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寒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寒食三天焚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寒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政治腐败现象的讽刺。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寒食》

作者: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将春天的勃然生机表现了出来。

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夜晚,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寒食节的时候禁烟火,而权贵大臣却点着蜡烛,诗人在诗中委婉的讽刺这种现象。

1、思想感情:这首诗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回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答印证,体现了作者对宦官专权的不满和对当时朝政的担忧之情。

2、《寒食》是唐代诗人韩_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