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白濉N魑赫�渭摇⒕�峦乘А1蔽耗┠炅�蚱鹗轮校��斡胂视谛蘩窈透鹑俚钠鹗戮����捶⑾指鹑俜浅纱笫抡撸�谑怯胄殖っ敲苣背鲎撸�挛淳俑鹑倬捅欢�烊偎�疲��凸橛诙�烊俨拷�匕卧厉庀隆K婧匕卧阑髟��⑼蛸钩笈��芊庹魑鹘���芎匕卧乐赜谩�534年正月,贺拔岳不听宇文泰的劝告,与侯莫陈悦相约击曹泥,却被其谋害。三军遂推举宇文泰为帅。魏孝武帝元修忌惮高欢,因此重用宇文泰,命他征讨侯莫陈悦。四月,宇文泰大破侯莫陈悦军,侯莫陈悦率数十人逃走,不久被宇文泰之侄宇文导杀死。高欢有意结纳他,被他拒绝。元修于534年七月入关投奔他,并任命他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又以公主嫁之,八月,进位丞相。十月,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同时,元修也与独揽大权的宇文泰产生了矛盾,是年底,宇文泰毒杀元修,在长安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宇文泰任西魏太师、大丞相、柱国大将军。高欢、宇文泰皆善于政略战略之筹谋。东魏与西魏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537年正月,高欢乘西魏关中地区发生饥荒之际,率十余万大军攻西魏,遣高敖曹攻上洛,猛将窦泰率兵万余进小关,自己进屯蒲坂,在黄河上架起三座浮桥,扬言渡河,实际上是想掩护窦泰取潼关。宇文泰当时手下兵马只有2万左右,他识破了高欢的意图,决定将计就计,乘窦泰屡胜而骄攻其不备,窦泰是东魏猛将,手下兵士多为精锐,窦泰若败,高欢必退军。但众将疑惑不定。十四日,宇文泰回长安问计于宇文深,宇文深的建议与他不谋而合,他于是决定依计而行。他扬言退军保陇右,自率近万锐卒,潜出小关,出其不意地击败窦泰军,俘万余人,窦泰自杀,高欢果然被迫撤退。十月,高欢意欲雪耻,又率20万大军攻关中。宇文泰时手下仅有兵万余,见各州军队一时不能到达,于是决定以现有兵马迎击。他又接受李弼的建议,由李弼、赵贵率兵在渭曲背水布阵,又命将士埋伏于芦苇中,听鼓声一起出击。东魏军至渭曲,斛律羌认为此处地形复杂,芦苇深难以用兵,劝高欢不要急于进攻而与其相持,在派奇兵袭击长安。高欢问众将火攻芦苇怎样,侯景说:“应该生擒宇文泰,如果烧死他,谁会相信呢?”猛将彭乐则认为己方势众,必能获胜。高欢于是命令进攻,东魏军见对方兵少,争相进攻,队列大乱。宇文泰亲自擂鼓,伏兵俱起,李弼率铁骑横击,截断东魏军,西魏军大获全胜,俘东魏军7万余人,除选留2万士卒外,余均释放。高欢骑骆驼追上已离岸的渡船才逃脱。宇文泰乘势东进,连下洛阳、蒲坂二城。538年二月,高欢率军反攻,陆续收复失地。宇文泰见战事不利,返回长安,准备与高欢决战。七月,侯景、高敖曹围攻金墉城,西魏守将独孤信死守并向宇文泰求援。宇文泰统李弼、达奚武等往救。侯景等退至黄河,依邙山布阵,宇文泰率兵进攻,忽然战马被射中,他坠马几乎被俘,西魏军陷入混乱,幸亏李穆相救他才得脱。西魏大军赶到,两军混战,西魏左军的赵贵、右军的独孤信、李远皆败,遂与后军的李虎一同返回长安。中军的王思政则大败敌军,阵斩东魏当时首屈一指的勇将高敖曹。宇文泰退军,高欢追击,又被断后的王思政击败。此战双方都有损失,但东魏被歼、淹死共约25万人,又损失了勇将高敖曹,是失败的一方。宇文泰与高欢对抗长达十年,基本处于僵持状态,他虽有邙山之战这样的败仗,但总体上胜多负少,而且损失较少。宇文泰在政治上也多有建树,推行“均田制”,使西魏经济得到发展,又任用苏绰等人,颁布“六条诏书”,改革官制,国力逐渐强盛。又创立“府兵制”,建立由柱国、大将军、开府等逐级统领制度,扩大了兵源,改变了北魏后期以来士兵地位低贱的状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为后世沿用近200年,在中国古代兵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又恢复鲜卑旧姓,命令汉族部将资历高者袭三十六姓,次者袭九十九姓,所将士卒也改从主将的胡姓,令他们形式上成为一批胡化了的汉人。545年,与突厥结盟,共同对抗东魏与柔然的联盟。545年乘梁内乱,派杨忠攻取义阳等地,迫使萧绎求和并遣子为人质。551年三月,元宝炬死,宇文泰拥立太子元钦为帝。553年派尉迟迥攻取汉中、益州,554年九月又派于谨、杨忠攻萧绎,十一月,攻下江陵,斩萧绎,夺得荆州地区的大片领土。553年元钦密谋杀宇文泰,因泄密被他废掉后毒死,然后554年正月又立文帝元宝炬第四子元廓为帝。556年病逝,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传说宇文泰大耳,手长过膝,简直和刘备一模一样,而观其行事,可称集曹操和刘备二人之长的一代英雄。西魏初立时,实力远不及东魏,但宇文泰凭借自己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在诸多优秀部下苏绰、韦孝宽、于谨、独孤信等人的辅佐下,屡战屡胜,扭转了不利局面,获得了战略上的优势,为后来建立北周和灭北齐奠定了基础。
1 定儿方置酒高会,文言文翻译
1直译:孙定儿正在布置盛大的宴会。
2本句出自《周书:列传·卷十七》,全文为:侯莫陈悦害岳,亮与诸将谋迎太祖。悦平,悦之党豳州刺 史孙定儿仍据州不下,泾、秦、灵等诸州悉与定儿相应,众至 数万,推定儿为主,以拒义师。太祖令亮袭之。定儿以义兵犹 远,未为之备。亮乃将二十骑,先竖纛于近城高岭,即驰入城 中。定儿方置酒高会,卒见亮至,众皆骇愕,莫知所为。亮乃 麾兵斩定儿,县首,号令贼党。仍遥指城外纛,命二骑曰:“出 追大军 。”贼党汹惧,一时降服。于是诸州群贼,皆即归款。 及太祖置十二军,简诸将以将之,亮领一军。每征讨,常 与怡峰俱为骑将。
翻译: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刘亮和各位将领们商议迎立太祖(北周太祖宇文泰)。侯莫陈悦被平定后,侯莫陈悦的党羽豳州刺史孙定儿仍然据守州城不降服,泾、秦、灵等各州都和孙定儿相呼应,人数达几万,他们推举孙定儿为盟主,以抗拒义师。太祖命刘亮袭击他。孙定儿认为义兵还相距很远,没有防备。刘亮就率二十名骑兵,先在靠近豳州城的高山上竖起大旗,随即奔入城中。孙定儿正好设置盛大宴会,突然看到刘亮闯进来,众人都大为惊愕,不知如何是好。刘亮就指挥兵士斩杀了孙定儿,将他的首级挂起来,号令贼众。随后指着远处城外的大旗,命令两名骑兵说:“出城去追赶大军。“贼众恐惧,一下子全都降服。于是各州所有贼兵,全部很快归顺。
2 文言文《隋书·窦荣定转》翻译《隋书·窦荣定转》翻译:
窦荣定是扶风平陵人,他的父亲窦善是北周的太仆,小叔父窦炽,开皇初年任太傅。
窦荣定沉着稳健,很有气度,仪表堂堂,须髯华美,熟习弓马。
魏文帝时,做官千牛备身。
北周太祖一见他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
后来窦荣定跟随北周太祖在北芒同北齐作战,北周军队形势不利,窦荣定和汝南公宇文神庆一起带领两千精锐骑兵,拦腰冲击北齐军队,北齐军队才退却。
因为战功窦荣定升官为上仪同。
其后跟随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占领北齐的并州,赐绢三百段,世袭爵位永富县公,食邑千户,升官为开府,授职忠州刺史。
跟随武帝平定北齐,加升为上开府,授官前将军、次飞中大夫。
窦荣定的妻子是隋高祖的姐姐安成长公主。
高祖小时候就与窦荣定感情投合,友谊至深,窦荣定也知道高祖有帝王之相,特别与之诚心结交。
等到高祖作国相,统率左右禁卫军,派窦荣定镇守天台,总管露门内两边侍卫,常常宿在宫内。
这时尉迟迥之乱刚平息,朝廷很为崤山以东的政局担忧,于是封窦荣定为洛州总管,镇守洛州。
前前后后赏赐给窦荣定细绢四千匹,西凉女乐一部。
隋高祖受禅即位,窦荣定到京师朝见,高祖环顾群臣,对他们说:“我自小厌恶轻浮,与我性情相近的人,只有窦荣定而已。”于是赐窦荣定骏马三百匹,部曲八十户,而打发他回洛州。
后来,窦荣定因事获罪而被解除职务。
高祖因为安成长公主的原因,不久又封窦荣定为右武侯大将军。
高祖多次亲临窦荣定的府第,恩赐丰厚。
常派尚食官每日送羊一只,其余珍馐佳肴也供给得称心如意。
窦荣定又以辅佐帝王建立政权的功劳,被封为上柱国、宁州刺史,不久又恢复了右武侯大将军的官职,旋即又任秦州总管,高祖赐给他吴乐一部。
突厥沙钵略侵犯边境,高祖派窦荣定为行军元帅,统领九大总管,带领三万步兵和骑兵,出兵凉州,在高越原与沙钵略开战,两军相峙不下。
高越原没有水,隋军官兵干渴难禁,以至刺马取血解渴,有十分之二三的官兵渴死。
窦荣定仰天叹息,不一会儿,天降及时雨,隋军士气重新振作起来,于是全军奋力进攻,多次挫败敌军锐气。
沙钵略害怕了,请求订立盟约罢兵离开。
窦荣定班师回朝,高祖赏赐他绢万匹,爵位升至安丰郡公,增加一千六百户食邑,又封窦荣定的儿子窦宪为安康郡公,赐绢五千匹。
一年多后,窦荣定被任命为武卫大将军,随即转任左武卫大将军。
高祖还想封窦荣定为三公,窦荣定上书说:“我时常琢摸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东汉的梁冀、邓禹,他们有幸依赖恩荫和裙带关系而官位显赫,受宠过分,骄傲自满,必然招致获罪灭族之祸。
倘若那些贤人们稍微自我抑制,远远地避开权势,谦让而不以功臣自居,那么就可以保全天年,哪里会使宗族覆灭呢?我时常思虑前代贤人,实在担惊受怕。”高祖这才作罢。
前后给窦荣定的赏赐无法计算。
窦荣定在开皇六年(587)逝世,享年五十七岁,高祖很悲痛,为此而不上朝,命令左卫大将军元亲自掌管丧事,赠细绢三千匹。
高祖对左右侍臣说:“我曾想封窦荣定为三公,他一再坚辞不受,现在我想追封他为三公,又担心重重地违背了他的遗愿。”于是追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谥号懿。
窦荣定的儿子窦抗承袭爵位。
3 文言文翻译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
当时周武帝宇文邕当政,周武帝对太子要求又十分严格,太子由于太子德行不端,害怕父皇知情,于是矫情掩饰,所以,太子的过失周武帝一点也不知道。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太子必不克负荷”(《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二》)。贺若弼深以为然,劝乌丸轨告之武帝。乌丸轨便借机对武帝说:“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 。”武帝忙召问贺若弼,贺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且牢记父亲临终遗言,恐祸及其身,于是回答说:“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隋书·贺若弼列传》)。武帝听后默然不语。事后,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出卖了自己。贺若弼却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隋书·贺若弼列传》)。果然,后来太子继位,乌丸轨被诛杀,贺若弼却免受其祸。
4 文言文翻译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
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
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 当时周武帝宇文邕当政,周武帝对太子要求又十分严格,太子由于太子德行不端,害怕父皇知情,于是矫情掩饰,所以,太子的过失周武帝一点也不知道。
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太子必不克负荷”(《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二》)。贺若弼深以为然,劝乌丸轨告之武帝。
乌丸轨便借机对武帝说:“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 。”武帝忙召问贺若弼,贺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且牢记父亲临终遗言,恐祸及其身,于是回答说:“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隋书·贺若弼列传》)。
武帝听后默然不语。事后,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出卖了自己。
贺若弼却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隋书·贺若弼列传》)。果然,后来太子继位,乌丸轨被诛杀,贺若弼却免受其祸。
5 新唐书韦安石文言文翻译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韦孝宽是北周大司空、郧国公。他的祖父韦津,在隋炀帝大业末,做过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在洛阳留守,抵抗李密军队战于东门外,兵败,被李密俘获,到王世充杀元文都等,韦津独免于难。后来,李密战败,韦津回到洛阳,此时,王世充被平定,唐高祖与韦津有旧交,授予韦津谏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之职。后来外任陵州刺史,去世。韦安石的父亲韦琬,做过成州刺史。
韦安石考明经科而中举,授乾封县尉。雍州长史苏良嗣很看重他。永昌元年任雍州司兵参军,苏良嗣当时是文昌左相,他对安石说“:大才须大用,何必在州县事务上徒劳呢。”苏良嗣特意向武则天推荐韦安石,于是拜为膳部员外郎、升并州司马。有政绩,武则天亲书诏令慰问韦安石,又提拔先后任德、郑二州刺史。韦安石性格持重,少言笑,为政清廉严肃,他所在的地方官吏百姓都敬畏他。
久视年(700),升迁文昌右丞,不久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兼任宰相)兼太子左庶子。当时,张易之兄弟和武三思皆恃宠滥用职权,肆无忌惮。韦安石多次挫败了他们的傲气。有一次,武则天曾在内殿赐宴,张易之引来四川商人宋霸子等数人,在宴前博戏。韦安石跪奏:“蜀商等贱类,不应该登赴此筵。”韦安石回头召左右的人把蜀商宋霸子等拉出去,在座的都大惊失色,武后因为韦安石言辞正直,就改变面色安抚他。
睿宗即位,拜韦安石为太子少保,改封为郇国公。又先后任侍中、中书令。又加官为开府仪同三司(唐为文散官第一等,即不带职官,亦与朝参俸禄)。当时,太平公主怀藏谋反之心,将拉拢韦安石参与其事,公主多次派子婿唐晙邀韦安石到她的宅第,韦安石竟然拒而不往。睿宗曾经密召韦安石,对他说:“听说朝廷大臣都倾心于太子,卿为什么没有察觉呢?”韦安石答道:“太子仁明孝友,为天下所称赞,有大功于国家,现在怎么说出这些亡国的话来,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计谋。”睿宗惊惶道:“卿不要说了,朕知道了。”太平公主听说,于是捏造一些无根据的话诬陷韦安石,想要究其罪行。幸好靠郭元振保护获免。调任尚书左仆射,兼任太子宾客,依旧是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罢免他主政事,充任东都留守。
正赶上安石的夫人薛氏怀疑女婿所宠爱的婢女以邪恶的诅咒杀害了女儿,派人把婢女捉来拷打致死,被御史中丞杨茂谦检举,降任蒲州刺史。没多久,又转调青州刺史。韦安石初在蒲州,太常卿姜皎有事拜托韦安石帮忙,韦安石拒绝了他,姜皎的弟弟姜晦任御史中丞,以韦安石等做宰相时,一同接受了中宗的遗留的诏令,造成宗楚客、韦温削除了相王辅政的权力为理由,韦安石又不能拿事实辨清此事,姜晦便要侍御史洪于舆举报。但洪于舆以这件事是已经有赦免令的,坚持称不能举报。监察御史郭震上奏,于是朝廷下诏:韦嗣立、赵彦昭等人都被贬,安石为沔州别驾。姜皎又上奏韦安石在建修定陵时,偷盗私藏财物,朝廷下诏追查他的赃款。韦安石叹道:“这只不过要我死罢了。”于是愤激而死去,终年六十四岁。开元十七年(729),赠蒲州刺史;天宝初年,追赠尚书左仆射、郇国公,谥号文贞。韦安石有二子:韦陟、韦斌。
6 文言文李弼 字景和 辽东襄平人也 少有大志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为人沉稳,有远见豪气,而且膂力过人。
最初投于尔朱天光麾下,后来跟随贺拔岳,在讨伐赤水蜀、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的战斗中树立了骁勇之名。后来属侯莫陈悦,当宇文泰与侯莫陈悦争夺关中霸权之时,李弼的率众投奔宇文泰决定了宇文的胜利。
而后李弼作为宇文泰的大将经历了平定关中、抗击高氏的诸次战役,特别是在宇文泰与高欢的沙苑大战中,当宇文泰的左军遭敌强攻之时,李弼果断的领轻骑向敌突击,将敌军横截为三段,由此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大统]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讨平之。
迁太保,加柱国大将军。”李弼以将略见长,其大将风度在八柱国中鲜有能及。
因为上述功劳,他在八柱国中的地位也首屈一指,到了北周之时与于谨并为元老,死后被追封魏国公。李弼之弟李丂也是北周名将,虽不过五尺,但骁勇过人,一度让宇文泰大为叹服,后成为大将军。
李弼后代在周为魏国公,在隋世袭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孙就是在隋末乱时间纵横一时的枭雄自称蒲山公的李密。
7 薛濬传文言文翻译全文薛濬,字道赜,是刑部尚书、内阳公薛胄同一祖父的堂弟。父亲薛琰,是北周的渭南太守。薛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成了孤儿,因为奉养母亲非常孝敬而闻名。幼年好学,有志气和操行,到长安求师。当时刚刚平定江陵,何妥回到国中,见到薛濬认为他很出色,就把经书和学问传授给他。北周天和年间,继承了虞城侯的爵位,做过纳言上士、新丰令。
隋文帝初年,提拔为尚书虞部侍郎,不久转为考功侍郎。皇帝听说薛濬侍奉母亲至纯至孝,因为他的母亲年龄大了,就赐给车舆冠服与各种仪仗和几案拐杖,四季珍奇贵重的食物。当时的人以之为荣。后来他的母亲生病,薛濬非常忧伤容貌憔悴,亲朋好友都认不出他来了。等到为母亲守丧,皇帝诏令鸿胪寺帮助处理丧事,把薛濬的母亲送回到夏阳埋葬。当时是隆冬极寒的天气,薛濬披麻戴孝赤足步行,顶霜冒雪,从京都到家乡,走了五百多里路,脚被冻得脚指头脱落,冻疮破了鲜血淋漓,朝廷和民间都为他感到伤痛。州县里赠给他办理丧事的财物,没有接受一份。不久朝廷就起用他令他返职处理政事,薛濬多次陈述诚心,请求完成守孝丧制,皇帝下诏不准许。等他到了京城,皇帝见他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为此容貌都变了,环顾群臣说:“我见到薛濬因为居亲丧悲伤异常而毁损身体,不由心中也感觉到悲伤。”赞叹称异了很长时间。薛濬到底经不住丧母的悲伤,病重将要离开人世。他的弟弟薛谟当时做晋王府的兵曹参军事,在扬州,薛濬给薛谟留下书信说:
“只是想到你一个人孤身做官,远在边地,顾念到这样的遗憾,怎么能够说得出来呢。刚才已经写下书信,希望能够与你当面永诀,忍着不死等待你回来,已经过了十天了。你仍然还没有来,就成了过往。思念切切,成为永别,这遗憾没法言说啊!保重吧,保重吧!”
信写完后薛濬就死去了,时年四十二岁。有司把这件事情通报,高祖为薛濬痛哭流涕,派遣使者送去册书吊祭。
薛濬性格清廉节俭,死的时候家里没有遗产。薛濬还是小孩时,和同宗族中的小孩子在小溪边玩耍,见到一条有角和脚的黄蛇,召集小孩子们一起看,却没有能够看到的。薛濬认为这是不祥的,回家以后非常忧愁憔悴。母亲逼问他,薛濬实话实说。当时有西域来的僧人到薛濬家求食,薛濬的母亲非常害怕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他,胡僧说:“这是你儿子吉祥的应验。而且这个小孩很早就有名声和地位,然而寿命不过是六七四十二岁罢了。”说完就走了,一下子就不见了人影,当时人们都很惊异。后来薛濬死在四十二岁,六七这样的预言,于是应验了。
宇文泰出身于北魏六镇的武川镇,汉化的宇文鲜卑人。北魏末年,六镇分别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席卷了几乎整个北魏,居住在武川镇的宇文泰一家也未能幸免,为了活下去,也卷入了这场浩劫之中。
参加起义的父亲哥哥们相继战死,宇文泰被俘,机智过人的宇文泰被尔朱荣相中,为了活下去,投奔尔朱荣的部将贺拔岳!
北魏末年,起义风暴席卷北魏各地,北魏政府军,起义军你来我往,老百姓民不聊生。居住在武川镇的宇文泰一家,为了活下去,决定投奔隔壁怀朔镇的起义军领袖鲜于修礼。前去投奔起义军的众人,在路上这伙人遭到了官军的拦截镇压,宇文泰一家父亲,大哥,二哥战死,只有自己和三哥宇文洛生逃出生天,一路逃到怀朔镇领袖鲜于修礼处,鲜于修礼随后在和北魏政府军的作战中战死,余众又被葛荣收编,宇文泰和哥哥宇文洛生又投靠葛荣。在讨伐起义军的过程中,尔朱荣凭借镇压起义军迅速崛起,面对河北葛荣起义军势力越来越大,北魏政府慌忙派尔朱荣前往镇压,全权负责前线军政大权,堪比曹操的尔朱荣,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一战击溃葛荣的数十万大军,生擒葛荣并斩之,宇文泰兄弟俩被尔朱荣俘虏,哥哥被斩杀,机智的宇文泰为了苟活,向尔朱荣慷慨陈词,誓死效忠(能活下去就行,管他说的是不是真的!),被尔朱荣释放,由于尔朱荣的部将贺拔岳也是武川镇人,因此宇文泰被分在了贺拔岳的军队里。
追随贺拔岳讨平关中,宇文泰屡立战功!
由于关中起义军纵横驰骋,尔朱荣决定派贺拔岳,侯莫陈悦为副将,辅佐尔朱天光讨平关中。宇文泰作为部将,也随贺拔岳入关,经过近半年的征战,起义军被荡平,在此过程中,宇文泰靠着自己的足智多谋,为贺拔岳屡立战功,渐渐的得到了贺拔岳的重用,被加封为行军司马。从此,贺拔岳对宇文泰言听计从,引为心腹。
为贺拔岳献计,联合侯莫陈悦袭取关中!
伴随着尔朱荣被孝庄帝元子攸忽悠进宫刺杀以后,尔朱家族就此走上了下坡路,由于尔朱兆等人互相不服气,一盘散沙,尔朱联军在和高欢的生死决战中,居然还在内斗,结果被高欢一举打败,随后高欢正式代替尔朱家族,掌控了北魏中央政权。宇文泰在此期间,料到尔朱家族一蹶不振,果断献计贺拔岳,联合侯莫陈悦偷袭长安,一举攻占关中,成就霸业。贺拔岳听后大喜,联合侯莫陈悦一起偷袭拿下了长安,关中就此二分天下。
为贺拔岳复仇斩杀侯莫陈悦,众望所归统领贺拔岳旧部,统一关中!
由于高欢和傀儡孝武帝之间势如水火,迟早有一战。而贺拔岳和孝武帝之间又眉来眼去,因此高欢决定除掉贺拔岳,防止孝武帝和贺拔岳联合起来。高欢挑拨离间侯莫陈悦,许诺事成之后,封关中给侯莫陈悦。果然不久,贺拔岳在去找侯莫陈悦一起攻打灵州刺史曹泥的时候,被侯莫陈悦摆下鸿门宴斩杀,此时的宇文泰作为夏州刺史,路途遥远,还并不知情。众人商量一番后,大多数人认为只有推举宇文泰,才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随后派人去夏州迎接宇文泰,宇文泰来了之后,一面安定军心,一面去找侯莫陈悦交涉,要回了贺拔岳的尸体发丧。不久后,整合了贺拔岳旧部的宇文泰发兵诛灭了侯莫陈悦,为贺拔岳复仇。宇文泰随后陆续剿灭了曹泥,周边少数民族势力,一举统一了关中。
宇文泰经过五次生死大战,粉碎了高欢征服关中的企图!
宇文泰掌控了关中以后,开始团结各方势力,设立八大柱国,分掌兵权。同时又实行府兵制,扩大了兵源,恢复生产,打下了和高欢争雄的基础。孝武帝败于高欢后,投奔了宇文泰,高欢宣布废掉孝武帝,立傀儡元善见为孝静帝,是为东魏。宇文泰拥立孝武帝后,双方逐渐产生了矛盾,宇文泰一不做二不休除掉了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高欢一直想征服关中,除掉宇文泰,于是,双方相继爆发了经典的潼关,沙苑,河桥,邙山,玉璧五次大战,期间宇文泰数次差点没命,经过这五次大战,宇文泰成功粉碎高欢征服关中的企图,高欢郁郁寡欢,含恨而死。
宇文泰攻占荆州,益州,斩杀梁元帝,西魏势力迅猛发展,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在北方双雄争霸的时候,南方的梁朝也发生了侯景之乱,萧氏镇守各地的诸侯王们,不但不去救援梁武帝萧衍,还爆发内讧,争权夺利,都想做皇帝,只是可怜了梁武帝萧衍,对这些宗室好到无以复加,荣华富贵,能给的都给了,结果自己的儿子,孙子们居然作壁上观,虽然最终被萧绎成功捡漏,做了皇帝。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宇文泰随后出兵攻占了江陵,富饶的荆州就此被宇文泰收入囊中,同时萧绎也被宇文泰处死。宇文泰将西魏的版图从关中一路扩展到河东,河南,蜀中,荆楚大地,为后来北周能统一北方奠定了雄厚的实力基础。
关陇集团的创立者,隋唐盛世的奠基人!
公元556年,一代枭雄宇文泰在巡游的路上去世了,虽然他死了,但是他创立的府兵制,打破了鲜卑族和汉人之间的民族隔阂,使西魏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加,这一点,就要远远强于东魏,举个例子:被高欢誉为再试项羽的高敖曹,就是汉人,但是经常被鲜卑将领所轻视,挑衅。可想而知,底层的汉人士兵待遇能好到哪去?改革官职,设立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分掌兵权的做法,团结了周围的势力。让他们和宇文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紧密的团结在了宇文家族一边,这就是关陇集团的起源。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隋炀帝杨广试图改变这一现实时,杨玄感等关陇贵族起兵反叛的根本原因所在!宇文泰一系列的政治,民生,军事的改革措施,打下了北周走向强盛,统一北方的基础,而隋文帝杨坚能扫灭南陈,统一天下,基本靠的就是北周留下的雄厚实力,杨坚居然被美国选进了帝王前一百名,说实话,杨坚的才能真的被高估了,在那种 历史 情况下,随便换个中等帝王都能一统天下,毕竟陈朝出了个只会贪图享乐的陈后主!李唐王朝能迅速征服关中取代隋朝,一边固然得益于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隋炀帝企图加强中央集权,剥夺他们的权利时,关陇集团就已经选择抛弃了隋朝,选择和同为关陇集团出身的李家合作,李世民的祖上李虎就是八大柱国之一。因此,可以这么说,杨坚能一统天下,李唐王朝能走向盛世都得益于宇文泰打下的雄厚实力基础!
宇文泰和高欢,分别是北周和北齐的开创者。两人都是来自于北魏的六镇,都在六镇之乱中崛起。两人在尔朱荣之乱后分别占据关东和关西,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北周和北齐的奠基者。但是高欢和宇文泰的对峙中,一直处于下风地位。两人的斗争结果似乎也预示着未来北齐和北周的命运了。
一,从参加六镇起义到叛变高欢,祖籍是河北人,其祖先为汉族人。其六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从五世代族开始仕于慕容鲜卑,因此逐渐鲜卑化。北魏建立后,其祖父高谧为侍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怀朔镇(漠南六镇之一)。孝文帝改革后,中原的鲜卑族都已经汉化,而六镇的鲜卑族已经保持着传统的文化习俗,因而高氏在六镇也真正融入了鲜卑族,史称“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高欢出生于怀朔镇,鲜卑名字叫做“贺六浑”。
宇文泰的祖先是南匈奴人,最早生活在西辽河一带。鲜卑族击败匈奴后,宇文部就加入了鲜卑,成为了鲜卑六部之一,其首领成为了鲜卑东部大人。历史上,宇文鲜卑和慕容鲜卑是对手,一直处于斗争状态。344年,慕容部建立的前燕兼并了宇文部。宇文部和拓跋部的关系比较紧密,处于通婚状态。北魏灭后燕后,宇文泰祖先迁徙到了漠南武川,遂世居守之。
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六镇的地位一落千丈,而孝文帝改革也并未波及六镇。六镇的将领们开始对中央不满,开始广占良田、克扣军饷、欺压镇民,引起了严重的社会问题。523年,柔然进攻漠南,六镇损失惨重,饿殍遍野。怀荒镇的百姓要求镇将于景开仓赈济,结果遭到拒绝,于是饥民杀掉于景,爆发民变,这就是六镇起义的开端。随后,六镇居民纷纷响应,而高欢和宇文泰也加入了其中。
六镇起义很快被柔然和北魏联合镇压了。但六镇的20万流民被北魏迁徙到了河北,于是激化了河北的矛盾,引发了河北的杜洛周和葛荣起义,后来河北的起义波及到了青州,又出现了青州大起义。而陇西地区的各族也纷纷起兵,北魏的处于瓦解状态中。北魏无法镇压起义,于是依靠尔朱荣等地方豪强去平定叛乱,在这个过程中,尔朱荣的军事实力迅速膨胀,割据山西,并且迅速平定各地的内乱,最终遥控洛阳政府。
六镇起义时,高欢参加了六韩拔陵的队伍。起义失败后,高欢也随着流民进入河北,参加了杜洛周、葛荣等队伍。不过他很快就叛变投入尔朱荣帐下,成为尔朱荣的卫队队长,得到了信任。宇文泰家族也先后参加六镇起义和葛荣起义,其亲戚大多被尔朱荣所杀。葛荣失败后,其部队被贺拔岳收编。贺拔岳和宇文泰同样是武川人,两家族交往密切,此后宇文泰就在贺拔岳账下逐渐发展势力。
二,尔朱氏的灭亡和北方的对峙尔朱荣平定各地起义后,已经是大权在握。此时的北魏正是胡太后专权,孝明帝成为了傀儡。528年,孝明帝联络了尔朱荣,希望共同铲除胡太后。但是消息走漏,孝明帝被胡太后迫害。于是尔朱荣拥立元子攸为帝,带领攻入洛阳,杀胡太后和百官王公卿士二千余人,史称“河阴之变”,从此北魏名存实亡。530年,元子攸伏兵杀荣,之后尔朱荣的儿子尔朱兆等起兵复仇,攻陷洛阳,杀元子攸,改立元恭为帝。此后朱荣帐下的各部将领纷纷独立,各自起兵。
尔朱荣的形象
尔朱荣的儿子尔朱兆起兵时,高欢借故留在晋州,逐渐在关东发展势力,控制了“三州六镇”。531年,高欢和尔朱氏决裂,拥立元魏宗室疏属元朗为魏帝,自称丞相等职。随后,尔朱氏集合了20万大军进攻高欢。此时高欢战马不满二千,步兵不满三万,不过三州六镇鲜卑深恨羯族,“将士皆有死志”,而高昂所带汉兵三千余人经过了长期的训练,战斗力也不弱于鲜卑。532年,双方在邺城韩陵山(安阳)合战,高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尔朱氏的统治宣告瓦解。不久高欢入洛阳杀元恭、元朗,另立孝文帝孙子元修为魏帝,从此掌握了北魏大权,高氏王朝(532—577)实际上建立起来。
532年七月,高欢继续进攻尔朱氏残余势力,控制了山西地区。高欢就在晋阳修建大丞相府、晋阳宫。他将三州六镇兵民迁徙到晋阳周边,设置恒州、燕州、云州三个侨州安置他们,又将六镇改置为朔、显、蔚三州,从此六镇就改称为“六州”了。晋阳实际上成为了高氏王朝初期的统治中心。
再来看看宇文泰方面。530年,尔朱荣派遣尔朱天光、贺拔岳、侯莫陈悦等前往关西镇压起义,宇文泰也就随着贺拔岳入关了。在镇压关陇起义的过程中,宇文泰的军事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其地位不断上升。同时,宇文泰也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笼络人心,赢得了好感。高欢掌权后,孝武帝元修暗中和贺拔岳联系,共同对付高欢。不过在534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谋杀,于是其部下就推举宇文泰为新的统帅。宇文泰于是统帅贺拔岳部,消灭了侯莫陈悦等部,统一了关西,形成了和高欢对峙的势力。
534年,孝武帝元修不甘心做高欢的傀儡,于是逃到了关中,投入了宇文泰的怀抱。当年10月,高欢又拥立元善见即位,并徙都于邺(临漳)。可怜的末代皇帝到达关中后又成为了宇文泰的傀儡,两人的矛盾又尖锐起来。当年12月,宇文泰杀元修,立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于是宇文王朝建立起来(534—581)。此后的北方就进入了高氏王朝和宇文王朝的对峙时期,由于高欢和宇文泰都没有称帝,历史上就分别将早期称为“东魏”和“西魏”。
三,高欢和宇文泰的对峙两大王朝建立后,双方就开始发生了多次重要的交锋。536年,关中发生了饥荒,“死者什七八”,高欢则乘机派遣高昂、窦泰进攻关中。宇文泰利用窦泰“屡胜而骄”的缺点,假装要退保陇右,暗中却选拔精锐偷袭窦泰,全歼窦泰军,史称“小关之战”。第二年,宇文泰的军队反击,攻下恒农(三门峡)。由于关中饥荒,宇文泰的军队在恒农一呆就是50多天,既解决了军队的粮草问题,又减轻了百姓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报小关之仇,高欢调集10万大军,以高昂为前锋发动了西征。宇文泰得知后迅速放弃恒农,撤退到关中。高欢的军队很快也杀入关中,双方在渭水南岸渡河至渭水北岸的沙苑(大荔)对峙,宇文泰接受了李弼的建议,“军于渭曲,背水东西为阵”,随后宇文泰军队将高欢军队横截为二,高欢惨败,“丧甲士八万人,弃铠仗十有八万”,落荒而逃。此战为沙苑之战,高欢的主力损失惨重,从此和宇文泰的战争就处于被动状态了。
此后,宇文泰和高欢又在洛阳和黄河一带发生了河桥之战、邙山之战、玉壁之战,总体上宇文泰占据了优势,而高氏王朝的洛阳一带被破坏得很严重,经济势力受到了损害。547年,高欢去世,其子高澄继位,继续和宇文泰对峙。高澄上台后,当时的羯族将领侯景有造反之心,说“吾不能与鲜卑小儿共事”,于是高澄派遣军队进攻侯景。侯景转而投靠于宇文泰,但是宇文泰也不信任侯景,并派军准备消灭其军队,于是侯景选择投降于南朝的梁武帝,最终引发了“侯景之乱”,大大削弱了南方的实力。
从军事上来说,宇文泰和高欢总体上是平衡的,没有谁压制过另外一方。但是宇文泰的内政却远远胜过高欢。当时六州勋贵贪污腐败成分,高欢也无可奈何。又一次高欢指责尉景贪污,尉景却顶撞高欢,说“与尔计,生活孰多我止人上取,尔割天子调”,高欢也只是笑笑而已。严重的贪污腐败成为了后来北齐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时六州鲜卑经常侵暴汉人,高欢就和六州将领约定“不得欺汉儿”,并说“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陵之?”转过来又对汉族人说“鲜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令汝安宁,汝何为疾之?”但因为没有强制措施,他调节民族矛盾并未成功。
北齐壁画
高欢的重点放在了军事建设,而宇文泰的重点在制度建设。宇文泰称霸关中后,就改革官僚制度,仿照西周的体制建立六官,得到了汉族士族的拥护。宇文泰十分重视文教,提倡儒家的道德规范;在用人方面,他唯才是举、善于纳谏,打破了士族对官僚的垄断,使得关中人才济济。而宇文泰整治吏治也十分严格,史载“用法颇严”。在经济上,宇文泰重视农业,减免赋税,这是关中经济恢复的重要基础。
关陇集团
在民族问题上,宇文泰也更加高明。在邙山之战后,宇文泰大量吸纳关陇汉族加入自己的武装中,使得武川军人集团与关陇地主走向了联合,逐渐形成了关陇集团,加强了关中的凝聚力。实际上,关陇集团就是鲜卑族和汉族融合的产物,后来隋朝、唐朝的建立者都是来自于关陇集团。可以说,关陇集团的形成奠定了隋唐几百年的政治框架。
宇文泰的内政让宇文王朝强盛起来,逐渐成为了中国统一的领导者。在侯景之乱中,宇文泰又占据了荆州、益州一带,占据了天下一半的土地,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是的。宇文泰的女儿襄阳公主下嫁给窦毅,窦毅与襄阳公主生的女儿是李渊的皇后太穆皇后,然后剩下李世民。所以,襄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外祖母,而宇文泰便成了李世民的外曾祖父。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代郡武川县(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政治家,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北魏末年,随父宇文肱加入鲜于修礼起义。起义被尔朱荣镇压后,成为贺拔岳麾下,出任夏州刺史。贺拔岳遇害后,宇文泰被推举为首领,率众攻灭侯莫陈悦、曹泥,统一关陇地区。永熙三年(534年)十二月,弑杀孝武帝元修。次年正月,拥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定都长安。从此,宇文泰专制西魏朝局22年。
宇文泰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政治,建立府兵制,扩大兵源。形式上采取鲜卑八部制,设立八柱国。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其亲自指挥的小关之战、沙苑之战,皆是以寡胜众的军史典范,奠定了北周一统北方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
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去世,谥号为文。武成元年(559年),追尊皇帝,庙号太祖,安葬于成陵。
扩展资料
大统十七年(551年)三月,西魏文帝元宝炬驾崩,太子元钦继位,是为西魏废帝。更为元年,但不再立年号,西魏皇帝自此不立年号。一些元氏宗室不甘心政由宰辅的局面,想从宇文泰手中夺回大权。尚书元烈阴谋发动政变诛杀宇文泰,事泄,为宇文泰所杀。
废帝对元烈之死深感同情,对宇文泰十分不满,密谋诛之,谋再泄。于是在废帝三年(554年)九月,宇文泰废杀元钦,立其弟齐王拓跋廓为帝,是为西魏恭帝。并重新恢复皇室旧姓拓跋。此后,西魏皇帝手中只剩下皇帝的空名,宇文氏的禅代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西魏一朝二十三年,宇文泰始终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正月,宇文泰又推出了一套由汉族士人苏绰、卢辩依据《周礼》制定的新官制。这套新官制抛弃了魏晋以来的官职名号,仿《周礼》设立六官:宇文泰为太师、大丞相;李弼为太傅、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大宗伯;独孤信为大司马,于谨为大司寇。
侯莫陈崇为大司空,余官称号也都仿《周礼》,但并不是将秦汉官制一概废除,而是参照使用,尤其是地方官职仍行秦汉旧法而不变。在官制改革前,宇文泰又作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即将官吏的等级分为十八命,正九命和九命。
命数多者官高,如柱国大将军为正九命,骠骑、车骑大将军为九命。命实际上就是品,不过,品以正一品为最高官,命以正九命为最高官。同时,宇文泰在改革官制之际,将地方官吏任免之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宇文泰改革官制也和建立府兵制度一样,具有浓郁的复古色彩,只不过前者是从汉族古代社会寻找依据,后者是从鲜卑族的部落时代得到启发。宇文泰通过这种托古改制,给自己的统治披上一件正统的外衣。
以向人们显示,宇文氏政权并非僭伪,取消民族间的心理隔阂。而在府兵制中,则通过鲜卑化,照顾鲜卑民族的感情,泯灭府兵中的民族界限。宇文泰通过这些改革,巩固了统治基础。
《蔡氏先贤传 · 蔡佑:西魏、北周名将 》
蔡佑(一作蔡祐,506—559年),字承先,夏州高平(今甘肃省泾川县高平镇)人,夏州刺史蔡袭之子,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名将。
蔡佑生性聪敏,品行出众,以孝母闻名;膂力过人,善于骑射;少有大志,认为大丈夫当建功立业,以取富贵。蔡佑由于名气外扬,被当时还是北魏原州镇守的宇文泰招至麾下,两人从此开始征战天下的生涯。
蔡佑追随宇文泰征战天下,历西魏,后辅佐宇文觉(宇文泰嫡长子)建立北周王朝,以其骁勇善战、忠君事主名扬天下,人称“铁猛兽”,堪称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乱世枭雄。
北魏时期,蔡佑就跟随镇守原州的宇文泰征战。每次征战,蔡佑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但是回军之后,却从不与众将争功,因而深得宇文泰器重。宇文泰将蔡佑收为义子,倚为亲信。宇文泰改任夏州刺史后,任命蔡佑为都督。
534年(永熙三年),关中大行台贺拔岳被叛将侯莫陈悦所杀,麾下将领推举宇文泰为主帅,并派人前往夏州迎接宇文泰。这时,夏州望族弥姐元进怀有异心,宇文泰便让蔡佑将他逮捕。蔡佑认为弥姐元进狼子野心,逮捕他不如直接杀了他。在征得宇文泰首肯后,蔡佑果断地将其斩于帐下,并诛杀他的党羽。众将尽皆战栗,不敢仰视,因而更加服膺于宇文泰,从而稳定了军心。蔡佑随宇文泰讨伐侯莫陈悦,迎奉北魏孝武帝,累功封苌乡县伯。
535年(西魏大统元年),已成权臣的宇文泰改立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宇文泰官至大元帅、丞相,后成为西魏的实际统治者。他加封蔡佑为宁逆将军、羽林监、员外散骑常侍,并进爵为侯。
537年(大统三年),蔡佑跟随宇文泰生擒窦泰,收复弘农,参与沙苑之战,都立下战功,进封平东将军、太中大夫。
538年(大统四年),蔡佑随宇文泰参加了与东魏的河桥之战。战事惨烈,蔡佑只余少量人马,被东魏军重重围困。蔡佑便弃马步战,带领部下十余人,大呼杀敌,手刃数人,又弯弓搭箭,和敌军对峙。东魏军不敢进逼,便让穿重甲持长刀的士卒进击蔡佑。蔡佑沉着应战,在敌兵进至十步时,他一箭正中敌兵面部。敌兵应弦而倒,又被蔡佑用长槊刺死。见蔡佑如此勇猛,敌军纷纷惊退。蔡佑突围后,冒死救回宇文泰。
由于河桥大战十分惨烈,宇文泰受到惊吓而难以入眠,老是惊悸失眠,只有枕在蔡佑大腿上才能安眠。宇文泰对蔡佑的信任可见一斑。返回长安后,宇文泰加封蔡佑为京兆郡守,进爵苌乡县公。
543年(大统九年),东魏将领高慎在北豫州归附西魏。宇文泰率军救援,结果在邙山(在今洛阳北)与高欢交战。当时,蔡佑身穿明光铠甲,奋勇当先,所向披靡。敌军惊呼“这是铁猛兽啊”而纷纷避其锋芒。蔡佑之勇猛威震敌胆,“铁猛兽”成了他的绰号,也成为东魏军兵恐惧的名字。不久,蔡佑担任青州刺史,后又改任原州刺史,加封大都督。
547年(大统十三年),蔡佑改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后又加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进爵怀宁郡公,并赐姓大利稽氏。鲜卑族建立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少数民族王朝,汉人将领被赐鲜卑贵族姓氏,这在当时是非常荣耀的事情,唐朝先祖李虎曾被赐予大野氏,隋朝先祖杨忠也曾被赐予普六茹氏。555年(恭帝二年),蔡佑担任中领军。
556年(恭帝三年),西魏设立六官,蔡佑担任兵部中大夫。当时,西梁刚刚归附,境内蛮族骚动,朝廷便命蔡佑与大将军豆卢宁前去征讨。不久,蔡佑又进封大将军,并增加食邑。
同年十月,宇文泰患病,蔡佑与宇文护(宇文泰侄子)、贺兰祥(宇文泰外甥)一同侍奉汤药,但没能挽留住宇文泰这位西魏的实际统治者的生命。宇文泰死后,蔡佑悲痛欲绝,因气急伤了身体,从此落下了病根。由此可见,他对宇文泰的感情超出了一般父子关系。
557年(北周元年),蔡佑辅佐宇文泰嫡子宇文觉建立北周,是为孝闵帝。蔡佑担任少保,并与尉迟迥同掌禁兵,宿卫宫廷。当时,孝闵帝宠信司会大夫李植等人,密谋诛杀权臣宇文护,对蔡佑的多次哭谏不肯采纳。九月,宇文护废黜孝闵帝为公,另立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为帝,是为北周明帝,任命蔡佑为小司马。
北周明帝与蔡佑关系自幼友善。明帝继位后,对蔡佑特别优待,经常把他留在宫中,深夜派人送他回家。蔡佑认为恩遇太过,常常借病躲避,因为他不愿卷入政治旋涡之中。为了避开京城是非之地,蔡佑常思出镇地方,于559年(武成元年),蔡佑如愿出镇原州。这里是他和宇文泰初次相知的地方。
不久改任宜州刺史,但尚未赴任,便因气疾复发,蔡佑这位一生伴随了西魏成长与辉煌的一代枭雄,在原州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宇文觉听到蔡佑逝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追赠蔡佑为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原州刺史,并赐谥号“庄”。这是皇帝对臣子最大的赏赐了。
蔡佑天性节俭,所得赏禄都散与宗族,死时,家里竟无余财。蔡佑的事迹,主要记载在《周书》里,评价都是正面的。《周书》曰:“蔡佑之敢勇而终之以不伐,斯岂企及之所致乎?抑亦天性而已。”
综观其一生,蔡佑首先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勇猛善战,身先士卒;他道德修养也很高,孝敬老母,谦虚礼让;最重要的是他忠君事主的言行,真正实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中国古代武将的毕生追求。(2021、4、2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