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荒*无道,居然跟皇帝的妃子搞在了一起,这是康熙所不能忍受的。此前种种事端全都集中在了一起,康熙脑门一热,就把太子胤礽给废了。
这是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国之储君空缺出来,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这三十多年来,所有人都习惯了有太子的日子。包括康熙的所有儿子,都把太子当成自己的上级来看待,现在突然空了出来,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康熙有35个儿子,其中24个能活下来的,里面又有9个在当时已经成年了。所以太子之位,这些儿子都有可能继承。
01康熙觉得势头不对,立刻要求大家推举新太子。
胤礽被废了以后,康熙立刻察觉到了政局的动荡。各方面势力都在摩拳擦掌,就等着剑拔弩张的时候了。
康熙明白,如果太子之位一直空缺的话,对大清国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康熙打算选一位新太子出来。
不过这个时候康熙的脑袋就在转悠了,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件事,看出朝中哪些人是哪一个党派的,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太子的位置本来就不是这帮臣子所能决定的,但是康熙还是愿意试一试。所以康熙下了一道圣旨,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地方二品以上官员,都可以投票,推举新太子。
这道圣旨下达以后,几乎所有有机会的皇子们,都在动员自己身边的人。这就是康熙最想看到的事情。尤其是皇八子胤禩,这回也算是下了血本,基本上把该笼络的大臣,全都给笼络到位了。
他天真地以为,自己的老爸,真的会听这些大臣们的意见。即使不听,至少也能够做一个参考。至于其他皇子,那就显得比较尴尬了,尤其是常常得罪人的四皇子胤禛,压根就没几个人愿意投票选他。
能够参与投票的,都是朝中大员,或者是地方上的封疆大吏,胤禛跟这些人还真的是不对付,这就导致胤禛成了孤家寡人。
02佟国维和隆科多这对叔侄,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佟国维是康熙皇帝的亲舅舅,隆科多按辈分,跟康熙皇帝,属于表兄弟关系。所以这两位在大清朝的分量,那是相当重要的。
这个时候的佟国维,依旧还是上书房大臣中的首位,相当于首辅大臣的地位。那么他说的话,当然比任何人都要有分量。
很不巧的是,佟国维一直以来,跟八阿哥胤禩的关系,那是相当亲近的。这次保举新太子,八爷党第一个找到的,那就是佟国维。
他们认为以佟国维的身份,出面保举八阿哥,这件事就算是成了!那么佟国维本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佟国维自然没有这么简单,否则也不会是官场不倒翁了。
他把自己的侄子隆科多叫了过来,告诉他已经保举他为九门提督了。这是一件大事,隆科多此前一点职务都没有,甚至还在战场上当过逃兵。
但是佟国维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理论,那就是让隆科多跟自己撇清关系。当然他没有这么明说,他的意思是他这边保举八阿哥胤禩,隆科多那边就要保举四阿哥胤禛,这样一来他们家里就都有保障了。
可是跟佟国维撇清关系,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呢?隆科多想了一晚上,终于还是想通了,所以他跑到康熙皇帝那里,把自己的六叔佟国维给举报了。
他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佟国维希望达到的目的。如果佟国维保举八阿哥成功,那么大不了是牺牲了一个隆科多,他们家族一定是保全了。
如果康熙皇帝属意的不是八阿哥胤禩,那么佟国维可能就要下台了,但是他已经老了,没所谓了,反倒是隆科多,会因为这件事被康熙提拔上去,真正获得康熙的信任。
03新太子人选出炉,张廷玉和胤禛的态度让人咋舌。
第二天推举新太子的奏报,基本上都传达到了上书房。康熙前来一看,基本全都是推举八阿哥胤禩的,只有很少推举其他阿哥的奏报。
由此可见八阿哥胤禩,是这次新太子的不二人选。照这么来说的话,康熙是不是应该立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了呢?
这倒也未必,这个时候,康熙询问了上书房的几位大臣。其中佟国维是铁定支持八阿哥胤禩的,马齐作为和事老,也表示支持八阿哥胤禩,只有张廷玉没有表态。
张廷玉的态度让所有人吃了一惊,因为他所保举的人,居然还是废太子本人。这是康熙也料想不到的,此外四阿哥胤禛也表态,支持废太子胤礽继续做太子。
佟国维察觉到康熙的态度有异样,他立刻就明白了,再回想了此前康熙跟他说过儿孙自有儿孙福,应该让年轻人去闯一闯了。他知道,康熙的真正人选,那就是废太子胤礽。
所以佟国维自己跳出来,大闹了一场,甚至扬言张廷玉是奸臣。其实这都是一场戏,意思很明白,就是让皇帝赶快把他罢免了,让他回家养老。只有这样,才不会阻挡隆科多的仕途。
由此佟国维被康熙罢免,而隆科多被康熙正式封为九门提督,掌管全京城的军队。佟国维虽然倒下了,可是隆科多崛起了,而且隆科多还能走得更远。这表明佟国维其实没有输。
04胤禛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保举废太子胤礽?
胤禛作为众多皇子之中,比较有能力的一个,他自己当然也是想要做太子的。可是在推举新太子的过程中,他却表示支持废太子胤礽。
其实胤禛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一点,他看透了整件事的目的。康熙皇帝压根就没打算立新太子,整件事不过是为了查看朝中党派关系而已。
太子这种职位,不是朝臣们去举荐就能决定的,真正的决定权,永远都在康熙一个人手里,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只要牢记这个道理,那么胤禛就不会走错路。
胤禛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支持废太子胤礽,主要目的有这么四个。
首先他要给康熙一个错觉,他是非常重视兄弟感情的人。此前他跟胤礽的关系就非常好,这次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兄弟。
其次他要告诉康熙,自己没有看破整件事的目的,自己只是一心为了朝局稳定着想,因为不管是哪位新皇子上台,都有可能引起朝局不稳。
再则他要表达自己对废太子的忠诚。忠诚这种东西,是非常昂贵的,在关键时刻体现忠诚,会让康熙皇帝刮目相看。
最后胤禛认为现在选继位人的时间还太早,康熙的寿命还长着呢,避其锋芒才能熬到最后,拿废太子胤礽做几年挡箭牌,这是最好不过的了。
结局:康熙恢复太子胤礽身份,胤禛、张廷玉以及佟家都没有输。
整件事最大的失败,其实就是八阿哥胤禩的失败。他虽然表面上什么都没有做,可是结果已经告诉康熙,胤禩在私底下做了不少思想工作。
所以康熙现在特别反感胤禩的这种作为,这是在结党营私,这是康熙最讨厌的事情。那么这件事过后,胤禩基本上也就被康熙排除出了继承人的人选。
事后康熙将废太子胤礽重新拉上了太子的宝座,但是太子胤礽真的是康熙理想的继承人吗?当然不是,之所以把他拉上台,那是为了平息因为太子之位空缺,所造成的朝局动荡。
康熙需要慢慢去考察,看看这些皇子当中,到底谁比较有资格胜任继承人的位置。但是这个人肯定不是太子胤礽。所以说胤礽是做了继位人的挡箭牌而已,这也是康熙的无奈之举。
整件事中,受益者只有三方。
第一方便是张廷玉,他本来是上书房排名第三的大臣,可是经此一役,佟国维下台,马齐不知所措,张廷玉成功跃居上书房首辅大臣之列。
第二方便是胤禛,虽然康熙没有在实质上嘉奖胤禛,但是他已经从这件事中看出了胤禛是个好苗子,将他拉进了继承人的人选之中。
第三方也是最让人想不到的一方便是佟家。佟国维虽然下台了,可是隆科多又上去了。用首辅大臣的职位,换一个掌管京畿安全的九门提督,佟家还是不亏。
至少在接下来皇位交接的过程中,九门提督的分量,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佟国维不亏被称为佟半朝,他的所有算盘都不会让自己失算,这才是最厉害的。
公举新太子是康熙导演的一场戏,不过这场戏没导好,结果演砸了。
康熙和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名为君臣,实为朋友。当皇帝高处不胜寒,孤家寡人的康熙很难有说心里话的地方,李光地是个例外。
康熙废太子不久就后悔了,他想复立太子。自己废了太子,如今又复立太子,出尔反尔,康熙不好自己说出口,于是找来李光地,想借李光地之口把复立太子的意思公布出去。
康熙叫来李光地,问李光地太子最近表现怎么样?他是受了大阿哥胤褆的镇魇得病致使精神不正常,现在好了,那什么,就继续让他当……
李光地明白康熙的意思,知道他想复立太子。
李光地当过太子的老师,他对太子太了解了。他如实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太子性情变化是不是镇魇的结果不清楚,但是性情变化没那么容易好,还需要观察。
李光地没有直接否定,康熙以为他答应了,就等着他把消息散发出去,大臣们知道皇上要复立太子,大家公举废太子就是了。康熙等着也不能白等,他得做点事情,配合一下李光地工作,让大臣们觉得李光地的话不假。怎么配合?废太子时,不是一块把太子党的十三阿哥圈禁了嘛!现在把他放出来。十三阿哥都放出来了,看来复立太子是真的了。
诏见完李光地,康熙心里有底了,于是朝会时对大臣们说,我要公举太子,你们好好选,选谁就让谁当太子。
康熙想的很美,哪知道李光地回去后没吱声。大臣们根本不知道皇上的意思,他们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最后满票选举了八阿哥胤禩。
康熙感到很意外,于是赖账说,公举结果无效。皇帝说话也不算数,大臣们个个一脸的无奈。
康熙回头问李光地,你没给大臣们说复立太子的事?李光地装傻,“没说”。康熙能怎样,他当时也没直说不是。
反正太子是要复立的,十三阿哥是要放出来的,放也就放了吧!
康熙皇帝,8岁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个小孩,其中儿子35个,活下来的24个(序齿的),女儿二十来个,活下来的不清楚。但是古代皇家的女儿基本上都是政治的工具,皇帝也不宠爱,因此就不提了。大家估计都知道,康熙的儿子们都很牛,所以他晚年的时候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令老头儿大为头疼,由此滋生了一系列的政治问题,可以算得上康熙皇帝生涯的一大败笔。
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为惠妃纳兰氏所生。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过这个大阿哥,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他迷信喇嘛,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命他守卫,他上窜下跳,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让康熙极为寒心。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终其一生被囚禁。
康熙的二儿子,废太子胤礽(réng)。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舍里所生。赫里舍产子的时候,恰逢吴三桂叛乱,皇后因为受了惊吓,难产而死。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感情很是深厚。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效法汉人前朝。立嫡长子为太子。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然而虽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这样一来,时间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皇帝害怕被夺权,二人矛盾日益激化。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个党派,互相倾轧。再有其他的阿哥们也长大了,他们自然不甘心这个能力不见得比自己强甚至不如自己的哥哥当皇帝。
这个时候的皇太子,因为康熙从小的宠溺,养成了暴戾的性格,飞扬跋扈,奢侈骄横。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颇有怨言。而其他的阿哥们虎视耽耽, 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点小错。最终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废。可是康熙对这个儿子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借着大阿哥魇镇的事件,在一年之后,声称二阿哥因为迷失了心性,但是经过调养,已然恢复。因此复立为太子。只可惜这个太子实在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重新上台以后,他非但不谨小慎微,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集结党羽,打击报复。让康熙老头寒透了心,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三儿子胤祉(zhǐ),是个书生学究。我们知道的《康熙字典》,应该就是他主持编撰的。当时他聚集了社会上的一些名家,诸如陈梦雷,李钹,还有我们熟悉的方苞等人,合力编书。这个傻哥哥以为可以因此讨得皇帝得欢心,因此将皇位传给他。事实证明康熙的确挺喜欢的,康熙晚年的时候经常去儿子们的园子里游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园子。而且去他的园子的次数远远多过于去雍正的园子的次数。可能在康熙的眼里,这个儿子是孝顺的,可以共享天伦之乐的吧。但是这个书生气的胤祉绝对对储位心存想法,因为他的门人曾经四处活动,联络党羽。他似乎也请过方人,替他算命。这些事情康熙虽然看在眼里,却并没有责怪,反而对他的门下说,如果胤祉不小心被牵连,你们要站出来为他辨白。可见他的孝道功夫做得很足,康熙甚是喜欢他。但是,康熙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就是了。胤祉的结局我不是很清楚,康熙朝的时候被封为亲王。雍正朝的时候他肯定是获了罪,老四是不可能容忍这个比他年纪大的哥哥,还位高权重的,估计是削了爵吧。
皇四子胤禛(zhēn),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观其在康熙朝的作为,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为,两面派的作派,说白了就是哪边都不得罪,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以诚孝示君父,将自己打扮成为富贵闲人的模样,吃斋念佛,标榜自己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门人,最终夺得大位。在位十三年,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康熙的五儿子胤祺(qí),(是不是第五个儿子都要叫祺啊,我想到了还珠里的五阿哥永琪了)宜妃所生。就是那个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宜妃,传说中这宜妃性子直爽,的确是很受康熙宠爱的一个妃子,但绝对不是专宠,康熙这个老小子老婆不要太多。胤祺早年带兵,掌管某一个旗的兵力吧,他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之中,康熙年间也是被封为亲王。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过有人说他因为打仗的缘故,破了相(本来应该是极帅的,说他老娘生的儿子都是男生女相,极为俊美)。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能当皇帝了,比如偶家孙策就是这样气死的。所以没有参与夺嫡就可以说得通了。雍正继位后,还是不能容他,所以结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间的。
第六个儿子胤祚(zuò),也是德妃所生,早殇。德妃虽然出身不高,宫女而已。但是非常能生,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还有十四子胤祯(示题),还有两个公主。想必也算是得宠过的妃子。
皇七子胤佑(yòu), 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也是一个没有参加储位竞争的人。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雍正八年死,其他不清楚。
康熙的第八个儿子,是个我每每不忍提及的人物。生母良妃,出身微贱,是康熙老儿从辛者库里发掘出来的美人。清朝的时候讲究子以母贵,八八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矮了其他兄弟一大截,反倒是后来他的母亲因为他的争气,得以晋升妃位。胤禩天资聪颖,才华优裕,待人宽和,广结人缘。朝堂上下交口称赞,称之为“八贤王”,就连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也在皇帝面前推荐他。康熙一废太子后,命诸臣推举新太子,朝堂上下,公推胤禩,说明其人心所向。胤禩是阿哥党的首领人物,所谓阿哥党,是针对太子党所言。可以说,胤禩与他的集团,当年应该做过不少将太子推下位子的谋划。阿哥党中,有不少的朝廷重臣,也有胤禩的弟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四阿哥胤祯。算得朝廷中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集团。
然而相比四阿哥胤禛,胤禩集团太过于出风头了,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康熙老头连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皇太子的权利过甚都会心有不满,何况这个母亲出身微贱的儿子。又因为相面人张明德替胤禩算命,言其贵不可言,被不怀好意(或是笨蛋)的大阿哥告诉了康熙。康熙下令凌迟处死张明德,并削去胤禩爵位。可以说,一废太子的时候,胤禩希望最大,但是终究因为康熙对旧太子念念不忘,又因为张明德事件获罪,受到了打击。坦白的讲,在这种封建社会,胤禩试图以民主的方式成为皇太子,本身就是一件很没有指望的事情。
二废太子之后,群臣还是支持胤禩的。然而康熙对这个儿子打定主意是提防的,前次说他是少不更事,这次干脆就说他是居心险恶了。约莫康熙五十三年时候,康熙的寿日,胤禩因为母亲忌日的原因不能亲自拜寿,派人送去两只将死之鹰。康熙大怒,立刻骂胤禩不忠不孝,连带骂他为辛者库贱妇所生,并且声称父子之恩断绝。并停爵停俸。在我看来,以康熙的睿智,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事出蹊跷,但是他非但不命人调查,而是借题发挥,说明他已经毫不顾惜父子之情了。可能皇八子在朝廷上下的好名声对他来讲的确是个不小的威胁,他害怕有朝一日被逼宫,所以一定要打消胤禩以及他的党羽对储位的幻想。
同年,胤禩感染了伤寒,几近毙命。康熙当时在承德,只是批复:勉力医治。后因康熙要御驾回畅春园,路上会经过胤禩居住的园子,此时的胤禩已经人事不省,然而康熙依然要让其他儿子将其移回京城。原因竟然是,不希望路过的时候碰到不好的事情,康熙是个讲求迷信的帝王,他尽量远离这些可能带来晦气的事情。至于儿子的死活,他并没有放在心上。最搞笑的是,当皇九子胤禟坚决反对,说将死的人了,不应该挪动。康熙居然说,这可不是我逼你们要挪走他的,你们回头不要怪到我头上。
然而胤禩还是活了过来,像小强一样顽强地活了下来。只是从此以后,他不再有希望继承康熙的大业了。后来康熙老头可能也觉得自己做得过了头,下诏恢复了胤禩的爵位俸禄。但是,胤禩在康熙朝,只是贝勒而已。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朝臣都还是支持胤禩的,大学士李光地(看过康熙王朝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出名的人物)在康熙五十六年,还曾经说过:“目下诸王,八王最贤”。
雍正继位之初,采取拉拢的两面派手法,封胤禩为廉亲王。胤禩倒也没有兴风作浪,然而却因为种种欲加之罪,最终被胤禛治罪。剥夺爵位不说,竟然削除宗籍,被迫改名“阿其那“,大概是“俎上之鱼”的意思。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中。
小小点评几句,我个人是很同情这个人物的,因其生母身份低下,估计胤禩从小受了不少歧视,所以才养成了要强但处事圆滑的性格。他夺嫡的失败,一是康熙的无情,二是方法的失误,猜测这跟他对康熙性格的不够了解有关,不像胤禛,揣度他老爹的意思都快成精了。 但是我觉得胤禩还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在雍正朝多数的表现还是逆来顺受的, 说白了, 就是江山社稷为重, 并没有如何勾结群臣,祸害朝纲。即便有些无奈的成分, 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他的确是个贤王。
最后引用金庸的诗总结一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强极则辱,情深不寿。
皇九子胤禟(táng) ,宜妃所生。关于他的容貌,有两种说法,一是极其俊美,另外的说法是很胖,像个猪一样。 我当然愿意接受第一种说法,这个皇子并不如何得宠,估计才能也有限,但是却是当朝第一大富翁。估计聪明都用在挣钱上了吧(暂且不说途径是否正当),他是胤禩的忠实支持者。忠实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当时他随身携带毒药,倘若事情不妙,就吞毒药而死。我觉得不管他是怎样的人,就凭着他这样对胤禩这个哥哥,就值得我对他有好感了这个九爷在雍正朝的时候被发配到西北, 其实就是让年羹尧看管起来,不让他跟八爷党人通有无。但是这个老九就是下定决心斗争到底, 他居然想出来用西洋文字拼满文的方法制作密码,与他儿子联系,互通讯息,算得上是开创我们国家密码学的一个先河了。雍正非常讨厌他,而且瞧不起他。胤禟曾经说过:成则王侯败则贼,只不过我们亦是兄弟亦为贼罢了。
胤禟的命运很是悲惨,被雍正改名为“塞思黑”,其意一说为“猪”,另一说“讨厌的人”,反正不是好词。最后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之中,比胤禩早一两个月吧。传说是被毒死。
第十个儿子胤礻我(é),生母是个皇贵妃,不过死的比较早。这个十阿哥传说中比较大条,南书房中的倒数。康熙的儿子个个精灵古怪,所以这个笨笨的小孩还是挺讨他老头子喜欢的。他也是死心塌地挺老八的一个,可能因为自己没什么指望吧。在康熙年间就被封为郡王,那时候,老八老九都不过是贝勒贝子,这跟他妈妈的身份估计是有关的。老十在雍正朝的的时候被打发去守陵之类的,后来就跑到张家口那一带蜗居了。但是心思大条的人总是不一样,比较有福气(汗,我不是夸我自己),居然活过了雍正朝,乾隆二年才死。
十一子早殇,连名字偶都不知道。
康熙的第十二个儿子,胤裪(táo) 。这个宝宝是苏麻拉姑养大的,所以与其他的小子们都不大一样。他也是没有参与夺嫡,但是康熙末年还是很受重用的。雍正刚上台后给他封了个郡王,随后又予以打压,估计也是削爵之类的,后来乾隆上台,加封了亲王吧,这位大哥生性很是豁达,肯定跟苏麻的教育有关,活到了七十八岁。
十三子胤祥。又是一个要好好说说的人物。事实上,虽然胤祥在兵法谋略上不差,但总的说来还是偏文的。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应该是一个康熙比较宠的一个妃子,但是在胤祥十三岁那年就死了,后来胤祥教给德妃抚养,所以跟四阿哥胤禛走的很近,二人感情非常之好。
随着胤禩为康熙所不喜,八爷党便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康熙五十六年,封胤祯为大将军王,挂帅出征,去西藏平叛,得胜。胤祯与四阿哥胤禛乃同父同母的兄弟,但是他们的感情却并不好,可能与他们生母德妃偏疼小儿子有关。十四曾经在胤禩获罪的时候仗义直言, 惹得康熙皇帝拿剑要砍他,但也因此后来被康熙宠幸。
野史以及民间流传很多胤禛篡位的说法,其中有说改诏书中“传位十四子”为“传位于四子”,纯属无稽之谈,原因不再赘述。但是因为康熙晚年对他的宠爱,估计也动过给他传位的念头吧。不过这个十四子说实话不算特别好,他在军中的时候就设法敛财,倘若真的做了皇帝,肯定不如雍正。但是我还是比较倾向冯尔康的说法,皇帝并未属意十四子,否则西藏平定以后,军功已立,自然会将其留在京城,而不是继续打发去西北。当然,如果康熙真的是雍正害死的,那就不敢说了,但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胤祯在雍正年间被打发去守皇陵,虽然郁郁不得志,但也算不得监禁,因为皇陵附近的风景还是很美的,却也还算过得舒服日子。这个老兄也是活得比较长命,乾隆二十年才去世。
康熙十五子以后,都未曾参与储位斗争。约莫十六子十七子的待遇还算不错,尤其是十七阿哥允礼,在胤祥死后,是雍正最宠的弟弟。
资料来源于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