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金属共4g 与足量氯气反应 固体增重7.1g

两种金属共4g 与足量氯气反应 固体增重7.1g,第1张

因为两种金属共4g 与足量氯气反应 固体增重71g,金属与氯气的反应时化合反应,所以固体质量的增加就是反应物氯气的质量,

氯气的质量=71g,氯气的物质的量=01mol

设Al的物质的量=x mol, Cu的物质的量=y mol

根据原子守恒:AlCL3的物质的量=x mol CuCL2的物质的量=y mol

再根据Cl原子守恒:3x+2y=02

因为铜不与盐酸反应,所以2Al-----------------3H2

01(2/3)mol 01mol

将铝的物质的量代入上面等式,就会发现,计算出y=0,明确表明是2种金属混合物了,因此y肯定应该大于0的,所以错误

首先D是可以的。只要两种金属都过量,硫酸全部反应完,就OK

这是其中一个极限

还有一个极限就是两个都不足。27g铝产生3g氢气,增重24g,为铝质量的8/9;24g镁产生2g氢气,增重22g,为镁质量的11/12。现在增重相同,则镁和铝的质量比为32:33,所以B也可以

另外,介于这两个极限之间的比例也是可以的,所以选BD

  虫草花是正常情况。就煲汤时花放得多了,汤也会呈现深橙红色偏红。

  虫草花学名虫草菌丝体,又名蛹虫草,品种上分为子实体和孢子头。子实体和孢子头各有各的好处,品质上还是取决于培植员的技术、菌种和营养基。虫草花是新会虫草、北虫草、蛹虫草、子实体、孢子头的总称,都是培植的虫草。

  辨其真假:

  看外形正品的冬虫夏草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非常明显。子座自虫体头部生出,上部稍膨大。长可达4-7厘米,径约03厘米。

 

  看断面正品的冬虫夏草掰开后有明显的纹路,虫草中间有一个类似“V”形的黑芯,有些也可能是一个黑点。这黑芯其实就是虫的消化线。

 

  看颜色不同产地的冬虫夏草差异是比较大的。西藏那曲虫草虫体和尾皆透亮油润,有股浓酥油的香味,青海玉树虫草气味有一种浓郁的类香菇味,其他产地虫草的香味则极淡。冬虫夏草的虫体长 3~ 5m,直径 0 3~ 0 8m,形如三眠老蚕。当然,在这一范围内,越长越粗的冬虫夏草质量越好。医学上面药用价值最高的虫草来自国内的两个顶级产地:西藏那曲和青海玉树。国内口碑较好的虫草品牌主要有两家,一家是福临门冬虫夏草,一家是同仁堂,福临门比较实惠,适合居家自用;同仁堂比福临门贵2倍左右,不过比较漂亮,适合高端商务送礼。

  

  增重鉴别在水中浸泡稍许,可见有黑色颗粒物脱落并快速下沉,取脱落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为金属粉末。用明矾浸泡增重的用金属探测器探不出来,需要看颜色,掂重量来识别,用明矾浸泡过的冬虫夏草会使草体表面有一层乳白色。

先算出当上面各金属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变化:

Fe 56g 质量变化为54g

Al 27g 质量变化为24g

Zn 65g 质量变化为63g

Cu 64g 质量变化为0g(Cu与稀硫酸不反应,我们认为没有溶解进溶液中所以溶液质量不变)

所以我们发现如果有56gAl或Cu,溶液质量变化小于54g,56gZn溶液质量变化大于54g,根据平均值原理,金属杂质可以是如下三种可能:Zn/Al、Zn/Cu或Zn/Cu/Al。

如果是Al/Cu这种组合,溶液质量变化一定小于54g。

400多年前,是谁发现了燃烧的原理?

400多年前,是发拉瓦锡现了燃烧的原理。

拉瓦锡( 1743一1794)是杰出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出身富有的律师之家,自幼受过良好教育,学过数学、化学、天文学、植物学、矿物学和地质学;由于经常同一些化学家交往而开始了化学研究,并很快取得了成果。1768年,他在年仅25岁时就因对天然水的卓越研究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但是,他的大部分时间还是从事包税人和兵工厂经理等社会行政工作,只是靠业余时间坚持化学研究。 1772年他开始研究燃烧问题。他发现金刚石燃烧后竟变得无影无踪,由此想到燃烧可能是物质同空气的结合。他又全面考察了十八世纪以来的气体化学成果,特别是布拉克”固定空气”的发现,使他深感定量方法的重要。为此,他在磷、硫等非金属燃烧实验中也精确进行了测量,发现它们同锡、铅等金属一样,燃烧产物的重量亦有增加,认识到燃烧增重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至于增重的原因,他查遍了各种著作和文献也未找到令人满意的解释。而且说法不一,需要自己抉择。其中,对于“燃素具有负重量”的说法,显然是违背物理规律的,可不加考虑。然而对于百年前波义耳关于“火粒子”进入的说法呢他认为也不可轻易置信,而需要自己动手重新检验。1774年拉瓦锡重做了1674年波义耳煅烧金属的实验。但他防止了波义耳的疏漏,把锡放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加热燎烧,以避免外界空气的干扰。结果发现,虽然锡煅烧后的重量有所增加;而盛有锡的密封容器的总重量却在反应前后未有改变。既末增加也末减少。这就表明,并没有波义耳所说的“火粒子”从外界进入容器同金属结合,从而否定了传统的”火粒子”增重的解释。他又发现,当容器启封后则有空气进入,并使总重量有所增加。这就使他得出—个结论:锡的加重不是来自‘火中物质’而是来自 “空气’。他还进一步在量上证明,“锡所增加之重,几乎恰等于补入的空气之重”。至此,拉瓦锡已经明确树立了燃烧是可燃物同空气相结合的观念。但是,拉瓦锡尚未能断定这部分空气的性质是布拉克的“固定空气”,还是普通空气,或普通空气中的一部分。开始时,他曾设想是”固定空气”。因为铅在空气中加热后成密陀僧(一氧化铅),而密陀僧和木炭共热后又可还原为铅,并放出了“固定空气”,从而以为铅原来就是同”固定空气”相结合的。后来发现磷并不能在”固定空气”中燃烧才放弃了这一设想。那么,同可燃物结合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气体他企图从直接加热金属灰渣中得到这种气体,然而未获成功。1774年10月,正当拉瓦锡的实验遇到困难的时候,恰好刚刚发现了氧气一个多月的普利斯特列在漫游欧洲大陆的旅途中来到巴黎同拉瓦锡会晤,并详细介绍了刚刚发现氧气的过程。这使拉瓦锡恍然大悟。他觉得普利斯特列所说的“脱燃素空气”, 可能正是自己要分离而尚未分离出的气体。他很快重复了普利斯特列的实验,并从化合和分解两个方面反复做了精确测定。 由此他得出结论: “金属燃烧是吸收了空气中能够助燃的部分;剩下了不能够助燃的部分,可见空气是由性质相反的两种气体所组成”。 前者称为“上等可呼吸空气”, 不久又称为“成酸的元素”(oxygen),即氧气;后者称为“不能维持生命”的空气,即氮气。1775年,拉瓦锡向法国巴黎科学院提交了《使金属煅烧增重元素的性质》的报告,公布了研究结果。

设该金属M的化合价为n

Mn++H+===M+n/2H2

M 224Ln/2

32g 056L

M/n=32 查表知 金属为铜

(1)阳极 4(OH-)-4e==2H2O+O2↑

阴极 2Cu2++4e==2Cu

(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3)根据电极反应式很容易可以求出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是01mo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12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