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袋的技术参数

睡袋的技术参数,第1张

一般的温标由三个数据组成

低温度:指该睡袋使用的极限温度,只表示你在这样低的温度不会被冻死而已,是否能睡的着就很难说了。低于这一温度对于使用者来说是危险的。

舒适低温:指该睡袋使用舒适的理想温度。在这个温度下,人可以非常舒适的入睡,而不会因为寒冷而无法睡眠。

高温度:是指温度使用范围的上限,高于这一温度,使用者将热得无法忍受。

舒适低温在睡袋上有2种标识方法,1种是标识一个绝对温度,比如-10度,表明该睡袋的舒适低温是-10度;一种是标明温度范围,从红色过渡到绿色或蓝色,比如红色从5度开始,到0度时过渡为淡绿色,在-5度时过渡为深绿色。这种温度表示的意义是:5度偏暖,0度适宜,-5度时感觉很寒冷,这个睡袋的舒适低温是0度。需要说明的是舒适低温仅仅是一个相对概念,睡袋产品没有行业协会,没有行业标准,国内没有,国外也没有,一些大的品牌商和研究机构根据实验室试验和野外经验,对自己的产品标定舒适低温。这个温度只具有参考意义,他会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一般来说欧美原产的睡袋在温标上对于亚洲人来说不太适宜,因为欧洲人在耐寒能力上要高于亚洲人,因而我们在选择时要格外加以注意。

低舒适温度一般定义为人体在8小时连续温暖睡眠中的低温度;极限温度是指睡袋能保护人体不至于失温的低温度,一般是指人体在6小时连续不温暖睡眠的温度,以对人体不造成危险伤害为级别。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热量,当我们感觉温暖时,意味着我们身体产生的热量等于或大于向周围环境中散失的热量,而我们散失热量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和身体接触的热量传导,特别是身体下面的地面

----身体周围的对流空气以及人体呼吸时呼出的空气

----皮肤表面的汗水蒸发

----人体的红外热辐射

对于一个睡眠的人来说,身体接触热能传导和空气对流是大的热量散失方式,用一个简单的能量平衡公式:身体产生的热能=身体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等散失的热能。

传导:地面是主要的热量散失因素。睡袋虽然可以改善一些,但是睡袋和地面之间的睡垫更为重要,选择隔热系数高的的睡垫可以减少向地面的热传导。

对流:这是睡袋散失热量的主要因素,可以采用更厚的睡袋来隔绝更多的静止空气在人体周围

呼吸:在寒冷环境下,通过呼吸散发出的热量也非常多

蒸发:汗液蒸发是人体降温的主要方式,但在寒冷环境下睡眠的时候,汗液蒸发将会很少

辐射:仅占人体散失热量的很少部分

睡袋的作用仅是用来保持热量尽量少的散失,而睡袋内的人体则不断产生热量保持温暖,不同的个体和情况下产生的热量不尽相同,所有的睡袋温标系统都是基于一个标准的人体,但是这样一个标准的人体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一个睡眠状态下的人体大约有75-100瓦特的热能功率,按照人体表面积换算成大概47-55 瓦每平方米。由新陈代谢产生的能量非常复杂,与年龄,性别甚至身体下的脂肪量有关,但大体上,一个健壮的年轻男性产生的身体热量总是远多于老人和女性的。对寒冷的感觉和年龄以及经验有关,新手一般都会比有经验的登山者感觉更冷。经常在户外工作的人在寒冷环境下要比经常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感觉温暖些。

一般来说,超过25岁以后,胖人对寒冷的感觉要比瘦人少。胖人总说他们新陈代谢慢,更精确的说法是,胖人吃得食物要比他们消耗的多;瘦人有比较平衡的新陈代谢,意味着他们吃得食物基本上都可以消耗掉。人体内的脂肪在食物缺乏的时候可以加入代谢产生能量。登山和徒步等户外活动常常让人体消耗的能量远远多于吃的食物产生的能量,极地以及高山探险活动就需要更多的热量了。胖人能将他们身体存储的脂肪燃烧转化成能量,并且胖人比瘦人有更厚的天然热绝缘层,所以胖人较瘦人更耐冻些。另外女性一般要比男性更容易感到寒冷,在睡袋的舒适温标上,女性往往要比男性高大概5℃。因为新陈代谢和年龄有关系,老人比年轻人产生的更少的能量因此更容易感觉到寒冷,16-24岁的健康男性处于新陈代谢的旺盛期,身体产生的热能远高于散失的热能,这样在在睡袋的舒适温标上要比年老的人低大概5℃。对于儿童,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新陈代谢系统,所以对于他们的睡袋温标定义就会变得很困难。历史上大部分对睡袋所做的研究都集中在士兵,户外培训师,高山向导和登山家们身上,这些人都具有丰富的户外生活经验,而且年龄在18-40岁之间。但实际上大部分的户外活动者平常都生活在城市中,在有中央空调的办公室里工作,开着汽车到处走,这些生活模式降低了普通人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久居城市的人如果突然走进野外环境中,艰苦的徒步甚至高海拔的登山很快就会耗尽他们的力气,筋疲力竭的身体产生的热量也会减少,就会使人更容易感到寒冷。

为了建立睡袋的温度等级,商业生产前的睡袋原型都要做户外测试,而测试者往往是经常在户外生活的人,例如士兵,登山向导等,他们需要在野外环境中测试几个星期,然后提供给厂商关于睡袋舒适温度和极限温度的意见。

对于睡袋生产厂商来说,测试睡袋需要温度风速,湿度,风速,所穿衣服等条件,并且很难象登山家那样去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气候情况,一般的测试只能基于理想环境下一定温度和湿度,但是测试的结果与实际使用情况大相径庭。为了使测试结果更加接近真实使用环境,各个品牌纷纷建立气候实验室,在人造的环境中控制温度,湿度,风速等物理条件,并在相对应的气候下测试睡袋,由此得出比较合适真实使用情况的温标系数。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以及各种探测手段不断进步和完善,红外热成像系统也开始应用才睡袋测试中,根据红外热成像可以清晰判断出人体在睡袋中的散热情况,红色区域表示散发出来的热量比相应的蓝色区域要多,睡袋设计也可以根绝测试结果作相应的改进。

一些重要的睡袋标准

- BS 4745-1984纺织品热绝缘标准

- ISO 5085纺织品热绝缘标准

- EN 31092 纺织品热绝缘标准

- ASTM F 1720-96 基于实时发汗人体热量模型测试的美国睡袋标准

- G08-013 法国睡袋标准

- EN 53713-2002 欧盟睡袋标准

2002年4月,新的欧洲标准EN 13537通过CEN验证并成为睡袋定标的必须条件。以EN 13537为基准评估的睡袋舒适温标较先前的商业惯例更加合理,并且在以后的几年时间内,户外用品店内以EN 13537为标准标注的睡袋比例将提升到50%。另外,在2005后,以EN 13537为标准标注的睡袋比例必须达到100%。但在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睡袋的标准仍然按照传统的商业惯例进行标注,这给消费者选购带来比较大的迷惑。 睡袋填充物主要有两种,羽绒和化纤棉,此外还有单层的抓绒睡袋。

羽绒:又分为鸭绒和鹅绒,同等条件下鹅绒的保暖程度稍高于鸭绒。羽绒主要有3个性能指标:第1个指标是填充重量,比如400克鹅绒睡袋,1100克鸭绒睡袋,这个重量不是说睡袋重量,而是指填充羽绒的净重量;第2个指标是含绒量,羽绒是由羽片和绒组成的,羽片有支撑作用,保暖主要来自细绒。含绒量用百分比表示,如80绒表示100重量单位中绒的含量是80单位。鸭绒一般高含绒量在85到90,鹅绒的含绒量可达90到95;第3个指标是绒的膨胀度,膨胀度(Fill power)是指一盎司羽绒在684克压力下有多少立方英寸,羽绒的膨胀度越高,绒的保暖性能越好。一般国产鸭绒的膨胀度在450左右,国产鹅绒的膨胀度从450到600。美国进口的安第斯山地鹅绒含绒量可达95左右,膨胀度高达到700到800。

市场上有时会发现特别便宜的羽绒制品,比如100元一件羽绒服,150元一条的鸭绒睡袋,这样的产品一般不可选。因为羽绒还有两个一般人无法现场检验的指标:耗氧指数和清洁度。羽绒需要经过多道专业清洗去脂程序,有些小商贩把初级的羽绒稍加清洗后就做成成品,这些制品根本无法使用,简单的鉴别方法是用木棍敲击成品,会有粉尘漏出,闻一闻会有异味,如果清洗,水中有臭味。羽绒本身是高品质的产品,希望大家选购真正的好产品。

化纤棉:的种类很多,质量参差。普通的喷胶棉,到四孔棉,七孔棉(多孔棉市场七孔九孔棉概念: 国家对多空枕头并没有标准,对多孔纤维的含量也没有具体要求,关于所谓“孔的”数量,更是无从考究,《枕头记》引用中国纤维行业权威仪征化纤的介绍,技术先进的仪征化纤工厂仅仅生产一孔的中空纤维,不存在七孔或者九孔纤维,市场上面多数七孔或者九孔纤维均系中空棉。),3M Thinsulate 棉,POLARGUARD 3D/HV棉等。polarguard 3d 和 polarguard HV之间的区别是前者可压缩性更好,而后者保暖更好,3D一般做到-5~-15℃,HV可以做到-15~-25℃。各种化纤填充物睡袋一样,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保暖性能会慢慢降低直至没法使,但它们有羽绒睡袋所没有的一个优点,就是打湿后还能残存一部分保暖性能,不象羽绒的一旦湿了就完全不保暖甚至起负作用。填充密度用每米方克重表示,如260克/米方,320克/米方。对比羽绒和化纤棉两种填充物,羽绒保暖程度更高,在同等保暖程度下重量可以实现轻;化纤棉保暖程度相对底,包装体积大,可压缩性差;羽绒贵,化纤棉便宜;羽绒潮湿会丧失几乎全部的保暖能力,而且不易干,所以严酷登山环境下往往使用有放水透气性能的材料做羽绒睡袋的外料,化纤棉有一定的拒水性能,湿后保持一定的保暖性能,而且晾干速度快;羽绒制品的使用寿命很长,良好保养可使用10多年,而化纤棉睡袋的寿命不过3、4年。

抓绒:睡袋使用抓绒(fleece)缝制而成,可以单独作为夏季睡袋或卫生睡袋。也可以配合其它睡袋在冬季使用,以增强保暖效果。根据时间经验,一个-3度的睡袋,加抓绒睡袋后保暖效果可达-10℃左右。 羽绒睡袋对内外材料的要求很高内衬材料通常要求200T以上为宜,因为如内衬材料指数低于200T,个别毛会穿出,一些比较好的睡袋常使用好的尼龙材料不会有绒穿出的现象,这种材料轻且皮肤接触时感觉柔贴;

睡袋外用材料:好的羽绒多采用防水透气材料,因为在一些极冷的地方,每当清晨起床时,帐篷内热气凝结而成的小水珠,常会溅到睡袋上,所以睡袋的外用材料要具有一定的防水性,确保睡袋的干燥。由于羽绒睡袋一旦潮湿,又不易干,这就会丧失保暖性能,所以必需使用防水透气材料做其外部面料。

人造真空棉

特点是防潮,轻便!所以在比较潮湿的环境条件中,好选择人造真空棉睡袋。避免将睡袋弄湿,否则睡眠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羽绒材质

羽绒睡袋十分轻便而且隔热保温效果较好,但是必须保持干燥。一旦被弄湿了,不仅 失去了隔热效果,而且也很难晾干。

露营袋

它可以替代帐篷的部分功能使你保持干燥,但长远看来,还是不如帐篷实用,因为帐篷同时还是做饭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将你的睡袋放在一个小袋中,装在压缩袋中,使体积减缩到小。保持睡袋干净,可以在下面放上皮垫子或者雨披。

内外料

普通棉睡袋使用涤纶或尼龙材料,涤纶尼龙布又有密度和质地的差异,这里不再细说。羽绒睡袋对内外材料的要求很高,是少要保证230T以上密度的尼龙材料才保证防绒。很多国产尼龙布密度不够,不能防绒,生产商采用加涂层的办法防绒,这是很不科学的做法。因为羽绒睡袋的内外料需要有良好的透气性,否则散发的湿气会聚集在睡袋里面,使羽绒的保暖性大大降低。高织纯棉或涤棉也能防绒,但重量大,压缩性差,一般不使用于高端睡袋。 常见的睡袋有3种形状,玛咪式,信封式以及啤酒桶式。玛咪式又叫mummy式或木乃伊式,这种睡袋肩宽脚窄,肩部宽度一般75到85公分,脚步宽度 35到45公分。玛咪式睡袋是同样重量下能够达到好保暖效果的睡袋形状,适合寒冷季节使用;信封式睡袋顾名思义,肩布和脚部一样宽,像个信封,这样的睡袋比较宽松,适合夏暖季节和体形宽大的人士;混合型睡袋式前两者的结合,大部分是信封睡袋加上一个玛咪式的帽子。

国际流行的睡袋是小方帽,人体流线型(宽的部位不在领口,而在肩肘部)。以前的大圆帽既增加重量,又不利于保暖。有人把这种新款睡袋称为“啤酒桶”,也有人把它称为“蚕茧式”,其实都不过是前两种睡袋的异化,它在设计上吸取了前两款睡袋的优点,摈弃了前二者的不足,在携带及使用的舒适性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世界上的名胜古迹有埃菲尔铁塔 、印度泰姬陵、圣彼得教堂、自由女神像、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等。

1、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于1889年建成,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埃菲尔铁塔经历了百年风雨,但在经过本世纪80年代初的大修之后风采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它是全体法国人民的骄傲。 

2、印度泰姬陵

泰姬陵(Taj Mahal ),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

3、圣彼得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译为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西元326年落成。

4、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英文:Statue Of Liberty),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位于美国纽约海港内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

是法国于1876年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1886年10月28日铜像落成。

5、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个著名的文明古迹中其中有三个都出自中国,可见中国自古在建筑方面就有才能,难怪现在可以建出这么多的房子。

嗯,欧美国家的标准变化很快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做技术壁垒!建议找新闻看看。

色素检测。

辣椒色素提取精制工艺概述 :

天然植物色素作为着色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和化妆品等与人体健康紧密相关的行业。天然植物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相比,原料来源充足,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并且天然色素大多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如天然β-胡萝卜素在防癌、抗癌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明显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天然植物色素的研究与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应用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辣椒色素是天然色素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含有多种色素成分的混合色素,包括辣椒红素(Capsanthin)、辣椒玉红素(Capsorubiu)、隐黄素(Crgtoxabthin)等红色系色素和紫黄质、黄灵等**系色素。

目前的辣椒色素产品主要是辣椒红色素,它属于类胡萝卜素中的复烯酮类,为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混合物,它安全无毒,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并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辣椒红色素外观为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可任意溶于植物油、丙酮、己醚、三氯甲烷、正己烷,易溶于乙醇,稍难溶于丙三醇,不溶于水,对酸对碱稳定(在偏酸性环境中稳定性更好),在加热条件下不易被破坏,并且具有较强的着色力和良好的分散性,但耐光性、耐氧化性较差,波长210~440nm特别是285nm紫外光可使其褪色,添加L-抗坏血酸可提高其光稳定性,添加类黄酮和多元酚等物质可作为抗氧化剂。辣椒红色泽鲜艳,色价高,其显色强度为其它色素的10倍。

基于辣椒色素的上述特点,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形成了几种较为成熟的提取、分离方法。笔者对辣椒色素提取精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简单介绍,同时展望未来辣椒色素的研究动向。

1 几种典型的辣椒色素提取精制方法

11 有机溶剂萃取法

根据辣椒色素的理化性质,工业上多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提取:将茄科植物辣椒的成熟干燥果实之果皮粉碎后,用乙醇、丙酮、异丙醇或正己烷等抽提。考虑到天然红辣椒中含有辣椒红、辣椒素、辣椒油脂等成分,其中辣椒素即辣椒碱有辣味,高温下产生刺激性蒸气,因此在辣椒色素的精制过程中必须将其去除。从结构上看辣椒素含有酰胺键,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是一个极性化合物,其晶体呈现为单斜棱柱体或矩形,熔点61℃,溶于稀乙醇、己醚、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剂及碱性水溶液中。考虑到辣椒红混合物和辣椒素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可以利用两者的溶解度差异进行脱辣处理。贺文智等[5]基于此原理采用正己烷萃取法,利用辣椒红色素易于溶于正己烷而辣椒素较难溶于正己烷的性质将两者进行分离,操作步骤如下:称取经去蒂、去籽、粉碎处理后的红辣椒粉末,以丙酮为萃取剂进行常压萃取操作,提取液在温度为90℃、真空度为009MPa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浓缩,同时回收丙酮。用丙酮提取辣椒红的过程实质上是液固之间通过相际接触表面进行的传质过程,传质速率的快慢决定着传质设备的尺寸及操作时间。该方法为了提高传质速率,采用索氏提取器对粉末状的干红辣椒进行提取。称取一定量的经浓缩的辣椒红粗产品用一定量的正己烷进行萃取脱辣,试验结果见表1。

色价定义为单位质量原料的提取物的吸光度。

该方法操作简单,色素回收率较大,产品得率高,但产品色价较小。由于色价值与辣度呈负相关性,说明该方法脱辣不够彻底,对于以辣椒红为主要产品且对辣椒素含量要求不是十分苛刻的情况,可以采用此方法。张宗恩等以丙酮为溶剂提取制备辣椒油树脂,油树脂得率高、色价大、辣素含量低,便于分离。采用pH值大于1037的丙酮(50%)溶液进行5次以上脱辣萃取可得到口尝无辣味的红色素。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得色素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FAO/WHO标准。

12 柱层析法据报道,辣椒中的辣椒素即使稀释1:100000仍能感觉到辣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辣椒色素的应用。因此,去掉辣味成分就成为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工艺的关键步骤。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色素属分配层析法,是根据色素和辣素的结构差异,在束缚于硅胶上的固定相和洗脱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在固定相和洗脱液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效果。袁庆云研究了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红色素,总结出以下工艺流程:

辣椒→挑选→粉碎→加酶→过滤→浓缩→乙醇石油醚提取→过滤→浓缩→上硅胶柱→洗脱→浓缩→得深红色粘稠液体。

操作要领有:

1)加酶:加酶水解使细胞中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结合的色素游离出来,便于用溶剂提取。

2)提取:以90%乙醇和石油醚(1∶1)的提取液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提取,经过滤后减压浓缩。3)通过薄层层析寻找洗脱条件,当石油醚和食用级90%乙醇体积比=2∶1时展层效果最好。

4)将提取的浓缩液上硅胶柱,柱直径10cm,高100cm,用洗脱液洗脱,收集红色洗脱部分

5)将收集的洗脱部分减压浓缩。

实验所得红色粘稠液经检验水分含量037%,脂肪含量9068%,色素∶色阶E1%1cm(475nm)=143,不含辣椒素。贺文智、索全伶等[5]也探讨了辣椒红色素的柱层析提取精制方法:用丙酮作萃取剂从红辣椒干粉中提取出辣椒红粗品,粗品经减压蒸馏浓缩处理后进行柱层析脱辣精制操作。该试验鉴于柱层析法的优点,采用尺寸规格较大的玻璃柱进行柱层析分离,选用粒径74~152μm硅胶作填料,石油醚与丙酮的复配混合液(10:1)为展开剂进行柱层析。辣椒红粗品上柱淋洗分离,首先流出的是橙**液体(量少),其次是辣椒红色素,最后是较难洗脱的淡**且具有较浓辣味的液体。收集红色素产品进行减压蒸馏浓缩,用751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色价E1%1cm(460nm)=565,色素回收率可达平均672%。

针对现有文献中大多介绍以红辣椒为原料提取无辣味混合色素的方法但未对混合色素作进一步分离分析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柱层析对辣椒色素中的**素进行分离。该方法以硅胶为固定相,丙酮、95%乙醇分别作为辣红素和辣黄素的洗脱剂,每次分离的色素量为硅胶质量的4%~2%,分离后的液体经减压蒸馏得浓缩产物。通过此过程,不但可得到辣椒色素中的主要副产品---**素,而且相应地提高了主要成分的纯度,得到纯度较高的红色素。

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选用吸附剂X和混合洗脱液用于中试,将辣椒色素中红、橙、黄进一步分离,可以使低质量辣椒红色素的色价和色调得到较大的提高。吴明光等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从辣椒果皮中分离出了游离型结晶辣椒红色素单体,其含量大于95%,这是我国辣椒红色素在剂型上的突破。

1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

由于辣椒红素的油状特性使得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分离得到的辣椒色素产品中有较高的溶剂残留,采取一般的洗脱剂方法产品很难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1984)规定的最新标准,极大地影响了辣椒色素的实用和出口创汇。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化工分离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了解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及随诸多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CFE-CO2)就是使用高于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的CO2流体作为溶媒的萃取过程。处于临界点附近的流体不仅对物质具有极高的溶解能力,而且物质的溶解度会随体系的压力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通过调节体系的压力或温度就可以方便地进行选择性地萃取分离不同物质。超临界分离技术工艺简单,能耗低,萃取溶剂无毒、易回收,所得产品具有极高的纯度,残留溶剂符合FAO/WHO要求。赵亚平等采用自行设计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设备进行辣椒色素提取。该设备主要由供气系统、超临界CO2流体发生系统、萃取分离系统、计量系统4部分组成,所有部件都国产化。实验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粒度<12mm,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50℃,流量6m3/h。在萃取过程中,根据UV3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200~600nm的吸光度曲线判断辣椒色素与辣椒素的分离效果。用色素的丙酮溶液在449nm处测定吸光度,所得值即为色素的色价。从表2可以看出,用该方法萃取的辣椒色素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

采用瑞士NOVA公司制造的超临界萃取装置对辣椒色素进行分离、提纯。使产品符合FAO/WHO残留溶剂标准要求(己烷含量≤25mg/kg)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25℃,萃取剂流量20L/min,萃取时间3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色价可达到342。韩玉谦等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色价100~180,溶剂残留30×10-6~150×10-6的辣椒红色素进行精制,实验结果表明:当萃取压力控制在20MPa以下时,辣椒红色素的色价和色调几乎不受损失,有机溶剂的残留可以降低到27×10-6左右,但辣椒色素中的红色系色素和**系色素未达到完全分离。研究发现,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辣椒色素的过程中使用助溶剂如1%的乙醇或丙酮或升高提取压力能提高辣椒色素得率。在较低压力下分离得到的辣椒色素几乎都是β-胡萝卜素,而在较高压力下得到较大比例的红色类胡萝卜素如辣椒红色素、辣椒玉红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等和少量的β-胡萝卜素。在两步分段提取过程中,第一阶段采用分离红辣椒油和β-胡萝卜素的技术保证了第二阶段辣椒色素提取的富集,并使辣椒红、**素比率达到18。在自行开发的多功能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馏装置上对辣椒色素脱辣精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小于100MPa压力下可萃取出**和辣味成分,保留红色素;当压力大于120MPa时可将红色组分萃取完全。尽管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色素具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超临界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14 其它

采用两步法萃取分离红辣椒,即先用有机溶剂浸取法从干尖辣椒中萃取出含有红色素、辣椒素和焦油味臭味的辣椒浸膏,然后再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去除焦油味臭味并把红色素和辣椒素分开,从而得到不含有机溶剂的红色素和辣椒素,产量较单纯用超临界萃取方法提高5~7倍,且质量远超过FAO/WHO(1984)标准。姚祖凤、姜洪杰等以6种分离、提取方法进行了54次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了解到:辣椒红色素的得率和质量与生产技术和工艺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比较这6种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6种工艺的基本情况见表3。

从表4可知:6种生产技术中,技术Ⅰ生产的辣椒红色素质量最好;技术Ⅱ、Ⅲ生产的辣椒红色素各项指标符合标准,但色价较低;显然,技术Ⅳ、Ⅴ、Ⅵ只能提取色价较低、纯度不高的粗品,尚需进一步精制。

2 讨论

及展望现已形成了多种辣椒色素分离提纯工艺,常规生产方法有有机溶剂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但是这些方法都不能彻底地除掉辣味,辣椒素难以回收,色素得率低,而且应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往往使产品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如丙酮、二氯甲烷、丙酮、正己烷等超标,缩小了产品的适用范围。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辣椒色素产品的质量,产品色价高,有机溶剂残留量小,没有热加工环节而保证天然物质中的原有成分不被破坏,可在室温附近实现SCFE-CO2技术操作,节省能耗,并且能够去掉辣椒产品中的异味,但是该方法操作较复杂,且设备昂贵。硅胶柱层析法操作简单,设备条件要求不高,分离效果较好,去除辣味完全,适合小规模研制和生产。另据资料提供,二元溶剂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和辣味素技术有很好的提取精制效果。国外有较新研究显示,在较温和的条件下,亚临界丙烷在类胡萝卜素提取方面优于超临界CO2。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薄层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分离技术也被应用于指导选择辣椒红色素的生产工艺参数。

国内目前在辣椒色素产品的深度开发方面差距还很大,技术进步慢,以有机溶剂萃取分离为主要手段,由于溶剂法自身的局限性,产品质量很难提高,降低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因此辣椒色素产品的深加工研究有着极高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避免或减少色素成分在初加工与贮存中的损失至关重要。提高辣椒色素的耐光性、抗氧化性与适用性,希望将脂溶性色素转变为水溶性色素,开发制剂化技术和乳化技术,这些色素制剂与加工技术的配合发展,符合开发领域与市场发展的需要。单一组分的超临界溶剂萃取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某些物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很低,或选择性不高,导致分离效果不好。应用适当的助溶剂(或夹带剂)可强烈影响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选择性及P-V-T性质。因此,在对辣椒色素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研究过程中开发研制适当的助溶剂可实现更有效的分离。改善脱辣技术的同时引入脱臭技术,将有利于辣椒色素更为广泛的应用。基于现有辣椒色素精制工艺的研究成果,研制与开发投资小、操作简单、产品质量高的辣椒色素提取技术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77761html

辣椒红素

辣椒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也是目前热门的抗氧化剂。

辣椒为茄科辣椒属,能结辣味浆果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还有番椒、海椒、秦椒、辣茄、甜椒、菜椒、尖椒等。每100g鲜辣椒含水份70-93g、淀粉42g,蛋白质12-20g,维生素C73-342mg;干辣椒主要含维生素A。辣椒的辣味是辣椒素(C16H27no3),辣椒素主要分布在胎座周围隔膜及皮表细胞之中。

辣椒原生长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1493年传入欧洲,1583年-1598年传入日本,传入中国未见具体时间,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参见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有:“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明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甘肃、陕西等地,率远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广东等地栽培。

据称,最早的辣椒生长于智利的丛林,经采集在墨西哥驯化栽培成为蔬菜,然后再传入世界各国。现在,智利还有传统的吃辣椒比赛。但是,植物学家在上个世界的70年代考察,从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野生型的小米椒,引起科植物界广泛关注。这将可能引发一场辣椒的外来和本土产生的争论,如果从大陆板块漂移说讨论,太平洋东海岸与西海岸原来是一个整体的,南中国却也是与中美洲相近呢。

辣椒的医疗作用

一、辣椒能燃烧脂肪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加速脂肪的新陈代谢,促进能量的消耗,从而防止体内脂肪的聚集。对于不擅嗜辣的人来说,采用辣椒减肥不能太心急,规律地进食,让肠胃刺激感慢慢适应。

最近日本对辣椒又有了新解释。在日本,人们认为辣椒在某种程度上,是女性的"补品",而非"天敌"。

因为他们认为,除了有杀菌作用外,其中更含有一种叫 "capsaicin"的物质,可以促进荷尔蒙分泌,从而加速新陈代谢以达至燃烧体内脂肪的效果,从而起到减肥作用。

而且辣椒成分天然可靠,此外,他们还认为,在某些以辣食为主的地区,当地女性不但少有暗疮问题,皮肤更大多滑溜溜。

二、辣椒能助颜

辣椒中的辣椒碱,能强新活血,扩张面部皮肤血管,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使面色红润。前提是适可而止,小心脸上痘痘爆发。

辣椒可促进血液循环 将辣椒素涂在皮肤上,会扩张微血管,促进循环,而使皮肤发红、发热。目前已有厂商利用这些原理,把辣椒素放入袜子里,成为“辣椒袜”,供冬天保暖用。

辣椒可减轻感冒的不适症状千百年来,辛辣的食物常被认为可以发汗祛痰,现在发现好像也是如此。辛辣的食物可以稀释分泌的黏液,并帮助痰被咳出,以免阻碍呼吸道。加州大学教授艾文奇曼甚至说:“许多在药房出售的感冒药、咳嗽药的功效和辣椒完全一样,但我觉得吃辣椒更好,因为它完全没有副作用。”

三、辣椒能止痛

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以减少神经细胞的P物质,使疼痛信号的传递变得不灵敏。辣椒也可以用于治疗风湿。

自古以来辣椒就常被用来解除疼痛,而科学家最近才知道,辣椒素可以耗尽神经传导物质,而传导物质可以将疼痛的讯息传到神经系统。透过辣椒素的止痛原理,辣椒膏已经被用来缓解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等疼痛。

在红色、**的辣椒、甜椒中,存在另一种成分是辣椒红素 (capsanthin)。而辣椒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也是目前热门的抗氧化剂。生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比橙或柠檬多,一只鲜红椒提供的维生素A几乎达到营养专家建议的每日需要量的一半。一种含有辣椒素的油膏对减轻带状疱疹的痛苦很有效。

四、辣椒可以防癌

据研究,辣椒中的类胡卜素不但可以有助于视力,而且也具有抗细胞突变的作用。

辣椒红素预防癌症从流行病学的研究来看,许多嗜辣的民族,如东南亚、印度等国罹患癌症的几率都比西方国家少。科学家推测,这些辛辣的食物中,还有许多抗氧化的物质,氧化和慢性病、癌症及老化本来就有直接的关联。

最近美国夏威夷大学研究指出,辣椒、胡萝卜等蔬菜中类胡萝卜素能刺激细胞间传达讯息的基因 (因为器官癌变时,细胞间交换讯息的系统会发生故障),这可能在预防癌症上有重要的功用。

预防动脉硬化一根红辣椒中含有1日所需的β-胡萝卜素,而β-胡萝卜素是强抗氧化剂,可以抑制低密度胆固醇(LDL)被氧化成有害的型态。LDL一旦被氧化,就像奶油没放进冰箱一样,会变成坏的物质阻塞动脉。换句话说,就是β-胡萝卜素在动脉硬化的初始阶段,就开始干预。

哪些人不宜多吃辣椒?

如今含辣椒的菜肴越来越深入家庭。但从健康保健的角度讲,并非人人都适合吃辣椒。

患热性病、溃疡病、慢性胃肠病、痔疮、皮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及高血压等疾病的人,不宜大量食用辣椒。

瘦人不宜多吃辣椒。从中医角度讲,瘦人多属阴虚和热性体质,所谓“瘦人多火”即指虚心。这一类人常常表现为咽干、口苦、眼部充血、头重脚轻、烦躁易怒,如果多吃辣椒不仅会使上述症状加重,而且容易导致出血、过敏和炎症,严重时还会发生疮痈感染等。

甲亢患者不宜食辣椒。甲亢患者常常处在高度兴奋状态,故不宜吃辣椒等强烈刺激性食物。

肾炎患者不宜食用辣椒。研究证明,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其辛辣成分常常要通过肾脏排泄,这对肾脏实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这里有辣椒红素性质鉴定http://wwwsyjskjcom/khdt/khdt/200702/11153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706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