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所有意象的的概括

古诗中所有意象的的概括,第1张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本文拟就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供广大朋友参考。

1、落花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

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4、雁

相传鸿雁能够传书。李煜在《清平乐》中说:“雁来音信无凭”,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的大雁飞来,心头顿时生出一线希望,兴许大雁会带来故国江南的音信。可等待半天,大雁飞过,音信全无,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失望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来。强调的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

“雁行”:谓相次而行,如群雁飞行之有序列。《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有“两服上襄,两骖雁行”的诗句。

“雁序”:飞雁的序列。杜甫有诗《天池》:“九秋惊雁序,万里狎鱼翁。”更有用“雁序”来喻兄弟的。

还有“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汉代焦延寿的《易林二复之丰》:“九雁列阵,雌独不群。”这些诗文都是强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所谓“断鸿”,是失群孤雁。柳永的《乐章集夜半乐词》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久。”张久龄云:“孤鸿海上来。”

5、杜鹃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A、因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公》)

B、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村颓壁”(南宋文天祥《念奴娇》)

C、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

6、鹧鸪

A、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B、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7、燕子

A、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想思之苦油然而生。

B、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南宋文天祥《金色陵驿》)

8、寒蝉

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

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折旦夕,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咏蝉》),这里“西陆”即“秋天”,“南冠”即“囚徒”,诗人以闻蝉起兴,借寒蝉自喻,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天将破晓,寒蝉巳声嘶力竭,而它所栖息的高树(喻指所期望的人)却仍然一片碧绿,似乎对寒蝉的哀鸣,全然无动于衷,诗人以蝉自况,喑喻为人作幕,寄人离下,空有不平之鸣,依然为薄官所羁绊。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竭。”(宋柳永《雨霖铃》),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巳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

9、月亮

A、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B、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C、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D、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

10、船

A、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购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写于船上的诗,或写到船的诗,俨然成为一个颇为壮观的部落。

下面这两首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刘鹩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这两首的主题与意象群极为相似:两位诗人都漂泊异乡,栖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风吹动岸上的树叶,发出凄清的声响。在作客他乡、旅途孤寂之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作为诗的中心意象,前者是“月照一孤舟”,后者是“孤舟兼微月”,都强调“月”与“舟”的组合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B、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若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下面两首以“船”意象表达自由感受的诗,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11、青山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

A、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作为故乡的象征,雄浑沉稳的青山让游子感到无比亲切。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远行之人看着他乡青山,遥想故园风景,远志之人独归青山,求得一片从容,十分自在。

B、另一方面,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万古长存。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更暗含时间的因素,它代表一种压力,启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它提供一个坐标,让诗人得以定位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这种虚无之感在古典诗歌中得到反复表现,《三国演义》开篇一首《临江仙》词,即因浓缩了这种感慨而被誉为“千古第一调”。青山的宽广胸怀为人们提供居住地,让人留恋,令人向往。无论诗人是在青山的永恒中发现人生短暂而为之恐惧,还是因之而超脱,他们的身心都渴望归依青山。

“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在弃官之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把自己完全交托给自然。被排挤出朝廷的李白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山中问答》)。

C、同样,“青山”意象在诗歌中也经常被用于暗示浓烈的情感。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宋林逋《长相思》)

D、青山的绵延不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和想象空间。诗人们很早就学会一项技巧,在诗的前半部分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而把“青山”意象安放在结尾。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友人的身影如飞鸟从泪眼中消失,青山依旧伫立眼前,以其恒定提醒人的分离,倍添伤感和惆怅。唐代诗人钱起在考场上所作《省试湘灵鼓瑟》是以“青山”意象为结尾的最成功的范例。根据考官的要求,他在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湘水女神鼓瑟,音律之美为人世罕闻,而以下面四句收束全诗:“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曲终之后湘灵杳无踪影,悲风拂过一川江水、几座青山,呈现给读者一幅极其省净的画面,画面中隐藏着一颗哀怨的灵魂,一双追索的眼睛。“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开放式结尾一直为人们所欣赏。

12、梅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高雅,或颂其节操凝重。《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梅。”

A、 寒梅,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被诗化、典型化。这枝寒梅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所以,王维独问“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与“今夜曲中闻折柳”一样,“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战土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有思乡的情调。

B、 唐人的咏梅诗,大多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品格吟风日盛。前者的代表是林和靖的《山园小梅》,后者的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赞美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俨然梅的知音、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以后的咏梅诗,都只是宋人流风余韵的发扬。

13、菊花

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战国楚屈原《离骚》),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是借菊花来寄寓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14、莲花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

A、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

敬称,“怜子”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这里虚实相生,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B、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其他有关“莲花”的诗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古辞《江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四首》)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15、竹子

A、 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轼《绿竹筠》),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清郑板桥《新竹》),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

B、 此外有表现竹子高风亮节的。

“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刘兼《新竹》)。

C、 有表现顽强生命力的。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D、 有表现忠诚的。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等等。

16、青松

青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因此常常被看做有刚正节操的象征。

“愿君学长松,慎勿做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三国刘桢《赠从弟》),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洁的品质。

17、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秋日冷雨打在梧桐叶上,凄苦之情可想而知。其他如: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南宋李清照《声声慢》)等,大体上也是表达这样的情感。

18、柳

A、柳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杨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B、普普通通的杨柳易勾起人从未明确意识到的感触与联想。诗中**“不知愁”登楼赏景,触“柳色”而生离愁别绪:“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

C、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杨柳依依”,“依依离情”,诗人们喜欢以柳入诗,原因大概在此吧。

19、另外,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还有: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骏马”喻志向{如“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多》);以“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以“杨花”写离情{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以“青草”喻离恨{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以“雨打芭蕉”写离愁别绪{如“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降唇》);以“乌鸦”表现凄凉的氛围{如“枯藤老树昏鸦”(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宋秦观《满庭芳》)。还有“青苔”、“长江”、“青鸟”、“红尘”、“青云”等等。

请参考下文:

试析中国古代男女诗人笔下女性形象的差异

——兼论朱淑真女性真实化的自我塑造

蔡荷芳内容提要 男女两性在个体上存在着许多差异。两性在文学创作中也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代男性诗人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感观需要塑造女性,而宋代朱淑真作为女性诗人的代表,其笔下的女性是鲜活的真实化的自我写真。关键词 性别差异;女性形象;朱淑真

男女性别差异不仅表现在自然的生理特征方面,也表现在社会学的其他方面。由于性别的差异,两性在文学创作中也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在中国封建社会,话语权由男性掌控,失去话语权的女性只能像物品一样成为男性评价和塑造的客体对象。因此,男性在表现女性时总是按照男性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和塑造。纵使有些男性文人拟作闺音,以女子的口吻来写作,但男性拟作的闺音还是可以看出“男扮女装”的假女子形象,还是能听出男性“雄性”的声音。

那么,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男性究竟是如何按照自己的喜好塑造女性?而朱淑真作为封建社会女性文人的代表又是怎样自我表现的?

一、男性作家对女性感观性的描绘

(一)对女性外在形象的描绘

明代叶邵袁在《午梦堂全集·序》中说:“丈夫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妇人亦有三焉:德、才与色也。”从他排列的顺序看,男性对女性的审视标准和男性一样,把“德”列为首位,但具体内容却大不相同,女性的德是指“妇德”,是为男性服务时所遵从的女性规范。女“才”也只是博得男性青睐的能力,即指闺阁内的针织刺绣等生活需要和琴棋书画歌舞等休闲消遣的才艺,一般所说的才女都是指后者。女“色”是指女性满足男性感官愉悦的外在形象。孟子将美色与食物等量齐观,认为“食色,性也”[1]揭示了人(仅仅是男人)所共有的生理需求的本性特征。孟子所谈的“色”仅指女性或漂亮的女性,“他没有将女性当作‘人’看待,而当作‘色’,将女性当作满足男性需要的客体存在物”。[2](P222)在古代诗词创作中,才色俱佳的女性是男性文人主要描写的对象。

走进中国古代文学的殿堂,男性的笔下出现的多是风姿绰约的美女。《诗经》的开卷之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俅。”这个“窈窕淑女”就是“君子”选择女性的共同标准。屈原笔下的美人如空谷幽兰,有一种馨香高贵的气质,他将女性置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更显示其馨香美丽。如对“湘夫人”的描写:“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矣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帏,辟惠榜兮既张。”(《湘夫人》)诗人把湘夫人描绘成自然之圣女,既自然美丽又高贵典雅。曹植《洛神赋》塑造的洛水女神形象综合了《诗经》和《楚辞》中女性形象的特点,把明眸皓齿、冰清玉洁、贤淑美好的女性形象和屈原的香草美人综合起来,还加上了金玉珠宝的贵族气息。

《玉台新咏》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选录艳情诗的总集,它保留了汉魏六朝诗人歌咏闺阁情感的诗作,从中可以看出此时诗人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具体情景。《玉台新咏》直接揭示了男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受性别因素的影响,对于“美色”的占有,有着很强的生理功利目的。在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美丽完全是从男性文人的视觉观感中体现出来的,女性的价值除了为男性传宗接代外,再就是取悦于男性的生理需要。

淑貌曜皎日,惠心清且闲。鲜肤一何润,彩色若可餐。

———陆机《艳歌行》

散诞垂红帔,斜柯插玉簪。可怜无有比,恐许直千金。

———萧纲《遥望》

以上两首诗可看出,男性诗人完全按照自己的生理欲望塑造女性,女性“秀色可餐”正印证了孟子“食色,性也”的论述。唐宋时期,主流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描写,在男性创作主体心理和生理欲望的驱动下,更趋于视觉与感觉的描写。晚唐诗人韩偓,其《香庄集》专以叙些艳情诗著称。

酥凝背胛玉搓肩,轻博红绡覆白莲。此夜分明来入梦,当时惆怅不成眠。眼波向我无端艳,心火因君特地燃。莫道人生难际会,秦楼鸾凤有神仙。

———《偶件背面是夕兼梦》

这首诗,作者看见一位美人的背影就欲火中烧,梦牵魂绕,夜不成寐。这种赤裸裸的色情描写表现了男性把女性纯粹当成狎玩的对象。男性作为创作主体塑造女性时候,由于性别因素的影响,即使是有影响的一代文豪也难免把女性当成玩物进行“赏悦”。如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减自木兰花·胜之》中写到:

双鬟绿坠,娇眼横波眉黛翠。妙舞翩迁,掌上身轻意态妍。

曲穷力困,笑倚旁香喘喷。老大逢欢,昏眼犹能仔细看。

细读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已经是老眼昏花,但他仍能饶有风趣地认真仔细地观赏美人掌上妙舞,津津有味地嗅着倚人香喘的美人气息。由此可见,男性作家创作过程中无法抹去的感观的性心理状态。

(二)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揣摩

古代男性文人和女性一样也有凄怨愁苦之语。不同的是男性凄怨愁苦的原因有多种,政治理想破灭、仕途遭受挫折、国家处于动荡、生活陷于绝境、爱情失意时都会表现出来。而爱情失意仅占凄怨愁苦的一小部分。有些男性文人喜欢拟作闺音,但拟作终归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揣摩女性心理。在中国词史上,温庭筠是男性作家中创建女性氛围、描写女性心曲的“始祖”,但“他难以把握更深层次上的女性真实情感,他的词仅重‘意’,为点缀‘幽约词境’,而只写女性的淡淡哀愁,他的女性描摹只似一幅精致的仕女图,可供赏玩,但画中女子却没有多少鲜活生命。”[3]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刻上了男性的审美烙印。如收在《花间集》中的第一首《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锈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晨闺”图。写一位独处闺中的**,从起床到梳妆以至穿衣的一系列动态过程,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心情。词在写法上选取闺中最具特点的物象,如床榻围屏上的画景“小山”,“镜”和“锈罗襦”、“金鹧鸪”,并选取了闺中**在独处时的典型精神状态“懒”、“迟”,以此构成了“晨闺”图画。在这幅画中,闺中**的表情隐蔽,其心理也因此捉摸不定。但透过“鬓云欲度香腮雪”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晨起**在描写上暧昧之意,留给读者更多的不可言说的想象。若不是男性“拟作”,而是女性“自作”,这位闺中**晨起梳妆,虽然也“懒”也“迟”。其情感应该是鲜明的,不会用“香腮雪”这样的暧昧之词以表现暧昧之意的。

柳永是一位以活生生的妇女口吻作诗的典型代表。他把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替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但是柳永拟作的女性,其苦闷忧怨也刻上了创作主体性别的烙印。如《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麽,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是柳永拟作闺音的代表作。词以一位闺中**的口吻,写丈夫客居在外,春色惊动了芳心,在寂寞难耐之际,怨恨丈夫薄情,并后悔不该让丈夫外出,渴望和丈夫整天厮守在一起的心路历程。词的题材是典型的闺怨诗,诗人揣摩闺中**在空守闺房百无聊赖之际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恨薄情去,音书无个。早知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早知他一去无消息,不如当初不让他走,只和他在一起,过着“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的生活。这位**不仅多情还很自信,并有几分泼辣和任性。虽然是在悔不当初,可是她认为自己有办法能牵制对方。作者在表现抒情女主人公思念-怨恨-后悔-渴望等一系列心路历程时,我们能听出男性雄性的声音。

另外,如前所述,作为男性诗人,柳永在塑造闺中**“暖酥消,腻云亸”这一外在形象时,仍然带有一定的色情与肉感。而女性诗人无论如何也套不出这样的色情文字!

不可否认,旧时代的男性有很强的性别优势,他们因性别而获得较为广阔的生存空间。有一定文化的男性可以在社会舞台、政治舞台上充当种种角色,体验不同的人生滋味。面对丰富的人生,变换着声音在人生的舞台上表现自己的情感。离情别绪在男性的情感世界中只占很少一部分。因此他们即使在模拟女性的口吻,表现女性的忧愁终归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很难真正触摸到女性的内心世界。

二、朱淑真女性真实化的自我表现

作为封建社会的闺阁女性,朱淑真生存空间是狭窄的。但作为官宦家庭出身的大家闺秀,朱淑真接受到了纯粹的儒学思想和封建文化的熏陶。“狭窄的生存空间和良好的文学修养培养了她敏感内向的性格,历代一系列的闺训对女子的生理和心理作出了全身心的规定,淑真在她的作品中多次勾勒的自我形象都散发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柔的气息。”[4]日常生活中的朱淑真是“自折梅花插鬓端”,“罗幡旋剪称联钗”,“独倚妆窗梳洗倦”,“闲将诗草临轩读”,“写字谈琴总无绪”的小女子形象。特别是在她“陡觉湘裙剩带围”的消瘦之形中,我们也能看到她娇柔的儿女心态。由于感情生活的诸多不幸,朱淑真描写自己的形象时,展现较多的是慵懒疲倦之态。这种慵倦的形象描写既受了男性话语的影响,也是封建社会女性自我的实真。它深刻揭示了女性生命在狭小的闺阁空间受到压抑后的痛苦和不幸。

(一)外在形象的描绘

尼采说过:“男性为自己创造了女性形象,女性则按照这个形象塑造了自己。”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沦为被观照地位的女性,迫于生存的压力,也逐渐接受了自己作为审美客体的身份,精心塑造符合男性审美标准的女性形象。”[2](P255)朱淑真也不例外。由于身处深闺,寂寞和孤独的生活境遇,使她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自己,描写自己的生活。而身心的变化决定着朱淑真笔下不同的自我形象。

1慵懒形象。朱淑真慵懒形象一方面表现在她激情之后,身体极度疲劳时而呈现出的体能特征。她在《清平乐·夏日游湖》一诗中就写出了自己在尽情游玩后的疲倦之态“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这是朱淑真在尽情享受大自然美景和甜美爱情后身体疲倦的暂时休息。作为封建社会的闺阁女性,朱淑真这种身心得到极度愉悦后的倦容体态实在是很难得的。

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她长期的心理压抑所呈现出的无精打彩的病态体征。对于朱淑真来说,这种慵懒完全是爱情和婚姻的不幸所导致的。封建社会,“女为悦己者容”,一旦悦己者不在眼前,或婚姻生活非常不幸,女性就失去了化妆的热情和动力。朱淑真的诗歌中多次描写自己在极度孤独寂寞时懒于梳妆的情形。

瘦怯罗衣褪,慵妆鬓影垂。《春睡》/静看飞蝇触晓窗,宿醒未醒倦梳妆。《西楼寄情》/起来不喜匀红粉,强把菱花照病容《睡起二首其一》/懒对妆台拂黛眉,任他双鬓像烟垂。《睡起二首其二》/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宽余缠臂金。《恨别》/吹花弄粉新来懒,若恨供愁旧日添。《伤别二首·其二》/风寒侵夜枕,霜冻怯晨妆《初冬书怀》/乍暮薄罗偏觉瘦,懒匀铅粉只宜眠。《暮春三首·其二》/自觉近来清瘦了,懒将鸾鉴照容光。《九日》

身边没有所爱,朱淑真的生活热情没有了,精神处于慵懒状态,不仅懒于梳妆,其生活也失去了欢乐。朱淑真在《又绝句》中写到:“乳燕调雏出画檐,游蜂喧翅入珠帘。日长无事人慵困,金鸭香销懒更添。”整天昏昏沉沉、无所事事的睡眠状态消磨了朱淑真大好年华,长期的寂寞孤独也深深折磨着这位敏感多情的女性。

2静态形象。娴静是男性对女性美的期待。为了迎合男性,封建社会女性也以“娴静”的标准塑造自己。朱淑真对自己静态形象的描写不难看出封建社会闺阁女性的极度无聊和压抑。如:

静看飞蝇触晓窗,宿醒未醒倦梳妆。强调朱粉西楼上,愁里春山画不长。

———《西楼寄情》

倦对飘零满径花,静闻春水闹鸣蛙。故人何处草空碧,缭乱寸心天一涯。

———《暮春有感》

在这两首诗中,朱淑真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抒情主人公的静态形象。飞蝇、飞花、鸣蛙的热闹反衬出诗人无精打采的慵懒之态。诗人似乎是在聚精会神的看着飞蝇,盯着落花,听着蛙鸣,但精神却处在茫然的空白状态。飞蝇、落花、鸣蛙这些动态描写都衬托出主人公的精神与眼前所见极度不和谐的忧郁情绪。这是一个极度寂寞无聊的闺中女性慵懒的生活画像。

朱淑真在描绘自己静态形象时常以栏杆为背景。或倚栏盼归“凉吹晚飕飕,芦花两岸秋。夕阳楼上望,独倚泪偷流。”(《秋楼晚望》),或凭栏遣愁“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菩萨蛮秋二首其一》),或对栏倾诉“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菩萨蛮·咏梅》),“寒阴渐晓,报驿使探春,南枝开早。粉蕊弄香,芳脸凝酥,琼枝小。雪天分外精神好,向白玉堂前应到。化工不管,朱门闭也,暗传音耗。轻渺。盈盈笑靥,称娇面爱学、宫妆新巧。几度醉吟,独倚栏干,黄昏后,月笼疏影横斜照。更莫待、<笛声>吹老。便须折取归来,胆瓶插了。”(《绛都春·梅》)栏杆、梅花和月色下的人构成了一幅静态画面,凸现了孤独的朱淑真在这里寻求心灵的安慰。

作为一位女诗人,朱淑真在刻画女性形象时没有艳丽的词藻,没有妖艳的身姿,即使处于兴奋状态下,作者也是用工笔白描的手法,以我手写我形,没有任何感观刺激的描写,这是女性自我本真的塑造。与前面所述的男性文人描写女性多从“色”与“肉”的感观描写有着本质的区别。

由此可见,朱淑真在表现女性自我形象时,既吸收了传统文学的精华,又将女性情态描绘得更真实、更生动、更细腻,更有感染力。

(二)内在感情的表现

朱淑真是一位敏感、细腻而多情的女性,她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幸女性丰富而痛苦的情感世界,这是任何男性作家都难以体会到的。创作实践证明,男性作家无论怎样模拟女性抒发情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差异,他们也无法真实地表达出女性的直觉经验和真正的女性心理。正如胡云翼在《中国妇女与文学》一书中说:“女性底文学,实在是婉约文学的核心,实在是文学底天国里面一个最美丽的花园,我们只看见许多文人学士在那里作妇人语,我们只看见许多文学者在拟作闺怨、闺情,在描绘女性的温柔和情态,甚至于那七八十岁了的老头儿,做起诗词来,也老起面皮来试作娇声。”胡云翼认为男性拟作闺音无论如何也不像女性诗词,但是那些不象样的诗词,已经在文学史上得到了不少的赞许。他觉得婉约而温柔的文学,总由女性来作才能更像样。并声称女性文学才是文学正宗里面的文学正宗。那些男性文人无论怎样竭尽全力去体会女子的心情,无论怎样描写闺怨的传神,总不如妇女自己表现自己的恰称,婉约温柔的文学又最适宜妇女着笔。胡云翼关于中国妇女与文学的见解很有新意,堪称中国的早期女权主义者。

朱淑真是一位初始觉醒的封建女性,她崇尚完美,她需要完美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然而现实情况是“父母失审”将之嫁给一位“俗吏”,她心中的爱情萌芽,遭到了无情风雨的摧残。从“山色水光随地改,共谁裁剪入新诗。”(《舟行即事其一》)和“对景如何可遣怀,与谁江上共诗裁。”(《舟行即事其五》)的诗句可以看出她与丈夫之间的情趣是不合的。而丈夫所追求的仕途生活朱淑真是厌倦的。“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帐里泪长流。已无鸿雁传家书,更被杜鹃追客愁。”(《春日书怀》)朱淑真在所嫁非所爱的现实中痛苦地煎熬着。因为“一生抑郁不得到志,故诗中多忧愁怨恨之语。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以写其胸中不平之气。”(南宋魏仲恭《断肠诗词序》)朱淑真眼中的景物是心境化了的,情哀则景哀,在她的笔下,春花是“瘦削”的,梨花是“寂寞”的,东风是“厌恶”的,青山是“带泪”的,清明时节也是“恼人”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5](P2)朱淑真的诗词情感浓郁,其“情”几乎涵盖了封建社会女性心中的所有情感。它包括爱情、欢情、离情、苦情、愁情、悲情、怨情等。但苦情、愁情、悲情是她情感的主旋律。《断肠集》是悲愁、苦恨和泪水凝成的作品:

恰似楚人情太苦,年年对景倍添愁。《暮秋》/鸣窗更听芭蕉雨,一叶中藏万斛愁。《秋夜闻雨二首其三》/月华飞过西楼上,添得离人一段愁。《秋夜杂书二首其二》/繁华种种成愁恨,最是西楼近夕阳。《伤别二首其二》/莺声惊蝶梦,唤起旧愁新。《伤春》/砌成幽恨斜阳里,供断闲愁细雨中。《柳》/黄昏院落雨潇潇,独对孤灯恨气高。《闷怀》独宿广寒多少恨,一时分付我心头。《秋夜闻雨三首其二》/吹花弄粉新来懒,惹恨供愁近日添。《伤别二首其一》/繁华种种成愁恨,最是西楼近夕阳。《伤别二首其二》/泪粉匀开满镜愁,麝煤拂断远山秋。《闷书》/夕阳楼上望,独倚泪偷流。《秋楼晚望》/妇人虽软眼,泪不等闲流。《秋日述怀》/灯花占断烧心事,罗袖长供挹泪痕。《秋夜牵情六首其一》/腰瘦故知闲事恼,泪多只为别情浓。《睡起二首其一》

这些愁苦怨恨的情感是身处深闺的朱淑真在长期压抑中所表现出的无可奈何的心境。据笔者统计,朱淑真《断肠集》中有91处写了“愁”字,写“恨”字有35处,写“泪”字的有33处。读她的作品,我们眼前时常浮现一位临风落泪,对月伤怀的**形象。

“传统诗论讲究‘含蓄蕴藉,温柔敦厚’。所以在写情感时,运用太多、太直都会引起正统评论家的贬抑。”[3]由于朱淑真运用了太多感情色彩很浓的词语,引起评论家钟惺的不满。他认为朱淑真《圆子》诗“笔气不能敛藏,则直而无含蓄”。(《名媛诗归》卷二十)《中秋夜不见月》诗“气太傲岸,笔意须得敛入稳细,不然则枯直无味如此”。评《早春喜晴即事》“少作意”,《长宵》诗“憔悴之况只堪自知,而情尤不可禁”。钟惺是用男性的眼光来评价朱淑真的创作,忽视了女性真实的内心感受。如果从女性自身的特点出发,抛开男性的评价标准,朱淑真这些过浓的情感才是真正表现了女性文学的本色,展现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

总之,男性文人拟作闺音终归是男扮女装,表现的是男性眼中的女性,是渗透了男性意识而完成的作品。妇女创作实实在在是女性自己的声音。尽管在文学的外在形式上,她们主要是借鉴了民间文学和男性文人的文学成果,甚至可以说是按照男性的语言和按照男性的格式来写作,较少自己的创造。但其作品的本质仍然保留了生活所赋予女性的特殊感受方式和情感特征。她们的创作体现出女性对生活的特有处理方式,展现出历史和社会重压下女性的艰难挣扎。也显示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刻在她们身上的深深烙印:既表现出古代闺阁女性的智慧,也反映了她们的浅薄和贫弱。这些是任何男性作品都难以完全取代的。朱淑真正是由于这些独特的女性特质美,才使其诗词更显出与男性创作不同的风貌。

1、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____宋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译文:高卷水晶帘儿,展开云母屏风,美人的淡淡脂粉浸润了夜月的清冷。

2、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____清 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

译文:她斜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移过红桥。北风吹来,裙裾飘飘。

3、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____宋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译文: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

4、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____宋 苏轼《贺新郎·夏景》

译文: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5、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____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译文: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6、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____宋 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译文:美丽的玉帐里**正在入睡,杨花沾满了**的春衣,像飞雪一般地沾附,像琼玉一般轻缀。

7、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____五代 韦庄《谒金门·春漏促》

译文:闺房之中,有个娇娆如玉的佳人,夜夜空守绣屏,孤枕独眠。

闲极无聊之时,她抱起琵琶弹起旧曲,她的眉黛像翠绿的远山一般。

花朵开放以后,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不久均衰败脱落,而子房却开始发育增大。

1脱落与衰老有关

花瓣(花冠)的脱落,如同落叶一样,是器官的衰老过程。凡是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如一二年生植物在开花结实后植株便死亡,惟留下种子延续后代。多年生植物的寿命虽长,但是叶片和花、果不可避免地每年都要衰老脱落,虽然它们的根与茎能生活多年,可是在根、茎内部仍进行着缓慢的衰老和局部死亡过程,如输导组织及内皮层细胞,每年都在更新。

植物体的衰老器官内,生理生化变化的共同特点是,呼吸强度下降,组织内各种色素遭到破坏,各种有机物含量明显下降,如脂肪、淀粉、RNA、蛋白质和酶等,而无机养分也同样在减少。因此衰老组织的干重也随之减轻,此时衰老组织内的养分被转移到其他正在生长和发育的部位。同时,组织内原有的激素成分起了变化,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在减少,而脱落酸的含量却在增加。

花瓣的脱落,是与花瓣组织的衰老有关。花瓣由于衰老,引起代谢活动的改变,从而造成器官的脱落。而衰老过程的进展,又能被恶劣的环境所促进。如高温、干旱、短日照和缺乏氮素,以及风雨的侵蚀和病虫危害等因素都能加速衰老。

2落花的解剖与部位

花瓣的脱落,是由于脱落部位离层的形成,花瓣脱落的过程可能与叶片相同。

叶片的脱落过程,最初是在叶片基部产生“离区”的特殊细胞层。在叶片脱落以前,离层中常发生细胞分裂,形成横穿叶片基部的一层砖状细胞。在脱落时,这层细胞的细胞壁或胞间层部分进行分解,从而引起细胞彼此分离,叶片受重力的作用而脱落(图4—1)。

图4—1叶片离区图

根据日本并河博士报道(1922),以及Mccown(1938)关于苹果落花、落果的研究,认为苹果在即将开花的时候,就在花梗的基部已形成有特殊的离层,它是由小形并带有小斑点的一些厚壁细胞所构成。在离层发生前,细胞分裂很活跃。当花朵脱落时,离层的渗透压增加,而脱落部分的渗透压却降低。

Bukovac(1971)在甜樱桃上,也进行过类似的观察。

Lott和Simons(1968)研究指出,一些李属种类花的脱落是通过花的杯状物和花柱脱落带的发育而引起,但不同种类间脱落的快慢取决于脱落带的发育速度。如欧洲酸樱桃就比桃与杏脱落要快,而且也较早(表4—1)。

表4—1不同种的李属植物花管与花柱脱离速度的差异

(引自Lott与Simons1968)

果实脱落的部位,不同种类植物间表现常不一致。梨果在花梗基部脱落,欧洲甜樱桃果实是在花梗与总花梗之间或是在花梗与短枝间分离,脐橙的小果,多数是在花梗基部脱落,其次是在子房基部脱落。在一些温带树种中,果实连同果柄一起脱落的情况较普遍。

表4—2为某脐橙的花芽、花朵、幼果脱落的数量及脱落的部位。

由此可知,开花后花器官的脱落,实际是分为几个阶段,开始是花萼和花瓣的脱落,此时离层是发生在花瓣的基部。随后发生的是整个花朵或发育着的幼果的脱落,离层的发生部位,则是在花梗的基部或是在幼果与花托之间。但是也有例外,如一些草本花卉矢车菊、菊花等,花瓣与花朵并不脱落,而是整个干枯在花梗上。有些植物是整个花序干枯,如一串红。

表4—2加利福尼亚州Riverside地方华盛顿脐橙每株树上脱离的芽、花、果数目

(引自Erickson和Brannaman,1960)

3落花与代谢

(1)花朵脱落时的代谢特点

花朵即将脱落时,花朵内部代谢活动的改变是与植物体其他衰老器官脱落前的生理特征是一致的。

有人对热带多年生草本榆叶特讷草(Turnera ulmifolia)进行过研究,他们认为,这种植物的花朵开放后3—4小时就凋萎,次晨花瓣便脱落。原因是,发现花瓣在脱落前,花被(花萼与花冠统称)中干物质含量的60%左右已被转运到其他器官。继而在其他植物中也发现,脱落前花被内含氮化合物已被彻底转移的情况。说明,花萼和花瓣在衰老脱落之前,这些组织内的矿质盐类和有机物质已迅速进行分散和转移,集中到正在成长着的叶片和发育中的花朵与幼果中去。

也有些植物,情况有所不同,据研究,棉花在开花前夜,有大量的氮、磷、钾、镁、氯等进入花冠,而在开花当天的夜晚,这些物质又通过花柄被转移。

水**(Hydrocleis nymphorides)花期很短,而且在开花后的45分钟,蛋白质已被分解28%。而大丽花属(Dahlia)及蔷薇属(Rosa)的某些种,当花瓣脱落时,花瓣依然是新鲜、挺立的,发现其花瓣内的蛋白质,仍然大部被保留。从这些事实进一步证明,植物花期长短,是与花瓣内蛋白质等有机物质被转移运输至其他器官的速度有关,那些转移快的植物,花朵就很早萎蔫、凋落。

花瓣组织中的水分,常常是由于通过花瓣表面的蒸腾作用而被大量散失。花瓣的严重脱水,也是导致落花的一个原因。

(2)植物体营养状况与落花

常常看到,树体营养水平高的壮年树和幼龄树,开花期就比老弱树早一些,而且花期也长一些。可见树体的营养代谢,会影响到花期的长短。

多数一次性开花的植物,如一些草本植物,在开花期间植物体养分集中供应开花和幼果的发育,因此当开花结束后,营养体的养分已基本被耗尽,植株便因此衰老死亡。多次开花植物,如多年生木本,情况就不同,开花后营养体制造的养分一方面要供应开花、结实,同时也要供应自身继续生长的需要,因而花朵与幼果便会与营养体竞争养分,而当植物体养分供应不足时,就加速器官的衰老,引起落花、落果和落叶现象。

多年生木本植物,营养生长和开花结实在养分竞争上的这种失调现象,还会发展到出现大小年情况。例如,当年开花量很多时,植物体的养分便大量供应开花和幼果的发育,从而削弱了枝叶的抽生,以致枝叶减少并且枝叶中贮备的养料也不够充足,从而在当年夏秋季形成花芽的数量大大减少,次年开花结实数便大为下降,出现大小年现象。

图4—2生长在不同温度下,棉铃的呼吸作用和干物质积累

(Baker等,1972)

图4—2中看出,棉花花朵开放的1、2天内,花朵的呼吸速率很高,以后就迅速下降,而且气温偏低下降更快。而由于此时子房已经受精,受精后子房的迅速发育又需要消耗大量有机物。因此花朵内干物质的含量明显上升。

花朵脱落既然是与花器内营养物与水分含量的变化有关,也必然与维持花朵机能的呼吸作用有关。

Siegelman(1958)指出,蔷薇花瓣自蕾期至花朵开放,呼吸速率由下降至迅速上升。当盛花期以后,呼吸速率下降。说明花朵的寿命是与花瓣呼吸速率的迅速下降密切相关(图4—3)。

图4—3蔷薇花呼吸速度下降直到花瓣迅速张开时,此后有一惊人的持续上升直到花完全开放止

(Siegelman等,1958)

据此,日本黑土博士(1948)基于多年生木本植物生长与开花在养分竞争上的矛盾,提出叶/花比值。据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棉花蕾铃脱落率是随叶片数与花蕾数比值的增大而下降。因为当叶片偏多时,由于光合产物增多,叶片和花朵中糖的含量就提高。不脱落的花朵中,不仅含糖量较高,呼吸强度也偏高;而在脱落的花朵中,含糖量与呼吸速率均较偏低。这些情况也指出了,如果能使植物花朵中的含糖量增加,或者是使花朵的呼吸强度提高,代谢活动增强,那么花瓣的脱落可能会被推迟。可见,落花的发生是与植物体内营养物供应状况非常密切。

4落花受激素控制(1)花朵内的生长素由于发现花朵凋落与雌蕊柱头的授粉有关,进而人们注意到,花朵在开放过程中能产生生长素类物质,如子房、花粉等(Takeyosi和Fujii,1961)。已经证明,花粉含有丰富的IAA和GA。如将花朵中子房切去,会导致花朵脱落。在锦紫苏(Coleus)中发现,雌蕊的柱头能阻碍花朵脱落,当用花粉或是生长素取代柱头,都可以阻止脱落。同时还发现,花朵发育中产生的生长素不仅能控制脱落,还能控制花梗的伸长和发育。(2)生长素水平与脱落花朵脱落时,花朵内激素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其中生长素类物质含量的降低与脱落酸成分的增加是引起脱落的原因。花朵的脱落,在解剖上的变化产生离层,而离层的形成又被认为是与离层两端生长素浓度的梯度有关。

有人试验,将生长素NAA涂于叶柄离层的近轴一端(离层下方),即叶柄基部,常能促进叶片脱落;而将生长素涂于远轴一端(离层上方),即涂于叶片上,则叶片的脱落常要被延迟。

人们还发现,如将叶片除去,则叶柄在1—2天后即会自动脱落,而在除去叶片的叶柄切口处涂以生长素,叶柄的脱落也会延迟。

因此,FTAddicott等人在50年代就提出,器官脱落主要可能是由横越离层区两端的生长素浓度梯度所决定。幼嫩器官,生长素含量高,使生长素浓度远轴/近轴比值偏高,就不产生脱落。而衰老器官,生长素含量降低,远轴/近轴比值偏低,就产生脱落。

日本高桥等人在茄果类蔬菜上作的试验,见图4—4。

图4—4番茄落花落果与激素合成关系模式图

图4—4为茄果类蔬菜上激素水平与花、果脱落关系的试验,当内源生长素含量子房高于茎叶时,或是用外加生长素使子房含量高于茎叶时,造成离层两端生长素含量远轴/近轴比值增大。

花果发育正常。相反,当内源生长素含量子房与茎叶相等或甚至低于茎叶时,造成离层两端生长素含量远轴/近轴比值偏低,便引起落花、落果。从而进一步指出,为什么生长素类物质这样的分布梯度能抑制离层的产生,推测是由于生长素含量高的花、果端,能促进营养物质从营养器官运转到花朵或果实中去。而相反的浓度梯度,则反而使养分从花、果中输出。

上述理论,还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因为Leopold等人发现还有相反的情况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可能与脱落前施加生长素的时期有关。

人们又发现,开花期内能正常受精的子房,其花朵与幼果都不易脱落。原因是,植物的花粉内含有大量的生长素。例如将植物的花粉置于去掉叶片的叶柄上,可以防止叶柄的过早脱落。近年来的研究还指出,在花粉中还含有植物激素GA。

缪尔(M u ir,1942)发现,传粉后二天内的烟草花朵,其子房内生长素的含量显著增加(图4—5)。可见,植物花朵经传粉后,还能促进子房产生生长素,而生长素的产生又能防花、果脱落。

图4—5传粉后烟草花子房内扩散性生长素含量增加

注:燕麦弯曲度试验(引自曹宗巽、吴相钰,植物生理学)

图4—6指出,苹果果实发育过程,有三个阶段大量产生生长素,即受精时由子房产生;幼果发育一个月内由胚乳产生;幼果发育2个月由胚产生(见图中黑色范围)。在生长素产生少的时期,往往引起大量落果,如落果高峰是未经受精花朵的脱落、第一次落果期、6月落果和采前落果。

图4—6苹果的生长素产生来源与落果的关系

(引自曹宗巽、吴相钰,植物生理学)

以上事实证明,花朵和子房的脱落,是与这些植物花朵或幼果内生长素含量的降低有关。(3)脱落酸和乙烯含量与脱落FTAddicott(1965)从棉铃中提取了“脱落酸”。

Garms发现棉铃中ABA含量在棉铃脱落时达到最高峰,而且那些易于落铃的品种,棉铃中ABA的含量就普遍高于一般品种。

Blanpied(1972)研究了乙烯含量对苹果、樱桃花、果发育的影响,发现,未经授粉而将要脱落的幼果中,乙烯的含量要高于已经授粉而正常发育的果实。

表4—3中看到,苹果从花芽发育直至开花初期各个阶段内,花朵中乙烯的含量一直在下降,而当发生落花或开始凋萎时,花朵内乙烯的含量又会上升。

表4—3在金冠苹果的花芽发育和开花各阶段组织内的乙烯含量

万带兰花(Vanda),当授粉后,乙烯大量合成。乙烯的作用还能使切花的保存时间大大缩短(Smith等,1966)。

应该指出,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用生长素诱导处理防止落花落果。有些植物是用GA处理有效,如蔷薇、樱桃、杏、桃、梨等。还有些植物,用细胞分裂素诱导有防止落花、落果的作用。因此在生产上使用时,须经慎重试验。(4)激素控制落果的机理许多研究证明,衰老过程包含着合成能力的降低、丧失和伴随着细胞内各种组成成分的降解。

Sacher、Osborne等人认为,生长素、GA、细胞分裂素,这些抗衰老化合物能防止RNA合成能力的丧失,能使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在接近正常的速率上。很可能在适当的激素水平下,基因的连续作用,大概是保持各种DNA、RNA及酶的合成作用上,防止在衰老过程中被破坏消失。而脱落酸、乙烯则能抵消这些激素的上述控制作用,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脱落是衰老的结果,而衰老又是激素水平改变的结果。衰老也可以看作是分化作用的最后一个阶段,因为分化是从幼小到死亡之间连续不断进行的,而衰老不过是分化过程中形态建成系列信息程序的最终点。总之,更彻底的解释,需待激素与基因激活以及基因阻遏之间的研究取得更新的进展时,才可能获得更充分的依据。

5落花与环境众所周知,在植物开花期内,如遇光照充足、肥水适宜,而植物枝叶数量与开花量的比例恰当时,往往花期较长,落花推迟。而每当植物开花期遇到风雨侵袭,则花朵可毁在朝夕。由于花朵要比果实更为娇嫩,因此那些促成落花的气候条件,不一定都会引起落果。

(1)水分

幼嫩的花朵一旦开放,比在花蕾期要消耗更多的水分。

从花瓣比叶片更易于失水萎蔫这点看,覆盖在花瓣表皮细胞上方的角质层较薄。有人测出,叶片的渗透压比花、果都要高,因此当植物体缺水时,叶片便向花、果夺取水分,迫使花、果内水分输出,以致造成花朵很快凋萎或果实瘦小脱落。

土壤含水量过低时,不仅开花量减少,甚至落花比例也会增加(表4—4)。

表4—4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开花及结实的影响

(引自李曙轩,蔬菜栽培生理,1979)

可见,湿润的土壤和较高的大气湿度,能降低花瓣表面水分蒸腾速率,从而花组织能保持适量的水分,以致使花期延长。伹是,如果降雨过大或遭风害,花瓣遭到损伤,同样引起大量落花。对于那些花朵不脱落而始终凋萎在花梗上的某些草花,降雨的危害就要轻一些。

空气中湿度过大,还会引起病害蔓延,也能造成提前落花。

(2)光照

开花期光照充足,雄蕊的花粉便能正常成熟,传粉和受精过程能正常进行,胚便开始发育,而发育中的胚又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生长素的增加又有利于养分和水分不断输向花朵和幼果,从而延缓了花朵基部离层的产生,延长了花期。

开花期内有充足的光照,还能保持营养体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尤其是多次开花植物,在开花的同时,枝叶仍然维持正常的同化代谢和生长。如在花期内遇到连续阴天,不仅光合产物积累减少,而且还影响到花器内生长素的正常合成,从而加速了落花。

(3)高温和霜冻的危害

开花期的气温,能影响花期的长短。开花期内当遇到温度大于该植物开花的适温范围时,花朵便会提早脱落。因此,在高温季节开花的植物种类就很少。而那些开花期正遇到炎夏季节的植物,往往是开花量减少,又由于高温能加速花朵失水,因而花色也不鲜艳。常常看到,在高温、干燥季节开花的植物,花期一般较短,仅6—8天;比处于湿润、冷凉气候下开花的相同种类,花期要缩短约一半时间。原因可能是高温还导致了花朵内某些成分或色素的破坏。至于那些花期正处于炎热季节,而原产于热带的植物种类,高温对开花的影响就不成为一种限制因素,如半枝莲、荷花。

严寒对花朵的危害,更是突出。花期处于初冬季节的植物,花朵常易遭受早霜的危害,如菊花、冬茶花。而那些花期处于早春2、3月植物,花朵又常易遭受晚霜的威胁,尤其是遇到夜间降温过低,寒害严重。如梅、桃、山茶、三色堇、金盏菊,等。

遭受寒害的花朵,花瓣可以由红色或白色转为褐色,花丝膨大发黑,继而干枯脱落。寒害程度较轻的花朵,虽然花色变化不大,但是落花严重。

霜冻的影响,也限制了花粉的萌发,抑制花粉管的伸长,从而影响正常的授粉过程。霜冻还能直接使花瓣组织细胞受冻解体死亡。

茄果类蔬菜,由于早春低温和夏季高温的不良影响,常常使这些季节内开花的植株,因落花严重而影响产量,在生产上因此而出现蔬菜供应的淡季。

(4)氧气和乙烯的影响

人们很早注意到,开花环境中氧气浓度的增加,会促进离层的形成。

乙烯和二氧化碳,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也能促进植物花朵离层的形成。这样看来,氧浓度增加,可能是为植物花朵内合成乙烯创造了条件。因为乙烯的合成,是一种需氧的过程。

此外,一些灾害性气候,如风暴或病虫为害,也均能造成严重落花。

1关于雨的诗句有哪些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江雨靡靡江草齐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雨过天青云破处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大雨落幽燕 白雨乱珠跳入船 好雨知时节 夜来风雨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晴却有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青箬笠,绿蓑 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深秋帘幕千家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春雨过枫桥。 雨狂风正恶,勿厌草堂低。

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昨夜风疏雨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冬雷阵阵 夏雨(音欲,字是这个)雪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王禹偁《点绛唇》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2有什么描写雨后竹子的诗句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於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於亭之东南隅,见丛竹於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於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馀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於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於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於人何有哉?以其有似於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於草木,犹贤之於众庶。

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於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於今之用贤者云。

3带有竹和雨的诗句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

4关于雨的诗句有哪些

喜雨诗(谢庄) 燕起知风舞,础润识云流。

洌泉承夜湛,零雨望晨浮。 合颖行盛茂,分穗方盈畴。

望夕雨诗(刘苞) 崇朝构行雨,薄晚屯密云。 缘阶起素沫,竟水散圆文。

河柳低未举,山桃落已芬。 清樽久不荐,淹留遂待君。

相送(何逊) 客心已百念,孤舟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雨晴诗(王胄) 初晴物候凉,夕景照山庄。 残虹低饮涧,新溜上侵塘。

风度蝉声远,云开雁路长。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苏溪亭(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 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 一汀烟雨杏花寒。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秋雨夜眠(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5关于竹的诗句有哪些至少5个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慈姥竹 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俯瞰涓涓流, 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竹径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酬人雨后玩竹 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同郭参谋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刘长卿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

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 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

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洗然弟竹亭 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具怀鸿鹄志,苦有 鸟 鸟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葺夷陵幽居 李涉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苦篁调啸引 李贺 谁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遗中分作十二。

伶伦以之正音律,轩辕以之调元气。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

唯留一管人间吹,无得不能得此管,此管沉埋虞舜祠。 玩友人庭竹 施肩吾 曾去旋州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

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新竹 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 。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

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

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

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初食笋呈座中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题郑长侍厅前竹 贾岛 绿竹临诗酒,婵娟思不穷。

乱枝低积雪,繁叶亚寒风。 萧飒疑泉过,萦回有径同。

侵庭根出土,隔壁笋成丛。 竦影纱窗外,清音室瑟中。

卷帘终日看,欹枕几秋同。 万顷歌王子,千竿伴阮公。

露光怜片片,雨涧爱蒙蒙。 解谷蛮湖北,湘川霸水东。

何如轩槛侧,苍翠袅长空。 官舍竹 王禹称 谁种潇潇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庭竹 释智圆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

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咏金竹 蒋堂 百镒先寒一径深,潜疑造化铸成林。

贪夫或有凭栏者,不见修篁但见金。 竹 宋祁 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

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紫竹 梅尧臣 西南产修竹,色异东筠绿。

裁箫映檀唇,引枝宜凤宿。 移从几千里,不改生幽谷。

种竹斋 司马光 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馀韵去何长。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金竹 吕陶 渠江有竹,其色深黄,里人目为金竹。 修竹已可爱,况复如黄金。

天地与正色,霜雪坚比心。 云芝生有节,栗玉种成林。

回首渭川远,山间绕翠阴。 竹轩 沈辽 古人爱修竹,潇洒临幽轩。

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 春日斗琐碎,秋风撼琅干。

谁知渭川富,千亩可悬冠。 咏竹 韦骧 此君坚直本天然,岂学妖花艳主轩,筠带轻霜凝不落,干搓圆玉碧无痕。

非春长自繁枝叶,有地终须大本根,谁为裁音荐清庙,定胜嘉木就牺樽。 咏竹 文同 竹、竹。

森寒,洁绿。湘江边,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虚心异草木,劲节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月娥巾披净冉冉,风女声笙竽清肃肃。

林间饮酒碎影摇金,石上围棋清阴覆局。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但寻松菊。

若檀栾之操则无敌于君,图潇洒之姿亦莫贤于仆。 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惜竹诗并引 孔武仲 东斋有竹数竿,翠蔚可喜,其傍众笋附。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同为女人,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社会,李清照这样一个女人是一个异数,她在诗词方面取得的成绩唯有李煜可以与她比肩,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一个柔弱女子,却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国破家亡之际,面对不敢抵抗懦弱无能的朝廷,她发出了铿锵之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她呼唤项羽一样的英雄,可是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花"的年代,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年代,项羽一样的英雄又在哪里?没落的北宋 一味的逃避,一味的苟且,全国上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于是,他年,流落到杭州,过着人比黄花瘦的生活。

 曾经亦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淘气机灵的她,宛如飞燕一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天生与别的女孩子不同,别的女孩子,小家碧玉抑或大家闺秀,都安安静静的守在闺房,一心一意的绣着女红。而她却似一个男孩子,成天跑出门外,跑到车水马龙的街道,跑到有山有水的地方,用好奇的眼睛和好奇的心灵打量着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十七岁的时候跑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游玩,忘记了回家,于是她有感而发,一阕《如梦令》如珍珠一般抖落在玉盘上:“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鸳。”

 想必,现在的女孩子的大都有李清照这样的情怀吧。

 一个连男人们都羡慕的书香门第世家,李家世代为官,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当时的大才子大学者,连苏轼都敬仰其三分,官至礼部员外郎,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文潜、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的来往。母亲王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端庄贤淑,知书达理,有着极好的文学修养。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耳濡目染,李清照不想当文学家也难了。

 还是不谙世事的黄毛丫头,唐诗三百首已烂熟于胸,花季没有忧愁,已经口吐莲花,下笔千言。她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秀气清理的小楷随手而来;她喜爱王维的山水画,也常常研朱涂鸦,花鸟山水别有一番情趣。她有音乐天赋,六岁时就能抚琴,她弹奏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令在场的人无不落泪。这样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她的父亲怎能不如获至宝,于是她的父亲不免叹道:“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像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可是李清照就是李清照,她是一个绝世独立的女子,她不想做什么男子。

 十八岁,她的爱情来临了。

 描金彩绘的龙凤喜烛,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大红盖头被心爱的人慢慢的掀开,正是冬天,一个丫环特地送来一枝梅花,拜过天地,喝过交杯酒,她和新郎入了洞房。

 新郎名叫赵明诚,是当朝宰相赵挺之的公子,同样的名门望族。他和她,既是青梅竹马,又是门当户对,论才学、容貌、家世,他和她不愧是天造地设的一双。

 婚姻并不一定就是爱情的坟墓,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后生活相当美满。关键得看两个人是否心有灵犀,是否习性相似。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年轻的夫妇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俩口子都爱好诗词,常常以诗词互赠。对于李清照的才华,作为丈夫的赵明诚并没有嫉妒,有的是欢喜。有时他也心高气傲,不甘自己的才华在妻子之下,于是他选了几首自己写的词,把它们与李清照的诗歌混在一起,然后拿给好友陆德夫品评。

 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写得都不错。赵明诚硬要他选出一首最好的来,他就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他回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阕名为《醉花阴》的词是李清照写给在外当官的赵明诚的相思之作,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思念、惆怅跃然纸上。

 至此,赵明诚对妻子的才华愈加佩服。

 那时候他还在太学里读书,不能与她长相厮守,只是每月的朔望才能回家一次,于是他们把半月一次的相逢当作一年一度的七夕,极尽浪漫之能事。

 那一年的元宵节,他归心似箭。

 来到熟悉的家中,并未见朝思暮想的她。

 纳闷中,一丫环来报,说有一个公子来访。他走出书房去迎接客人。清照女扮男装,袅袅娜娜的来到他的面前。

 他好生奇怪,这位公子,眉清目秀,弱柳扶风,好像在哪里见过,可是又想不起来了。

 这时候,公子发话了,声音亦是温软如玉:“赵公子,不记得我了吗?我们曾经同窗三年……”

 说完,扑哧一笑,这一笑露出了马脚,傻乎乎的他恍然大悟,原来站在自己面前的所谓的公子就是女扮男装的李清照。

 后来,他牵着她的手,来到热闹的街上,赏花灯,品美食,直到人群散去,他们还沉醉其中。

 他是一个收藏家,他对古玩字画的兴趣绝不亚于她对诗词的兴趣。

 她理解他,并在他的影响下也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收藏是有钱人玩的游戏,赵明诚刚出仕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可是为了古玩,他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

 她赞赏他的志趣,于是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

 每得到一帖罕见的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他们便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

 一日,他偶然看到一幅王羲之的真迹,爱不释手,用一个月的俸钱把它买下。

 他作为礼物送给她,因为她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她欣喜若狂。

 又一日,有人投其所好,拿来徐熙画的《牡丹图》。夫妻俩仔细辨认,确定是真品,只是苦于价钱太高,他们把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搜刮一空,她又把身上所有佩戴的饰品全部取下,拿到当铺,换得银两,最终才得以把《牡丹图》买下。

 望着素面朝天的她,他感动不已。

 对古玩的研究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她对他说:“不如我们写一本关于古玩研究方面的书吧。”

 他正有此意,于是一拍即合,她又问,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好呢?

 他沉思片刻,就叫《金石录》吧。

 也许李清照的上辈子太过于美好,上帝也妒忌了,于是上帝给了她一个“国破家亡”的凄凉结局。

 就在夫妇俩埋头创作《金石录》时,“靖康之耻”发生了。

 宋微宗这样一个皇帝,和李煜一样,心思不在国家上,他爱美人和醇酒,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偏偏错生在了帝王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古玩字画的爱好与李清照赵明诚夫妇有的一拼。

 他专门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名花、奇石、佳树、珍玩运到京都,供他赏玩。运送这些花石树木的车船,便称为“花石纲”。“花石纲”所经之处,与当年隋炀帝乘豪华游轮南下扬州一样,钱谷一空。又在都城内兴建祭祀用的"明堂",安放九鼎用的“九成宫”和供游赏的“延福宫”。

 物质上的穷奢极欲终于导致国力衰弱,民变四起。金军趁机南下,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消灭了北宋。赵构捡了个大便宜,率领他的宋王室逃到江南,隔了一条长江,是为天堑,于是放心了,就在杭州,赵构做了皇帝,定国号“建炎”。

 举国都在逃亡,李清照和赵明诚也不得不跟着逃亡。

 可是他们又不同于普通的逃亡百姓,随便卷起一个包裹就跑,他们又太多的东西要带,这些东西是古玩字画,是书籍。古玩字画不同于一般的物品,极易损坏,经受不住颠沛流离之苦。关键时刻,为了他们共同的心血,那些他们花了半辈子搜集而来的古玩字画,李清照丢下了书籍,这对于嗜书如命的她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痛的割爱。

 就在逃亡过程中,一个致命的打击向这个柔弱女子袭来,她最爱的人,赵明诚,染病死在了南京。

 以前只是在别人的诗词中感叹国破家亡的悲痛,却不曾料到,这样的遭遇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它来得如此突然,如此猛烈,一个从未经历过挫折的女子如何承受得起?对于李清照来说,天下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如此。她可以失去任何一个人,可是她不能失去赵明诚,他说过他要和她相守到老,他是她的全部。她哭干了泪水,也没有把赵明诚哭醒过来。

 有那么一刻,她很想追随赵明诚而去,但是她挺过来了,这个柔弱的女子并不柔弱。

 只是因为赵明诚那未了的遗愿,那本只写了一半的《金石录》。

 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完成,制作成书,然后在他的坟前,烧给他。

 于是,她流落到了杭州,独居在西湖边一座破败的院子里,潜心创作《金石录》。

 八年后,《金石录》终于完成。这一天下午,秋风秋雨愁煞人,李清照小心翼翼的在素绢封面上恭楷写下:

 《金石录》(三十卷)

 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

 写完后,她有点累了,想到床上小憩一会。可是她刚一躺下,前尘往事,就浮现眼前,她越想入睡就越睡不着,那么干脆就不睡了吧。于是,她披衣下床,倒了一杯小酒,想为自己暖暖身子。

 这咋暖还寒的时节,一个女子,独自喝酒,怎能不满腹愁绪。要是以往,她定会和赵明诚对饮。

 那些美好的岁月啊,为什么如此短暂?

 抬头望,不经意间看到一只南飞的孤雁,它发出的哀鸣划破天际,这哀鸣也直抵她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隅,这只孤雁啊不正是自己吗?于是,心底的忧伤被一丝一丝的抽出来,越拉越长。

 低头看,黄叶落满地,那可是凋落的残菊吗?院子里,两棵梧桐,像一对患难夫妻,可是她,落花人独立。

 时间为什么如此漫长?好不容易挨到黄昏,可是天又淅沥淅沥的下起雨来,这无边的愁绪啊,何处发泄?

 于是,她拿来笔墨,一字一泪的写下《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又十年,李清照,这样一位绝世独立的才媛,独孤终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746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