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是什么人?好人么?

黎元洪是什么人?好人么?,第1张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县夏店(今属大悟县)人,寄籍江夏县(今武昌县),原籍安徽巢县。北洋政府总统。1864年10月19日(清同治三年九月十九)生。1883年(清光绪九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派往广东服役,充二管轮,1888年随“广甲”编入北洋水师,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随舰队北援。坐舰被日舰击沉,黎飘海遇救,往南京投两江总督张之洞。1895年应署两江总督张之洞电召赴宁,监修新式炮台,先后任狮子山等处炮台总教官,专台官。1896年随张之洞回湖北,任炮台监制、护军后营帮带,参与训练新军。1898年至1901年曾3次赴日本考察军事。1904年,任护军前锋一、二、三、四营督带。次年12月,湖北常备军改编为两镇,黎任第二镇第三协统领官兼护该镇统制官。后随镇改编,1906年任陆军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领,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率部参加彰德新军秋操。1909年以军界代表身份参加“湖北铁路协会”。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黎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汉口、汉阳光复,各国领事宣布“中立”,才宣告就职。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2月,南北和议告成,与孙武、刘成禺、张伯烈等组织“民社”,任理事长,鼓动武昌和南京分裂;附和袁世凯定都北京;镇压“群英会”;为排除异己,将原8个师的军队改编为3个师。8月16日与袁世凯合谋,诱杀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和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

1913年袁世凯扑灭“二次革命”。10月6日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黎为正式副总统兼鄂督。但袁对黎在鄂视为心腹之患。12月派段祺瑞到鄂,以“磋商要政”为词,迫黎赴京。被安置在瀛台,与之结为儿女姻亲以控制之。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黎迁居东厂胡同,闭门谢客。12月15日,袁册封黎为武义亲王。黎坚辞不就。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黎出任大总统。而国务总理段祺瑞独断专行,演成“府院之争”。翌年6月,黎引长江巡阅使张勋入京斡旋,7月1日张勋复辟,黎被迫弃职。1922年6月,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赶走皖系总统徐世昌,“法统重光”再任大总统。次年初曹锟贿选,逼黎下野。6月黎辞职赴天津。

黎晚年致力于实业,曾任中兴煤矿董事长、黄陂商业银行总董事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企业的董事。投资企业45个,其中银行17家,工厂12个、煤矿6家,总投资额达200万元。又于武昌油坊岭等地购置大量田产。1920年,黎眷念故乡,捐资拆迁黎家河祖遗的一间半屋,修建黎氏宗桐。内设孝义小学堂,聘请塾师一人,塾师工资及学生学杂费用,都由黎负担。1928年6月3日黎因脑溢血病逝于天津。193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于武昌为黎举行国葬典礼,遗体归葬于武昌卓刀泉。

黎元洪宅

黎元洪宅在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原大门开在东厂胡同。此处是明代的东厂。清代时,两广总督瑞麟、宜隶总督荣禄先后住过这里。民国初期,此宅又归黎元洪所有。张勋复辟时,被逐离京。1922年,黎再度出任总统,仍回东厂居住。1926年黎房宅被日本“东方文化会”购得。1949年后,此地为考古研究所,仍保存部分花园及古建筑。在其围墙的东北角,还曾有一刻着“黎大德堂界址”的石碑。

大总统墓:黎元洪墓

黎元洪墓在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内,它位于华师“学子餐厅”的东边的荒废山头上。这里原本有宏大的墓道和巨大的墓冢,如今,只剩下圆形的墓冢和墓碑。在墓前,留下了一条十几米长的墓道,墓道的尽头是刻有“大总统黎元洪墓”字样的墓碑,墓碑后面就是圆形、大理石堆砌的黎元洪墓,墓的后面是一块记载大总统生平的巨大碑石。环绕整个墓的是苍松翠柏,如今,这里被认定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军的毛尔提克山(今贮水山)炮台U

德军在青岛地区防守东北方向的陆防炮台。此山以前曾叫烽台岭,因在山顶上有明代的烽火台而得名。海拔高度806米,占地390亩。分东西两个山峰,西峰略低远看形如马鞍,故当地百姓也称马鞍山。自德军占领青岛后便把该山改名为毛尔提克山,以纪念德军前陆军总参谋长冯&S226;毛尔提克元帅。`)q]

德军首先在西山的南侧山脚下建有一座规模巨大的军火库,还在军火库的东侧不远处建有炮台守卫(即日军炮击的主要目标之一-独立房屋)。配备有2门88毫米加农炮(德军称第十三炮台)。东山的东北侧半坡处则建有两组炮阵地,配置6门88毫米轮式加农炮(德军称第十四炮台),德军还在山的半山腰至山顶处修建了数座机枪碉堡,以扼守各个要道,其中以防御东北方向为主。德军修建的碉堡一般为石块加钢筋混凝土浇注,仅在射口处有部分方砖。=GUb

由于东山比西山稍高可作为西山炮阵地的天然屏障。但由于西山顶的面积太小,无法安置重炮。在战争期间,德军只在西山顶临时配备数门轻型野炮并在四周建有环型防御工事,以图固守。另外,东山的半腰处还有德国人修建的地下蓄水库(6000立方米,向德人区输水,百姓也称贮水山)。从该山的地理位置来看,北边不远便是胶洲湾,南边又有俾斯麦山相依托,在该山的东北方向已没有高山阻挡,前方地势较为平坦,仅在海泊河的左岸不远处有一个小高地——芙蓉山高地(海拔 337米,德军在此修建了庞大的步兵防御堡垒-海岸堡垒。当地百姓也称五号炮台)。因此可以看出该山在防御青岛的北部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n

在1914年的日德战争中,德军又在毛尔提克山上临时修建了多处炮阵地,又安装数门轮式小口径野炮,以加强前沿的支援火力。该山是德军的三大山头炮台之一。在日德战争的后期11月7日早上6时许,毛尔提克山炮台的德军经过短暂的激战,向远道奔袭而来的日军突击队放下了武器这也是最后一批向日军投降的阵地之一。{M

另外,在毛尔提克山下东侧500米处,德军还建了一座大型兵营也叫毛尔提克兵营。该兵营始建于1903年,经过五年的建设于1907年完工。毛尔提克兵营为德军的步兵,骑兵营部所在地。士兵营房为两栋“∏”型三层楼房,石砌加砖混结构。建筑宏伟结实,房间敞亮,门窗高大,木制地板,宽大的走廊内有一排排枪架,至今保存完好。营房前面的东西两侧建有马棚,同为石砌砖混式建筑。至今马棚内仍有喂马槽及栓马桩。另外,在兵营的东侧曾建有骑兵营营长官邸,当年日德双方指挥官神尾光臣中将与迈尔&S226;瓦德克上校就在此官邸内签署了德军缴械开城的投降书。可惜该官邸在上世纪末拆除并建起了居民楼。`M23e

当时,德军小分队每天从这里出发,骑马去青岛周边地区巡逻。主要担负着巡逻、侦察和通讯任务。Sk:`Zj

由于该兵营地处台东镇西部,距离德军的前沿——台东镇堡垒及相邻的海岸堡垒、台东镇东堡垒(也称太平镇堡垒)较近,战时支援非常方便。故在日德战争中,毛尔提克兵营内德军兵员最多,许多炮兵由于炮弹打尽便拿起步兵武器前来参加坚守前沿阵地的战斗。他们分批轮换上前沿阵地,回来便在兵营内休整,次日凌晨再去前沿。特别是在战争的最后几天,日军的炮兵猛烈轰击德军的五大前沿堡垒及后侧的物资补给线,毛尔提克兵营首当其冲,自然是日军炮击的重要目标。尤其在日军总攻击的头两天里,日军在四方山炮阵地上的150毫米榴弹炮曾集中火力猛轰该兵营,兵营内一片残垣断壁,物资遍地,混乱不堪。炮击使德军在白天根本得不到休整,晚上还要到前沿阵地去坚守。如此频繁的调兵据守,使德军士兵的身心极度疲惫。整个德军的防御态势慢慢地显现出快要支撑不住的溃败景象了。^<Ke

德军投降后,毛尔提克山也被日军改名称做若鹤山。山下的那座兵营自然也成了若鹤兵营,这里又成为日军的前线司令部。日军的指挥官神尾中将就是在这里接受青岛德国总督迈尔&S226;瓦德克的投降书。日军还在兵营的后面坡地上临时修建了数排木板房,暂时作为德俘的收容所。但不久,日军即将这些德俘用船押送至日本各地的战俘收容所内看押,直至一战结束后才分批遣送回国。#C

战后,日军又在毛尔提克山的东山北坡处修建起规模很大的青岛神社,用以祭奠在此次战争中阵亡的日本军人。在正门牌坊的两侧各建有长长的石围栏,两座石灯笼分立牌坊两侧,中间一道樱花路直通神社。这里成了日军及日本居民经常祭奠阵亡将士,膜拜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场所。当地百姓都管它叫日本大庙。至今,大庙山这一称呼仍有一些老人在沿用。gvt!

抗战胜利后,这里又成了国民党军队的驻地青岛解放后,这里也一直是海军单位如今兵营内的部分建筑已经被拆除掉,但大部分德军建筑依然存在,总体布局还在,只是显得老旧罢了j0SY

现在的毛尔提克山早已是青岛儿童公园了,昔日的德军野炮阵地早已不存除了尚有几处残破的碉堡和一条不长的地下通道之外,当年的地形地貌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战后建在半山腰的日本神社和正门牌坊也在抗战胜利后被拆除了,仅留下正门两侧的石围栏、那道高高的宽石阶和几栋山下的厢房。解放后,山下房屋曾一度为民办的新华中学。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那几栋日本建筑还被作为服装厂在使用着。70年代这里又建成了电视发射塔并拆除了破旧的日本建筑。电视塔的位置就建在当年(日本)青岛神社的旧址上,至今地面上还有过去神社门前竖立日式牌坊立柱的圆形石基。_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X{

Moltke兵营是昔日殖民者为驻防士兵建造的“三大兵营”之一,它位于Moltke山(今贮水山)以东,Iltis山(今太平山)北麓的山谷中。这座始建于1899年,以帮助普鲁士打赢普法战争,继而统一德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总参谋长Helmuth von Moltke来命名的兵营是德国占领胶州湾后,自行建造的第一座的部队营房。记载显示,该兵营最初的营房仅为一些简易的活动平房和军用帐篷。1906年,胶州殖民当局开始着手为义和团运动时期,保护教堂和教徒进驻胶州城和高密城的部队修建营房。因为根据1905年11月代理总督van Semmern海军上校与山东巡抚杨士骧在济南达成的撤军协议,这些部队应在混乱停止后撤离中国的城镇。y

┨/FONT>主要用会前岬炮台(汇泉角)军事要塞简介(g"qMX

汇泉角炮台(德军称会前岬炮台)。该炮台建于1902年,位于伊尔其斯山南部的海岬(海拔32米)小高地上。当年德军在此地建有大型掩蔽部,建筑形式与其他大型掩蔽部类似炮台上配备有2门240毫米加农炮和3门150毫米加农炮(注:这两门240毫米加农炮系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天津的大沽口炮台后所得的清军火炮)。前者是半球型钢板防盾炮塔,安装在大型掩蔽部的侧后高地上;后者同为半球型钢板防盾炮塔,安装在大型掩蔽部的房顶,并呈南北一字排列。该炮台的所有火炮均可以360度环射另外,德军还在炮台的四周建有数座机枪碉堡和一条环状防御壕,在大型掩蔽部内还有一条地下运兵道与北面不远的伊尔其斯兵营相通。6bDq9

会前岬炮台的守军近百名之多该炮台由于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德军扼守青岛外海入口的必经要道的最重要的海防炮台。必要时还可以得到身后衙门山(鱼山)炮台的火力支援dH=,;E

在日德战争中,该炮台的德军作战顽强,多次击退日英联合舰队的攻击。曾重创过英军巡洋舰特拉艾芬号(Triumph即凯旋号)和另一艘日军驱逐舰。前海的数百枚水雷和顽强的岸防炮火将日英联合舰队阻止于近海之外,使日英联合舰队在整个战争中无太大的作为。同时该炮台还时常调转炮口轰击日军的陆上阵地,对德军在东海岸方向的防守起很大的支援作用。yu~

到日德战争进入尾期时,炮台官兵接到投降命令后,立即将所有的火炮炸毁或破坏掉,其中240毫米加农炮被彻底炸毁,建筑在大型掩蔽部顶部的三门150毫米加农炮则被破坏掉炮闩等关键部件,以防落入敌手1914年11月7日早上7时许,日德战争基本停止日军的左翼攻击集团第四十六联队派出一个中队的日军前往该炮台接收德军的投降经过一阵极为短暂的抵抗之后,德军放下了武器g5)#

战后不久,由于该炮台保存较好,日军还特意向当地百姓开放参观,作为对胜利战果的炫耀。一时间凡宣扬日军制胜的各种出版物也都以该炮台为拍摄背景 1922年国民政府收回青岛后,这里又辟为海滨公园,建了一座望海亭,供人们游玩、观海。当时,民国政府还在掩蔽部的南端建了一个小石碑,上书“汇泉角炮台址”,供人们凭吊旧日战场。lYw

如今,炮台的大型掩蔽部保存的最完好,仍在使用。其他部分炮位及碉堡尚存240毫米大炮的炮位上只有空荡荡的一圈石砌质的环状掩体,没有了大炮。那些建在掩蔽部顶部的3门150毫米加农炮的炮位也早已整平并在其上铺有油毡覆盖。据说那些被炸毁或破坏掉的大炮早在抗日战争后期被小鬼子拆散作废钢铁运回国内,用来支援战争去了(二战后期日本作战物资极为匮乏)W!u$Pu

由于解放后,这里一直是海军的部队驻地。百姓鲜有人至,会前岬炮台似乎充满着神秘感,其实不然Y1JN

┨厶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S]pBrZ

衙门山炮台(鱼山)军事要塞简介r

鱼山炮台(德军称青岛炮台),过去当地百姓叫衙门山炮台。鱼山地处青岛市的南端,东侧毗邻八关山,并与汇泉湾相望该炮台位于今鱼山的半腰处,因地理位置靠近当时的清军总兵衙门(现市新建礼堂)而得名。鱼山以前不分大小,只是后来在山的半腰处修了一条路,才被分为大小两个鱼山。因地势原因,小鱼山海拔80 米在东侧高而陡,大鱼山海拔65米在西侧低而平(故有"大鱼山不大,小鱼山不小"的俗语)|tN7{

该炮台是德占前,清军唯一完工的海防炮台。清军在山上配备有3门德制150毫米克虏伯加农炮,山顶上还建有清军的防御工事及石砌的方城堡垒等。自德军占领胶州湾后,在山上扩建炮位和掩蔽部,还在炮位上建有矩形水泥防盾,其位置就是依照清军的原址加以扩建的。WZ

在日德战争中,该炮台也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仅有过几次炮击)1914年11月7日早上6时30分许,登上俾斯麦山的日军突击队兵分两路,分别夺占山下的俾斯麦兵营和西南侧的衙门山炮台,30余名德军投降Ft

衙门山炮台建筑的大致位置在今海洋博物馆北面的山坡上,由于该炮台的相关资料太少,无法准确的说明。至今,山上又无任何踪迹可寻(注:30年代以来炮台四周陆续建有大批民宅,致使原有的地形地貌发生很大的变化)只是相传早年在修建海洋博物馆的后楼(路北的小高坡)时,在平整土地期间,拆除了两座小型掩蔽部又填平了周围的几个大坑。在拆除时,由于掩蔽部十分坚固,只好用炸药爆破等云。此事是否确切不详。cFO|z

另外,德军还在小鱼山上建有数座机枪碉堡,用来封锁东南面的大片海滩。这些碉堡至今尚存。另外,这里似乎还曾建有一座寺庙或书社(过去的石狮子尚存)解放后不知所踪文革时期,这里还是我市民兵的高炮训练基地,山顶上常年配备有37毫米高射炮。80年代,这里才建起了小鱼山公园,又在山顶上修建起楼阁, 成了现在这个样子。#k~

而大鱼山自解放后一直是海军高炮部队的驻地,再加上四周已经建起许多小楼,山体规模大大缩小,不太为人所知现在高炮阵地已经废弃(部队仍然驻守)。这里已经建起了成片的住宅小区,大鱼山即将淹没在楼群之中。pB

本文题目应为青岛山炮台(德军名称-现在的鱼山前名)军事要塞简介,但因恐与现在的青岛山重名,引起误会所以使用衙门山的称呼LH

1940年4月8日凌晨3时,德军入侵挪威和丹麦的“威悉河演习”行动(Operation Weserübung)由此开始,第5编队从基尔港起锚出航。

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建造于1936年8月15日,1937年6月8日下水,1939年9月20日进入德国海军服役。舰体全长2125米,宽213米,标准吃水深度58米,标准排水量14050吨,满载排水量18208吨,安装了12座重油锅炉和3部蒸汽轮机,最高航速超过32节。武器装备为4座双联装203毫米60倍口径SKC/34型主炮,6座双联装105毫米65倍口径SKC/33型高平两用炮,6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6-8门20毫米高炮,4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3架Ar-196水上飞机。

奥斯卡堡要塞(Oscarborg)1846-1855年建造,防止敌军从海上进入奥斯陆。1855年8月23日开始使用,2002年6月28日废弃。最初装备海岸炮,1875年至1879年建造了水下屏障。1892年就位3门德国克虏伯公司制造的280毫米海岸炮,花了1个月完成安装。该炮采用重力式制退的设计:身管连同附带高低机的炮架与炮座是滑动连接,炮座上两条向后略微上扬的轨道。火炮发射后,后座效应推着炮架沿着两条炮架滑动轨道往后运动,由于炮架滑动轨道是前低后高,炮架其实是将动能转化成势能,由此起到制退作用。接着炮架又在重力作用下滑下复位,重新装填。这种制退效率是不高的,可能正是受火炮制退复位的影响,所以火炮的射速只有2-3分钟一发。1898年至1901年间又新增了鱼雷发射连。

堡垒位于峡湾中部的一个岛屿上,是德军前进的一个致命的障碍。由于此时挪威没有宣战,依旧保持中立,并不能确定前来的舰只是英方还是德方,还有就是海岸炮可否在常规交战规则下开火。埃里克森敏锐地观察到那些船只在没有灯光和没有信号的情况下运行-这些是敌人的行动,而不是朋友。64岁的上校决心开火,而此时布吕歇尔号已经越过峡湾的另一个炮台而且无视警告。5时21分,他定下决心,“我要么立功授勋要么被送上军事法庭,开火!”

Birger Kristian Eriksen 1875年11月17日出生,1958年7月16日去世。二战结束后曾有人质疑埃里克森未经允许,擅自行动。他做出的反驳是别的炮台事先已经提出警告,但德国军舰没有理睬,还是继续前进,这不是中立方所采取的行动。因而他所采取的行动毋容置疑是正确的。1995年5月6日,挪威在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活动中,国王哈拉尔五世(Harald V)在奥斯卡堡主要堡垒的Borggården广场上亲自为埃里克森雕像揭幕,明确了上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挪威重要参战者和功勋者的身份。

5时21分,位于“布吕歇尔”左舷的奥斯卡斯堡炮台射出第一发280毫米炮弹。1号火炮在距离布吕歇尔号只有1400米的距离射击。 在没有先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射击敌人是违反战前挪威的交战规则。 在后来进行调查时,埃里克森指出,拦截的挪威巡逻艇和附近的海岸炮台已经提前发出了大量警告。

此时的情况已经对“布吕歇尔”号极端不利。燃油系统已经被打穿,锅炉很快就会无油可烧;泄露的重油引起的火灾正在失去控制;水密舱门也没能及时关闭。就在“布吕歇尔”号就要驶过位于卡霍蒙岛南端炮台的射击范围时,更大的打击来了。

链接-奥斯卡尔斯堡要塞(Oscarsborg)装备情况

卡霍蒙岛主炮台:3门280毫米海岸炮,4挺高射机枪

Kopås 炮台:3门150毫米海岸炮

Husvik 炮台:2门57毫米水雷屏障防护火炮

鱼雷发射连:双联装和单联装450毫米鱼雷发射管3具,该连1901年成立,全连装备9枚“白头”鱼雷,射程600米,在狭窄的奥斯陆海峡中已经足够。1940年4月因此决定分别使用2枚鱼雷对抗Blücher,Lützow,Emden和Möwe以及一枚用于Kondor的鱼雷。实际只用了2枚

Seiersten 炮台:2门博福斯 L/60型40毫米高射炮和3挺柯尔特M/29型792毫米高射机枪

Håøya 炮台:4挺柯尔特M/29型792毫米高射机枪

Nesset 炮台:4门57毫米火炮

步兵:挪威皇家卫队1个连 (69人)

整个要塞共有45名军官、239名军士和士兵

4月4日,要塞接收了450名刚刚结束基本训练的新兵,不过他们在作战中作用有限。

链接-库梅兹

Oskar Kummetz 1891年7月21日出生,参加过一战。落水被俘后因德军占领奥斯陆获释,1941年1月18日因为占领奥斯陆库梅兹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1942年4月晋升海军中将,任巡洋舰队指挥官。1943年3月13日晋升海军上将指挥海军战斗群,1944年9月16日晋升海军大将,此后负责东普鲁士撤退的“汉尼拔行动”。1945年7月被英国逮捕,之后被释放。随后他以种植和销售蔬菜为生,1956年退休。1980年12月17日去世。

该大队的其余船只被迫在离目标奥斯陆约80千米的地方着陆。 德国计划的中断使挪威皇室有机会逃脱。 奥斯陆本身的失陷只延迟了几个小时,当天晚些时候被德军空降部队占领。

1940年4月9日当天,要塞随后遭到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整个要塞只能用2门博福斯L/60型40毫米高射炮和7挺柯尔特M/29型792毫米高射机枪进行回击。最初,主炮台的4挺高射机枪也猛烈开火,但很快被炸毁。

仅仅发射22发炮弹后,两门高炮中的1门就无法使用,另1门则坚持战斗到12时。12时到13时30分轰炸中断期间,德军“吕佐夫”号炮击了Hovedøya。13时30分,德军轰炸机再次光临并轰炸扫射剩余的挪威防空武器,使得守军在14时撤入了附近的森林。总而言之,要塞遭受了近9个小时的空袭,在此期间,德军共投掷了500枚50-200公斤炸弹,不过挪威方面没有人员伤亡。

虽然德国海军对奥斯陆的袭击受到了奥斯卡堡行动的挫败,但当天晚些时候,被空运到法内布机场的部队占领了这座城市。鉴于首都被德军占领,以及德军在要塞南部Drøbak村庄登陆,埃里克森上校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步兵支援,进一步的战斗是徒劳的。 于是,该要塞4月10日上午完好无损的投降了。

此延误使挪威皇室和国会有足够的时间带着国宝和黄金一起转进。挪威从未向德国投降,而吉斯林(Vidkun Quisling)政府未获合法地位。因此挪威不属于被征服国家,能够以盟军的身份参战。奥斯陆是被德国空降兵征服的,1940年4月9日8时45分,德军82架运输机运载机降兵第324团2营在奥斯陆附近的法内布机场着陆,下午13时在吉斯林的"第五纵队"配合下占领了奥斯陆。 挪威王室、政府和议会议员带着20辆载着挪威银行的黄金和3辆外交部秘密文件的卡车,撤到奥斯陆以北100千米的哈马尔,后向埃尔沃吕姆转移。德国中尉沃特率领2个连的德国伞兵在14时向埃尔沃吕姆前进,企图俘获挪威国王和议员。挪威步兵总监、国王卫队队长卢格上校率2个营在哈马尔设伏,沃特负伤,只好率领残部回到法内布机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022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