一个人摔盆子砸碗的行为,在精神实质上是有着共同之处的……= =|||

接下来,诗人的表现则越发别扭。先是说自己如何委屈、如何贞洁、如何清白,接着赌气扭头就走,跑到深山老林里给自己用荷叶做新衣服,用荷花做新裙子,戴高帽子、扎彩色丝带,又挂满身香草(OMG~!穿成这样想象不能啊~~!!!!= =|||),把自己打扮得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十里以外都能闻到喷喷香……并且不停地指桑骂槐碎碎念,念了还不承认,非说是人家女媭说的……这种行为即使不必咨询心理医生,我们也可以知道:绝对是受了极大刺激的表现……= =|||而这种刺激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两个字:失恋。

后文中,作者叙述了寒浞等一干人的荒*行为:

[font=楷体_GB2

312]“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这些表面上是说国君纵欲无度是不好的,可是内心深处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那就是对楚怀王的埋怨和对嫔妃们的嫉妒。说明此刻诗人已经对自己一时冲动跑出来有点后悔了,一想到心爱的人和别的女人XXOO,心里就郁闷无比……诗人越想越郁闷,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最终更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心想活着真是没有意义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于是诗人开始YY自己的灵魂神游向外的情景。我们看下面的内容: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於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诗人YY自己见到了多么美丽的景色,遇见一个又一个美女,可是最后为什么没有和美女们在一起呢?当然因为他是断袖了~!至于文中给自己找的那些接口大可以无视,同人女们都是有常识的——别扭小受不都是这么口是心非么……= =|||

最终,诗人从美好的想象(自我安慰?)中回到了现实,这个现实就是:自己已经被甩了,再想别的是没有用的!子曰:有招想去,没招死去(孔子:靠!我啥时候说过了!),诗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一死:

“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最终,屈原跳进了汨罗江,一段缠绵悱恻、凄婉哀怨的爱情故事就这样画上了句号。(放背景音乐:人鬼情未了……)

二、关于诗中一些意象和隐喻的着重分析

《离骚》一诗中,最有代表性的意象有两个:一是美人,二是香草。

诗人用美人这一意象来比喻君王或自喻。试想,在中国古代,一个大男人通常会把自己比作什么呢?貌似最酸的也只不过比个梅兰竹菊什么的……介大哥……好么~直接把自己当美人了,这说他不是断袖谁信啊?

再说香草,本来是挺好的东西没错,可是他非得要挂满身都是不可,而且整天和花草为伍,种了这个种那个……我们在被呛得晕头转向的同时也不得不说一句:这孩子真贤惠啊……= =|||

《离骚》继承了《诗经》中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诗中用了不少比喻,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当属以夫妇喻君臣这一项。不过,这种说法是前人的理解。曾有学者指出这种比喻方法是符合当时的思维习惯、易于被人接受的,但我认为这种解释未免过于牵强。在封建社会君臣关系是多么严肃和纯洁的啊,用夫妇来乱比喻怎么行呢?所以笔者认为,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只有一个:这君臣俩根本就是夫妇~!

三、对《离骚》及屈原的重新审视

我国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曾先后撰文《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和《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指出屈原是断袖的可能。闻一多先生也曾在其《屈原问题》中论证这一观点。战国时期美男风盛行,《战国策•魏策》中就记载了我国现今为止有据可查的最早的断袖——龙阳君的故事。相传屈原在当年是个风姿出众的美男子,所以楚怀王将其纳位男宠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抹汗……)

所以,综合以上观点,屈原和楚怀王之间一定有JQ啊有JQ~并且《离骚》实质上就是屈原跳江殉情前留下的遗书。但笔者并没有丝毫否认《离骚》的文学价值和屈原本身。笔者认为屈原不仅有伟大的爱国精神,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这些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439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