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里的嵇康为什么要与山涛绝交?

竹林七贤里的嵇康为什么要与山涛绝交?,第1张

结论:嵇康与山涛绝交的原因是政见不合。

解释原因:嵇康和山涛是竹林七贤中的好友,但在东晋末年永嘉之乱后,两人的政治观点开始分歧。

山涛是东晋朝廷的支持者,而嵇康则倾向于支持民间力量,两人在政见上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内容延伸:嵇康与山涛的政见分歧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个反映,他们是通过文学创作和哲学思考对社会现实提出批判性思考的代表人物。

他们主张归隐和超脱物欲,反对当时的政治权势,对中国文化和思想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1、狂放任性

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

嵇康年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钟会陷害嵇康时,给其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2、鄙视权贵

钟会身出名门,是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但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

《世说新语》记载: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对此记恨在心。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曹氏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3、隐于竹林

嵇康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晋书·嵇康传》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的精神特质的体现。

4、仗义执言

本来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震惊远近的大官司。吕巽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奸污。

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遂应吕巽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

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挝母亲之面。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朋友嵇康。

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一顿。他想通过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他也想通过绝交来论证朋友的含义。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监狱。

5、嵇绍不孤

嵇康临死前,将自己的儿女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一说“巨源在,汝不孤矣。”)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康的儿子养大成才。这就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

 山涛人物生平简介

 山涛字巨源,是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父亲山曜是宛句县令,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落,难得其自有一身释然情怀,并不因家中贫苦而有困惑,心胸宽广,志向远大,年少时卓尔不群,气度非凡。尤其喜老庄思想,深受其影响,常常隐居山里,收起自己抱负,云游四海。山涛性情潇洒自在,不以名利而拘束自己,四十岁才踏上仕途,被人举荐为孝廉,后任职河南从事。在任期间,决策果断,看人断事极有远见。

 山涛早年丧父,家中贫困。少年时即有器量,卓尔不群。喜好《庄子》、《老子》学说,常隐居乡里,掩盖自己的志向才能。与嵇康、吕安为友,后又遇阮籍,常在一竹林中交游,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山涛推荐好友嵇康做官,嵇康不领情,还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让山涛失望。嵇康后来因得罪司马氏而被治罪,临死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

 山涛四十岁时才入仕途,最初担任郡里的主簿、功曹及上计掾。后被举为孝廉,又被州里征辟为河南从事。

 一次,山涛与石鉴共宿,夜里起来用脚踢一下石鉴,对他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在睡!知道太傅(指司马懿)称病卧床是何用意吗”石鉴回答说:“宰相多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长的诏书让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山涛说:“咄!石生不要在马蹄间来往奔走啊!”于是丢弃官符而去。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司马懿果然发动高平陵之变,诛灭了曹爽集团,山涛于是归隐不问世事。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他之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风神气度。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对他的评论是:“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也就是说,他给人一种质素深广的印象。而大器度,正是其时名士之一种风度。虽然山涛与嵇康、阮籍情意甚笃,但是志趣其实并不相同,这从他举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与之绝交一事,即可说明。他走的是另一条入仕的道路。

 山涛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他谨慎小心地接近权力。在曹氏与司马氏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山涛看出事变即,“遂隐身不交世务”。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将败,故隐退避嫌。但当大局已定,司马氏掌权的局面已经形成时,他便出来。山涛与司马氏是很近的姻亲,靠著这层关系,他去见司马师。司马师知道他的用意与抱负,便对他说:“吕望欲仕邪”于是,“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郎中。久之,拜赵相,迁尚书吏部郎。”开始做的当然都是小官,到了任尚书吏部郎的时候,山涛的仕途便一帆风顺了。

 嵇康曾有《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后人因此对山涛颇多鄙夷。虽然山涛并不像嵇康那样是非分明,刚直峻急,但也只是行不违俗而已。譬如他也饮酒,但有一定限度,至八斗而止,与其他人的狂饮至于大醉不同。山涛生活俭约,为时论所崇仰。他在嵇康被杀后二十年,荐举嵇康的儿子嵇绍为秘书丞,他告诉嵇绍说:“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可见他二十年未忘旧友。

 嵇康写给山涛的绝交书是怎么回事

 嵇康与山涛都名列竹林七贤,性情相仿,志趣相投,殊不知知己之间曾写过绝交书信——《与山巨源绝交书》。巨源是嵇康对山涛的昵称,而嵇康信誓旦旦的要与山涛绝交的缘由是什么呢

 嵇康写与山涛的信中如此写道:“我本是懒撒自在的人,不适合在勾心斗角、步步为营的官场中生活,你觉得我嫉恶如仇,直言不讳的性格若是为官不会招来祸事吗你我何仇何怨,你竟如此加害于我,看来知己一言也只是戏言罢了,你不懂凤凰不食猫头鹰之美食的道理。”

 全文大意大致如此,总结下来,就是一个热心为还有铺排仕途,不料马屁拍在马腿上,而另一个自视清高,不与官场之人同流合污。想必朋友之谊从此断绝,可是故事还长着呢。

 嵇康虽为接受山涛举荐其为官的好意,但最终没能逃脱因“嫉恶如仇,直言不讳”而招致的祸害,获罪被杀,临终前,将自己的儿子托付于当时已绝交的山涛,足见二人情义至深,虽义已断,但情未了。山涛待嵇康之子,视如己出,极力将之培养成人中龙凤,不负挚友临终所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367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