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在高层房屋中被大量运用。
剪力墙结构是指纵横向的主要承重结构全部为结构墙的结构。当墙体处于建筑物中合适的位置时,它们能形成一种有效抵抗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同时,又能起到对空间的分割作用。
结构墙的高度一般与整个房屋的高度相等,自基础直至屋顶,高达几十米或100多米;其宽度则视建筑平面的布置而定,一般为几米到十几米。相对而言,它的厚度则很薄,一般仅为200~300mm,最小可达160mm。
因此,结构墙在其墙身平面内的抗侧移刚度很大,而其墙身平面外刚度却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建筑物上大部分的水平作用或水平剪力通常被分配到结构墙上,这也是剪力墙名称的由来。事实上,“剪力墙”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结构墙”。
扩展资料剪力墙受力分析:
剪力墙所承受的竖向荷载,一般是结构自重和楼面荷载,通过楼面传递到剪力墙。竖向荷载除了在连梁(门窗洞口上的梁)内产生弯矩以外,在墙肢内主要产生轴力。可以按照剪力墙的受荷面积简单计算。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受力分析实际上是二维平面问题,精确计算应该按照平面问题进行求解。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精度高,但工作量较大。在工程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剪力墙的受力特点,进行简化计算。
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整体墙类似于一悬臂柱,可以按照悬臂构件来计算整体墙的截面弯矩和剪力。小开口整体墙,由于洞口的影响,墙肢间应力分布不再是直线,但偏离不大。可以在整体墙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修正。
参考资料:
设置边缘构件是剪力墙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见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4.5 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于抗震墙结构,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及四级抗震墙,墙肢两端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
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以及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在以上的其他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以上的“抗震墙”就是‘混规’和‘高规’上叫的剪力墙)
YDZ、YAZ是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暗柱;
GDZ、GAZ是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暗柱。
相同:
这些都是剪力墙结构中特有的,它们的作用都一样,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
不同:
1、配置位置不同:一、二级抗震的落地式的剪力墙及一、二、三、四级非落地式的剪力墙,在底部加强层及上一层设为约束边缘构件,其它层设构造边缘构件;墙基截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下的轴压比小于规定的可只设构造边缘构件。
2、配箍不同:构造边缘构件的纵筋及箍筋(加强层)、拉钩(非加强层)是按构造规定配置;而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拉钩是按不同抗震等级及设防烈度,规定的配箍特征值λ计算不同的体积配箍。
3、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