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经脉不和的方法有哪些?

调理经脉不和的方法有哪些?,第1张

经络阻塞即经络不通,若经络不通则气血不和、百病丛生。人体气血匮互流通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浇灌,内外相通。倘若气血不通,脏腑之间的各种联系就要发生障碍,疾病即可发生。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以下几个方法:aa一是要运动,因为动行已达于动则不衰,流水不腐,户枢不出,只有动,气血才能周流全身。二是常练气功,因为气功锻炼有素者,常可体会到真气的循环,经络运行,就是通过内景感到自身经络的存在。气功中的周天运转法、升降开合法就是能使经络之气正常地按照经络运行的重要功法。经脉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你知道什么是经脉不和吗其实经脉不和包括经脉不通和经脉不荣,经脉不通属于局部气血循环障碍,可能是由于瘀血、痰湿或寒气所导致。根据经脉不通的部位不同,患者的表现也存在差异。若经脉不通在于下肢部,可能出现下肢疼痛。若疼痛是由于瘀血所导致,可能会出现固定部位的刺痛。若由于寒气所导致,可能会出现冷痛。若由于气滞所导致,可能会表现为胀痛。若属于湿气所导致的,可能会出现胀或重等不同的感觉。经脉不荣指的是因气血虚衰或气血失和,以致气血相互为用的功能减退,对经脉的濡养作用减弱,从而产生肢体经脉等运动失常或感觉异常的病理状态。如肢体麻木或疼痛、屈伸不利,这都是气血不荣经脉的具体表现。像我们夏天怕热经常吹空调、外出骑车不注意防护、冬天天气寒冷不注意保暖或久居潮湿环境,就会造成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导致经脉不通现象,则关节或肌肉疼痛症状就会加重,这就是经脉不和,其实也是中医所说的痹病,包括我们常说的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另外经脉不和也与气血失运、经脉失养有关,所以想要摆脱经脉不和带来的困扰,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补血养血为主。

1、威灵仙,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贵州、四川、陕西南部、广西、广东、湖南、湖北等地。该种根及茎入药,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梗之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胆结石,跟骨骨刺、足跟痛、食管癌等。

2、祛风除湿:威灵仙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能用于风湿痹痛,对于治疗反应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酸痛等疾病有一定的效果。用于风湿所致的肢体疼痛及脚气疼痛等症,常与羌活、独活、牛膝、秦艽等配伍同用。

3、通络止痛:威灵仙还具有通经活络、止痛功效,对于治疗肢体麻木、筋脉拘挛、痛风、屈伸不利、脚气肿痛等症状有一些作用。

4、降血糖:威灵仙浸剂对正常大鼠有显著增强葡萄糖同化的作用(即给予大鼠以大量葡萄糖后,尿糖试验仍为阴性),故可能有降血糖作用。

5、威灵仙茶:将威灵仙5g、花茶3g放入玻璃杯中,倒入200ml开水冲,冲泡饮用即可。可以祛风湿,消痰散积,降血糖之功效。

6、威灵仙酒:将500克威灵仙洗净,切碎,用纱布袋装,放入酒中,加盖密封,用火隔水煎煮1小时,取下后,放置于阴凉处,7天后即可服用。可以祛风利湿,活血通络。对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大、酸痛,屈伸不利等病症效果显著。

问题一:中医:麻、木、胀、痛各代表什么? 中医认为: 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疼、痛、痒、酸、胀、麻、疲、乏之病症 一、疼téng 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一种不适感觉。那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与“痛”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看汉字是如何解释的? 我们先来看看结构。疼,外面是一个病字旁,里边是一个冬。怎么理解呢?中国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个字里,都有深刻的含意。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关,而病字旁,代表过寒。《黄帝内经》是这么解释的:“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灵枢经・刺节真邪》”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寒超过了热,而导致了骨头疼肉紧枯。这种感觉可以用“寒风刺骨”这个成语来形容。因此,可以理解为,由过寒引起的身体不适之感觉。 中医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疗法。因此,对于疼,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时如果受寒而引起的不适,要用热来解决。通常,引起疼的病症,主要是外伤、冻伤、风寒感冒等,大都与寒冷有关。 二、痛tòng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字形结构。痛,是病字旁,里边是一个甬字,“甬”,什么意思呢,路也。我们这样可以理解痛这个字,它是由于路被堵住了引起的。那这个路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理解为经络,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血管、淋巴等各种管道。像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经的问题,那这部分,大都是由于受寒凉,导致经络堵住,经血下行不畅。那解决的方法,就是要通把路打通。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 三、痒yǎng在古字中“羊”和“阳”是相通的。在中医里,阳与人的生命关系密切。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那阳在病里旁里,说明什么呢?阳气病了,受阻了。因此,我理解,痒,实际上是“痛和健康”的一种临界状态。 什么情况下人体会痒呢?长伤口时,人会痒,说明气血在通达到伤口时,受到一定的阻碍,不顺。人体从一股暖流,变成无数条暖流时,就会感觉痒。还有人的后背也经常会痒,也就有人发明了痒痒挠这种工具。那这种痒,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人体的阳气在往外顶体内的湿。在顶的过程中,由于人体的经络不是很畅通,因此,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会痒。 对于皮肤痒,很多人都爱用激素,其实,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对人体有危害。其实,人体很有意思,当你面对痒的时候,人最爱做的事,就是挠,而这个挠的过程,其实也是疏通经络的过程。只不过,这是在表皮。而更深层、更好的办法,就是刮痧,让更深层的寒湿出来。如果原来痛,现在变成痒了,其实,说明你的身体在向好的方向转换。反之,原来痒,后来变成痛了,那就说明向坏的方向转换。 四、酸suān 酸字的左边是一个酉,右侧是“妗qūn。酉,在天干地支中,对应的是17-19点,刚好是肾经当值。而“妗弊郑 意为:“行走迟缓的样子”。所以,在人体上,基本可以理解为肾虚了。 我们身体最容易酸的地方是哪,是腰对吧?在中医里,腰为肾之府。所以,腰酸,大体上可以找到的原因就是肾虚了,我们身体代谢缓慢了。还有一种状况,就是我们爬山之后,腿很容易酸,其实,这也是身体血液中乳酸堆积不易代谢的结果。而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造血,所以,还是和肾虚有关。 我觉得,酸其实和痒一样,也是一种身体的临界状态,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坏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对于酸,解决的方案,就是加温和加速,热敷和 ,对缓解酸有很大的效果。同时,枸杞也是强肾的佳品。总之,强壮你>>

问题二:麻木的中医病症名 证名。肌肤感觉障碍。麻,肌肤蚁走感,或如触电感;木,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由气血俱虚,经脉失于濡养,或气血凝滞,经络失畅,或寒湿痰瘀留阻脉络所致。《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麻木,风虚病亦兼寒湿痰血病也。麻,非痒非痛,肌肉之内,如千万孑虫乱行,或遍身**如虫行有声之状,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有如麻木之状。木,不痒不痛,自己肌肉如人肌肉,按之不知,掐之不觉,有如木之厚。”《医学准绳・麻木》:“麻属痰属虚;木则全属湿痰死血,一块不知痛痒,若木然是也。”《张氏医通・麻木》:“一块不知痛痒,阴寒益甚,或日轻夜重,脉涩而芤或弦,属痰挟死血,宜活血行气,二陈加芎、归、桃仁泥、红花、牛膝、韭汁之类。大便见黑而不作泻者,小剂桃核承气汤微利之。十指麻木,属胃中湿痰死血,二陈加二术、桃仁、红花、少加附子行经。湿热下流,两脚麻木,或如火燎者,二妙加牛膝作丸,不应,少加肉桂。”又治浑身麻木不仁,或左或右半身麻木,或面或头或手臂或脚腿麻木不仁,并用神效黄芪汤(见《张氏医通・痹》)。

问题三:中医里面弊症是什么意思 中医的“痹症”而不是“弊政”。痹症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问题四:肢体麻木的肢体麻木的中医配方 1 霜桑叶适量,晒干后用砂锅加水适量煮沸,捞出桑叶,趁热泡手脚15分钟。每日2次,一般3天即可见效。 2 鲜花椒300克(干品60克),加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盛入碗内,放在房上露一夜,用罗盖上,在太阳将出时取下,冷服。盖被出汗,一般1次即愈。 3 川乌、草乌、白芷、当归、木瓜、川牛膝、乌梅、独活、甘草各9克,红糖500克,高度白酒1500毫升。先将中药放入中型锅内加清水1000毫升煮沸,待水蒸发多半后,加入红糖;红糖全部溶化后再放入白酒,此时改用小火煮沸即可(切勿用急火,以防酒沸易燃)。每日饮150毫升左右,分2-3次,饭前饭后皆可。 4 顺金龙根(又称串金龙)、蓍草根(俗称蚰蜒草或锯齿草)各50克,在500毫升白酒中泡7天后,每天早晚饭前喝2盅,每月1剂。轻者3个月,重者半年即愈。 5 生黄芪、木瓜各30克,丝瓜藤20克,丹参、鸡血藤、杭芍、赤芍各15克,当归、红花、川芎、片姜黄各10克。每日1剂,早晚煎服。患者每日应做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问题五:左手麻中医辨证 虚

问题六:中医麻味的药也挺多的,常规入什么经,主治哪类疾病,请明师指点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妇科的体检项目b超,有性生活的要检查tct,白带检查等。建议每个单位每个职业的不同入职检查项目也会不同。

问题七:我胃窦炎中医帮我号脉说身体空了,不知道什么意思,他开的要麻 他是说你身体太虚!胃窦炎应该先找西医消炎后再用中医调理!

⑴妇女在月子里筋骨腠理之门大开,气血虚弱,内外空虚,不慎风寒湿邪侵入,它在临床症状是: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头痛、昏眩、肿胀、木纳、食少乏味、小便涩少、浑身怕冷,怕风,出虚汗,活动关节疼痛,遇冷,遇风疼痛症状加重,好着衣,严重的病人夏热天穿棉衣,中医理论为“寒邪入骨”。它难治的一个原因是:妇女在月子里100天一个自然恢复期,筋骨与腠理一个合闭,可以把风湿寒邪包入体内,不得排出,病邪长期滞留于体内,损坏腠理与筋骨组织,导致严重的筋骨病。⑵因过度悲伤忧虑、迎风哭泣、情绪忧郁,容易引起肝气郁结,导致气血不畅,气血受滞容易失去营养,不慎风邪可以侵入,它的临床反应症状是:怕冷,怕风,双目失明、视物不清(散光)眼睛及眼眶疼痛、偏头痛、精神恍惚、忧郁症。活动关节疼痛之外还伴有麻木,抽搐,胀痛等因素。⑶因产后失血过多导致的贫血,宫内淤血,造成体虚,头晕,腹痛,腰痛等症。⑷妇女在月子里禁行房事,过多房事伤阴、伤精,阴精两亏导致筋骨空虚,风邪可乘虚侵入,它的主要临床症状:除了怕冷怕风,关节疼痛外,主要是浑身沉重,无力,腰酸困疼痛,不耐疲劳,部分病人伴有风湿很类风湿症状。⑸好急噪之人,易生志火。思虑过度之人暗耗阴血,前者志火可伤阴动内风,后者阴血暗耗生内热而至血燥,中医理论为“血虚生风也就是血不养筋骨导致的一种风,也就是类风症,具体临床症状是浑身大小关节疼痛,头痛或者局部性疼,有的病人伴有怕冷、怕风现象天阴下雨浑身不适感、浮肿,严重者可导致浑身水肿,长期治疗不当,可以导致严重的产后独特性风湿病和类风湿病晚期。由于月风病与感冒很相似,头痛、手脚软,全身无力等,因而许多医生误治为感冒,打一些止痛针、吃一些止痛药。吃药后暂时有效,但一天后病情依旧,许多人到大医院检查,也无法查出病情,有的甚至几十年后都无法治愈,被痛苦折磨,头痛难忍,以至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做女人最怕的是什么?月风病。月风病分大月风和小月风。大月风又名“产后风”,小月风又名“月子病”。月风病就像魔鬼一样,终生都会跟着女人,稍有不甚,就会带来永远的痛苦。不少女新婚第一胎就患上了月风病,从此痛苦永远伴随着她,过早地结束了快乐美好的人生。所以做女人的最怕结婚生孩子,女人一旦患上了月风病,就很难彻底摆脱,目前什么医院都治不好,根本就查不出什么病,因而医生也就束手无策,只好打打止痛针,开些感冒类的药(因为月风病与感冒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头痛、手脚软、全身无力,常常误诊为感冒),当时是有点效果,但一天后病情依旧。月风病对女人来说简直就是魔鬼。月风病不光在坐月子的时候会得,在月经期也会得。你稍不注意就患上了,而且很多人误以为感冒,结果可想而知。(网上找的 )

今天给各位分享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威灵仙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介绍2、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及其食用方法3、威灵仙,灵验如仙,有通络止痛、祛风除湿、利胆排石等9大作用威灵仙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介绍1、威灵仙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威灵仙祛风湿为治疗风湿痹证之药,可以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用于皮肤的湿疹,疥疮,顽固性皮癣等。

2、威灵仙通络止痛,可以用于治疗足根刺痛。

威灵仙温中散寒可以用于胃寒脘痛,大便溏泄,威灵仙解毒抗癌,可以用于治疗痈肿疮毒和多种的感染性疾病以及食道癌的治疗。

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及其食用方法威灵仙具有一些药用价值。

下面,我们来看看威灵仙具有哪些功效与作用,以及威灵仙如何食用吧。

01

祛风湿

威灵仙具有祛风湿的作用。

老年人容易患有风湿病,风湿病会导致关节发生肿痛现象,而威灵仙则具有祛风湿的功效。

02

消肿作用

威灵仙还具有消肿的功效,对于患有腰酸腿痛症状的人群,也具有很明显的止痛功效。

03

缓解牙疼

威灵仙还具有缓解牙疼的作用,对于患有牙疼症状的人可以将威灵仙捣碎,然后敷在牙疼的部位,能够很快地止疼。

04

食用方法

威灵仙可以内服,比如将威灵仙熬煮几个小时之后再饮用,还可以将威灵仙捣碎然后外服。

威灵仙,灵验如仙,有通络止痛、祛风除湿、利胆排石等9大作用在众多的中药中,威灵仙,算是一种具有神奇色彩的中药。

从起名字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威灵仙,说明其药效显著,服用之后如神仙显灵一般立竿见影;而且其药效功能强大,很威猛,所以叫做“威灵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记载,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病症。

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史上众多的医学家们总结出了很多威灵仙的药用功效和使用方法,下面就给大家一一介绍:

威灵仙药性辛散温通,所以它能够祛除在表的风邪,在里的湿邪,是治疗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肿痛的良药。

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病症。

在宋代官方制药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就记载了威灵仙与当归、肉桂搭配制作的神应丸,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温阳活血止痛的作用,治疗肾阳亏虚、风寒入侵,或者因为长时间在湿冷的环境中居住生活,而导致的腰痛病症。

而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也发现,威灵仙为主制成的药剂,对于痛风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降低血尿酸、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

使用威灵仙,还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的关节疼痛,表现为关节变形、瘀阻,活动不灵便者。

威灵仙可以发挥很好的通经活络,活血祛瘀而止痛的作用。

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中,就有用威灵仙粉碎后,用温酒送服,治疗慢性腰腿疼的方法。

现代,可以用黄酒温热后,送服威灵仙,达到通络止痛的效果。

而且现代研究发现,将威灵仙粉碎后,用醋调和外敷,可以用于治疗跟骨骨刺引发的足后跟痛。

对于冬季常见的,因为吸入冷风,或者寒邪侵犯胃肠,导致的突然腹痛、胃痛,威灵仙也可以发挥温中、散寒、止痛的效果。

另外,威灵仙还可用于治疗寒邪入侵,导致的小腹冷痛、疝气疼痛等,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比如有简单的验方,用威灵仙与鸡蛋、红糖一起,煮成鸡蛋汤,用于治疗胃中冷痛,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威灵仙除了能够温中散寒止痛,还具有泻下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中老年人常见的便秘。

它既能够温阳气,还可以通利肠道,对于中老年人肠道津液亏虚,大便干燥而便秘者,可以用威灵仙与黄芪、枳实等搭配使用,达到补气、通便的效果。

临床上,用威灵仙大剂量使用,治疗胆结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表明,威灵仙具有促进胆红素排泄、松弛胆管末端括约肌,从而促进胆汁排泄和胆结石排出的作用。

上文说了,威灵仙可以促进胆汁的排泄,促进胆结石的排出,这个作用,同时还可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不仅可以促进胆汁排出、消除胆汁淤积,还有助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从而达到保肝、退黄的作用。

威灵仙辛散温通咸软,归脾、膀胱经,还具有涤痰化饮,治疗痰湿内停所致疾病的作用。

比如可以用于治疗,痰湿阻塞经络,导致的中风后咳嗽痰多,单用威灵仙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代药理学证实,威灵仙含有白头翁素和白头翁醇、皂甙等类,具有镇痛、解除支气管等处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从而治疗咳嗽等症。

《药性赋》明确指出威灵仙具有“宣风通气”的作用。

现代临床应用,使用威灵仙治疗梅核气(慢性咽炎的一种,总感觉咽喉部位有异物感,吞不下、吐不出,检查没有实质病变,容易恶心干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哆咖医生超能团##谣零零计划#

关于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和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落脏治疗”是易医学临床治疗上最简单、最方便的一大法门,凡疾病能落于脏的都可以进行治疗。知道了落脏,就知道了五行(五行应五脏),知道了五行就知道了阴阳,知道了方位,就能进行“分方归类”,就很容易地根据需要来治疗疾病。可以帮助我们十分迅速地找到治疗的中心,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手段。

1、落脏是“五分法”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

2、落脏中五腑从五脏

3、落脏中八卦方位与五行的关系

4、病落何脏,就是治疗该病的主要靶向

1、从人体的五脏六腑的生理反映“落脏"

2、从脏腑的病理变化来落脏

3、从人体经络的走向路径来落脏

4、从疾病的症状五行所属里落脏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脉方面的疾病或症状都属于心的范围。

(1)各种心脏病。

(2)血管的病变。比如血管硬化症,血管内膜增生症,血管瘤等。

(3)血液方面的病变。比如血液成份改变的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等;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性疾病,比如高血压;血液粘稠度增加引起的疾病,血栓形成疾病等。

(4)血液路径发生改变的疾病。比如脑溢血;一切出血,如子宫功能性出血,鼻出血等。还有就是面部无华的疾病,也就是说面色不好的疾病也都属于心的范畴。

2、心主神志。神志方面疾病也落脏于心。神志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第一是非正常人的心神,比如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定,心神不宁等等症状。第二是昏迷、谵妄、不醒人事、胡言乱语、精神错乱、精神神经性疾病。第三是心智发育不良、智力减弱等疾病,如脑瘫的后遗症、白痴、外伤性智力障碍、小脑萎缩、老年痴呆等等。第四是心理疾病的范畴,比如心理阴暗,嫉妒心特强,占有欲特大,贪心,闭塞,缺乏与人沟通技巧,自闭症,抑郁症等等。

3、心开窍于舌。舌部的疾病都属于心的范畴。比如舌麻,舌强,舌不灵活而无法言语,或心烦,舌赤,口舌生疮,口角糜烂等。

4、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为脏,小肠为腑,它们为表里关系。“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主液”,通调水道。如临床上见尿少、尿赤、尿热、尿痛,便血,痔疮等都可以从心落脏。

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疼痛、瘙痒、疮疡、疖肿症状都属于心的范畴。

1、肺主气,司呼吸。“肺者,气之本”,有关气方面的问题都落脏于肺。“气”包括几个方面:第一是指人体与大自然之间的气体交换关系的气。第二是指人体的呼吸之气,导致呼吸困难或是携带氧的功能下降的疾病应该都属于肺。第三是指人体的各种气,比如所谓的真气、元气、经脉之气、宗气、正气、后天之气等等。肥胖症属于人体气虚之列,其治疗就落脏于肺;一切的气短、 呼吸困难、不少言懒语、说话无力、鼻塞等都属于是来自于气的疾病,都落脏于肺。

2、 “肺主治节”。“节”是指大自然里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也对应人体的大关节,比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人体有十二对大关节、二十四个关节面,对应是一年里的十二个月和二十四节气。凡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关节病变都可以从肺治疗。也就是说因为气候变化引起人体关节病变的疾病都落脏于肺,这就是“肺主治节”。但与气候没有关系的就不是落脏在肺,比如老年性关节退行性病变。

3、肺主宣发,外合皮毛。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的布散功能,外合皮毛是说明肺与皮肤和体毛相关。如果这些方面发生问题,体内的毒素无法通过肺的宣发功能从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这类疾病落脏于肺。

1,脾为仓禀,主运化,输布精气。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要起到现代西医认为的消化系统的功能作用,所以凡消化系统的疾病都落脏于脾。

2、脾主肌肉、主四肢 。因为脾主消化系统,故脾对于机体的肌肉起到主要的滋养功能,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的肌肉使其发达、健壮。同样人体的四肢也是依赖脾土的输送营养,这样四肢才能强健。故肌肉萎缩、无力者,或四肢乏力、举动困难者都应该落脏于脾。比较多见的是进行性肌无力,重症肌无力,肌萎缩等疾病。

3、脾主升清,统血。 脾气有上升的作用,就是将已经消化好的精微物质吸收和输布于心肺,再通过心肺的化生气血并营养全身,这就是升清。如果脾气发生问题,升清困难,临床上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内脏下垂,久泻脱肛等症状。其次脾有固摄血液,使血液在经脉里运行的作用,有了脾的统血作用,血液就不会外溢至血管之外。如果脾气虚衰,失去统摄功能,血液将失去其正常运行的血管内而出现种种的出血症状,比如便血、崩漏、肌衄、鼻衄、紫癜等,这些都应该落脏于脾。

4、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开窍于口,主要是指脾土主口的五味,如果有人食不甘味主要是应在脾上,故治疗时要落脏于牌。脾的好坏在人体主要体现在唇周(唇四白)。

5、 脾与胃相表里。 脾与胃互为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故称脾胃乃后天之本。后天的健壮离不开脾胃的共同作用,但它们之间不尽相同,脾主升,胃主降;脾属湿,胃属燥;故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故临床上常说:“脾是生痰之源, 肺是储痰之器”,这个生痰主要是胃的燥化发生了改变引起的。

6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土发生功能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症状是水肿、胀满等一系列 水湿潴留 的病变,或凝聚为痰饮、水肿、泄泻,故一切水肿胀满的疾病都应该落脏于脾。还有一些症状虽然也是水湿范畴但是 并非呈显性 ,比如 身重、身胀、小便不通、四肢乏力、四肢不举或痿弱 也都应该落脏于脾。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凡出现痉证项强、角弓反张之证,都与湿邪有关。因湿为阴邪,侵袭人体,阳气被遏,四肢失温而致痉证发生。

7、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病症。食不下,消谷善饥,腹胀,胃脘疼痛,气逆,流涎。

8、此外注意颈肿、唇部出疹,喉痹以及口角歪斜,都应该落脏于脾。( 脾开窍于口、脾主肌肉? )

1、 肝主疏泄。 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主疏泄。疏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情志方面,肝可以调整机体的气机畅通,使人体心情舒畅,如心情不好、情志抑郁应落脏于肝。二是指消化系统,因为肝的疏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作用,并与胆汁分泌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肝失疏泄,临床上可以出现胸胁胀痛、急躁易怒等症状;大怒之后也往往肝木犯胃,出现嗳气、腹胀、腹泻和脾气不升的症状。治疗这些症状要落脏于肝。三是指通利三焦、疏通水道的作用。如果肝失疏泄则会出现气机不畅、瘀血阻滞、经脉不利使水液不行,引起水肿、腹水等症状,这都应该落脏于肝来进行治疗。

2 、肝藏血、主谋虑、主精明。 肝是血窦结构,含血极多,故称肝为血海,在人体里有调节和储存血量的功能。如果肝血不足或肝不藏血时,可见月经量少或闭经,也可见月经量多或崩漏。 肝为将军之官 ,故能主谋虑、主精明。这里大都是指肝有调节人体思维的作用,也有控制人体情绪的变化,如果一旦肝失精明的话,临床上可以出现思维紊乱,情绪失控或发生狂妄 (木不生火?) 。

3 、肝主筋,主运动, “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筋是指我们解剖学上说的肌腱、腱膜等组织,是联系肌肉、关节的结构。肝血盛衰能直接影响到筋的强弱。 “爪为筋之余” ,肝血的多少也能影响到爪甲的枯荣,肝血足筋强爪坚,肝血虚筋弱爪软。

肝主运动,故所有临床上与运动有关的都落脏于肝。比如多动症就是落脏于肝,此外还有帕金森病也是属于肝的问题。

“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临床上视觉的好坏主要依赖肝血的满养,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或夜盲,肝阴不足可见两目干涩,肝经风热可见目赤痒痛,肝阳上亢可见头晕目眩,肝风内动可见目斜上吊等。

4、 肝胆相表里。 胆附于肝,内藏胆汁,有助消化脂肪的作用。中医认为胆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储藏和排泄胆汁,第二作生决断。所谓的决断是指有对事物的出现起到判断和决定的功能,并有增加人的勇气和胆量的作用。胆小怕事、小心谨慎应该是胆的问题,也落脏于肝。

5 、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掉者震也、动也;眩者晕眩也。中医认为凡眩晕病症属于肝,凡震掉症状的也属于肝。如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可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重时可见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症状,都可以落脏于肝。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这个风临床的表现是麻木、强直等。除此之外临床上可见的狂言、惊骇、易怒、易恐、易悲、筋挛、胁满痛等等都属于落脏于肝。

6、与生殖泌尿系统有关的疾病。因为肝经绕阴器环行,故肝与机体的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有密切的关联,特别对于女性更是如此。因为女性的情绪与生殖关系密切,所以要治疗女性不孕时,要注意落脏于肝,不要一上来就直接治疗肾。 “妇人肝为本, 男子肾为根” 。临床上如遇外阴病变的应该注意落脏于肝,比如宗筋痿、白*、狐疝、遗溺、癃闭、囊缩、挺长、暴痒等都属于肝,都应落脏于肝。

1、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所谓的精分先天与后天,先天之精禀受父母,后天之精源于饮食,虽然这两种精来源不同但均归于肾。所谓的肾藏精主要是指肾脏能将这个人体之能源聚集和储纳起来,不使其无故消耗而影响机体的发育生长和传宗接代的能力。所以人精力不济,生长发育延迟,生殖困难都应该落脏于肾。

2、 肾主水,合三焦,主纳气。 肾的一个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的津液,维持液体的平衡。人体的津液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传输、肺的宣散和肃降、肾的蒸腾汽化,并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而肾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气的作用,将气体交换里的精华闭藏起来,防止呼吸表浅保障气体交换的正常进行。所以临床上遇见呼吸困难的患者除了注意是否是肺的问题,也要考虑是否是肾的问题,特别对于患病时间比较长的咳喘病人要多一种考虑。

3、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肾藏精,精生髓,骨赖髓生养,肾精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坚髓足;肾精虚衰则骨髓化源不足,骨骼软弱无力。临床上会出现腰膝酸软脚痿不能站立,或牙齿不坚,松动或脱落等。肾精不足脑髓枯竭,影响到头发的生长,故临床上多见脱发、白发或头发枯萎、失去光泽、分又及停止生长等,都属于肾亏,都应落脏于肾。

4、 肾开窍于前阴,开窍于耳。 前阴指前生殖器,故前阴既有关系生殖的功能,也有关系泌尿的作用,如肾精满血盛则人体精力旺盛,小便和房事自然顺利,故称肾为 “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临床上对于早泄、阳痿、遗精、性冷漠、无性欲等症状都属于肾的问题,都应落脏于肾。肾开窍于耳,是指耳的听觉好坏与肾的精气多少有关,如果肾气旺盛则耳的听力灵敏,如果肾气不足临床可出现耳鸣、耳聋或重听等症状。

5、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生理功能是储尿和排尿,而这些功能全赖于肾气的充盈和气化的功能,所以形成了表里关系。肾气足则膀胱开合有度,维持了水液的正常代谢。肾气不足则气化失常,膀胱开合失度,出现小便不利或尿失禁、尿频、尿急和遗尿等症状,这些都应落脏于肾。

6、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如果肾阳虚衰使机体气化功能减退,体内则出现阳不化阴,导致阴寒产物积聚,如水湿、痰饮之类。古人云:“ 诸病水液, 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这种寒、这种水湿都来自于肾阳虚衰,临床上可见尿液清长,涕唾痰涎稀薄清冷,或大便泄泻,水肿等等,这都应落脏于肾。

7、为水病,癃闭,溺血。所谓水病泛指多种水肿病症,是因为肾阳不足而因寒、风引起的,其根在肾。所谓的癃闭是指小便淋漓,有闭而不通,废而不用。癃闭溺血是指血淋症,认为是膀胱热所引起,这些都应该属于落脏于肾。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心)。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因肾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会导致寒病发生。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筋骨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凡由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脏有关。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气有虚实之分: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致湿病的发生。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脏有关。因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实热则局部痛重且胀,虚热则局部痒而不痛。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痿分皮、肉、脉、筋、骨五种,分属五脏。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喘有虚实之分:虚有肾阳虚衰,肾不纳气,实由邪壅于肺,失于宣肃,皆可致咳喘上气;呕由寒滞中焦,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或咳呕并作。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凡出现四肢厥冷、二便失常之证,都与下焦有关。厥指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轻则四肢发凉,重则昏不知人,有寒、热、煎、薄、大厥之别;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结;泄则小便失禁或大便泄泻。尽管病因有多种,但均与下焦关系密切。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本篇属火者多达5条。凡出现神志昏蒙、抽搐痉挛,口噤鼓颔、战栗失神,气逆咳喘、呕吐上冲,烦躁狂妄、精神失常,下肢浮肿、疼酸惊惕之证,都与火邪有关。由于邪热亢盛,逆传心包,扰乱神明而致神昏;肝血不足,筋脉失濡而致抽搐;邪热内扰,心神不宁而致口噤战栗;热灼肺金,肺失肃降而致咳喘上逆;肝火横逆,胃气上逆而致呕吐上冲;热扰神明,痰火蒙窍而致烦躁狂妄;热入血分,络脉不通而致肢肿疼酸等。虽表现症状较多,但皆由热邪化火所致,故有“火为热之极”之说。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属热邪次之,共有4条。凡出现腹部胀满、大而拒按,胀满如鼓、肠鸣有声,转筋反张、小便浑浊,呕吐泛酸、急泄下坠之证,都与热邪有关。由于脾胃损伤,肝气横逆而致腹胀且大;湿热壅滞,气机不畅而致腹胀如鼓,肠鸣辘辘;邪热炽盛,筋脉失养而致转筋反张,热灼阴液而致尿液浑浊;肝气犯胃,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泛酸,湿热下注而致急泄下坠等。总之热邪之病大多急重,属于实证,当予明辨。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凡出现痉证项强、角弓反张之证,都与湿邪有关。因湿为阴邪,侵袭人体,阳气被遏,四肢失温而致痉证发生。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凡突然发生筋脉挛急、项背强直之证,都与风邪有关。因风性善动,亦有内外之风,此处当指内风。由于肝肾阴虚,筋脉失养,里热炽盛,引动肝风而致项背强直发生。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凡人体内排出的水液,如涕泪、唾液、呕吐物、小便、稀溏便等,呈现清稀透明、淡白冷凉之象,都与寒邪有关。因寒性凝滞,易伤阳气而生清冷收缩,亦有内外之分,此处多指内寒。由于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致唾液较多,恶心呕吐,小便清冷,五更泄泻。也有外感寒邪而致喷嚏流泪,或寒疽而脓液清稀等。

答案:A

选项A尪痹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紧,肘膝不得伸,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而成废人。舌质暗红,脉细涩。选项B痛痹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选项C行痹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脉缓。选项D着痹表现为肢体关节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重着,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选项E风湿热痹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答案:C

小活络丸

功能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邪闭阻、痰瘀阻络所致的痹病, 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或冷痛、或刺痛 、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082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