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法的动作要领

滚法的动作要领,第1张

滚法的动作要领如下:

1、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这二者动作一定要协调。即前臂旋前时,腕关节一定要伸展,以小鱼际肌为着力部位。反之在前臂旋后时,腕关节一定要屈曲,以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为着力部位。如此在体表部位上产生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其滚动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2、躯体要正直。不要弯腰屈背,不得晃动身体。

3、肩关节自然下垂,上臂与胸壁保持5~10厘米距离,上臂千万不要摆动。

4、腕关节要放松,屈伸幅度要大,约120°(屈腕约80°,伸腕约40°)。

5、滚法突出是一“滚”字。忌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跳动、顶压、及手背撞击体表治疗部位。

6、手指均需放松,任其自然,不要有意分开,也不要有意握紧。

手法具有体表接触面积大、刺激力量强而且又十分柔和的特征。主要用于治疗运动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滚法整个手法动作是由两部份协调来共同完成:一是由前臂的旋转;二是由腕关节的屈伸而组成的复合式手技动作。其受力部位以小鱼际肌至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

①先做挂臂摆动练习,体会挂臂正确姿势和摆动动作要点,注意先做小摆动,逐渐加大摆幅练习;

②反复练习挂臂撑收腹举腿成屈体挂臂撑,要求臀部翻出杠面以上;

③在垫上屈体仰卧,两臂体侧压垫,做向前上方伸腿展髋,跟肩成分腿坐练习;

④杠上屈体挂臂撑开始,伸腿展髋,压臂跟肩成分腿坐;

⑤支撑摆动臂屈伸,发展上肢和肩带力量;

⑥保护与帮助下完成练习。保护者托扶臀、背,帮助完成上法。

基本动作特点:颤、开、顺、舞袖(撩、甩、摆、晃、抛)

舞蹈也有其一致的规律性。如:膝部有规律的颤动、屈伸,是各藏区舞蹈的共性。藏舞的基本体态:身躯微前倾,扣胯,身体的交叉感以及所有舞蹈和流动过程中的髋关节都随重心下懈,形成其沉缓、凝重的形体语言特色。

步法强调重心向下,有沉和拖的感觉,动作组合常有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四步回转等规律。

由膝部的颤动、屈伸和脚下重心的移动来带动上身的左、右靠动。

手臂也随着脚下的节奏做甩、撩、摆袖等舞动而形成一种流动的造型美。其动作特点是:颤、开、顺、舞袖。

颤:舞蹈时膝关节松弛,既柔又富弹性的均匀的颤动,是藏舞脚下动作的主要动律。

开:舞蹈时,双脚自然外开,动力腿多系自然勾脚。顺:是指手臂与脚的动作配合上同出一侧,同时向一个方向所形成的“一顺儿”。

这种“一顺边”的美,是高原农牧文化型民间舞蹈的主要特征之一,它融会在各种民间舞蹈的动律和舞姿之中,形成别致的舞蹈美。

双杠臂屈伸有什么好处

 双杠臂屈伸有什么好处,都说生命源于运动,通过锻炼身体来到的强身健体的目的是很多人会做的事情,而双杠臂屈伸也是很多人会做的一个锻炼的动作,下面为大家分享双杠臂屈伸有什么好处,一起来看看吧。

双杠臂屈伸有什么好处1

  双杠臂屈伸练哪里

 双杠臂屈伸属于推的动作,主要锻炼到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

  双杠臂屈伸动作要领

 1、 在整个活动中,前臂应尽量保持稳定,手肘全程置于手握位的正上方。

 2、 上身向前微倾,让胸部指向地面方向。

 3、 身体落下时,放松肩胛骨,让肩膀被上提,应感觉胸部及肱三头肌的拉扯,避免收紧上斜方肌让肩膀抽向耳朵方向。

 4、 向上推时,肩关节与肘关节应同时活动,上身倾斜角度不变,让身体全程保持靠前的动作。

 5、 想像一下将一个普通的`俯卧撑(身体水平)换个形式用接近垂直的状态下进行,这样比较容易找到感觉。(先决条件当然是有效掌握俯卧撑技巧)

  双杠臂屈伸的好处

  1、 能练到整个上肢

 双杠臂屈伸是上肢动作中调动肌肉最多的动作之一。除了胸部,双杠臂屈伸还能让肩部、肱三头肌,甚至小臂充血。身体前倾45度,手肘打开,能最大程度刺激胸部。相反,上身直立,夹紧手臂则能最大程度让肱三头肌充血。

  2、 高次数低次数都适用

 一些动作适合大重量少次数,比如卧推;一些动作适合小重量多次数,比如飞鸟和绳索夹胸。但双杠臂屈伸是极少的适合所有次数范围的动作。双杠臂屈伸是很好的多关节动作,用来热身非常合适,哪怕在你没有健身房的适合,只要有小区里一副双杠,一个背包和几本书作为负重,一样可以将胸部和三头练得很爽。

  3、 刺激更多肌肉

 不少研究都证实,闭链动作更有助于刺激肌肉(远端固定,移动自己身体的动作)。比如深蹲和倒蹬相比,就是更好的动作,双杠臂屈伸也是如此。同时由于需要保持平衡,对于核心也是很好的锻炼。

  4、 没有健身房也能训练

 只要有两个可以把手撑在上面的平台就可以锻炼。可以是两个椅子,也可以用厨房桌子的拐角甚至是小区里老头健身器“太空漫步仪”的扶手。没有负重?没问题。肌肉在意的是训练强度,而不是训练重量。增加肌肉收缩时间可以达到同等效果。试试下降4-6秒,然后停顿一下再用2-3秒撑起,你绝对会体会到该有的酸爽。

双杠臂屈伸有什么好处2

  双杠臂屈伸技巧

  动作的一般过程为

 双手分别握杠,两臂支撑在双杠上,头正挺胸顶肩,躯干、上肢与双杠垂直,屈膝后小腿交叠于两脚的踝关节部位。肘关节慢慢弯屈,同时肩关节伸屈,使身体逐渐下降至最低位置。稍停片刻,两臂用力撑起至还原。

  动作要求

 1、下放的速度要慢,并尽量降低。

 2、身体不可随意晃动,要保持平衡。

 3、不要在身体的前后摆动中完成动作。

  动作节奏

 下放2秒左右,静止1——2秒,撑起2秒。

  双杠臂屈伸练习方式

 仰卧撑,对肱三头肌的刺激极强,可在双杠或垫上进行。

 双杠臂屈伸是一个双关节运动的动作,不同的动作要求会对主练肌肉、胸肌和肱三头肌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

  1、握距的选择

 窄握对肱三头肌刺激大,宽握对胸肌刺激大。

  2、上体倾角(侧面观)的选择

 着重练肱三头肌上体宜后仰,身体呈反弓形,使手臂在体后完成动作;着重练胸肌则宜前倾。

  3、上臂与躯干的夹角(背面观)

 着重练肱三头肌直夹紧,下放时也不要外张,保持两臂平行;着重练胸肌,下放时则可外张。

  另外,自助的方法是

 体前放一稳定的高凳,在练习中需要帮助时,收腹抬腿,把两脚轻放到凳上即可。此法也适合初练者用来降低练习难度。当一组动作能轻松完成12个以上时,就应负重练习,如将杠铃悬挂于腰部进行练习即为较好的方法。

滚法的动作要领如下:

1、前臂转动和腕部屈伸这两种姿势都必须协调一致。也就是在手臂旋前,腕部一定要屈伸,以小鱼际肌为着力点。恰恰相反,在旋前臂后,必须使腕关节屈伸,以第五掌骨和第四掌背侧为着力点。这种情况会导致表部位上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它的滚动频率每分120~160次左右。

2、滚法姿势必须是人站着。不可弯腰和摇晃身体。肩部放松,上臂离胸壁5~10cm远,上臂不能晃动。腕部要放松,伸展范围120°左右,手腕屈伸80°左右,手腕屈伸40°左右。

3、滚法突出是一个"滚"字。请勿拖拽手背,摩擦移动、摇晃、顶压及手背撞击表皮医治位置。手指也需方式,任其自然,不必刻意分开和刻意握紧。

滚法由已故的推拿高手丁季峰医师创造,故又称丁氏滚法。滚法是由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复合而成。手法操作时在体表形成如同圆球来回滚动的感觉,十分舒适。

什么是滚法:

利用腕关节伸屈、内外旋转的连续复合动作,带动手背部往返滚动,称为滚法。操作时肩、臂、手腕要放松,微屈肘关节,滚动时要紧贴被操作部位的皮肤,用力要均匀、有节律,不能跳动,频率一般在每分钟120-160次。

滚法的衍变手法:

1托膝滚腰法:术者一手托住被受术人的膝关节,做顺、逆时针的摇动,另一手在摇动过程中在被受术人的腰骶部做滚法。操作时被受术人采取俯卧位。

2摇膝滚臀法:被受术人采取俯卧位,术者一手握住其踝关节,做顺、逆时针的摇动,另一手在其臀部做滚法,边摇边滚。

3双手滚法:也称“龙凤呈祥”。操作时双手在被施术部位做方向相同或不同的前后、左右的滚法。多用在操作视野较大的部位,如背部、腹部等。

1、引体向上,锻炼要领是:双手正握单杠,宽度稍微宽于两肩,背阔肌充分伸长,两腿自然伸直并拢,等身体静止时,集中背阔肌用力向上将身体抬起到使头部高于单杠,停顿3秒左右,再将身体缓慢放下至身体完全伸直,重复即可。

2、左右移动,动作要领:双手正握单杠,双腿自然下垂,双手向左或向右快速移动。

3、屈膝上举,动作要领:双收正握单杠,双腿自然伸直并拢,用腹肌的力量屈膝上举,使大腿尽量靠近胸腹至最大限度停止3秒左右,缓慢放下双腿,重复以上动作。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下放的速度要慢,并尽量降低,身体不可随意晃动,要保持平衡,不要在身体的前后摆动中完成动作。

2、窄握对肱三头肌刺激大,宽握对胸肌刺激大。

3、着重练肱三头肌上体宜后仰,身体呈反弓形,使手臂在体后完成动作;着重练胸肌则宜前倾。

4、着重练肱三头肌直夹紧,下放时也不要外张,保持两臂平行,着重练胸肌,下放时则可外张。

5、另外自助的方法是体前放一稳定的高凳,在练习中需要帮助时,收腹抬腿,把两脚轻放到凳上即可。此法也适合初练者用来降低练习难度。当一组动作能轻松完成12个以上时,就应负重练习,如将杠铃悬挂于腰部进行练习即为较好的方法。

-单杠卷身上

1、头颈动作

  (1)屈::两脚并立,两手放在体侧,头部沿着垂直方向,主要是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屈伸。

  动作要领:前后屈时,动作充分,匀速缓慢,不可过急过猛。

  (2)转:两脚并立,两手放在体侧,头沿着垂直轴向左(右)转90度。

  动作要领:左右转时,下颌与肩平行,目视前方。

  2、肩部动作

  (1)提肩和沉肩:肩关节沿垂直轴做上下运动。

  动作要领:上提肩时两大臂内收,沉肩时加力下行。

  (2)扣肩和展肩:单肩或双肩向内收,含胸,然后再外展挺胸。

  动作要领:向前收肩含胸,向后收肩挺胸。

  (3)绕和绕环:肩关节在矢状面内向前或向后做圆周运动。

  动作要领:绕不超过360度,绕环需大于360度。

  3、胸部动作

  (1)含胸和挺胸:掌心向下,低头含胸;掌心向上,后振抬头挺胸。

  动作要领:低头含胸,抬头挺胸。

  (2)振胸和移胸:肩胸部位做前后抖动。

  动作要领:抬头挺胸,抖动时节奏清晰,动作幅度大。

  4、髋部动作

  (1)顶髋、摆髋、提髋:髋关节沿垂直轴做上下运动。

  动作要领:左右顶髋时支撑腿伸直,髋关节动作幅度大而有弹性,上体舒展挺胸。

  (2)绕和绕环:髋关节在矢状面内向前或向后做圆周运动。

  动作要领:绕不超过360度,绕环需大于360度。

  5、手臂动作

  (1)屈、伸和举:肌肉收缩使关节产生屈和伸的活动过程。包括手臂的屈伸、手腕的屈伸和肘关节的屈伸。

  动作要领:前后屈时,动作充分,匀速缓慢,不可过急过猛。

  (2)举臂、摆臂:以肩关节为轴,大臂小臂做上下、前后摆动。

  动作要领:臂的活动范围不超过180度。

  (3)环绕:以肩关节为轴,双臂或单臂向内、外、前、后做180度以上绕环。

  动作要领:大臂、小臂用力伸展做大幅度转动,重心要稳。

藏族舞蹈的分布比较广泛,体态动律复杂。尤其是膝关节的运动,它分别有连续不断的、小而快的、有弹性的颤动和连绵柔韧的屈伸,然而伴随着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的转移,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动作附随而动,不能有丝毫的主动。

而从体态上看,它上身动作像雄师、腰间动作较妖娆、四肢关节很灵巧、全身姿态要柔软、举止如流水缓步。所以说,藏族民间舞蹈中,松胯、弓腰、曲背等是常见的基本体态,它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虔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及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在跳舞时,这些动作会自然地体现在舞蹈中,给人以安详和谐的美感;

动态形象中带有明显的宗教心理因素,具有一种劳动所形成的身体协调之美,有着不可磨灭的艺术创造性。例如,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就将藏族民间舞蹈的体态动律和风格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它把藏族文化很巧妙的融入到舞蹈里,独特的阐述了藏族人民热爱生活的场景。舞蹈的演绎,描述了西藏人民在政府领导下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黑暗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百万农奴为题材的作品,以束缚、解放和释放的三段情感结构,表达了西藏农奴内心的真挚情感。

这其中的体态动律风格很突出鲜明,松垮、弓腰、曲背的特征展现了受压迫的宗教心里。首先,洒脱豪放、悠扬纯美的体态,展现了农奴们被释放后的喜悦心情;其次,连绵不断、缓缓流畅的动律,表达了农奴们绝不放弃的思想内涵。

“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特征,在作品中体现出了飘逸而沉稳的感觉。在被受束缚的段落里,舞蹈演员的体态动律表现在低矮、缓慢、沉重的形式中;而在解放和释放的段落中,演员们豪放、洒脱、雄狮般的情绪将舞蹈推想高潮,展现了藏族舞蹈另一面气宇轩昂的体态动律。

通过具体的比较和研究,从这两种不同的民族舞蹈中,我们得到了不少关于体态动律的启示,也挖掘出了很多的思想理念。更进一步说明了蒙古族舞蹈和藏族舞蹈各自的独特之处。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藏族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而各具特色。

自娱性的圆圈舞除《果谐》和《果卓》外,《堆偕》、《谐》与《卓》更是人们极为喜爱和著名的概况

藏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广阔的民族之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的藏族,发源于西藏境内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游地区,集中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 4省内各地区。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因藏族生活地域的差异、各自与周边其他民族的交往,而在相同类别的文化现象与艺术品种、节日和祭祀活动中,形成了诸多形式不一、风格各异的礼仪和歌舞。

在藏族的民间节日中,希冀丰收与欢度“望果节”是辛劳了大半年后人们的最大期盼和喜悦。在藏语中“望果节”的“望”字,意为“田地”,“果”为“转圆圈”,“望果节”的整个意思便是:围绕丰收的田野歌舞。

文字记载

“ 望果节”的由来和酬神仪式的舞蹈,在《笨教历算法》中有一定的记载。传说在公元五世纪末,藏王布德贡坚向笨教教主请教保佑作物丰收的办法时,教主指出:让耕作的农民在即将收获的田地周围绕行并舞蹈娱神,上天将会赐予丰收。

从此,每年收获之前,笨教僧侣充当祭祀队伍的先导,高举幡旗、手拿缠绕哈达的木棒“达达”与羊右腿,率领着各个村落手持青稞麦穗的农民和盛装妇女,排成长长的队伍,围绕农田地界进行“收敛地气、祈求丰收”的法式活动。

在这浩荡的大游行过程中,人们不停地高呼赞美神灵和祈求丰收的口号,直至回到村中,把麦穗和小旗插在谷仓或神龛上为止。

活动仪式

望堆举行“望果节”时,为筹备活动,人们较平日更早地开始忙碌。妇女们点燃场院的炉灶,开始了煮茶、捣奶……;男人们忙着支撑帐篷、布置铺满兽皮的‘观礼’座席、在场院南边已垒起的高台上插柳枝和青稞麦等。

近中午时分,“望果节”的庆典会场终于布置就绪。在主人热情的招呼下,受邀的外乡宾客依次就座于嘉宾席,并接受主人献上的青稞酒,按习俗用中指蘸酒挥弹三次,以表示对天地诸神的敬重。

“望果节”的庆典仪式,在乡长简短的讲话后开始。乡里的代表一一走到高台前,虔诚而认真地把带来的茶、酒、食品供奉在高台上的柳枝和青稞前,以此表达百姓对神灵赐予丰收的祈求与感激之情。放供品于没有神像的柳枝和青稞前,其因是藏族自古有着原始多神崇拜的传统,他们崇敬高大的树木,认为大树有连接天地、沟通神人的功能,因此许多崇拜仪式都在大树前的空地上进行,以达到祀神和娱神的目的。

但自古有“高原粮仓”美称的后藏,要想在这里找到一片林子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农区的“望果节”活动一般都在村边的场院举行。为了与神灵沟通,人们只好在场院边临时搭建个高台,台上用插放披挂彩色布条的柳枝来象征 祥云围绕的参天大树。

礼仪结束之后便是用于“娱神”舞蹈的动。伴随着激烈的鼓声,一位头戴画有星辰蓝色藏戏面具、身着五彩藏袍的老者首先登场亮相。他肩上斜挎铜铃和宝剑、手持缠白色哈达被称为“达达”的神杖,踩踏着鼓乐节奏向场院中心舞来。

这位崇高的神灵代言人站定位置后就开始挥动神杖,承担起指挥娱神舞蹈的职责。在老者的一个手势之下,四周早已待命即舞的八名鼓手,便大步流星地向着场地中心疾鼓而来。这些百里挑一的剽悍男子,枣红色脸堂配上盘在头顶夹杂着殷红丝线的油黑发辫,更透着神采奕奕的阳刚之气。他们身披五彩短披肩、脚蹬红黑间色高腰藏靴、腰旁横挎直径约六十厘米绘有五彩花纹的大鼓、双手各持马蹄槌,在边击鼓边双脚不停地跳跃下,进行着快速而灵巧的队形变化。

他们忽而组成圆圈旋转飞舞,忽而排成两队穿梭驰骋,以队形的变化达到渲染气氛、表现舞蹈力度的目的。然后通过舞者所采用的各种姿态,来体现每个舞段的主题。

主要特点

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在白面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蓝面藏戏”,不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继承和保留了在古格王朝时已有的《布马》等民间舞蹈形式。使民间的广场舞蹈进入了程式化的藏族戏剧,同时还引用了藏民喜爱的 民间音乐,使藏戏流传于藏族民间长盛不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362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