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训练孩子的握力之前,可以多接触各种质地的玩具或物体,包括柔软的塑料玩具、柔软易挤压的玩具、手部变形的玩具、表面凹陷的玩具等。让孩子的手尽可能多的增加触觉感,有助于下一次握力训练。可以把大人的手套洗干净,手指用泡沫塑料填满,挂在孩子手指上,让孩子看得见,引诱孩子用手抓住。还可以放一个挂在婴儿手里的小铃铛,让婴儿漫不经心地碰撞,引起婴儿有意的身体活动。
训练孩子的握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手指法在训练孩子的握力时。妈妈可以把自己的拇指或食指放在孩子的手里,让孩子自己抓住,如果感觉到一定的握力,就可以从孩子的手掌中向外拉手指,看看孩子能否抓住。拉方法3个月大的孩子可能还不自己拉绳子,但可以买带绳子的玩具,拉一根绳子的话,移动或发出声音的玩具比较好。
开始训练时,妈妈可以把线放在孩子手里。帮助孩子拉,玩具的活动或声音会刺激孩子的兴趣,接受多次训练后可以自己玩。悬挂物法在婴儿床上低低地悬挂色彩明亮的小柔软动物或其他东西,先摇晃悬挂物来引起婴儿的注意,抓住婴儿的手,慢慢引导婴儿自己伸手抓住。妈妈或爸爸可以故意把用手绑绳子的玩具塞进孩子的手里,然后趁孩子没有抓紧,突然把玩具举起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经过几次刺激后,婴儿会挥动小手抓住。持球法这是一箭双雕的训练方法。不仅可以训练孩子手的握力,还可以训练孩子的眼睛追赶视力。训练时先趴着孩子,然后让明亮的球在孩子手能抓住的地方慢慢滚动。一开始球从一边滚向另一边时,婴儿集中看着。经过几次反复,婴儿很快就会伸手抓住那个球。
1、握双杠两臂伸直支撑在双杠上,两腿自然弯曲,双脚重叠,身体放松下垂,双臂屈肘使身体降至最低点,然后深吸气,呼吸的时候,双臂用力,将身体撑起。然后下落时吸气,之后反复进行练习。
2、如果想练习胸大肌的下部,则需要使胸大肌的下部位垂直于地面。身体保持垂直放松的姿势就可以,不要故意挺胸。
3、如果练习肱三头肌可以抬头挺胸,通过臀部向后伸展使身体稍向后倾斜。这时力量会转移到肱三头肌上。
注意事项:胸大肌有了一定基础,练习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让胸大肌下部变得更宽。与中胸的连接更为协调。但是练习时一定要控制好重心,将练习肱三头肌的动作很好的区分开。开始时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两个动作要领太接近了。我们要不断练习,用心体会才可以做到。若可以做15个以上臂屈伸动作,需要在腰部负重,再进行练习,才会再次提高。
根据宝宝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1~3岁是宝宝肢体训练的“黄金时期”,宝宝需要在这个“黄金时期”锻炼小手的灵活性。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小时候并不是很在意孩子精确动作的发展和培养,认为孩子小时候的任何动作行为都是没有意义的。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实际上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对幼儿的认知能力、自理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婴幼儿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婴幼儿智力的发育,促进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开展。注重孩子3岁前精确动作的培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基础。
影响孩子精确动作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孩子各方面的发现都是极其重要的,家庭环境不好的孩子,她们所受的教育也会比较落后。有着一定文化程度的家长,她们对于孩子的出生教育就会更加的重视,她们会从一开始的胎教开始教育孩子。在孩子出生以后,她们同样会注重孩子精确动作的发展,因为凭借着他们的文化程度,他们知道这方面的问题有多重要。
相反的,孩子是在一个家庭不和谐或者是父亲常年酗酒,母亲对孩子不理不睬的家庭环境下,孩子都得不到重视,那又更何况是孩子的教育培养问题呢?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就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2、孩子的性格因素
孩子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有:内向的、外向的、文静的、内敛的、活泼的等等。孩子的性格状况对于孩子的精细动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内向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心理障碍。在人多的场合下,他们就会变得紧张和无措,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影响他们精细动作的发展。
对于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来说,他们在人多的地方很少会感到不适应,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很少能放的开。家长在带孩子做一些动作优秀来引导孩子完成精细动作的训练时,会变得简单轻松的多。
3、先天因素
有一些孩子从出生就会有一些先天的不足,比如说是营养不良、体重过轻等这些症状,会导致孩子的身体比较虚弱,对于精确动作的训练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说孩子的先天不足也是影响孩子精确动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细运动主要指的就是宝宝的手部活动,主要包括眼手协调、手指屈伸和指尖动作等局部活动。宝宝的精细运动包括了很多的方面,家长要多加注意孩子这些方面的发展和培养,多方面说明多选择,家长就不必局限于一个点去培养训练孩子的精细运动了。
注重培养孩子的精确动作有什么意义?1、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
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与其大脑的生长发育有紧密的联系。 人类脑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从胎儿时期便开始。婴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水平是衡量大脑精神系统发育成熟的重要指标。
由以上的论点我们看出,孩子精细动作的培养对于孩子大脑的发育有些一定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2、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人身体的各个部分均在大脑有相应的区域来支配,而相对来讲,支配双手的脑区域是最大的,在大脑发育迅速的幼儿期,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有利于早期脑结构和功能成熟,从而促进认知系统的发展。
培养训练孩子的精细运动是必须需要孩子动起来的。当然,孩子小时候最开始动起来的就是孩子们的小手指,当孩子得到专门的训练之后,他们的动手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3、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
西蒙说,在室外蹦床上跳跃,追逐气泡,踢球,玩呼啦圈胡帕环,孩子们喜欢游泳,拳击等,他们喜欢玩。
精细运动,运动运动,就是要动起来。孩子小的时候是很懒的,他们的一天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度过。一旦孩子能够在运动中动起来,磨掉他们的惰性,他们的身体也会在运动中快速的发育。
魏坤琳在《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一书中这样说:“建立或者展现认知能力的大多数活动也都涉及精细动作能力。比如要让孩子掌握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发展精细动作能力来控制移动,帮助孩子更好地追踪文字;要让孩子学会画画首先要发展精细动作能力,帮助孩子手眼协调他才能画出想画的内容;要让孩子学说话首先要发展精细动作能力,比如学会运动舌头来控制声音的产生,由此可见大多数家长在意这些认知能力无论是阅读、画画、还是语言能力的孩子早期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息息相关。”
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来学习学习吧!
孩子的精确动作应该怎样练呢?1、在游戏中学习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感兴趣的事情并不意外,不在乎就是玩游戏嘛,要想孩子能够心甘情愿的训练精细动作,就要从孩子的游戏中入手。
我的整个假期几乎都是在小姨家度过的,每天帮着小姨带带两岁的表弟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这天,小姨拿了一堆小球和两双筷子过来说:“我们来玩夹夹乐游戏吧,你们两个比赛,谁在一分钟夹的球多,谁就赢了。”小表弟表现出很兴奋的神色,我就陪着他玩了一会。
在我故意的让步中,小表弟赢得了比赛,笑的非常的开心。我疑惑的问小姨:“为什么要让弟弟玩这种游戏呢?”
小姨笑着说:“这个游戏是为了锻炼弟弟的精细运动,在游戏中学习锻炼能够让他更加轻易的接受。”
2、在生活中学习
什么是在生活中学习呢?就是家长利用生活中的琐事中,让孩子能够得到锻炼。当孩子进去两岁的阶段之后,我们家长就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比如说家长可以在孩子穿衣服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扣扣子,并且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孩子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哦!
3、给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
想要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当孩子在完成一个游戏或者任务的时候,你的夸奖会比责骂来的更加的有效。
小的时候,我是个很沉默安静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任何兴趣。但是,有一次和家里的小朋友们一起画画,每个小朋友画完之后都拿去给家长看,只有我在旁边没有任何动作。
小姨走过来拿起我的画夸奖道:“宝贝!你怎么画的这么棒呢!配色用的很好呀,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觉得这幅画很棒呀!”
所有小朋友都附和着说,这幅画好好看呀,好漂亮呀!听到这些夸奖,我笑的很开心,这也大大的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让我再往后的生活中过的更加的自信。
孩子的精细动作按月龄这么练手是孩子最好的训练工具
2月龄后:握持反射消失,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手指放孩子手上,或者拿玩具来刺激孩子的小手,让孩子想着去抓。
2〜3月龄:想办法让孩子右手和左手互相玩。
3〜4月龄:给一个合适的玩具让孩子抓,比较拨浪鼓等。
5月龄:孩子进入口欲期,给孩子一些干净的东西,让孩子可以用手拿起放嘴巴去,手拿起放嘴里里就是一个好的训练方法。
6月龄前:一般在孩子6个月前,不太会用手去拿东西,可能需要家长拿给孩子,所以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物品让孩子拿着。
6月龄后:孩子看到东西后就想办法自己去拿,家长慢慢不要把东西送到孩子面前,而是让孩子想办法自己去拿东西,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
6〜7月龄:建议给孩子做一些手指食物让孩子自己用手来抓,捏或者挤,比如火龙果,小饼干,或者是磨牙饼干等。
7〜8月龄:这时候给孩子几张纸就可以玩半天,撕纸就是对孩子来说非常好的一个玩具。
8〜9月龄:宝宝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拿东西了,也就是手指和手指之间可以分工合作的,给孩子玩些大片的积木,暂时不会堆可以拿来扔也是可以的。
9〜10月龄:给孩子买一些纸书立体的,让孩子自己去翻看,或者是一些小圆圈,让孩子套在手指上玩。
10〜11月龄:可以买一些小球让孩子投篮。或者是珠子放瓶子里也可以,注意难度不要太高。
11〜12月龄:可以和孩子一起学着玩球了,你给我我给你。
2岁:开门关门就是孩子玩得最开心的游戏,所以找来一些瓶盖让孩子快乐的去玩。
2岁半:和孩子一起玩串球或者是投珠子。
我说说我的经验。
双杠臂屈伸,以锻炼胸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为主。
个人认为双杠臂屈伸,能不能冲过20的关口,最最主要的是你的肱三头肌的发达程度。
我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身体算是很瘦的那种,双杠臂屈伸,一个都做不了。
后来,每天晚上都做俯卧撑,因为那个时候对于健美根本没有什么概念,而且根本不知道俯卧撑练哪里的肌肉,只是为了把身体练好。一开始,最多一次性做20个俯卧撑,后来经过努力,可以一次性做100个了,那个时候,每天晚上必须做100个俯卧撑,才睡觉。
等我可以一次性做100个标准的俯卧撑的时候,我再去做双杠臂屈伸,可以很轻松的完成20个,呵呵,不过那时候的动作,我认为,和我现在在健身房做的标准的健美运动的动作相比较,应该是相当的不标准,而且比现在我在健身房做的双杠臂屈伸要容易的多。
呵呵,不过楼主也应该是中学的考试吧,那动作,应该不是很标准,所以难度应该不高。
楼主本来双杠臂屈伸不行,如果在双杠上面去练双杠臂屈伸,我认为效果不好,还不如去练俯卧撑。
俯卧撑,也是锻炼胸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
但是,做起来应该比双杠臂屈伸容易,而且,俯卧撑在楼主做不动的情况下,是可以靠意志坚持下去的,但是,双杠臂屈伸就不行。
所以,靠做俯卧撑来锻炼肱三头肌,楼主在不行的情况下还可以靠意志,所以,在这个时候,意志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了。我建议楼主从现在开始,每天练一次俯卧撑,而且每天都要有进步,比如说楼主今天最多一次性做30个,那么,楼主就做4组,争取每组30个。然后,第二天,争取一次做35个,做4组。反正强度要逐渐增加。
只有1个月的时间,我不能保证楼主最后可以很轻松的完成20次,但是,楼主完成15次应该不成问题。还有5次,怎么办?
呵呵,别着急,有技巧的。
楼主在考试的时候,在做双杠臂屈伸的时候,有一个偷懒的方式,就是把双腿盘起来,这时候,大腿应该是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往后上方弯曲,也就是尽量把小腿抬的离地面远一点,那样做起来更省力,更容易,千万不要整个腿都是竖直的一条线,再做,那样很吃亏。
还有一点,就是楼主做的时候,动作尽量快点,就是人往下放,然后撑起来,这个过程要快,千万不能慢慢腾腾的放下去,然后慢慢腾腾的升起来,那样最费力气。而且楼主能偷懒就偷懒,就是说你不要去当冤大头,往下放的时候,不要往下放太深,只要老师不说你就行了,那样也比较省力。
当然,我说的偷懒的技巧,只是对于楼主应付考试之用,这个对于锻炼肌肉是没有好处的,要锻炼强悍的肌肉,还是要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
呵呵,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满意不?
新生儿足外翻怎么办
新生儿足外翻怎么办?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们都是非常关注宝宝的所有问题的,一旦宝宝有任何的不适,都会立刻寻找解决方法,新生儿足外翻怎么办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一起来了解吧。
新生儿足外翻怎么办1足外翻介绍
足外翻又叫外翻仰伸足,是指儿童足跟轴向外偏斜,是足部常见畸形之一。足外翻是因为脚部肌腱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畸形,同时伴有扁平足和舟骨塌陷,小腿中点、跟腱中心、跟骨中心三点连线呈型。另外,足外翻还会会引发踝关节外翻变形。
新生儿足外翻怎么办
1、降小腿三头肌及绳肌肌张力。
2、蹲起训练,下蹲时膝关节屈曲9度,站立时膝关节应为140-160,避免膝过伸。
3、俯卧位小腿屈伸训练,提高胭绳肌张力,增加膝关节其中稳定性单双腿跪立位训练有利于提高膝关节控制能力。
4、爬行训练,膝关节屈曲位,有利于纠正膝反仲,同时增加膝关节控制能力,协调其运动能力,膝关节屈伸是背屈的训练,提高伸肌力量,协调拮抗肌能力。
5、小腿三头肌牵伸及肌力训练,让患儿前足放在台阶上,足跟放地下,训练患儿放下足跟及抬前足跟,为摆动期最需要的力量训练。
6、搭桥训练,增强伸肌力量,促进髋关节伸屈,矫正躯干前屈。
7、上下台阶训练,对矫正膝关节反张及协调步伐有较大作用注意保持膝关节微屈。
8、负重治疗训练,有利于提高膝关节稳定性,增加本体感觉每日两次。
推拿按摩:具有疏通筋络,活血化瘀,通利关节作用,基本手法关节活动度按摩节断按摩促肌力手法等。
针灸:补益气血,疏通经络,刺激穴位,通过针灸改善肌体内络的病理状态,主穴取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承山,脑清,跟平,血海,梁丘,阴陵泉等
新生儿足外翻怎么办2新生儿足外翻怎么办
如果新生儿有足外翻的情况,对于一些早期发病或者程度比较轻的新生儿,可以对他们进行比较保守的治疗。用专业的`矫正器,来帮助婴儿提高他们的走路能力。比如踝足矫形器,将它佩戴在孩子的正确位置,可以矫正畸形。但是如果要佩戴它,一定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在佩戴前也要做相应检查,如果患儿古洛或者关节有病变的话不能佩戴。
平时家长可以给孩子用按摩等矫正手法进行治疗,对痉挛的肌肉外侧进行轻轻的摩擦按压,对内侧进行击打等,这样可以增加他肌肉的张力和收缩的力度。还可以用手托住孩子踝关节的后边,刺激脚内侧的边缘,让他做出内翻的动作。新生儿足外翻主要是因为脚部的基建发育不正常,家长发现孩子有这种情况要带他及时治疗,做好康复工作。
宝宝的生长发育都遵循着一定规律,而其中又可划分为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
粗大运动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三抬四翻六坐九爬”,而精细运动更多在于宝宝的手上。
从小锻炼动手能力,有助于智力发育。手上的动作越复杂,越能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宝宝常见的撕纸就属于精细运动的锻炼之一。
1个月:小手紧攥成拳头
2个月:能开始抓家长的手指
4个月:能抓握物品并能一定程度上摇晃
6个月:能用手掌、手指以及大拇指抓住物品,并且能指出方向
9个月:能使用拇指和食指捡起细小的东西,并能抓东西吃,用吸管杯喝水
12个月:会指东西和堆积木
精细运动包括指尖抓握、握力、左右对称的小肌肉协调、手眼协调、手腕旋转与稳定、手指灵活性和拱手能力,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小 游戏 来锻炼。
1 -2个月: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随他自由挥动拳头,并观察和吮吸自己的手
4-6个月:
①悬吊玩具吸引法:
先让宝宝用手摸一摸玩具,而后推远一些,让宝宝试着伸手去够。
距离保持让宝宝刚好能触摸到却又抓不到为好,宝宝重复几次之后,快要失去耐心之时,再将其往前拿,让宝宝有能力将其抱住。
注意事项: 玩具的材质需要较为轻盈,适合抓握
②手指运动:
将带有声响的玩具放在宝宝身前,而后引导他伸手抓握,并让宝宝拿在手中摆弄。
与此同时,还能引导宝宝进行敲、摇、推、捡等动作。
③双手交替:
在陪宝宝玩耍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连续向一只手递玩具。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孩子面前演示如何将手中的物品传递到另一只手上。
7-12个月:
①抓握:
让宝宝练习用手抓起积木感知形状、棱角。还可以将积木块放在身前,训练手指配合抓起的动作。
②对击玩具:
让宝宝的两只手上都有玩具,并引导宝宝进行对击,发出声音时,家长可以鼓掌予以激励。
③锻炼食指:
这个阶段的宝宝喜欢用食指勾取物品,这其实是锻炼的一种方式,父母不妨试着让宝宝拨动转盘、滚球,以及按键等。
④从握紧到放手:
给宝宝多种玩具选择,训练有意识地将玩具防止在指定的地方。
家长可以在旁边做出示范,并用语言进行引导。
从握紧到放手的这个动作,是受意念控制的,能增强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一岁内宝宝的精细动作是 训练不了 的,因为宝宝的脑,神经,肌肉等都发育不成熟,还完成不了精细动作。
接下来我介绍下婴儿期孩子的特点,以及生理上的发育特点,最后说一下生理发育和学习的关系,即成熟势力说。
第一,乳儿期的特点
一岁内的宝宝还属于乳儿期(1个月左右到1周岁),这个时期乳儿的特点是:
(1)从吃奶过渡到断奶,逐渐学会吃普通食物。
(2)从躺卧状态、完全没有随意动作到可以用手操作物体和直立行走等随意动作。
(3)从完全不能说话过渡到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词,并与其他人进行最简单的语言交流。
乳儿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人类三大本质特点——直立行走、双手动作、言语均出现。
第二,婴儿期的生理发育
刚出生的婴儿大脑是成人脑重的2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大脑皮质到2岁脑各部位大小比例基本类似于成人。
婴儿大脑是按照基因结构的顺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处于弥散状态。
婴儿大脑两半球在解剖和功能上都存在着差异,大脑单侧化就是在其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
第三,婴儿期动作的发展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的运用技能的发展。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从全身到局部。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第四,关于成熟势力说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格赛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这个模式是有机体的成熟所决定的。
结合双生子爬梯子试验,格赛尔得出结论,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
格塞尔的理论证明,在任何行为后面都潜藏着它自身的生物学基础,成熟机制在复杂的发展程序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成熟决定了心理与行为的发展,尽管儿童行为的习得离不开学习、教育和 社会 影响等环境因素,但脱离成熟而侈谈教育是不妥的,甚至是有害的。
就记得用嘴吹:小孩子吹纸巾 揉成纸
精细动作的基本动作有:
1、拉
2、抓
3、握
4、捏
5、抱
6、打
大一点的孩子手指操:
1、2-3岁手指操,小手拍拍
2、3-4岁手指操鳄鱼来了
3、4-5岁,你拍一我拍一
4、5-6岁,玩石头剪刀布
5、6岁以上,抢打鸟,15秒内完成是最厉害的,10秒内非人类哈哈哈
宝宝刚出生就会紧握着小拳头,宝宝慢慢长大,小拳头慢慢的可以送到嘴里,咂的滋滋有声,那么 一岁内宝宝的精细运动该如何训练?
刚出生的宝宝就已经有了握持反应,如果妈妈把手指塞到宝宝的小手里,小宝宝就会很自然地抓住妈妈的手不放
随着时间的增长,小宝宝会把手放进嘴里吮吸,满月后的宝宝会把手放在眼前细看,到两三个月时会把握在一起,放在眼前玩。
但此时,小手还不能主动张开,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放一些带有细柄的玩具在宝宝手里。
还可以,每天将她抱在怀里,用玩具或者食物引逗宝宝伸手抓,不要把食物放在宝宝抓不到的地方,只要能抓到手,就达到了 游戏 和训练的目的。
这时候的宝宝手的活动范围扩大,两只手能放在胸前,一起经常把手放在眼前,这只手拿那只手玩,或者翻来覆去看着自己的小手。
这个时间段的精细动作训练,可以是配合儿歌教宝宝玩手指 游戏 ,妈妈可以跟着儿歌编出相应适合的手部动作,和宝宝一起 游戏 。
这时的宝宝小手已经能做很多细微的动作,如减小软糖,小饼干,玉米花等,这样可以训练宝宝的小肌肉运动和手眼协调动作。
在宝宝,能有意识的将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础上,训练宝宝玩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并教宝宝将小的物体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将积木放入盒子内,反复练习,训练宝宝的观察力,让宝宝学会解决简单问题。
或者拿一支带盖的塑料茶杯放在宝宝面前,让宝宝打开盖合上盖的动作,然后让宝宝练习,只有大拇指与食指枪背开掀起来,再盖上反复练习做对了,变成单打,这样以走进我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准确性。
10~12月
这个时间段的宝宝,已经对画笔很感兴趣了。可以给宝宝一直给量宝宝带小花板上随意的画。
涂鸦可以,训练手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也有助于宝宝学习使用筷子,勺子等小工具。对之后拿笔姿势打好基础。
总之,训练宝宝的精细运动可以很好的锻炼宝宝的抓物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三抬四翻六坐九爬,从宝宝一出生,我们当妈的就听到过这样的口号,强调大运动发展的重要性。与之相对应的精细运动有时却被忽视了。
所谓精细运动: 就是手的抓握,手眼协调能力。
精细运动发展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密切关系。中国古话说的“心灵手巧”就是这个意思。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是精细运动发育很关键的一年。对孩子而言,手的动作,代表着他的智慧,因为大脑用来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的运动 占的比例最大 。
大脑有许多细胞专门处理手指、手心、手背、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所以精细运动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
一岁内宝宝的精细运动主要就是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家长可以借助一些玩具来帮助训练。
总之,训练一岁内宝宝的精细运动,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多让宝宝自己 探索 ,家长在旁边协助,如果宝宝做得好,家长别忘了鼓励哦。
宝宝除了经常用嘴巴 探索 世界,手也是他认识周围新鲜事物的重要工具。所谓心灵手巧,手的控制能力直接反映大脑的成熟发育。特别是手部从全手掌抓握,到拇指和他指的拿捏,再到拇、食指的精细对捏,体现的都是中枢神经的控制能力。
发育特点:新生儿存在一个握持反射,会反射性地抓住放入手中的物品;到第2个月时,他的手眼协调性会增强;到第3个月,他的两只小手就可以握在一起,长时间拿住小玩具,此时双手将会是他最感兴趣和最方便的“玩具”。
训练小 游戏 拍拍手
让宝宝舒适地平躺在妈妈身上。妈妈举起宝宝的两只手,在他视线正前方晃动,吸引宝宝对手的注意力。一边念儿歌,一边轻轻拍动、摆动宝宝的小手,让宝宝的视线追随手的运动。
好处:这个 游戏 可以锻炼宝宝的手部技能,促进小肌肉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发育特点:到了这个阶段,宝宝的运动不再局限于刚出生时的反射行为,你会发现他的动作和姿势更加协调一致,并且变得更有目的性。例如,他会有意识地握住物品,并逐渐能把抓住的物品放入嘴中,能撕纸,能将盖在脸上的毛巾扯掉等等。
训练小 游戏
1、拿取玩具
将积木、小车、小球、小动物玩具等放在桌子上,抱着宝宝坐在桌旁,指示他自己伸手去拿取玩具。
好处:伸手够取静止不动的玩具,是初步锻炼宝宝手眼协调的一种方式。
2、看书翻页
准备一本色彩丰富、简单易懂的插图纸质书,并和宝宝一起阅读,每讲完一页就指导宝宝去翻页,经过多次练习后让他学会一次只翻一页。
好处:这不仅能训练宝宝的手部技能、发展触觉,而且有利于促进亲子交流。
发育特点:宝宝已经能自如地抓起玩具、互相敲打了。他喜欢用手指抠洞洞、按按钮,还能用拇指食指捏起小物件,而不是“手掌一把抓”。积木玩具比较适合这一年龄段宝宝,可以练习抓握、敲击、搭建图形,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发展手眼脑协调和立体感知。
训练小 游戏
1、玩具分类
准备几个收纳箱,给宝宝做示范:将玩具按不同颜色一件一件拣起,分别放入不同的收纳箱中,每拣一件就给宝宝看一下,同时配以解说“红色的,绿色的……”。重新把玩具混在一起,协助或提示宝宝把玩具分类放入收纳箱中。
好处:这 游戏 可以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观察思考能力。
2、垒高塔
宝宝能够自己坐稳后,给他准备一些堆叠玩具(比如积木或圆环),鼓励他在动手的同时保持坐立平衡。宝宝最初的兴趣可能在于把积木推倒,而不是把它叠起来;不过,到了9-12月龄左右,他就能够将两块积木搭在一起了。
好处:可以锻炼宝宝手部动作和空间感知能力
3、用手吃食物
当宝宝已经添加辅食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小馒头、小馍花放在宝宝的餐桌上,让他练习自己用手抓着吃。其他小物品也是可以的,目的是让宝宝逐渐学会用拇指和食指捏取。
好处:有助于宝宝拇指、食指的精细锻炼。
温馨提示:婴幼儿时期是心理与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特别是0~1岁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更是日新月异。在这阶段适当地给予早教训练,会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有很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一岁以内的宝宝,对于精细运动,你想训练,当然是有办法的。
这个时期的宝宝,我们好惊讶的发现,宝宝一旦学会了移动自己,他会马上开始 探索 周边环境的一切,凡是摸的,抓的,蹬的,挠的,咬的,看的,听的等等,无所不用其极的去 探索 。
1岁以内的宝宝都会爬行,而爬行时,宝宝的手掌会支撑着身体前移,有时候会左右摆晃,很不稳定,但慢慢的,孩子自己就会找到平衡,并快乐的让自己爬起来。
这种爬行,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也没有明确的去处,宝宝只是出于好奇,自己可以移动,双手支撑带来的感觉,让会宝宝觉得很奇妙。
宝宝爬的时候,会很兴奋的。如果你在身边,请鼓励宝宝继续,夸奖宝宝的行为。这会使得很有成就感,变相的鼓励孩子爬行,促进身体协调性的整体发展。
宝宝会以拽东西的形势,让自己站起来,一点一点,一次一次,当他站起来的时候,家长的麻烦也就多一分,因为要看护一个刚刚获得行走能力的宝宝,并为了着迷的宝宝,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
宝宝的拉拽动作,就是宝宝这个阶段的精细动作,如果家长在旁边,请不要干涉他的行为,他在利用自己的身体,完成人生的第一次褪变,从爬行转向直立行走。
他成功了,他的肢体更加协调,他的动作更加精准。这个过程,爸爸需要训练的,反而是自己要克制,让宝宝自己来完成就好。
不知各位家长发现没有,一岁左右的宝宝,对高外的东西,物别是他接触不到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会反复练习攀爬,去爬他接触不到的东西,一探究竟。
这时如果家长在身边,请加以注意,千万不要让宝宝摔到自己。安全第一。
这些都是对宝宝精细动作的训练,请家长积极配合,保证宝宝安全的情况下,为宝宝提供一个自由 探索 ,自由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空间吧。
END:杨杨爸亲子驿站,专注 育儿 、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知识学习研究与分享。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手指尖上。
一岁以内宝宝的精细动作主要是: 手的动作。
宝宝一开始拿物体时,先是四指与掌心的对捏,然后再发育到用拇指与食指捏物。
前2个月: 让宝宝学握物,大人可以用两个手指从宝宝的第五手指伸入手心,宝宝会握住大人的手指,也可以用摇浪鼓让宝宝握,让宝宝反复练习握物,等宝宝能握住东西时就会尝试把握住的东西放入口中试吃,宝宝握物是由无意渐渐到有意,经常学握物可以锻炼手指的屈伸,让宝宝由原始反射的无意握物过渡到有意握物。
3一4个月: 可以从固定的物体发展到去碰移动的玩具了,可以在宝宝的床头安置一个颜色鲜艳、可以让宝宝用手去够的床铃,大人开始牵着宝宝的小手玩,让小铃叮当响起来,玩过几次后让宝宝自己动手去让床铃响起来,经过多次的实践,宝宝会自己动手让铃响起来。
玩手也是一种 游戏 ,父母会发现宝宝会常常玩自己的手,两只手在眼前互相握着,手指乱动,所以父母千万勿用手套裹住宝宝的手,宝宝是在学本领,如果宝宝指甲太长可以用指甲剪帮宝宝修剪一下,这样就不能伤到宝宝的脸了。
5一6个月: 这个时候宝宝会用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共同握物,可以把东西拿稳,可以让宝宝玩搬玩具的 游戏 ,把玩具从这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玩具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时,玩具会表现出响声,表示自己很惊喜、快乐的情绪,这种玩具要带有颜色、玩的时候会发出声音最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7一8个月: 进一步练习拇食指对捏的动作,可以选用旺仔小馒头训练,训练开始时,先给宝宝吃两个,宝宝知道好吃的,当再一次看见小馒头时,宝宝会伸出手去拿,宝宝一把抓,把小馒头紧紧握在手心里,把整个拳头往嘴里送,宝宝怎么也吃不着,急得嗷嗷叫时,这时大人要示范给宝宝看,手把手地教宝宝如何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馒头来往嘴里送,当宝宝知道必须要用拇食指去对捏才能将小慢头放嘴里吃,宝宝必然会努力去学习、模仿拇食指对捏的动作。练习不能持续太久,练习吃三、四个就可以了。
9一10个月: 继续训练宝宝手的精细动作,可以让宝宝学习拧瓶盖,然后再盖上的来回动作,这个动作一开始对宝宝是有难度的,大人可以先拧开一半让宝宝拧开另一半,等宝宝拧开后又盖上盖子,一来一回的动作让宝宝很好奇、很兴奋的状态,宝宝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拧起来,当宝宝拧成功后,大人要表扬宝宝,宝宝会拧得更起劲,动作也越来越熟练。学会拧开拧紧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大人们要耐心引导宝宝,当宝宝掌握了这个动作,就可以试着让宝宝拿好吃的东西往瓶子里投的动作,一边吃一边投,是宝宝最喜欢的 游戏 了。
11一12个日: :这个阶段的宝宝的手越来越能干了,可以教宝宝拿蜡笔学着乱画一通,大人先握住宝宝的手画,宝宝看到手动时出现有颜色的线条时,就会很高兴自己拿笔去画,鼓励宝宝用左手扶纸,右手拿笔去画,在纸上乱涂。
宝宝一岁时发生的运动里程碑可能看起来彼此无关,但实际上它们是按顺序发生的。发展通常是从头到脚,涉及到头和胳膊的技能比涉及到腿和脚的技能发展得早。运动控制也从身体中心向外发展,这意味着你的宝宝将能够控制她的躯干之前,她可以操纵她的手指和脚趾。
一岁宝宝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发育里程碑和训练方法,家长收藏。
头控制
新父母被教导的第一件事就是支撑婴儿的头部,因为婴儿要到3个月大才能自己做。
一旦他的颈部肌肉加强,他将能够做“迷你俯卧撑”,将头部和胸部都抬离地面。
在大约7个月大的时候,你的宝宝就可以完全控制他的头部,并能长时间保持头部稳定,同时坐在你的腿上或直立着。
如何帮助宝宝发展头部控制:
1、把你的宝宝趴在床上或者地板上,每天这样做几次,几分钟即可,让他练习。
2、引诱宝宝抬起头来。在他面前放一面不会碎的镜子或一幅大照片,或者面对面地坐在地板上。
手的精细动作
大多数婴儿在3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挥动或拍打物体,这种冲动很快就会变得更加微妙。
在5到6个月的时候,你的孩子应该掌握视觉引导的触摸,这意味着她能够看到一个物体,并伸手去抓它。
8到9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拿起东西了。当你的宝宝学会用拇指和食指抓东西的时候,她会捡起小得出奇的东西——例如,食物碎屑,甚至是地板上的一根。你得密切注意婴儿,因为她会被引导去吃她拿起的任何东西。
尝试以下4个建议,鼓励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1、安装一个婴儿床健身房。这样他就可以在头顶的物体上击球了。
2、当你的宝宝仰卧在地板上时,在他上方悬挂一些吸引眼球的物品。在他头上7-20厘米的地方摇晃它们,让他有机会碰到他们。
3、为了帮助你4个月大的宝宝练习抓东西,给她买摇铃或者嚼上去有很好质感的东西,可能会鼓励她坚持抓东西。
4、把几件玩具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让她趴在地板上或者床上抓东西。
翻身
虽然控制他们笨拙的头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翻身是一个里程碑。
在4或5个月,你的宝宝将能够只在一个方向上滚动。
她可能要到6到7个月才能改变自己的方向。
你可以这样鼓励宝宝翻身:
1、为宝宝提供足够的练习空间和机会。经常把他们放在爬行垫子上或者床上。
2、表扬孩子。当她练习滚动时,和她交谈并鼓励她。
3、在她身边拿一个有趣的东西,比如摇铃或婴儿镜子。这可以引起她的注意,并诱使她翻滚她的身体看到它。
坐起来
在大约4个月大的时候,婴儿能够在支撑下坐着。
一旦婴儿可以翻身,坐起来就不会太迟了。当婴儿学会坐起来时,他们对世界有了全新的看法。所以这对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令人兴奋!
6个月大的时候,你的宝宝可能会成功地坐在高椅子上,1岁之前的某个时候,她会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完善坐着的艺术。
如何帮助宝宝练习坐姿:
1、当你盘腿坐在地板上时,把他放在你的腿上,面朝外。你的胃和腿会为他的背部提供必要的支撑。
2、把宝宝放在标准枕头或u型枕头上。让他体验坐在你的监督下的感觉。
3、把宝宝放在标准枕头或u型枕头上。让他体验坐在你的监督下的感觉。
爬行
在开始会走之前,婴儿可能会用手和膝盖爬起来。
在8到13个月之间,你的孩子将获得某种形式的运动。父母经常把爬行和走路看作是孩子身体上最重要的里程碑。虽然这非常令人兴奋,但你应该记住,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独特的节奏发展的。如果你担心宝宝的运动能力的发展,可以咨询医生。但大多数婴儿会遵循一种可识别的学习运动模式:
许多婴儿先学会向后爬行,但不久他们就学会向正确的方向爬行。
并非所有的婴儿都以同样的方式爬行。事实上,有些人根本不爬,而是坚持在一个成年人牵着他们的手走路。另一些则是用脚底弹跳,用腹部快速移动,或者“熊走”,四肢伸展爬行。
无论宝宝选择哪种运动方式,这个阶段都会给她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由和 探索 的机会。
试着用这些简单的 游戏 来鼓励你的宝宝学习运动技能:
1、爬玩。这对于正在学习移动的婴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在宝宝身后爬,说:“我要抓住你!”然后爬开,鼓励她跟着。试着躲在一件家具后面,让她“发现”你。
2、创建一个障碍球场。用你的宝宝可以练习爬行的东西填满房间。让他从被子上爬过去!
走路
首先,他可能会站起来。
接下来,他会来回摇摆,努力向前。
他会发展出不同的走动方式,比如摇晃、旋转、翻滚和腹部扭动。
大约一个月后,你会看到他开始朝着真正的爬行前进。
安全提示
既然你的宝宝在四处走动,你就有必要给他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玩耍。这意味着保护你的孩子免受潜在危险,同时也保护你的贵重物品。
父母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看到孩子在成长的各个阶段中所经历的惊奇、挫折和快乐。每一个阶段都是独特而精彩的。享受和珍惜这些时刻,发现和感受宝宝的没一点变化!
婴儿一出生就要开始锻炼协调性。
身体的协调性是指人体不同部位协同配合完成身体活动的能力,是神经肌肉系统、时间感觉、空间感觉以及环境观察与适应调整能力的综合表现。婴儿从抬头,到能够伸手拿东西,到爬行,到走,乃至以后的跑跳,都需要身体的协调性,在每一个阶段也都应该针对儿童的发育状态有针对性地练习协调性。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可以让婴儿不受束缚地活动手足,这有利于婴儿协调性的发展。
1~3个月的婴儿,可以通过翻身来练习身体的协调性,但此时婴儿的力量有可能还不足以自己翻身,家长需要给予适当的助力。一般每天训练2~3次,每次3~5分钟。
婴儿4~6个月时,能够伸手拿东西是婴儿大脑发育和运动发展的重要标志,因为这表明宝宝的手、眼协调性发展已相对成熟。这时训练协调性的方法有:
A可以在婴儿手上放一些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物体,刺激婴儿手指上的神经末梢,让他们练习抓玩具。
B可以和婴儿玩一些如拍手、虫虫飞、指五官等游戏来加强他们的手眼协调性。
婴儿6~8个月时,是开始练习爬行的时期。爬行可促进婴儿大脑的发育,开发婴儿智力潜能。另外,爬行需要上下肢的共同参与,是全身的协调动作,因此爬行可以促进婴儿的协调性,有效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现在很多妈妈剖宫产,这样出生的婴儿没有经历从妈妈体内探索着爬出来的过程,协调性会比顺产的婴儿差,更需要后天锻炼协调性来弥补先天的不足。有些家长心疼自己的孩子,担心爬行会弄疼孩子,经常抱着宝宝,这样对儿童反而是不利的。
婴儿8~10个月时,可以开始为独立站立做准备了。家长可双手扶在婴儿腋下,支撑婴儿站稳,然后左右轻轻摇动婴儿,让婴儿两脚交替轻轻着地。也可以让孩子坐着,然后快速交替屈伸左右腿。这些都能锻炼婴儿的平衡能力。
婴儿10~12个月时,可练习步行时的协调性,家长可扶住孩子做向前走、倒退走、下蹲等练习。
需要注意的是,锻炼必须在婴儿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各个时期的锻炼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来循序渐进地进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