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贤的意思解释

兴贤的意思解释,第1张

兴贤的意思: [xīngxián]

1推举有贤德的人。参见“兴能”。

2发扬贤德。

兴贤的详细解释: 兴贤 [xīng xián]

推举有贤德的人。参见“兴能 ”。

发扬贤德。

《晋书·戴逵传》:“且儒家尚誉者,本以兴贤也。”

推举并传位于贤德之人的制度是禅让制。

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为抵御共同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夏商周三代之前,帝位继承实行禅让制,推选继承人的过程就是在选贤举能。《史记》记载,尧帝在他在位70年时,希望从四方诸侯中选出继任者,但大家都以德行浅陋而推辞。尧帝则命大家举荐贤德之人,不论其出身是否高贵贫寒。大家都一致推举了舜。舜当时地位低微,但德行高尚,是一位至孝之子。

他的父亲不遵德义,母亲不讲忠信,弟弟狂傲无理,但是舜都能用孝顺友爱之心与他们亲睦共处,并运用智慧使他们提升,而不至于发展到奸恶的程度。舜被举荐出来之后,尧帝没有立刻让位,而是对他经过了细致的考察。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此来考察他齐家的能力;让自己的九个儿子与舜交朋友,观察他为人处世的能力。

结果,尧的两个女儿不敢以骄慢自居,九个儿子都更加忠厚谨敬。尧又命舜处理政务,考察其教化百姓、统领百官、政事、外交、祭祀等能力。最后,又考察舜的生存能力,在山林川泽中遇到暴风雷雨,舜从不迷失方向。3年的考察,可谓历试诸难。在舜的带领下,民皆德化、百事振兴、诸侯和睦、风调雨顺。舜以优异的政绩,在民众中赢得了广泛的信任和拥戴。尧才将帝位禅让给了舜。

前日,大型历史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出现了“芈原”这一角色。那么肯定有许多小伙伴产生了疑惑,这个芈原和屈原到底是不是一个人;是一个人的话,他准确的姓氏应该是什么呢?

我在这里肯定而且确定的告诉大家,芈原和屈原是一个人,至于他的姓氏等问题,我就在这里给小伙伴们科普一下。

古代人有姓,有氏,有名,有字,还有封号、谥号等等,楚国国君姓为芈,氏为熊,他们的先祖熊绎被周成王分封在楚地丹阳(有的说法是湖北秭归)一带,从此以后楚国由一个附庸小国逐渐变成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大国。到了楚威王熊通的时候,他有个儿子名叫熊瑕,这个熊瑕被分封在楚国一个名为屈的地方,因此熊瑕和他的子孙就以屈为氏名。这就如同我们所熟悉的“商鞅变法”中的商鞅,原名卫鞅,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推行变法,被封在商地,所以历史上又称他为商鞅,这其中的缘由是一样的。

屈原是熊瑕的后代,他名平,字原,所以说屈原是楚国王族一脉,是楚国贵族,不同版本的文学影视作品中有的称呼他为屈原,有的称呼他为芈原,甚至还可以叫他熊原,原因即是如此。看到这里,小伙伴们心中的疑惑应该冰雪销凝了吧。

屈原是春秋战国时代最杰出的爱国诗人,是“楚辞”的创立者。他在先辈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谱写出许多流传古今的不朽篇章,其代表作有《离骚》、《九哥》、《天问》等。在诗歌中,屈原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热情歌颂楚国的英雄历史人物和美丽自然风光,表达了屈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深忧虑,抒发心中对国君昏庸和奸臣当道的满腔悲愤和失望,书写出屈原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屈原时代的楚国,就国土面积和综合国力而言还算是一个实力不错的国家。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有加,曾经担任三闾大夫、左徒等职,在他的人生巅峰时期兼管楚国的内政外交大权,是吴起之后楚国优秀的政治家。他在内主张推举贤德,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期因为遭受贵族排挤,屈原曾两次被流放至汉江和沅湘流域一带。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陷楚国郢都(现在的湖北江陵),正在遭受君王流放的屈原闻讯悲愤交加,此时的他极度苦闷、已经完全绝望,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怀抱石头投身汨罗江中,以身殉国,享年62岁左右。江上的渔夫和周围的百姓闻讯赶来,纷纷驾船寻找,找了很久大家也找不到他们敬爱的三闾大夫的尸身。为了防止屈原的身体不被鱼龙所伤,大家纷纷用粽叶包了糯米团投入江中。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周围的人们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一代代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孔  孔子出生平凡,却有着惊人 事迹 ,你知道他身上什么事迹。下面由我列举几个关于孔子生平主要经历,希望你喜欢。

 孔子的人物生平简介

 1贵族出身

 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 初三 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贵族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这就是其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叔梁纥是孔子的父亲,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2圣人降世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 意见 。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征在(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征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 怀孕 ,故谓之“野合”。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历公元前551年,格里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yú dǐng,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记·孔子世家》说。

 3早年经历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迎娶了宋国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生涯事迹

 4步入仕途

 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 天下 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来到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这一年,齐景公与晏婴来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

 5鲁国内乱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孔子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晋魏献子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在近处不会埋没与自己亲近而有贤德的人,在远处不会埋没受人推举而有贤德的人,这可以说是仁义了。  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冬天,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好的制度和法度。  鲁昭公三十年(公元前512年),孔子已经40岁了,孔子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自称四十岁不疑惑。

 6出仕修经

 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 阳虎想要见孔子,而孔子却不想见到阳虎,后来两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随后孔子被升为小司空。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  离开鲁国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隳三都的 措施 ,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4]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孔子圣迹图》之《命名荣贶》

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7]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来到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6] 这一年,齐景公与晏婴来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4]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8]

鲁国内乱

汉画像石《孔子问礼》拓片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9]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10] 孔子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晋魏献子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在近处不会埋没与自己亲近而有贤德的人,在远处不会埋没受人推举而有贤德的人,这可以说是仁义了。[8]

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冬天,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好的制度和法度。[11]

鲁昭公三十年(公元前512年),孔子已经40岁了,孔子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自称四十岁不疑惑。[1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796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