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脏治疗”是易医学临床治疗上最简单、最方便的一大法门,凡疾病能落于脏的都可以进行治疗。知道了落脏,就知道了五行(五行应五脏),知道了五行就知道了阴阳,知道了方位,就能进行“分方归类”,就很容易地根据需要来治疗疾病。可以帮助我们十分迅速地找到治疗的中心,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手段。
1、落脏是“五分法”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
2、落脏中五腑从五脏
3、落脏中八卦方位与五行的关系
4、病落何脏,就是治疗该病的主要靶向
1、从人体的五脏六腑的生理反映“落脏"
2、从脏腑的病理变化来落脏
3、从人体经络的走向路径来落脏
4、从疾病的症状五行所属里落脏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脉方面的疾病或症状都属于心的范围。
(1)各种心脏病。
(2)血管的病变。比如血管硬化症,血管内膜增生症,血管瘤等。
(3)血液方面的病变。比如血液成份改变的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等;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性疾病,比如高血压;血液粘稠度增加引起的疾病,血栓形成疾病等。
(4)血液路径发生改变的疾病。比如脑溢血;一切出血,如子宫功能性出血,鼻出血等。还有就是面部无华的疾病,也就是说面色不好的疾病也都属于心的范畴。
2、心主神志。神志方面疾病也落脏于心。神志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第一是非正常人的心神,比如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定,心神不宁等等症状。第二是昏迷、谵妄、不醒人事、胡言乱语、精神错乱、精神神经性疾病。第三是心智发育不良、智力减弱等疾病,如脑瘫的后遗症、白痴、外伤性智力障碍、小脑萎缩、老年痴呆等等。第四是心理疾病的范畴,比如心理阴暗,嫉妒心特强,占有欲特大,贪心,闭塞,缺乏与人沟通技巧,自闭症,抑郁症等等。
3、心开窍于舌。舌部的疾病都属于心的范畴。比如舌麻,舌强,舌不灵活而无法言语,或心烦,舌赤,口舌生疮,口角糜烂等。
4、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为脏,小肠为腑,它们为表里关系。“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主液”,通调水道。如临床上见尿少、尿赤、尿热、尿痛,便血,痔疮等都可以从心落脏。
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疼痛、瘙痒、疮疡、疖肿症状都属于心的范畴。
1、肺主气,司呼吸。“肺者,气之本”,有关气方面的问题都落脏于肺。“气”包括几个方面:第一是指人体与大自然之间的气体交换关系的气。第二是指人体的呼吸之气,导致呼吸困难或是携带氧的功能下降的疾病应该都属于肺。第三是指人体的各种气,比如所谓的真气、元气、经脉之气、宗气、正气、后天之气等等。肥胖症属于人体气虚之列,其治疗就落脏于肺;一切的气短、 呼吸困难、不少言懒语、说话无力、鼻塞等都属于是来自于气的疾病,都落脏于肺。
2、 “肺主治节”。“节”是指大自然里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也对应人体的大关节,比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人体有十二对大关节、二十四个关节面,对应是一年里的十二个月和二十四节气。凡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关节病变都可以从肺治疗。也就是说因为气候变化引起人体关节病变的疾病都落脏于肺,这就是“肺主治节”。但与气候没有关系的就不是落脏在肺,比如老年性关节退行性病变。
3、肺主宣发,外合皮毛。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的布散功能,外合皮毛是说明肺与皮肤和体毛相关。如果这些方面发生问题,体内的毒素无法通过肺的宣发功能从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这类疾病落脏于肺。
1,脾为仓禀,主运化,输布精气。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要起到现代西医认为的消化系统的功能作用,所以凡消化系统的疾病都落脏于脾。
2、脾主肌肉、主四肢 。因为脾主消化系统,故脾对于机体的肌肉起到主要的滋养功能,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的肌肉使其发达、健壮。同样人体的四肢也是依赖脾土的输送营养,这样四肢才能强健。故肌肉萎缩、无力者,或四肢乏力、举动困难者都应该落脏于脾。比较多见的是进行性肌无力,重症肌无力,肌萎缩等疾病。
3、脾主升清,统血。 脾气有上升的作用,就是将已经消化好的精微物质吸收和输布于心肺,再通过心肺的化生气血并营养全身,这就是升清。如果脾气发生问题,升清困难,临床上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内脏下垂,久泻脱肛等症状。其次脾有固摄血液,使血液在经脉里运行的作用,有了脾的统血作用,血液就不会外溢至血管之外。如果脾气虚衰,失去统摄功能,血液将失去其正常运行的血管内而出现种种的出血症状,比如便血、崩漏、肌衄、鼻衄、紫癜等,这些都应该落脏于脾。
4、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开窍于口,主要是指脾土主口的五味,如果有人食不甘味主要是应在脾上,故治疗时要落脏于牌。脾的好坏在人体主要体现在唇周(唇四白)。
5、 脾与胃相表里。 脾与胃互为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故称脾胃乃后天之本。后天的健壮离不开脾胃的共同作用,但它们之间不尽相同,脾主升,胃主降;脾属湿,胃属燥;故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故临床上常说:“脾是生痰之源, 肺是储痰之器”,这个生痰主要是胃的燥化发生了改变引起的。
6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土发生功能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症状是水肿、胀满等一系列 水湿潴留 的病变,或凝聚为痰饮、水肿、泄泻,故一切水肿胀满的疾病都应该落脏于脾。还有一些症状虽然也是水湿范畴但是 并非呈显性 ,比如 身重、身胀、小便不通、四肢乏力、四肢不举或痿弱 也都应该落脏于脾。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凡出现痉证项强、角弓反张之证,都与湿邪有关。因湿为阴邪,侵袭人体,阳气被遏,四肢失温而致痉证发生。
7、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病症。食不下,消谷善饥,腹胀,胃脘疼痛,气逆,流涎。
8、此外注意颈肿、唇部出疹,喉痹以及口角歪斜,都应该落脏于脾。( 脾开窍于口、脾主肌肉? )
1、 肝主疏泄。 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主疏泄。疏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情志方面,肝可以调整机体的气机畅通,使人体心情舒畅,如心情不好、情志抑郁应落脏于肝。二是指消化系统,因为肝的疏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作用,并与胆汁分泌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肝失疏泄,临床上可以出现胸胁胀痛、急躁易怒等症状;大怒之后也往往肝木犯胃,出现嗳气、腹胀、腹泻和脾气不升的症状。治疗这些症状要落脏于肝。三是指通利三焦、疏通水道的作用。如果肝失疏泄则会出现气机不畅、瘀血阻滞、经脉不利使水液不行,引起水肿、腹水等症状,这都应该落脏于肝来进行治疗。
2 、肝藏血、主谋虑、主精明。 肝是血窦结构,含血极多,故称肝为血海,在人体里有调节和储存血量的功能。如果肝血不足或肝不藏血时,可见月经量少或闭经,也可见月经量多或崩漏。 肝为将军之官 ,故能主谋虑、主精明。这里大都是指肝有调节人体思维的作用,也有控制人体情绪的变化,如果一旦肝失精明的话,临床上可以出现思维紊乱,情绪失控或发生狂妄 (木不生火?) 。
3 、肝主筋,主运动, “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筋是指我们解剖学上说的肌腱、腱膜等组织,是联系肌肉、关节的结构。肝血盛衰能直接影响到筋的强弱。 “爪为筋之余” ,肝血的多少也能影响到爪甲的枯荣,肝血足筋强爪坚,肝血虚筋弱爪软。
肝主运动,故所有临床上与运动有关的都落脏于肝。比如多动症就是落脏于肝,此外还有帕金森病也是属于肝的问题。
“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临床上视觉的好坏主要依赖肝血的满养,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或夜盲,肝阴不足可见两目干涩,肝经风热可见目赤痒痛,肝阳上亢可见头晕目眩,肝风内动可见目斜上吊等。
4、 肝胆相表里。 胆附于肝,内藏胆汁,有助消化脂肪的作用。中医认为胆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储藏和排泄胆汁,第二作生决断。所谓的决断是指有对事物的出现起到判断和决定的功能,并有增加人的勇气和胆量的作用。胆小怕事、小心谨慎应该是胆的问题,也落脏于肝。
5 、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掉者震也、动也;眩者晕眩也。中医认为凡眩晕病症属于肝,凡震掉症状的也属于肝。如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可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重时可见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症状,都可以落脏于肝。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这个风临床的表现是麻木、强直等。除此之外临床上可见的狂言、惊骇、易怒、易恐、易悲、筋挛、胁满痛等等都属于落脏于肝。
6、与生殖泌尿系统有关的疾病。因为肝经绕阴器环行,故肝与机体的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有密切的关联,特别对于女性更是如此。因为女性的情绪与生殖关系密切,所以要治疗女性不孕时,要注意落脏于肝,不要一上来就直接治疗肾。 “妇人肝为本, 男子肾为根” 。临床上如遇外阴病变的应该注意落脏于肝,比如宗筋痿、白*、狐疝、遗溺、癃闭、囊缩、挺长、暴痒等都属于肝,都应落脏于肝。
1、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所谓的精分先天与后天,先天之精禀受父母,后天之精源于饮食,虽然这两种精来源不同但均归于肾。所谓的肾藏精主要是指肾脏能将这个人体之能源聚集和储纳起来,不使其无故消耗而影响机体的发育生长和传宗接代的能力。所以人精力不济,生长发育延迟,生殖困难都应该落脏于肾。
2、 肾主水,合三焦,主纳气。 肾的一个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的津液,维持液体的平衡。人体的津液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传输、肺的宣散和肃降、肾的蒸腾汽化,并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而肾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气的作用,将气体交换里的精华闭藏起来,防止呼吸表浅保障气体交换的正常进行。所以临床上遇见呼吸困难的患者除了注意是否是肺的问题,也要考虑是否是肾的问题,特别对于患病时间比较长的咳喘病人要多一种考虑。
3、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肾藏精,精生髓,骨赖髓生养,肾精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坚髓足;肾精虚衰则骨髓化源不足,骨骼软弱无力。临床上会出现腰膝酸软脚痿不能站立,或牙齿不坚,松动或脱落等。肾精不足脑髓枯竭,影响到头发的生长,故临床上多见脱发、白发或头发枯萎、失去光泽、分又及停止生长等,都属于肾亏,都应落脏于肾。
4、 肾开窍于前阴,开窍于耳。 前阴指前生殖器,故前阴既有关系生殖的功能,也有关系泌尿的作用,如肾精满血盛则人体精力旺盛,小便和房事自然顺利,故称肾为 “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临床上对于早泄、阳痿、遗精、性冷漠、无性欲等症状都属于肾的问题,都应落脏于肾。肾开窍于耳,是指耳的听觉好坏与肾的精气多少有关,如果肾气旺盛则耳的听力灵敏,如果肾气不足临床可出现耳鸣、耳聋或重听等症状。
5、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生理功能是储尿和排尿,而这些功能全赖于肾气的充盈和气化的功能,所以形成了表里关系。肾气足则膀胱开合有度,维持了水液的正常代谢。肾气不足则气化失常,膀胱开合失度,出现小便不利或尿失禁、尿频、尿急和遗尿等症状,这些都应落脏于肾。
6、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如果肾阳虚衰使机体气化功能减退,体内则出现阳不化阴,导致阴寒产物积聚,如水湿、痰饮之类。古人云:“ 诸病水液, 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这种寒、这种水湿都来自于肾阳虚衰,临床上可见尿液清长,涕唾痰涎稀薄清冷,或大便泄泻,水肿等等,这都应落脏于肾。
7、为水病,癃闭,溺血。所谓水病泛指多种水肿病症,是因为肾阳不足而因寒、风引起的,其根在肾。所谓的癃闭是指小便淋漓,有闭而不通,废而不用。癃闭溺血是指血淋症,认为是膀胱热所引起,这些都应该属于落脏于肾。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心)。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因肾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会导致寒病发生。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筋骨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凡由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脏有关。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气有虚实之分: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致湿病的发生。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脏有关。因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实热则局部痛重且胀,虚热则局部痒而不痛。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痿分皮、肉、脉、筋、骨五种,分属五脏。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喘有虚实之分:虚有肾阳虚衰,肾不纳气,实由邪壅于肺,失于宣肃,皆可致咳喘上气;呕由寒滞中焦,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或咳呕并作。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凡出现四肢厥冷、二便失常之证,都与下焦有关。厥指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轻则四肢发凉,重则昏不知人,有寒、热、煎、薄、大厥之别;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结;泄则小便失禁或大便泄泻。尽管病因有多种,但均与下焦关系密切。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本篇属火者多达5条。凡出现神志昏蒙、抽搐痉挛,口噤鼓颔、战栗失神,气逆咳喘、呕吐上冲,烦躁狂妄、精神失常,下肢浮肿、疼酸惊惕之证,都与火邪有关。由于邪热亢盛,逆传心包,扰乱神明而致神昏;肝血不足,筋脉失濡而致抽搐;邪热内扰,心神不宁而致口噤战栗;热灼肺金,肺失肃降而致咳喘上逆;肝火横逆,胃气上逆而致呕吐上冲;热扰神明,痰火蒙窍而致烦躁狂妄;热入血分,络脉不通而致肢肿疼酸等。虽表现症状较多,但皆由热邪化火所致,故有“火为热之极”之说。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属热邪次之,共有4条。凡出现腹部胀满、大而拒按,胀满如鼓、肠鸣有声,转筋反张、小便浑浊,呕吐泛酸、急泄下坠之证,都与热邪有关。由于脾胃损伤,肝气横逆而致腹胀且大;湿热壅滞,气机不畅而致腹胀如鼓,肠鸣辘辘;邪热炽盛,筋脉失养而致转筋反张,热灼阴液而致尿液浑浊;肝气犯胃,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泛酸,湿热下注而致急泄下坠等。总之热邪之病大多急重,属于实证,当予明辨。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凡出现痉证项强、角弓反张之证,都与湿邪有关。因湿为阴邪,侵袭人体,阳气被遏,四肢失温而致痉证发生。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凡突然发生筋脉挛急、项背强直之证,都与风邪有关。因风性善动,亦有内外之风,此处当指内风。由于肝肾阴虚,筋脉失养,里热炽盛,引动肝风而致项背强直发生。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凡人体内排出的水液,如涕泪、唾液、呕吐物、小便、稀溏便等,呈现清稀透明、淡白冷凉之象,都与寒邪有关。因寒性凝滞,易伤阳气而生清冷收缩,亦有内外之分,此处多指内寒。由于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致唾液较多,恶心呕吐,小便清冷,五更泄泻。也有外感寒邪而致喷嚏流泪,或寒疽而脓液清稀等。
屈伸的造句有:救人如救火,除病胜神医一中年男子小手臂不能旋转至前面,整个手掌变成了紫黑色,特别是五个手指屈伸无力,舌头明显歪了,中间有裂痕,旁边有齿痕。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屈伸的造句有:膝屈伸肌的平均功率随测试速度增高而增加。水能刚柔相济,水能变化取舍,水能无私无畏,水能屈伸如意,水能借势而行。注音是:ㄑㄨㄕㄣ。结构是:屈(半包围结构)伸(左右结构)。拼音是:qūshēn。
屈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屈曲与伸舒。术语。腿部柔和屈伸练习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屈申”。⒉屈曲与伸舒。引《礼记·乐记》:“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后汉书·张奂传》:“蛇能屈申,配龙腾蛰。”明方孝孺《书夷山稿序后》:“人之穷达,在心志之屈伸,不在贵贱贫富。”张素《足疾一百余日始杖行室中》诗:“屈伸非比无名指,便有秦医孰使闻。”⒊进退。引《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懦怯也。”《宋书·宗室传·道规》:“兵法屈申有时,不可苟进。”唐魏归仁《宴居赋》:“屈伸委运,行用随时。”瞿秋白《赤都心史》三十:“有人既发展自我的个性,又能排除一切妨碍他的主观困难环境而进取,屈伸自如,从容自在。”
三、国语词典
弯曲与伸直。引申为进退。《文选.张衡.南都赋》:「出言有章,进退屈伸,与时抑扬。」《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也作「诎伸」。
四、网络解释
屈伸(明孝宗朝礼科给事中)屈伸(1460-1504),字引之,任丘(今河北任邱)人。成化二十三年丁未费宏榜二甲18名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屈伸(汉语词汇)屈伸,汉语词汇。拼音:qūshēn释义:1、屈曲与伸舒。2、进退。
关于屈伸的诗词
《予宗夏·道有穷通时屈伸》《道中作·屈伸任道复何求》
关于屈伸的诗句
屈伸兹可睹龙蛇互屈伸自向穷通有屈伸
关于屈伸的单词
lazyjack
关于屈伸的成语
能伸能屈能屈能伸龙屈蛇伸蠖屈求伸小屈大伸蠖屈不伸屈蠖求伸
关于屈伸的词语
小屈大伸龙屈蛇伸以屈求伸伸头探脑蠖屈不伸伸冤理枉有屈无伸瞠目伸舌屈一伸万龙伸蠖屈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屈伸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