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卷14孝行览6慎人诗解1天时自慎自贤待时
题文诗:
功名大立,天时至也,以为是故,不慎其人,
以待天时,不可不慎舜时遇尧,耕於历山,
陶於河滨,钓於雷泽,天下悦之,秀士从之,
人至慎也禹时遇舜,周於天下,以求贤者,
事利黔首,水潦川泽,湛滞壅塞,可通尽为,
人力为也汤时遇桀,武时遇纣汤武修身,
积善为义,忧苦於民,人情真也舜之耕渔,
其贤不肖,与夫子同其未遇时,以其徒属,
堀地种谷,取水之利,编制蒲苇,结罘织网,
手足胼胝,然後免於,冻馁之患,不得不为
其遇时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
丈夫女子,振振殷殷,无不戴说舜自为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尽有非有,贤非加也;尽无非无,贤非损也
时使然也,真情所致百里奚之,未遇时也,
亡虢虏晋,饭牛於秦,鬻五羊皮,以公孙枝 ,
得而悦之,献诸缪公,三请属事缪公之曰:
买之羊皮,而属事焉,为天下笑公孙枝曰:
信贤任之,君之明也;让贤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君之信贤,境内将服,
敌国且畏,谁暇笑哉公遂用之,不得不用
慎人1原文 六曰: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尧,天也。舜耕於历山,陶於河滨,钓於雷泽,天下说之,秀士从之,人也。夫禹遇舜,天也。禹周於天下,以求贤者,事利黔首,水潦川泽之湛滞壅塞可通者,禹尽为之,人也。夫汤遇桀,武遇纣,天也。汤、武修身积善为义,以忧苦於民,人也。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夫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後免於冻馁之患。
其遇时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丈夫女子,振振殷殷,无不戴说。舜自为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见尽有之也。尽有之,贤非加也;尽无之,贤非损也。时使然也。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 缪公遂用之。
译文 能显赫地建立功名,靠的是天意。因为这个缘故,就不慎重地对持人为的努力,是不行的。舜遇到尧那样的明君,是天意。舜在历山种地,在黄河边制作陶器,在雷泽钓鱼,天下人很喜欢他,杰出的人士都跟随着他,这是人为努力的结果。禹遇到舜那样的明君,是天意。禹周游天下以便寻求贤德之人,做对百姓有利的事情。那些淤积阻塞的积水河流湖泊,凡是可以疏通的,禹全都疏通了。这些就是人为的努力。汤遇上桀那样的暴君,武王遇上封那样的暴君,是天意。汤、武王修养自身品德,积善行义,为百姓忧虑劳苦,这是人为的努力。舜种地捕鱼的时候,他的贤与不肖的情况同当夫子时是一样的。他在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侯,带领自己的下属种五谷,捕鱼鳖,编蒲苇,织鱼网,手和脚磨出茧子都不休息,然后才免于冻饿之苦。
他在遇到有利时机的时侯,即位当了天子,贤德的人全归附他,所有的人都赞誉他,男男女女都非常高兴,没有不爱戴喜欢他的。舜亲自做诗道:“普天之下尽归依,无处不是王的土地,四海之内皆归顺,无不是王的臣民。”用以表明自己全都占有了。全都占有了,他的贤德并没有增加,全都没有占有,他的贤德并没有减损。这是时机的有无使他这样的。
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以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来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征贤人而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爷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敌国都将是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
“以待天时”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下一句是“乃见良图”。
原文为: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乃见良图,始践清霄之路,方振大鹏之羽翼。仰天誓倾,俯河言厉。愿与子同谋,直至黄泉,不离不弃。携手共进,生死不渝!
罗贯中在这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将诸葛亮比作凤凰、将刘备比作梧桐和良主等,表达了诸葛亮耐心等待天时,终于在刘备的帮助下展翅高飞,展现了诸葛亮的人生追求和抱负。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遇见孔明再睡觉, 孔明醒时吟了一首诗是这样的: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具体点说就是这样的:
刘备第一次寻访孔明,是在司马氏向刘备荐举孔明后的第二天,那么孔明不在,也还勉强说得过去。这一次,刘备是从田间农夫所唱之歌中得到信息的。那歌词是:“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这首歌含着隐居的意思,有趣的是,孔明自称“高眠卧不足”,却叫农夫在田间传唱,又偏偏唱给刘备听到了。
刘备三人回到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于是,刘备再访孔明。刘备第一次访孔明不遇时,就“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又有探子探听到孔明已回,谁知却又扑了个空。想来那童子在孔明回来后不会不告诉关于刘备第一次来访的事,想来刘备的探子也不会窝囊到连孔明在不在家也探听不清楚,然而奇怪的是孔明却又出游去了。刘备这次也得到了一些信息,就是石广元、孟公威二人对唱之歌,歌词甚长,不再引述,俱是“政治歌曲”。而在孔明之宅,诸葛均“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明确唱出“以待天时”之意。
第二次寻访时,刘备特向孔明留书一封。然而由“隆冬”到“新春”,孔明见书后还是迟迟不来,于是就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这次刘备学“乖”了,他把前二次的“不遇”看成是运气不好,所以特“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俗话说,事不过三,也许是“沐浴斋戒”的原故,这次终于见到孔明了。不过,见面也甚费周折,也很有趣:离草庐不到半里的地方遇上诸葛均,诸葛均却不引见,“飘然而去”。到了家里,巧的是孔明正在睡觉。那童子听了刘备“且休通报”的话,就竟然也不通报,任由刘备在阶下、关张二人在院首站着等,也不看个坐。想来张飞的声音不是细声细气的吧,然而当“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的时候,这大声嚷嚷竟也没有吵醒孔明,真不知睡得多沉!一个时辰后,孔明才醒,眼睛一睁开,就吟了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这真是个奇怪的习惯!然后才叱童子说“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在向刘备展示了雄才大略,刘备“拜请”孔明出山时,却又推辞说:“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在看到“玄德泣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后,“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李法曾版《诸葛亮》主题歌--《待时歌》
《待时歌》歌词:
之一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垄亩兮,吾爱吾庐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之二
鹏奋起于北溟兮,击水千里
展经纶于天下兮,开创镃基(zi第一声,一种农具,在这里象征基业)
救生灵于涂炭兮,到处平夷
立功名于金石兮,拂袖而归
晴耕雨读,汉语成语,(晴耕雨読 日 [せいこううどく] [seikouudoku] )是指晴天耕作,雨天读书。一方面表现了一种惬意的田园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要根据客观的外在影响去调整自己的行事方式。
成语出处:
通常称此成语取自南阳诸葛“乐躬耕于陇中,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以待天时”,但该成语首次在中文里明确出现,是在王松所编的《台阳诗话》中:“藤园主人,台湾儿玉爵帅别号也。公馀游息之处,名南菜园,在台北城南古亭庄。己亥夏,结庐落成,主人偶作一绝云:『古亭庄外结茅庐,毕竟情疏景亦疏。雨读晴耕如野客,三畦蔬菜一床书』。一时名士如米籾山衣洲诸公,唱和成集,读之令人想见升平景象,士大夫得以遂其韵事风流;庾亮南楼、羊祜岘首,固不得专美于前矣。”。 [1] 后将此诗起名为《己亥南菜园落成主人偶作》(清·儿玉源太郎)
《晴耕雨读》是2014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冠生。
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晴天耕耘雨天读书。
晴耕雨读,这个词的灵感取自南阳诸葛“乐躬耕于陇中,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以待天时”。有一抹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淡雅与悠然。
扩展资料
《晴耕雨读》的主要角色是胡适、钱穆、沈从文、顾颉刚、阿伦特、本雅明、高尔基、法捷耶夫等人文学者。
作品赏析
1、晴天耕耘,雨天读书,是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晴雨是天气的变化,是客观条件,耕耘和读书是主观能动。你不能决定天气,但是你可以决定你的行事方式。简单的语言却概括了主客观的关系。
2、天有晴雨,人的命运一样,有顺利的日子也有背运的日子,这是命运。但是,当你了解命运,你在顺利的日子可以积极进取,在你背运的日子可以反思、学习。依天理而行,就和命运达成和谐。
3、耕是实践,读是学习。学习和实践是命运发展的真正动因。你的命运是你自己造成的,但是受到客观规律的约束。
—晴耕雨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