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皮斯托瑞斯的残疾争议

奥斯卡·皮斯托瑞斯的残疾争议,第1张

关于皮斯托瑞斯的争论没有停止。《纽约时报》曾将皮斯托瑞斯形容为“游走于健全人和残疾人之间的人”,与那些穿着不断更新的“鲨鱼皮”参赛的游泳选手或是日新月异的跑鞋征战的跑步选手不同,皮斯托瑞斯的义肢似乎已经远远超出“装备”的定义,再加上神奇的赛事成绩的积累让国际田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国际田联或者其他现有的体育法律中找不到关于高科技装备对于选手辅助能力的明确限定,在确保个体运动员的参赛权利和保证公平竞争的环境的两难取舍中,国际田联选择了后者,法律则支持了前者。

2007年11月,国际田联特意拨出50000美元的特别经费委托科隆大学著名的布鲁格曼教授研究腿上的“J”型刀锋假肢是不是帮助皮斯托瑞斯获得了比正常人更多的优势,导致跑道上新的不公平。在为期两天的测试中动用了12部高速摄影机、3D扫描器及其他各种科学分析仪器,深入剖析了皮斯托瑞斯的跑步过程以及他那一对价值15万英镑、由全碳素纤维和部分钛合金制造的名为“猎豹”的义肢,此次测试是为了判断穿上“猎豹”的皮斯托瑞斯是否和正常运动员一样。作为该学院生物工程学研究所主任,他还聘请了6名短跑运动员参加对照实验。其中有两项重要的实验。一是皮斯托瑞斯在400米短跑中,配戴测量血液乳酸盐水平的面罩,以此判断耗氧能力是否正常。另一个是在12台红外线相机和4架高速相机的监控下,100米的跑道上设置了4道压力板,同时在皮斯托瑞斯的大腿和义肢安装感应器。红外线相机能够拍摄到每个角落的影像,高速相机则用于捕捉皮斯托瑞斯碰触压力板瞬间的慢动作。可惜小皮只跑到80米就因膝盖伤痛而停止。 最终给了国际田联这样的结论:

第一:虽然跑步成绩接近,但皮斯托瑞斯本身的体能状况没有其他选手突出;

第二:到达相同速度时,皮斯托瑞斯比正常选手少支出25%的体能;

第三:不管是从垂直的地面反作用力或是冲击力来看,皮斯托瑞斯的假肢很明显与正常小腿踝关节的生物机械作用机制不同;

第四:就正向施力或反作用力而言,J形“猎豹”假肢超过正常踝关节的3倍。

而除了以上这四点,其他运动学家们也没有放弃对皮斯托瑞斯义肢的声讨,其中具代表性的观点包括:由于没有双腿,皮斯托瑞斯的肌肉在奔跑中产生的乳酸比正常选手少,所以他不易感到疲劳;正常选手都是前200米速度更快,后200米由于疲劳而速度减慢,但皮斯托瑞斯则刚好相反,他在后200米的速度无人能及……

通过对“刀锋跑者”奔跑录像的细致研究,得出结论说,皮斯托瑞斯因为假肢装置确实受益良多,这也许是他成绩惊人的主要原因,依据这样的研究结果。国际田际据此禁止皮斯托瑞斯参加健全人的比赛。

对此皮斯托瑞斯和他的教练对于这些指控都予以了批驳,同时强调,“猎豹”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多优势,反而带来诸多不便,比如遇上下雨,义肢与身体的连接就容易出现问题;他的起跑速度远远比不上正常选手,而且必须在起跑后花上30米距离来找到奔距节奏;他的膝盖不能灵活弯曲,限制了力量的爆发。而皮斯托瑞斯更强调,他每天的训练安排完全与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一样。 2008年5月16日,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做出了一项裁决,取消了国际田联做出的禁止皮斯托瑞斯使用义肢参加国际田联各项国际比赛的资格,其中也包括了2008北京奥运会。

国际田联迅速做出回应,尊重法院裁决,允许“刀锋跑者”今后正式参加健全人比赛,包括北京奥运会,前提是皮斯托瑞斯要达到奥运会参赛标准。

如何利用一对哑铃练全身?以下动作,都只需要一对哑铃就能在家里,或者其他不受限制的地方完成训练。而且动作相对简单易学,要做到坚持训练,不要小看一对哑铃的力量,一对哑铃,4个动作,也能帮你燃烧全身的脂肪。

动作一:原地哑铃弓步

首先,保持一个弓步的姿势。保持直立站立,一条腿迈出。前腿弯曲成大概90度,后腿蹬直,整个脚掌撑地。双手分别握住一个哑铃,让手臂自然垂直地面,身体向前倾,大概45度。让背部、臀部和后腿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手臂弯曲,让大臂平行于地面,向上拉动哑铃,之后再缓慢地放下,回到之前的姿势。

动作二:哑铃交替手弯举

先保持一个站立姿势,双腿分开一定距离,双腿伸直。上半身保持直挺,双手分别握住一个哑铃,掌心面向自己,双臂伸直放在身体两侧。然后,弯曲一只手臂,让小臂触碰到大臂,再让小臂恢复到直立状态,另一只手臂向上弯曲,让小臂触碰到大臂,双手交替进行。

动作三:哑铃耸肩

这个动作相对简单,还是保持一个直立站立的状态,双腿分开一定的距离,双手自然垂直,握住两个哑铃,手掌面对自己。然后,双臂同时用力向上进行耸肩动作,带动哑铃上移,然后再缓慢的下落,让哑铃恢复到刚开始的位置。

动作四:哑铃交替前平举

这个动作依然采用站姿。双腿稍微打开一点距离站立,并且双腿伸直。腰部和背部保持直挺,腹部要收紧。双手自然垂直放在身体两侧,然后握住两个哑铃放在身体前侧。掌心面向身体。然后,向前抬起一只手臂,让手臂平行于地面。之后再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向前抬起另一只手臂,重复进行动作。

众所周知,哑铃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健身器材,但是很少有人深究其健身的原理。现在大众对哑铃健身作用的认识仍有不少误区,哑铃的健身功效,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误区一:用哑铃锻炼,既可增加力量,又可健美形体

  科学地使用哑铃,确实可以收到很好的锻炼效果。有材料说,当年施瓦辛格一身健美的肌肉,主要就是通过哑铃锻炼而得。但是确有不少人用哑铃锻炼后,既没有增加力量,也没有变得健美,常会就此心灰意冷,哑铃也被束之高阁,甚至成为锤子的替代品。事实上,哑铃健身大有学问。如果不加以贯彻,锻炼效果往往会差强人意。

  在锻炼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力量与健美究竟谁是自己的最爱。锻炼肌肉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增加肌纤维的数量;二是增加肌纤维的体积。第一条途径可以提高锻炼者的力量,但健美效果相对不明显,适于专业举重运动员;第二条途径可使肌肉体积显著增大,但是力量增加相对较少,适合于健美运动员或者大众健身者。通常健身爱好者都把健美视为主要目的,出于这一目的用哑铃锻炼时,须遵循如下规则。

  训练前要先选择合适重量的哑铃。一般需要选择65%—85%负荷的哑铃,所谓负荷是指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举个例子,如果每次能举起的最大重量是10千克,就需要选择重量为65—85千克的哑铃进行锻炼。对于一般健身者而言,拥有两三付不同重量的哑铃并坚持锻炼,就足够了。锻炼时每次举6—8组,每组重复8—12次,动作速度不宜过快,每组间隔2—3分钟。负荷太大或太小,间歇时间太短或太长,效果都不好。

  误区二:哑铃只练上肢

  有人认为哑铃只能练出健美的上肢,要想全面锻炼,可能需要某些更复杂的器械。

  时下一些较为昂贵的联合健身器械不仅在健身房里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进入了日常家庭。尽管联合器械具有其他简单器械无可比拟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价格高、占地面积大、挪动不方便等缺点,这些缺陷正好是哑铃的优点,而且只要设计和计划得当,哑铃训练完全可以获得与使用联合器械类似的功效,何乐而不为呢?

  锻炼上肢肌肉是哑铃的拿手好戏,但是哑铃同样可以锻炼腰腹肌肉。如在仰卧起坐的时候在颈后部双手紧握哑铃,可以增加腹肌练习的负荷,提高锻炼效果;进行背屈伸练习时,同样可以利用哑铃增加背部肌肉的负荷,以刺激背肌的增长;手握哑铃的体侧屈或转体运动,可以锻炼腹内、外斜肌;手握哑铃的直臂前举、侧平举等可以锻炼肩部和胸部肌肉;此外,哑铃还可以锻炼下肢肌肉,如手持哑铃单脚蹲起、双脚蹲跳等等。

  误区三:哑铃不适合老年人

  老年人中有不少健身爱好者,但他们常会选择慢跑、广播操或太极拳等项目,力量训练则很少有人问津,哑铃更是基本上不被考虑。一般人都以为,年纪大了,力量下降了,所以不适合进行力量训练了。事实并非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因为力量下降了,所以更需要力量训练。

  肌肉产生运动,同时也帮助身体维持静止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肌纤维自然萎缩,力量下降,不仅动作迟缓,而且稳定性降低,肌腱与骨膜更易发生过度磨损,所以各关节发生疼痛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适宜的力量锻炼,不仅可以延缓老年人肌肉萎缩的进程,保持肌肉弹性,为更好地从事其他形式的健身活动打基础,而且还可以增加肌肉对各关节稳定性的保护作用,以减少或缓解各类疼痛。哑铃小巧玲珑、物美价廉,特别适合老年人进行力量锻炼。

常见哑铃健身的呼吸方法有两种

1、自然呼吸:健身过程中保持自然无意识的呼吸节奏。自然呼吸多用于小重量、慢动作练习。

2、顺式呼吸,肌肉收缩用力时吸气,伸展还原时呼气。这种是最常用的一种健身呼吸方法,是被大多健身爱好者认可的呼吸方法。

扩展资料

哑铃推举

1、准备:背部挺直,坐于长凳上,正手抓握哑铃举至双肩两侧,掌心向前

2、动作:吸气,垂直向上推举哑铃

3、结束:动作完成时呼气

4、锻炼目的:此动作锻炼三角肌尤其是该肌中部,以及斜方肌上部、前锯肌和肱三头肌

5、人人健美网提示注意事项:可取站姿做这一练习,也可左右两臂作交替推举。为防止脊柱过伸,常常使用坐姿做推举练习

简介

1、准备:背部挺直,坐于长凳上,正手抓握哑铃举至双肩两侧,掌心向前

2、动作:吸气,垂直向上推举哑铃

3、结束:动作完成时呼气

4、锻炼目的:此动作锻炼三角肌尤其是该肌中部,以及斜方肌上部、前锯肌和肱三头肌

5、人人健美网提示注意事项:可取站姿做这一练习,也可左右两臂作交替推举。为防止脊柱过伸,常常使用坐姿做推举练习

-哑铃推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306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