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的舞蹈艺术

东乡族的舞蹈艺术,第1张

东乡地方大都为高山峻岭、道路崎岖不平,行走都要上山下坡。妇女在狭窄的地埂阡陌中行走时,往往头部也左右摆动,体态显得轻盈柔婉。又因宗教影响,东乡族妇女在气质上比较含蓄端庄,这些在舞蹈动律上即形成了富有弹性和梗劲的腿部屈伸动作特点,以及轻快的上身左右摆动的舞步和点头、摇头的特色。另外,根据本地传说,东乡族祖先是十二世纪从中亚细亚一带的撒尔塔迁徙来的,所以在东乡族民间舞蹈中明显地带有中亚一些民族舞蹈刚健、豪放、挺拔的特点。

宴席曲:流行在中国西北地区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传统习俗性舞蹈。是迎亲时男方宴请女方送亲者的宴席间演唱的歌舞形式。曲调优美,节奏性强;歌词多叙述民间故事、传说和一些幽默逗趣的内容。舞蹈动作不配合歌词具体内容,只表达欢乐的情绪。宴席曲多为2—8人的男子对舞,相互换位后,有屈膝半蹲、双手伏膝的行礼姿态。其基本步法一般是脚尖或脚掌先落地、膝部屈伸,使身体如波浪起伏,与头部的摆动、颤动相协调。手势有单晃手、双晃手、掏手、望月等,舞姿洒脱昂扬,表现了高原民族豪放、开朗和诙谐的性格。

哈利舞:东乡族人流行在婚礼上唱“哈利”,通过歌舞尽情表达人们对新人的祝福。新娘被迎到男家后,亲朋好友开始唱“哈利”,众人相和,并按着节拍手臂、腿弯曲作骑马的姿势,左右转圈,随呼声前进后退,唱词由宾客即兴编唱,内容多为祝贺、赞颂之词。

哲兹白:东乡族穆夫提教派中流传着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叫“哲兹白”,这种舞蹈多在宗教仪式中表演,舞者均为男子,动作以诵经的节奏为准。主要动作为:双手前后甩动两下,同时脚下动两步,然后双手在胸前交替拍胸,这时一腿稍弯曲,另一腿向前伸出。舞蹈特点诙谐、幽默、洒脱。

主要有以下八种舞蹈:

一、《电视只能看一会儿》胯的柔韧练习

训练目的:训练胯的柔韧性。

二、《茉莉花》小五花练习

训练目的:古典舞兰花掌与小五花训练。

三、《小鱼的自白》腿的练习

训练目的:训练腰背肌和腿的控制能力。

四、《Jazz cat》节奏练习

训练目的:通过模仿小猫不同风格的动作形态,进行结构排序的训练。

五、《Happy跳跳》跳跃练习

训练目的:通过几种跳和身体控制力的练习来进一步提高跳跃能力。

六、《唱花儿的花儿》回族舞

训练目的:初步了解回族的基本动律和风格特点。

七、《阿古顿巴》藏族舞

训练目的:藏族舞蹈的脚下步伐和基本动律的练习。

八、《老师老师我爱你》芭蕾手位练习

训练目的:结束再见曲,芭蕾手位练习和芭蕾手礼练习。

内容丰富多彩、风格独特迥异、充分的展现出回族人民新的精神风貌以及纯真、质朴、热爱运动、劳动的民族情感。

著名回族舞蹈介绍

1、踏脚舞

少数民族回族独有的一种舞蹈和攻防技能,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回族同胞所独有的一种舞蹈和攻防技能,是土生土长源远流长的乡间文化。截止2020年1月,全国只有泾源县园子村流传着少数民族回族踏脚舞。

2、汤瓶舞

流传于宁夏回族聚居区。舞蹈表现伊斯兰教礼拜前用“汤瓶”(壶)盛水净身,作“大净”或“小净”的习俗,舞蹈中还常出现模拟“汤瓶”的形象,故得此名。

汤瓶,通常和回族女性联系在一起。汤瓶有着高挑的身姿,小小的嘴儿,不洁之物不易进入,既卫生又方便,展示着回族人热爱劳动、喜欢洁净的民俗习惯。

3、八大光棍

新疆回族舞蹈形式,多由八名中青年男子(其中四人扮女)表演。动作整齐划一,构图简练,节奏明快,情感质朴、坦露,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青春的活力,表现了青年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4、尕妹子送哥

,以爱情为题材的回族民间歌舞,歌舞由一男一女(男扮女装)表演,由女角主跳。男角的动作简练,主要是给女角伴唱,并根据唱词内容做即兴表演,与观众交流。这种表演形式在新疆回族舞蹈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5、八字大开头

回族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阜康等县市的回族聚居区。因该舞上场、退场均迈八字步,又放在喜庆活动的开始表演,故得此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69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