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记载郭嘉是在讨伐袁绍的路途中病死的,具体什么疾病未见史料记载。他死的那年是建安12年。虽然历史上记载郭嘉是死于水土不服,但是有学者认为在郭嘉死亡的背后有其它真相。
曹操是一个攻与权谋斗争的人,而且他对于身边的有功之臣,往往是毫不留情的。历史上记载曹操曾设计杀害了谋士许悠,对于这件事虽然曹操计划的很周密,但仍然没有逃过聪明的郭嘉的眼睛,郭嘉知道这件事之后感到唇亡齿寒,曹操察觉到了郭嘉对自己有异心后便认定他不能再用郭嘉这个人,所以有学者认为曹操是在郭嘉前去讨伐袁绍的途中设计杀害了郭嘉。
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郭嘉是在跟随曹操北征乌桓的战争中病倒的,因为当时的乌桓气候恶劣,所以身体一直不好的郭嘉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再加上郭嘉劳累过度,于是就在军营中病倒了,不久就去世了。郭嘉去世以后,曹操悲痛异常,于是就将郭嘉的灵柩运回当时的许都埋葬,也就是现在的许昌市襄城县。
具体的说,是曹操远征乌丸回来的时候病死的,当时郭嘉在易城。
《三国志 郭嘉传》的记载是:“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
可见当时曹操已经从柳城班师回来,但是郭嘉的病情实在太重,曹操还没到易城,郭嘉就病逝了,享年38岁。所以才有“太祖问疾者交错”的说法,如果两个人在一起,那么就不用不断派人去问病情了。
郭嘉的病情,起于身体虚弱,又长年生活放纵,不拘小节,曾多次被陈群指出批评,这在《三国志》中有记载。加上多年来一直操劳过度,处心积虑为曹操谋划,身体越加羸弱,最后在北征的途中不适应气候和水土,终于在易城病倒,最终没能等到曹操回来就去世了。
郭嘉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虽然郭嘉在曹操帐下担任的是空军祭酒的职位。但是郭嘉在整个三国历史上算无遗策,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俗话说“郭嘉不死,便于三国”,历史上的郭嘉,到底多厉害,让我们来看一下。
选择明主
郭嘉年前出生在颍川,当时天下大乱,在郭嘉二十岁的时候,便隐居起来。他只结交英杰,不与世俗的人交往,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郭嘉21岁的时候,就投奔袁绍,他发现袁绍不是他要投靠的明主。
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三国志·郭嘉传》
郭嘉离开袁绍后,在家闲置了六年。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就给荀彧写信,让他推举一位谋士。荀彧就把好友郭嘉推举给了曹操。
郭嘉和曹操的第一次谈话就开始了,这次谈话的内容为“论天下事”,谈完以后,两个人都非常开心地离开了,曹操对郭嘉的才能给予肯定,郭嘉认为曹操是一位好老板。
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三国志》
屡立奇功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第一次讨伐张秀,张秀投降又反叛,这是时候,袁绍又写信羞辱曹操,曹操担心不具备和袁绍抗衡的势力,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也奠定了在曹操阵营的核心地位。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为吕布所破,同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身在徐州的吕布。刚开始打的时候,曹操胜利了,到后来的时候,吕布越战越勇,曹操便有了放弃的心里,又是郭嘉挺身而出。
太祖欲引军还,嘉曰:“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今布每战辄破,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太祖曰:“善。”——《傅子》
大放异彩
最让郭嘉大放异彩的就是官渡之战,双方的实力相差太大,袁绍的兵力,就是曹操的五倍。就是郭嘉的献计,曹操在官渡之战,得到最终的胜利。打败袁绍以后,又是郭嘉献计策,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封嘉清阳亭侯。——《三国志》
英年早逝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征乌桓的过程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夜急行,操劳过度,郭嘉患病去世。郭嘉去世以后,曹操悲痛万分,多次追忆郭嘉,每每痛哭流涕,声泪俱下。
郭嘉为曹操集团服务了一共十一年,虽然短短十一年郭嘉却留下了辉煌的业绩。郭嘉在曹操军中时,曹操可谓凯歌高唱捷报频传,成功统一了北方。郭嘉一去世,曹操的军事成就显得乏善可陈。
郭嘉去世以后,曹操对付马腾、韩遂几个军阀还行,面对孙权、刘备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曹操败退赤壁时,曾仰天长叹,突然冒出来一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为何料事如神,因为他把人琢磨透了,他看透了袁绍,看透了吕布,看透了孙策,看透了刘表,也看透了袁尚、袁谭,所以郭嘉才敢出险招。
官渡、征乌丸这两回,按照常理,孙策和刘表肯定要趁火打劫,在曹操背后捅一刀。郭嘉却敢断言不会,曹操就敢听他的,冒天大的风险。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的成功,也是曹操的成功。赤壁之战,如果郭嘉在,他一定可以出奇制胜,郭嘉和诸葛亮之间,肯定有一场“智斗”,然而历史不能重来,如果郭嘉在,历史恐怕要重写,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谋臣,应该是荀彧。
实际上曹操的谋臣非常多,各负责一块,很难比较得清优劣。
列一下投靠曹操的时间顺序:
1、荀彧,191年。
《三国志·荀彧传》: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
曹操赞其“吾之子房”,王佐之才,主要负责大方向的战略规划与留守调度。
2、程昱,192年。
《三国志·程昱传》:太祖临兖州,辟昱。
程昱明于军计,擅长具体作战,思维较缜密。
3、戏志才
戏志才记载极少,但从荀彧传的一句话可以看出,是晚于荀彧投靠曹操的:“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也就是说,是荀彧在曹操面前推荐的戏志才。
4、郭嘉,196年
即戏志才死后,由荀彧推荐。
郭嘉善于把握对手心理状况而出奇谋。
5、荀攸,196年。
《三国志·荀攸传》:太祖迎天子都许,遗攸书曰:"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于是征攸为汝南太守,人为尚书。
荀攸才是曹操正式的“军师”,号称“谋主”而不是谋臣谋士。
在曹操眼里第一谋士是荀彧 对戏志才 郭嘉是很器重 至于郭嘉死后 曹操曾当众人面说出几句可知戏志才和郭嘉分量的话 好象是在知道郭嘉遗言之前 还有赤壁败并是不因为没有 郭嘉 只是没像郭嘉那样说一句话可以叫曹操深思的人 徐术又不说 曹操看了他好几眼 他就像没事人似的 傍边的谋士说的曹操也不怎么理会
《三国志》中有相关的记载:
“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
“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操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彧筹焉,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
“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谋士。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发现袁绍难成大业,遂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出生于颍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登封一带。此地是三国时期最大的人才库。当时为各路英豪出谋划策的谋士, 十之六七出于此地。少年时代的郭嘉就展露出非凡的智慧, 他喜欢与长者交谈, 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常使长者们自愧不如。光阴往荐, 饱读诗书的郭嘉转眼长大成人。他长得清瘦俊朗, 又有一双清澈深邃的眼睛。郭嘉自信而清高, 喜欢无拘无束, 交友非常挑剔, 只与心目中的仁人志士来往。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诚、热情, 喜欢通宵达旦地饮酒畅谈。郭嘉21岁的时候, 在朋友田丰等人的鼓动下, 投奔到袁绍帐下。袁绍当时被称为“ 天下英雄” 。他对郭嘉等人极为敬重, 厚礼待之。但数十日一过, 郭嘉便看出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 非成大事之人。于是,郭嘉毅然离袁而去。郭嘉是在袁绍最风光的时候离开他的,这非但要有极大的勇气, 更要有超常的眼光。 就这样, 郭嘉一直赋闲了6年。公元196年, 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去世。伤心之余, 曹操写信给荀彧, 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 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大喜, 十里相迎将郭嘉接入自己的营帐, 共论天下大事。这次会面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后来的“隆中对,郭嘉比曹操小岁, 但对曹操的宏国伟志似乎了如指掌。当曹操就天下形给向郭嘉问计时, 郭嘉一语道破要害, 趁议曹操乘袁绍攻击公孙瓒之时先消灭吕布。这样不仅能使曹军扩大实力, 又可以避免以后曹袁决战时吕布从侧翼威胁曹军。曹操又询问郭嘉, 作为谋士, 最关键的素质是什么?郭嘉说战争和下棋一样, 没有一场战争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读兵法只是入门, 军师的优劣在于临场应变。郭嘉明晰透彻的分析, 让曹操一下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曹操听完感叹道“ 使孤成大事者, 必此人也。’ 郭嘉离开营帐后, 也大喜过望地说“ 真吾主也。” 从此, 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 忠心效力。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最近,《军师联盟》的开播引发了诸多三国爱好者的热烈讨论,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笔者也认真观看了相应剧集,觉得《军师联盟》的剧集中确实存在诸多与历史不相符合的情节,虽然不能算得上市中规中矩的历史正剧,但其在某些人物,诸如荀彧、荀攸、郭嘉、钟繇等一班曹魏老一代谋臣的解读和演绎上还是较为精准的,同时,该剧在情节的杂糅和虚构上也并非毫无头绪的空穴来风,亦有其道理。故而笔者认为,《军师联盟》是一部“历史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作品。
一、盘点《军师联盟》几处与历史不相符的情节
第一,时间线索混乱,出现了将各个时间段事件杂糅的情形。首先是曹操进爵魏公、魏王以及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的时间。根据《三国志》的相关记载,“(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董昭等谓太祖(曹操)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荀)彧。”亦即公元212年,曹操想要进爵魏公,而后遭到荀彧的反对,故而搁置,是年荀彧逝世,次年,即公元213年五月丙申,根据《三国志 武帝纪》的记载“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曹操)为魏公”。之后到了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根据《三国志 武帝纪》的记载“天子进公(曹操)爵为魏王。”而次年,即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根据《三国志 文帝纪》的记载,曹丕被“立为魏太子。”因此,这一条主线的时间顺序是,曹操进爵魏公(213年)——曹操称魏王(216年)——曹丕被立为魏太子(217年)。故而,剧中跳过了进爵魏公阶段直接进入到了魏王阶段。
其次是关于荀彧、崔琰活动时间的问题。史载,荀彧于公元212年,即建安十七年逝世,次年曹操才进爵魏公,公元216年,即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才称魏王,而此时荀彧已经过世数载。故而荀彧是不可能在在世的时候称呼曹操“大王”。而崔琰则是在公元216年因为几句评语而获罪,《三国志 崔琰传》载:“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故而曹操震怒,先处罚崔琰令其做徒隶,后赐死。崔琰之死距离荀彧之死已有数年时间,故而剧中所描述的二人合力相助曹丕为魏王太子的情形亦不符合历史。
第二,荀氏家族并未未卷入立嗣。上述所言,荀彧逝世与公元212年,而荀攸则于公元214年逝世,崔琰于公元216年被赐死,而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则在217年,虽然距离崔琰离世时间尚近,但二荀此时确乎逝世已久,因此是不大可能参与到其中的。故而,二荀和崔琰协助曹丕登位并非历史事实,而是艺术演绎。
第三,将历史上有关贾诩的内容转移增加到司马懿身上。《军师联盟》的主角是司马懿,但是历史上司马懿正式出场的时间并未像剧中那样早,虽然司马懿和陈群等确实在历史上组成了“太子四友”,协助过曹丕击败曹植,夺取太子之位,但司马懿的作用并非是剧中所言举足轻重。有些剧中司马懿交给曹丕的方法也非历史上司马懿的手笔。最典型的是,剧中,司马懿告诫曹丕“不违子道”,这实际上是曹魏谋士贾诩所教,而非司马懿,《三国志 贾诩传》记载:“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淄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而根据正史,曹丕上位太子,很大程度上亦是贾诩帮衬而非司马懿。而剧中确乎有将贾诩的诸多事迹转移增加至司马懿的身上。
以上即笔者所认为的几处较为重要的历史错误,当然,《军师联盟》的历史错误远非这几部分。但是,既然是艺术作品,那么也应该允许其有所改编、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而在笔者看来,《军师联盟》在相关情节上的改编也并非天马行空,亦有其依据。
二、《军师联盟》相关情节设计的合理之处
《军师联盟》虽然不是历史正剧,但其确有精彩之处,其对相关情节的设计和重构,虽然打破了历史的本来线索,但亦能自圆其说,给予观众思考。在笔者看来,《军师联盟》的合理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符合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挖掘。在笔者看来,典型的片段即荀彧与曹操的最后诀别以及荀彧在见到空食盒后的反应。在荀彧与曹操最终诀别时,荀彧有这么几句声泪俱下的台词:
“臣二十年前追随明公,就坚信明公会匡扶汉室、拯救黎民,二十年过去了,臣左右支绌、苦心维持,小心翼翼地拿捏着这尴尬的分寸,指望臣的理想和明公的志向可以并存。可是今日,臣简单了。今日臣,只能回答,失望二字。”
“当初明公奉迎天子以令诸侯,我们共同起誓永为汉臣,可是今日的明公还是汉臣吗!”
这里很好地运用了艺术手段,还原了荀彧在曹操欲进爵魏公时的无奈、心酸甚至于悔恨,这样的台词描绘是精准的,表现了荀彧此时矛盾的内心,事实上,亦符合《三国志 荀彧传》荀彧反对曹操进爵魏公时所表达的“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而荀彧见到曹操所赠空食盒时,一句独白即:
“出仕三十年,荀彧今日终无汉禄可食。”
很巧妙地解读了空食盒的具体含义,堪称一绝。
第二种,是将类似人物的事迹进行重叠组合。在笔者看来,典型就是将贾诩和司马懿的形象和参与的事件柔和起来。不难发现,在《军师联盟》的前半段,尤其是司马懿和曹丕的对手戏中,许多对话都是历史上贾诩所教给曹丕的(最为形象的即上述例子),而贾诩和司马懿二人在为政处事上,确乎有相似之处,都擅于隐忍、深晓明哲保身,而后世对二人的评价也是颇具争议,故而《军师联盟》有意没有设计贾诩的形象,是否是觉得司马懿和贾诩二人类似,故而将两者形象融合。以至于观众在看司马懿时隐约也有贾诩的影子。虽然不符合历史,但由于二人个性类似,合而为一也未尝不是一种智慧的融合和大胆的尝试。
第三种,根据共同的利益诉求,杂糅不同时间段的事件。在笔者看来,典型的事件即荀彧和崔琰联合协助曹丕登魏王太子位。这个桥段是历史上没有的,但是曹魏内部分为汝颖集团和谯沛集团两大阵营则是确乎有之,而曹植的属官丁仪则属于谯沛集团,曹操是谯沛曹氏、夏侯氏的领头人,其之所以想要扶植曹植,也有希望扶植自己家乡势力的私心。而崔琰虽然不是正统的汝颖集团,但是清河崔氏亦是世家大族,世家大族不敢说有共同的道德追求,但是最起码是有共同的利益诉求的,因此,剧中表明上荀彧和崔琰的合作是因为二人共同的信念和理想,实际上背后还隐含这世家大族的共同利益诉求。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情节从历史上看,亦有合理之处。
三、《军师联盟》所表达的
那么,《军师联盟》既然不按照传统的手法,而采取了其与众不同的叙事方式,其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军师联盟》播出半部,所想宣扬的大抵有以下几点:
第一,讨论任人的标准。这在第一集月旦评的开场以及司马懿和杨修的辩论中就隐约有体现,之后又转移到了郭嘉和荀彧对曹操立嗣不同的态度,当然,以上的桥段历史上都没有记载,而《军师联盟》花费这么大的经历所要表达的应当也是对于用人标准的讨论,即到底是以长(旧的立法)合理,还是以贤(新的秩序)合适,虽然剧中以曹丕为代表的立长派获胜,但也并不能说明该种方式即为最优方式,标准孰优孰劣还是有待后人评说。
第二,弘扬一种坚守。这主要是通过荀彧和崔琰两个角色的塑造表达出来的。荀彧其人出身颍川荀氏,后既是家族领袖又是士林领袖,且其长期坚守匡扶汉室的理念,因此,当形势发生了变化时,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于是在剧中,他说到:
“我弃袁绍而投明公,那是因为在万古长夜当中,哪怕是一盏微弱的光芒也会让你身不由己地追随这光芒,至死方休,而明公就是这光芒。可是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天下大乱未止,而人心的初衷却是渐行渐远,你说,我这一生,到底成全的是什么?”
而这种坚守最终使得荀彧和曹操分道扬镳
就如崔琰在剧中所说:
“荀令君不在了,一个时代因他而结束了,许多人的希望也因他而结束了。”
而荀彧身上的,正是一种士人不忘初心、敢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暂时尘封,但是却能够引发后人的思考。
而剧中崔琰下狱后昂然赴死,他也说到:
“我们这代人,已经没有什么选择了,后世说我们愚忠也好,迂腐也罢,总得有人去做吧,哪怕是一点光,也要给后来者照个亮”
所要表达的也是不愿意因为形势的必然改变而舍弃最初的信念。
而如荀彧、崔琰之流,正史上中正平和、光明磊落,汉末士族的铮铮之铁骨、郁郁乎品质,于影视剧中亦不乏对信念的坚守和勇敢担当,此亦是当代知识分子所应反思和追求的。
《军师联盟》的剧集业已过半,至此,曹魏的第一代谋士已经基本谢幕,令笔者感到遗憾的是,有些重要人物如刘晔、蒋济等能和司马懿有对手戏的角色并未出现。那么,该剧最精彩的部分是已经完结还是仍有精彩继续,《军师联盟》对之后的故事如何解读?荀彧的时代结束,接下来的时代又该是怎样的?笔者认为还需拭目以待。
配图源自影视剧《军师联盟》
历史堂官方团队原创作品 文:陈思
1、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2、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 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
3、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4、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5、这一生,作为谋士,十二年生筚路蓝缕,总算消除了心腹大患,作为朋友,虽然遗憾不能看着你完成霸业,却很欣慰看到你新诗里的霸气。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奉孝去也。
6、我只是将发生过的一切记录下来,将那些曾经存在过的人,写进书里。为传达天机魂飞魄散之人,为前朝遗愿辗转千年之人。
为一生挚爱倾尽所有之人,为遵从本心燃烧生命之人。为履行职责自爆而亡之人,为贯彻忠义以命相抵之人。为顾全大局甘为弃子之人,以及与天搏命之人。
7、“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8、“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而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
郭嘉: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郭嘉生平与三国志基本相同,前期由荀彧推荐给曹操,再让程昱加以肯定与推举;是曹操麾下洞察力敏锐的谋士,深得信赖,自身也曾经推举过参谋刘晔。
增加遗计定辽东的剧情,成功让公孙康斩杀二袁并降曹,使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兼领辽东(史书未载定辽东之策为郭嘉所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