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作业指导书大家也知道只能是指导作用,影响参数的原因有很多,机器的磨损程度,人员操作的习惯,等等很多都会影响参数的不同的。况且不是所有的指导书上的数据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试用,有误差不是很正常吗
在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需进行药用包材和药用辅料关联审评,把药品视为由化学原料药、药用辅料、药用包材共同组成的整体,将各个组分的作用彼此关联,进行整体系统的管理。
为了达到处方合理,工艺稳定,过程可控,适合工业化生产,处方、质量标准、晶型、粒度、杂质等主要药学指标及固体制剂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一致的目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过程中的体外评价和体内评价有时会需要变更处方、工艺。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进行处方适用性评价和调整。处方适用性评价包括资料评价和试验评价,分别重点考察生产阶段的工艺和设备、放大阶段工艺改变的重现性。处方的调整分为内部调整、部分辅料量的调整、主要辅料种类及用量及成品、原料、辅料质量标准的调整。二是进行工艺适用性评价和调整。工艺适用性评价包括技术评价和试验评价,分别关注对处方和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重点考察工艺放大效应的影响。工艺的调整分为操作方式(固体物料粉碎、辅料预处理、改变加料顺序和方式)和工艺参数及条件(操作时间、其他参数和环境条件)的调整。三是制剂质量评价。对于口服固体制剂的质量评价,要求在晶型、粒度、杂质、溶出度等方面与原研制剂进行比较。四是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和工艺验证。工艺验证需保证规模和批次,至少是连续三批符合质量要求的样品并确认过程控制和关键工艺参数。
在变更处方工艺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变更成品、原料、辅料的质量标准;需要变更辅料用量或种类;原申报工艺无法实现;产品符合企业现行质量标准,但是与原研质量标准有差距;变更处方工艺后,生产规模的产品不能达到原研质量标准要求。
给你一份建筑工地方面的
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目标
1现场质量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1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施工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施工企业应该理解业主当前和未来的要求,满足业主要求并争取超越业主期望。
领导作用:现场质量管理的领导者应该确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并保持使职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
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参与为企业带来收益。
过程方法:将施工的各个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的得到期望的结果。
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施工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总体业绩应当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目标。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现场质量管理的有效决策应该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与原材料供货方互利的关系:企业与供货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以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12现场质量管理遵循的总方法
现场质量管理应该遵循“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着重控制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过程。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过程的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模式图如右图所示:
2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21质量责任制度
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不合格产品、失误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
211职责和权限
明确规定工程项目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
明确规定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规定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控制内容和控制措施;
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情况,并做出客观的评价。
212人员资格
项目经理、主要领导及专业管理人员应具备必须的专业技能和领导素质;
根据项目规模,配备专职的经过培训的质量检查员;
施工管理人员、班组长、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管理业务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
关键、特殊岗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2技术复核制度
221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
针对工程的特点,选派施工管理能力强、技术专业性高、施工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现场技术管理体系,主要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人员在分项工程施工前,按照施工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精心组织施工,以此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22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施工前,认真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掌握图纸和进行专业技术图纸会审,进行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交底。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每进行一道工序,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准进行下道工序,对操作人员先进行技术交底,用简单明确的文字构成施工任务单,发给各操作人员后再施工。
必须严格遵守技术复核制度,对建筑物的方位、标高、高度、轴线、图纸尺寸、误差等作复核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再进行资料存档管理。
认真做好每项技术复核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实行混凝土浇灌令签证制度,没有工程技术负责人,监理和有关工长、质检员签字,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隐蔽工程施工时,质量检查人员、专业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量检查员必须共同进行监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专门负责设备安装技术工作的人员,要求在现场办公,处理问题不过夜,实行层层负责、层层交底制度,对施工工艺和特殊施工技术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给各班组交代清楚。对涉及修改、质量问题,必须征得建设(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同意,针对此问题制定出可靠的技术措施。
23现场会议制度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现场会议制度,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状况,并协调有关单位间的业务活动,通过现场会议制度实现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部门之间以及施工现场各个专业施工队之间的合理沟通,确保各项管理指令传达的畅通,最终使施工的各个环节在相应管理层次的监督下有序进行。现场会议制度能够使建设项目的各方主体得到有效地沟通,使施工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最终达到各个相关方的满意。
24施工过程控制制度
由于工程实物质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工程完成、竣工验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
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对参与施工的人员的质量控制,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方法和方案的质量控制,对生产技术、劳动环境、管理环境的质量控制等。
在对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中,也包含了对工程质量问题“预防为主”的内容,即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各种隐患和问题消除在产生之前或萌芽状态。
25现场质量检验制度
工程项目的质量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工程项目,应满足用户从事生产、生活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就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对工程实体的施工质量进行监控,而通过在施工现场建立并实施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能够最有效地保证工程项目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26质量统计报表制度
质量统计报表制度是指对已完成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测量数据和验收评定结果为依据,通过应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现场的质量情况作出科学的分析,进而为现场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产品的符合性以及施工过程的特性和趋势进行揭示,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最终实现现场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严格贯彻实行计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和计量管理工作,督促现场专职计量人员做好计量器具的使用和保管工作。对混凝土、砂浆、灰土等准确计量,以确保工程质量。
27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失误,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不合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施工组织、指挥不当等责任过失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或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都是工程质量事故。
建立和执行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指在质量事故发生后由有关人员进行质量事故的识别和评审,分析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并制定处理质量事故的措施,经相应责任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处理,并经相关部门复核验收。
3管理程序
31施工项目质量体系要素构成(见下页图)
3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现场建立质量保证机构,明确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质量职责,通过一流的质量管理活动,在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下,确保建筑产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建立和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对工程质量进行系统检查,并对检查、评定的结果负责,同时作好与建设主管及其公司质检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
配备各专业检查人员,监督检查工程质量,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均有质量人员在现场。
33 施工工艺控制
开工前,组织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及主要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并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结合施工图及技术规范,做好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使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掌握各自工序的施工要点,施工标准,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
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规范、标准及设计图纸。
协调、控制、检查、监督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动作,在质量责任制基础上明确质量责任、权限,加强协作,做到工作协调有序,共同实现质量目标。
指定专业施工队的相关施工图将通过项目部管理分发,项目工程师对设计图纸要分专业熟悉、深刻理解、发现矛盾及时解决,把好设计施工图关,防止因施工图造成的质量事故,防患于未然。
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施工方案,报批认可后认真执行。
项目部专设测量组,负责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和高程控制。工程测量重要部位的测量结果,如混凝土工程墙、柱、梁模板位置、截面尺寸、标高等,测量人员检查合格后,填写测量记录表,经复测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
完成分项工程后,经自检、专检合格填写规定格式的检查表,如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等,填写好检查项目,允许偏差、实际偏差等数据,交相关专业的质检员,进行复查,如发现超差或检查表填写数据不真实时,则令其修整、返工,直到合格后,再次申报,重新复查,确认后方可继续施工。
34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施工技术资料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加强管理。
资料与进度同步,并及时收集整理。
资料要专业分类,整理归档。
资料内容必须真实、齐全、准确、系统、签字齐全。
资料填写字迹要清晰,文字内容准确。
35质量岗位责任制:
根据施工中的职责范围设置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因事设岗,任用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尽职尽责,以高度敬业精神来保证施工任务的完成。
建立以工期进度、质量目标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明确从项目经理至专业施工员的所有岗位责任,层层负责,事事认真,协调有序地整体运转。
施工员(工长)教育:
施工员必须对所负责的分项工程有相适应的技术知识和现场管理能力。首先熟悉图纸、技术说明书、规范、质量检查要点和质量评定标准等,具备行使职能的手段,否则应进行必要的学习。
施工员应认真负责地进行施工管理,重要部位应跟班作业检查,如实记好施工日志,注意累积原始记录,并随时向生产经理反映施工情况。
施工员应做好现场签证工作,对于临时变更工程和增加工程的工程量及劳动工时、工程情况等都要准确记录。
施工员应具备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敬业精神。
36采购工作的质量控制
采购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即合格)。其程序是:由公司材料处对供应商进行调查评价,列出合格分供方名单。与质量有较大影响的材料设备,先由项目经理提出采购计划,报公司材料处审批,然后与合格的分供方签订采购合同。对于一般物资可由合格分供方直接供货。采购合同填写要清楚、明确,尤其是技术质量方面的要求。对特殊物资应要求厂家提供检查验收标准,凡需经认证的产品,厂家提供产品认证证书。
37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为防止不同类型、规格、批次的产品混用和误用,确保工程所需物资符合图纸、规范、合同要求,必须对进场的成品、半成品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标识,并做好记录,保证其可追溯性。
进入现场的成品、半成品等由材料员进行挂牌标识,牌上注明名称、品种、规格、型号、产地、进场日期及标识人姓名。
分部、分项和单位工程以检验记录、预检记录、试验报告、评定表等记录作为标识,由工长、质检员填写,资料员作好整理归档工作。
38过程控制
381施工单位应推行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这里不仅包括原材料控制、工艺流程控制、施工操作控制、每道工序质量检查、各道相关工序间的交接检验以及专业工种之间等中间交接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要求,还应包括满足施工图设计和功能要求的抽样检验制度等。
382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项目经理部由技术负责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报公司技术科审批。
项目经理依据质量目标,制定管理目标,落实岗位责任制。
由工长向班组长做好技术交底,重要部位由技术负责人向工长,班组长交底。凡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由公司技术部门预先编制作业指导书。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和隐蔽验收工作,对于隐蔽工程,只有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同时做好记录。
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各种加工预制品的质量进行检查与控制材料产品质量的优劣是能否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凡进场材料,均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和检测报告,同时还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抽样复试,没有产品合格证或抽样方式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对永久性设备或装置,应按设计图纸采购和订货;设备进场后,应进行抽查和验收;主要设备还应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开箱查验。
凡未经试验和技术鉴定的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不得在工程中应用。
严格执行工程预检工作,防止可能发生的差错或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检查、复核施工现场的测量标志、建筑物的测量轴线以及高程水准点等。
搞好计量管理工作,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对各种计量器具要建立台帐,并按照规定的检定周期,定期进行检定。
进行质量控制设计,建立质量责任制,实现管理标准化,开展群众化的质量管理活动和PDCA循环,及时进行质量反馈等。
38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完善工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受控管理状态。如混凝土施工中的坍落度测定,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测量和控制降温等。
严格控制工序交接检查,严格班组的自检、交接制度。按照规定,生产者必须负责质量,必须对本班组的操作质量负责。工序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自检;自检达到合格标准并经专业质检员和下道工序的班组进行检查、验收、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隐蔽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现场会议,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情况,并协调各个单位间的业务活动。
39检验和试验控制
对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施工过程和已完工程必须进行检验和试验,以确保工程质量。
材料员对进场的材料进行外观质量、标牌、规格、型号、计量、数量进行验证,审批材料的合格证等。
试验员对原材料进行复试和过程的试验等,如钢材复试,混凝土试验等。
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采取挂牌方法,红牌为检验不合格,绿牌为检验合格,黄牌为检验待定,白牌为未经检验。
310不合格品处理
对于工程质量经检验不满足设计施工图、不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和本工程技术说明书质量标准的项目统称为不符合项。
对于不符合项应视其不符合程度进行处理,轻者进行修整,一般的要进行返工,严重的要拆除重新施工,均要达到合格要求。
对于不符合项处理程序
对于不符合项,项目部向公司工程技术科提出报告→项目部提出处理方案,经工程技术科确认→项目部实施处理方案→检验处理结果→整理全过程的所有资料存档备查。
311质量控制点
为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优良,预防质量通病出现,将选择如下各项目为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作为检查和预控的重点,要落实各项保证措施,包括管理措施、技术措施。
工程测量:工程定位放线、标高引测、各层的轴线测量。
模板工程:模板设计、支模的标高、断面尺寸、支撑的牢固度、模板的表面处理及隔离剂的涂刷。
钢筋工程:原材料合格证及进场复试单、钢筋配料成型设计、大直径钢筋的焊接、钢筋就位绑扎、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出盘、入模温度测量、原材料试验、搅拌计量、养护、楼面标高及平整度的控制。
回填土:素土及灰土粒径及含水率的控制、虚铺厚度、夯实及接茬处理。
门窗工程:门窗进场成品质量、安装时横竖对齐。
地面工程:配件质量合格证,预埋、预留准确完善。
312主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121地基与基础工程
质量通病为不均匀沉降和轴线位移。
防治措施:
基础开挖后必须按规范与设计要求进行钎探并做好钎探记录,原土夯实前,宜做土壤含水率测定,超过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施工前须经有关单位共同核查,确认地基与地质资料相符合,并办理隐验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灰土垫层应做到灰、土过筛,比例准确,拌合均匀,分层及时夯实,切实做好重力密度的测定和记录工作。
基础施工应坚持“放线复测”制度以防基础施工中的轴线位移。
建筑物室内地下管沟及室内外的回填土必须坚持做到过筛,分层夯实,并及时做好重力密度的测定及记录工作,严禁用灌水代替分层夯实的做法。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通病为地面,墙面潮湿、渗水。应注意防水层接头;混凝土施工缝;管道、电缆等穿过防水层的地方;变形缝止水带的施工。外墙回填土要分层夯实。
3122主体工程
质量通病为强度偏差和尺寸偏差。
防治措施:
用于主体工程的主要建筑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坚持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各种配合比必须经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把好材料关。
砌体施工必须设置皮数杆,标明灰缝厚度,并根据设计要求在皮数杆上标明竖向构造的变化标记。皮数杆制成后工长应复验。
墙身防潮层应作为一道工序认真操作。以地圈梁和现浇混凝土带为防潮层的应做到标高准确,内部密实,表面压光。
楼层基层找平厚度超过20mm以上者,必须用细石混凝土找平。
砌体施工,空心砖应提前浇水湿润,湿润程度以砖断面四周吸水深度不小于15mm为宜,严禁干砖上墙。
砌体的转角和交接处严禁留直槎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砖砌筑高度的2/3。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缝也应饱满,不得出现透亮墙。混水墙砌筑不得出现缩口灰缩缝。
砌筑砂浆和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采用重量比(袋装水泥应分批抽查重量),掺和料附加剂要经试验确定,并严格控制计量误差。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保护层垫块不得用石子代替,应制作砂浆专用垫块竖向钢筋上端应设有定位箍筋。
在浇筑混凝土构造柱前,必须对构造柱内做认真的清理冲洗,混凝土构造柱的顶标高不得低于本层楼面的高度,确保构造不出现断层。
现浇混凝土结构应分层浇筑,分层震捣,顶面应适当降低坍落度,严防表层离析形成低强区。新旧混凝土接茬面的浮浆应认真清理。
现浇混凝土散水宜在外装饰完成以后施工。散水分隔缝按规定要求设置并浇灌沥青砂浆。混凝土表面应压光、边角整齐、无空裂、无返砂掉皮,排水坡度应符合有关要求。室外台阶、散水、水沟等不宜采用砖砌水泥砂浆抹面的工程做法。
加强对钢模板的维护与保养,支模前必须清理并涂刷隔离剂,变形钢模不应使用,支设钢模要有专用卡具,不得用铅丝加固。重要结构应做模板设计。
3123装饰工程
质量通病为装饰面层(内外抹灰、面砖等)粘结不牢固、空鼓、裂纹,表面不平整,阴阳角不方正,不顺直。
防治措施:
装饰工程施工前必须对主体工程进行认真验收,处理好遗留问题。
室内抹灰应先抹水泥砂浆,后抹白灰砂浆,如楼地面后做,基层要彻底清理、冲刷干净。
抹灰工程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爆灰,空鼓,裂缝。石灰膏淋制要提前15天进行,粒径不大于3毫米,抹灰前基层应湿润,分层施工严禁一次成活。
3124建筑采暖给、排水
质量通病为跑、冒、滴、漏、堵等。防治、消除这些通病,旨在提高工程质量,保证使用功能,以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防治措施:
室内给排水系统所用管材及附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场管材要按国家标准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生活饮水管道禁止使用铸铁管及镀锌钢管及镀锌管件。
地下埋设的给排水管道要认真做好试压和灌水试验,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排水管道严防堵塞。施工中要及时将管道甩口封堵严密。
防止管道穿楼板处漏水,应认真做好二次浇灌,结合处彻底清洗干净。
大便器出口与排水管连接处的缝隙要用油灰填实抹平,以防污水外渗。
大便器冲洗管连接的皮碗必须用14#铜丝(16#镀锌铅丝)绑扎两道,试水无渗漏后做水泥抹面。
各种管道应按规定做试压、通水、吹洗试验并做好记录。
为防止采暖干管,立管甩口不准造成立管不直,水平管坡度不一致,排汽不良,散热器不热,应严格按基准线施工控制好主管、支管的甩口距离,及时检验准确。
3125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质量通病为配管、配电箱(盘)、照明器具,开关插座,防雷与接地及仪表安装不规范。
防治措施:
电气工程安装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
塑料管在砖墙内剔槽敷设时,必须用不低于M10水泥砂浆分层抹平。
管内穿线应在抹灰,地面完工后进行。
在砖或混凝土结构上安装灯具时应予埋吊钩、螺栓或膨胀螺栓,尼龙胀管等
避雷针及接地装置必须用镀锌钢材,焊接处要进行防腐处理。
313 成品保护措施
3131土方与基础
施工测量的标高,轴线控制桩用混凝土堆筑牢固,四周设置明显标识和围护,以防施工机械碾压移位。基槽开挖后,如不进行下道工序应将槽底用草帘覆盖,以防基土受冻或破坏基槽护坡。回填土夯实时,保护基础混凝土 、构件以及予埋管件、边角处可采用人力木夯。
3132钢筋绑扎
钢筋成型后,运输过程中避免乱扔乱放,长向钢筋应放平,确保不悬挑、下垂。钢筋绑扎就位,保护层使用同强度砂浆做垫块,垫块要求每平米至少一块,保证钢筋平直。
3133模板
模板支撑禁止重物冲撞。
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器不应与模板接触。
预埋铁、预留洞位置等必须保证准确。
3134混凝土
混凝土在达到规定强度后方能拆模。
混凝土终凝后应加强养护,柱混凝土表面使用养护液。
混凝土浇筑后,应有保温措施,以免受冻。
加强工人成品保护教育,严禁碰撞混凝土,以保证表面完整。
3135抹灰
抹灰前,对易碰坏的管线、设备、门框等要采取覆盖等保护措施。
抹灰时不准把灰浆溅到墙面或其它成品上,如有玷污及时清洗干净。
搬运料具物品时不得碰坏墙面、墙角、管线设备及其它成品和半成品。
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最好等修理活全完后再抹面层。
3136门窗
不得从已安装好的窗口运料。
门窗进场后应分规格堆放整齐、垫平、垫稳,并具防雨、防晒措施。
门窗搬运和安装过程中,不得破坏墙面、墙角,不得碰弯、碰坏管线设备。
314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为加强建设工程冬、雨季施工技术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应制定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315分部分项工程检查要点
3151钢筋工程
钢筋的型号、间距;
钢筋的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
钢筋的支撑及拉结措施的有效性;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152模板工程
尺寸及位置;
平整度及竖向垂直度;
模板支撑体系及对拉螺栓的有效性;
模板缝的处理及交界处的处理;
预留孔模板定位的准确性及固定措施;
漏浆的防范措施。
3153混凝土工程
a混凝土浇筑前
旧施工缝的处理(表面凿毛并应清理干净);
新施工缝的检查(位置、固定方法);
工作区的清洁,用水、气吹洗,杂物剔除;
临时水电的引进;
灯具照明设置情况;
振捣设备的检查(机械状况、数量及工具);
其他机具、材料的准备;
施工人员确定(混凝土工、木工、钢筋工、电工、架子工、清洁工等);
雨季混凝土施工的特殊准备。
b混凝土浇筑中
每层浇筑厚度;
布料及振捣方法(时间及布点密度);
观察外模有无漏浆及局部胀模现象;
检查钢筋有无明显移位现象;
污染钢筋的清洁;
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控制。
c混凝土浇筑后
混凝土表面的收光;
施工缝处的表面处理(凿毛);
工作区的清理(杂物、垃圾清除);
有关施工机具的清洗及保养;
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观测。
316中期成品检查
对所有运入工地的材料、机械在安装前进行产品检查。
产品检查分为运入工地时的检查和运入工地前在工厂检查的双重检查。
需要在工厂进行检查的材料、机械有以下内容:
混凝土试验
钢筋强度试验
石材工程的材料试验
4现场质量标识
现场质量标识包括产品标识和产品状态标识(这里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施工工序等)。
为防止不同类型、规格、批次的产品混用和误用,确保工程所需物资符合图纸、规范、合同要求,必须对进场的成品、半成品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标识,并做好记录,保证其可追溯性。
进入现场的成品、半成品等由材料员进行挂牌标识,牌上注明名称、品种、规格、型号、产地、进场日期及标识人姓名。
分部、分项和单位工程以检验记录、预检记录、试验报告、评定表等记录作为标识,由工长、质检员填写,资料员做好整理归档工作。
为了在施工过程中避免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企业应对产品的测量和检验状态(待检、检验合格、检验不合格、检验待定)进行标识。
5现场墙面布置
工程建设项目概况图
施工总平面图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图
质量责任区域分布图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责任制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沃恒怒
(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 本文对生产单位上交实验成果资料,包括电子文档、纸介质文档等,以及网上发单制作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强调实验成果地质资料的真实性、可用性、完整性。以保证上交地质资料的质量,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的作用。
关键词 实验分析 成果资料 上交 解决方法
0 引言
实验分析资料是实验室研究人员通过对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岩心、岩屑、油气水等实物进行各种项目的实验分析、物模试验等所产生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文件。主要是用于地质研究、油藏研究以及工程研究,是石油工程领域各项研究的基础性资料,其真实性和可利用性尤其重要。所以,进一步规范实验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纸介质文件上交程序,提高实验地质资料管理水平,确保实验成果地质资料的纸介质、电子文件能有效地得到管理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349 号令)及《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 [2006]210 号)等文件来规范本单位实验成果资料上交,以及《中石化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网上发单制作质量,合格率较过去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针对本单位以往汇交验收报告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进行简单描述,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汇交质量。
1 实验资料文件的真实性、安全性、有效性
制作实验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的基础数据信息,是通过实验室仪器和试剂操作中直接形成的源头实验数据,其形成仪器、存储方式、采集等方面存在许多局限性,它的真实性、安全性、存储方式、有效性等直接影响着电子文档的利用。所以,实验数据形成单位在制作电子文件时必须把源头数据的真实性检查放在首位,确保实验数据和实验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真实可靠。由于本单位不是所有实验地质资料的产生主体,其主要来源是另外一个单位。本单位作为一个科研单位,是实验资料的主要利用单位,也是对实验地质资料进行上交的单位之一,所以上交验收前应对其安全性、有效性逐一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接收的电子文档不能携带病毒。这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严格做好病毒查杀工作,任何带有病毒的电子文档都会对实验地质资料的电子文件保管和利用造成风险,有时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其载体应能在通用的读取设备上被正确读取,并能在其相应的软件环境下正常打开浏览和利用。
2 实验资料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
实验资料的齐全、完整、准确,是实验资料质量和研究人员对地质研究、油藏研究以及工程研究的基本保证。对每份电子文档中的每一个电子文件,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应对照纸质载体逐一进行检查,检查文件格式、文件命名及组织方式、目录文件的制作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电子文件所记载的信息内容与对应的纸质资料是否一致,影像是否清晰、完整等,以保证电子文件的齐全、完整、准确。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由于实验资料的形成有它的局限性,需要实验的项目以及实物不同,其需要的仪器和操作也不同,例如:钻井岩心作铸体薄片鉴定,由于是全电脑操作,直接出来结果报告,无法取得完整的实验报告的电子文件,但出来的并不是它的最终定稿,电子文件内容与纸介质报告不能一一对应。要想解决此问题,必须进行对照检查,发现缺少的要进行扫描,并插入原文件中,且需统一格式。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349 号令)及《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 [2006]210 号),电子文档内容与纸介质报告必须一一对应。
(2)生产单位的实验资料没有按照规定格式汇交电子文件。如:目前生产单位交上来的部分实验资料是通过电子扫描仪扫描成像的图像文件,由于其是成批出来的,所有同一批的实验资料是一起形成一个压缩包,一起发过来的,而资料上交的形式是以单井资料方式进行上交。所以,要解决此问题,资料管理人员就必须在上交前做很多文档整理工作,把同一口井的不同实验项目的电子扫描图像文件进行归类,并转换成规范格式后的汇交电子文件。
(3)生产单位没有提供电子文件登记表,给下一步资料验收造成不便。由于生产单位实验资料是按批出来的,单井所实验的项目、批次和时间存在差异,同一钻井实验资料会形成很多批次,一年内会有很多件,给上交工作带来很多问题。最典型的问题就是漏交和重复上交。要想解决此问题,除完善单位资料上交管理制度外,资料管理人员需要制作完善的实验资料电子文件登记表,要对同一钻井、不同批次、相同实验项目进行区分,使其有一定的连续性,并进行归类处理,为资料上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存在纸介质实验资料中,部分文件(主要是相片和实验相关曲线)没有对应的电子文件。此种情况,会造成研究人员应用困难和上交不全。解决对策:资料管理人员通过电子扫描形成电子图像文件,插入电子文件中,并进行相关处理,形成可上交文档。
3 实验资料文件的内容与形式
31 文字部分
实验单位上交的文字报告中经常有 A4 横向插图、插表、插照。报告中页码混乱,特别是文字中版面发生变化或插入整页图版(照片、图、表)时,页码不连续。插图、插表、插照在电子文件中的方向不是正立的。这时应灵活应用“Word”中的“分节符”,使 A4 横向插图、插照、插表保持正向显示。
32 内容部分
纸质的文字描述是完整的,但在电子文件中经常发生缺少其中的一段;或者是电子文件能够浏览,但纸质文件缺少一页;有的插图不清晰;有的电子文件中的目录不是用“Word”自动生成的,而是手工录入的。很多岩心需要看其形状,故还会配很多照片,由于在拍照片的过程中受灯光、设备、人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模糊、不全等现象。造成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的误导。要想解决该问题,就必须向实验单位提出特殊要求,把影响质量的因素降到最小,提供出合格的实验成果资料。
33 装订
折叠不规范,大小、长短不规则,一份报告中有 A4 纸也有 A3 纸,由于装订的方向和大小的问题,往往会出现头在外的结果。实验报告中的照片处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每一份实验资料不一定是相同样式的,有时实验照片不是一张,而是一组,一张 A4 上要贴 4 ~ 6 张照片。如果照片多的话,就会很混乱,影响使用。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在源头上来解决,严格要求按图头在里、页码在外,照片要在下进行文字说明,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列装订,即形成正规的书本形式。在装订材料上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禁止使用塑料封面或者易锈蚀的金属物进行装订,这些都不利于长期保存。
4 实验资料文件的上交
实验资料是基础资料,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课题研究成果汇交只提交成果报告,实验成果资料一般是以单井的形式存在,故资料管理员一般以单井资料的模式进行上交,且中国石化要求使用资料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发送。其主要的步骤如下。
41 网上发单的制作
由于实验单位上交的是行业标准的固定格式,是按计量论证样式完成的,改变困难。如下:
第八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
而中国石化资料管理系统网上汇交模式是:
第八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
由于资料提交和上交都有不相同的固定模式,而且一口井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一件或一档实验资料,有的钻井一次有二十几份实验资料。如果每一份都要单独上交的话,就必然有一部分相同的内容要重复二十几次,很容易出错,且很繁琐。解决此问题是通过小程序,实现一起导入,不仅确保无误,而且也相对轻松。具体表格如下:
第八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
由于网络上交有很多必填项目,如果不填,就根本无法上交。资料管理员在做网上发单时要结合实验资料原件来逐项填写,多次复核无误后才能上交。千万不能出错,因为一旦上交后,就必须要求上级返回才能修正;如果是空号还无法消除,空号一直会存在,为以后的统计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42 实物上交
本单位有自己的实验室,但能完成的实验项目有限,还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委托外单位进行实验,各实验单位的成果资料文件样式各不相同,因而就存在多种实验资料的格式。且从实验单位上交到相关资料单位还要经过 2 个以上的交接环节,交接的环节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还有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实验单位交给管理单位的资料往往只是打印一份,其他几份是通过复印机复印后再进行装订的,会出现装订错、少复印等现象。要想降低出错的概率,首先就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实验单位通过严格检查,确定无误后再上交。
5 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成果资料的上交管理是一项持续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成果资料的上交质量。资料管理员要做好纸质、电子文档形成前的检查、验收等专项工作,同时要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掌握网上上交途径和新方法,保证安全、完整、准确、有效地为石油勘探开发研究提供服务。
导语:企业执行力是近几年国内外新兴的一个世界性课题,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需要一支具有高度执行力的队伍支撑企业经营管理,从而获得长久、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
企业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和对策一、 执行力基本内涵
执行力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其核心是指集体或个体把思路、战略、决策、规划与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从大处讲就是指完成预定目标,贯彻战略意图,把计划方案、要求变成现实的操作能力,实际就是一种贯彻落实的能力;
小处讲就是指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说就是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具体说就是每个员工在每一阶段、每项工作过程都能一丝不苟落实。那它是通过什么进行评估的呢它是通过执行的结果、效果来进行评估的,没有结果就不存在执行,如果这个结果不好,说明执行力不好。可以说执行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做”的问题,加强执行力建设,就是解决好“做什么”、“如何做”、和“做得怎样”等问题。
有关调查表明:成功的企业,20%靠战略,60%靠企业各级管理者的执行力,其余是运气等因素所以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说在企业发展速度要加快、发展质量要提高、发展规模要扩大、企业寿命要延长的条件下,除了企业的决策层要不断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制定出好的战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施这一战略的执行力,那么企业执行力差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二、企业执行力差的原因
(一)目标战略
战略是企业的目标、方向和灵魂,执行是实现目标、方向的过程,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企业光有宏伟的战略而得不到贯彻落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终会被淘汰。但如果一企业没有战略是绝对不可取,因为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雷达,定义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没有发展的雷达,企业的大船就会失去方向;如果战略目标错误,那么企业的执行力越强会距成功的距离越拉越远。所以企业在制定战略时一定要正确合格才能有利于执行。
(二)组织因素
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它是企业目标实现的可靠保证。一个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明确、权责是否一致都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制度因素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不执行,也成不了方圆。许多企业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在制订制度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有了制度得不到好的执行。比如说(1)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人性化不利于执行。
(2)管理者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就仓促出台,经常性的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3)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控制执行效果的重要环节是:谁,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和效果评价。缺乏检查、监督,忽视了管理的全程剖析和监管,或者监督方法不正确,或者根本没人监督。有些是执行结果缺乏合适的评价、考核机制和激励措施,忽略了执行细节的到位程度,使得执行结果不了了之。
(四)缺少大家认同企业文化
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如何治国理政时说过:“自古皆有死,民无信而不立”,孔子认为老百姓没有什么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他认为的这种信仰的力量足可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而对于企业来讲,文化就好比信仰,它是一种无形力量,它会指引人,激励人,凝聚大家的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最后形成一股合力,这样才能最后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而我们很多企业正是缺少这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在执行中没有自觉性才导致了企业执行力差。
(五)个体因素
在前面我们提到组织架构,我们得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组织架构,那么这个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过程。我们得考虑管理层次、管理跨度、管理部门、管理职能等诸多因素。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管理层次不能太多,越多信息越容易失真,根据这个理论我们把企业里的人也就是执行层次大致分为三层:基层、中层、高层。
基层:是员工层、操作层,很多企业执行力差老板首先怪罪基层,其实是不对的。事实上只要业务流程规范,对他们激励到位他们是很有执行力。
中层:承上启下,在高层与基层间起上传下达的作用所以他们要有应变能力,应对高层的变化。高层决策发生变化中层要及时应变,根据高层的决策做出反映向下传达,如果中层没有这种应变的能力,那么他是没有执行力。
高层:决策层、战略层。这个层次要善于变化,根据内外环境进行及时准确的变化,正像二十几年前生产黑白电视机,而今你不进行变化,还在生产那么还有市场吗企业不倒才怪。所以作为高层的领导没有善变能力企业目标自然难以实现。
三、提高企业执行力方法
执行力提高的方法很多,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作为个体里的基层我们要有良好的工作心态,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等;中层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高层要及时、准确决策、要会识人,会培养执行力强的人等,可以说根据原因我们能找到相应的对策。但对于提高企业执行力我认为应该遵循:外部出问题,从内部找起;员工出问题,从领导找起;工作出问题,从自身找起;经营出问题,从管理找起。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执行力。那具体如何提高呢根据动态控制原理(PDCA)我认为:
第一,成功决策: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
任何一个企业在考虑自己的战略其实就已经开始了真正的执行。所以我们要考虑:
1、这个战略是不能执行的――措施
2、这个措施是贯彻不下去的――检查
3、检查是没有用的――奖罚
第二,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
企业中执力弱,很多表现为命令或计划的结果与当初设计的不一样,走了形。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如果执行者不参加,上下级之间没有良好沟通,执行者对管理者制定的这个计划缺少认同感,那么由此将导致被动执行。员工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计划,效果又怎么会好呢所以要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让员工认同你的决策。
第三,建立一套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估体系。
企业应该建立一套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估体系,对于操作层的执行结果我们要及时进行评估,看是否及时准确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并根据结果及时进行奖罚这样才能有利于执行
第四,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措施。
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