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教练》的教材中关于人体关节的5种运动方式:
(1)屈伸: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左右方向)在矢状面(前后方向)内做的运动一般来说,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关节及其以下关节则相反
(2)外展、内收: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做的运动运动环节末端远离正中面为外展,向身体正中面靠近为内收
(3)回旋:运动环节绕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做的运动由前向内旋转为内旋(或旋前),由前向外旋转为外旋(或旋后)
(4)环转:运动环节以近侧端为支点,绕额状轴、矢状轴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轴做连续的圆周运动此运动可描绘成一个圆锥体图形的运动,故又称圆锥运动如上肢在肩关节处做向前或向后的绕环运动
(5)水平屈伸: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做前后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一种运动形式,生活中少见,如上肢(或下肢)在肩关节(或髋关节)处,外展90度后再向前运动称水平屈,如向后运动则称水平伸
1术后当天,足跟部垫高,抬高患肢休息,避免压疮。
2术后第1天,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练习。休息时抬高患肢。
3术后第2~4天,持续被动活动练习,初次活动范围0°-45°,每天2次,每次1小时。并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
4术后第5~6天,开始平衡、协调性练习,下地站立练习。
5术后第7天,练习扶双拐或步行器行走。
6术后第2周,CPM屈伸逐步增加至0°-90°,争取术后2周内膝屈范围能达到90°。进行器械抗阻进行股四头肌、胭绳肌的等张收缩肌力练习,功能自行车练习,酌情练习上下楼。
7术后第3周,增加下蹲练习。
8术后3~6周,以增强肌力为主,并继续关节活动度练习,同时继续提高步行能力,充分负重。
术后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1股四头肌等长练习
仰卧位或坐位,患膝伸直,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最大力量等长收缩股四头肌。
2腘绳肌等长练习
仰卧位或坐位,患膝伸直或稍屈曲,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呵能最大力量等长收缩腘绳肌。
3伸膝练习
坐位或仰卧位.足跟垫高,空出小腿及膝关节,保持20~30分钟。必要时可于膝上加重物。
4直抬腿练习
仰卧位,尽可能伸直膝关节,直腿抬高。力量增强后改为坐位。并可在踝关节处加适量负荷以强化练习。
5髌骨松动术
以手指指腹或掌根推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每方向10~20次,2~3次/日。
(一)项痹病
本病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痹阻,以项颈部疼痛及上肢麻木,头、颈部肩部活动受限,甚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治 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头部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转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将中脘、关元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患侧浅刺,健侧中刺。
5、检查患侧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二)肩凝症
本病主要是因为外伤劳损,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外感风寒湿邪,脉络拘急所致,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
治 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将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浅刺。
5、检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三)膝痹病
本病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足、外邪痹阻经脉所致。临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
治 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关元、气旁(健)、外陵(患)、下风湿点(患)。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膝的屈伸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关元、气旁(健)、外陵(患)、下风湿点(患)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中脘深刺、关元深刺、气旁中刺、外陵中刺、下风湿点浅刺。
5、检查患膝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医生给你的处理建议是完全正确的,只是拆石膏的时间略微迟了一些,通常在术后4-6周拆石膏,开始进行关节功能的锻炼。 你现在需要注意的是,满3个月之前不要下地负重行走,关节功能锻炼在床上进行,最好让家人辅助你。关节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循序渐进”,具体方法如下:1、先根据你自己的最大能力,进行关节活动,并记录一下最大活动角度;2、在家人的辅助下,增加活动角度3-5°(以不出现严重疼痛为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刚开始坚持10秒钟就行,逐渐增加到5分钟),放松,再重复;3、大约过3-5天的时间,上次增加后的角度已经能完全适应,没有疼痛感,再按照上述原则增加活动角度;4、如此坚持锻炼,大约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你可以下地行走前,应该可以恢复到正常活动角度了。 注意事项1、功能锻炼肯定会有疼痛感,只要不严重就行,需要你的毅力与恒心;2、“循序渐进”的原则非常重要,上述提供的时间、角度仅供参考,如果达不到可以再减半执行;3、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去医院的康复科/理疗科进行功能锻炼,有专门的仪器帮助你锻炼,更精准。 祝早日康复!
一般进行膝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一天可以进行3-4次左右,每次可以进行15分钟。髌骨骨折初期不可以进行功能锻炼,一般要在骨折固定六周左右才可以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如果髌骨骨折当时接受了手术治疗,进行了坚强的内固定,术后马上可以开始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主要可以改善关节的僵硬和肌肉的萎缩,第一个月是功能锻炼的关键期,一般要求患者每天膝关节的屈伸功能能够进步10度左右。在一个月内尽量能够达到膝关节的完全伸直和完全屈曲,才可以有效避免关节僵硬。
康复训练:从一个月后去掉石膏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早、中期训练旨在松解踝、跟部伤、术后粘连,恢复踝关节伸屈活动度和精细运动调节功能。早期阶段(术后46周)以床上踝关节的非阻抗伸屈功能活动为主。中期(术后15-3个月)应下地走路和进一步功能锻炼,如向前和向后走路、蹬功率自行车、足滚圆木练习等。初下地训练时,鞋跟应适当垫高,以减轻对跟腱的牵张力,待适应后再逐步将鞋跟减低。后期(术后3-6个月)以恢复踝跟肌、腱抗牵拉张力的肌力训练为主,如负重起踵练习、踝背伸抗阻练习等,为重返训练场作最后准备。
缝合术后康复程序
一、早期——屈曲30度石膏固定期(0-4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尽可能避免肌肉萎缩。
(一)、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
(二)、术后一天:
1 、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但绝对不可引起踝关节活动!5分/组,1组/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2、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三)、术后2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 但只是去厕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动。
3 、开始尝试抬腿——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有可能因石膏托过重无法完成。方法见附录1—图4)。
根据损伤及特点,为使跟腱可以愈合牢固,石膏托一般需戴3-4周左右。固定期间未经医生许可只能进行上述练习,盲目活动很可能造成损伤!
二、中期—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期(4—12周)
复查,根据情况由医生于3或4周时将石膏托去短至膝关节以下。除练习时取下,其余时间必须佩带!
目的:开始活动度练习,强化腿部肌力练习,开始负重练习,逐步恢复正常步态行走。
(一)、术后4周:(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 、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方法见附录1—图5、6。)
2 、 开始踝关节活动度练习:主动地屈伸踝关节,即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地绷脚尖和勾脚尖。(无或微痛范围内!因早期组织愈合尚不够坚固,过度牵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10-15分/次,2次/日。练习前热水泡脚20-30分,以提高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效果。
3 、 开始膝关节屈曲练习(因长时间固定膝关节活动度会有所下降,故练习初期可能有疼痛,坚持练习即可改善。)
4 、开始伸展练习(坐位悬吊):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见附录1—图14)30分/次,每日1次,至患腿可伸直和健侧腿相同为止。
跟腱断裂
5、 开始腿部肌力练习:以恢复石膏固定期萎缩的大腿肌肉。
练习绝对力量,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二)、术后5周
1 、开始“滚筒”练习:选一实心圆筒(如酒瓶、易拉罐等),反复练习20分钟,泡脚后坐于椅子上,屈膝患脚踏在圆筒上踩住圆筒来回滚动,逐渐加力并增大活动度,每日1-2次。
2、可扶单拐脚着地行走。
3、 加强各项肌力练习。
(三)、术后6周:去除石膏托
1、 以硬纸板剪成鞋后跟大小,垫在鞋后跟内约3厘米左右,开始扶拐行走,大约2-3天撤掉一层纸板,2-3周内撤完,过渡至穿平底鞋行走。
2 、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见附录1—图21、22、23)注意:跟腱处不能有过分的牵拉感!
(四)、术后7周:
1、开始静蹲或靠墙滑动练习,加强腿部力量。
跟腱断裂
(五)、术后8周:
1 、一至二周内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2、 加强蹬踏练习的强度,逐渐过渡至附录1—图24、25,并渐增负荷至附录2—图6、7、8、9)30次/组,4组/日。
3 、强化肌力,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5分/次,4次/日。
三、后期:(3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灵活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并逐步恢复运动能力。
1、 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跟腱处不得有明显牵拉感。30分/次,1-2次/日。
2 、开始蹬踏练习(见附录2—图12)。
3 、可开始游泳。但绝对避免滑倒!
此期间缝合的肌腱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及训练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并应注意安全,绝对避免再次摔倒!
四、恢复运动期:(3个月后)
目的: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强化肌力,开始跑跳练习。
1、三个月后可以开始由慢走过渡至快走练习。
2、 5-6个月开始提踵练习,双脚提踵逐渐过渡到单脚提踵。
提踵练习——即用脚尖站立,包括双足分立与肩同宽,足尖正向前;“外八字”站立;“内八字”站立三种姿势。以练习不同肌肉及肌肉的不同部分。2分/次,休息5秒,10次/组,2-3组/日。
3、循序渐进!根据自身练习情况逐渐快走—慢跑—快跑—跳。
4 、10-12个月开始恢复运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