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整体观上的重要特征?

脊柱的整体观上的重要特征?,第1张

脊柱的整体观:

  (1)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第2骶椎最宽,与椎体的负重有关自骶骨耳状面以下,重力传至下肢骨,体积渐缩小

  (2)后面观:椎骨棘突连贯成纵嵴,位于背部正中线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3)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

  在正常情况下,脊柱有4个弯曲,从侧面看呈S形,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鹘椎后凸。长期姿势不正和某些疾病(如胸椎结核、类湿性脊柱炎等)可使脊柱形成异常弯曲,如驼背。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脊柱分颈、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

  脊柱的长度,3/4是由椎体构成,1/4由椎间盘构成。

  脊柱由26块脊椎骨合成,即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由于骶骨系由5块,尾骨由4块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块组成。

  这样众多的脊椎骨,由于周围有坚强的韧带相连系,能维持相当稳定,又因彼此之间有椎骨间关节相连,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每个椎骨的活动范围虽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动,范围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体堆积而成,其前与胸腹内脏邻近,非但保护脏器本身,同时尚保护至脏器的神经、血管,其间仅隔有一层较薄的疏松组织。椎体破坏时,在颈部,脓液可聚集于咽后,或沿颈部下降至锁骨下窝,亦可沿臂丛至腋窝;在胸部可沿肋间神经至胸壁,亦可波及纵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脓肿,可流注至腹股沟下方,亦可绕过股骨小转子至臀部。

  脊柱的后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横突及棘突组成。彼此借韧带互相联系,其浅面仅覆盖肌肉,比较接近体表,易于扪触。脊柱后部的病变易穿破皮肤。

  在脊柱前后两面之间为椎管,内藏脊髓,其周围骨性结构如椎体、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变而侵入椎管时,即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甚至仅小量出血及肉芽组织即可引起截瘫。

脊柱除支持和保护功能外,有灵活的运动功能。虽然在相邻两椎骨间运动范围很小,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项。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人在立正姿势时,通过身体所引的垂直重力线经过颈椎体的后方,在第7颈椎和第1胸椎处通过椎体,经胸椎之前下降,再于胸腰结合部越过椎体,经腰椎后方并穿过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经骶骨前方、骶髂关节而传至下肢。脊柱的弯曲,特别是颈曲与腰曲,随重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曲度。

脊柱的三维六自由度运动:三维即三个运动轴(冠状轴、矢状轴、垂直轴)六自由度运动即三个角位移和三个线位移。三个线位移 包括沿冠状轴方向的左右平移,沿矢状轴方向的前后平移以及沿垂直轴方向的压缩拉伸位移。三个角位移 即是围绕三个运动轴的旋转,包括屈伸运动、侧屈运动、旋转运动和环转运动。

点头的动作主要通过枕骨和寰椎之间的关节,即寰枕关节的屈伸发生。然而,颈椎活动性较大,这一动作部分由于脊柱自身的屈伸。 摇头或左右旋转头部的动作几乎全部发生于寰椎和枢椎之间的关节,寰枢关节。脊柱的小幅度旋转亦有一定贡献。 前弓的正中后部有一小关节面叫齿突凹(dental fovea),与第2颈椎的齿突相关节。

人类脊柱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内部有纵形的椎管容纳脊髓。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支持和保护功能

人体直立时,重心在上部通过齿突,至骨盆则位于第2骶椎前左方约7cm处,相当于髋关节额状轴平面的后方,膝、踝关节的前方。脊柱上端承托头颅,胸部与肋骨结成胸廓。上肢借助肱骨、锁骨和胸骨以及肌肉与脊柱相连,下肢借骨盆与脊柱相连。上下肢的各种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保持身体平衡。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使脊柱如同一个弹簧,能增加缓冲震荡的能力,加强姿势的稳定性,椎间盘也可吸收震荡,在剧烈运动或跳跃时,可防止颅骨、大脑受损伤,脊柱与肋、胸骨和髋骨分别组成胸廓和骨盆,对保护胸腔和盆腔脏器起到重要作用。另外,脊柱具有很大的运动功能。

运动功能

脊柱除支持和保护功能外,有灵活的运动功能。虽然在相邻两椎骨间运动范围很小,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项。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人在立正姿势时,通过身体所引的垂直重力线经过颈椎体的后方,在第7颈椎和第1胸椎处通过椎体,经胸椎之前下降,再于胸腰结合部越过椎体,经腰椎后方并穿过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经骶骨前方、骶髂关节而传至下肢。脊柱的弯曲,特别是颈曲与腰曲,随重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曲度。

脊柱背侧主要为肌肉,脊柱周围的肌肉可以发动和承受作用于躯干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于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浅层和深层:浅层包括背阔肌、下后锯肌,深层包括骶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间接作用于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侧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

肢体残疾标准

肢体残疾包括:

1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

2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3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肢体残疾的分级:

肢体残疾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

2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3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4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

6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

7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

8四肢在不同部位缺失;

9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肢体残疾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

2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

3双大腿缺失;

4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

6三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一级中的情况);

7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双小腿缺失;

2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

3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

4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

5二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二级中的情况);

6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单小腿缺失;

2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5厘米以上(含5厘米);

3脊柱强(僵)直;

4脊柱畸形,驼背畸形大于70度或侧凸大于45度;

5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

6单侧拇指全缺失;

7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8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

9侏儒症(身高不超过130厘米的成年人);

10一肢功能中度障碍或两肢功能轻度障碍;

11类似上述的其他肢体功能障碍。

首先了解什么是脊椎炎,脊柱炎是一种脊椎炎症性疾病,是一类风湿性疾病,涉及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胃肠方面关节炎等疾病,所以要根据属于哪一种类型来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脊椎性关节炎目前来说没有一个根治办法,但是有些方法非常有效,对于改善关节畸形和退变非常有帮助。最常用的是非甾体类消炎药物、风湿类药物、中医辨证药物,比如雷公藤也非常有效。对于炎性脊柱关节病,还要重视康复、理疗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比如休息、卧床的时候要睡硬板床,枕头不能太高,要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游泳,还有平时在家里也要多做一些扩胸运动和下肢屈伸活动,活动时可以有一些轻微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以防关节僵硬和退变,对于维持正常的关节功能非常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010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