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是谁啊?

蔺相如是谁啊?,第1张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26年、赵惠文王18年),秦国向赵国强要“和氏璧”,他奉命携璧入秦,当廷力争,最后终于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蔺相如随赵王到渑池使赵王不受屈辱。因功任为上卿。对赵国大将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惭愧醒悟,廉颇最终负荆请罪,彼此成为刎颈之交。

扩展资料

在《史记》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昭襄王被塑造成一个贪婪愚蠢、自取其辱、输得几乎被扒光马裤的反面典型,来反衬赵国使者蔺相如不畏强暴大智大勇的正面形象。

殊不知,秦昭襄王才是秦国与赵国“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两回合较量中真正的操盘手和胜利者。蔺相如只是他玩弄于掌股之上的棋子。

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回赵国之后,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大夫。之后没过多久,秦国攻打赵国,占领了赵国的石城。

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国攻打赵国,斩杀了两万赵国士兵。

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举行会盟,史称“渑池之会”。

[lìn xiàng rú] 

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问题。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你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里亏的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长篇史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节家”七十“列传”。书中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史记》也是一本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巨著,书中有威震古今的帝王如秦始皇、刘邦、项羽、汉武帝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将相和。将相和中的'将是廉颇,相是蔺相如。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王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哪知道这个消息传到了秦王的耳朵里,秦王就派使者对赵王说:“我们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的和氏璧。”赵王听了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有人推举蔺相如为使者出使秦国,赵王答应了,蔺相如见了秦王,秦王拿着宝玉左看右看就是没有提城池的事,蔺相如灵机一动对秦王说:“和氏璧虽好,但有一处污点我来指给你看一看。”秦王把宝玉交给蔺相如,蔺相如往后退了几步,大声骂道:“秦王不讲信用说要拿十五座城池来换可现在并没有提。”秦王故意把十五座城池给他。蔺相如又说:“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才能把宝玉给他。”秦王答应了。蔺相如又叫他的手下把宝玉偷偷带回了赵国。蔺相如回国后又在渑池大骂秦王为战国立了大功,赵五封他做了大官,廉颇很不服气,经常侮骂他,蔺相如没有怪他。廉颇向他负荆请罪。廉颇是个知错就改的人,蔺相如是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史记》中的故事还有许多,都很精彩。

蔺相如,赵国人,生卒年不详,为战国时期赵国上卿。故里在山西临汾地区古县宝丰村。

蔺相如原本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家的一名舍人。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悉,遗书赵王,愿以15城易璧。蔺相如在这危难关出使秦国。秦王接见赵使,接玉后又无意偿城,蔺相如智索国宝,严辞揭穿骗局。秦人欲以武力夺回璧玉,蔺相如“怒发冲冠”,“举璧睨柱”,表示与国宝共存亡的决心,取得了如“完璧归赵”的胜利。前279年(赵惠文王二十年),秦、赵“渑池会”,蔺相如自报奉陪赵王赴会,他以机敏和雄辩,阻止了秦的欺侮和胁迫。廉颇是赵之良将,拜为上卿。蔺相如因外交斗争的功大也拜为上卿,且位居廉颇之上。廉颇欲侮辱之。针对廉颇的挑战,蔺相如每遇上朝,常称病不去,不与廉颇争位次,道遇廉颇,多引车避匿。他曾向门人表白心迹:“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由于他善自谦抑,相忍为国,使廉颇悔恨交加,负荆请罪,遂成刎颈之交。赵孝成王继位,以赵括取代廉颇,蔺相如带病劝说赵王:“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终于导致了长平惨败。

赵人蔺相如

《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到今天,中华历史汉之前,最翔实、最可靠的文字记载,仍然只有《史记》一家。而司马迁,伟大的历史学家,曾记载了英雄蔺相如的事迹。

《史记》说:“蔺相如,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缪贤,太监,蔺相如是他的门客,出身微贱,如何能名垂青史呢?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也叫负荆请罪吧)。

赵惠文王时,得天下美玉,叫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说要用15座城池换璧。赵王一时手足无措:说把璧给秦,怕秦城不可得;说不给吧,秦强赵弱,怕秦以兵来打。缪贤推荐,蔺相如奉璧入秦。

秦王本来就是恃强凌弱,想霸占宝物,没说用城交换的事,蔺相如一怒之下,持璧睨柱,说:“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秦王大惊失色,退步求和,假装要划城给赵。蔺公早就识破其诡计,要秦王斋戒五日再说,随后悄悄派人从小路归璧于赵。等秦王再召见时,蔺相如坦言,璧已归赵,因怕秦不守信,必须先割地再给璧,不行的话,你把我煮了吧!秦王一想,杀了相如也不能得璧,算了吧,放相如一马。这就是“完璧归赵”。他不辱使命,赵王大喜,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攻打赵国,杀了两万多人,秦王根本没把赵放眼里,准备叫赵王渑池相会,羞辱一番。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好个蔺相如,挺身而出,端着个盆子(缶瓦非得让秦王敲,秦王大怒,不干。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这就要玩命呐!吓得秦王只好听命,于是赵国的史官写下了:“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瓦。”这就叫“渑池会”,相如功大,封为上卿。

《史记》中的人物分为三个级别:本纪、世家、列传。秦王最高,在本纪之中也属前列,帝王中的帝王;而蔺相如地位很低,和廉颇一起在列传第二十一,也就是百姓中的豪杰。以百姓之位,敢叱咤帝王,弄得秦王狼狈不堪,可见相如之忠、之胆。

两次交锋,奠定了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官职提拔,比攻城野战,声名显赫的廉颇还高。廉颇不服,百般相辱,而蔺相如却一退再退,百般忍让。手下人看不过说相如没骨气,再这么下去,没人愿意打下手了,蔺公一笑,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当然是秦王了,那么“以秦王之威”,我蔺相如敢“廷叱之,辱其群臣”,为什么我就怕个廉颇呢?告诉你们吧: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在,如果我俩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之所以忍让,是因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负荆请罪,二人遂成刎颈之交。这就是“将相和”,蔺公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感动了廉颇,名传天下。

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描写的人物不少,除廉、蔺二人,还有赵奢、李牧等名将,但我们注意到,在文章末尾加入评论的“太史公曰”中,凡67字,字字千金,全部是表彰蔺相如的,全文如下:“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蔺相如,籍贯及生卒年不详,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

入选赵廷

正在此时,宦官头目缪贤走出来说:“我有个家臣,叫蔺相如,此人智勇双全,不如派他到秦国去。”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秦国呢?缪贤就告诉赵王说:“我以前曾经冒犯了大王,怕您治罪,打算偷偷逃到燕国去。蔺相如知道后,劝阻我说:‘你怎么知道燕王会接纳你呢?’我告诉他说:‘我曾经跟随大王在边境上与燕王相会。当时燕王曾私下握住我的手表示愿意和我交个朋友。因此,我决定到燕国去投靠燕王。’蔺相如听了说:‘赵强燕弱,而你又是赵王的宠臣,燕王才愿意和你交朋友。现在你得罪了赵王,如果逃到燕国去,燕王害怕赵国,决不敢收留你,只会把你捆绑起来送回赵国。到那时,你的性命就难保了。现在你不如脱掉衣服,赤身伏在腰斩人的斧子上,亲自去大王面前认罪请求处罚,大王宽厚仁慈,或许能得到大王的宽恕,’我听后照着做了,大王您果然宽恕了我。因此我认为蔺相如能够出使秦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赵王派人把蔺相如召来,问道:“现在秦王要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和氏壁,可以答应吗?”蔺相如说:“秦强赵弱,我们不能不答应。”赵王又问:“要是秦王得了壁,却不肯把城交给赵国,又该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确实如此,但秦国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壁,如果赵国不答应,那就是我们理亏,秦国也正好有借口攻打赵国;要是赵国把壁送到秦国,而秦国不肯把城交给赵国,那么就是秦国理亏。比较一下,我认为最好是答应秦国,把壁送去,让秦国负不讲道理的责任。”停了一会儿,接着说:“我想大王现在可能没有适当的人选吧,我倒愿意出使秦国,假如秦国真的把城邑交给赵国,我就把宝玉留在秦国;如果秦国不交城邑,我一定把宝玉完完整整地带回来。”

于是,赵惠文王任命蔺相如做使臣,带着和氏壁西使秦国。

秦廷智变

秦昭王在章台(秦宫名,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水)接见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壁,献给秦王,秦王接过壁。展开锦袱观看,果然纯白无瑕,宝光闪烁,雕镂之处,天衣无缝,真不愧是稀世之宝,非常高兴,又依次递给妃嫔、文武大臣和侍从们欣赏,众人都啧啧称赞,欢呼“万岁”,向秦王表示祝贺。

过了很久,秦王却绝口不提以城换壁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绝对不会以城换壁,心生一计,对秦王说:“这块宝玉很好,就是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听后,就把壁交给他,蔺相如接过壁,迅速后退几步,身子靠着柱子,愤怒得连头发都快竖起来;义正词严地对秦王大声说道:“大王想要这块美玉。写信给赵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当时赵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得无厌,仗着势力强大,想用几句空话骗取赵国的宝玉。大家都不同意把壁送来。可我却认为:即使老百姓交朋友,尚且互不欺骗,何况秦国是个堂堂大国呢?再说也不能因为一块壁的缘故而伤了两国的和气。赵王采纳了我的意见,并且还斋戒了五天,写了国书,然后派我作使臣带着宝玉到秦国来。态度如此恭敬。可大王却在一般的离宫接见我,而且态度又这样傲慢。大王把这么贵重的宝玉,随便递给宫女侍从们观看,分明是在戏弄我,也是对赵国不尊敬。我看大王并没有用城换壁的诚意,所以我把它要了回来,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在柱子上撞个粉碎”。说罢,举起和氏壁,眼瞅柱子,作势向柱子砸去。

秦王怕蔺相如把壁砸坏,赶忙赔礼道歉,请他不要那样做;一面叫来掌管地图的官员送上地图,秦王摊开地图对蔺相如说,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准备划归赵国。蔺相如想到秦王现在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绝对不会把城给赵国,于是又对秦王说;“这块和氏壁,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非常喜欢,可因为害怕秦国势力强大。不敢不献给秦王,在送走这块壁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隆重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壁,也应该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廷上举行九宾之礼,我才能把壁献给大王。”秦王想到壁在蔺相如手里,不好强取硬夺,便答应斋戒五天,然后,又派人送蔺相如到广城宾馆去休息。

到了宾馆,蔺相如想到秦王虽然答应了斋戒五天,但一定不会真把城给赵国,于是就选了一名精干的随从,让他穿上粗布衣服,打扮成普通老百姓,揣着和氏壁,悄悄地从小路连夜赶回赵国去了。”再说秦王假装斋戒了五天,就在朝廷上设下隆重的九宾之礼。两边文武大臣排立,传下命令,要蔺相如来献壁。

渑池之会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简(今山西离石县西)和祁(今山西祁县)两块地方。次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朴县西南);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见面,互修友好。赵王害怕,想不去,大将军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商议,认为赵王推辞不去不好,就劝赵王去:“秦王约您会议,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显得赵国力小而胆怯了,还是去好。”赵王听从了廉、蔺二人的建议,蔺相如也随着赵王一起去了。

廉颇带领大军把赵王送到边境,临分手。对赵王说:“这次大王去渑池,路上来回的行程,加上会见的时间,估计前后不会超过三十天。为了防止意外,要是过了这个日期大王还未回来,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扣留大王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廉颇还在边境上布置了大量的军队,防备秦国的进攻。

逼秦王击缶

到了渑池,见到秦王,双方行过礼,便在筵席上叙谈,酒到中巡,秦王对赵王说:“我听说你喜欢弹瑟,我这里有瑟,就请你弹一支曲子助助兴吧!”赵王不敢推辞,只好弹了一曲。这时,秦国的御史走了过来,在简上写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宴会,秦王命赵王弹瑟。

蔺相如见此不悦,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瓦盆),我这里有个缶,请你敲敲缶让大家高兴高兴。”秦王听了勃然大怒,不肯答应。蔺相如又端起缶走过去,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就说:“现在我离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拼着一死,也要溅你一身血。”意思是要和秦王拚命。

秦王的侍卫看到秦王受到胁迫,慌忙拔出刀来,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双眼,大喝一声,吓得侍卫连连后退,秦王心里很不高兴,也只好勉强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回头叫来赵国的御史,也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宴会,赵王命秦王敲缶助兴。

秦国的大臣们见秦王没有占便宜,就说:“请赵王献出十五座城地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不示弱,说:“请秦王拿咸阳(秦国都城,今陕西咸阳县东)为赵王祝福!”

一直到酒筵结束,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机智勇敢地同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不屈不挠的斗争,挫败了秦国的图谋。秦国也知道廉颇率领大军驻扎在边境上,使用武力也得不到好处,便只好恭恭敬敬送赵国君臣回国。以后,秦、赵间暂时停止了战争。

回答者:THATCHER - 魔法师 五级 3-18 17:16

蔺相如,籍贯及生卒年不详,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

入选赵廷

正在此时,宦官头目缪贤走出来说:“我有个家臣,叫蔺相如,此人智勇双全,不如派他到秦国去。”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秦国呢?缪贤就告诉赵王说:“我以前曾经冒犯了大王,怕您治罪,打算偷偷逃到燕国去。蔺相如知道后,劝阻我说:‘你怎么知道燕王会接纳你呢?’我告诉他说:‘我曾经跟随大王在边境上与燕王相会。当时燕王曾私下握住我的手表示愿意和我交个朋友。因此,我决定到燕国去投靠燕王。’蔺相如听了说:‘赵强燕弱,而你又是赵王的宠臣,燕王才愿意和你交朋友。现在你得罪了赵王,如果逃到燕国去,燕王害怕赵国,决不敢收留你,只会把你捆绑起来送回赵国。到那时,你的性命就难保了。现在你不如脱掉衣服,赤身伏在腰斩人的斧子上,亲自去大王面前认罪请求处罚,大王宽厚仁慈,或许能得到大王的宽恕,’我听后照着做了,大王您果然宽恕了我。因此我认为蔺相如能够出使秦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赵王派人把蔺相如召来,问道:“现在秦王要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和氏壁,可以答应吗?”蔺相如说:“秦强赵弱,我们不能不答应。”赵王又问:“要是秦王得了壁,却不肯把城交给赵国,又该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确实如此,但秦国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壁,如果赵国不答应,那就是我们理亏,秦国也正好有借口攻打赵国;要是赵国把壁送到秦国,而秦国不肯把城交给赵国,那么就是秦国理亏。比较一下,我认为最好是答应秦国,把壁送去,让秦国负不讲道理的责任。”停了一会儿,接着说:“我想大王现在可能没有适当的人选吧,我倒愿意出使秦国,假如秦国真的把城邑交给赵国,我就把宝玉留在秦国;如果秦国不交城邑,我一定把宝玉完完整整地带回来。”

于是,赵惠文王任命蔺相如做使臣,带着和氏壁西使秦国。

秦廷智变

秦昭王在章台(秦宫名,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水)接见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壁,献给秦王,秦王接过壁。展开锦袱观看,果然纯白无瑕,宝光闪烁,雕镂之处,天衣无缝,真不愧是稀世之宝,非常高兴,又依次递给妃嫔、文武大臣和侍从们欣赏,众人都啧啧称赞,欢呼“万岁”,向秦王表示祝贺。

过了很久,秦王却绝口不提以城换壁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绝对不会以城换壁,心生一计,对秦王说:“这块宝玉很好,就是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听后,就把壁交给他,蔺相如接过壁,迅速后退几步,身子靠着柱子,愤怒得连头发都快竖起来;义正词严地对秦王大声说道:“大王想要这块美玉。写信给赵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当时赵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得无厌,仗着势力强大,想用几句空话骗取赵国的宝玉。大家都不同意把壁送来。可我却认为:即使老百姓交朋友,尚且互不欺骗,何况秦国是个堂堂大国呢?再说也不能因为一块壁的缘故而伤了两国的和气。赵王采纳了我的意见,并且还斋戒了五天,写了国书,然后派我作使臣带着宝玉到秦国来。态度如此恭敬。可大王却在一般的离宫接见我,而且态度又这样傲慢。大王把这么贵重的宝玉,随便递给宫女侍从们观看,分明是在戏弄我,也是对赵国不尊敬。我看大王并没有用城换壁的诚意,所以我把它要了回来,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在柱子上撞个粉碎”。说罢,举起和氏壁,眼瞅柱子,作势向柱子砸去。

秦王怕蔺相如把壁砸坏,赶忙赔礼道歉,请他不要那样做;一面叫来掌管地图的官员送上地图,秦王摊开地图对蔺相如说,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准备划归赵国。蔺相如想到秦王现在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绝对不会把城给赵国,于是又对秦王说;“这块和氏壁,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非常喜欢,可因为害怕秦国势力强大。不敢不献给秦王,在送走这块壁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隆重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壁,也应该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廷上举行九宾之礼,我才能把壁献给大王。”秦王想到壁在蔺相如手里,不好强取硬夺,便答应斋戒五天,然后,又派人送蔺相如到广城宾馆去休息。

到了宾馆,蔺相如想到秦王虽然答应了斋戒五天,但一定不会真把城给赵国,于是就选了一名精干的随从,让他穿上粗布衣服,打扮成普通老百姓,揣着和氏壁,悄悄地从小路连夜赶回赵国去了。”再说秦王假装斋戒了五天,就在朝廷上设下隆重的九宾之礼。两边文武大臣排立,传下命令,要蔺相如来献壁。

渑池之会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简(今山西离石县西)和祁(今山西祁县)两块地方。次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朴县西南);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见面,互修友好。赵王害怕,想不去,大将军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商议,认为赵王推辞不去不好,就劝赵王去:“秦王约您会议,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显得赵国力小而胆怯了,还是去好。”赵王听从了廉、蔺二人的建议,蔺相如也随着赵王一起去了。

廉颇带领大军把赵王送到边境,临分手。对赵王说:“这次大王去渑池,路上来回的行程,加上会见的时间,估计前后不会超过三十天。为了防止意外,要是过了这个日期大王还未回来,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扣留大王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廉颇还在边境上布置了大量的军队,防备秦国的进攻。

逼秦王击缶

到了渑池,见到秦王,双方行过礼,便在筵席上叙谈,酒到中巡,秦王对赵王说:“我听说你喜欢弹瑟,我这里有瑟,就请你弹一支曲子助助兴吧!”赵王不敢推辞,只好弹了一曲。这时,秦国的御史走了过来,在简上写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宴会,秦王命赵王弹瑟。

蔺相如见此不悦,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瓦盆),我这里有个缶,请你敲敲缶让大家高兴高兴。”秦王听了勃然大怒,不肯答应。蔺相如又端起缶走过去,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就说:“现在我离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拼着一死,也要溅你一身血。”意思是要和秦王拚命。

秦王的侍卫看到秦王受到胁迫,慌忙拔出刀来,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双眼,大喝一声,吓得侍卫连连后退,秦王心里很不高兴,也只好勉强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回头叫来赵国的御史,也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宴会,赵王命秦王敲缶助兴。

秦国的大臣们见秦王没有占便宜,就说:“请赵王献出十五座城地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不示弱,说:“请秦王拿咸阳(秦国都城,今陕西咸阳县东)为赵王祝福!”

一直到酒筵结束,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机智勇敢地同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不屈不挠的斗争,挫败了秦国的图谋。秦国也知道廉颇率领大军驻扎在边境上,使用武力也得不到好处,便只好恭恭敬敬送赵国君臣回国。以后,秦、赵间暂时停止了战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633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