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的全部翻译和讲评

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的全部翻译和讲评,第1张

译文  我小时就特别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没办法买到书,每次向藏书的人家借,亲手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来还书。在非常寒冷的冬天里,砚台里的墨汁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写抄录完毕,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遍读各种书籍。成年后,(我)更加地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忧虑)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我曾经奔向到百里之外,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拿着经书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学生们挤满了整个屋子,(对待学生)不曾略微把话说的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我站在他身旁,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候遇前辈训斥、呵责,我的态度更加恭敬了,礼节也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后,才再度向他请教所以我即使愚笨,最后也有所收获。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的峡谷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女仆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别的同学都穿著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

  现在我虽然年老昏乱,没有什麼成就,仍然幸运地当官任职,承蒙天子的恩宠,追随在三公九卿的后面,天天陪侍圣驾,作为皇帝备询的顾问,天下人也都称扬著我的姓名,何况才干在我之上的人呢!

  现在各个学生在太学里读书,每天有朝廷供给的公粮,每年有父母寄来冬夏的衣服,没有受冻挨饿的忧虑;坐在大房子里面读诗书,没有奔波的辛劳;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题得不到解答,要求得不到满足了;凡是该有的书,都搜集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录,向别人借书然后才读得到。他们有学业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的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他人的过失呢!

  东阳的学生马君则,在太学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很称赞他的才能。我到京师时,他以同乡晚辈人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来当做初次见面时的礼物,文辞很通畅明白。我和他辩论,他的谈吐温和态度平和;他自己说少年时读书很用心,十分劳苦。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人了!他现在要回家去省亲,因此我把求学的困难告诉他,如果有人说我这是勉励同乡读书,这正是我的用意;如果有人说我这是向同乡夸耀自己际遇畅顺,荣升大官的话,那怎能算是了解我呢!补充回答: [编辑本段]原文  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6]送之,不敢稍逾约[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8],益慕圣贤之道。又患[9]无硕师[10]名人与游,尝[11]趋[12]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3]执经叩问[14]。先达德隆望尊[15],门人弟子填其室[16],未尝稍降辞色[1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8],俯身倾耳以请[19];或遇其叱咄[20],色愈恭,礼愈至[21],不敢出一言以复[22];俟[23]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yè)屣(xǐ)[24]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5]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6]而不知。至舍[27],四支[28]僵劲不能动,媵(yìng)人[29]持汤[30]沃灌[31],以衾(qīn)[32]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33],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4],烨然[35]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36]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7]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嗜:特别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

  [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得到。

  [4]假借:同意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以是:因此

  [8]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请教。

  [15]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又作德高望重。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隆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7]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28]支:通“肢”四肢的意思

  [29]媵(yìng)人:服伺的人

  [30]汤:热水。

  [31]沃灌:浇灌。

  [32]衾:(qīn)被子。

  [33]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34]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6]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37]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

  [38]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39]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40]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

  [41]流辈:同辈的人。

  [42]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43]长书:长信。贽:初见面时表敬意送的礼物。

  [44]夷:平和。

  [45]际遇之盛:谓好的遭遇。这里指官位之盛

  [46]与游:相互交往。

  [47]趋:快走。

  [48]慕:仰慕。

  [49]拥覆:围盖起来。

  [50]色愈恭:态度更加恭恭敬。

  [51]乃和:才得暖和。乃,才。

  52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补充回答: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

  手自笔录。 (手,名词作动词,用手,亲手)

  日有岁有(日,岁,名词作状语)

  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动词,用笔)

  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动词,用珠宝;朱缨,名词作动词,用红缨) [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余幼时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指喝的汤。)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走)

  遇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向着相反的方向)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末,今义为贫穷,穷尽)

[编辑本段]一词多义

  以:1来 (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

  2把 (以书假余)

  3用 (以衾拥覆)

  4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之:1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代词 (走送之)

  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当余之从师也)

  4无实义 (无鲜肥之味之享)

  5臭,1香气

  2臭气

  1患;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动词)

  2无冻馁之患矣(忧患,名词)

  2故;

  1故余虽愚(所以,连词)

  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故意,副词)

  3道;

  1益慕圣贤之道(学说,名词)

  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动词)

  4至;

  1色愈恭,礼愈至(周到,形容词)

  2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到,动词)

  5质;

  1援疑质理(询问,动词)

  2非天质之卑(本质,资质,名词)

  6色

  1未尝稍降辞色(脸色)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表情)

  3颜色(课外)

[编辑本段]通假字

  1支:同“肢”四肢

  2被:同“披”穿着

  3灌: 同 "盥"

  4假:同“借”

补充回答: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阐述的

  明确:见板书设计

  (解说: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渲染描绘,笔法简洁,文采飞扬,气韵流动。尤以首段对“趋行百里,负箧曳屣于硕师名人求教;俯身倾耳,甘于粗敝为进德修身足乐”的记叙、描述;第2段对“被绮绣,沃甘肥,学有不成怎可怨天书满栋师常伴,业有不精岂非不专”的记叙、描述,以及二者的对比,从而得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结论,这样的写法更是美妙绝伦,学习时务必引导学生仔细品味。)

  2补出下列语段中省略的成分。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明确:先达、余、余、余、余

  (解说:此题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3.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由此引出了求学的艰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观群书。苦无名师引导,趋百里外,从师叩问。经过作者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无数辛勤的劳动,经历了无数辛酸后,终于克服了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获得了知识,成为饱学之士。作者特别渲染了从师求学的艰难:穷冬时节,穿行在深山大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生活上艰苦异常,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穿的是破衣旧袍。但这些都未动摇作者求学的意志。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作者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想必马生能从中受到启发。

  4.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是为了勉励马生专心向学,刻苦自励。因为课文只是节选,参照后文叙太学的优越学习条件,以及对马生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同时,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5.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7.“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这种态度可取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示例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示例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8。本文写了作者在幼年求学时所受到的哪些苦难?

  总共有三苦。一是“无书之苦”,二是“无师之苦”,三为“生活之苦”。 补充回答: [编辑本段]读后启示  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与客观学习生活条件关系不大。

  在学习中我们要有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应该要好好珍惜我们现有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

 每一次考试都很重要,想考上高中,就要倍加努力。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的经验,再接再厉。下面由我为你整理的八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试卷

 一、名句默写填空:(共8分)

 1、请从下列6个选项中任选4项填空:(4分)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

 ②,铜雀春深锁二乔。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④念天地之悠悠,。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⑥,西出阳关无故人。

 2、理解默写:根据下列句子的含义提示默写古诗名句(4选2,共4分)。

 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作者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②《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的句子是:____。

 ③《与朱元思书》中写富春江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④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表现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用《五柳先生传》中的两句话来填写)

 二、选择题:(共10分)

 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都没法加以反映。

 B、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C、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D、下课后,“弄不成”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2、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如果台湾当权者胆敢铤而走险,制造“”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地粉碎“”分裂图谋。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一举夺冠,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提高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

 C、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

 D、他的语文成绩不断提高,是因为加强了体育锻炼。

 4、下面句子里对诗歌的朗读节奏判断正确的是()(2分)

 A、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B、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D、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5、从句式搭配的角度看,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

 A、是山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B、谦虚谨慎是山的儿女的品质

 C、是山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D、是山的儿女就应该虚怀若谷

 三、综合性学习(共15分)

 1、下段文字出自_________一书,作者是_______,此情节____(3分)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坳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瓷瓶儿,从西向东,径奔……”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4分)

 ⑴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⑵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⑶……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⑷……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两则漫画的寓意。

 ⑴                              (2分)

 ⑵                              (2分)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句是病句,修改意见:

 5、上课铃声响了,某位同学还慢吞吞地往教室走,进教室之后,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到座位上,此时教师笑着对大家说,他是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他在楼道里乱追乱窜,教师批评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多了,连打了上课铃,依旧沉得住气,都不慌。全班爆发出大声哄笑。(2分)

 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

 ①言外之意:

 ②你说的话:

 四、阅读(共37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056)

 ①走送之()②俟其欣悦()③寓逆旅主人()④皆被绮绣()⑤主人日再食()⑥卒获有所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的意思。(2分)

 3、在文中找出余刻苦勤奋、执着向学、乐以忘忧的事例。对此学习态度你有什么看法(2分)

 4、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身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2分)

 5、用原文回答:

 (1)最能表现作者幼年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1分)

 (2)作者趋百里之外求学的原因是什么(1分)

 6、作者写自己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2分)

 7、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2分)

 8、请写出关于苦读、勤学的名言诗句及事例各两则。(2分)

 9、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10分)

 ①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②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

 ③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的呆在晾衣绳的一头,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

 ④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

 ⑤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⑥我又抚摸了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⑦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⑧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⑨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⑩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的风霜,也用她的

 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

 ⑾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1、用横线在第③段中画出饱含作者感情的语句,并分析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分)

 2、第⑤⑦两段和下文中哪句话相照应其中“温暖”和“清凉”各有两层意思,请分别加以解释。(4分)

 照应句

 温暖”

 “清凉

 3、第⑧段作者连用5个“最”的作用是什么(2分)

 4、第⑨段中为什么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2分)

 (三)说明文阅读(共8分)

 ①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是其心迹的显露,感情的外化。“回眸一笑百媚生”,“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回眸”一“横眉”,不正含蕴悠绵,意味深长吗这种以非文字语言来传情达意的通信手段,就叫“人体语言”,简称“体语”。

 ②人体语言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信息发射站。它发射出的种种动作、状态、表情等无声的“语言”,常常可以补充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人们正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别人的心态。

 ③人体语言有头语、脸语、眉语、眼语、手语、腿语等,可以说,人体的每个活动部位,几乎都能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比如,眉毛位置的稍稍改变,便可传达出不同的意思;一条眉毛扬起,是传统的怀疑信号;两眉扬起,则表示惊讶;两眉下垂,表示沮丧、悲忧;两眉横展,表示愤怒——真是“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李白《上元夫人》),诗仙李太白也懂得以眉毛的舒展或收敛来代替语言,表达感情。

 ④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确,在人体语言中,眼语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传递出人们最细微的感情,“暗送秋波”、“眉开眼笑”、“怒目而视”、“瞠目结舌”,这些成语都是通过眼语来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

 ⑤额肌收缩、眉头紧锁时,则为一副迷惑不解之容;唇肌下降、口角略垂时,又是副闷闷不乐之态。察颜观色,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也能显露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有的人不善言谈,说话没有惊人的妙语,但他的举止行为却热情而不失态,自然而有礼节,由于他的体语帮助了口头语言,同样赢得了料想中的社交胜利;有的人虽有一副好口才,但由于不注意体语,要么在陌生人面前手足无措、心神不宁,要么一激动而手舞足蹈、旁若无人,其表达效果自然要打折扣了!

 ⑥现在,人体语言学虽然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却以其实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已被广泛用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中。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它将成为开启人际关系的一把重要钥匙。因此,注意你的体语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23本文介绍了人体语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重要性等方面的内容。(3分)

 24文章第三、四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5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人体的每一个活动部位,几乎都能传递出不同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30分)

 亲爱的同学,你可曾想清点一下自己的人生储蓄在你的那份数目不大的存单上,一定记录着一笔笔你独有的感受和体验;在你的那个小小储蓄罐里,一定积存着一枚枚你特有的珍藏。你能取出一两枚与我们分享吗

 请以《在我的人生储蓄罐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诗歌除外。

八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试卷答案

 答案

 一、名句默写填空:(共8分)

 1、①病树前头万木春②东风不与周郎便多③留取丹心照汗青④独怆然而涕下⑤自缘身在最高层⑥劝君更尽一杯酒2、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选择题:(2×8,共16分)

 1——5:BABDD

 三、综合性学习

 1、《西游记》吴承恩三打白骨精2(4分)(1)反问(2)拟人(3)夸张(4)反语3、第一则漫画讽刺了一些人平时不努力,只想摘取别人的劳动成果。第二则漫画讽刺了社会上一些人只认钱,不讲奉献精神。4、第③句,修改意见:删去“阻止孩子不上网”中的“不”。第④句,修改意见:将“有效的”调至“寻找”后面。5、①委婉批评该学生应及时进班上课。②上课了,请你抓紧时间。(合情理即可)

 四、(一)文言文阅读

 ①跑②等待③住④穿⑤每天⑥终于2、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  3、---(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时,“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因谦恭有理,“卒获有所闻”。(3)从求师就学而历严寒的肉体之痛“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和生活艰苦“緼袍敝衣”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来表现的。

 这种刻苦向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学者,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耐于艰难困苦的品格。

 4、--这是中国旧式教育中最普遍的现象。这里包含着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与老师平等交流,各述己见,甚至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因为没有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5、(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6、作者以自己的刻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来献身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刻苦自勉。揭示了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的道理。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8、名言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业精于勤荒于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闻鸡起舞(东晋、祖逖)悬梁刺股(孙敬、苏秦)囊萤映雪、凿壁偷光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9、对比反衬自得其乐。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二)现代文阅读(10分)

 1、答:划线句是“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的呆在晾衣绳的一头,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饱含了作者感动和幸福的感情。(2分)

 2、答:“温暖”“清凉”的第一层意思是指被子的温度,(1分)“温暖”的第二层意思是母亲对我的关爱,(1分)“清凉”的第二层意思是母亲为我挡住风霜,承受艰辛(1分)这两段内容照应“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拦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的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这句话。(1分)

 3、答:突出母亲给予我的爱的伟大和无私。(2分)

 4、答:因为这些情节是母亲特意安排的,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爱无时不在。(2分)

 (三)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8分)

 1含义、类别、作用(每空1分)

 2举例子(1分)人体是一个信息发射站。它发射出的种种动作、状态、表情等常常可以补充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人们正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别人的心态(2分,不完整酌情扣分)。

 3“几乎”表示差不多,说明能传递信息的并不是人体的每一个活动部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分)

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白话释义: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

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

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德才兼备的人。

宋濂对年轻后生,并不避讳自己早年家贫、求学历尽千辛万苦的往事。文章中,他以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其中,种种艰辛,令人慨叹;刻苦、勤奋的精神、虚心的学习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文章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之意是力透纸背的。全文对学之意义只字未提,仅在“非苦学无以成”上大做文章,这是因为,学习的重要,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学有所成”也是众人追求的目标。作者抓住怎样实现“学有所成”这一点,现身说法,语重心长,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

文中有求学时自己与同学的对比,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不仅要矢志不移、不畏生活的艰难困苦,更要追求精神的充实;文中还以如今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与自己当初求学之艰苦,从衣、食、住、学等方面进行鲜明对比,着重强调,学业是否有成,关键在于自身是否专心致志。

作者简介: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因身居显位,又逢明初开国盛世,其文风淳厚飘逸 ,文章中较多颂扬封建统治、宣传封建道德的内容。有些文章如《阅江楼记》,虽情景畅达,但颇为粉饰之辞所累。宋濂此类文章,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此外,宋濂因受佛、道影响,部分作品亦有消沉、感伤情绪。

他的文名远播国外,洪武年间,高丽、日本、安南等国使节曾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宋濂有史才,曾主持编纂《元史》二百一十卷,王祎将其与司马迁相比 ,四方学者称其为太史公。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掩盖了史学成就,据说他青年学习《春秋三传》时,就擅长记忆历史年代;成年后,也喜欢创作人物传记、行状墓志。

他在《洪武圣政记》中,改变之前“以古为鉴”来劝谏君主的方法,创造了“以今为鉴”的劝谏方法,他是“以今为鉴”的“资鉴派”,《洪武圣政记》及他的另一部著作《浦阳人物记》,对于有明一代的史学颇有影响。

宋濂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宋濂面对财物非常廉洁,曾经在门上写了大字:“宁愿忍受饥饿而死,不能贪利而活着。”君子把这句话当成名言。权贵如果是宋濂不喜欢的那个人,即使拿一满袋子黄金,只要谈论中有一点矛盾,即使把钱送给宋濂,他也不接受。

日本使臣奉旨向宋濂求文章,把一百两黄金送给他,宋濂推辞而不接受。朱元璋问他这件事,宋濂回答说:“天朝的侍臣却接受蛮夷小国的金钱,不是维护国体的做法。”

1、益慕圣贤之道的益释义:更加。

2、原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作者宋濂 朝代明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翻译: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520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