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评价袁绍为?

曹操评价袁绍为?,第1张

袁绍这个人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厉害、很威武,但是内心的胆子却很小;遇到问题总是不断的思前想后,却不能做出决定;干大事的话,总是顾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畏缩不前;见到蝇头小利却总是不顾一切的想要夺取,没有头脑。

曹操正是掌握了袁绍的秉性、为人、能力方面的状况,在与袁绍的过招中,做到了知彼知己,胜多败少。特别是在重大战役方面,曹操拿捏的十分准确。

曹操对袁绍的评价是一针见血的,实践证明,曹操没有打狂言,评价是正确的,袁绍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促成了袁绍的失败。

曹操夺取官渡之战胜利后,袁绍的事业和命运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江河日下,发病呕血,拖延了七年,最终得了抑郁症,痛苦而死。

扩展资料:

袁绍的高祖父袁安,做过汉朝的司徒,从袁安以下四代都位居朝廷三公的要职,袁家在当时的权势数一数二。

袁绍器宇轩昂,容貌儒雅,和一般读书人交往,许多的士人都依附他,声名远播海内外。董卓弑君擅权时,各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兵众十几万人,袁绍被推举为盟主。

当时,袁绍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完全可以大展宏图,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就是这么辉煌的家庭背景和优越的发展环境,因为自身的性格问题,最终败给曹操。

参考资料:

-袁绍

许攸曾经这样评价:我家主公迂腐的时候让人感到可怕,贤明的时候让人感到可敬。这个主公便是袁绍,历史是胜利者记载,袁绍出身四世三公,昌盛之时拥有四区之地,兵士上百万、战将上千、谋士上百,如此阵容在任何时期都不是弱者,为何最后兵败而受辱,他的一生本可以一统山河,只因儿子偶感风寒拒不发兵,失去了最佳战机,刘备大骂他是庸主。

袁绍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被推举为盟主,当时因为内部不团结,袁绍本人优柔寡断,董卓只是略施小计,最后联盟军土崩瓦解纷纷潜逃。董卓被斩杀后,曹操举义兵占取兖州之地,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活捉吕布得徐州,区域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张,那时的兵力有二十万。此时的袁绍大破公孙瓒,彻底控制青、幽、并、冀四区,拥兵八十万,占据汉朝三分之一的天下。

曹操和袁绍的内心都想过一件事,他们之间必然有一场生死之战,只是等待最佳时机。曹操在得到徐州后,刘备临时倒戈投降曹操,曹操向来识人,他观刘备是真英雄也,向来以仁义收买人心,关、张、赵三人视他为兄为父,随他出生入死,此时的刘备没有城池,兵不过数千,可以说是一位光杆司令。曹操因为不放心刘备的为人,最后带他回了许昌,天子的一句刘皇叔,让刘备步入皇亲贵族之尊,曹操彻底的大失所望。

一直被掌控的汉献帝,他看到刘备有勇有谋,对他寄予了厚望,刘备毕生的梦想便是兴复汉室,如今他必须让自己强大起来,于是以剿除叛乱的借口逃出许昌,利用信件骗取徐州城池,此时的刘备不仅拥兵九万,而且徐州城池坚固,进可攻退可守。而如今的曹丞相,区域不仅没有扩张,徐州丢失,兵力大大减少,只有一区之地而已。

有人说官渡之战是袁绍和曹操的最佳大战,其实并不是。官渡之战时,袁绍拥兵六十万,曹操拥兵三十万,这是一比二的比例,而且袁绍当时只抽调三十万前去,曹操率兵二十万,人数并没有很大的差距。然而在曹操只有一区之地时,他的兵力大减,最多不过十五万,因为有九万被刘备夺取,十五万军中精兵只有五万,兖州资源匮乏,也没有充足的粮草,所以此时的曹操和袁绍是差距最大的时刻,也是袁绍和曹操的最佳生死之战之机。

当时刘备派糜芳为使传信袁绍,只要袁绍出兵讨伐曹操,刘备第一个站出来帮助他。曹操因为记恨刘备的叛变,举全城之兵攻打徐州,此时的兖州只有几千守军,曹操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是弄险也是破釜沉舟,他是看准了袁绍的性格和处事风格。这个时候袁绍在干嘛呢?袁绍出兵作战,不仅妻妾成群而且把幼子也带在身边,当时糜芳拜见袁绍时,告诉他此时是最佳出兵时机,袁绍不仅一句话没听进去,而且声称幼子害病,他没有心思出兵作战,他要求撤兵。

当时作为谋士的许攸极力劝谏出兵,最后被仗责二十。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随意的撤退都会耗费巨大的钱财,袁绍因为幼子生病,不仅失去战机,而且还要撤兵,真是妇人之见,曹操之所以空城对之,这便是他的高明之处,他对袁绍太了解了。

袁绍错过了最佳时期,最后徐州复得,刘备兵败如山倒,一人逃到袁绍处,关羽投降曹操,张飞做起了山贼,赵云下落不明。袁绍只有这一次最佳作战时机,错过了便再没有机会,历史就是这样,开了一个玩笑让大家去观看,最后所有人都相信了。

有一个概念你搞错,当时势力最大的诸侯是袁绍。

此外,袁绍是袁术的哥哥,按照辈分也应该是袁绍排先。

再者袁绍很好面子,非常擅长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因此声名远扬,名声比袁术这个无赖好上很多。所以被举为萌主。

在《三国演义》中,有着这样一个经典桥段,那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在书中,因领地徐州被吕布占领而被迫投靠曹操的刘备整日以种菜为乐。一日,曹操邀请刘备到亭中饮酒食青梅。席间,二人对天下英雄进行了一番讨论,并最终以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而刘备则装作怕雷而渡过难关告终。

在这段精彩的描述中,刘备曾经询问道:“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而曹操则不以为然。在《三国志》中,刘备并没有列举各路诸侯,曹操是直接说出了“本初之徒,不足数也”的豪言。即使曹操似乎对袁绍感到不屑,但专门提到他的名字,或许并非无心。东汉末年,袁绍一度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那么,袁绍前期那么厉害,到底是靠谁呢?他有五虎将吗?要探究袁绍为何在东汉末年强势崛起,要从内、外两方面因素来考虑。其中,内部因素指的便是袁绍的自身能力,包含性格、才能、乃至人格魅力等等。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袁绍自身是否具备着发展并领导一支强大势力的能力。东汉末年,袁绍出生于汝南郡汝阳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一带,他身处于东汉中后期的一个庞大家族——“汝南袁氏”。上文中,《三国演义》里的刘备称袁绍是“四世三公”,这指的是从名臣袁安在朝中担任司空、司徒起,袁家四代都有人官至"三公",在朝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袁绍的父亲袁逢官至司空、叔父袁隗则官至太傅。作为他们的后辈,袁绍自然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许多常人所难以拥有的素养。

据《三国志》记载:“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在几乎是出身决定命运的古代,名门之后的袁绍从小就养成了贵族的气质和风度,具备着相当强的魅力,这吸引了许多的豪杰前来依附。

据《英雄记》记载:“袁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以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由此可见,袁绍的个人条件还是十分不错的,有魅力的领导者会吸引并团结周边的人,让他们为自己所用。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部因素。

首先要讲的便是上文已经提及的,袁绍的家世。作为名门之后,袁绍自幼便能够得到最好的资源,拥有比常人多许多的机会,这锻炼了他的能力,培养了他的气质。此外,名门的标签也帮他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为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举例来说,袁绍先是因为身份而被推举为讨董卓联盟的盟主。之后,曾经是袁家故吏的冀州牧韩馥将冀州拱手相让,使得袁绍不费吹灰之力便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袁氏在朝中发展多年,许多重臣都曾受其恩惠,于是袁绍利用这层关系,得到了许多好处。

其中一大好处,便是人才对汝南袁氏这一金字招牌的向往。

在袁绍发展的初期,就有沮授、郭图、田丰等谋臣辅佐。其中,沮授为袁绍定下“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的发展方略。而郭图则曾经劝说袁绍抢先迎接汉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田丰协助袁绍攻灭了统一河北的最大敌人公孙瓒,又在曹操东征刘备时提出偷袭其后方的良策。在官渡之战中,他建议袁绍进行持久战,不过因为他性格刚直,所以袁绍常常对他的建议不予采纳。在袁绍的创业初期,许多谋臣的帮助使得他顺利统一河北,雄踞北方。

当然,武将也是十分重要的。袁绍虽然不像小说中的蜀汉,拥有骁勇善战的“五虎将”。但在后世评话小说中,他也有着自己的"河北四庭柱"。他们是颜良、文丑、张郃和高览。其中,颜良、文丑被孔融称为“勇冠三军”,在史书中,关羽“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而文丑则死于乱军之中。

张郃、高览在官渡之战后期投靠曹操。张郃在曹魏屡立战功,官至征西车骑将军,地位十分显赫。而高览则销声匿迹,没有了什么存在感。综上所述,袁绍前期的强势,和家世、个人能力,以及手下的谋臣武将都是离不开的,河北四庭柱虽然不及五虎将,却也是一时猛将。

袁绍(-202),字本初,汉族,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病死。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家自其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的儿子袁京为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的弟弟袁隗亦至司徒、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达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祖籍在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 袁山松书记载,袁绍为袁逢的庶子,因袁逢的哥哥袁成早逝,袁逢就将袁绍过继给袁成。袁逢另有一子袁术,所以血缘上,袁绍、袁术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如由继承关系来看,也可以说是从兄弟。 绍自少喜结交当时上层社会的豪爽之士。188年,以虎贲中郎将的身份被举荐为司隶校尉,成为汉灵帝新建立的西园八校尉的领袖。少年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 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西园八校尉之首的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主持朝政。董卓专权,袁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祁乡侯。 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关东军盟主,自号车骑将军。统率十八路诸侯攻打董卓,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东汉势力最强的北方诸侯。不久袁绍被册封为大将军、太尉,总督冀州、幽州、并州、青州,成为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实际统治者。 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俾不出3年可击败曹操。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五年,发布讨曹檄文,率十万精兵进军黎阳。 袁绍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七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编辑本段家族情况 高祖父 袁安 曾祖父 袁京 祖父 袁汤 《三国群英传》中的袁绍 父亲 袁逢(生父),袁成(袁逢将袁绍过继给袁成当儿子) 配偶 刘氏 子女 袁谭、袁熙、袁尚 ,袁买 兄弟姐妹 袁术、袁胤、袁遗, 叔父 袁隗 外甥 高干 编辑本段名门望族 谋诛宦官 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 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 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 这时是东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袁绍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两人都为是三俊之一)过从甚密,在党锢之祸中,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与袁绍商量对策,帮助党人避难。而许攸同样是反对宦官斗争的积极参与者。袁绍的密友中,还有曹操,他们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隗听到风声,于是斥责袁绍说:“你这是准备破灭我们袁家!”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应大将军何进的辟召。何进是汉灵帝刘宏皇后的异母兄,以外戚贵显,统领左右羽林军,对宦官专政不满。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官,而何进因袁氏门第显赫,也很信任袁绍。从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当时,宦官的势力仍然很大,中常侍赵忠、张让等并封侯爵。郎中张钧上书痛斥宦官专政之害,竟被捕杀狱中。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东汉朝廷另组西园新军,置八校尉。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但大权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手中,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他的调度指挥。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病重,太子未立。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宦官与外戚何进的矛盾激化了。汉灵帝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何皇后所生,名刘辩;另一个是王美人所生,名刘协。群臣请立太子,汉灵帝因刘辩轻佻浅薄,很不中意,但废嫡立庶,又担心群臣反对,所以举棋不定。蹇硕等宦官当然心领神会,最主要的是不愿意大权落入何进手中,因此借口韩遂作乱,提议请大将军领兵西上平叛。在这个关键时刻,何进洞悉宦官的诡计,以青徐黄巾复起为辞,奏请遣袁绍东进徐兖,待袁绍兵还,自己再西击韩遂。不几天,汉灵帝病死,蹇硕决定先诛何进,后立刘协,于是派人迎何进入宫计事,何进却集结军队于宫外,严阵以待,而称病不入。蹇硕迫于压力,不得不立刘辩为帝。 刘辩即帝位,何皇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太傅袁隗与大将军何进辅政,同录尚书事。这是外戚与官僚士大夫对宦官的一个胜利。这时,袁绍通过何进的宾客张津对何进说:“黄门、常侍这些宦官执掌大权已经天长日久,专干坏事,将军应该另择贤良,整顿国家,为天下除害。”何进甚以为是,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何颙为北军中候、许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同时受到提拔的有二十多人,他们都成了何进的心腹。 对此,蹇硕非常不安,再度谋划诛杀何进,但被人告发,何进下令捕杀蹇硕。鉴于宦官蠢蠢欲动,何进恐怕发生意外,称病不参预灵帝丧事。袁绍认为只有杀掉所有宦官,才能免除后患。他对何进说:“从前窦武准备诛杀内宠,而反受其害,原因是事机不密,言语漏泄。五营兵士都听命于宦官,窦武却信用他们,结果自取灭亡。如今将军居帝舅大位,兄弟并领强兵,军队将吏都是英俊名士,乐于为将军尽力效命。一切在将军掌握之中,这是苍天赐予的良机,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掉祸害,以名垂后世!”何进报告何太后,但何太后却不同意,何进也就不敢违背太后意旨。事后他想:“或者只杀几个罪恶昭彰的?”袁绍见何进动摇,又进而对他说:“宦官亲近至尊,传达诏令,如果不一网打尽,必将贻患无穷。况且现在计划已经外露,将军为何不早下决断?事久生变,下手晚了会遭祸殃的。”但是,由于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与何进的弟弟何苗多次受到宦官贿赂,因此从中作梗,多方阻挠;也由于何进素无决断,犹犹豫豫,所以仍然没有结果。 袁绍看见这种情况,心里十分焦灼,再一次献策说:“可以调集四方猛将豪杰,领兵开往京城,对太后进行兵谏。”何进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下令召并州牧董卓带领军队到京,又派部下王匡、骑都尉鲍信回家乡募兵。 四方兵起,京师震动,何太后才感到事态严重。她匆匆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放回家。宦官们着慌了,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一起去叩求何进恕罪。袁绍在旁再三劝何进乘此机会杀掉他们,但何进还是把他们放走了。袁绍很不甘心,写信通知州郡,诈称是何进的意思命令逮捕宦官的亲属入狱。 《三国演义动画版》中的袁绍 宦官们走投无路,铤而走险。他们借口离京前愿最后侍奉一次太后,又进了宫。在张让的指挥下,中常侍段珪等率领党徒数十人,等候何进入宫后,将何进斩杀于嘉德殿前。何进部将听说何进被杀,领兵入宫,虎贲中郎将袁术攻打宫城,焚烧青琐门。张让等人遂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从复道仓皇外逃。袁绍与叔父袁隗佯称奉诏,杀死宦官亲党许相、樊陵,然后列兵朱雀阙下,捕杀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宦官赵忠等人,又命令关闭宫门,严禁出入,指挥士兵搜索宫中的宦官,不论老幼皆斩尽杀绝,死者有二千多人,有些不长胡须的人也被当成宦官杀掉了。

85张

袁绍

东汉末年军阀更多义项

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汉末著名军阀。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年)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年)病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369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