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事迹

李鸿章的事迹,第1张

  历史上的李鸿章

  林治波 [2006-10-17]

  历史上的李鸿章,绝非《走向共和》中美化的那样忍辱负重、功勋卓著,而是一个没有操守、乏善可陈的历史丑角。

  这几年,有些电视剧拍得很好看,剧情起伏跌宕,表演功夫到家,观众不但爱看,看过之后还街谈巷议,赞不绝口,誉之为突破性的力作,如《雍正皇帝》、《走向共和》等等。但是,被精彩剧情所掩盖的历史观与思想倾向上的严重问题却被人们忽略了。比如,一个开历史倒车、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的专制暴君,却被《雍正皇帝》吹捧为勤政为民的贤君,一个妥协卖国、劣迹斑斑的李鸿章却被《走向共和》美化为忍辱负重、功勋卓著的功臣。

  对李鸿章的肉麻吹捧,笔者开始不知其意,后来看了《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并得知作者正是《走向共和》的策划人之一,方才明白了他们的思想倾向和用意所在:凡是办洋务尤其是对外妥协的买办人物,他们都要加以美化,反之则加以丑化,为此不惜歪曲历史。

  其实,历史上的李鸿章,绝非《走向共和》中美化的那样忍辱负重、功勋卓著,而是一个没有操守、乏善可陈的历史丑角。

  北洋舰队丧师黄海

  李一生最大的“功业”就是办洋务,而最大的洋务就是购买洋舰,组建北洋水师。为了这支北洋水师,清政府总计花费了上亿两白银,装备了当时亚洲最大的铁甲舰,而结果却一败涂地。李夸耀北洋水师“攻守多方,备极奇奥”、“发十六炮,中至十五”,而在实战中命中率却极低。据统计,黄海海战中日舰平均中弹1117发,而北洋各舰平均中弹10771发,北洋舰队火炮命中率不及日本联合舰队1/9。北洋水师之败,除了训练无素,还归咎于李鸿章的“弃战保船”战术,而这一战术的本质是李将舰队视为自己的私人武装,愚蠢自私的“弃战保船”非但未能保住船,反而使舰队在威海港内束手待毙,被日军全歼。如不是李鸿章的愚蠢和自私,甲午之败绝不至于如此之惨、如此丢人。清臣文廷式气愤地慨叹:北洋水师“糜费千万却不能一战。”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倘李鸿章等人有胆有识、意志坚定,不向日方求和,而将首都迁至西安,与日本作持久战,也不至于签订《马关条约》那样至为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因为,经过甲午战争的消耗,以当时日本的国力是无法与中国作持久战的,西方列强也不会坐视日本深入并独占中国腹地。总之,中国的甲午之败虽有其必然性,但败得如此之惨,进而给中国造成如此之深重的伤害,李鸿章难辞其罪。有人以清廷腐败、国力衰弱为李辩护,但即便在那样的时代,也有左宗棠力挽狂澜、平定新疆的佳绩,故而李的妥协误国并不是时代局限和客观条件所能完全解释得了的。

  再说说李的用人。在官场上,李着重培植的人是自己的儿子李经方和干儿子盛宣怀,其任人唯亲几乎不加遮掩。甲午战争中,李用了两个同乡,一个是陆军统帅叶志超,一个是水师提督丁汝昌。这两个人,一个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致使入朝清军陷入群龙无首的乱局;一个不懂海军,平庸无能,致使北洋舰队丧师黄海,一败涂地。

  “宰相合肥天下瘦”

  那么,李的品德如何呢?许多材料证明,李从办洋务中发足了洋财,成为“富甲海内”的大官僚大买办。留美的洋务要员容闳说李“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时人风传“宰相合肥天下瘦”,可见李在民众中的口碑之差。1895年,翰林院张謇等联名向朝廷奏参李鸿章,揭露说:“……倭来船则放之,倭运开平煤则听之,倭谍被获,非明纵则私放……军械所历年所储枪炮多被监守盗卖。……有银数百万,寄存日本茶山煤矿公司,伊子又在日各岛开设洋行之所……”李鸿章作为朝廷大员,对于日本的侵略听之任之,只顾自己发财致富,李氏父子既然是这样的人,难怪日本在甲午战后与中方谈判赔款条约时,点名要和李氏父子谈,而拒绝清廷派遣的其他人选。

  最能说明李鸿章品行的事情,是其1896年作为祝贺俄皇加冕的中国专使赴沙俄时,与俄方签署出卖中国东北利益的《中俄密约》并接受巨额贿赂。美化李鸿章的人一再否认此事,而证据只是沙俄财政部长维特回忆录中的一句话:“说李鸿章受了俄国政府的贿赂,我必须说明这个谣言是毫无根据的。”但沙皇东宫档案资料却证明,维特没有说实话,李鸿章与俄方签订《中俄密约》并受贿确有其事。密约签订后,维特和李鸿章订下私人协议,只要《密约》能够顺利执行,李某便能得到300万卢布(约合190万美元)的酬谢。

  国内有人对李鸿章在当时寄给总理府的电报中数次替俄国恫吓清朝感到迷惑不解,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李受了贿,怎能不吃里爬外?据华俄道胜银行董事长德米特里·乌赫托姆斯基回忆录《对清国战略上的胜利》记载:“《中俄密约》签字后的第二天,财政部办公厅主任罗曼诺夫与乌赫托姆斯基、总办罗启泰在一份向李鸿章付款的协定书上签字。协定书规定,头一个100万卢布在清帝降旨允准修筑中东铁路后付给,第二个100万卢布在签订铁路合同和确定铁路路线后交付,第三个100万卢布则等到铁路工程全部竣工后才支付。这份议定书并没有交给李鸿章本人,而是作为绝密文件由俄国财政部收藏起来。”这笔钱作为一个专项基金存在华俄道盛银行,归财政部总务厅管理支配,名字就叫“李鸿章基金”。据记载,俄方先后三次给李鸿章、李经方父子支付款项,其中一笔是俄国专使吴克托穆亲王到北京交给李鸿章的。据《沙俄财政部档案汇编》记载,李鸿章一共接受了沙皇俄国17025万卢布的贿赂(有李鸿章派人提取款项存条和当日提款的记录)。据《我所知道的李经方——北洋杂闻录》记载,由于没有得到俄方许诺的全额款项,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曾抱怨说:“俄国人花小钱办大事,最不讲信义,老爷子为了他们挨了多少骂,最后跟打发要饭的差不多”。

  其实,在此之外,李鸿章还接受过俄方另一笔贿赂:1898年3月22日,沙俄给李和总理衙门张荫桓各50万元贿赂(张荫桓实得25万),旨在催促中方尽快签署《旅大租地条约》和稍后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李鸿章在俄国人指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了“任务”,使辽东半岛实际成为俄国独占的殖民地。可见,李鸿章受贿卖国有多方铁证。维特的否认是为了掩饰沙俄政府行贿的不光彩行为,并不足信。

  撇开其他的事情不论,单此受贿卖国一项,即足以证明李鸿章品质之败坏。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当时的另一位官员许景澄在负责中东铁路交涉过程中,俄国人曾许以1.5万两银子作为每月的办公费,可以由许随意支取,以便在中东铁路上攫取利益,被许严拒,许且把已到账的1万两银子上交总理衙门。这件事情说明两点:一是沙俄惯于行贿伎俩,许当时不过是三品顶戴,俄方尚加以贿赂,对重臣李鸿章行贿以谋取在华利权是毫不奇怪的事情;二是许、李相比,形同冰炭,如隔云泥,三品顶戴尚知爱国拒贿,保全人格,而李身居首辅大臣之尊居然为钱财而出卖祖国利益,真是无耻之尤。了解李人品的清廷官员在其使俄之前即有所担忧,如张百熙在给慈禧太后的奏折中说道:“李鸿章决无御侮于樽俎之心……李鸿章此行,必阴托于俄矣。”事情的发展果被张氏不幸言中。

  至于生活上,有人吹捧李鸿章简朴,也是站不住脚的假话。事实恰恰相反,李热衷于享用洋酒、咖啡和高档洋货。据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记载:李“每膳供双鸡之精汁,朝朝经侍医诊验,常上电气。”连《走向共和》的导演都承认李鸿章生活奢侈,喝的水都是从荷兰进口的。

  某些人对李鸿章的吹捧,说句不好听的,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拿着王八当圣贤,这是对历史的歪曲,对观众的欺骗,也暴露了一些人的思想本质。

  《人民论坛》 ( 2006年第20期 )

李鸿章不是卖国贼。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

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但后人也多诟病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

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

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洋务运动和他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落,也让他的功劳并不显著。

扩展资料:

李鸿章的历史评价

1、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2、曾国藩的评价:“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

释义:李鸿章的天赋资质与公牍最为相近,将来的功绩建树必定非同凡响,或者还会做的更好也说不定。

3、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4、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5、美国人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李鸿章

被评为世界三大伟人

  李鸿章、格兰特、俾斯麦被称为19世界的世界三大伟人。格兰特是美国总统,他是军人出身,早年的时候百战百胜,有着“常胜将军”之称。俾斯麦是德国的铁血宰相,是带领德国走向强盛的风云人物。那么李鸿章,这个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卖国贼的人又是何德何能可以和他们相提并论呢接下来看看李鸿章做了什么,李鸿章带领着手下不到1万的新兵击败了太平天国的10万大军,守住了上海,他一手创建的淮军在后来维护清王朝安定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洋务运动的核心,当时的李鸿章在外国人的眼中比中国的皇帝更有名。  

李鸿章和俾斯麦合影jpg

  李鸿章和俾斯麦合影

  现在的历史书上李鸿章被写成了一个卖国贼,其实真正了解过那段历史的人都不会这么片面的去解读李鸿章。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人才之一,如果没有李鸿章,清朝至少要早灭亡20年,国家的灾难只会更多。在当时李鸿章很受外国人的尊敬,外国的使节在紫禁城中一直都是趾高气昂的,唯有在拜访李鸿章的时候会恭敬有礼,而且李鸿章出访外国的时候受到的待遇要远超其他的国家***。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可以说他已经做到了极致,换上谁去都不会比他做得更好了,如何没有他,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至少要延迟十数年,辛亥革命或许都不会发生,他也是很无奈的一个人,尽管他的能力完全不弱于人,但是面对当时的局面却没能力挽狂澜,救大清于乱世之中。

  比较一下这三个人,他们都曾经位高权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还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19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之称实至名归。

  李鸿章后人

  李鸿章一生风风雨雨,从不得志到走向巅峰,最后又难以避免的走向衰亡。而他的后代也深受他的影响,从享受余荫到后来走出先辈的阴影,走出自己的生活。 

李鸿章照片jpg

  李鸿章照片

  李鸿章一生有过有过3个儿子,都从事过外交行业,李鸿章的爱女嫁给了清朝的名臣张佩纶,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祖母。李鸿章家族的第四第五代子孙,大多都没能享受到祖辈的余荫,还有不少因为李鸿章这么个祖先而受到歧视,只能靠着自己的艰苦创业来改变生活环境。

  到了现在李鸿章的后代有着很多的人才,很多都靠着自己的打拼闯出了名头,其中有着不少的亿万富翁。

  李鸿章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被很多外国人所推崇,德国的铁血宰相曾这么说:他和李鸿章是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家。被人称为是中国俾斯麦。可惜两人境遇却是不同,俾斯麦铁血政策拯救了德国,而李鸿章却做了清王朝的裱糊匠,没能挽救国家。而在李鸿章死后,他的后代却一直生活至今,并且在海内外都有他们的足迹。

李鸿章,作为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建者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晚清重要大臣,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商务大臣,被授予文华堂大学士,曾代表清政府签署《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李文忠公全集》。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他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力与世界列强抗衡的人,慈禧太后视他为再造之人,书《纽约时报》。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三大伟人。

1898年10月20日,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条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政治新闻,相当八卦,令人震惊。这篇报道说,日本皇后号游轮从香港和横滨带回一批东方报纸,上面说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已经秘密结婚了。

这篇文章里的李鸿章结婚了吗?这篇题为《中国年轻的皇帝光绪》的文章说,他因为他的母亲中国皇后在1898年9月22日早上再次结婚而陷入极度的沮丧和愤怒之中。她嫁给了李鸿章,中国最有声望的政治家,在一个名叫新发的小庙。后来,新婚老两口坐火车去天津度蜜月。为了防止别人跟着他们,他们还把沿途的铁路都拆了。这对举世瞩目的新婚夫妇将在旅顺港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据说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避免皇帝本人的尴尬,也是为了消除另一位政治家荣禄的愤怒。虽然慈禧太后两次怀上了荣禄的孩子,但最终,这位韵味十足的慈禧太后成了李鸿章的私人珍藏所以,《纽约时报》,一直以认真谨慎自居的她。还有慈禧和李鸿章到底有没有发生关系?

其实,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敏感时期出现这样的八卦政治新闻并不奇怪。当时在慈禧铁腕的压力下,遭受挫败的维新派赢得了众多海外媒体的支持和同情。于是对魅力犹存的慈禧太后展开了大规模的抹黑运动。此后,大量有关慈禧的伪造资料被作为史料,在辛亥革命后输出到世界各地。看到中国皇太后和一个外交大臣发生了这么令人震惊的事情,想都没想就抄了。

但第二天《纽约时报》,发现是假新闻,于是在报纸上以李鸿章未结婚为题更正,并明确指出:显然是东方式的玩笑。据说不实报道是引用了日本皇后号邮轮带回的《中国邮报》上的文章。那么,外交大臣李鸿章和慈禧之间有没有什么暧昧关系呢?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在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舞台上,始终处于古今中外满汉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心。令人震惊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李鸿章被贬为两广总督,在那里呆了四年。直到八国联军进入故宫,他才再次得到机会。这是慈禧在逃亡期间做出的新任命:李鸿章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李鸿章就这样复职了。但李鸿章肯定没有想到,他即将开始的人生最后一年,会充满波折和耻辱。

1900年夏,78岁的李鸿章从两广总督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一艘叫平安的船上,他说:“还有谁慷慨?”此时,距离甲午战败已过去近5年,北京已被八国联军占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逃往西安安。此时,逃命的慈禧急需这样一个人进京收拾局面:她有足够的威望和资历,能在洋人面前吃好,能得到尚未倒台的南方官员的支持,有独自处理重大事务的勇气,在与洋人交往时能尽力维护朝廷的利益,能保证帝国的完整,最重要的是,她还得是一个对慈禧本人非常忠诚的人。以慈禧衡量,只有一个官员不是满人,那就是李鸿章。那么,慈禧为什么如此信任李鸿章呢?加油,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慈禧太后不愿意做慈禧太后,继承了她的妹夫奕_亲王,他的儿子是光绪皇帝。对于这次天皇继位,不仅宗亲府颇为批判,朝野也有不少人不满。慈禧在宫里。她说她生病了。很难说她是否真的生病了。这时候地方诸侯推荐医生来慈禧看病,李鸿章推荐薛给慈禧看病。

事实上,李鸿章派来的间谍薛曾进京示好,告诉她李鸿章对她忠心耿耿,可以给她全力支持。有了李鸿章的淮军驻守首都,慈禧有恃无恐。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慈禧对李鸿章的信任无以复加,谁跟她说李鸿章的事,她都不听。而这正是李鸿章40年仕途的重要保障。没有慈禧的支持和保护,他不可能成功。当然,虽然慈禧对李鸿章非常信任,但要说慈禧和李鸿章睡过,甚至是正大光明的结了婚,那就是一个大乌龙。

就这样,李鸿章奉命收拾残局。于是,他偷偷打电报给地方长官:一千万个秘密。23份文件被送到北京,但至今没有收到一封信。各国都来询问。以一敌众,形势不佳。俄国占领了关羽,一万多日本人离开了广岛,英法德也将出兵。就是目前来看,没有办法挽回。第十日后,国事为拳匪所主宰,恐有非二宫出身之人。以后就像咸丰十一年的故事,不过有可能。今天对于新疆的大臣们来说,各省集体团如果抵抗侵略,就要同归于尽。要想保护整个东南的宗社,诸侯必须以权宜之计应对,集各国之心,还不背二十四条诏书。所有的州长应该互相联系以保护领土。求裁决,速战速决。

后来李鸿章联系张之洞、刘坤一等东南各省巡抚,与外国驻沪领事订立第《东南互保章程》条,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各省巡抚负责长江及苏杭内陆地区的治安,形成所谓东南共保,即在清中央政府与八国联军的战争中保持中立。这是彻头彻尾的不服从行为。

慈禧西逃的最初几天,很多人误以为慈禧和光绪已经殉难,因为地方督抚联系不上清朝中央政府。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共同推举李鸿章为中国大总统,主持大局。曾访美的李鸿章也觉得自己有外国列强的支持,有本国政府官员的支持,完全可以胜任。在唐德刚的《袁氏当国》中有记载:八国联军为帝二宫时,消息戛然而止。在东南无主的时候,地方长官曾有意组建美国式的共和政府,推举李鸿章为总统,李也有意在

李鸿章此时万万没想到的是,在签完《东南互保章程》之后,八国联军总司令维德西来找你了。这次瓦德西不是来让李鸿章当总统的。他是来让李鸿章交出慈禧太后的。当时,慈禧太后在逃离西安前向八国联军宣战。霸气的瓦德西认为向西方宣战的慈禧是战犯,必须审判!

李鸿章说他不知道慈禧在哪里。但是,瓦德西说,我知道慈禧太后在你家,在你床上!瓦德斯也公布李鸿章结婚了吗?《纽约时报》的文章作为证据。这让李鸿章大吃一惊。好像那时候李鸿章还没看过《纽约时报》上的八卦新闻;而瓦德斯并没有在《纽约时报》上看到更正后的第二天与李鸿章未结婚的报道。当然,瓦德西拿《纽约时报》的八卦新闻当证据,也说明西方人拿八卦新闻当证据抹黑攻击别人是由来已久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538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