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报师恩的诗句

有关报师恩的诗句,第1张

1 关于难报师恩诗句

关于难报师恩的诗句 1描写师恩难报的诗句

颂老师

恰似华灯心照明

如同晓日放春晴。

嬉童顿悟师恩诲

一片书帆碧水盈。

赞老师

老师哺育显真情

学子承恩铭记心。

但盼成才报恩泽

师生情谊万年青。

颂师情

宛如红烛泪垂尽。

犹似春蚕丝吐无。

只为蒸蒸桃李上

青春尽付好蓝图。

甘泉的来源

谆谆教诲胜亲情

滴滴甘泉启慧灵。

师爱无私红烛照

真真心意赞园丁。

2师恩难忘诗句长一点

1、师恩难忘意深浓,桃李人间茂万丛历苦耕耘勤育李,谆谆教诲记心中

2、程门立雪古今传,师训铭心重似山佳日欣临鸣鼓乐,吾家未忘校园艰

3、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天下桃李,悉在公门

5、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走着,走着,不断地走着当我疲惫懈怠时,记忆中就会浮起您坚定的面容,坚毅的声音,坚韧的精神老师呵,您教会了我生活,我怎能将您忘怀!

6、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7、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8、您谆谆的教诲,化作我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行为的规范……我感谢您,感谢您对我的精心培育

9、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10、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3关於师恩的诗句

谢师恩 来源: 作者: 王处一 体裁: 词 谢师提挈沉沦外。

生死难交代。不堕轮回超法界。

诸天运度,化生无相,一点圆明在。荡摇浮世常安泰。

闲把琼芝采。护法君威力大。

流铃掷火,扫尘千里,屏尽诸魔害。 报师恩 来源: 作者: 丘处机 体裁: 词 一横嘉景日常新。

古柏森森四季春。福地清高稀俗事,名坛时复会仙宾。

人人尽喜生中国,户户虔心敬上真。唯愿诸公皆省悟,同登无漏出红 报师恩 俗瑞鹧鸪 王哲 地仙中仙与天仙。

认得三田月正圆。自己若能施笑面,那人未肯便兴拳。

撇弄脚虚粘地,猛烈回头合上天。若被利名牵绊住,十分失了好因 报师恩 俗瑞鹧鸪 王哲 地仙中仙与天仙。

认得三田月正圆。自己若能施笑面,那人未肯便兴拳。

撇弄脚虚粘地,猛烈回头合上天。若被利名牵绊住,十分失了好因 报师恩 藏头 拆起云字 王哲 言云语莫听闻。

眼味香不属君。内减除人我相,前无有死生分。

圭和合凭三照,水焚烧按九雯。又武平清净出,头临月弄祥云。

报师恩 王哲 为何不倦写诗词。这个明因只自知。

一笔书开真正觉,三田般过的端慈。回光返照缘观景,固蒂深根恰及时。

密锁玄机牢闭户。唤来便去赴瑶 报师恩 俗瑞鹧鸪 继重阳韵 马钰 弟兄雠解遇风仙。

从此和同喜面圆。不习儒风不义手,便遵道教便擎拳。

九主弱决救离於地,七祖起升得上天。更对师前当发誓,化人修善结 报师恩 继重阳韵 藏头 拆起云字 马钰 云言语已曾闻。

下山侗再告君。诀传来成造化,情咄去没毫分。

圭烂饮醺醺醉,卯相吞灿灿雯。义显彰真宝录,京山上个眠云。

报师恩 继重阳韵 马钰 今朝跪领本师诗。秘密玄机喜得知。

勘破万缘忘假相,涤除六欲起真慈。男婚女嫁休心日,意灭情忘舍俗时。

恭从吾师云水去,将来决定到天 谢师恩 王处一 谢师提挈沉沦外。生死难交代。

不堕轮回超法界。诸天运度,化生无相,一点圆明在。

荡摇浮世常安泰。闲把琼芝采。

护法君威力大。流铃掷火,扫尘千里,屏尽诸魔害。

谢师恩 赠皇亲四官人 王处一 出尘同结逍遥伴。更不争长短。

自有元初真容面。增延福寿,妙通玄奥,品位重迁换。

静调龙虎常交战。灵宝攒心转。

四大光明同一炼。升烟降雾,电驰雷震,瞥地神童现。

谢师恩 赠众道友二首 王处一 玉阳一遇疑云断。不落升沉绊。

试问青州云侣伴。俱怀妙用,每持斋施,步步心香爨。

福星空外明昭焕。应化真无乱。

宝璧瑶花通内观。金丹结就,紫书来诏,指日登云汉。

谢师恩 王处一 随缘顺化行方便。岂敢微生倦。

唯望英豪皆向善。遵崇内教,外施洪行,各把顽心炼。

两肩童子相攀恋。报应头头显。

家道兴隆多喜宴。同跻福寿,永除灾障,勿昧修真愿。

谢师恩 请观额度牒 王处一 须知尘世光阴短。当种福兴仙观。

浩劫长存功德案。添名注寿,补还愆过,出了阴司管。

庆云缭绕恩无断。霞友云朋唤。

共赏仙花香烂熳。流霞泛饮,醉归何处,宴息蓬莱馆。

谢师恩 赠福山县仁寿保善众 王处一 福山仁寿堪予羡。各各施方便。

感得天公垂照管。迁恩布德,灭衍消过,福禄随年转。

搜真去假心无变。渐渐通修炼。

俱得拿云亲手段。先亡往逝,尽令超度,满却平生愿。

谢师恩 李悟真索 王处一 大都七宝真如体。不可空抛弃。

玉藏常收无根水。纯阳锻炼,滴成珠露,变化真祥瑞。

三般妙物腾空戏。雪暖金花丽。

无色神容方显异。鸾骖凤驾,一升霄汉,占断清凉位。

谢师恩 答皇亲见召 王处一 三冬凛冽彤云布。六出飘飞絮。

地冻天寒难进步。满途冰雪,唤回童稚,且向茅庵住。

贵州大醮无推诉。必要功圆聚。

远逝新亡皆济度。加持妙道,展舒云宴,一会朝元去。

谢师恩 警俗回心 王处一 好儿好女心头气。生死难相替。

不测无常先到你。皮囊臭烂,骨骸分散,空惹冤家泪。

悟来不使心猿戏。慧剑磨教利。

六贼三尸都趁离。炎炎紫焰,载搬丹宝,上献三清帝。

谢师恩 文登丹霞观二首 王处一 市民官吏同兴观。立志皆无倦。

起建丹霞功不浅。修真修浩,绝除贪爱,一点重明显。

混元三界光辉满。了了登云汉。

下拔存亡都著岸。施弘正道,永超无碍,有个灵童唤。

谢师恩 王处一 保身功德须圆满。认取元初面。

早把前程同了干。三田运度,二仪交泰,上下光明贯。

知音推举相邀唤。此理诚幽远。

皆作天元真法眷。神超云外,更留名姓,记在丹霞观。

谢师恩 赠赣榆善众 王处一 神光欲列真仙法,道德休轻弃。默养玄珠无玷。

五般光彩,一轮圆相,见了生惭愧。两条玉路分天地。

个内呈嘉瑞。跃入云霄朝玉帝。

永无生灭,到兹方契,般若经中偈。 报师恩 虢县渭南里 丘处机 一方胜景满川稀。

水竹弯环四面围。簇槛名花红冉冉,当门幽桧绿依依。

争歌稚子春风舞,巧灵禽晓树啼。社内人家三十户,崇真修道压? 报师恩 丘处机 一横嘉景日常新。

古柏森森四季春。福地清高稀俗事,名坛时复会仙宾。

人人尽喜生中国,户户虔心敬上真。唯愿诸公皆省悟,同登无漏出红 报师恩 赠众道友 丘处机 神仙缥缈太虚私。

世俗无由得见之。幸遇门庭开教化,临逢斋醮莫推辞。

担家造孽常终日,作福治心只暂时。更到时来心不谨,终身何以报恩 报师恩 疏慵 丘处机 懒看经教懒烧香。

兀兀腾腾似醉狂。日月但知生与落,是非宁辨短和长。

客来坐上心慵问,饭到唇边。

4关于师恩难忘的句子七句

1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一丝不苟地工作,使我们茁壮成长…… 2一方黑板,描画悲欢离合人生七彩,几支粉笔播撒知识智慧真理博爱,三尺讲台,传承历史现在和未来3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4 一支粉笔,一副眼镜,一根教鞭,一摞书籍,一片痴心,永远难忘的是您讲课时飞溅的唾沫,不是甘露胜是甘露5老归江上寺,不忘旧师恩6有一种情感不能相守却天长地久,有一种付出不计回报却没有尽头,有一种坚持不离不弃却永不放手老师,感谢您用心关爱我们每一个人7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棵树曾为我遮荫,有一盏灯曾为我照明;有一句话曾让我警醒,有一首歌曾让我忠情;有一双手曾给我支撑,有一个人曾助我远行光影流转,师恩难忘。

5关于古人感谢老师的诗句

一、《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明·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远师 唐 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三、酬问师 唐 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

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

四、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五、老师颂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

6关于恩师的古诗

五绝 远师 唐 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五绝 酬问师 唐 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玉壶存冰心

朱笔写师魂

谆谆如父语

殷殷似友亲

轻盈数行字

浓抹一生人

寄望后来者

成功报师尊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感谢 老师 诗句

诗句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 烛泪成灰秋更稠。

诗句加语句如下:

1、老师像一座通向知识海岸的长桥。

2、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

3、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4、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昔之设学校,教养之法,师生问对,愤悱开发,相与曲折反复,谆谆善诱。

6、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

7、师友相从气义同,报恩惟有厉清忠。长绳难系青春日,心迹兼忘出处通。

8、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路遥山高水长。

9、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10、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11、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12、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

13、桃礼不言,下自成蹊。

14、师门立雪得心传,诏恩分务许优闲。凫飞难学王乔舄,身世相忘象外天。

15、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8表示感谢师恩的诗句

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代郑燮《新竹》

白话翻译: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白话翻译: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白话翻译: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白话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代罗隐《蜂》

白话翻译: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1中国古代朝代科举考试有关的诗句有那些

科举考试悲喜诗

--------------------------------------------------------------------------------

2006年06月14日 10:14

自隋一代开科取士以后,科举考试成了读书人踏入仕途的唯一通路,因为事关荣华富贵,无不梦寐以求金榜题名。然称心如愿的毕竟极少数,也因此有大悲大喜,往往表现了在字里行间。

旧有夸世间得意事,把金榜题名时与洞房花烛夜并列为特大喜事。人逢喜事精神爽,金榜题名者如沐春风,飘飘然得意之至,代表作要数唐孟郊的《登科后》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制,新科进士要举行多种显示其荣耀的庆贺活动,其中一项,是游览京都长安著名花苑。诗人陶醉在美好前途中,过去的穷困潦倒也不值一提了。

唐朝诗人王建中举后同样的心花怒放,挥毫疾书: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二十七岁考取了进士,是十七名新科进士中最年轻的一个,参加了长安“雁塔题名”后,兴奋得夜难成寝,书写了《登第》诗,自豪之情洋溢: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又有《及第诗》,写的也是题名金榜后的喜悦与意气洋洋: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唐袁皓《及第后作》,自比蓬莱岛上神仙,又如展翅高空九万里的大鹏,自夸月宫折桂易哉勿难: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惊。

宋代的梁灏屡试不第,但他并不气馁,苦读如新,有道是天道酬勤,终于在耄耋之年的八十二岁时中了进士,钦点头名状元,兴奋之余写道:

白首穷尽,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这位高龄状元真是老当益壮,自称较之传授《尚书》的伏生还年轻八岁,比辅助周文王的开国功臣姜子牙只大了二岁!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逃不出名落孙山的命运,失望与痛苦可想而知。唐时众多考生落榜后不回家,留在京都长安,既为下一次考试作准备,又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如常建的《落第长安》:

家园好在尚留秦,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这首七律的大意谓:榜上无名感到羞?,回乡恐怕黄莺花草也会嘲笑,所以家园虽好还是留在长安再一年。

豆卢复《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诗,也是自感羞愧,只是换了一个无颜面对的对象,意谓借住长安沉浸在忧愁中忘了春天到来,听到莺歌才知柳条发了新芽,年复一年落第后东回家乡,实在不好意思向长安客栈的店主告别:

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因考场失意而悲泣者大有人在,更有屡试不第年年伤心落泪的,请看钱起《长安落第》:

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

还有为落榜写下绝命词一死了之的,据清代笔记《冷庐杂识》载,咸丰年间江南乡试,一个浙江山阴(今绍兴)的胡姓考生,在考卷上题写云:

黄土丛深白骨眠,凄凉情事渺秋烟。何须更作登科记,修到鸳鸯便是仙。

未待放榜,这个考生已发疯致死,原因是一次又一次榜上无名绝望到顶。无怪乎古人将科场落第列为人间四大失意事之一:

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2关于“科举考试”的励志诗句有哪些

1、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2、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一本白卷交还你,状元归去马如飞。

《鹤冲天·黄金榜上》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登第报家人》 董德元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

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省试湘灵鼓瑟》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湘,愁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3描写“古代科考或赶考”的诗句有哪些

1、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唐代:韦庄《喜迁莺·人汹汹》

译文:彩色旌旗一队队绚烂如天上虹霓,绛红色仪仗一排排壮丽如彩霞,引领着中举的士子去拜见皇后。

2、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唐代孟郊《登科后》

白话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3、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自谓出太早,已有车马行。 ——唐代: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

译文:晚上驾着马车去送举人,东方还没有天明。自己以为自己出来的已经够早,没想到路上已经有了马车行走。

4、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宋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译文: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5、时光似箭如流星,进京赶考求功名。——近现代:卢青山《同前述其歌》

译文:时间如射箭一般如流星一般划过,急着进京赶考去求取功名。

4古代学子进京赶考赶考高中的诗句有哪些

1、唐代·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2、唐代·赵嘏《喜张沨及第》: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译文: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3、唐代·杜牧《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译文: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榜上三十三位及第者都骑马向长安进发。关中的少年朋友们,你们多准备美酒吧,我们很快就会把春色带进关内来。

4、唐代·章孝标《及第后寄广陵故人(一作寄淮南李相公绅)》: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译文:进士及第比任官更为荣耀,我现在好比镀了金,出京回家省亲。旅程已经快要到扬州,故寄此诗报告朋友们,请大家洗净眼睛,改变对我的看法。

5、唐代·白居易《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译文:在慈恩塔下我们曾一起留刻名字,而我是一行十七人中最年轻的啊!

5关于科举考试的诗句有哪些

1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2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3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董德《登第报家人》

4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白居易《及第诗》

5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唐袁皓《及第后作》

6 家园好在尚留秦,作明时失路人。——常建的《落第长安》

7 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豆卢复《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

8 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钱起《长安落第》

知识延展: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译文:

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

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

这首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或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王维与丘为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作此诗时王维正在京城做官,对丘为落第表示同情和惋惜,并对自己虽为京官,但无力帮助丘为深表歉意。

6与考试有关的诗句都有什么

1柳永(宋代)《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2朱庆馀(唐代)《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3高蟾(唐代)《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4张籍(唐代)《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5孟郊(唐代)《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6钱起(唐代)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 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7黄庭坚(宋代)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诵书声

南窗读书声吾伊,北窗见月歌竹枝。我家白发问乌鹊,他家红妆占蛛丝。

屋山啼乌儿当归,玉钗罥蛛郎马嘶。去时灯火正月半,阶前雪消萱草齐。

8陆游(宋代)陈阜卿先生为两浙转运司考试官时秦丞相孙以

冀北当年浩莫分,斯人一顾每空群。国家科第与风汉,天下英雄惟使君。

后进何人知大老?横流无地寄斯文。自怜衰钝辜真赏,犹窃虚名海内闻。

9元稹(唐代)自述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10苏轼(宋代)武昌西山(并叙)

嘉祐中,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溪山间。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试馆职,与圣求会宿玉堂,偶话旧事。圣求尝作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因为此诗,请圣求同赋,当以遗邑人,使刻之铭侧。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忆従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7古代中了状元,或者考试高中后,描述骑马的古诗句有哪些

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游慈恩寺,一时兴起,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不料,此举引得文人纷纷效仿。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他们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在雁塔题名的人当中,最出名的要算是白居易了。他27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又如另一位新科进十刘沧写道:“紫毫粉壁题仙籍”,简直以为自己是天上的文曲星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南园》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管子· 五辅第十德有六兴礼有八经权有三度》诗解

题文诗:

德有六兴,开辟田野,建造住宅,讲求种植,

劝勉士民,鼓励耕作,修缮房屋,谓厚其生

广开财源,疏通积滞,修筑道路,便利客商,

送往迎来,输之以财疏导水潦,通沟 决渚,

溃清泥滞,疏通河道,修渡搭桥, 遗之便利

薄敛轻赋,弛刑赦罪,宽宥小过,谓宽其政

敬养老人,慈济幼孤,体恤鳏寡,关心疾病,

吊慰祸丧,谓匡其急寒者衣之,饥者以食,

匡扶贫窭,赈济罢露,资助乏绝,谓振其穷

六者既布,民得所欲,然後听上,政可善为,

至德以兴,至德真情,真情所至,不得不兴

礼有八经,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

贫富有度圣王真情,饬此八礼, 各得其宜:

为人君者,中正无私;为人臣者,忠信不党;

为人父者,慈惠以教;为人子者,孝悌以肃;

为人兄者,宽裕以诲;为人弟者,比顺以敬;

为人夫者,敦蒙以固;为人妻者,劝勉以贞

下此八者,礼之经也:下不倍上,臣不杀君,

贱不逾贵,少不陵长,远不闲亲,新不闲旧,

小不加大,*不破义知礼恭敬,恭敬尊让,

少长贵贱,不相逾越,乱患不作,至礼以谨

权有三度,上度天祥,下度地宜,中度人顺

天时不祥,则有水旱;地道不宜,则有饥馑;

人道不顺,则有祸乱;三者之来,政之自召

审时举事,以事动民,以民动国,国动天下

至权知变,变以得时,得时适宜,至宜至和,

和以至情,真情不变,情通天地,至权有度

正文:

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所谓六兴者何?曰:辟田畴,利坛宅。修树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此谓厚其生。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通郁闭,慎津梁,此谓遗之以利,薄徵敛,轻征赋,弛刑罚,赦罪戾,宥小过,此谓宽其政。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此谓匡其急。衣冻寒。食饥渴,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此谓振其穷。凡此六者,德之兴也。六者既布,则民之所欲,无不得矣。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後听上,听上,然後政可善为也,故曰德不可不兴也。(管子10五辅)

译: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什么叫六兴呢?回答是:开辟田野,建造住宅,讲求种植,劝勉士民,鼓励耕作,修缮房屋,这叫作改善人们生活。开发潜在的财源,疏通积滞的物产,修筑道路,便利贸易,注意送往迎来,这叫给人们输送财货。疏浚积水,修通水沟,挖通回流浅滩,清除泥沙淤滞,打通河道堵塞,注意渡口桥梁,这叫作给人们提供便利。薄收租税,轻征捐赋,宽减刑罚,赦免罪犯,宽恕小过,这叫作实施宽大的政治。敬养老人,慈恤幼孤,救济鳏寡,关心疾病,吊慰祸丧,这叫作救人之危急。给寒冷的人以衣服,给饥渴的人以饮食,救助贫陋,赈济破败人家,资助赤贫,这叫作救人之穷困。这六个方面;都属于兴举德政。这六项能见之实行,人民所要求的,就没有得不到的了。人民的欲望必须得到满足,然后才能够听从上面;听从上面,然后政事才能办好。所以说:德政是不可不兴的。   

曰:民知义矣,而未知礼,然後饰八经以导之礼。所谓八经者何?曰: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故上下无义则乱,贵贱无分则争,长幼无等则倍,贫富无度则失。上下乱,贵贱争,长幼倍,贫富失,而国不乱者,未之尝闻也。是故圣王饬此八礼,以导其民;八者各得其义,则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为人父者,慈惠以教。为人子者,孝悌以肃。为人兄者,宽裕以诲。为人弟者,比顺以敬。为人夫者,敦蒙以固。为人妻者,劝勉以贞。夫然则下不倍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陵长,远不闲亲,新不闲旧,小不加大,*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夫人必知礼然後恭敬,恭敬然後尊让,尊让然後少长贵贱不相逾越,少长贵贱不相逾越,故乱不生而患不作,故曰礼不可不谨也。(管子10五辅)

译:我们说:人民知道“义”,而未必懂得“礼”。然后就应该整顿“八经”以教民行礼。什么是八经呢?回答是:上与下都有礼仪,贵与贱都有本分,长与幼都守次序,贫与富都守法度。这八个方面是礼的纲领。所以,上与下没有礼仪就要乱,贵与贱不守本分就要争,长与幼没有等次就要叛离,贫与富不依法度就失其节制。上下乱,贵贱争,长幼叛离,贫富失其节制,而国家还不陷于混乱,是没有听说过的。因此,圣明君主总是整顿这八礼以教导人民。八方面都各得其宜,作君主的就公正而不偏私,作臣子的就忠信而不结党,作父母的以教育实现慈惠,作子女的以严肃实现孝悌,作兄长的以教诲实现宽厚,作人弟的以恭敬实现和顺,作丈夫的以专一实现敦厚;作人妻的以贞节进行劝勉。能这样,就可以做到:下不叛上,臣不杀君,贱不越贵,少不欺长,疏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越大,放荡不破毁正义。这八项是礼的常规。所以,人必知礼然后才能恭敬,恭敬然后才能尊让,尊让然后才能做到少长贵贱不相逾越,少长贵贱不相逾越,乱事就不会产生而祸患也不会发作了。因此说:“礼”是不可不重视的。 

(政理)曰:民知务矣,而未知权,然後考三度以动之;所谓三度者何?曰:上度之天祥,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顺,此所谓三度。故曰:天时不祥,则有水旱。地道不宜,则有饥馑。人道不顺,则有祸乱;此三者之来也,政召之。曰:审时以举事,以事动民,以民动国,以国动天下。天下动,然後功名可成也,故民必知权然後举错得。举错得则民和辑,民和辑则功名立矣,故曰:权不可不度也。(管子10五辅)

译:我们说:人民知道务,还未必懂得“权”,然后就该考究“三度”来行动。什么是三度呢?回答说:上考度天时,下考度地利,中考度人和,这就是所谓三度。所以说:天时不祥,则有水旱;地利不宜,则有饥荒;人道不和,则有祸患。三者的到来,都是政事不好招致的。所以说:要审度时机来举办大事,用举事发动人民,用人民发动国力,用一国发动天下。天下动员起来了,然后功业就可以有成。所以,人民必须懂得权衡轻重,然后才举措得当;举措得当,则人民和睦;人民和睦,则功业建立起来了。因此说:权衡轻重这一点,不可不善加考度。

(政理)故曰五经既布,然後逐奸民,诘轴伪,屏谗慝,而毋听*辞,毋作*巧。若民有*行邪性,树为*辞,作为*巧,以上谄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国动众,以害民务者,其刑死流,故曰:凡人君之所以内失百姓,外失诸侯,兵挫而地削,名卑而国亏,社稷灭覆,身体危殆,非生於谄*者未之尝闻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声谄耳,*观谄目,耳目之所好谄心,心之所好伤民,民伤而身不危者,未之尝闻也。曰:实圹虚,垦田畴,修墙屋,则国家富。节饮食,撙衣服,则财用足。举贤良,务功劳,布德惠,则贤人进。逐奸人,诘轴伪,去谗慝,则奸人止。修饥馑,救灾害,振罢露,则国家定。(管子10五辅)

译:五项纲领措施既已施行,然后就要驱逐奸民,查究伪诈,排除谗言邪恶之徒,而且不准听*乱言词,不准造*奢物品。如果人们有*行邪性,传播*乱言词,制造*奢物品,用以取悦君主,惑乱百姓,移国动众,以扰害人民务正业的,要处以死刑或流刑。所以说:凡人君内失百姓,外失诸侯,兵败而国土被削,名卑而国家受害,社程覆灭,自身危殆的,没有不是由于对*乱的喜悦而引起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回答是:*乱的声音悦其耳,*乱的观赏悦其目。耳目之所好,悦其心;放任内心之所好,就伤害人民。伤害了人民而自身不危亡的事,是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我们说:移民垦荒,开垦农田,修筑房屋,国家就能富裕;节约饮食,撙节衣服,财用就会充足;推举贤良,注重功绩,广布德惠,贤人就得到进用;驱逐奸人,查究伪诈,排除谗言邪恶之徒,奸人就消声匿迹;防备饥荒,救助灾害,贩济破败人家,国家就会安定。 

(政理)明王之务,在於强本事,去无用,然後民可使富。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薄税敛,毋苟於民,待以忠爱,而民可使亲;三者,霸王之事也。事有本而仁义其要也,今工以巧矣,而民不足於备用者,其悦在玩好。农以劳矣,而天下饥者,其悦在珍怪,方丈陈於前。女以巧矣,而天下寒者,其悦在文绣。是故博带梨,大袂列,文绣染,刻镂削,雕琢采。关几而不征,市廛而不税。是故古之良工,不劳其知巧以为玩好,无用之物,守法者不失。(管子10五辅)

译:英明君主的急务,在于加强农业,废除无用之物的生产,然后人民可以富裕;选拔贤才,任用能臣,人民就可以得到治理;减轻赋税,不苛求于民,并以忠爱相待,就可以使人民亲近。这三项都是成就王、霸之业的大事。 事物都有根本,而仁义是其关键。 现在,工匠是够巧的了,然而人民需用的东西得不到满足,就是因为君主过于喜欢玩好的器物;农民是够劳苦的了,然而天下还无粮挨饿,就是因为君主过于喜欢珍奇的食品;妇女也是够巧妙的了,然而人们却在无衣挨冻,就是因为君主过份喜欢华丽的服饰。所以,这就需要把宽大的带子裁成窄小的,把肥大的袖子变成窄瘦的,把华丽的服饰染成单色,把刻楼的图案削掉,把雕琢的花纹磨平。关卡上只稽查而不征捐,市场上只存放货物而不收税。 古代的优良工匠,不运用他的智巧来做玩好的东西。所以,无用之物,守法者从不生产。

 《国风·邶风·燕燕》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邶风》中的一篇, 是先秦时代的民歌,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诗歌采用重章复唱的手法,既易辞申意,又循序渐进,且乐景与哀情相反衬;从而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不忍卒读。

 燕燕

 题解:卫庄公妻庄姜送陈女戴妫回家。

 原文

 燕燕于飞1,差池其羽2。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3。之子于归,远于将之4。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5。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6。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7,其心塞渊8。终温且惠9,淑慎其身10。

 先君之思11,以勖寡人12。

 译文

 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

 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

 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

 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

 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注释

 1燕燕:即燕子燕子。

 2差(cī)池(chí)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3颉(xié):上飞。颃(hánɡ航):下飞。

 4将(jiānɡ):送。

 5伫:久立等待。

 6南:指卫国的南边,一说野外。

 7仲:排行第二。氏:姓氏。任:姓。只:语助词。

 8塞(sè):诚实。渊:深厚。

 9终:既,已经。惠:和顺。

 10淑:善良。慎:谨慎。

 11先君:已故的国君。

 12勖(xù):勉励。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赏析

 《燕燕》,《诗经》中极优美的抒情篇章,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论艺术感染力,宋代许顗赞叹为“真可以泣鬼神!”(《彦周诗话》)论影响地位,王士禛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话》)。吟诵诗章,体会诗意,临歧惜别,情深意长,实令人怅然欲涕。

 然而,诗中的送者和被送者究属何人,却众说纷纭。这对理解诗意颇为关键,必须首先明确。《毛诗序》曰:“《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进而认为“归妾”就是陈女戴妫(ɡuī)。《列女传·母仪篇》则认为这是卫定姜之子死后,定姜送其子妇归国的诗。魏源《诗古微》调和上述两种说法,以为这是卫庄姜于卫桓公死后送桓公之妇大归于薛的诗。其中,《毛序》“卫庄姜送归妾”说,影响至今。今人解说《燕燕》者,也往往立足本事,一一比附。其实,“送归妾”之说,既与《史记·卫世家》所载史实不尽相符,也与古代妻妾尊卑之礼有违。宋代王质《诗总闻》因此提出质疑,并认为当是“兄送其妹出嫁”。清人崔述《读风偶识》申述其说:“余按此篇之文,但有惜别之意,绝无感时悲遇之情。而诗称‘之子于归’者,皆指女子之嫁者言之,未闻有称大归为‘于归’者。恐系卫女嫁于南国而其兄送之之诗,绝不类庄姜、戴妫事也。”崔氏据诗篇内容分析其作者,精当有理。笔者认为当从此说,即卫君送其妹远嫁南国。或以为,《燕燕》缠绵悱恻,不类兄妹,而似情人,此见与诗篇末章不合,也对上古民俗未能详熟。文化人类学证明:血亲关系在上古民族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华夏先民特别重视血缘根基,所谓血亲重于姻亲,天伦先于人伦。因此,《燕燕》的惜别之情,如果说出现在妻妾之间是不太可能的,那么,出现在兄长与女弟之间是完全可信的。

 现在,我们以审美的心态来欣赏这首曾使童年的王士禛“枨触欲涕”的万古送别佳作。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

 前三章开首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朱子语类》赞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你看,阳春三月,群燕飞翔,蹁跹上下,呢喃鸣唱。然而,诗人用意不只是描绘一幅“春燕试飞图”。而是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此所谓“譬如画工”又“写出精神”。明代陈舜百《读风臆补》曰:“‘燕燕’二语,深婉可诵,后人多许咏燕诗,无有能及者。”不可及处,正在于兴中带比,以乐景反衬哀情,故而“深婉可诵”。

 接着点明事由:“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父亲已去世《下文可证》,妹妹又要远嫁,同胞手足今日分离,“别时容易见时难”(南唐李煜《浪淘沙》),此情此境,依依难别。“远于将之”、“远送于南”,相送一程又一程,更见离情别绪之黯然。

 然而,千里相送,总有一别。远嫁的妹妹终于遽然而去,深情的兄长仍依依难舍。于是出现了最感人的情境:“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先是登高瞻望,虽车马不见,却行尘时起;后是瞻望弗及,唯伫立以泣,伤心思念。真是兄妹情深,依依惜别,缠绵悱恻,鬼神可泣。前人对此,极为称赞。清人陈震《读诗识小录》说:“哀在音节,使读者泪落如豆,竿头进步,在‘瞻望弗及’一语。”以“瞻望弗及”的动作情境,传达惜别哀伤之情,不言怅别而怅别之意溢于言外,这确为会心之言。

 这三章重章复唱,既易辞申意,又循序渐进,且乐景与哀情相反衬;从而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不忍卒读。

 为何兄长对女弟如此依依难舍四章由虚而实,转写被送者。原来二妹非同一般,她思虑切实而深长,性情温和而恭顺,为人谨慎又善良,正是自己治国安邦的好帮手。你看,她执手临别,还不忘赠言勉励:莫忘先王的嘱托,成为百姓的好国君。这一章写人,体现了上古先民对女性美德的极高评价。在写法上,先概括描述,再写人物语言;静中有动,形象鲜活。而四章在全篇的结构上也有讲究,前三章虚笔渲染惜别气氛,后一章实笔刻画被送对象,采用了同《采苹》相似的倒装之法。

 《燕燕》之后,“瞻望弗及”和“伫立以泣”成了表现惜别情境的原型意象,反覆出现在历代送别诗中。“伫立以泣”的“泪”,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艺术意象之一。谢翱《秋社寄山中故人》“燕子来时人送客,不堪离别泪湿衣”,可谓对《燕燕》诗境最简当的概括。“瞻望弗及”的惜别情境,则被历代诗人化用于不同的送别诗中。如李白用于朋友惜别,苏轼用于兄弟惜别,张先用于情侣惜别,何景明《河水曲》“君随河水去,我独立江干”似刻画夫妇惜别(参阅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燕燕》,确为万古送别之祖。(陈文忠)

 读解

 人生离别在所难免,如何离别,却显现出不同的人际关系和人生态度。

 最让人心荡神牵的是诗意的离别。一步三回头,牵衣泪满襟,柔肠寸寸断,捶胸仰面叹,伫立寒风中,不觉心怅然。这是何等地感人肺腑!维系着双方心灵的,是形同骨肉、亲如手足的情义。

 这种情景和体验,实际上是语言无法描述和传达的,困为语言的表现力实在太有限了。一个小小的形体动作,一个无限惆怅的眼神,默默长流的泪水,都是无限广阔和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的直接表达。任何词语在这些直接表达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空洞乏味的,毫无诗意可言的。

 离别以主观化的心境去映照对象、风物、环境,把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把没有人格的事物赋予人格,把他人化作自我,把细微末节夸大凸现出来。这时,物中有我,我中有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和心直接碰撞和交融。

 我们的祖先赋予了离别以特殊的意味。生离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风啸啸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挑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离别中,人们将内心深藏的真情升华、外化,将悔恨与内疚镌刻进骨髓之中,将留恋感怀化作长久的伫立和无言的泪水,将庸俗卑琐换成高尚圣洁。

 这样,别离成了人生的一种仪式,一种净化心灵的方式。如果上帝有眼,定会对这种仪式赞许有加。

《国风·邶风燕燕》全文解释及赏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293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