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拉伸试验分几个阶段
1 弹性阶段︰随着载荷的增加,应变与应力成正比增加。如果载荷被去除,试样将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显示出弹性变形。
2 屈服阶段:普通碳钢:超出弹性阶段之后,载荷几乎不变,但在小范围之内两边波动,试样的伸长率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3 强化阶段:屈服阶段结束之后,如果试件要继续伸长,由于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之中不断得到强化,试件之中的阻力将不断增加。随着应变和应力的增大,力的上限值为金属材料抗拉强度的极限值。
4颈缩阶段:应变增大,应力减小时,金属材料会出现“缩颈”状态直到断裂
主要是夹具的影响,当夹具与钢筋接触面积减小后,在加压拉伸过程中,受力面积和弯矩、剪力等都发生了改变,会造成局部应力增加,局部弯矩增大的情况。在这个工况下,出现弯曲变形的地方实际受到的不只是拉应力,而是巨大的弯矩和一部分剪力,造成结果误差较大。
个人建议:1更换夹具,在拉伸前检查夹具与钢筋的咬合程度。
2调整一下上下对拉轴承,防止轴承偏位造成的以上结果。
3检查钢筋原材是否是一个厂家同批次产品。出厂合格证是否一致。
医院没有给你康复计划吗?其实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次于手术本身,这里有一份,你可以借鉴一下,祝早日康复:
一•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
韧带尚较为脆弱。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一 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
二 术后一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仅限去厕所!)
1 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清醒时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2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3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
4 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练习时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
6 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如髌腱切口处的疼痛较明显,可2-3日再行练习,且次数减半。
三 术后2天:拔除引流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后进行可有效防止肿胀。
3 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四 术后3天: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
——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3 开始屈曲练习(微痛范围内。应由康复医师完成,或经医生许可后在康复程序指导下自行练习,因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故不得擅自盲目练习,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4 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次/日(如棉花腿加压包扎未拆除则无需进行冰敷)。
5伸展练习――去除夹板,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30分/次,1-2次/日。与屈曲练习间隔时间尽可能远。
五 术后4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加强负重及平衡练习,逐渐至可用患腿单足站立。 如可轻松完成,则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
3 屈曲练习至0°—60°范围。
六 术后5天:
1 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
2 屈曲练习至70°—80°,并可开始主动屈伸练习。方法见附录屈曲练习方法7,5次后冰敷,逐渐增加至10-20次。
七 术后1—2周:(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屈曲角度的进度各不相同)
1 屈曲角度大于90°,主动屈曲达90°。
2 根据膝关节稳定程度,调节夹板30°—50°范围内活动。
3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2—4组/日。(以沙袋为负荷,在夹板的活动范围内进行,练习后即刻冰敷。)
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4-6周开始立位“勾腿”练习。。
二•初期:(2—4周)
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
一 术后2周:
1 被动屈曲至90-100°
2 强化肌力练习。(直抬腿可在大腿一侧加重物为负荷。)
3如可单足站立1分钟,即可用单拐行走,并于室内可脱拐行走。
4 伸展可达与健侧(未手术一侧腿)基本相同。
5 开始指导下自行练习屈曲,方法见备注。
6 逐渐调整夹板至0°— 70°范围屈伸,并每3—5天加大角度,术后满4周调节至110°。如调整后行走及负重时关节不稳明显,则减小回调整前角度。
二 术后3周:
1 被动屈曲至100-110°。
2 加强主动屈伸练习,强化肌力练习。
3 开始尝试脱拐行走。
4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立位“勾腿”练习。应静力练习,屈膝至无痛角度保持10—15秒。30次/组,4组/日。
三 术后4周:(睡眠时可不带夹板)
1 被动屈曲达110-120°。
2 调整夹板至可在0°—110°范围屈伸。
3 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患腿在前及跨出一侧负重。30次/组,4组/日。
4 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内外八字”,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2-3组/日。
5 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三•中期:(5周—3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各项
活动能力。
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一 术后5周:
1 被动屈曲达120-130°。
2 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患腿单腿站立,上体正直,缓慢下蹲至屈曲45°
处,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组,组间间隔
30秒,2-4次/日。
3 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30分/次,2次/日。
二 术后8—10周:
1 被动屈曲角度逐渐至与健侧相同。
2 “坐位抱膝”与健腿完全相同后,开始逐渐保护下全蹲。
3 强化肌力(但不加大负荷,只增加练习的角度、次数及时间。)
三 术后10周—3个月:(可去除夹板)
1 主动屈伸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且无明显疼痛。
2 每日俯卧位屈曲使足跟触臀部,持续牵伸10分钟/次。
3 坐位抱膝角度与健侧完全相同后,开始跪坐练习。
4 开始蹬踏练习。
5 术后3个月如有条件可进行各项功能测试,为下阶段日常生活及正常运动提供客观的依据。
四•后期:(4个月—6个月)
目的: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 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
逐渐恢复运动。
后期提高最大力量,选用大负荷(完成12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90秒,至疲劳为止。
1 开始膝绕环练习。
2 开始跳上跳下练习。
3 开始侧向跨跳练习。
4 开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绳及慢跑。
5 运动员开始基项动作的专项练习。
※ 此期间重建的韧带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剧烈运动时使用。
五•恢复运动期:(7个月— 1年)
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 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 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 复查,手术取出内固定。
备注:
一•屈曲的练习方法:
以下方法按照自身屈曲角度,任选适用的方法,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长即可。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练习过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复屈伸,否则将影响效果,且极易造成肿胀。
1 髌骨松动术(拆线后开始,髌骨活动灵活者无需进行):
手推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于屈曲练习前进行。
2 坐(或仰卧)位垂腿:(适用于0-95°范围)
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10分钟。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
3 仰卧垂腿:(适用于100°以上范围)
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 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要求同上。
4 坐位“顶墙”:(适用于90-105°范围)
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
5 坐位抱膝:(适用于100°以上范围)
坐在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术后第三周开始。开始前测量脚跟与臀部间距离,利用6-8周时间抱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此练习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冒进或畏痛不前。
6 俯卧屈膝:(适用于110°以上范围)
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脚腕处,以便于牵拉)。或由他人帮助,但绝对禁止暴力推拿。
7 主动屈伸练习:(所有被动屈曲练习后进行,适用于任何角度范围)
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
二•伸屈的练习法:
伸展练习中肌肉及后关节囊的牵拉感及轻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否则将会无效。
练习中采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使患膝敢于放松,持续至30分钟至极限,有明显牵拉感为宜。练习过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则将影响效果。
1 坐位伸膝:(术后早期3-4周内)
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完全放松肌肉,保持30分钟。30分/次,1—2次/日。
2 俯卧悬吊:(术后中后期4周后,或伸直角度明显受限的)
俯卧,膝以下悬于床外,踝关节处加重物。要求同上。
3 主动牵伸:
于极限处保持10秒,放松5秒。20—30次/组,1—2组/日。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时的加载速度,计算方法如下:
(1)选择0~300kN的量程 (最大量程300kN或600kN的试验机)
或 0~500kN的量程 (最大量程1000kN的试验机)
试验机量程的选择应根据需测量力值来确定,应尽量使需测量力值介于所选择量程范围的20%~80%之间。如本例,Ф22的钢筋其抗拉极限载荷估计为200~220kN,可选择0~300kN或 0~500kN的量程,其屈服点载荷为120~150kN,均未低于所选量程的20%,因此,所选量程是合适的。
(2)拉伸时屈服前加荷速度应控制在23~23kN/s之间。
钢材试样屈服前加荷速度应控制在6~60MPa/s,屈服期间应变速率应在000025~00025/s之间(假定拉伸前试验机上下夹头之间距离为150mm,其分离速度应在0035~035mm/s之间),屈服期间不再调节试验机速率。屈服过后,应变速率应不超过0008/s(假定拉伸前试验机上下夹头之间距离为150mm,其分离速度应小于12mm/s)。
(3)冷轧扭钢筋拉伸时的加载速率不宜大于2kN/min。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2002 上指出:
1在弹性范围内和直到上屈服强度,应力速率的范围:
1)材料弹性模量 小于150000时,应力速率2-20N/mm2
2)材料弹性模量 大于或等于150000,应力速度6-60N/mm2
2下屈服强度:应变速度在000025/S-00025/S之间
3在塑性范围和直至规定强度:应变速度不应超过00025/S
4测定抗拉强度的试验速度:
1)塑性范围 :平行长度的应变速度不应超过0008/S
2)弹性范围 :试验不包括屈服强度或规定强度的测定,试验机的速度可以达到塑性范围内允许的最大速度
应变速率换算为应力速率:δ=Eε
E-----材料弹性模量
ε-----规定的应变速度
例如:HRB335的22钢筋,弹性模量为:210000Mpa,截面积:3801mm
1、首先要想快速劈叉最重要的就是柔韧度要拉开。练柔韧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而不要在早上跑步后猛练柔韧,因为早上人刚起床,各部位的关节还没有活动开来,即使是跑完步也不会对身体有很好的活动(针对练柔韧来说)。
2、初学者练柔韧时,整个人一定要放松,不能太过紧张。紧张会影响痛觉感知度,在练柔韧时初学者往往会产生超出一般的疼痛,所以一定要放松,降低注意力,顺其自然的劈下去。
3、练习柔韧时最好要掌握三种辅助方法,那就是静耗、精神意念、助力压腿。练横劈时,可让助手用力按住你的双膝助力向下压要比一个人练时效果好,但切要记住的是练习时千万不能乱开玩笑,以防伤身。
4、练柔韧时一定要将压腿(劈叉)配合于踢腿练习效果方会更佳。拳谚云:“只压不溜不中用,只溜不压笨如牛”。可见压与踢的配合是非常之重要。
扩展资料:
1、竖劈腿:腿前后分开成1字形,双手撑地,使上身正直,而后努力使身体向下振压,至两腿前后分开至一条线坐于地下为合格。
2、横劈叉:腿左右分开成一字形,双手在体前撑地,使上身正直,而后努力使身体向下振压,至两腿左右分开成一线并坐于地下方为合格。
3、劈叉不能一下子就学会,只能日积月累。练柔韧绝对不能心急,要慢慢来。如果太急的话,一下子劈下去,可能会产生剧烈疼痛。所以一定要小心。甚至网上还出现过高中女生因舞蹈老师强行给她劈叉而残疾的新闻。
参考资料: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的比较点击次数:682 发布时间:2008-12-8 20:23:34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的比较(引伸计和试样尺寸测量装置)
拉伸试验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最常见试验方法之一。试验中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等各阶段真实反映了材料抵抗外力作用的全过程。它具有简单易行、试样制备方便等特点。拉伸试验所得到的材料强度和塑性性能数据,对于设计和选材、新材料的研制、材料的采购和验收、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设备的安全和评估都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不同国家的拉伸试验标准对试验机、试样、试验程序和试验结果的处理与修约的规定不尽相同,我们现在选取日本、美国与中国的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进行比较
一、引伸计
表1 E 8/E 8M-08、A 370-07和ISO系标准对引伸计的规定
E 8/E 8M-08 E 8/E 8M-08 A 370-07 ISO标准
范围(mm) 分辨力(mm) 范围(mm) 分辨力(mm) 范围(mm) 分辨力(mm)
<05 0002 板材试样宽度 013 01~05 0001
05~25 0002 板材试样宽度 0025 05~20 0005
25~5 001 矩形试样厚度 20~10 001
≥5 002 圆柱形试样直径 ≥10 005
表2是E 8/E 8M-08、A 370-07和ISO系标准对试样尺寸测量装置的分辨力规定。由表2可见,ASTM标准和ISO系标准对试样尺寸测量装置的分辨力要求相近;对于板材试样宽度,A 370-07的要求比E 8/E 8M-08低(013vs002mm)。 除表2的规定外,对于最小尺寸小于05mm的试样E 8/E 8M-08规定:如果可能分辨力不大于试样的最小尺寸的1%。
对于非对称全截面试样,使用称重法时,E 8/E 8M-08规定试样长度大于横截面上最大尺寸的20倍,试样质量测量精度应不小于05%。
A 370-07 ISO标准
测量参数及范围 级别与精度
min 测量参数及范围 级别与精度min 测量参数及范围 级别与精度min
Rp、Rt ±05%
(B2级) Rp和At ±05%
(B2级) Rp、Rt和Ae ±1%
(1级)
Ag或Agt、A或At <5% ±05%
(B2级) Ag或Agt、A或At <5% ±05%
(B2级) Ag或Agt、A或At ±2%
(2级)
5~50 5~50 ±1%
(C级)
≥50 ±2%
(D级) ≥50 ±2%
(D级)
※ E 8/E 8M-08规定:
测量非比例延伸强度Rp、规定总延伸强度Rt和屈服点延伸率Ae,引伸计标距应小于等于试样的标距,
如果选用不带肩的试样,引伸计标距应小于试样夹持在试验机上时夹头间距离的80%。
测定断后伸长率A或断裂总伸长率At时,引伸计标距应等于试样的标距。
E 8/E 8M-08规定对于大多数金属材料测量屈服行为时,推荐的标定应变范围为02~20%。
除了下面所列内容,A 370-07对引伸计精度的规定与E 8/E 8M-08基本一致。
※ A 370-07规定:
测定规定Rp时,
当非比例延伸大于等于02%时,应选用精度不低于±05%的引伸计(B2级及以上)在005~10%的应变范围进行标定;
当非比例延伸小于02%时,应选用精度不低于±025%的引伸计(B1级及以上)在005~10%的应变范围进行标定或者选用精度不低于±05%的引伸计(B2级及以上)并且降低标定应变范围下限(例如降低至001%)。
测定规定总延伸强度Rt时,应选用精度不低于±025%的引伸计(B1级及以上)。
※ ISO系标准规定:
测量屈服行为时,引伸计标距应不小于试样的标距的1/2,
测定断后伸长率A或断裂总伸长率At时,引伸计标距应等于试样的标距。
表1是 E 8/E 8M-08、A 370-07和ISO系标准对引伸计的规定,由表1可见:对于引伸计的要求,ASTM标准的要求普遍较ISO系标准标准严格,并且给出了进行相应测量时引伸计的标定范围。ISO系标准标准给出测量屈服行为时引伸计标距的下限有助于减少测试时的争议。
二、 试样尺寸测量装置
表2 E 8/E 8M-08、A 370-07和ISO系标准对试样尺寸测量装置的分辨力规定
上屈服:是进入屈服的临界点,不加力它还可以反弹回原来的状态
下屈服:是进入极限(不加力也反弹不回去)的临界点,
区别:上屈服-下屈服中间试验机加力也不增长(力值)、下屈服一过力值立刻增长
针对有指针的仪器:上屈服有次大的来回摆动,时间1-3秒,下屈服摆动不大却很短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