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的升、降、任、免等常用词语
(一)任命、授予、兼任官职
1、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2、起:①起用。②任用。例:起复授本官。--《旧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五良史》。
3、辟:指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比如辟召,辟书。
4、征:征召。例:州三礼辟西主簿。--《宋书·隐逸列传》。
5、拜:授予官职。例:乃拜恂河西太守,行大将军事。--《后汉书·邓冠传》。
6、除:拜授官职。
7、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8、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多用于官员死后。
9、授:授予官职,从授予印物而来。
10、赏:从奖励而来,有赐予爵位、官职的意思。
11、为:做,当任某职。例:其父为长安丞--《后汉书·邓冠传》。
12、以……为。例如:以良为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地。--《史记·留侯世家》。
13、守、知:任太守,任知县。
14、简、简拔:挑选录取。例: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魏征《谏太宗十思书》。
15、引(荐\举):举荐,推举,选拔。
16、出仕:成为仕宦,出来做官。例: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
17、任:委任之意。例: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18、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19、权:暂时代理官职。例:户部侍。郎权尚书曹温之女在掖庭。--《金史·列传第六十二》。
20、兼:兼任。例:廷议以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明史》。
22、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例: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
22、摄:代理、辅助,摄政。
(二)表示调动、改任
1、徙:调任官职。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新唐书·韦丹传》。
2、调、调授:调动、迁调之意。有时也指升官。
3、出、出官:一般指被贬谪从京城调到地方,京官外调。
4、换:更改官职。例:授予鹿州洛阳主簿。以廉能换郿县。
5、改:改任。改太后府卫尉。--《金史·列传第六十二》。
6、转:调任官职。例:(郑浑)转为上党太守。
7、迁:①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②也指贬官。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三)官员提拔、升职
1、加:①升职。②兼职。例:赐金帛。加秩二等。
2、升(晋):升官。加官晋爵。
3、超:破格提拔。例:帝深遇之,超拜御史中丞。
4、擢、超擢:提拔、破格提拔。
5、提:提拔。
6、甄拔:甄别选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例: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7、陟: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四)官员被贬、流放
1、左迁:贬职。例: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2、降(贬):降职。
3、谪(迁谪):官员被降官远调或被流放。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4、逐(放逐):京官流放到远地。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5、流:流配或流放罪人于远地。例:泰芝竟以赃败流死。--《旧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三十七》。
(五)免职、辞职
1、罢:免职。
2、黜:废除,免职。例:王黜狄后。
3、免:免职。例:知门下省事,七月,丁母忧免。--《金史·列传第六十二》。
4、革、褫(chǐ):革除,指撤职查办。例: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
5、废:废除。例:炎惧,乃废中宗为卢陵王。--《旧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三十七》。
6、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退休。例: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1 文言文中表示调动官职的词有哪些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4荐: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14任:担负、担任。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7补:补任空缺官职。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4超迁:越级升迁。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6超擢:破格提拔。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
2窜:放逐、贬官。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9黜、绌:废掉官职。
如《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
10免:罢免官职。
11夺:削去,罢免。
五、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2 求解文言文 中 表示 官职升迁 之类的 字或词 的总结 尽可能全一点哦1 贬:降职。
《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2 谪:被罚流放贬职,相当于贬。
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 徙:调职,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后汉书·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
“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 知: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5 判: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6 任:担负、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 授:授给,给予。《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8 辟(bì):征召。《晋书·谢安传》:“处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9 举:推荐,推举。多用于布衣做官。
李密《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10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用法较复杂,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常用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后汉书·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
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11 除: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降级授职叫“左除”。
《新唐书·王薛马韦》:“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12 提:提拔。
《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名望和德行)13 坐:因犯……罪或错误。
《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14 出:指出京受任。
《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15 拜:授予官职,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16 擢:选拔,提拔。
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17 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梁启超《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18 黜:废免,革职免官。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黜”与“贬谪”意义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19 罢:解除官职,罢免。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20 去:卸职。《后汉书·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1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2 赏:指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梁启超《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23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才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24 放:①贬谪放逐。《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也指京官调任外地。梁启超《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25 复:恢复官职。高启《书博鸡者事》:“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26 致仕:辞官归居。《公羊传·宣公元年》:“古之道不从人心,退而致仕。”
27 起复:恢复原职务。《旧唐书·王琚传》:“二十二年,起复右庶子,兼州刺史。”
28 进:进用,一般用于较高职务追加。《新唐书》:“进太子少保。”
29 封:帝王以爵位、土地、名号等赐人。苏洵《六国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谋臣。”
30 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31 免:免职,罢免。
《汉书·文帝纪》:“遂免丞相勃,谴就国。”32 夺:罢免官职。
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协服,夺其官。”33 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
李鸿章《与兄李瀚章书》:“今中朝倚眷复隆,弟力加怂恿,四月再请开缺。” 还有:“以荫补+官名”指“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官名”; 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褫:撤职查办; 量移, 调的比原职稍好; 领:以本官兼较低职; 权:临时代职; 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护:原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信印。
3 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字有哪些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字有:
1、领:以本官兼较低职、
2、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3、权:临时代职、
4、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5、署:代替无本官的职务、
6、护:原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
扩展资料:
其它任免术语:
1、关于任职授官的有:
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2、关于提升职务的有:
抉或(用于由低级到高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3、关于降级免职的:
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4、关于调动职务的:
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古代官职
4 文言文中表示调动官职的词有哪些~~~~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 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 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
⑤《隋史·徐文宝传》: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 3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如梁启超《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7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①《汉书·萧望之传》: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②《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③《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②《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 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6超擢:破格提拔。
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7陟: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
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5 帮我找几个文言文中有关"官职"变动的词语和"官职名称"第一个时期为夏、商两代,前后大约一千年。(商)国君称“后”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
第二个时期从西周到春秋,大约六、七百年。国君称“天子”、“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东宫”。王妻称“后”。(《诗_小雅_北山》曰:溥(p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 ,而国和邑是地方 。中央 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卜、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临时设置的辅导君主礼仪的称“相”,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冢宰”,负责王宫警卫并教习武艺的称“师氏”或“师”,王宫的卫士称“虎贲(bēn)”,王的近臣称“小臣”。地方 设置大约与中央 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只能称“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称“卿士”。
第三个时期从战国开始,一直延续地清末,时间长达两千三百多年。此时期的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从大到小官职牌名
爵
丞相
太师
太傅
少保
尚书
学士
上卿
大将军
参知政事
军机大臣
军机章京
御史
枢密使
左徒
太尉
上大夫
大夫
士大夫
太史
长史
侍郎
侍中
郎中
参军
令尹
尹
都尉
冏卿
司马
节度使
经略使
刺史
太守
都督
巡抚
抚军
校尉
教头
提辖
从事
知府
县令
里正
里胥
三省六部
6 关于文言文中古代官职升迁以及贬谪的问题文言文中常用的表官职变动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7 古文中表示官职升迁和贬降的词语哪些词语可以表示官职变动除:即拜受官职拜:授予官职;任命陟(zhi,音治):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擢:由选拔而提升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臣子官职官衔或爵位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谪:降职,往往指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放:即放逐黜:贬斥,废除,降官的意思出:即“出任”可以由家居而出任官员,也可以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员徙、转:一般调职征、辟:征召贤士为官。
8 哪些古汉语词表示授予官职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我也是从其他网页上查的 (一) 表示任命,授予官职 ①拜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除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是去旧职授新职(《〈指南录〉后序》) ③授 贾雨村授了应天府(《红楼梦》第四回) ④赏 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 说明:“授”从授予印等物而来,“赏”从奖励而来,有赐予官职、爵位义 ⑤封 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⑥赠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五人墓碑记》) 同是君主授予,生时为“封:,死后为”赠”封“也有用于授予土地方面的,如“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六国论》) ⑦通籍 通籍后,俸去书来(《黄生借书说》) “通籍”,出任、做官 ⑧守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守”为任命,意为“任……太守”,同理,“总督两广”即“任两广总督” (二)表示提升官职 ⑨升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谭嗣同》) ⑩迁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说明:“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如“迁客骚人”(《岳阳楼记》) {11}擢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擢”为提升,“超擢”为破格提升(《谭嗣同》) {12}陟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本为上升之意,此处为提升(官职)(《出师表》) (三)表示降(贬)低官职 {13}左迁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14}谪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15}迁谪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16}放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17}出官 予出官二年(《琵琶行》) 说明:古代,右表示高贵的位置,左表示较低的位置,故“左迁”为贬官降职;“迁谪”侧重于“谪”,即降官远调;“放”有流放、放逐义,从色彩上讲,是贬职;“出官”是贬职调离,而“出为河间相”(《张衡传》)的“出”为出任(地方官) (四)表示一般调动 {18}徙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19}调 婿竟不调(《记王忠肃公翱事》) {20}改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记王忠肃公翱事》) {21}转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说明:“徙”是迁移之意,此处引申为调动;“改”为改换、调换 (五)表示辞官 {22}辞 轻辞古之天子(《五蠹》) {23}让 古之让天子者(《五蠹》) {24}乞骸骨 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说明:“辞”是辞退;“让”是禅让;“乞骸骨”,年老而申请退休。
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14.任:担负、担任。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7.补:补任空缺官职。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4.超迁:越级升迁。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6.超擢:破格提拔。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
2.窜:放逐、贬官。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9.黜、绌:废掉官职。
如《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
10.免:罢免官职。
11.夺:削去,罢免。
五、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六、表“兼职、代理”的词语。
1.假:临时的、代理的。如《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2.兼:兼任,同时监管。
3.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
4.判: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5.权:暂时代理官职。
6.摄:暂代官职。
7.署:暂任、代理官职。
8.守:代理官职。
9.行:代理官职。
七、与“官员任职相关”的词语。
1.知:主持。
2.典:主持;主管。
3.主:主持,掌管。
4.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
5.下车:新官到任
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8.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9.行部:巡行部属(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署,考察刑政,称为行部。)
1中国古代官员升降的文化常识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职,提升官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而“左除”则是降级受职。(3)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4)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5)黜。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6)去。
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7)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8)举:提升官职,对无官人士的提拔。(9)陟:升迁。
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2古代文学常识
一、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九、文史典籍 十、目录辞书 十一、古代军制 1、人的称谓 古代时人的称谓 ·常见称谓 ·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姓氏 2、古代职官 古代职官一览,以及解说 ·古代官职的一览, 详细解说 ·官职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称谓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3、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星宿名称 ·历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称谓 ·古代地理,称谓 5、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的详细解说 ·科举制度一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6、风俗礼仪 我国传统习俗 ·风俗礼仪,传统节日,称谓等 7、饮食器用 古代饮食器用 ·古代的饮食与器用 8、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古代音乐文娱 9、文史典籍 四书 五经 六经 十三经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文选 古文观止 古文辞类纂 二十四史 史记 资治通鉴 太平广记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 史书编写方式 ·文史典籍 10、目录辞书 辞书介绍 ·目录辞书 11、古代军制 古代军制一览 ·古代军制 常见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
《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
3古代官职升降用语
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关于 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4哪些古汉语词表示授予官职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
我也是从其他网页上查的 (一) 表示任命,授予官职 ①拜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除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是去旧职授新职(《〈指南录〉后序》) ③授 贾雨村授了应天府(《红楼梦》第四回) ④赏 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 说明:“授”从授予印等物而来,“赏”从奖励而来,有赐予官职、爵位义 ⑤封 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⑥赠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五人墓碑记》) 同是君主授予,生时为“封:,死后为”赠”封“也有用于授予土地方面的,如“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六国论》) ⑦通籍 通籍后,俸去书来(《黄生借书说》) “通籍”,出任、做官 ⑧守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守”为任命,意为“任……太守”,同理,“总督两广”即“任两广总督” (二)表示提升官职 ⑨升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谭嗣同》) ⑩迁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说明:“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如“迁客骚人”(《岳阳楼记》) {11}擢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擢”为提升,“超擢”为破格提升(《谭嗣同》) {12}陟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本为上升之意,此处为提升(官职)(《出师表》) (三)表示降(贬)低官职 {13}左迁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14}谪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15}迁谪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16}放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17}出官 予出官二年(《琵琶行》) 说明:古代,右表示高贵的位置,左表示较低的位置,故“左迁”为贬官降职;“迁谪”侧重于“谪”,即降官远调;“放”有流放、放逐义,从色彩上讲,是贬职;“出官”是贬职调离,而“出为河间相”(《张衡传》)的“出”为出任(地方官) (四)表示一般调动 {18}徙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19}调 婿竟不调(《记王忠肃公翱事》) {20}改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记王忠肃公翱事》) {21}转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说明:“徙”是迁移之意,此处引申为调动;“改”为改换、调换 (五)表示辞官 {22}辞 轻辞古之天子(《五蠹》) {23}让 古之让天子者(《五蠹》) {24}乞骸骨 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说明:“辞”是辞退;“让”是禅让;“乞骸骨”,年老而申请退休。
5关于文言文中古代官职升迁以及贬谪的问题文言文中常用的表官职变动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古代官职的知识
以?h、唐、宋、明、清?橹? 大体分秦?h丞相制、隋唐三省制、明清?乳w制。
?h代官制 中央?嗔??,藩?匚坏吐洹? 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槿¾徘渲啤5胤焦彩荩挚ぁ⒖h、乡、亭、里。 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全?┫嘀略O九卿。
-?h朝初年,丞相有?r亦称相?? -?|?h光武帝?r,一切政?眨挠缮???,尚?钕喈?於西?h初年的丞相。 太尉: -武帝?r,?⑻Î靖?榇笏抉R,由大?④?兼领。
-西?h晚年,大司马大?④?成???际掌握政?嗟娜恕? ?h朝的官制,除了在地方上设置王?⒑?猓?缀醵汲幸u秦制。 中央 的最高官?T是丞相。
次于丞相的是御大夫,其??胀ǔJ枪倮舻谋O察?C关。而掌管全??事的是太尉。
这三种官吏通称?椤溉¡埂U乒苋??政的是治粟?仁丰岣拿?榇筠r令,?h武帝?r又改名?榇笏巨r,相?於现在的?政部长。掌管?宜痉ǎ?Q罪刑的是廷尉?h文帝?r代有名的廷尉???之,遵照律法推?诱睿辉试S天子?y?硎怯忻墓适隆? 魏?x官制 三省六官形成,天子亲信,私?僬?唷? 三省(六官)尚?嚎?理庶政 中?涸t命?C要 门下:献纳谏正 -三省长官原?榛实塾H信,后演?成?橹醒??际?陶普摺? -北周依周礼设置六官,是隋唐以后六部之由?怼? 隋唐官制 三省(六部)中??Q策?C?? 门下:??驳?C?? 尚??绦?C?? 就制度言,三省的长官,皆?樵紫啵惺?t合议於政事堂,???嘣陟吨?睢⑹讨小? 后?碇?u演?,尚??W射?有「?⒅؟隆埂ⅰ竿?T下三品」等?,才可入议政事。
地方官制?榭ぁ⒖h二?,后?榈馈⒅荨⒖h三?。 唐朝群相制发展?过五??阶段,即:三省长官均?宰相;只有侍中、中?睢⑼?T下三品、同中?T下平章事才是宰相;非侍中、中?疃鸺?相者,需加“同平章事”方?宰相;中唐以后,“使相”出现;唐朝后期又出现了“?认唷薄H合嘀频陌l展既与??r的行政体制和运行?C制的?迁息息相关,又与皇?嗯蛎?、相?嘞?p紧密相连。
宋辽金官制 中央文武分?啵?韧夤僦聘挠梦娜耍?啻?榉窒鳌? 地方官制?槁贰⒅荨⒖h三?,长官由朝臣兼任。 二府:宰相:掌政事(首相:用平章事,副相:?⒅؟拢┲魑氖虏荒苓^???政,也?o?喔深A?政。
?忻苁梗很?事 三司使(?舨克尽Ⅺ}铁司、度支司):?政。 谏院及御史台:监察,谏院和御史台?ο?嗟闹坪忸H大。
宋朝的官制,分?榫牌罚科酚衷俜终c?模簿褪?木牌贰⒄牌贰?陌似贰⒄似罚源祟?推,共有十六?。 演?: 神宗?r:改用尚?笥?W射居相?,罢三司,?政纳入尚??舨浚?娜?喾至⒆?成文武分?嘀啤? 南渡以后:?h去三省长官的?称,?⒆笥?W射改称?樽笥邑┫啵浦?。
螽?於唐制。 辽分北面官和南面官:北面官主番事,南面官治?h人。
金?t仿宋制,海陵王?r,施行尚?皇≈疲?槲?皇≈浦肌? 元代官制 中?。赫评碚???忻茉海褐ر? 主要承袭宋代的文武分?嘀啤? 仿金的一省制,?U尚?c门下,留中?。
?K移六部於中?∠拢棺罡哒??C???亩嘣??橐辉ء? 宰相仍?槎嗳?K制,除中??槭组L外,左右丞相等均可??Q??؟? 明代官制 行君主?V啤? 六部:直接听命於皇帝。 -明自?U除丞相后,逐?u形成?乳w制,由皇帝兼??相?啵芯?V疲侵?沃贫壬系囊淮笞?革。
-明初六部地位原不高,?U丞相后,提升六部地位,直接听命於皇帝,?成一种?裁的体制。 ?乳w: -仿宋制,置殿阁大?W士,?漕???。
-成祖?r,大?W士得??CH,正式有?乳w之名。 -仁宗、宣宗以后,皇帝多不亲政,阁??u重,超越六部,制度日?完?洹? -大?W士只有「票?M」?啵磺?Q定仍在皇帝,?嘞捱h较丞相小,所以?乳w大?W士究与丞相不同。
明朝的中央官制不设宰相,改设?乳w,以便皇帝???大?啵_到君主?V频哪康摹R??]设宰相,所以明朝初期便设立殿、阁大?W士,?榛噬喜?M文墨,提出意?供皇帝?⒖肌?明成祖?r,大?W士开始可以?⑴c?掖笫碌挠??,?K有了正式「?乳w」的名称。 明仁宗之后,皇帝大多不再亲自?理政事,?乳w的?嗔?uu加重,甚至超越六部,制度也越?碓酵?洹km然是阁?嘣街兀Ê谴?W士?是只有「票?M」的?嗔Γ簿褪?⒁庖???在一??小??l上,再贴在奏章上,呈给皇帝看,一切的?Q定?是在皇帝,?嗔 h比以往的丞相小。
清代官制 清初:大致沿袭明代,雍正?r始设置??C?。 -六部:直接听命於皇帝。
-?乳w:??噙h不及明代。 -议政王大臣:???铡? 清初?乳w与明不同: -?⒋?W士的官秩提高?檎黄贰? -成?TMh各半,首揆由?M人出任。
-清代的?乳w大?W士虽然官秩提高,但??噙h不及明代。 ??C?: -初因议政王大臣不谙??眨?乳w又易??C密,故设此?C??。
-选王公、大臣?檐??C大臣,掌理?C密重?眨?u至取代阁?啵?橹醒胱罡?Q策?C??,与?乳w一?樱?]有直接向六部及各省发布命令的?嗔Γ皂?秉命於皇帝。 清朝的中央官制,大致沿用明代的制度。
但?乳w大?W士的???s比不上。
7古代官职升降用语
一、表示任职的: 1、任:担当,担任。
2、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3、授:给予官职。
4、拜:授予官职,任命。 5、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6、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7、简:任命,选拔。
8、进:出来做官。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0、辟(音b):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11、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1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13、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14、复:恢复原职务。 15、仕:做官。
二、表示升职的: 1、升:升官。 2、陟:进用,升职。
3、擢:由选拔而提升。 4、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但左迁则是指降职、贬官。 5、徙:升职。
6、超迁:越级破格提升。 7、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9、提:提拔。
10、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三、表示降职、免职的: 1、贬:降职。
2、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3、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4、左迁:降职(贬官)。 5、放:特指京官改任外官(地方官),也指贬官流放。
6、迁:流放,放逐。 7、夺:削除。
8、黜: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9、窜:放逐、贬官。
10、免:罢免官职。 四、表示 的: 1、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
2、假:暂时代理。 3、行:代理官职。
4、署: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 5、兼:同时掌管,兼任。
6、权:暂代官职。 7、判:高位兼低职。
8、摄:暂代官职。 五、表示职位调动的: 1、调:调动官职。
2、转:转任,平调。 3、徙:调动官职。
4、改:改任官职。 5、补:补任空缺官职。
6、迁:调动改派,调职。 7、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8、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六、表示辞官、退休的: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4、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5、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躯体不再由自己支配,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6、移病:上书称病,为做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清朝入关后,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由小到大排名为:
1、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2、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3、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4、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5、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6、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7、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8、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9、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10、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钦天监监正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11、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司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12、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使、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管带官
13、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司宣慰使、指挥同知
14、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15、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16、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17、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职外官:总督(加尚书衔)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18、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清朝官职制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