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和肚子都很大的身材,怎样才能快速的减肥?

屁股和肚子都很大的身材,怎样才能快速的减肥?,第1张

夏天快到了,又到了大街上都是小蛮腰、大长腿,纷纷露肉的季节了。

每到此时相信有不少小仙女都有和小编一样的苦恼,为什么老天给了我勉强纤瘦的上半身,却偏偏给我配了个格外粗壮的腿!臀!

根据女性身材分类,我们这种上半身瘦弱,下半身肥胖的就是典型的「梨形身材」

但我们梨形女孩绝不认输, 先来和大家说说「梨形身材」这个魔鬼

什么是梨形身材

梨形身材最主要特点是肩窄、腰细、臀宽、臀胯宽度大于胸肩宽度。脂肪大部分堆积在臀部和大腿,真“胖的不是地方”。

梨形身材在亚洲女性中其实很常见,一些性感范儿的欧美明星,下臀过于发达,臀部体积过大,也是这样的梨型身材。

给大家举个“梨子”

美国歌手蕾哈娜就是典型的梨形身材,大腿根部的肉特别突出。

阿娇也算是梨形身材的代表人物之一。

导致梨形身材的原因

首先先天基因会决定个人骨架大小,有些女生天生骨盆宽。另外女性当雌激素分泌过多时,皮下脂肪会更容易聚集在在臀部和大腿根部。

其次人在坐着的时候,臀部肌肉呈放松状,如果长时间久坐不动,臀大肌长期处于拉长位,就会被弱化,逐渐下垂,长时间久坐不动,下半身血液循环不顺畅,也会容易出现浮肿。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腿部代替腰腹部发力,也会导致大腿外上侧肌肉代偿,腿部肌肉显得过于发达。

另外,如果你喜欢吃比较重口的食物,高盐的食物会含有大量钠离子,钠离子增多不利于水分的排出,会使身体浮肿加重。

最后因为很多人会有走路内八或者跷二郎腿的坏习惯,会导致髋关节过度内旋,造成「假胯宽」。「假胯宽」就是指大腿根部位置过宽,显得像胯一样,视觉上就会胯位降低,显得腿短且笨重。

如何有效改善梨形身材

想要改变梨形身材,日常饮食要注意清淡,注意均衡膳食,少食多餐,可以先减脂。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训练,去刺激髂腰肌和臀大肌,改善髋关节屈伸的能力。在训练时建议少做爆发性的运动,尤其是含有大量跳跃、垫脚的动作,因为一旦发力错误很容易越练越壮。训练前后一定要做拉伸,放松紧张肌肉。

最后小编给大家推荐几组动作,大家平时在家就可以练起来哦。

动作1:徒手深蹲 30-50个

注意腰背挺直

动作2:俯撑跪姿屈膝后抬腿 左右各20-30个

跪在垫子上,双臂直撑在垫子上。向后举腿。

动作3:坐姿屈膝收腹 30-50个

坐在垫子上,手臂撑于身侧,利用腰腹力量带动上肢和腿部向中间曲腿聚拢。

动作4:俯卧挺身起 30-60秒

趴在垫子上,用腰力带动上半身和腿部向上延展,直至极限,停顿几秒钟。

动作5:仰卧直腿反向卷腹 20-30个

平躺在垫子上,举起双腿膝盖微曲,双臂自然平放,向上举腿

动作6:侧身支撑 左右各30-60秒

侧卧在垫子上,以脚和小臂为支撑点撑起整个身体为一条直线。

动作7:侧跨步蹲 左右各20-30个

侧跨步深蹲,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注意膝盖不要超过脚尖。

动作8:坐姿左右转体 30-60个

以臀部为支点坐在垫子上,双腿悬空,双手相合如图所示左右运动。

动作9:仰卧屈膝挺髋 20-30个

平躺在垫子上,屈膝,双臂自然放于身侧,利用臀部力量让胸、腹、大腿呈一条直线。

以上动作大家可以根据自 身训练水平,来安排适合的练习次数或时间,训练前后记得拉伸,体脂较高者还可以添加一些有氧运动。

5 要领四:不过度伸腰

为了不拱腰进行硬拉,有的人会过度的将腰部前伸,这样也是非常不利于腰椎的,在硬拉中很容易造成伤害。应该依靠伸膝、伸髋和挤压臀部来锁定重量,不要在最高点后仰。

6 要领五:杠铃杆紧贴身体

杠铃杆在运动过程中应当一直紧贴腿部。如果远离身体,那么杠杠作用会使腰部承受的压力增加,容易造成腰部损伤。开始时杠铃杆抵住胫骨,向上滑动杠铃,直到锁定。

7 要领六:使用举重腰带

很多人腰部力量薄弱,在大重量硬拉时,腰部无法绷紧,其他动作即使保持正确也很容易受伤,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举重腰带帮助。

8 怎么锻炼硬拉正确动作

锻炼硬拉正确动作,那么可以先从学习最基础的屈伸髋开始。

动作

屈伸髋关节是硬拉中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动作。屈伸髋即在站立状态挺直腰背向下俯身,然后再从俯身状态回到站立状态。

注意事项

1整个过程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小腿部分最好保持不动;

2重心放在脚后跟,整个过程脚后跟不能离地。

3臀部往上翘。

训练方法

在锻炼初期可以徒手做屈伸髋练习,直到熟悉和掌握做法,再手握不带杠铃的杠铃杆做屈伸髋练习,最后再上杠铃做硬拉练习。

  术后康复训练

  21 术后第1周〔3,5〕:康复的重点是减轻患者症状,促进创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具体方法:

  (1)维持患侧下肢于特殊低位:在髋关节无旋转的情况下,取轻度外展位(20°~30°),在双大腿之间安放枕头保持两腿分开,绝对避免患髋内收,必要时让患者穿上“丁”字鞋或箱型足夹板防止髋内/外旋。

  (2)由骨科医生决定是否采用患肢持续皮牵引(同术前指导12)。

  (3)对取外侧入路切口的患者,术后第2天取半坐位(30°~45°),坐位时间不宜过长,开始5分钟,逐渐增加至15~20分钟。而取后侧入路切口的患者不宜过早坐起。

  (4)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部按摩,加强对髌骨的滑动和挤压,同时进行髌骨周围、膝关节后部及小腿后部的按摩与挤压,防止关节粘连,改善患侧下肢血液循环。

  (5)继续加强健侧下肢各关节主动活动和肌力练习(同术前指导14)。

  (6)术后第2天进行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或抗阻活动,由他人在患者足背、足底施加一定阻力,或做踝关节静力性背屈、�屈收缩练习。

  (7)术后第3~5天加强患侧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具体方法:①做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每次保持10~15秒,重复10~20次。②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对外侧入路切口的患者被动屈髋度数由小到大(15°~30°),后方入路切口屈髋度数在10°以内,活动中动作要求缓慢,要求患者下肢充分放松,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活动中注意避免髋内收及旋转,被动活动由他人帮助进行。可借助吊带,利用健手、健腿的力量带动患侧下肢活动,或在膝下垫枕,使髋、膝处于屈曲状态(度数同上)保持30分钟。每天重复2~3次为宜。③术后第3~4天开始,在膝下垫枕,以膝部为支点,让患者将小腿抬离床面做伸膝动作,并在空中保持10秒钟,缓慢放下,重复10~20次。④术后第4~5天开始,由他人将患者身体向患侧外移至床边,让小腿自然垂挂于床边,使膝关节弯曲达到90°。移动中注意避免髋旋转。⑤术后第5天,在膝下垫枕使髋弯曲10°~20°,以膝部为支点做挺髋动作,即抬臀动作。

  (8)术后第3天开始,通过双肘支撑,在他人帮助下或双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环挺起上半身,同时臀部抬离床面,保持10~15秒,重复5~10次。

  (9)生活能力训练:主要是练习床上移动,在术后第2~3天,在他人帮助下进行:①向侧方移动:患者健腿弯曲用力支撑床面的同时,抬起臀部,他人在患者患侧一手托住臀部,另手托住膝部,使患腿与臀部同时托起。在健腿用力下,身体和患肢同步向侧方移动。注意切忌身体侧方移动时下肢仍固定不动而造成患髋内收;②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侧卧位。如特殊情况(如预防并发症或治疗的需要)必须侧卧者,在向健侧翻身时,需要由有经验的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作进行,一手托住臀部,另手托住膝部,将患腿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位,并在两腿间垫上枕头,使髋部处于一定的外展位。移动过程中应切忌髋部内收、旋转。

  22 术后第2周〔6~8〕:康复重点是加强患侧下肢不负重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进一步提高肌力,增加床上自主活动能力。

  (1)在无痛范围下进行主动的患侧髋膝屈伸能力训练,屈髋度数为45°~60°(侧入路切口)或小于30°(后入路切口),可在患肢下方放置一滑板,患侧足跟置于空心圆垫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活动。

  (2)在无痛范围内加强患侧髋周围肌群的力量性训练。股四头肌训练有几种方法:①助力下直腿抬高,即在床上方装一固定滑轮,用吊带的一头托住踝部,另一头患者自己用手握住。通过手的助力帮助完成直腿抬高活动。直腿抬高度数为30°,每个动作保持10秒钟,重复20~30次,并逐渐减少手的助力,向主动直腿抬高过渡;②主动进行下肢直腿抬高活动,方法同上;③身体向患侧移动或向下移至床边,让小腿自然垂挂于床边,膝弯曲90°。然后做主动伸膝运动,保持10秒钟,重复20~30次,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渐进性抗阻练习。活动中避免髋部的旋转。

  (3)逐渐抬高床头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侧入路切口的患者,上半身抬高45°~60°,后方入路切口为30°以内。每天重复多次,以克服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有条件时可用直立床训练患者。

  (4)加强床边体位转换训练,包括:①半坐-躺转换练习:利用双上肢和健腿支撑力向侧方移动身体,并与床边成一定角度。患侧下肢抬离床面与身体同时移动,使得双小腿能自然垂于床边。然后双上肢及健腿用力支撑半坐起。要求身体重量尽量落在患侧,患髋弯曲不要超过70°(后入路切口)或90°(侧入路切口),并保持两腿分开。半坐起后可在背部用支持垫稳住,躺下则是上面的逆向重复。要求高床脚、硬床板,以减轻患者坐起时患髋的屈曲程度;②坐-站转换练习:患者在高床边坐位下健腿着地患腿朝前放置(防止内收及旋转),利用健腿的蹬力和双上肢在身体两侧的支撑力下挺起臀并借助他人的拉力站起;注意在转换过程中避免身体向两侧转动。有条件时,利用直立床帮助患者从卧-站体位转换。站立位下健腿完全负重,患腿可不负重触地。

  (5)克服体位性低血压后,在床边(或平行杠内)练习健腿支撑站立平衡,保持健腿能单独支撑5~10分钟,此时患腿不负重触地。

  (6)在平行杠或四脚助行器内进行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转体训练以适应以后的辅助步行。患腿不负重,作小范围触地式摆动。

  (7)逐渐从平行杠内过渡到扶双拐行走,以健腿支撑三点式步态行走为主,患肢不负重,作小范围的触地式摆动。

  23 术后第3周:康复的重点是继续巩固以往的训练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腿逐渐恢复负重能力,加强步态训练。

  (1)在仰卧位下做双下肢空踩自行车活动20~30次,患髋屈曲度数在90°以内(侧入路切口)。每10次为1组,中间休息1分钟。这样既改善了下肢诸关节的活动范围,也训练了股四头肌的肌力。

  (2)做四点支撑半桥运动,即在双肘及双下肢屈曲位支撑下抬臀并在空中保持10秒钟,重复进行10~20次,动作要求缓慢进行。

  (3)加强步行训练,开始在平行杠内进行,将步行周期中的摆动期和静止期分解,进行前后交替迈步训练。待患腿的前后摆动符合步行要求,且患腿在部分负重状态下无不适感,可让患者完成一个步行周期,并逐渐增加步数和距离。如果发现患者行走速度减慢,步态异常,表示患者疲劳,应休息。一旦患者在平行杠内的步行(单髋置换为三点式,双髋置换为四点式)平稳顺利,应过渡到持拐杖步行,训练的方式与平行杠内一样。有条件可进行水疗,以减轻患髋的负重,训练正常步态。

  (4)四头肌渐进抗阻训练,提高患侧下肢的肌力。

  (5)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可借助一些辅助设备完成日常的穿裤、穿鞋袜、洗澡、移动、取物等活动,常用的辅助设备有助行器、拐杖(棍)、套袜器、穿鞋(裤)辅助具、持物器、洗澡用长柄海绵等,以此减少患者患髋的弯曲度数,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6)进行适当的环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坐厕的高度,坐椅两边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让患者尽量睡硬板床,穿松紧鞋和宽松裤,方便患者完成动作。

  24 术后4周~3个月〔9〕:康复的重点是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第3周的治疗效果,逐渐改善患髋的活动范围,增加患髋的负重能力,使人工置换的髋关节功能逐渐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

  (1)进一步提高步行能力,从扶拐杖步行逐渐到扶手杖步行。但要求具备下面两个条件:①患者能在手杖的帮助下,有足够的支撑力完成步行中静止期患肢的负重;②患侧股四头肌能完成渐进抗阻的阻力至少8kg以上。注意3个月内持拐步行、过障碍时患腿仅为触地式部分负重。上下楼梯活动,早期主要是扶拐下,健腿支撑上。患腿从不负重到部分负重,但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减少患髋的弯曲和负重。还可以在运动平板上进一步改善步态、步速和步行的距离,提高患者实际步行能力(上下坡、过障碍、过马路等)。最后过渡到弃杖步行。

  (2)在平衡器上训练身体重心转移,逐渐增加患腿的负重量(从身体重量的1/3开始过渡到全部重量)。

  (3)下肢肌力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同上。让患者自己能正确掌握,以利其回家后按要求操作。

  25 髋关节保护技术

  除上面介绍的康复程序外,须重点强调在整个康复治疗期间,加强人工置换关节的保护,防止置换关节的脱位。因为,依靠新的关节囊组织的形成及其周围肌张力的增加来重建关节的稳定性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康复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手术后6个月禁止髋关节内收(向内收拢)、内旋(向内旋转)手术侧关节,不要把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即翘腿动作)。3个月期间平躺时,可在两大腿之间安放枕头以保持双腿分开。尽量避免患侧卧位。

  (2)术后3个月防止髋关节屈曲超过90°,要禁止下蹲取物和坐在能使髋部弯曲超过90°的低椅或低床上,需借助一些辅助设备完成日常活动(前面已介绍)。

  (3)术后1~2周内禁止患髋关节过早负重,术后第3周可部分负重(触地式负重),3个月以后过渡到完全负重。步行训练遵循平行杠—助行器—扶双拐杖—扶单拐杖—多脚拐杖—扶手杖(臂杖)—弃杖过程循序渐进,直至最后完成步行、快走、游泳、骑车等活动。为防止人工关节的松动,应禁止跑步、跳跃和举重物等活动,防止体重过重以加重髋部负担。

  (4)术后早期,为防止出血造成髋关节感染,临时预防可用抗菌素。当伴有外周性感染时(如全身性疾病、扁桃体炎),用抗菌素防止全身感染。

  (5)术后3周争取达到日常生活自理。但6个月内一些与下肢有关的日常活动应按规定要求操作。及时矫正和禁止不规范动作及姿势(如翘腿坐、下蹲、坐矮凳等)。穿鞋袜尽量用辅助具,以避免患髋过屈。

  (6)功能训练中以不引起患侧髋部疼痛或明显不适为度。训练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7)日常活动中,采用能量保存技术以减少患者过多能量的消耗,保存体力,防止继发损伤和劳损。这些包括:利用推车移动物体,尽量避免自己搬动物体;制定合理的日常活动程序,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动作;尽量采用高脚椅凳坐位下操作,避免长时间的站立。

  以上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的康复治疗程序。患者从医院返回家中,仍应按以上程序和要求坚持训练,定期与手术医生和康复医生取得联系,进行检查和功能评定,及时得到他们的指导。只要患者严格按照要求,循序渐进有规则地进行训练,就可以尽快康复,重返工作岗位,并能长期保持置换的髋关节处于良好功能状态,减少磨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239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