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因为十八路诸侯远征,离自己的根据地太远。事实上,相比于击败董卓,十八路诸侯更在意的是能否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况且,就算是讨伐董卓最终失败了,只要自己的根据地还在,也不过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所以,也正因为有着这种心态,十八路诸侯都根本不会用尽全力,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因为十八路诸侯之中没有一个像样的军师。虽说曹操也算得上是有勇有谋,但是他也没怎么经历像样的战斗,因此战略战术都还不到位,反过来看董卓这一方,他的谋士李儒也相当的出类拔萃,对于董卓方的用兵布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再者,由于当时袁绍在哪方面都压了曹操一头,曹操的很多建议都得不到重视,没有被采纳。
三是因为袁绍这个盟主的威望不足、领导力不足。事实上,袁绍之所以被推举为十八路诸侯的****,主要是因为他有着显赫的家族背景,并非是他的能力超群。都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既然袁绍这个领头人都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还怎么指望这支部队能打胜仗?后来袁绍在与曹操的决战中败北,也说明了袁绍能力不足这一点。
四是因为十八路诸侯并不齐心,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十八路诸侯虽说都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但是实际上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想从这场战争中获利,但是最终却是都没有得到好处。这也间接地证明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
综上所述,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看似非常强大,但是注定会走向失败的。
在陈胜以前,反抗秦朝的统治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秦朝在统一过程中,人们还对秦始皇寄以希望,认为随着统一的到来,和平的实现,暴政将会减少,同时统一的好处也使人自觉地忍耐下去。
但是统一后,秦始皇的暴政变本加厉,这是由于秦始皇由武力得天下,继而认为用武力还可以治天下,矛盾开始激化。
第二阶段好多英雄豪杰开始同秦朝对立,比如这一时期刘邦在芒砀山隐藏,项梁、项羽在绍兴躲避,英布、彭越啸聚在山林。但他们虽然反对秦朝,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秦只亡不反,谁也不愿先放第一枪。
陈胜在大泽乡起义,也完全可以采取逃亡的方式,虽然史记上记载陈胜吴广讨论过逃亡的后果,将有人被逮捕处以极刑。但这毕竟只是一部分,刘邦隐藏在芒砀山就是在陈胜起义以前,不是很完全吗?
史记记载陈胜在贫穷时就提出疑问:将相有种乎。而且在没有起义前陈胜就提出过举大事,一个举大事的政治团体要有一个灵魂,要有一个目标,陈胜的目标是明确的,推翻秦朝统治,但路径呢?
陈胜怀着对秦朝的刻骨仇恨,义无反顾地举起义旗,由于陈胜人微言轻,举义旗是没有号召力的。所以陈胜首先举出来的牌子是秦公子扶苏和楚国大将项燕,扶苏是秦太子,具有号召力,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而项燕在原楚国有较高的威信。但秦政权在咸阳,胡亥在世,具有秦始皇的血统,陈胜打着红旗反红旗其说服力有限。
陈胜第二步是打出张楚的大旗,张楚者,大张楚国的意思,这又与推举秦公子扶苏相矛盾。虽然开始起义时天下沸腾,豪杰多附旗下,一声号令秦廷震动,但其不和谐音调也随之而出。
这也是陈胜无奈之举,除了举出秦、楚旗号之外,陈胜没有别的选择,而自己更没有资本。
在统一中国的行动中,秦国最看重的只有楚国,战国时代,秦国所忧最大的也是楚国,所以统一后对楚国施行比秦国还严厉的刑罚。史料记载,有一次,秦始皇南巡到湘水,突遇大风,险遭不测,秦始皇大怒,让三千刑徒砍尽湘山树木,用赭色涂山。在秦朝赭色是刑徒所穿的衣服颜色,秦始皇砍山的目的不是给天看,而是给原楚国居民看,对山泽尚且如此,对待原楚地居民的严厉可想而知了。
秦始皇曾预感到楚国不稳,曾说:东南有天子气。他统一中国后四次出巡有两次就到了楚国,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震慑楚人,强化对楚人统治。
陈胜打出张楚的旗号是有后遗症的,楚国虽然强大,但从来没有统一过中国,至多是个诸侯中的霸主。
本来在六国贵族中想复辟的大有人在,而且秦朝在中国推行郡县制,是历史上所没有的,在正统人士的眼中是大逆不道。既然楚国打出了复旧的旗号,其他五国为什么不能打出同样的复旧旗号呢?
首先提出此议的是陈胜的部下陈余和张耳,他们本来就是贵族的后裔,在陈胜委派武臣征伐河北,陈余和张耳成为军中的参谋,兵出河北就私立赵王,其他诸侯国的贵族也开始各自的兴继灭绝的活动。
陈胜在陈县执政以后,先后派出数路大军,攻城略地,但除了周文的大军直指秦朝心脏咸阳以外,其他各路大军,不是被秦军所牵制,就是就地转化成原六国的复辟势力,事实证明,各诸侯国的出现,虽然削弱了秦朝的力量,但他们的独立性也将当地潜在的反秦力量转化为诸侯分裂势力,对陈胜方面来讲更有害。
陈胜原来设想团结全国的反秦力量,诸侯的独立,分化了反秦力量,将反秦的斗争变成了秦楚两国的争夺。秦朝章邯和驻守边境的王离两支大军同时对准陈胜的起义军,陈胜独自抗争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了的。
秦朝视陈胜为秦朝最危险的敌人,击溃陈胜以后,接着又击溃楚国的项梁部队,只有在楚国主力被完全打败以后,章邯才移师赵国,而这就给了项羽以喘息的机会,这是后话。
反观这段历史,用古来一句话,枪打出头鸟,陈胜的首义将自己推上了祭旗台,将自己置死地而后生,这是陈胜的气概,虽然陈胜起义活动才延续半年,但陈胜燃起的第一把火对中国以后的历史朝代都起到了指路灯的作用。
楚国领导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攻伐秦国却惨遭失败,这是为什么呢?
五国伐秦的过程,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进行连横、合纵策略,涉及到战役、战略问题并不多,总之楚国领导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攻伐秦国,惨遭失败。诸侯国第一次合纵伐秦,五国在秦、齐联合进攻下以大败结束,这一场战争又为历史时间留下疑团,五国联合为什么打不过远在西垂的秦国呢,更何况这一时期的秦国,并不是特别强劲,五国也并不是特弱时期,五国伐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01各国动机不纯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各国参加伐秦的效果不一、动机不纯,五国联军内部结构中间有无法缓解的矛盾,在同盟军中,楚国与魏国,魏国与赵国都有领土问题,这些国家仅仅迫不得已秦国的压力才临时在一起的,根本无法成为真正的合纵同盟国;而且在与秦国的战场上,各诸侯王各自为营,都是有求合趋向,哪怕是作为纵长的楚国希望以后求合,各国在求合环节中还出现相互之间去算计的现象。
比如,秦国对三晋攻击时,虽然三晋早已结集官兵,但是却惨败,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三晋官兵没有密切配合;在修鱼之战中,第一个的韩国,却采取消极抵抗心态,旨在和秦,而赵国惧怕秦国的报仇减少姿势,甚至直接撤销王号以求取秦国饶恕,参与伐秦的燕王哙坚守关键政冶,传位帝位给子之由于燕国动乱,爱莫能助的燕国随后退出竞技场。
02楚国没有号召力,五国貌合神离其次,楚国没有号召力,在诸多矛盾杂合性下五国貌合神离,虽然楚怀王被评选为纵长,可他却没有呼吁诸侯王的震撼力,我们从楚怀王“卜交”的形式就可略知一二,楚怀王要用“卜交”的方式去明确纵长的公信力,那对纵长地位本身就是一种怀疑。
楚国独立国至今,一直以南蛮自诩,不崇敬中原地区礼仪知识纪律,凭着雄厚的兵力鲸吞附近弱国而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本次,楚怀王合纵,仍然以战斗力威势为前提的合纵联盟;三晋往往参与同盟,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将秦国所带来的压力转移至楚国哪里去,因此才推举楚怀王为纵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一旦进度不好,或是形势发生变化,这种诸侯王很难听从楚怀王命令,实行自我保护对策。
03齐国被秦国离间叛盟再次,齐国的叛盟使五国伐秦火上浇油,齐国因为与秦国有联婚关联,两国之间又相隔千里,无立即利益输送,故在伐秦战场上采用极其消极的态度;赵国是唯一魏国、楚国、齐国三国间的缓冲国,当齐国伐魏后。
这时,赵国产生夺位之乱,宋偃在齐、秦两国之间适用下杀宋君而自立为王,造成赵国坚定理想信念地战事了秦国一边,促使秦国在战场上占有有益部位,在战场上获得主导权,五国联军压力巨大,这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
04结语小编认为,五国伐秦失利的缘故又许多,推举没什么军事指挥能力的楚怀王为纵长,也是一大硬伤,楚怀王之所以成为纵长,缘故有以下几点,最先楚国在襄陵之役中取得完胜,很好地抑止了魏国,制约韩国,心怀感恩赵国,震慑了齐国,这时,在中原地区列国中楚怀王个人号号召力最大,具有了统领六国的资格。
其次,在襄陵之役后,楚国威势如日华鑫,秦国迫不得已更改连横目标,想连横韩国、魏国、齐国来制约楚国;再次,放在秦楚2个强国间的魏国,进退两难,朝秦暮楚,采用阳合于秦而阴使三晋的举措,根据举荐楚怀王为纵长的形式,来激起秦楚两强国之间的矛盾。
楚怀王变成有史以来第一任纵长后,带领合纵五国联军进攻秦国函谷关,随后宣布秦楚关联完全裂开;不难看出,楚怀王能成为合纵长,是通过魏国核心策划的,但是,楚怀王带领五国伐秦(韩国、魏国、楚国、燕国、赵国),最终以五国完败告终,以一场闹剧收场。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感谢大家的阅读。
赤眉军失败非常正常,这是农民起义难以跳出的历史怪圈。
赤眉军起义属于农民起义王莽篡汉后,建立了新朝。王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将私田改为王田。王莽改革的本意是想把蛋糕分给穷人,但政策落到地方后,由于官员的懈怠和腐败,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天凤5年(即公元18年),山东青州、江苏徐州等地发生旱灾和蝗灾,这让日子本就不太好过的农民更是雪上加霜。在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饱受压迫的农民终于爆发了。
由于琅邪人樊崇有勇有谋,因此被起义军推举为首领。为了与官军区分开来,他们用赤色涂眉,因此山东地区的起义军也被称为“赤眉军”。樊崇揭竿而起后,赤眉军队伍迅速壮大,一年时间就发展到了万余人。
赤眉军曾经取得了一些胜利第一次胜利:赤眉军起义后,王莽派遣十万大军前去镇压。天下百姓苦于新朝久矣,因此都选择帮助赤眉军,而不帮朝廷的军队。两军交战后,王莽的军队被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王莽军队败走后,赤眉军的威名传遍了四方,加入起义队伍的人越来越多。
第二次胜利:新朝末期,叛乱四起,在南方地区也涌现出一支强大的起义军——绿林军。绿林军曾经打败了王莽的四十万军队,因此实力要强于赤眉军。
绿林军和赤眉军曾经合作过一段时间,但是当绿林军攻占长安后,双方产生间隙。绿林军首领刘玄担心赤眉军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便派出军队暗中监视赤眉军的行踪。
绿林军和赤眉军貌合神离,最终赤眉军决定拥立汉室后裔刘盆子为皇帝。双方闹掰后,樊崇率领赤眉军一路向长安进发。刘玄素无大志,在长安称帝后,便开始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这让底下将士心生不满。在小人的挑拨下,刘玄还杀掉了一些有功之臣,因此赤眉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长安。
农民起义的局限性,让赤眉军败给了刘秀在赤眉军攻入长安的同时,南阳豪族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刘秀与刘玄、刘盆子二人不同,他的父亲做过县令,母亲也是地主家庭出身,因此刘秀受过良好的教育,代表的自然是地主阶级。
赤眉军占领长安后,曾经富庶的关中由于连年战火,早已养不起几十万军人。地方武装还配合刘秀的军队,将长安城围得水泄不通,物资根本运输不进来。赤眉军被迫放弃长安城,向东进发。
由于身处异地没有群众基础,再加上遭遇了刘秀的正规部队,因此赤眉军很快就败下阵来。此后,赤眉军刘盆子、 樊崇以下十余万人全部投降于刘秀。
赤眉军之所以会败在刘秀手中,主要还是由农民起义的局限性造成的。历史上,最先举起反抗大旗的往往是农民,但最终胜利果实还是会落到地主阶级手中,明朝算是一个例外。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欺凌主上,残害百姓,民怨沸腾。曹操矫诏天下:“……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檄文到处,天下英雄纷纷响应,十八路诸侯齐聚陈留,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共襄大事。
袁绍上坛盟誓,他的誓词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大家都感动得涕泗横流。盟誓完毕,袁绍开始调兵遣将,由袁术总督粮草,孙坚为先锋。孙坚领命,带领本部人马就向汜水关而来。
众诸侯内有济北相鲍信,寻思你孙坚为前部,岂不是头功都让你给抢了呀?那可不行,鲍信就暗暗派他的弟弟鲍忠引兵三千,抄小路先行赶到汜水关。泗水关守将早已报知董卓,董卓派了华雄前来守关。这个鲍忠也是命不好,与华雄碰个正着,成了华雄的刀下鬼。偷鸡不成蚀把米,鲍信那个悔不当初呀。
这时,孙坚带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员大将也赶到泗水关,华雄派他的副将胡轸出战。程普飞马挺茅,直取胡轸,斗不数合,将胡轸刺于马下。于是,孙坚派人向袁绍处报捷,又向袁术处催粮。
有人劝说袁术:“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与粮,彼军必散。”袁术听信他的话,就不发送粮草给孙坚的部队。孙坚的部队缺少粮食,不攻自乱。这一切又被细作报上关来,华雄乘机带兵夜袭孙坚营寨,李肃跟在后面放火,孙坚的部队被两头夹击,只得抱头鼠窜。
孙坚杀破重围,背后华雄追来。月黑风高,华雄只认识孙坚头上的帽子,一路望着孙坚的帽子追。孙坚被追得无路可逃,一直跟孙坚形影不离的祖茂提议两人互换帽子。孙坚一合计,这个办法好呀!果断脱下头上的帽子跟祖茂互换。果然,华雄不追孙坚了,改追祖茂,孙坚才得以逃脱。祖茂为了掩护孙坚脱险,被华雄一路追杀,一刀砍于马下。
华雄又接连杀了俞涉、潘凤两员大将,威名大震,众人谈虎色变。不过,华雄也很快迎来了他命中的克星:关羽。关羽见区区一个华雄把众人吓得胆战心惊,自告奋勇要出去与华雄单挑。那时关羽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马弓手,众人都不看好他。曹操力排众议,破格让关羽出战,还敬他一杯热酒。关羽斩了华雄回来,杯里的酒都还是温的,众人这才清楚了关羽的实力。
听说华雄被关羽所斩,董卓震惊万分,亲率二十万大军,兵分两路而来,一路直奔泗水关,一路由董卓亲自率领前往虎牢关。河内太守王匡引兵先到虎牢关,被吕布所杀。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一连折了各路诸侯几员大将,幸好刘备、关羽、张飞三个男人一台戏,三人合力将吕布杀退,方才退了董卓之军。
董卓出师不利,听从李儒的建议,携天子吏民迁都长安。
董卓败逃,曹操向袁绍建议乘胜追击,说:“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袁绍借口军士疲困,不愿进兵,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曹操大怒说:“怎么能与你们这帮傻小子共事呢!”
曹操越想越气,你们不去,那我自己去好了。他引兵万余,带领众将星夜追赶董卓。李儒提前预料会有追兵赶来,建议董卓于沿途设伏兵,专等追兵到来。曹操也是时运不济,追至半途,被董卓三路军马夹击,大败而归,他自己也险些被擒,幸好有他兄弟曹洪奋力相救,才脱离险境。袁绍得知曹操大败而回,将他接至寨中,喝酒压惊。曹操埋怨他们说:“我一开始起兵,是替国家消灭叛贼。各位能仰慕大义而来相助,我有如大病初愈一样的感到高兴,本想依靠袁绍带领河内地区的军队,占据孟津和酸枣;各位将军坚守成皋,抗拒敌人于敖仓,在缳辕、太谷修要塞,依其险要地形来抗敌;袁术(字公路)率领南阳的军队,驻守驻丹、析,进入武关,用来威震惊关东地区。全都挖深沟壑,高筑城墙,不要与之战斗,最好是作为疑兵,来告示现今天下的形势。顺从民意诛杀逆贼,这样就可以稳定局势。可是现在大家却都迟疑着而不进兵,太让天下人失望了。我私下为这感到羞耻。”众人无言以对。
至此,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兵不可谓不多,将不可谓不广,却各怀异心,勾心斗角,在孙坚首战告捷的时候不供应粮草,在董卓败逃的时候不乘胜追击,只能错失良机,眼睁睁看着胜利从眼皮子底下溜走。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国贼的行动,却轻易败给“内卷”,怎不让人可惜!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现在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挚友樊哙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这边的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这一年已经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刘邦也有四十八岁了。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羽和叔叔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县)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在项梁死后,项羽决定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
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但经过几次战役,刘邦步步西进,最后终于兵临城下,到达了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上(现在西安东),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将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秦王朝至此灭亡。这是公元前206年的事情。
立足关中
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刘邦依计约到项伯,说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并于项伯约成儿女亲家。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第二天,刘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没有成功。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现在的陕西南郑)。项羽自己称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楚怀王熊心被尊为义帝。
楚汉战争
汉王元年 (公元前 206年) 十月,刘邦灭秦后在关中称王。十二月,项羽挥军破函谷关,想消灭刘邦军。刘邦自知不敌,亲赴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谢罪。不久,项羽入咸阳。春,项羽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实际却将其发配到了江南,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分封18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并故意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意)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表示再也无意出兵,以麻痹项羽。项羽亦率军东归。五、六月,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刘邦乘乱重返关中,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并用计欺骗项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羽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十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今陕西宝鸡市东) ,名为义帝发丧,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羽,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初战彭城:四月,刘邦乘项羽在齐国停留的机会,率领诸侯军一举攻占彭城。项羽闻之,急率精兵 3万奔袭,歼联军20余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反楚联盟瓦解。
争夺成皋:五月,刘邦到达荥阳,击败了楚追兵,得以端息,稳住了阵脚,遂重整军队,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长期抗争。六月,刘邦派兵攻废丘,迫章邯自杀,解除了后顾之忧;派人说服黥布反楚,联络彭越扰楚后方;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攻魏俘魏王豹,破代,灭赵杀陈余。三年冬,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用陈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刘邦又派纪信装扮成自己去楚军诈降,乘机逃出荥阳。项羽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
为了减轻楚军对荥阳的压力,刘邦率军经武关、宛(今河南南阳)、叶(今叶县南),想引诱项羽南下。为配合汉军行动,此时韩信也率军到达黄河北岸,声援荥阳。彭越正在进攻下邳 (今江苏邳县南) 。项羽被迫率军回救,刘邦乘机收复成皋。六月,项羽以凌厉攻势拔荥阳,再夺成皋。
刘邦一面命汉军在巩县一带坚守,阻击楚军前进,一面命韩信组建新军击齐,派人入楚腹地协助彭越进攻雎阳(今河南商丘南)、外黄等地,再次迫使项羽回救。四年十月,刘邦用计再次收复成皋。
项羽在击败彭越后,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荥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羽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九月,项羽引兵东归。
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五年十月,两军战于固陵(今淮阳西北),项羽小胜。刘邦以封赏笼络韩信、彭越、黥布等,垓下一战重创楚军,逼项羽自刎于乌江 (今安徽和县境) ,终于结束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
(1)毕加索比梵高多走了一步他在几乎无路可走的时候,用身上15个银元雇用了几个大学生每天到画商处问有没有毕加索的画,正当画商们充满疑惑时,此时毕加索带着自己的画出现了……世上的伯乐并不多,此时千里马必须自己“多走一步”,方能获取别人的赏识
(2)梅兰芳在《断桥》中入戏太深,几乎把许仙戳倒,慌忙伸手一扶,可这样却不符合白娘子的心情了,在如此严重失误的情况下,他又轻轻地推了许仙一把,结果就是这一戳一扶一推,把白娘子爱恨交加的复杂心情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了被后人沿用的经典动作面对失误,沉着冷静地多走一步,也许会迎来柳暗花明的转机
(3)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与南方航空公司签约时,除了像别的公司一样介绍自己飞机的优点,还多走了一步,坦诚地提出了自己飞机存在的噪音问题,获得了合作伙伴的充分信赖
(4)救生圈薄荷糖的产生,是因为机器故障薄荷糖被切成了救生圈状,商家并没有把它丢弃,而是多走了一步,顺水推船,放手市场销售…
(5)海尔公司除了回收不合格产品,还多走了一步,全部销毁了这些不合格产品,就是因为多走了这一步,才挽回了公司的信誉,挽回了消费者的信心
(6)叶志平校长在正常保证学校师生安全的基础上多走一步,加固学校教学楼、每学期都进行消防安全演习,在汶川地震中保证了全校师生的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