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的一废太子剧情背后有何特别的深意

《雍正王朝》的一废太子剧情背后有何特别的深意,第1张

跳出雍正王朝的剧情,来与现实对比一番。首先真实历史中,老十三的确在一废太子时受到波及而被圈禁了一段时间,但具体为何却是语焉不详。而雍正王朝一废太子的剧情中,却是巧妙的加工润色出老十三为何被牵连的具体原因,似乎有以野史或假设剧情来补充正史里没有详细记载的地方之用意。

虽然雍正王朝这些补充不能当真正历史来看待,但也不失为一种新的视角新的视野,还是对人有着不少启发的。同时雍正王朝中老十三相当于替老四顶缸了,因此兄弟二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为老四登基以后为何如此重用老十三做了一个不错的铺垫,这也是雍正王朝的高明之处!

康熙废太子后,大阿哥首先跳出来,在康熙面前表达了自己想当储君的意思,他要替康熙把太子整死,康熙虽然废了太子,但太子是他和最亲爱的皇后赫舍里氏的爱情结晶,为了培养太子他付出了很大心血,他和太子的父子情分还是很深的。大阿哥的话很伤康熙,兄弟之间怎么可以这么无情无意。

伤心的康熙还发现,不光大阿哥,其他阿哥也明争暗斗,争起储位来。这是康熙没料到的。

康熙还不算老,身体也很好,原本想,废了太子,省得他闹腾,自己好安安心心当几年皇帝。至于让谁当储君他根本没想。

皇子们争储位让康熙心力交瘁,他后悔了,后悔当初草率废了太子。于是产生复立太子的想法。

康熙废了太子,现在又要复立太子,出尔反尔,这哪是皇帝该做的。皇帝应该说一不二,吐口吐沫是颗钉。这行为有损皇帝形象。

再者,皇帝是不能错的,废太子说明太子有错,现在人还是那个人,又回来当太子,说明什么?说明康熙废太子的做法错了。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和面子,复立太子之事是不便由康熙说出来的。于是康熙把他最信任的大臣李光地叫来,侧面透漏了复立太子的想法。康熙的意思是让李光地私下里向大臣们透漏皇帝有复立太子的意思。康熙认为大臣们知道了他的意思,都会按照他的意图行事,这样复立太子就没问题了。

过了一段时间,康熙觉得李光地应该把他的意思透漏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启了公推太子行动。

可是,李光地并没有把康熙的意思透漏出去,不是李光地没听出康熙的意思,而是李光地对复立太子不认可。李光地做过太子的老师,非常了解太子,他觉得这个太子不是当皇帝的好苗子。

当然,为了防止万一,康熙还做了另一手准备。行动之初,他说,公推太子,大阿哥胤禔除外,大学士马奇不须参加。马奇是支持八阿哥的带头人,康熙不让马奇参会,意思是通过掐掉马奇,排除八阿哥胤禩。当时最有竞争力的就是大阿哥和八阿哥,把这两个人去掉,废太子就自然显露出来。到这时,康熙觉得复立太子,万无一失。

大臣们不知道康熙想复立太子,只知道康熙要公推太子。公推太子那天,马奇装作不知道照样来到会场,而且在手心里写个八字,挨个给人看,相当于公开为八阿哥拉票,结果八阿哥全票被推举为太子。

当康熙看到推举结果时,先是吃惊,后是气愤,当即宣布,投票结果无效,重新投!

大臣们觉得,感情这皇帝说话也不算数啊!没办法,人家是皇帝。

康熙本来要维护自己的面子,但最终失了面子。至于公推太子是荒唐还是阴谋,您来判断。

雍正王朝是一部颇有深意的电视剧,剧中每个人的对话和行为,都不是随便为之的,都是带着一定的深意的,在剧中有一段情节,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就是四阿哥胤禛的谋士邬思道在太子被废后,建议四阿哥胤禛保举废太子付出,邬思道为什么会建议四阿哥胤禛这么做呢邬思道的行为是对太子好处呢?还是对太子另有阴谋呢?

首先要说明一下,邬思道建议四阿哥胤禛保举废太子复出的举动并非有什么阴谋,只是一种政治手段而已,邬思道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了解康熙皇帝,他知道康熙皇帝还对废太子胤礽抱有希望,甚至还会再次复立太子胤礽,邬思道建议四阿哥胤禛这么做,也是为了让四阿哥胤禛博得康熙皇帝的欢心,而且四阿哥胤禛本来就与废太子胤礽关系不错,四阿哥胤禛推举废太子胤礽更加合乎情理,令人信服。

另外还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在废完太子胤礽没多久后,康熙皇帝有些后悔了,当时作为皇帝又不好朝令夕改,因此康熙皇帝便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让朝臣们推举新太子的人选,通过这次推举新太子人选也来测试一下,朝中官员们对于废太子胤礽的态度。

随后推举的新太子人选,令康熙皇帝失望了,大臣推举的人选是八阿哥胤禩,这个结果和康熙皇帝预想的结果相差甚远,康熙皇帝在看到这个结果后,失望中带着生气,于是康熙皇帝将气撒在了带动朝中大臣推举八阿哥胤禩的佟国维身上,另外就是差点成为新太子的八阿哥胤禩,佟国维先是被康熙皇帝怒斥,康熙皇帝在怒斥完佟国维后,佟国维被夺去官位。

康熙皇帝因为念其与佟国维亲戚关系和所做的贡献,只是夺去了官位,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的惩罚,八阿哥胤禩也受到相应的训斥,除此之外,也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罚,而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由于听从邬思道的建议保举废太子胤礽而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这招看似是不争,但其实也是争了,这个争,主要是争得康熙皇帝对于四阿哥胤禛的好印象,因为争夺储位之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太过着急反而会适得其反,只有慢慢的赢得康熙皇帝对于四阿哥胤禛的好感,四阿哥胤禛才会取得胜利,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邬思道在最初建议四阿哥胤禛保举废太子胤礽付出的行为是对的。

邬思道之所以能帮助四阿哥胤禛取得最后的胜利,主要是因为邬思道将康熙皇帝的心理和帝王心术猜得透透的,康熙皇帝的每一个行为背后的深意,邬思道都解读的十分正确和透彻,邬思道在之前的情节中,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太子的名分早已定下,太子做了三十多年,朝中关系和政局也变得十分复杂,谁让太子倒台,将不容于朝廷,不容于天下,最终也不容于皇上,事实也确实向邬思道所说,让太子胤礽倒台后的八阿哥胤禩,从推举八阿哥胤禩新太子人选的事件发生后,八阿哥胤禩不仅没有当上太子,反而使得康熙皇帝从内心当中讨厌其八阿哥胤禩,对于八阿哥胤禩也没有重用和信任。

反而四阿哥胤禛由于废太子胤礽付出,得到父亲康熙皇帝的赞赏后,因此也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和信任,康熙皇帝对于四阿哥胤禛的态度也跟其他的皇帝不一样,虽然表面上康熙皇帝一碗水端平,但是实际上康熙皇帝在心里萌生了想要四阿哥胤禛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想法,不过这都是在第二次废掉太子之后,不过康熙皇帝不会表现的十分明显罢了,之所以不明显的表露继承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自己所所选的继承人最终会落得和废太子胤礽一样的结局,这一点是康熙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

另外就是推举新太子人选就是个幌子,虽然康熙皇帝从善入流,是个明君,但是也不是什么事都听从大臣的,康熙皇帝是有自己判断的,新太子人选根本就不是推荐就能坐上太子之位的,最终的决定权是在康熙皇帝那里,康熙皇帝想要复立太子那也只是一句话的事,只是看康熙皇帝愿不愿意罢了。

事实证明康熙皇帝心中还是想要复立太子胤礽的,即便太子胤礽曾经让康熙皇帝失望过,失望归失望,太子胤礽毕竟从小是在自己身边长大,太子胤礽成为现在这样,康熙皇帝觉得自己也是有一定的责任的,因此在康熙皇帝在第一次废掉太子胤礽之后,还想要再给太子胤礽一次机会,不过最后太子胤礽还是令康熙皇帝失望了,使得康熙皇帝最终选择废掉太子胤礽,永不复立。

而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通过保举废太子胤礽的付出,体现了与太子胤礽的手足情深,这一点是康熙皇帝喜欢看到的,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也算是投其所好,不然怎么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呢。

邬思道会选择让四爷保举废太子,而不是推荐自己是考虑到了朝廷以及皇帝的心理才做出的这种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太子被废,四阿哥一直是以冷面王的形象出现。所以对于朝露大臣来说其实他们更偏向八贤王而不是四阿哥。这事四阿哥自己知道,所以他清楚如果真的pk大臣站队的话,四阿哥PK不过。所以真的单纯由大臣推荐的话,他本身可能就比不过八阿哥,再加上枪打出头鸟,你既然被推举了,你也就站在了台前上,会被别人盯死,会被别人忌惮。

而且这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大臣他们的站队,还需要考虑到皇上的心理。其实主要是皇上心里想怎么样,大臣就算举荐了,皇上一句否定也啥用不管。邬思道心里明白,现在。皇帝对于权势是抓的紧紧的,他不希望有人能够撼动他的位置,但是他已经老了,而他的儿子们也已经成长起来了。所以他更希望的是纯臣,是孝子。而不是大逆不道想跟老子抢位置的逆子。正是如此,他知道一旦四阿哥被大臣举荐,尤其是大批的臣子举荐他,这。代表着他结党营私了,代表着他拉拢朝臣了,更代表着他惦记皇上屁股下的那个位置。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皇帝看到这种情形能干吗?所以一旦真的被特别多的大臣举荐,皇帝只会对他更加的忌惮,而不是真的顺从朝臣的心意去立他为太子。说白了,其实这次推荐太子就是一次试探,看看有哪些皇子有了不成之心,顺便还能摸清他手里的势力有多大。

邬思道其实也是明白了这一点,但是必须得举荐一位太子呀。真要举荐八阿哥,四阿哥心里不甘心,而且太假了。皇帝一看就知道是在演戏,所以举荐废太子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毕竟四阿哥在太子没倒的时候就是太子党,一直为太子做事,举荐太子体现了四阿哥兄友弟恭啊。

再则,太子毕竟是皇上亲手抚养长大的,真的是一把屎一把尿又当爹又当娘养起来的。所以皇帝其实对他还是有感情的,只不过没有自己的权势重要而已。在加上当时的情况,皇帝也希望太子出来平衡朝堂。所以邬思道才想让四阿哥举荐废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康熙带着一大帮阿哥们,巡幸塞外,发生了三件事,这三件事成了康熙一废太子的诱因。

第一件事,小阿哥胤祄病重,康熙非常着急,而太子该玩玩该乐乐,没有表现出任何同情心。

第二件事,大阿哥胤禔状告太子暴虐。说太子对待王公贝勒肆意凌辱,对待大臣士兵,张嘴就骂,抬手就大打。

第三件事,康熙发现太子深夜到自己住的帐篷外,透过缝隙向内偷窥。

这三件事勾起了康熙对太子的不满情绪,康熙下决心废黜太子。康熙对太子都有哪些不满情绪呢?看看康熙废太子给出的理由就明白了。

康熙的理由是,“赋性奢侈”、“暴虐*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

赋性奢侈,太子花钱大大脚,钱不够用,向国库借,还不上就卖官鬻爵。

暴虐*乱,暴虐就像胤褆告发时说的那样,太子不尊重人。*乱是指太子与康熙的小妾郑春华私通。

语言颠倒,竟类狂易,是说太子太狂傲,接受群臣朝拜规格太高,处理事情权力太大,暗射太子有夺权想法。

胤礽是皇后赫舍里氏的儿子。赫舍里氏和康熙是患难夫妻。康熙对赫舍里氏感情很深,爱屋及乌,他对胤礽非常好,两岁就立他为太子。赫舍里氏死得早,为培养胤礽,康熙付出了很大心血。胤礽小时候,康熙对他十分满意。胤礽渐渐长大,生出许多毛病,康熙主要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康熙的包容使胤礽的错误越来越严重。

不管怎么说,康熙是一位伟大的古代君王,他要考虑大清的未来。看到太子的表现,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难道这就是大清朝未来的皇帝?把皇权交给他能放心?这时康熙的思想一定很矛盾。

但是要废掉太子,他真的不甘心,他为太子付出了太多的情感,太多的心血,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不得已废掉太子,是康熙深思熟虑的结果。他要做最后的努力,废掉太子,给太子以打击,让太子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痛改前非。他要改造太子,再给太子一次机会,这应该才是康熙一废太子的深层逻辑,也是康熙的真实思想。

所以,当大阿哥胤褆提出要替康熙杀掉胤礽时,康熙断然圈禁了胤褆。当八阿哥胤禩蠢蠢欲动,争皇储之位时,康熙给予沉重的打击,丝毫不留余地。当三阿哥胤祉状告大阿哥镇魇太子时,康熙借机就提出了复立太子。

康熙要复立太子,找来大臣李光地,对他说,太子是受了大阿哥的镇魇才得病的,现在病好了。康熙把复立太子的想法告诉李光地,想让李光地把他的想法传递给大臣。李光地不赞成康熙复立太子,回去后什么也没说。康熙想通过公推太子这种形式复立太子,结果却公推出八阿哥胤禩。皇帝是一国之君,说话算话,吐口吐沫是个钉,康熙宁可失信,也要宣布公推结果无效,让大臣们重推,不推胤礽决不罢休。

太子真的能改掉了原来的毛病吗?康熙恐怕连自己都心里没底儿。但是他希望胤礽能改掉原来的毛病,他对胤礽还抱有希望。

改造胤礽才是康熙第一次废太子的真正目的。第二次废太子,康熙才是真心的,那时他对太子是彻底失望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356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