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复出,有何阴谋?

《雍正王朝》邬思道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复出,有何阴谋?,第1张

雍正王朝》里,胤礽第一次被废黜之后,康熙就命满朝二品以上的京官与地方官保举新太子的人选,最后保举废太子的有以下几个人,分别是四爷、十三爷、张廷玉、太子的师傅王琰,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那就是康熙。

康熙为什么要让满朝保举新太子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看满朝大臣的意思,结果也让康熙大吃一惊,那就是满朝除了个别几个,基本都是在保举八爷,其实,康熙这一手就是在试探,试探满朝大臣的人心所向。

很多人认为康熙是在出尔反尔,正如十四爷在殿前说的那一番话,康熙为什么要问责八爷与佟国维,那就是满朝大臣在支持八爷,这个犯了康熙的忌讳,康熙帝还在呢,而满朝大臣却认为八爷是个很合适的储君。

如果八爷是康熙心目中的人选,那么倒还好,可能心里会有一些不舒服,但是至少这是一个好现象,他心中的人选,也是大家支持的,但是,八爷其实在他心里很早就排除了。

这个在康熙畅春园里对雍正说的那番话就指出了,八爷一直在学康熙的仁,但一直学不像,而康熙后期的问题,是在新政与吏治上面的问题,以八爷这种喜欢收买人心,表面仁义的人,是十分不合适的,而是需要雍正这样的人。

康熙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吗?其实,他心里也有一个大概,而这次保举新太子,他其实是在观察,观察每个人的选择是怎么样的,最终没让他失望的,就四爷、十三爷、张廷玉等人,而佟国维也让他失望了。

有两个人看出了康熙的内心,一个是邬思道,所以他才让四爷、十三爷上了那个保举废太子的折子,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张廷玉,张廷玉考虑的点是,当太子被废之后,诸皇子就会为争这个储君而不可开交,而让废太子继续当太子,可以缓解这个局面。

康熙真的想让废太子重新当太子吗?显然不是,张廷玉和邬思道其实都知道,废太子是本性难移,几十年的太子是怎么样的,重新当太子还是那样,而且经过一次被废,太子的威望已无,迟早还是要被废的。

当太子被废之后,康熙其实就将雍正做为继承人的人选了,但是他又不能将雍正推到风口浪尖,那样雍正也招架不住的,而废太子就能成为雍正的挡箭牌,将雍正隐藏后面。

而雍正能保举废太子,也能体现出雍正对废太子的兄弟之情,并没有落井下石,这个也能博得康熙的好感。所以,邬思道和张廷玉其实就是在配合康熙在演这一出戏,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为什么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复出?

邬思道,从他的名字就可看出他对道家思想的情有独钟,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军师参谋都是因道而成名的,如诸葛亮、刘伯温等等,邬思道也是这样一个人。

邬思道建议四阿哥胤禛保举复立废太子,绝对算是一个非常聪明并且正确的“夺嫡方略”。

这个方略很好得贯彻了老子《道德经》“不争是争”的思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四阿哥胤禛就是遵照这个“夺嫡方略”,成为最终的胜出者,这再次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正确性。

太子胤礽因失德烂政、买官卖官、监守自盗、挪用公款、贪婪妄为,最终被康熙废掉。

康熙虽然废了太子,但他心中并没有绝对好立谁为新太子,诸位皇子主要分为以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为代表的两大团体。论能力,也以他俩最强。

但康熙非常厌恶八阿哥这种“假公济私”,他知道八阿哥构陷太子的事后,大骂“其心可诛”。这个时候康熙对八阿哥胤禩的厌恶甚至已经超过了那个不成器的太子。

后来选举太子,八阿哥胤禩的行为可以用“上窜下跳”和“志在必得”来形容。他不仅纠集自己的亲信党羽争取更多的选票,还争取到了号称“佟半朝”的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的支持。推举新太子呈现出了八阿哥胤禩的选票一边倒的压倒性多数的局面。

同时,八阿哥胤禩为了造势,也是为了试探康熙的态度,上演了一出“江湖术士”算命测字制造“八王大”的所谓“天意”舆论。

这让康熙更加反感,传位给他是不可能的了。

此时的四阿哥胤禛就算有了夺嫡的想法,也是力不从心,无论是朝野还是舆论上,他都与八阿哥不能相提并论。胤禛此时真的是“心急如焚”了。

此时的他唯一可走的路就是抓住康熙的心。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的师爷邬思道给他指了一条很好的路。

邬思道让他公开推举太子,这也正好抓住了康熙的心。

康熙对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奏折感到非常满意,评价是三个字:好,好,好!这两份保举废太子的奏折加上张廷玉保举废太子的密折,给康熙打击八阿哥胤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最终随着结果胤禩下野,佟国维养老而落幕。

邬思道通过老子《道德经》里的智慧,帮助雍正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玄烨八岁登基的时候,孝庄老祖母告诫他要多听少说,从百官的奏折中学习朝政,可是奏折又不是全部可以相信的,于是皇家有“粘杆处”(后来发展成血滴子,属于皇家特务组织),康熙把百官的奏折与各级督抚及亲信密折奏告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由由南书房大臣给出建议,自己最后乾纲独断,这种中央集权的运作程序终其一生。

胤衽做了四十年的太子,东宫在朝堂内外形成了气候,这种气候影响到国家的战略和政略,处理这种风雨需要高超的把控力。玄烨将八阿哥单独审理出关于太子贪腐的奏折给南书房大臣张廷玉看,张廷玉当机立断冒着天下大不韪当着皇帝的面烧掉了奏折,这是一种对于帝王心思炉火纯青的把握,康熙释怀了聊起了张廷玉儿子的病情并且派御医看望,张廷玉对此洞若观火。

胤衽终究被废了太子之位,康熙给大臣们的说法是太子失德,随后要求二品以上的官员举荐自己认为合适的太子人选,南书房负责居中协调形成条陈主持举荐事宜,这场政治选秀点燃了八爷党的野心,胤祀在朝中拥有一个好名声,江南的盐茶重税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有了物质基础收买人心事半功倍,南书房领班大臣佟国维力主联名上折,这种操作方法直接将名为不高的大臣给被代表了。

张廷玉与马齐作为南书房大臣没有参与联名上折而是单独上折,太傅王掞义不容辞支持废太子胤衽,邬思道说服了四王爷胤禛顺应形势支持胤衽。两种截然不同的奏折到了康熙面前,他开始考虑朝局的风向标了,这个时候佟国维向他举荐自己侄儿隆科多担任步军衙门统领(俗称九门提督),这是一个宿卫京师的关键职位掌管两万军队,玄烨联想到佟国维支持胤祀,这种联想情势是可怕的,康熙开始怀疑胤祀结党营私包藏不臣之心了。

事情明朗了,八爷党与冷面王胤禛不是一路人,佟国维与张廷玉和马齐也不是朋党,自己让群臣举荐太子人选卷起千堆雪,剩下的就由张廷玉们来堆砌台阶了,胤衽复了太子之位。

以康熙皇帝的睿智、聪明决断,完全可以一直诏书通告天下来决定他认为满意的“储君”人选,可为什么偏偏要搞一次公举新太子的闹剧,难道康熙帝自己决断不行吗?看来康熙帝是动了心思了。

唯唯诺诺的太子胤礽被废

如果一个皇帝为了接班人让朝廷上下官员来举荐,让儿子们来竞争,听起来就是一个大小话!只有傻子才跟着瞎起哄,凡是跟着起哄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那么老皇帝康熙究竟是玩的什么把戏,想达到什么目的?

第一、虽然太子胤礽失德,但是自打康熙四十七年前后,一直有几股夺嫡势力在暗流涌动,即使太子胤礽没有过失也经常遭到暗算,有人在制造矛盾打压太子。

康熙皇帝的儿子众多,他要看看到底有几种势力集团存在,都是那些皇子阿哥想争夺“皇位”继承人,他们都具备什么条件。

八爷党集团的四位阿哥

第二、通过这件事看出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老九、老十、老十四这四位阿哥异常活跃,康熙皇帝可以肯定他们四人是一党。

康熙皇帝要看看朝廷重臣大佬都站在那个皇子阿哥后面,来自于那些方面的势力!比如佟国维,当之无愧的国舅爷,又是上书房首辅,按理说佟国维应该与四阿哥胤禛最近,因为孝懿仁皇后就是佟国维的女儿,同时孝懿仁皇后是四阿哥胤禛的养母,可是佟国维为何偏偏为八阿哥胤禩说话,这是为什么?

四阿哥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

第三、康熙皇帝不想放弃自己亲自培养三十几年的太子胤礽,因为康熙读遍了汉史,“储君”的频繁废立标志着国运是否昌盛,搞不好会引起朝野极大震动。

康熙皇帝还要看看被废的太子胤礽究竟有多大人气,太子胤礽在朝廷上下还是否有支持者。还好;张廷玉站在太子胤礽一边,还有太子胤礽的追随者四阿哥胤禛,加上刚刚放出来的老十三胤祥。重要的是康熙皇帝要考察一下他最反感的“结党营私”达到了什么程度,都有哪些朝廷官员参与其中,是否对未来的“储君”构成威胁,借此机会打击“朋党”,顺便看看阿哥儿子们哪位有真本事!

之前在热河避暑山庄,老大胤褆直接就奔太子位来了,康熙老皇帝没废口舌就把老大送进了宗人府,还是永远禁锢。这次回京的八阿哥胤禩就不同了;后面跟着二个上书房大臣佟国维、马齐瞎起哄。

康熙皇帝想到的是赶紧收场,这个考验差点玩火自焚。巧言令色是康熙皇帝的看家本领,平息这场闹剧的唯一办法就是把废太子胤礽赶紧复位,然后再一个一个收拾这帮不省心的儿子们。

太子胤礽因鸠聚党羽、暴戾*乱、不思上进、狂易成疾第一次被废黜后,康熙鉴于八爷党势力庞大,诸皇子暗中蠢蠢欲动,也考虑到太子行为失常可能是受大阿哥行妖法魇镇所致,不久后恢复其太子名位。出人意料的是,在这场风波中跌得最惨的是大阿哥胤禔。太子被废,胤禔大喜过望,竟然落井下石,向康熙建议杀掉胤礽,以绝后患。随后又被三阿哥胤祉举报用妖法魇镇太子,被康熙下令削除一切爵位,交宗人府永远圈禁。

然而复立后的太子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肆意打压在推举新太子人选中举荐老八胤禩的朝中大臣,而且妄图借助任伯安的《百官行述》来牵制臣下。事情败露后,胤礽决心铤而走险,派密云都统托合齐带兵拦截皇驾,意图通过兵变来迫使康熙退位。不料,康熙对此早有预料,派老四胤禛、老十四胤禵提前布置,将太子及其党羽一网打尽。胤礽因图谋不轨、聚众谋反再度被废,圈禁于紫禁城东北角的咸安宫中。虽然大阿哥和废太子都是康熙亲自下令圈禁,然而雍正继位后对待两位哥哥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对于废太子,雍正不仅派人送去日常用品,而且封其子弘晳为理郡王,允许他携家眷移居京郊郑家庄。在原著中,胤礽临终前,雍正将早已封存的太子銮驾赐还给他,还派皇三子弘时前往探视。胤礽死后,雍正追封其为和硕理亲王,按亲王礼制下葬。对大阿哥胤禔,雍正的态度明显不同。在原著中,雍正和老十四胤禵前去咸安宫探视废太子,圈禁于一墙之隔的上驷院中,已经半疯半傻的胤禔听到动静,口出狂悖之言,惹得雍正大为光火,指派当值太监把他关到空屋内先败败火,再请大夫来给他瞧瞧,不能让他就这么大呼小叫。

雍正继位后区别对待两位哥哥是有原因的。他曾在太子手下当差几十年,两人既是兄弟,又是君臣,对这位曾经的故主,现在的囚徒,雍正内心非常同情。虽然太子因故两度被废,但这跟他们之间的兄弟情分没有关联。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因为太子不争气,这个皇位根本就轮不到雍正。因此,怀揣着同情心和兄弟情分的雍正会善待废太子。胤禔做为年纪最大的皇长子,本应起到诸皇子表率的作用。可他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不折手段,妄行妖法,丝毫不顾骨肉手足之情。对于这样的哥哥,雍正内心根本不认为他们之间有兄弟情分,更打心眼里瞧不起胤禔的卑劣手段。因此,雍正会冷酷刻薄地对待大阿哥。

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一个情节,真实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这么一个场景,不好说,毕竟文字记载不是影响资料。但是,事情大体也是这么个情况,出入并不太大。 那么,康熙听到有人举荐废太子为什么高兴呢?

首先要看这件事的背景。这是发生于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废黜皇太子胤礽之后不久的事情。 其实,康熙第一次废黜胤礽之时,从内心来说也是非常纠结的。作为康熙的嫡长子,胤礽尚在襁褓之中时即被册立为皇太子。康熙为了培养这个皇位继承人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康熙对胤礽既有着皇帝对储君的期待,也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他真心希望胤礽能够将来即位之后能够成为一个好皇帝,甚至成为一个超越自己的一代明君。这时候,胤礽狂悖的行为,对于康熙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三十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皇帝对储君的期待,父亲对儿子的希望,一夜之间全部破灭。作为一个皇帝、作为一个父亲,康熙彼时的心境肯定是糟糕透顶的。废太子之举有失望的成分,但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成分。

从康熙内心来说,其实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他更希望胤礽的诸多狂悖是事出有因,是可以挽救的。这一点相信身为人父者都会深有体会。 因此,当皇三子胤祉告发皇长子胤禔以魇阵诅咒胤礽之后,康熙的这一心态显得更加明显。他当即废黜了胤禔的直郡王爵位,并且将其软禁终身。可见,康熙内心是愿意相信胤礽是因为受到诅咒而变得行为狂悖的。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理解为,康熙彼时有点后悔这么仓促就废黜胤礽了。这时候有人举荐废太子胤礽,实际上是说出了康熙的心声,康熙自然是高兴的。 

其次,康熙之所以让群臣举荐新太子人选,不仅仅是对新太子人选拿不定主意,更多的是想借此事弄清楚群臣中实际存在的派系,谁是太子一党,谁是皇八子一党,谁属于其他儿子的派系。这时候谁举荐其他皇子,立时就会被康熙划为朋党。但是,结果是让康熙害怕的,儿子们之间果然已经解党互攻、势成水火了。如此一来,将来万一自己有个意外,挺尸不顾、束甲相攻是可以预见的。这时候有人举荐废太子胤礽,说明群臣之中还是有不结党的,还有人站出来为废太子说话。毕竟胤礽是康熙自己册立的、而且是在位三十多年的皇太子。在胤礽被废之后,这些人不选择避嫌,反而站出来举荐胤礽,说明这些人不论处于何种心态,起码是站在康熙一边的,因此康熙心中高兴。 

此外,实际上,这个时候康熙已经有了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打算。但是,废太子是自己所为,这时候又要复立。作为皇帝的康熙总不能出尔反尔吧?总得有人递个台阶吧?而且,即便将来觉得胤礽真的不行,再废太子,总得有几个背锅的人不是?因为,皇帝永远是没有错的。这时候有人出来举荐胤礽,正中康熙下怀,康熙自然是高兴的。 

事毕,康熙在纠结过后,果然于康熙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废立太子只有我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诸位臣工,你们想太多了……”之后,康熙又依据群臣的举荐,坐实了皇八子胤禩争储的事实,并公开否决了皇八子胤禩的皇位继承资格。自此,诸子、群臣恍然大悟,原来大家都让康熙给玩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217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