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后对隆科多的“爱”简直上下通天通地。
“舅舅隆科多”居然成为官方皇帝对臣子正式的称呼,可见雍正待他何等荣厚。
康熙五十年,因步军统领,太子党的重要成员之一托合齐等密谋太子出位,被康熙帝拿下,托合齐还没有等到第二年秋后问斩,就病死狱中。即使这样,康熙帝也没有放过他,对他挫骨扬灰。
而接任步军统领衙门(九门提督)的,正是一直处于人生低谷的隆科多。多年来的低谷人生在此时突然跃起,使得隆科多对康熙感恩戴德,于粉身碎骨而不悔。
1太子党覆灭之后的夺嫡“冷热灶”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后也还不安分,在准葛尔入侵西藏的时候,还委托心腹“衣带诏”在康熙面前推举自己出任大将军建功立业,但是被康熙发现,断了他的念想。太子两废两立已经在康熙的心里丧失了地位,若还想咸鱼翻身,只怕已无可能。
除此,老大胤褆被圈禁,老三因为孟光祖诈骗案信誉受损,在夺嫡之路上的热灶,还是属于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和老十四胤禵。
八阿哥胤禩不必说,一废太子的推举结果摆在那里,要是康熙始终没有立太子,最终的继位人定是那个被满朝推举的八阿哥胤禩,这是他的“硬指标”,而满朝文武对他的推崇则是他竞争的“软指标”,可谓软硬得法,坚不可破。
而老十四胤禵,康熙委任为大将军王,远赴西藏平叛,正是风生水起时,战功卓著,康熙六十年回京,诸亲王如老三胤祉,老四胤禛等亲自出城迎接,可见其地位与声势已经超越老四胤禛,成为第二口炙手可热的“热灶”。
按照满清择贤的传统,皇子们没有显著的战功或者行政的成绩,要登上皇位,是很不现实的,老三胤祉就是这样。而这点,对于老四胤禛而言,却是短处,既没有赫赫战功,也没有行政的显著成绩,是一口不折不扣的“冷灶”。
2隆科多与佟国维
为什么在这里要提佟国维?因为佟国维是隆科多的父亲,历史上,是将他作为八爷党成员看待的。佟国维的背景就不用介绍了,太厉害了,皇亲国戚,满清贵族。在一废太子后,康熙吩咐公推太子,当时据说佟国维居中串联,一起推选了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
但是康熙不满意胤禩,要求复立胤礽,于是佟国维就和康熙顶撞,不同意重新复立,被康熙好一顿申斥,鉴于他是皇亲国戚,也就没有给与惩罚,然,和佟国维一起顶撞康熙的马齐,则受到康熙严厉打击,差点家破人亡。幸好康熙又将他重新启用了。
老子是八爷党,儿子隆科多未必是。据说隆科多其人是个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他很不喜八阿哥胤禩这样八面玲珑的人,所以基本就不和八爷党走在一起。大概,这也是康熙启用隆科多的原因所在吧。
3隆科多与胤禛的联系
这样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事讲求认真,不太讲究变通,直来直去。这和老四胤禛的脾气似乎有些相像。但是他们二人的来往似乎并不是特别密切。
康熙六十一年秋,也就是康熙皇帝驾崩前一个月,隆科多和老四胤禛奉命到京郊地区检查粮仓,这可能是他们因为工作关系联系最多的一个时间段。粮仓数量较多,事情相对繁琐,当时这个检查组被分成了若干小组,老四胤禛和隆科多分到了一组。
在工作中,我想二人的脾气是很对路的,干事认真细致直接。因为工作脾气对路,他们是否谈及夺嫡的事情不得而知,但是很多史学家一直认为在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中,老四胤禛一定和隆科多对夺嫡之事有所协商,至于是什么内容,就不知道了。
而反观老十四胤禵,康熙六十年回京述职之后,就又被派往西藏,他与隆科多是没有联系的,也是无法联系的。正所谓没有沟通交流,就没有了解熟悉。隆科多在这几口“冷热灶”之间,和八阿哥胤禩不对付,和老十四胤禵没有交流,那就只和老四胤禛有联系了。
在康熙驾崩的关键时刻,满清历史上唯独掌握康熙传位遗言的人——隆科多,会作出怎么样的选择呢?
4隆科多是否会假传康熙遗言
康熙最后的遗言到底是传位给谁?只有隆科多一人知道。他可是掌握惊天秘密第一人,他会假传康熙遗言吗?我想是不会的。
首先,还是因为这几口“冷热灶”。八阿哥胤禩虽然实力雄厚,但是已经为康熙所弃,这点毋庸置疑,即或他是一口热灶,即或他有前面诸王大臣的推举结果。隆科多本身与八阿哥胤禩又不对付,他更不会铤而走险,为了八阿哥胤禩让自己下不来台。而老十四胤禵远在西藏,要是他要立胤禵为继承人,那么康熙六十年,在康熙自己身体十分虚弱的情况下,就不会将胤禵再次派往西藏,要知道,此时的胤禵已经功成名就。所以,最终就只剩下老四胤禛了,虽然是一口冷灶,但是除他之外,有还有谁能担起继位的大梁呢?
再看隆科多脾气秉性。隆科多不喜欢耍阴谋诡计,是一个直脾气的人。如果他要假传康熙遗言,那么就会有相应的动机和目的,而这个动机和目的就必然有接应的人和事。如果说他假传了遗言,那也是和老四胤禛之间在京郊检查粮仓时的协议了,但这显然不是隆科多的为人秉性。
康熙对他的重任使得他无从选择。康熙五十年隆科多再次崛起,康熙对托合齐挫骨扬灰不是没有目的的,要知道康熙晚年十分宽容,很少兴起杀戮,这无疑不是在警告隆科多要“听话听话再听话”,否则托合齐就是榜样。加之康熙玩弄帝王之术,将隆科多由麻雀变凤凰,简直是对隆科多莫大的恩宠和荣厚,在这样的情况下,隆科多假传遗言,根据他的秉性难以做到。
有人从后面隆科多私藏玉碟案来说雍正得位不正,要置隆科多于死地,这其实是难说通的。因为隆科多真要宣扬雍正得位不正,大可以与胤禩等人合作,何必自己去私藏玉碟呢?
只能这么说,在九子夺嫡期间,争夺嫡位的皇子们多多少少都采取了各种手段,而这些手段隆科多也多多少少参与或知道一些。隆科多眼见着年羹尧等人被雍正打击杀害,自己有些诚惶诚恐,所以想找些“东西”自保,殊不知,雍正就是不放过,所以隆科多才有了被圈禁至死的下场。
清朝康熙帝的第八个儿子,叫爱新觉罗·胤禩。
爱新觉罗·胤禩(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胤禩自幼聪慧,且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胤禩早年很受父皇喜爱,康熙于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初二日第一次分封皇子时,他便与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为贝勒,为当时年龄最幼者。
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
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
雍正四年(1726年)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罪状十四款。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
扩展资料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八阿哥)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
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这令他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责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胤禩遭此一举,大受打击,到处潜行,不愿见人,并于翌年病倒。
康熙帝:①废皇太子后,胤禔曾奏称胤禩好。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着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②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
-爱新觉罗·胤禩
何为优秀?凭什么提问者就认为胤禩是清圣祖(康熙帝)最优秀的儿子?根据何在?不得不说,清圣祖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小蝌蚪”质量最好的皇帝!他所生的二十四个序齿的儿子当中,几乎没有一个蠢材!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人精!所谓“九子夺嫡”的九位参与者,包括暗中站队的胤禄、胤礼等等,没有一个是不优秀的,即便是两次被废的皇太子胤礽和被清圣祖圈禁终生的皇长子胤禔也都不是泛泛之辈,仅仅是因为他们俩的弟弟们更加厉害而已!
因此,从优秀这方面说事没有意义,胤禩并不占太大优势,因为他的兄弟们同样都很优秀。当然,胤禩也的确是兄弟之中的佼佼者,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胤禩的出身非常低,他的生母良妃卫氏出身内管领(辛者库),属于低等人包衣中的低等人。 最初卫氏的身份仅仅是一名宫女,受到清圣祖临幸之后于康熙二十年生下了胤禩。此后十九年,卫氏都没有获得任何名分,直到康熙三十九年才被清圣祖册封为良嫔。而此前两年她的儿子胤禩刚刚被父亲清圣祖册封为贝勒。由此可见,卫氏获封的良嫔,包括后来晋封的良妃,实际上都是沾了儿子胤禩的光。
也正因为母亲地位低下,胤禩出生后便被送给了皇长子胤禔的生母惠妃纳喇氏抚养,这种自幼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得胤禩早早地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也很快成长起来。不仅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异,而且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此,很早胤禩便得到了父亲清圣祖的青睐,经常委以重任。而且,在一众兄弟之中,胤禩也是较早获封爵位的几个皇子之一。但是,胤禩生母低下的地位也是他最大的短板。不仅不如他二哥胤礽、十弟胤䄉,甚至连清世宗胤禛都不如。同样是其他后妃的养子,清世宗的养母却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这一点或许也是清世宗能够最终胜出的原因之一。皇后的养子,基本上等于是半个嫡子了!
出身虽然是一个方面,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清世宗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也是包衣出身,实际上也并不比胤禩高多少。但是,胤禩坏就坏在原本最大的优势人缘上。因为胤禩的人缘太好,或者也可以说党羽众多,最终犯了父亲清圣祖的大忌,而触发点便是康熙四十七年清圣祖第一次废太子事件。康熙四十七年,清圣祖第一次废黜皇太子胤礽,之后的事情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一二,皇长子胤禔急着上位,暗示父亲杀了胤礽,皇三子胤祉告发胤禔以巫蛊之法魇阵胤礽。最终,胤禔被革爵幽禁终生,胤祉虽然事后被晋封为亲王,但是自此也在父亲清圣祖心中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除了胤禔、胤礽、胤祉之外,倒霉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胤禩。胤礽被废之后,胤禩私下联络群臣,举荐自己出任新太子。此事原本是清圣祖试探皇子和群臣的一个方式,可是胤禩偏偏入了父亲的套。
有皇子、大臣推胤禩上位,清圣祖应当说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这么多人同出来推胤禩上位,这就犯了清圣祖的大忌了!皇子与朝臣结党,这可不是皇帝的福音!一旦这位皇子另有所图,麻烦非常大!甚至可能会威胁到皇帝自身。而且,胤禩能够短期内号召这么多人为自己出头,起码说明胤禩惦记储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联系以往总总,胤礽的许多过失、错误里有没有胤禩的影子?很难说。这两点加起来,清圣祖也有点出乎意料!于是,革去了胤禩的贝勒爵位,公开否决了他的皇位继承资格。话说得就更难听了:“乃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康熙四十八年,虽然胤禩又被恢复了贝勒爵位,但是已经大不如前。因为此时曾经和胤禩同为贝勒的清世宗、恒温亲王胤祺、淳度亲王胤祐等等都被纷纷被封为亲王、郡王,甚至连胤禩的跟班胤䄉都被封为了敦郡王,而胤禩仍然只是一个贝勒。 清圣祖此举既是为了给复位的胤礽制造压力,实际上多少也是为了限制胤禩的发展。
总之,清圣祖第一次废黜胤礽时并没想到废太子会带着这么严重的连锁反应,为了避免儿子们争储的白热化,清圣祖最终选择了“还原”,将胤礽复立,想以此平息儿子们之间的争斗。但是,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想恢复原状几乎是不可能的!个人认为,清圣祖此举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想借复立胤礽给自己选择新的接班人换取时间。如果胤礽能够痛改前非,那就还是他。如果胤礽真的不行,清圣祖正好可以借复立胤礽暂时稳定局面,顺带着借这个暂时的稳定期考察新的接班人选。不过,无论怎么选,胤禩肯定是被排除了,但胤禩怎么可能轻易认输?他不甘心!而这正是他后来种种噩运的根源所在。
如果胤禩就此退出储位争夺,或许清世宗最多也就像处置胤祉那般、对他点到即止,最坏也不过就是革爵幽禁了事。但是,胤禩偏偏是个不服输、不认输的人。在自身被父亲清圣祖否定之后,他转而又开始支持皇十四子允禵(胤祯),想借此翻盘。康熙五十一年,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后,实际上皇位继承人基本上已经比较明了了,只能在一母同胞的清世宗兄弟之中产生。这个时候胤禩想借允禵翻盘、兴风作浪,这就是清世宗所无法容忍的了。
而清圣祖既然已经选择了清世宗,对胤禩这个儿子自然也是不可能继续重用的。因此,从康熙四十八年、尤其是康熙五十一年之后,实际上胤禩的势力是一直在受到清圣祖的限制、逐渐萎缩的。这也为雍正四年清世宗处置胤禩时很容易得手埋下了伏笔。
雍正元年,胤禩虽然被清世宗封为了廉亲王、并且被任命为四个总理事务大臣之一,但实际上他真正分管的只剩下了工部,成了最大的“包工头”,很难再有发展的机会。雍正四年,清世宗正式发难,将胤禩革去黄带子及廉亲王爵位,幽禁终生。当年,胤禩在清世宗的授意或默许之下,被“暴毙”、死因不明,总之是不得好死!
在《雍正王朝》的夺嫡大战中,佟国维和隆科多几乎是扮演了幕后操盘手的角色,二人的绝妙合作,一手将四爷推上了继承人的宝座。此等剧情,也算是电视剧的一大亮点。
总的来说,隆科多是一柄“利剑”,更是佟国维的“杀手锏”;佟国维是“剑鞘”,亦是一条老谋深算的老狐狸。而隆科多“出卖”佟国维这出“戏”,完全是由佟国维一手导演的,换言之,出卖佟国维并不是隆科多的主观意愿,而是佟国维授意的。这是为了扶持儿子上位啊!
佟国维的心思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明珠、索额图获罪后,佟国维和张廷玉便是康熙朝中最大牌的官员。佟国维的权力极高,甚至有“佟半朝”的外号,但即便如此,佟国维也必须面对四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一:万一康熙爷驾崩,下一任皇帝是谁?
第二:如何保住自己“佟半朝”的位子?
第三:自己位高权重,下一任皇帝会不会拿自己开刀?
第四:康熙爷会不会扳倒自己,为下一任皇帝铺路?
“佟半朝”围绕这四个问题思来想去,最后得出了两个结果:
要么自己被康熙爷干掉;要么自己被后世之君干掉。总而言之,佟国维已经被爱新觉罗家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这种情况下,佟国维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计, 既能够平稳着陆,又能够把佟氏一族的势力延续下去,于是乎,隆科多便成为了佟国维的杀手锏。
佟国维的布局热河围猎之后,大清朝变了天。
太子被废、十三爷被捕、大阿哥被囚,储君的人选变得扑朔迷离。
佟国维摸着棋子儿,黑子儿是四王爷,白子儿是八王爷……
佟国维伴君几十年,深知康熙的脾气。八王爷虽然在朝中左右逢源,但康熙极其厌恶八王爷笼络朝臣的行为,和华而不实、偷奸取巧的个性。反倒是铁面无私,踏踏实实的四王更受康熙的喜爱。因此“二废太子”的消息一出,佟国维便笃定,皇位一定是四王爷的所以佟国维开始布局谋划,如何将隆科多“打包”,送到四王爷的面前。
佟国维先是让隆科多接管理藩院,处理囚禁十三王爷的具体事宜,十三王爷是四王爷的人,佟国维这么作,完全是为了让隆科多讨好十三王爷,从而把隆科多推向四爷党。
然后,佟国维带领满朝文武“花样作死”,向康熙爷保举八王爷。
上文不是说佟国维把“宝”押在了“四王爷”身上吗?
那么佟国维应该保举四王爷才对啊?为什么保举八王爷呢?
佟国维最妙的一棋,便是保举八王爷。
首先,佟国维率领满朝文武向康熙提议立八王爷为太子,无疑是在暗示康熙,八王爷在朝中的势力极大,满朝文武都是八爷党的人,康熙最忌讳的便是皇子勾结朝臣,往小了说这叫结党营私,往大了说这叫意图谋反!
康熙爷就坡下驴:“老子还没死呢,你个小八居然敢煽动文武百官到正大光明殿逼宫?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果不其然,康熙皇帝勃然大怒,这么一来,八王爷算是彻底没戏了。其次,在佟国维率领群臣保举八王爷的同时,隆科多站在四王爷的身边,极力保举太子。保举太子就等于是维护康熙的权力,这么一来,佟国维顺利的将隆科多推到了康熙和四王爷的面前。
与此同时,又不动声色的干掉了八王爷,真可谓一石二鸟,老谋深算。
佟国维的最后一棋佟国维保举八王爷的行为已经触怒了康熙,同时也得罪了四王爷,这个时候,佟国维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佟国维必须想办法全身而退。于是乎,佟国维授意隆科多去康熙面前告发自己勾结八阿哥的罪名,但表面上告发,实际上是求情。
隆科多在告发佟国维时,不断的向康熙求情:“佟国维年老糊涂,受人教唆,这才犯下大错…” 隆科多把重心转移到了“年老糊涂”这个关键点上,而不是背叛康熙。
康熙思虑再三,于是召来张廷玉、佟国维等人,在上书房试探佟国维是不是真的糊涂。康熙皇帝质问佟国维,有没有暗中勾结八王结党营私。
佟国维明知道自己已经被隆科多告发了,却故意装出一副死不承认的样子,并对康熙说:“臣斗胆一问,为什么满朝文武,不能保举八阿哥?难道保举八阿哥就是结党营私吗?”
康熙见佟国维“又臭又硬”,便立刻召来隆科多,隆科多当着张廷玉等一众老臣的面,又一次告发佟国维勾结八王爷。
不过隆科多再次转移重心,说佟国维只是年老糊涂,误以为皇上有意传位给八王爷,才将宝押在八王的身上爷。
随后佟国维声泪俱下,发誓从未有过背叛康熙的心意,只是一时糊涂,未能体谅皇上的心思,并且表示自己愿意以死谢罪。
康熙皇帝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佟国维和隆科多唱的这一出双簧,正好触动了康熙皇帝的怜悯之心。
最终,佟国维免于一死,隆科多也彻底的取得了康熙和四王爷的信任,佟氏家族再度有了兴盛的资本。
综上所述,隆科多出卖佟国维只不过是一出演给康熙皇帝看的苦肉计。
康熙废太子后,大阿哥首先跳出来,在康熙面前表达了自己想当储君的意思,他要替康熙把太子整死,康熙虽然废了太子,但太子是他和最亲爱的皇后赫舍里氏的爱情结晶,为了培养太子他付出了很大心血,他和太子的父子情分还是很深的。大阿哥的话很伤康熙,兄弟之间怎么可以这么无情无意。
伤心的康熙还发现,不光大阿哥,其他阿哥也明争暗斗,争起储位来。这是康熙没料到的。
康熙还不算老,身体也很好,原本想,废了太子,省得他闹腾,自己好安安心心当几年皇帝。至于让谁当储君他根本没想。
皇子们争储位让康熙心力交瘁,他后悔了,后悔当初草率废了太子。于是产生复立太子的想法。
康熙废了太子,现在又要复立太子,出尔反尔,这哪是皇帝该做的。皇帝应该说一不二,吐口吐沫是颗钉。这行为有损皇帝形象。
再者,皇帝是不能错的,废太子说明太子有错,现在人还是那个人,又回来当太子,说明什么?说明康熙废太子的做法错了。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和面子,复立太子之事是不便由康熙说出来的。于是康熙把他最信任的大臣李光地叫来,侧面透漏了复立太子的想法。康熙的意思是让李光地私下里向大臣们透漏皇帝有复立太子的意思。康熙认为大臣们知道了他的意思,都会按照他的意图行事,这样复立太子就没问题了。
过了一段时间,康熙觉得李光地应该把他的意思透漏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启了公推太子行动。
可是,李光地并没有把康熙的意思透漏出去,不是李光地没听出康熙的意思,而是李光地对复立太子不认可。李光地做过太子的老师,非常了解太子,他觉得这个太子不是当皇帝的好苗子。
当然,为了防止万一,康熙还做了另一手准备。行动之初,他说,公推太子,大阿哥胤禔除外,大学士马奇不须参加。马奇是支持八阿哥的带头人,康熙不让马奇参会,意思是通过掐掉马奇,排除八阿哥胤禩。当时最有竞争力的就是大阿哥和八阿哥,把这两个人去掉,废太子就自然显露出来。到这时,康熙觉得复立太子,万无一失。
大臣们不知道康熙想复立太子,只知道康熙要公推太子。公推太子那天,马奇装作不知道照样来到会场,而且在手心里写个八字,挨个给人看,相当于公开为八阿哥拉票,结果八阿哥全票被推举为太子。
当康熙看到推举结果时,先是吃惊,后是气愤,当即宣布,投票结果无效,重新投!
大臣们觉得,感情这皇帝说话也不算数啊!没办法,人家是皇帝。
康熙本来要维护自己的面子,但最终失了面子。至于公推太子是荒唐还是阴谋,您来判断。
主要是因为马齐这个人太不懂得去察言观色了,同时,他也犯了康熙帝在当时最忌讳的结党营私。
这件事情呢,主要是发生在当时废太子之后,当时康熙在朝廷中想了一个办法,他说希望大家能够举荐储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康熙是在试探他们,比如说那个聪明的李光地。
但是总是有蠢家伙比如马齐,直接当着皇帝的面就说举荐八皇子,这一试探,就让皇帝试探出了一碗黑水。可把康熙给气死了,自己还好好活着,结果自己下面的大臣们就开始站队。
本来就很生气了,结束之后他就去进一步的试探下面的臣子。他说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孝庄太后和赫舍里皇后见到他就脸色不好,这句话一起你就知道他其实是暗指她废太子这件事情让这两个女人都不满意。其实它更深层次的意思就是说,他想要把太子立回来。
明着好像是要试探一下各位大臣的意思,即使暗地里只是想通知你们,我要把太子立回来。但是呢,没有想到他的臣子纷纷劝阻他这样做,一试就试出来了很多八皇子的党派,这就是让康熙帝特别的生气。
自己的儿子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搞小动作,还带着他的大臣一起。于是第二天他就在朝堂上宣布了这件事情,马齐就出来反驳了他几句,气的康熙地就在朝堂上打了他。
因为对于康熙帝来说,无论是做任何的决定。身为一个臣子,都要尊重皇帝的决断权,并且立储这件事情,你以为真的能够由你来决定吗?肯定只有康熙大佬才能做。
在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中,支持者最多的,要属八阿哥胤禩了。康熙第二次废去太子之后,胤禩更是一度成为太子的热门人选,不过后来却没有成功的当上太子。
那么,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他后来没有成功的当上太子,落选太子后的八阿哥胤禩,最终结局如何呢?
八阿哥没有成功的当上太子,主要是因为八阿哥胤禩在一废太子后的锋芒过甚,主要表现在朝臣推举新的太子的人选的事情上。
虽然康熙皇帝在表面上是要朝臣推举新的太子人选,心里却是时刻想着要找机会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皇帝也觉着朝中的大臣们,如此的聪慧,即便不说,这帮大臣们也能了解真实的想法,不过最终的结果让康熙皇帝失望了。
朝臣的大多数大臣都推举了八阿哥胤禩作为新的太子,康熙皇帝在看到此结果后十分失望,心情也十分的不好,至此康熙皇帝便对八阿哥胤禩起了防范之心,开始处处压制。
不过后来胤禩因为一个事件,彻底的使得八阿哥胤禩,彻底失去争夺太子之位的可能,这个事件就是发生在公元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这一天的毙鹰事件。
事情的经过是因为这一天,康熙皇帝前往热河巡查事务,八阿哥胤禩作为随行人员,原本应该也是应该在随行的队伍中的。
可是这一天,胤禩并没有跟随父亲前往热河,因为这一天是母亲良妃的三周年的忌日。胤禩去祭奠母亲,为了不让父亲康熙皇帝因找不到他,而降罪于他,八阿哥胤禩派人前去父亲康熙皇帝的面前说明原因。同时还说到八阿哥胤禩,会在汤泉与康熙皇帝会合,一同回到京城。
这原本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只是坏在给父亲康熙皇帝的礼物上。八阿哥胤禩给父亲康熙皇帝送了一只鹰,送的时候,这只鹰还生龙活虎的。由于送鹰的人不懂得如何运输和保护,送到康熙皇帝手中的时候,这只鹰是死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