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军阀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随后,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接班,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
张学良邀请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到大帅府老虎厅会客室谈事。杨宇霆、常荫槐刚落座,张学良预先安排的卫士就冲上去,称“奉长官命令,你们反对易帜,阻挠国家统一,着将你们二人处死,立即执行。”当场开枪将杨宇霆、常荫槐处决。
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来头不小,堪称奉系军阀的重量级人物。杨宇霆是张作霖的首席军师,手握重兵,身兼要职。常荫槐也是东北政界大佬,还做过交通部代理总长,黑龙江省长一职更是封疆大吏,权倾一时。张学良主政东北仅半年,正是需要拉拢人才之际,为何就将这两位奉系军阀的重量级人物同时处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杨宇霆、常荫槐二人自己找死。
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是奉系军阀的元老级人物,素得张作霖信赖。正因为此,他们也就养成了除了张作霖,谁也不服的专横作风。张作霖死后,他们根本就不把张学良看在眼里。杨宇霆不服从张学良的工作安排,不尊敬张学良这个新上任的领导。常荫槐则对张学良阳奉阴违,一度写信给蒋介石,称“东北之事不必找张,他每天打毒针,跳舞,不务政事,有事找杨督办或是我即可。”
轻视领导,不尊重领导,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可能分分钟带来杀身之祸。
然而,杨宇霆、常荫槐二人虽有致死之由,却无应杀之罪。张学良在处决杨宇霆、常荫槐二人之后,曾对外宣传他们七大罪状,分别是:“暗结党羽,图谋内乱,勾结共党,颠覆国府,阻挠和议,把持庶政,侵款渎职。”
这七大罪状中,除了“阻挠和议”、“把持庶政”这两条能够成立外,其余均属于欲加之罪。杨宇霆和常荫槐关系虽好,但并未勾结任何人,至于“勾结共党”“颠覆国府”更是无稽之谈。“侵款渎职”则更是毫无根据。杨宇霆死后,张学良派人到他家去清点家产,只有区区60万元,还是数十年的积累而成。在聚敛家产成风的军阀时代,这简直就是“清官”啊。
而且,张学良处决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没有经过任何的法律程序。事前,张学良也没有与任何人商量。张学良用这种几近于“暗杀”的方式,处决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是相当草率的,让许多奉系军阀元老级人物心寒。
早在张作霖去世之时,日本军界高层前来吊唁。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就告诉张学良,“好自珍重,注意有人虎视眈眈,暗怀阴谋,企图伺机取而代之”。担任东北军军事顾问的土肥原贤二多次“向张学良进言,如不排除杨宇霆,即将危及司令的地位”。日本外交官林权助则说得较为含蓄,他:“今天的东北实际情况,同我们日本当年幕府时期德川家康时代很相似。”
张学良听了这段话,特意买来日本《东洋史》,得知日本大军阀丰臣秀吉死后,儿子丰臣秀赖继承了大权。可丰臣秀赖的岳父德川家康却发动政变,逼死了女婿,篡夺了大权,建立了德川幕府。
张学良看到此,自然心惊胆颤,还在书上作了朱笔圈点。
我们相信,到了这里,张学良已经有了杀掉杨宇霆、常荫槐二人的想法。
及至后来,杨宇霆、常荫槐二人自己作死,屡屡冒犯张学良,一意孤行地要张学良同意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甚至要张学良马上签字同意,只不过是给了张学良一个借口而已。
《少帅》里的赵喜顺是杜撰出来的,原型是张作霖手下副官兼骑兵营营长赵有金,属张学良叔父一辈。
1《少帅》中喜顺是张作霖的侍卫,饰演者是陈良,中国内地男演员,祖籍山东威海。
2从张作霖当土匪时就跟随张作霖左右,其家一直住在张作霖汤岗子的大帅府内,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身亡后,转而开始退至内务辅佐少帅张学良,直至内战后国民党全面撤退台湾。
3张学良曾问赵有金是否愿意跟随部队迁移台湾,但赵有金因乡土难离、乡音难改就婉言谢绝了少帅,卸甲归田后带领家眷搬至现鞍山市腾鳌镇开了两间烧窑厂,直至1962年病故于世。
扩展资料:
中国内地《少帅》是由长春**制片厂、小马奔腾、华彬集团、世纪伙伴、稼轩星乐、于和影业联合出品的年代剧,由张黎执导,文章、李雪健、宋佳领衔主演。
该剧以自传的方式讲述了历史传奇人物张学良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该剧于2016年1月11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播出。
1928年,“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张作霖被炸身亡。当时东北军突然群龙无首,不过在东北军老将的稳定下,特别是张作相、杨宇霆等人操持下,等到张学良回到奉天后,才让张学良“子承父业”。
但张学良掌握东北大权不到半年,东北军突然发生了“杨常事件”,张作霖手下得意干将杨宇霆、常荫槐,突然被张学良处决。此事发生后不仅震惊了全国,对东北军也是不小的打击。
对于杨常二人的死,有人认为不至于死,而且死后造成重大损失,以至于东北被日军占领。那么“杨常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说杨宇霆必死无疑。
杨宇霆可是东北军的名将,也是科班出身,曾在日本有名的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与徐树铮等人是同学。毕业后回国也没被重用,杨宇霆就托徐树铮,投靠到奉系张作霖的门下。
张作霖别看是土匪出身的军阀,当时在全国实力很强,而且手下聚集很多有才的名将,这说明张作霖也会用人。
杨宇霆投靠张作霖后,很快得到了张作霖的赏识,而这份信任是杨宇霆干出来的。当时袁世凯退位后,全国再次进入大乱状态。杨宇霆帮助张作霖赶走了段之贵。
其实对于杨宇霆这个人,张作霖当27师师长时就了解他。因为杨宇霆有谋略,因此张作霖就让他当参谋长。杨宇霆任参谋长时,迅速整顿东北军纪律,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因此得到张作霖的信赖。
1916年,张作霖任奉天督军兼省长,杨宇霆被任命为奉天督军署的参谋长。1918年,直系冯国璋向日本借款4千万,购买大量军火运到秦皇岛。
杨宇霆听说后,就建议张作霖劫持这批军火,于是杨宇霆在同学徐树铮的帮助下,成功劫持军火,并为张作霖装备了7个旅,张作霖很高兴。奉系实力也大增,甚至成为全国三大军阀之一,有一统江山之势。可以说与杨宇霆这批军火有关。
张作霖实力强大后,奉系军队在杨宇霆的调教下,军队也从旧式军人发展到新式军队。而且杨宇霆还任用一批年轻军官,比如郭松龄、姜登选、韩林春等新生代将领。
奉系军阀为何能打到长江边,与张作霖手下这批新生将领有关。杨宇霆还在东北建立军工产业,借助他与日本同学的关系,奉系的军工产力在全国首屈一指。
杨宇霆还建议张作霖想方设法套路日本人,杨宇霆利用其在日本留学这层关系,让日本援助奉系,向日本要钱要物,但都是打的白条。正是在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下,奉系实力无人能比。
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奉系大败直系,占据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当时大半个中国在张作霖统治之下,此时张作霖可不单单就是“东北王”了。而奉系所取得这些,与杨宇霆关系很大,因此张作霖更器重杨宇霆。
在这里还有段插曲:1918年,张作霖曾成立过“援湘军”,他自任总司令,徐树铮任副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由于杨徐二人是同学,因此,徐树铮与杨宇霆关系密切,杨宇霆也想借奉系力量发展自己。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冒领军部拨款370万元,招编了4个旅。
后来这件事被张作霖知道,徐树铮被免职,杨宇霆被撤职。后他又任北京总统府的侍从武官,西北边防司令部参谋长等职。1921年,张作霖认为杨宇霆是个人才,就再次重用他,于是杨宇霆再次成为张作霖左膀右臂。
杨宇霆被张作霖再次启用并重用后,杨宇霆弱点就暴露无疑。他是个很傲的人,而且直奉战争取得胜利后,杨宇霆更不可一世。这个弱点,也成为他后来被杀的一个因素。
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并没有看重郭松龄,而是对杨宇霆高看一眼。当时奉系有陆大派与士官派之争,而代表人物就是郭松龄与杨宇霆。有人认为张作霖太偏袒杨宇霆,其实张作霖深知,郭松龄与其子站在一边,虽然张作霖没什么意见,但张作霖也知道其中奥妙,必须把杨宇霆树起来,让杨郭二人有矛盾, 否则将领之间关系好,那危险的就是张作霖了。
对于张作霖的做法,郭松龄对杨宇霆恨之入骨,也与张作霖产生了隔阂,也成了郭松龄倒戈反奉的一个因素。
郭松龄曾暗示张学良,提前上位。但张学良没在意,他也不知道郭松龄能造反。后来郭松龄反奉后,打的旗号是“清君侧”,也就清除张作霖身边的杨宇霆。张学良此时对杨宇霆也产生了不满。
郭松龄反奉失败后被杀,张学良对杨宇霆更增加了恨意。他认为杨宇霆在郭松龄起义上起到作用。郭松龄死后,杨宇霆在张作霖手下是大红人。但他却不知道,少帅已经对他极其不满。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被炸死,杨宇霆作为老臣,拥护少帅继任,杨宇霆当时也是少有的“托孤大臣”,很多人认为杨宇霆实力强。
杨宇霆并不像张作相那样低调,他甚至认为自己就是张家的“执父”,对张学良工作都敢于指出不足,但张学良为了维持大局,为了对父亲留下的老臣尊重,对杨宇霆睁只眼闭只眼。但杨宇霆却不知道,张学良内心对杨宇霆很反感。
东北改旗易帜时,张学良极为主张全国统一,但当时东北军有些人并不支持张学良的做法,其中就有杨宇霆。但张学良在这件事上很坚决。这是郭松龄曾主张做法,而且老爹被日本人炸死,奉系在东北不可能坚持下去。但日本长远看是中国大敌,唯有全国统一。
在杨宇霆看来,他虽然不坚决反对东北易帜,但他想让张学良在南京与日本两家通吃,为奉系获得更多利益。张学良不同意。特别是与日本关系上,杨宇霆与日军一些将领是同学,这些也为他带来资本。杨宇霆想借日本壮大自己,现在少帅要放弃日本了,杨宇霆就不满了。
杨宇霆在东北易帜一事上,经常与张学良发生争执。认为张学良在易帜一事上做得太急,杨宇霆没有摆正位置,张学良虽然尊重他,但张学良是少主,杨宇霆也就是“大臣”,不断顶撞主子,没什么好下场。
最让张学良来气的事,南京方面派来代表谈判,在合影时,杨宇霆居然在合影时走了,这明显是与张学良对着来。
在杨宇霆看来,张学良就是他们这些老臣辅佐起来的,没有他们这些老臣,张学良不可能这么稳固。的确是这么回事,但也不能表现出来,而杨宇霆则太高调,甚至把自己当成张作霖“接班人”了。
杨宇霆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中国是一个古代皇权 社会 ,君君臣臣这一套并没有消失。
虽然杨宇霆为张家做了很多事,但他依然是臣,如果挟制张学良,就是犯上,迟早会出事。
有一次杨宇霆父亲过大寿,当时他摆下宴席邀请各路权贵参加,张学良也备了厚礼赴宴,但他到场后,居然没有理睬张学良,让张学良很失落,他也下定决定要清除杨宇霆,否则,功高震主,会威胁到张学良的安全。
张学良下决心要清除杨宇霆时,妻子于凤至认为杨宇霆在东北军实力很强,而且也是张作霖的忠臣,还应慎重处理。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带着黑龙江省长常荫槐到了大帅府,要求张学良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甚至还带来合同让张学良签字。其实这件事对张学良来说有好处的,但他认为这是外交问题。而杨常二人的方式也太过霸道,如果是商量的口气还行,两人居然先入为主,带有逼迫之意。
张学良认为这是大事,需要南京方面同意,但杨常二人却不满,让张学良抓紧签字。后来张学良建议他们先吃饭,吃完饭再讨论此事。
杨常两人去吃饭后,张学良气得不行了,摔茶杯大骂杨常二人。但张学良要杀杨宇霆的心已经有了,于凤至就劝他占卜一下,然后用银元占卜,正反面都显示要他杀掉杨宇霆。
晚上,杨常二人再次来到大帅府,被迎至老虎厅,两人一进门,还依然催促张学良签字。张学良借故离开,此时埋伏的卫兵将杨常二人打死。
随后,张学良通知张作相等人来处理后事,张作相对张学良枪决杨宇霆之事也认为做得太过了。虽然杨宇霆做事欠妥,但也不至于被枪决。不过张学良杀了杨常二人后,震慑了东北军将领,没人也小看张学良了。
杨宇霆死后,有人说如果杨宇霆不死,或许东北不会过早陷落日本人手里。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设,要知道杨宇霆与日本人关系也不错。
张学良杀杨常二位老臣,主要有两层意图:一 是巩固自己的权力,防止东北军有人作乱,实际上杨宇霆如果低调点不会丢命。二是向老蒋表达归顺之意。但弃守东北不抵抗这件事,恐怕一直被后人气愤。
那个时期,张作霖割据东北三省,阻止了日本人的全面侵华战争,所以日本人对张作霖是恨之入骨,在张作霖乘坐从北京回沈阳的火车上,在皇姑屯被日本人安排的炸药炸死了,但是这件事情却隐瞒了日军十几天为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取得了时间。
首先,在那趟列车上随张作霖一起回沈阳的还是他的结义兄弟吴俊升和自己的姨太太,吴俊升和姨太太当场死亡,而张作霖当时还没有死,现场还进行了抢救,最后回到了家里才死的。
其次,张作霖的姨太太将一切事情安排的很好,大帅府每天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再加上日军亲眼看到了张作霖被人抢救,结合大帅府里发生的情况,也不敢肯定张作霖已经死了,所以就这样成功的隐瞒了日军。
最后,张作霖回到奉天后,自己身边的部下,结合他自身的情况一看,就快速做下了决定,一部分人继续“救治”张作霖,维护好奉天和东北的局面,让日本人不敢随意进攻东北,另一部分人,去寻找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回来主持局面。
张学良秘密回到奉天后,成功接手奉天后才宣布张作霖的死讯,这个时候日军已经反应过来了,但是失去了控制东北的最好时机,张学良坚信父亲的死和日本有关,私下里一直在追查张作霖的死因,后来有了结果还发布一份英文报告,证明了张作霖的死就是日本的干的。
1928年6月4日清晨5、6点钟,从北京回奉天的奉系大帅张作霖专列刚驶离皇姑屯站时,忽的一声惊天巨响,烟尘蔽日,沙石翻飞,铁轨倾覆,正好把张所乘的那节花车车厢炸得四分五裂。车厢里只有三人,吴俊升的脑袋被一颗崩飞的铁钉击中,当场毙命。
张作霖被炸飞出约三丈远,身受重伤,奄奄一息,但当时还没死。机要秘书温守善受了伤,但不算重,他爬到张作霖跟前,见他咽喉处有一个很大的伤口,鲜血不停流出,染红了衣襟,温用手帕将其创口裹住,然后与闻讯赶来的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一起,合力将张抬上了汽车。
史载,布下这个死亡陷阱的是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佐,总共用了三十袋共计150公斤**烈性炸药。可以说,这是个必死之阵,更是个精心策划的阴谋,是日军为报复张拒绝在《中日密约》上签字以及制造出兵口实而蓄意策划的一场惊天谋杀大案。
齐恩铭用汽车把神志不清的张大帅送回沈阳城大帅府。因担心日本人下黑手,所以不敢送医院。到大帅府后,众人用门板把他抬到楼上五姨太的房里。张已昏迷,大家又是打强心针,又是灌白兰地,但仍无济于事。
不一会儿,张作霖从昏迷中清醒,喘口气说:“我伤太重,恐怕不行了,叫小六子(张学良)快回奉天。告诉小六子,以国家为重,毋忘父仇,好好干!我这臭皮囊算不得什么”。他又问五姨太寿氏:“你吴大爷怎么样了”?答曰:“被炸死了”。
张作霖一听,气得浑身颤抖,不发一言,当即气绝身亡。彼时是1928年6月4日上午9点30分,张作霖伤重而死,时年55岁。
张学良事后回忆说:“大帅被炸身亡,完全是日本人的阴谋,他们的险恶用心不仅只是为杀害大帅一人,而是想乘炸车事件引发东北的社会动荡,并乘乱出兵,进而挑起更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用武力将东三省据为己有”。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沈阳城内又发生了一系列炸弹爆炸事件,都是日本人为制造出兵理由而蓄意制造的阴谋。奉天当局已经识破了日本人的险恶用心,为稳定局势、防止日军乘机兴兵作乱,决定对张作霖已死的消息严密封锁,并秘不发丧。对张作霖死亡的保密工作随即展开,帅府上下均守口如瓶,可谓密不透风,做得非常成功。
大帅专列在皇姑屯出事后,各方都渴望能获知大帅生死之谜的确切消息,日、俄等情报机构都在千方百计的打探各种讯息,不断有要人造访大帅府,以探视、慰问为幌子前来探虚实。尤其是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多次来电话请求派日本名医前去帅府给大元帅治疗,都被张作相等人婉拒。张学良的秘书陶街铭素来亲日,也被禁止进入帅府。
张作霖的厨师回忆道:“当时奉天督军臧式毅担心大帅去世的消息泄露出去,会引起地方上的不安,更主要的是怕日军会乘机发难,有所行动,因为少帅张学良还没有回来……当时所做的一切假象都是为蒙蔽日本人”。
五姨太寿氏每日照样浓妆艳抹,花枝招展地接待一队队借口慰问而别有用心的日本官员夫人们,其中以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的老婆来得最勤。张作霖的卧室日夜灯火通明,只是严禁外人出入。五姨太假装高高兴兴,面无戚容,盛情款待这些前来刺探实情的日本官太太们,最后她们都确信张作霖只是受了点轻伤。杜医生则天天来帅府,假装打针换药、填写病历,开处方等等,以此瞒天过海之术骗过了无孔不入的日方细作。
结果,虚虚实实,云遮雾罩,扑朔迷离,弄得日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一直未敢轻举妄动。田中内阁、关东军总部各种战略、战术筹划,最后都胎死腹中,无法落实,不能实现。裕仁天皇已经签字画押批准的《大诏奉敕令》也被束之高阁,一直没有敢贸然颁发。张作霖死后第15天, 也就是6月19日,张学良才化妆从北京风尘仆仆地赶回奉天,很快将一切布置妥当,并于6月21日正式发布讣告,宣称张大帅于当日不幸去世云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