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太子被废后,邬先生让老四和老十三保举太子复出,其实这是一个赤裸裸的阴谋,当时只是为了让老四积累这一步而已,况且当时也不是夺嫡的最好时机,邬先生想用这种“不争”的方法让老四在康熙心中留下好印象,得到一个好评,以此来慢慢夺嫡成功。一说到《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距离现在已经有20多年啦,可谓是久经不衰,就是由于他优秀的剧本,还有精湛的演员演技。跟兴在很多电视剧比起来,还可以说是金鸡独立的良心剧。
在《康熙王朝》里面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剧情,那就是太子一废之后邬先生就特意给老四和老十三写了一封奏折,它的内容就是要保举废太子复出。这表明着就是想帮助老四夺嫡,很多小伙伴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不鼓励老四直接夺嫡反而还要保举废太子复出。其实邬先生非常的明白,议举新太子并非在议举,而是引蛇出洞而已。因为这只是康熙设下的一个套,他就是想看一下八爷党的实力到底有多大,今后才好打击老八一党。
邬先生为老四定下: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方针。在老四和老十三两个人当中,老十三一直都认为太子就是烂泥扶不上墙,而老是确认为应该一心一意为朝廷和国家效命,所以他建议老四夺嫡。邬先生这步棋走得非常的不错,因为老四和老十三拿着保举的奏折给康熙看后,康熙的评价他们三个字:好好好,说明已经达到目的了。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写在评论下方。
在历史中,并没有出现老四推举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的情节。这个问题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之中发生的,所以我们用《雍正王朝》来解读这个问题,并非历史。
背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康熙帝发兵救援。此时,已是九子夺嫡的后期,长子胤禔被诚亲王胤祉检举诅咒太子被康熙帝圈禁,太子胤礽统兵作乱被圈禁,而第八子胤禩在推举新太子之时实力太盛为康熙所忌惮,因此第八子、第九子、第十子都遭受打击,夺嫡无望。所以九子夺嫡之中的五派争锋到最后演化为二王之争,就是第四子胤禛和第十四子胤禵,这二位可是康熙后期争储的中心。而且按常理雍正应该反对弟弟胤禵建功立业,但是雍正此时推举胤禵为大将军王是有以下几点好处的。
让胤禵远离京城,胤禛更好控制时局
准噶尔部的叛乱可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平定的,而准噶尔部先前的叛乱都是康熙御驾亲征亲自前去征讨,可如今康熙帝的身体每况愈下,说不定哪天就驾崩了,而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也是一个时间长的差事,所以,雍正皇帝此时保举胤禵出征,等于二王之争处于京城的胤禛就占据了先机。
胤禛在京,如果康熙帝驾崩传位不是自己,自己也可以篡改,就算传给了自己,自己在京城也可以更好控制时局,从后来的结局也可以看出。胤禛康熙身边接受遗诏,准备继承皇位,而胤禵没有在京城,胤祥顺利接管丰台大营的兵权,而八爷党因为胤禵没有在身边也回天乏术了。
趁此时拉拢胤禵,让年羹尧得到陕甘总督这位子
从一开始,十四爷就跟八爷党成员混在一起,与胤禛等人划清了界限,随着诸位皇子的势力倒台,二位更是水火不相容。但是胤禛借着给自己生母过寿的时候,乘机和胤禵这个骨肉兄弟谈一谈兄弟感情,也在自己母亲面前说了一下保举自己十四弟为大将军王的想法,这时候十四爷瞬间被胤禛打出的感情牌所迷惑,并表示自己坐上大将军王的宝座立即保举年羹尧做陕甘总督。因为胤禵知道年羹尧是胤禛的家奴,提拔胤禛的奴才,也就是为了报四哥胤禛的保举之恩。
但是陕甘总督这个位子是胤禛大杀器,也是胤禛提前布好的一枚大棋。因为这个位子管着西北大营的粮草供应,胤禛即位后,立即让年羹尧接管西北大营,胤禵乖乖就范就是因为年羹尧掌握着粮草,年羹尧又是胤禛家奴,所以等于胤禛控制了西北大营的命脉,胤禵纵有几十万大军也不敢造次,只得乖乖就范。
胤禛此举为了提升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增加自己的即位筹码
康熙帝晚年遭受九子夺嫡之乱,让其心力交瘁,所以康熙皇帝是非常喜欢看见皇子们之间和睦相处的。之前,三王爷胤祉因为与太子素来和睦,康熙帝就对这个儿子大加赞赏。
而康熙帝面对准格尔叛乱时,心里早就确定了胤禵这一人选,因为面对准格尔叛乱,之前康熙都是御驾亲征的,与蒙古王公们一起战斗,鼓舞人心,而今康熙自己年纪太大,只有选择一位皇子代表自己前去,而诸多皇子之中,能够为三军统帅的只有十三子胤祥和十四子胤禵,但是此时胤祥遭受圈禁,所以只有胤禵才能胜任。
所以康熙要诸位大臣推荐出任大将军王人选,也就是对胤禛的一个考验。幸好邬思道识破了康熙的小心思,让胤禛保举十四爷。一方面显出自己,不计前嫌,只为国家推荐贤能的无私之心。另一方面,也显出自己爱护兄弟的一面。
这样一来,康熙就更肯定胤禛是适合继承皇位的人选。所以,胤禛在康熙心里就是人品贵重之人了。
在胤禛的夺嫡过程中,皇十三子胤祥、邬思道、年羹尧还有康熙皇帝专门授意的隆科多,都让胤禛逐渐摆脱劣势,成功走入康熙皇帝选择皇位继承人的视线。但可以肯定的,康熙皇帝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废以后,虽然将皇四子胤禛纳入了继承人的范围,但却并没有百分百的肯定。
按照邬思道的说法:
我料定皇上已经认定了皇位继承人,只是还想暗中继续观察,就是看看这个人是不是具有人君气宇,胸怀天下!”
所以,在胤礽首次被废,胤禛正式成为康熙皇帝的考察对象以后,那些在康熙皇帝身边的“助攻”人员就成为了胤禛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
张五哥、图里琛、张廷玉甚至康熙皇帝身边的太监总管李德全,都“无意间”让胤禛逐渐走入了康熙皇帝的内心,让康熙皇帝看到了胤禛“坚刚不可夺其志”的刚毅性格和匡扶过失、整顿吏治的决心。本文就以张五哥和张廷玉为例,做出说明!
张五哥,从一个普通百姓到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他几乎贯穿了胤禛所经历的所有重大事件,江南募捐、花钱买命案、胤礽两次被废、康熙皇帝临终传位甚至在皇十三子胤祥病逝以后,都有张五哥的身影。个人认为这个出身平民的张五哥,虽然不能和张廷玉、佟国维等上书房大臣就政治智慧、权谋手段相提并论,但其能够察言观色、急流勇退的智慧也觉得能够列入《雍正王朝》的智慧人物榜。
张五哥对于胤禛的助攻在康熙皇帝下达“推举新太子人选”命令,皇八子胤禩“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江湖术士以“天命所归”、“命里注定”的说法认定胤禩才是皇位继承人的戏码。“八大王”、“八王大”的荒唐之言,康熙皇帝并没有严加斥责,反而给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其实,朕还有一层意思没有明说,那就是江湖术士的话有时候也能代表一部分民意。”
按照邬思道的分析,康熙皇帝乃系明智之君,他肯定知道胤禩“一边装鬼、一边捉鬼”的小把戏,那么他为何还要允许甚至鼓励“江湖术士”的说法呢?
1、太胤礽首次被废以后,众位皇子对于皇位的争夺逐渐公开化、明朗化,皇八子胤禩主动将江湖术士送到宫中请康熙皇帝处置的时候,康熙皇帝在处于是否恢复胤礽太子之位,以压制和缓解众位皇子当前争斗的犹豫之中。所以,对于这种雕虫小技,康熙皇帝不屑于追究,更不屑于放在上书房级别讨论。
2、众位皇子之所以一直争斗不断,同他们背后支持的朝臣有着直接关系,如果一直放任朝臣的“各自站位”,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就会迅速升级,甚至可以威胁到康熙皇帝的皇权稳定。所以,康熙皇帝必须找机会敲打敲打这些不醒事的朝臣了。支持皇八子胤禩的佟国维和马齐就是康熙皇帝选定的“倒霉鬼”。
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当着众人烧掉百官行述,其背后用意鲜为人知!
老四胤禛好不容易得到的百官行述,为什么要当众烧掉?
一、
老四胤禛烧掉百官行述的剧情是有前提的,我们先来大体的回顾一下剧情:
太子胤礽二次复立以后,对原先支持老八胤禩的百官大肆打压,其所作所为让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非常看不惯,也正是从这时候起,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老四胤禛从一开始隐藏自己夺嫡之心,到此时已经开始逐渐暴露了。尤其是经过废太子风波,他也成了领侍卫大臣,可以自由出入康熙帝的寝室。
也正是这次自由出入,他发现了惊奇的一幕,那就是他的儿子弘历竟然骑着康熙帝的“大马”在写字,嘴里还念着“爷爷,你可扶好了我”,随后老四胤禛慢慢退出,在镜子面前理了理衣服,镜子里面除了表面冷静内心激动的老四胤禛,还有龙椅。
也就是此时,老四胤禛对皇位的渴望表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开始主动出击,为自己增加夺嫡的概率。
所以表面上他辞了太子胤礽,在家里闭门不出,其实已经伙同老十三胤祥派出了年羹尧。
而太子胤礽因为病急乱投医,想通过百官行述控制百官,于是跟任伯安达成了协议,并且利用老十三胤祥放走了刘八女,这正中了老四胤禛的下怀。
后来就是全剧中最惨烈江夏镇灭门惨案,跟这个案子一并消失的还有太子胤礽给任伯安的信,和百官行述!
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好不容易得到的百官行述,为什么要当众烧掉?
二、
到底什么是百官行述?
其实就是任伯安在户部任职时,用来记录百官种种劣迹的一套本子,整整有四大箱之多,因为手握这些百官的短处,所以可以以此要挟百官,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本来太子胤礽不用采取这种手段控制百官,也是他不够自信,不行光明正大之事,非要私下搞点小手段,结果把自己跟任伯安的信落到老四胤禛手里了。
当然,此时的太子胤礽并不知道自己的书信落在了老四胤禛手里。
剧中虽然一直在尽量刻画老四胤禛光明正大的形象,其实在这件事情上,他就有点阴险了。因为关于书信一事,老十三胤祥也曾经劝他,赶快毁掉,可是老四胤禛却犹豫不决。
也正是他的这种犹豫,把他的目的也给暴露了,毕竟这是要挟太子胤礽的一个有力武器,不到关键时刻,不会拿出来的。
如果不是后来坎儿“背叛”老四胤禛,老四胤禛可能还不会这么早拿出这封信。
所以,太子胤礽之所以第二次被废,究其原因就在于这封信,而之所以有这封信,则是因为有这套百官行述。
这套百官行述激发了太子胤礽心中的邪恶,最终让他落入了深渊。
当然,这背后少不了推手,明面上的推手是老八胤禩,其实真正的推手却是老四胤禛!
在老八胤禩一伙终于判断出屠江夏镇的人是年羹尧以后,还没来得及下一步动作,就被登门的老四胤禛拦住了,然后就是喝酒,再然后就是一把火烧了百官行述。
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好不容易得到的百官行述,为什么要当众烧掉?
三、
那么这套百官行述为什么会被老四胤禛烧毁呢?
我们得看此时老四胤禛的处境:
本来《雍正王朝》开局老四胤禛接下来的南方赈灾一事,完成的还是相当棒的,虽然得罪了江南一带的官员和富商,但是京城这边还是笼络一群大臣的。
但是随后的户部追缴欠款一事,则让老四胤禛把能得罪的官员全部得罪了,几乎无一幸免,连最支持自己的老十四胤祥都因为田文镜被打一事跟他翻脸,弄得他真的成了“铁面铁心”!
再加上后来的举荐新太子一事,让老四胤禛更加感受到,自己的支持者太少了,少到可怜。
正是出于这个心态,老四胤禛也开始刻意注重笼络百官了,于是也就有了火烧百官行述一事。
其目的有三:
首先要知道朝廷一半的官员都在盯着这套百官行述,一个个如履薄冰,生怕这套本子落到别人手里。而老四胤禛邀请太子胤礽、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还有上书房的几位大臣,其实就是让众人作证,我老四胤禛要烧百官行述了,而且还是在封条状态下烧掉,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这套本子,没有人打开看过。
众人在各种心态的注视下,这套本子被烧,众臣心中的石头也算落了地,事后自然对老四胤禛的举动竖大拇指,这无疑将给老四胤禛拉来支持者。
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好不容易得到的百官行述,为什么要当众烧掉?
四、
老四胤禛的所作所为还是在为康熙帝着想!
虽然康熙帝第一时间得知这件事后是气得躺在床上喊腐败,但是喊完以后,自己一琢磨,这并不是坏事。
要知道康熙帝当政的后期,各种弊病都在显露,而康熙帝又是一个特别好面子的人,生怕自己死后会留下骂名。所以他做事从来都是在这个前提下尽量改革,但是收获非常小,比如户部追款一事,如果不是康熙帝后来自己掏小金库补交,说不定老四胤禛还不会追款失败。
而老四胤禛这次烧掉了百官行述,则是成功的避免了一次朝廷动荡,是值得肯定的行为,所以事后康熙帝不仅没有责怪老四胤禛,反而更加高看一眼,甚至还给屠镇者年羹尧升了官!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缓解夺嫡之争。
毕竟亲兄弟之间争来夺去的不仅不利于朝局稳定,也让人人自危,没有安全感。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剧情,比如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当着众人面烧掉了军中私通袁绍的书信,大大稳定了军心,使得曹操势力空前的强盛。
老四胤禛此举说不定就是看《三国演义》学到的计谋,如果当年袁术能学到这招,把传国玉玺毁掉,或者扔掉,也就不会这么快失败了。
而百官行述不管是到了老八胤禩的手里,还是太子胤礽的手里,都是一个大灾难。而在自己手里,也不是好事,不仅惹了众怒,还会成为老八胤禩和太子胤礽攻击的对象,更会失去圣心,这是老四胤禛不敢占有百官行述的原因。
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好不容易得到的百官行述,为什么要当众烧掉?
既然自己不能利用百官行述控制百官,又不能让百官行述落到别人手里,唯一的办法就是毁掉!
所以,这件事一出,老四胤禛赚大发了,如果不是后来坎儿背叛一事,老四胤禛还真不会这么快就拿出杀手锏——太子密信,当然,老十三也不会被圈禁整整十年。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是从康熙加封胤禵和胤禛的生母乌雅氏开始的,如果我还在此分析一遍,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涉事的主角是胤禵,所以我认为,胤禵才是这件事情的关键。
这个依附在八爷集团的老十四其实很不简单,善于带兵打仗,个性坚强,除了心胸有些狭窄之外,是九子夺嫡的强劲势力。你当他真的是有心推助老八胤祀么,非也,他只不过是利用老八的资源和名头,当个新时代的班布尔善,干一些黄雀在后的事。
在八大山庄秋猎期间,胤禵伪造太子手谕,让凌普调兵围困康熙。自己先跑到老八府上,让老八脱不了干系,这点阴损的招连老八胤祀都无可奈何。接着手谕被康熙识破,直到推荐新太子的时候八爷党遭到重创,老十四胤禵心里才打起鼓来,意识到康熙只怕已经知道是自己伪造手谕了,故而为了撇清关系,在乾清门和老十三大打出手,实则是为了向康熙表明伪造手谕的事儿与他无关,全都是老八他们的主意。
老十四依附老八,除了利用老八的资源,把老八当做挡箭牌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当时的实力还不够,还不足以在九子夺嫡战中具备相当的优势。当然,老八拉拢这个弟弟,也是利用老十四的资源优势,他们是互为利用的关系。
其实我早说过,康熙才是高段位的棋手,其他人,都只不过是他手里的棋子而已。连张德明道长在胤祀的府上说了些什么,康熙都一清二楚,更何况老十四的那点小九九,怎么能瞒得过康熙的眼睛。
一废太子后,康熙明显觉得操之过急。很显然的是,江南筹款,追比欠款,刑部冤狱,八大山庄被围这几件事情之后,康熙对太子胤礽以及失望至极,而在众皇子中,老四胤禛的才干和水平逐渐得到康熙的肯定,加之弘历的表现,更加为老四增添了筹码。但是如果陡然表现出对胤禛的期许,也许就会适得其反,因为在众皇子中,胤禛是唯一没有跟班儿的光杆司令,一个十三爷由于性格的原因难挑大梁,有老八他们这一班人捣乱,老四根本无法应付,他还需要更夯实的基础。
推举新太子的事件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八爷党的势力遍布朝野。老四在这样的势力包围之下很快就会被淹没,为了保护胤禛不被淹没,康熙只得重新布局。
1复立太子。这个倒霉太子自己不争气,已然不受康熙待见,但却是最好的挡箭牌,有他在,其他争夺嫡位的皇子就会时时刻刻针对他,时时刻刻要把他拉下马。目标被转移,胤禛就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2提拔胤禵,为分裂八爷党打基础。康熙知道胤禵不会安分,只是现在实力和地位不足,所以他有意提拔胤禵,并加封了老四老十四的生母乌雅氏为皇贵妃,皇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职位,可以代行皇后之权。这个举措让老十四的地位骤升,同时,康熙让胤禵管理兵部这个重要部门,增加他的权力。康熙知道,不安分的老十四必然会因此另起炉灶,这就逐渐会催化八爷党的分裂。同时,也是有意将老十四推向老四这边来。事实证明,康熙的这一招很管用,老八和老十四的内斗悄然展开。八爷党一旦产生分化,老四胤禛的竞争就会锐减。
这样的人事布局其实目的终究只有一个,就是保护胤禛,避免他在九子夺嫡战中受到伤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