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 狐谐 翻译
万福,字子祥,山东博兴县人。
从小就攻读五经四书,以期博取功名。家中略有资产,然而命运不济,二十多岁了连个秀才都还没有考中。
乡下有一种浮薄不良的风俗,就是推举所谓的富户做乡村的基层官员里正。做了里正的,即便是殷实之家也往往会倾家荡产。
而万福恰恰被推举做了里正。他感到很害怕,于是逃到济南,租间旅店住下。
夜间忽然有一位姿色俏丽的年轻女子推门而进。万福高兴地接纳了她并且发生了关系。
他问那女子的姓名,那女子说:“实不相瞒,我是狐。但是不会伤害你。”
万福非常高兴,也没有什么疑虑地和她在一起。女子嘱咐万不要告诉别人,便每天都来和万同起同居。
凡一切日用所需,全都依赖于狐的供给。 过了不长时间,有几位相识朋友经常来闲坐聊天,并且常常半夜不去,万福很不自在,但又不好拒绝。
迫不得已,万福便将实情告诉给朋友们。客人们都渴望看看狐的俊俏模样。
万告诉了狐。狐对客人们说:“看 什么呢?我和人是一样的啊。”
听到狐言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在眼前。遍视前后左右,可又不见狐在什么地方。
客人中有一位叫做孙得言的,平素喜好戏谑,开玩笑,非要见见狐不可,并且说:“听到你娇美的声音,令人魂怡神荡,难以自已。怎么还那么吝啬不肯露面,白白地叫人害相思呢?”狐笑着说:“多孝顺的孙子啊,你打算给你的老奶奶画幅行乐图么?”客人们都笑起来。
狐说:“我是狐,想给大家说说关于狐的典故,大家可愿意听么?”大家都点头说好。狐说:“从前,某村一家旅社,有许多狐,常常出来作践行客。
旅客们知道了,相互告诫不要去那家旅社投宿。半年时间里,住店的人非常稀少。
主人忧虑愁闷,特别忌讳谈论狐的事情。忽然,有一位远方来客,自称是异国人,看到这家旅店就打算住下来。
店主人非常高兴。刚刚进门之际,就有一过路人悄悄地告诉他:“这家旅店可是闹狐啊。”
客人非常害怕,告诉主人说,打算另换一家去住。旅店主人极力辩白无狐,你不要相信,他们那都是胡说八道。
旅客于是住下来。客人刚刚躺下,就发现好多的老鼠在床下窜来窜去,非常害怕,急忙跑出室外大叫:“有狐!”主人惊讶地问他怎么回事儿,客人抱怨说:“狐们安家在这里,你怎么诓骗我,说没有狐呢!”主人又问:“你见到的狐是什么样子?”客人说:“我刚才所见,细细小小的,看来不是狐儿子,就是狐孙子呢!”讲完之后,客人都被逗笑了。
孙得言还没有忘记要看看狐的容貌,于是说:“既然不让我们一睹芳容,我们大家就住在这儿,都不走,使他们不能做交颈鸳鸯。”狐笑曰:“你们住这儿倒没什么,如果有小小的冒犯之处,请多多包含。”
人们怕狐恶作剧,相约散去。客人们隔三岔五地来万福家做客,和狐逗趣。
狐十分诙谐,说出话来总是把大家笑得前合后仰,即便是滑稽善辩的人,也占不得狐的便宜。客人们都玩笑地称狐为“狐娘子”。
一天设宴,万福坐主人位,孙得言与另两位客人分左右坐。另设一榻几待狐。
狐推辞说不会喝酒。大家请她坐下来聊天,狐答应了。
酒过数巡,人们掷骰子行起了“瓜蔓”酒令。有一位客人输了,应当饮酒,他故意地把大酒杯移狐:“狐娘子头脑过于清醒了,请代饮一杯。”
狐笑曰:“我向来是不饮酒的啊。要不我说个典故,给大家助助酒兴吧。”
孙得言捂起耳朵来不愿意听。客人都说:“谁骂人就要罚酒。”
狐说:“我骂狐怎么样?”大家说:“好啊。”于是倾耳共听狐说典故。
狐说:“从前有一位大臣,出使红毛国(明代称荷兰为红毛国)。他戴着用狐狸腋下皮毛做的帽子去见国王。
国王见这帽子很新异,问道:‘是什么皮毛做的帽子,这么柔软华贵?’大臣答是‘狐’。国王说:‘“狐”我平生还不曾听说过,那“狐”字是怎么写的?’于是大臣边书空写‘狐’字,边奏报国王说:‘右边是一个大瓜( 之谓),左边是一条小狗。
’”主客又都哄堂大笑。座中两位客人是陈氏兄弟,一位名叫所见,一位名叫所闻。
见孙得言狼狈不堪,嚷道:“雄狐在哪里呢,竟然这样放纵雌狐损人?”狐说:“哎,刚才这个典故,还没说完,就被小狗的叫声打断了,请允许我把它说完。国王见使臣骑了一匹骡子,也感到很诧异。
使臣告诉国王说:‘这骡子是马生的。’国王更感到奇怪。
使臣说:‘在中国,马生骡,骡生驹驹。’国王仔细地询问是怎么回事儿。
使臣说:‘马生骡,是“臣所见”;骡生驹驹,是“臣所闻。”’”所有的客人都大笑起来。
(驴马交配而马生骡,实有其事,故曰所见;骡无生殖能力,骡生驹驹,世无此事只是传闻,故曰所闻。)人们知道在戏谑玩笑方面根本不是狐的对手,于是相互约定,以后谁再开这样的玩笑,就罚他做东道主。
一会儿,酒酣耳热,正在兴头上,孙得言戏弄万福,说:“我有一联,请你对句。”万福说:“怎样的上联呢?”孙说:“妓者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
人们都在深思默想,竟然没有对得出的。狐笑曰:“我有对句了。”
大家都听狐的对句。狐对曰:“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
孙得言困窘万分,恼恨地说:“刚才和你约定好了的,你怎么又犯戒了呢?”。
2 《狐》与《葡萄》文言文怎么翻译《狐》与《葡萄》译文:
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他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他决定放弃,他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正要摘葡萄的孔雀说:“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孔雀又告诉了准备摘葡萄的长颈鹿,长颈鹿没有摘,长颈鹿告诉了树上的猴子,猴子说:“我才不信呢,我种的葡萄我不知道吗?肯定是甜的。”猴子说着便摘了一串吃了起来,吃的非常香甜。比喻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
《狐》与《葡萄》原文:
于一月之夏,一狐过一园,其停泊了一大串熟透而酝之葡萄前。其从朝至今无物不食乎?!狐欲:我正渴?。遂退数步,前一冲,跳起来,而不足于葡萄。狐退数步复试已葡萄。一,二二次,三三次,然皆未得葡萄。狐又试试也,皆无功,最其后,其决弃,其昂首,且行且语:“我敢必其为酸者。”。”欲摘葡萄之孔雀曰:“既是酸者则不食之。”。”孔雀又告之备摘葡萄之长颈鹿,长颈鹿无摘,长颈鹿告于树之狙,猴曰:“吾不信?,吾种之葡萄不知乎?必是甜者。”。”猴遂摘其一食之,食之甚香。
3 《鸦与狐》文言文翻译是什么翻译:乌鸦本来就不善于鸣叫。一天,嘴里叼着食物在树上稳稳地休息。正好被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了,想要夺走乌鸦的食物,却没有办法。于是心生一计,对着乌鸦说:听说乌鸦先生的歌声像霓裳羽衣曲一样美妙,特地来听听您唱一支仙曲,来清洁我俗不可耐的耳朵,希望你不要推辞。乌鸦信以为真,十分开心,于是张口就唱。他的食物就此落下,给狐狸捡取了,狐狸对乌鸦说:将来有爱慕先生唱歌的,你千万别信啊,肯定是有其他原因的。俗话说:甜言蜜语必须提防那是诱饵啊。
1、出自:《伊索寓言》
2、作者:克雷洛夫
3、作者简介:克雷洛夫来自俄国,是世界著名的寓言家、作家,全名是伊万·安德列耶维奇·克雷洛夫。代表作有:《大炮和风帆》《剃刀》《鹰与鸡》《快乐歌声》《受宠的象》等等。
4、原文:鸦本不善鸣。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4 《兽纪》中“狐”的文言文翻译明)何景明
猿善援犭婴 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 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 ,犭婴 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 无有也。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 犭婴 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
[注释]①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0给文中化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3处) raoxue
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答案: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C )(4分)
A 犭婴 弗得自致也/无从致书以观 B 犭婴 悉移至窟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 迹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迹 D 犭婴 据窟啸曰/孙权据有江东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翻译: 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 copyright raoxue
这篇短文讽刺了为了独占钱财而不守信义、欺诈合作者的丑行。(或:讽刺了不守信义,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丑行。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鸡毛换糖最著名的应该是浙江省义乌,可以说义乌市场形成的历史就是鸡毛换糖的历史,是鸡毛换糖慢慢形成的!而义乌最初的鸡毛换糖是从廿三里镇开始的。
廿三里的“鸡毛换糖”及其历史文化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鸡毛换糖成为被打击对象,说鸡毛换糖是“弃农经商”、“投机倒把”、“资本主义尾巴”,与全国禁令相抵触,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那时,廿三里也成立了“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把那些在廿三里街上手拎蓝子叫卖的和摆地摊的赶得“嘭嘭”飞,禁止糖担外出鸡毛换糖,人要抓,钱要罚。但是,廿三里镇即使在文革这种割资本主义尾巴,严厉打击投机倒把的时期,糖担外出鸡毛换糖依然盛兴,那时廿三里镇外出鸡毛换糖的人员多达五千余人,经营范围不仅涉及到浙江周边的江西、福建等省,而且扩展到全国各地。随着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廿三里镇在原先鸡毛换糖小百货销售基础上,进入了开拓专业市场和专门经营小商品的新阶段,在20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期,廿三里镇就出现了几百个经营小商品的地摊,并于七十年代末形成了中国第一代小商品市场。但由于政策的限制,廿三里鸡毛换糖队伍的真正壮大仍是举步维艰,直到1979年3月24日,时任中共义乌县委秘书的杨守春在《浙江日报》第二版发表了《“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又响了》一文,给廿三里镇乃至整个义乌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该文是全国第一篇报道义乌“鸡毛换糖”意义的新闻稿,被盛誉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第一声呐喊”,第一份“为民请命书”。文章充分肯定“鸡毛换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其利多弊少,既推动了义乌红糖事业的发展,又换回来出口所需要的“红毛”,农田所需的作肥料用的“废鸡毛”,让粮食增产,农业增效,搞活流通,于国于民都有利。文章发表受到了经济、学术、新闻三界人士的盛赞。后来到1980年,鸡毛换糖才被允许,公商局也为鸡毛换糖颁发了临时许可证。于是,廿三里镇的男劳力一到空闲,便“倾剿而出”,村里可谓“十室九空”,盛况空前。事实上“鸡毛换糖”好处并非至此。如廿三里镇(公社)办的廿三里羽毛厂,就是在这个阶段应运而生的,当时它解决了农村数千人的就业问题,换回了外汇,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可谓利国利民。直到1982年后,市场逐步向义乌县城集中民展,终成今日闻名遐迩的中国小商品世界,而廿三里的敲糖人正是义乌小商品世界的“始作俑者”。
鸡毛换糖的人又被称为敲糖帮。敲糖帮按生意的活动方式,进行了严密的分工,具体分为“坐坊”和“担头”两类。“坐坊”,其组织有“糖坊”、“站头”、“行家”、“老土地”四种。“糖坊”的任务是把煎好的糖粒、糖饼、生姜糖用现金或货物贷给敲糖人,同时还收购代销敲糖人收来的货物;“站头”就是敲糖帮居住的小客栈,并经营糖担托运业务;“行家”专事采购各类小百货以供敲糖帮经营;“老土地”专收敲糖帮换回的货物。而“担头”,则是挑糖担赶生意者,“担头”里有几个***物,称为“老路头”,这类人由精于敲糖业务的人担当,且是从敲糖帮中公议推举的“精英人物”,其任务是由其独挡一面,统帅一路糖担;“老路头”下又有“拢担”,是各村糖担的首领,由村推举并负责带领本村糖担,其能力略逊于“担头”;“拢担”下又有“年伯”,“年伯”的职位是由“拢担”任命,其任务是协助“拢担”的工作,同时,“年伯”要照管五至七副的“担头”;最后是糖担,又称“担头”。这些“担头”,就是“新手”,即初次出门的敲糖人,如同工匠所收的学徒,属“年伯”带领指导。另外,在吸收新糖担上,也要行拜年伯的手续。
1 谐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详细字义〈形〉1 (形声。
从言,皆声。本义:和谐)2 同本义(强调配合得匀称) [harmonious]谐,和也。
——《尔雅》克谐以孝。——《书·尧典》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
——《周礼·调人》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襄公十一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夫妻谐老。——《初刻拍案惊奇》3 又如: 谐当(妥当);谐和(各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地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谐调(和谐);谐奏(和协地演奏);谐律(谐合于音律)4 言语或行为有趣而引人发笑 [humorous]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
——《汉书·东方朔传》心亲不复异新旧,使脱巾屦相谐嬉。——宋· 王安石《和刘贡甫燕集之作》醉 笑语,往往杂谐谚。
——明· 高启《赠杨荥阳》5 又如:谐易(诙谐平易);谐辞(戏谑之辞);谐谚(诙谐谚语);谐画(富于谐趣的话)〈动〉1 办妥,办成功 [succeed]恐事不谐,反遭其害。——《三国演义》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宋史》2 又如:谐当(妥当)3 商定 [settle;e to an agreement;bargain]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
——《后汉书》4 又如:谐价(议价成交)。
2 谐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万福,字子祥,山东博兴县人。
从小就攻读五经四书,以期博取功名。家中略有资产,然而命运不济,二十多岁了连个秀才都还没有考中。
乡下有一种浮薄不良的风俗,就是推举所谓的富户做乡村的基层官员里正。做了里正的,即便是殷实之家也往往会倾家荡产。
而万福恰恰被推举做了里正。他感到很害怕,于是逃到济南,租间旅店住下。
夜间忽然有一位姿色俏丽的年轻女子推门而进。万福高兴地接纳了她并且发生了关系。
他问那女子的姓名,那女子说:“实不相瞒,我是狐。但是不会伤害你。”
万福非常高兴,也没有什么疑虑地和她在一起。女子嘱咐万不要告诉别人,便每天都来和万同起同居。
凡一切日用所需,全都依赖于狐的供给。 过了不长时间,有几位相识朋友经常来闲坐聊天,并且常常半夜不去,万福很不自在,但又不好拒绝。
迫不得已,万福便将实情告诉给朋友们。客人们都渴望看看狐的俊俏模样。
万告诉了狐。狐对客人们说:“看 什么呢?我和人是一样的啊。”
听到狐言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在眼前。遍视前后左右,可又不见狐在什么地方。
客人中有一位叫做孙得言的,平素喜好戏谑,开玩笑,非要见见狐不可,并且说:“听到你娇美的声音,令人魂怡神荡,难以自已。怎么还那么吝啬不肯露面,白白地叫人害相思呢?”狐笑着说:“多孝顺的孙子啊,你打算给你的老奶奶画幅行乐图么?”客人们都笑起来。
狐说:“我是狐,想给大家说说关于狐的典故,大家可愿意听么?”大家都点头说好。狐说:“从前,某村一家旅社,有许多狐,常常出来作践行客。
旅客们知道了,相互告诫不要去那家旅社投宿。半年时间里,住店的人非常稀少。
主人忧虑愁闷,特别忌讳谈论狐的事情。忽然,有一位远方来客,自称是异国人,看到这家旅店就打算住下来。
店主人非常高兴。刚刚进门之际,就有一过路人悄悄地告诉他:“这家旅店可是闹狐啊。”
客人非常害怕,告诉主人说,打算另换一家去住。旅店主人极力辩白无狐,你不要相信,他们那都是胡说八道。
旅客于是住下来。客人刚刚躺下,就发现好多的老鼠在床下窜来窜去,非常害怕,急忙跑出室外大叫:“有狐!”主人惊讶地问他怎么回事儿,客人抱怨说:“狐们安家在这里,你怎么诓骗我,说没有狐呢!”主人又问:“你见到的狐是什么样子?”客人说:“我刚才所见,细细小小的,看来不是狐儿子,就是狐孙子呢!”讲完之后,客人都被逗笑了。
孙得言还没有忘记要看看狐的容貌,于是说:“既然不让我们一睹芳容,我们大家就住在这儿,都不走,使他们不能做交颈鸳鸯。”狐笑曰:“你们住这儿倒没什么,如果有小小的冒犯之处,请多多包含。”
人们怕狐恶作剧,相约散去。客人们隔三岔五地来万福家做客,和狐逗趣。
狐十分诙谐,说出话来总是把大家笑得前合后仰,即便是滑稽善辩的人,也占不得狐的便宜。客人们都玩笑地称狐为“狐娘子”。
一天设宴,万福坐主人位,孙得言与另两位客人分左右坐。另设一榻几待狐。
狐推辞说不会喝酒。大家请她坐下来聊天,狐答应了。
酒过数巡,人们掷骰子行起了“瓜蔓”酒令。有一位客人输了,应当饮酒,他故意地把大酒杯移狐:“狐娘子头脑过于清醒了,请代饮一杯。”
狐笑曰:“我向来是不饮酒的啊。要不我说个典故,给大家助助酒兴吧。”
孙得言捂起耳朵来不愿意听。客人都说:“谁骂人就要罚酒。”
狐说:“我骂狐怎么样?”大家说:“好啊。”于是倾耳共听狐说典故。
狐说:“从前有一位大臣,出使红毛国(明代称荷兰为红毛国)。他戴着用狐狸腋下皮毛做的帽子去见国王。
国王见这帽子很新异,问道:‘是什么皮毛做的帽子,这么柔软华贵?’大臣答是‘狐’。国王说:‘“狐”我平生还不曾听说过,那“狐”字是怎么写的?’于是大臣边书空写‘狐’字,边奏报国王说:‘右边是一个大瓜( 之谓),左边是一条小狗。
’”主客又都哄堂大笑。座中两位客人是陈氏兄弟,一位名叫所见,一位名叫所闻。
见孙得言狼狈不堪,嚷道:“雄狐在哪里呢,竟然这样放纵雌狐损人?”狐说:“哎,刚才这个典故,还没说完,就被小狗的叫声打断了,请允许我把它说完。国王见使臣骑了一匹骡子,也感到很诧异。
使臣告诉国王说:‘这骡子是马生的。’国王更感到奇怪。
使臣说:‘在中国,马生骡,骡生驹驹。’国王仔细地询问是怎么回事儿。
使臣说:‘马生骡,是“臣所见”;骡生驹驹,是“臣所闻。”’”所有的客人都大笑起来。
(驴马交配而马生骡,实有其事,故曰所见;骡无生殖能力,骡生驹驹,世无此事只是传闻,故曰所闻。)人们知道在戏谑玩笑方面根本不是狐的对手,于是相互约定,以后谁再开这样的玩笑,就罚他做东道主。
一会儿,酒酣耳热,正在兴头上,孙得言戏弄万福,说:“我有一联,请你对句。”万福说:“怎样的上联呢?”孙说:“妓者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
人们都在深思默想,竟然没有对得出的。狐笑曰:“我有对句了。”
大家都听狐的对句。狐对曰:“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
孙得言困窘万分,恼恨地说:“刚才和你约定好了的,你怎么又犯戒了呢?”。
3 倡在文言文里的意思倡chāng
①古称歌舞艺人。《史记·滑稽列传》:“优旃者,秦倡,侏儒也。”
②通“娼”。 。白行简《李娃传》:“长安之倡女也。”
倡chàng
①同“唱”。《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②作乐。屈原《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
③带头;倡导。《汉书·陈胜传》:“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倡,宜多应者。”
倡伎古代以歌舞为职业的女艺人。《旧唐书·天竺国传》:“百姓殷乐……,家有奇乐倡。”
倡优古代乐舞杂技艺人。乐人称“倡”,伎人称“优”,后并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蚡所爱倡巧匠之属。”
倡辩含有玩笑的辩才。《汉书·东方朔传赞》:“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
倡始首倡。《汉书·王莽传上》:“入钱献田,殚尽旧业,为众倡。”
倡言提倡;建议。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倡者,窃不愿于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
4 明史陶谐传文言文翻译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考取第一名。次年成为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授官工科给事中。奏请皇上命儒臣每日进讲《大学衍义》,孝宗嘉许并采纳他的建议。
正德初年,太监刘瑾等人扰乱朝政。陶谐奏请以误国罪告刘瑾等于先帝灵前,对他们定罪并不予赦免。刘瑾摘取奏章中的错字命令他认罪招供,陶谐服罪后方得宽恕。皇上命令宦官崔杲等人前往江南、浙江视察织造,王杲等人义请赏运销长芦官盐的凭照。陶谐两次上疏反对,皇上都不听从。陶谐奉命外出清理边境储备,因工科无人掌印,奏请出发后派遣官员代理职务。刘瑾遂借机中伤,矫皇上令将陶谐投入监狱,并处以廷杖,将陶谐贬斥为平民。接着张榜宣布陶谐为奸党。又诬告他在巡视各仓库时发现布匹缺少而不上奏,再次将陶谐戴上刑具拖至宫门外杖责,并。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考取第一名。次年成为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授官工科给事中。奏请皇上命儒臣每日进讲《大学衍义》,孝宗嘉许并采纳他的建议。
正德初年,太监刘瑾等人扰乱朝政。陶谐奏请以误国罪告刘瑾等于先帝灵前,对他们定罪并不予赦免。刘瑾摘取奏章中的错字命令他认罪招供,陶谐服罪后方得宽恕。皇上命令宦官崔杲等人前往江南、浙江视察织造,王杲等人义请赏运销长芦官盐的凭照。陶谐两次上疏反对,皇上都不听从。陶谐奉命外出清理边境储备,因工科无人掌印,奏请出发后派遣官员代理职务。刘瑾遂借机中伤,矫皇上令将陶谐投入监狱,并处以廷杖,将陶谐贬斥为平民。接着张榜宣布陶谐为奸党。又诬告他在巡视各仓库时发现布匹缺少而不上奏,再次将陶谐戴上刑具拖至宫门外杖责,并将他贬往肃州戍守。刘瑾被处死后,陶谐获释回乡,因刘瑾的党羽仍然当权用事,竟未获召用。
嘉靖元年恢复原官。尚未到任,被任为江西佥事,转任河南管河副使。陶谐命令百姓沿河栽种杨柳,旁边再种植芦苇,有水灾时用作防洪材料。总理都御史奏请在各道推行这项做法,每年省下数万运输芦苇的费用。提升为参政,历任左、右布政使,其任都在河南。
过了一段时间,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陶谐上疏说:“知府、知县官员任命升调太快,任职应以六年为期。谏议官违背皇上旨意,应当予以优待宽容。对于有才干能胜任职务在家养病的官员,不要弃之不用。”当时南京御史马敭等人因弹劾王琼而被逮捕,根据新定条例,养病长久的官员不再重新叙用,所以陶谐为此而上疏。又上奏说:“现在天下差役繁重,已设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等劳役,但编审里甲户口时,又要征收外出壮丁的赋税及供给等费用。乞请一概免去。”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不久升任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上贼寇陈邦瑞、许折桂等人突然攻入波罗庙,想要进犯广州,被守军指挥李嶅打败。邦瑞投水自杀,近挂放还所俘指挥二人,请求接受朝廷招抚。陶谐将折桂等人安置在东莞,收编为总甲,令近挂等约束其部下五百人成为新居民。兵部因投降的贼寇集中定居,担心他们乘机作乱,命令解散贼党。不久,阳春县的盗贼赵林花等人攻打县城,与德庆州盗贼凤二全勾结作乱,陶谐攻破一百二十五座山寨。皇上说:“陶谐的功劳应加记录,但以前纵容盗贼为患的又是谁呢?”于是只赏赐陶谐银币。琼山县沙湾洞贼盗黎佛二等人杀害本县典史,陶谐又前往讨平剿灭盗贼。陶谐任总督两广军务三年,俘获斩杀盗贼累近万名。后因母亲去世回乡服丧。服满后起用为兵部左侍郎。九庙火灾,陶谐自陈有罪辞官回乡。去世后,追赠兵部尚书。隆庆初年,谥号庄敏。
1 出自陶谐《明史·陶谐传》,陶谐(1474—1546)字世和,号南川,浙江会稽(今绍兴)陶堰人。1495年(明弘治八年)乡试第一,1496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
2 正德改元,刘瑾乱政,上疏请论其罪,瑾怒,坐以他事廷杖,斥为民,谪戍肃州。刘瑾伏诛,始释还乡。嘉靖元年(1522)复官,任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
3 历河南左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病卒,赠兵部尚书,谥庄敏。谐诗文直抒胸襟,明白坦易。著有《南川稿》12卷,《陶庄敏集》8卷,附兰渚遗稿一卷,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5 会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例句、出处(在线等)会huì
一〈动〉 (1) (会意。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2) 同本义 [get together;assemble] 会,合也。——东汉·许慎《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会茶(一起喝茶);会酒(一起吃酒);会猎(原指会合打猎,又比喻会同作战);会衔(联名签署公文);会次(朝会停留的时刻) (4) 晤见 [meet;see]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却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会于西河外渑池。 与秦王会 渑池。 与赵王会饮。 (5) 又如:会定(见到);会少离多(相会少,别离多);昨天我没有会着他 (6) 使协调一致;符合 [accord with]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 吴均《续齐谐记》 (7) [体力或智力方面] 能 [can;be able to]。如:他会滑冰;他会读;他会弹钢琴 (8) 懂得 [know]。如:他会英文;他会做思想工作 (9) 对…进行社交性看望 [visit]。如:会朋友 (10) [多指在饭馆、茶楼中] 付 [款] [pay]。如:会钞;会钱 (11) 领悟,领会 [prehend;understand;grasp]。如:会家(行家);会事(懂事,识趣);会得(理解);误会;心领神会;会心 (12) 应当;应须 [should;ought to]。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二〈名〉 (1) 器物的盖子 [lid;cover]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meeting;gathering;party;conference]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 又如:晚上有个全组会;开会;欢迎会;欢送会;会文(兼含观摩、竞赛、考试等多种功能的写作集会) (4) 时机 [opportunity;occasion]。如:适逢其会 (5) 定期市集 [fair]。如:赶会;庙会 (6) 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capital]。如:会城(省城);省会;会垣(省城;都市) (7)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society;association;union]。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8) 灾厄;厄运 [adversity]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9) 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 [mutual help financial group]。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10) 一小段时间 [a little while]。如:一会儿;多会儿;这会儿;那会儿 (11) 中医经络穴位名 [Hui] 扁鹊乃使弟子 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2) 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hui]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三〈副〉 (1) 必然,一定 [certainly;definitely]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 李白《行路难》 (2) 恰巧,正好 [just;right;happen to]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all]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四<;连> (1) 相当于“与”、“同”、“和” [and]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 查郎河按治, 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6 一篇文言文翻译,出自谐噱录唐宰相孔纬尝拜官,教坊伶人继至,求利市。有石野猪独行先到,有所赐,乃谓曰:“宅中甚阙,不得厚致,若见诸野猪,幸勿言也。”复有一伶至,乃索其笛,指窍问曰:“何者是浣溪沙孔子?”伶大笑之。
译文:唐朝宰相孔纬曾经拜官,教坊的伶人陆续来到,说吉祥话,以求得赏钱。有一个叫石野猪的一个人先到了,(孔纬)有所赏赐,告诉他:“(我的)家里甚是不富裕,不能给丰厚的赠送,你见到众野猪,希望不要告诉他们(我送给你什么)。”又有一个演员到了,(孔纬)向他索要笛子,指着笛子孔问道:“哪一个是浣溪沙的笛孔呀?”伶人们听了大笑。
一,政治腐败。
1无知守旧,虚骄自大
鸦片战争前,清朝政府对于世界的发展毫无所知,甚至在清人所著《明史·外国传》中竟然不分彼此,将葡萄牙、法兰西、西班牙等国家统统称为“红毛番”。对于世界一些国家尤其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弄不清楚。对此外国人评价说当时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人根本不加区别“一体被中国人看作是夷人,他们那种亚洲式陴睨一切的气概是那样的浓厚,以致不屑再分什么彼此厚薄。”
当时的官员,都信奉“以模凌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由此道者,无不各得,其所欲而去,衣钵相承,牢结而不可解。”因此,很多参与重大决策的官员都完全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决定对未来有多少影响。在嘉庆、道光年间久任要职的军机大臣曹振镛,对讨教官运亨通之道的门生说:“无它,但多瞌头少说话耳!”这正如时人所揭露的“士不知耻,为国大之耻。历览近代之士,其自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
鸦片战争之后,虽然中国被迫接受了西方日益强大的事实,部分官员和封建王室仍因循守旧,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1876年6月,英国怡和洋行不顾清廷的劝阻,擅自在上海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清政府觉得外国人在祖宗留下的土地上修筑铁路,有碍风水和面子,最后决定以285万两银子从怡和洋行手里买下吴淞铁路,并派人将铁路拆毁,抛于江海之中。1881年,手握重权的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为了解决开平煤矿的运煤问题,修建了一条唐山至胥各庄全长只有11公里的铁路。当铁路首次通车时,顽固派声称机车行驶会震动皇陵,李鸿章被逼得只好一度改用马拉车厢在铁路上行走,成为当时的奇闻。
2贪污成风,搜刮无限
康熙晚年,奢侈腐败之风已经兴起,后来经过雍正时期的厉行节约和严刑峻法等改革措施而有所控制。到乾隆时,随着经济繁荣和财力充裕,奢靡腐败之风重新抬头并愈来愈甚。乾隆六巡江南,游山玩水,沿途接驾送驾、进贡上奉、大兴土木,豪华与排场空前,糜费特甚。乾隆带了头,其示范效应无与伦比,大小官吏借接驾和其他机会,极尽奢华之能事。、文武百官、大地主、大商人,无不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尤其是满族亲贵,沾染的奢侈*靡的习气最严重。满人阿克当阿任淮关监督十余年,搜刮的民脂民膏不计其数,豪富无敌,人称“阿财神”。汉族官宦豪族的奢华情形也大同小异。大小官吏上任之时大多两手空空,离任返乡则车拉船载,浩浩荡荡。
乾隆后期军机大臣和坤就是有名的大贪官,嘉庆时抄没其家,将其全部财产编列为109号,其中26号经估计即值22000万两。稍后的领班军机大臣穆彰阿,与贪官和坤媲美,揽权卖官,贿赂公行,世人讽剌说:“上和下穆。”1841年大学士琦善被抄家,有黄金10912两,白银1805万两,珠宝11箱。丑声藉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当时吏治腐败、几乎无官不贪的生动写照。
到了清朝后期,出现了买官卖官明目张胆的现象。由于封建社会里官职是被垄断的稀缺资源,因此凭借手中握有的任免、考选、黜陟、迁徙之大权而卖官鬻爵、大肆收受贿赂的官吏大有人在。发展到清末新政时期,重贿求官、当官捞钱已成为相当普遍、甚至成为当然的现象,“彼时政以贿成,悬价售官,殆已公言不讳。”谙熟官场潜规则的袁世凯就是通过重金贿赂奕劻而高升。陈璧一次送给奕劻5万金并求为干儿,“于是由道藩一跃而入为侍郎,且邮部尚书矣。”上任之后,袁世凯仍继续大肆搜刮。向上讨好慈禧。在慈禧太后奔逃在西去的路途中时,袁世凯就派骑兵急追千里,给她送去10万两银子做路费。慈禧太后在西安时,袁世凯又源源不断地送去30多万两银子和几百匹贡缎及其它珍贵的物品。向下以贿赂买通奕、李莲英为其所用,通过大力保荐推举手下的将领武士、僚佐宾客,来培植私人势力,因此,袁世凯的北洋系成为清末权势熏天的集团。
而清末的新政后,入仕之途有科举、荫袭、捐纳、保举以及从新式学堂或外国留学归来人员选拔官员,途径不可谓不多,然而实行起来混乱无章,流品庞杂。所以清末选官制度的落后、混乱也是导致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军事腐败前期
1不加操练,纪律废弛
军队疏于操练,纪律废弛,早而有之。嘉庆皇帝还是皇太子时,曾经随乾隆阅兵,所见到的却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闹剧。绿营士兵的饷额甚低,又为官长剥削,所以,只好自谋生计,兼营他业,把当兵作为一种副业而已。没有纪律、没有操练,以至军心不固,思想松懈,精力分散,技艺生疏。而八旗因腐败而退化,所以清王朝虽然拥有22万八旗兵和66万绿营兵,但早已腐败不堪,严重失去了战斗力。鸦片战争前,烟毒流进了军队,官兵吸毒者甚多,更是造成了兵弱的严重危机。除吸食鸦片,军队里聚场开赌的现象比较普遍。京城禁旅往往三五成群。手提雀笼雀架,终日闲游,甚或相聚赌博。问其名色,则皆为巡城披甲,而实未曾当班,不过雇人顶替,点缀了事。骑兵往往没有马,水师素不识水。将帅不管军务,愚昧无知,贪生怕死。士兵目无军纪,训练无素,恶习深重。到鸦片战争时,八旗、绿营、乡勇、团练都不中用,数十万清军被万余名英国远征军打败。军威一蹶不振。
2军费不足,武器低劣
光绪年间的海军衙门总理大臣奕擐为了讨好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400万两修建颐和园,致使北洋海军因经费缺乏,武器装备日益落后,战斗力下降。北洋海陆军的重要将领,及主管人员,多屈身于李莲英的门下称门生。军饷上“苞苴贿赂品的来源,不外克扣军饷,侵吞公款,于是弄得军事上的设备粗劣不堪。上行下效,今之统兵官员大抵专以克扣军粮为事,应给五两者或发给二两有半,应给四两者或发给二两。承平之际,相习成风,固已有玷职守。今海隅多故,而统兵各员仍蹈故辙。而士兵们但能养命,不能果腹,人人伤心解体,积怨成仇。”装备上,举例而言,有的大炮因铸造时偷工减料,蜂眼很多,施放时经常炸裂。曾经刺探沿海炮台军情的德籍传教士郭士立断言:“我确信有些炮对炮手们要比对他们所瞄准的敌方更加危及生命。”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3封建迷信
鸦片战争中,道光帝派往广东指挥作战的大臣杨芳竟认为英舰横行无阻,其中必有“邪术”,于是命令收集民间的马桶,破其“邪术”,结果惨遭失败。时人便讥讽他为“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奥城中”。道光帝派往浙江迎战的扬威将军奕经视战争为儿戏,因梦英军“弃陆登舟联帆出海”,且派员“侦探,果有运械归船之事”,以为佳兆昭著;向关帝庙祈祷,又得以虎取胜的启示,便制定了从绍兴分兵三路反攻宁波、镇海、定海三城的作战计划。可英军获取情报,早作准备,三路清军大败而归。
因以上种种原因,尽管某些官兵英勇抗敌,尽管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取得局部的、个别战役的胜利,但无法扭转整个战争的结局,更无法扭转清政府的结局。
三,文化腐败
1科举禁锢
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对广大知识分子一贯采取恩威并施的两手政策。一方面实行科举制度,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
2兴文字狱
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对稍有排满思想或宣传“异端异说”的知识分子,进行残酷镇压。例如沈德潜《咏黑牧丹》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的句子,被认为是讥讽清朝的异族统治,结果被剖棺戳尸。胡中藻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乾隆批示“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被凌迟处死。乾隆一朝类似这样的文字狱,有记载的即达77多起。这种专制统治必然使整个社会万马齐暗,一片沉寂。
3后期选制杂乱
而清末的新政后,入仕之途有科举、荫袭、捐纳、保举以及从新式学堂或外国留学归来人员选拔官员,
途径不可谓不多,然而实行起来混乱无章,流品庞杂。所以清末选官制度的落后、混乱也是导致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经济腐败
1压制民族资本主义
前期统治者极力维护个体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基础,压制民族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着外国资本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摧残,成长极为艰难。后期虽然放宽了对民族企业的限制,但仅就从税收制度一项看,民族资本主义仍不具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匹敌的条件。3交税
清末的苛捐杂税每每打着“新政经费”的招牌,使冠冕堂皇的改革措施,多半成了贪官污吏们借以敲剥小民的“暴政”。命令下来,征集印花税和军需开支,不考虑人民的负担能力。使得民怨四起,哀鸿遍野。
总而言之,从某种程度上说,清政府统治者成了自己的掘墓人,它用腐败埋葬了自己。
1 古文狐翻译
译文:
狐的样子很美艳,曾经借着老虎的威风以震其他兽类。一日,众狐狸没有了食物,将要到野外去觅食,但是却怕被其他兽类欺凌。于是众狐狸就和雄狐商量说:“应该跟着老虎出去(觅食)。”雄狐说:“你们为什么小看自己?难道老虎的本领比我强吗?”众狐狸不听雄狐的,跟着老虎出去觅食了。雄狐狸当即跟着他们后面,呼啸起来的样子就像是猛兽一般。其他兽类看到老虎来了,全部都伏下不敢看它。从狐狸得到食物后就回来了,于是就取笑雄狐狸说:“你为什么跟着老虎啊?”雄狐狸愤怒地看着他们说:“你以为那些趴下的兽类是害怕老虎吗?”
```
2 狐狸的古诗,古文一、上古神话有一个关于禹娶涂山女的著名神话,记载在东汉赵晔《吴楚春秋》卷六《越王无余外传》中(原文我没找到)。这个神话说的是禹到涂山,见到一只九尾白狐,又听到涂山人唱的九尾白狐歌,感到自己的婚姻就应在此处,于是便娶涂山女为妻。神话中的九尾白狐是涂山女变的,九尾白狐是涂山的灵兽。娶了涂山女为妻可以幸福昌盛。所以,禹见到涂山狐其实就是见到涂山女,故而决定要娶她。
二、狐仙是中国传说中常见的角色之一。《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妖媚”、“邪气”、“仙灵”、“神秘”、“狡猾”,可以说是中国人想到“狐”后最明显的感觉。
三、其实按照生物学理论,狐,狸是两种动物,只是人们叫习惯了,统称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气,狸似乎只是是俗物。
四、《诗经》中也出现过狐狸——《国风·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五、九尾狐,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南山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
六、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征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德论封禅篇》)。“食人”之传渐隐,“为瑞”之说渐渐出现。
七、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狐为“祆(妖)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有灵气(妖气),在数千年前,已是公认。再到后来的唐宋时期,狐已经被人设庙参拜,而且十分流行。唐朝张鷟《朝野佥载》说:“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时出现的(即《封神演义》)狐王,出现在名著《西游记》中。
八、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之与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九、在日本人心目中,(狐狸)狸猫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它们会使用一种类似障眼法的幻术,身体可以变成任意形状,或者把树叶变成钱什么的用来欺骗人类。
3 《兽纪》中“狐”的文言文翻译明)何景明
猿善援犭婴 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 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 ,犭婴 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 无有也。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 犭婴 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
[注释]①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0给文中化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3处) raoxue
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答案: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C )(4分)
A 犭婴 弗得自致也/无从致书以观 B 犭婴 悉移至窟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 迹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迹 D 犭婴 据窟啸曰/孙权据有江东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翻译: 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 copyright raoxue
这篇短文讽刺了为了独占钱财而不守信义、欺诈合作者的丑行。(或:讽刺了不守信义,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丑行。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4 智狐文言文阅读答案智狐
原文
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自往驱之。方盛陈人妖异路之理,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狐亦不击之。或于对语时,举以问狐。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刘乃令仆妇居此室。狐是日即去。
译文
沧州孝廉刘士玉,有间书房被狐精所占据,狐狸白天和人作答对话,还向人投掷瓦石,但却看不到他的形貌。时任沧州知州的平原人董思任,是个优秀的官吏,听说这件事之后亲自前往驱赶作怪的狐狸。刚刚开始口若悬河的大谈特谈人妖不属同类应该互相回避的道理,就听见房檐间朗声说道:”你作官很爱民,也不贪取钱财,所以我不敢用瓦石砸你。但你爱民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不贪图钱财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责,所以我也不回避你。董大人你差不多就可以了,再不要多言自取尴尬了。”董思任听后狼狈而归,好几天都闷闷不乐。刘士玉的一个女仆很是粗拙愚蠢,但偏偏她不怕狐狸,狐狸也不用石头投掷攻击她。有次对话的时候,有人因为这事向狐狸询问其中的缘由。狐狸说:“她虽然是个卑下的奴仆,但却是个真正的孝妇。鬼神见了都要回避,何况我这样的狐怪呢?”刘士玉就命令这个女仆住在这间屋子里,狐怪当天就离去了。
5 鸦狐文言文 翻译鸦本不善鸣。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乌鸦本来就不善于鸣叫。一天,嘴里叼着食物在树上稳稳地休息。正好被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了,想要夺走乌鸦的食物,却没有办法。于是心生一计,对着乌鸦说:听说乌鸦先生的歌声像霓裳羽衣曲一样美妙,特地来听听您唱一支仙曲,来清洁我俗不可耐的耳朵,希望你不要推辞。乌鸦信以为真,十分开心,于是张口就唱。他的食物就此落下,给狐狸捡取了,狐狸对乌鸦说:将来有爱慕先生唱歌的,你千万别信啊,肯定是有其他原因的。俗话说:甜言蜜语必须提防那是诱饵啊。
6 狐假虎威的文言文选自《战国策》《狐假虎威》 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7 文言文 狐谐 翻译万福,字子祥,山东博兴县人。
从小就攻读五经四书,以期博取功名。家中略有资产,然而命运不济,二十多岁了连个秀才都还没有考中。
乡下有一种浮薄不良的风俗,就是推举所谓的富户做乡村的基层官员里正。做了里正的,即便是殷实之家也往往会倾家荡产。
而万福恰恰被推举做了里正。他感到很害怕,于是逃到济南,租间旅店住下。
夜间忽然有一位姿色俏丽的年轻女子推门而进。万福高兴地接纳了她并且发生了关系。
他问那女子的姓名,那女子说:“实不相瞒,我是狐。但是不会伤害你。”
万福非常高兴,也没有什么疑虑地和她在一起。女子嘱咐万不要告诉别人,便每天都来和万同起同居。
凡一切日用所需,全都依赖于狐的供给。 过了不长时间,有几位相识朋友经常来闲坐聊天,并且常常半夜不去,万福很不自在,但又不好拒绝。
迫不得已,万福便将实情告诉给朋友们。客人们都渴望看看狐的俊俏模样。
万告诉了狐。狐对客人们说:“看 什么呢?我和人是一样的啊。”
听到狐言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在眼前。遍视前后左右,可又不见狐在什么地方。
客人中有一位叫做孙得言的,平素喜好戏谑,开玩笑,非要见见狐不可,并且说:“听到你娇美的声音,令人魂怡神荡,难以自已。怎么还那么吝啬不肯露面,白白地叫人害相思呢?”狐笑着说:“多孝顺的孙子啊,你打算给你的老奶奶画幅行乐图么?”客人们都笑起来。
狐说:“我是狐,想给大家说说关于狐的典故,大家可愿意听么?”大家都点头说好。狐说:“从前,某村一家旅社,有许多狐,常常出来作践行客。
旅客们知道了,相互告诫不要去那家旅社投宿。半年时间里,住店的人非常稀少。
主人忧虑愁闷,特别忌讳谈论狐的事情。忽然,有一位远方来客,自称是异国人,看到这家旅店就打算住下来。
店主人非常高兴。刚刚进门之际,就有一过路人悄悄地告诉他:“这家旅店可是闹狐啊。”
客人非常害怕,告诉主人说,打算另换一家去住。旅店主人极力辩白无狐,你不要相信,他们那都是胡说八道。
旅客于是住下来。客人刚刚躺下,就发现好多的老鼠在床下窜来窜去,非常害怕,急忙跑出室外大叫:“有狐!”主人惊讶地问他怎么回事儿,客人抱怨说:“狐们安家在这里,你怎么诓骗我,说没有狐呢!”主人又问:“你见到的狐是什么样子?”客人说:“我刚才所见,细细小小的,看来不是狐儿子,就是狐孙子呢!”讲完之后,客人都被逗笑了。
孙得言还没有忘记要看看狐的容貌,于是说:“既然不让我们一睹芳容,我们大家就住在这儿,都不走,使他们不能做交颈鸳鸯。”狐笑曰:“你们住这儿倒没什么,如果有小小的冒犯之处,请多多包含。”
人们怕狐恶作剧,相约散去。客人们隔三岔五地来万福家做客,和狐逗趣。
狐十分诙谐,说出话来总是把大家笑得前合后仰,即便是滑稽善辩的人,也占不得狐的便宜。客人们都玩笑地称狐为“狐娘子”。
一天设宴,万福坐主人位,孙得言与另两位客人分左右坐。另设一榻几待狐。
狐推辞说不会喝酒。大家请她坐下来聊天,狐答应了。
酒过数巡,人们掷骰子行起了“瓜蔓”酒令。有一位客人输了,应当饮酒,他故意地把大酒杯移狐:“狐娘子头脑过于清醒了,请代饮一杯。”
狐笑曰:“我向来是不饮酒的啊。要不我说个典故,给大家助助酒兴吧。”
孙得言捂起耳朵来不愿意听。客人都说:“谁骂人就要罚酒。”
狐说:“我骂狐怎么样?”大家说:“好啊。”于是倾耳共听狐说典故。
狐说:“从前有一位大臣,出使红毛国(明代称荷兰为红毛国)。他戴着用狐狸腋下皮毛做的帽子去见国王。
国王见这帽子很新异,问道:‘是什么皮毛做的帽子,这么柔软华贵?’大臣答是‘狐’。国王说:‘“狐”我平生还不曾听说过,那“狐”字是怎么写的?’于是大臣边书空写‘狐’字,边奏报国王说:‘右边是一个大瓜( 之谓),左边是一条小狗。
’”主客又都哄堂大笑。座中两位客人是陈氏兄弟,一位名叫所见,一位名叫所闻。
见孙得言狼狈不堪,嚷道:“雄狐在哪里呢,竟然这样放纵雌狐损人?”狐说:“哎,刚才这个典故,还没说完,就被小狗的叫声打断了,请允许我把它说完。国王见使臣骑了一匹骡子,也感到很诧异。
使臣告诉国王说:‘这骡子是马生的。’国王更感到奇怪。
使臣说:‘在中国,马生骡,骡生驹驹。’国王仔细地询问是怎么回事儿。
使臣说:‘马生骡,是“臣所见”;骡生驹驹,是“臣所闻。”’”所有的客人都大笑起来。
(驴马交配而马生骡,实有其事,故曰所见;骡无生殖能力,骡生驹驹,世无此事只是传闻,故曰所闻。)人们知道在戏谑玩笑方面根本不是狐的对手,于是相互约定,以后谁再开这样的玩笑,就罚他做东道主。
一会儿,酒酣耳热,正在兴头上,孙得言戏弄万福,说:“我有一联,请你对句。”万福说:“怎样的上联呢?”孙说:“妓者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
人们都在深思默想,竟然没有对得出的。狐笑曰:“我有对句了。”
大家都听狐的对句。狐对曰:“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
孙得言困窘万分,恼恨地说:“刚才和你约定好了的,你怎么又犯戒了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