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第1张

民国时期

一块大洋

是面值最大的钱币

而现在的人民币

面值最大的为一百元

所以说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元

如果论收藏价值的话

一块大洋

收藏价值为一千到五千元人民币

首先要搞清的是在1932年"废两改元“之前,民国的银子和银元是同时并用,银元有很多样式,有墨西哥鹰洋,有孙中山头像的银元,有孙中山立身像的银元,还有有袁大头等各种样式的银银元,我们这儿只以最具收藏价值,银份最充足的袁大头为例。现在一枚袁大头的收藏价值是700元到1000元人民币。 如果非要说民国初年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钱的话,要按它的购买力算的话,如果参照物不同,我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再有一点,民国持续了28年之久,由于货币价值是不断浮动的,所以说每一年的银元,购买力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浮动。所以说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我们只能这儿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1919年的民国一斤大米的价钱是三分,那么一块银元可以买33斤。以我们现在超市一斤大米2块5到三块来计算,那么一块银元现在的价值大概是85块钱左右。1924年华北一头耕牛的价格是5块大洋,而现在我买一头牛要到15万元左右,按这个计算一块大洋,现在的价格可以到达2500元人民币左右。如果我们参照物变成了民国时期的女工,纺织工厂熟练女工的月工资是30块大洋的话。换成现在30块大洋相当于高科技技术工程师的工资15~25万元。那么,一块大洋现在的参考价值是大概6000元人民币左右。我们再来看鲁迅兄弟在民国初年用4000大洋就可以买西直门八道胡同那么大的一座院子。换成现在的参考价格,一块大洋大概是价值90000元人民币。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一款民国初年的大圆大头,可以折合到现在的人民币85元到9万元不等。

在民国时候,一块大洋大约差不多等于一两银子或者比一两银子稍微少点,在清朝一两银子的价值差不多在300元以上,但是贬值的很快,按照民国初期算,大约可以到200元左右。

在民国初期,四块大洋可以买一头驴,一块大洋可以买一担米;民国后期一块大洋是一担谷。(这里谷和米做一下解释,米是谷子加工来的,所以民国后期银元价值稍有下降)。在30年代的北平,也就是北京,那个时候叫做北平,一块大洋可以在饭馆吃一顿三菜一汤;在上海,一块大洋可以去西餐吃两顿。

再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大洋,民国初期鲁迅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那个时候鲁迅先生的工资是300大洋,相当于现在至少5万元,当时一般的工资是5~10个大洋,这里的情况应该是当时大学教授是特殊高薪职业,所以工资会很高,和现在的大学教授的工资差不多,但是可以想象这个差距有多大。因为民国时期很长,加上民国时期国家战乱货币价值浮动很大,只有黄金和白银才不会贬值,其他纸币都有随时都会变成废纸,就好像后来的金圆券,老百姓拿到金圆券首先就是去换成银元。

银元里面袁大头的款式最多,而且每个年代都有特殊版本特殊品相的版本,比如甘肃版等较为常见。

我们经常会在民国电视剧中看到人们用几文钱或者大洋来买东西,那到底民国的一文钱和一个大洋大概等于现在多少钱呢?

民国时期以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宣统元年,清政府统一发行银元,这些银元也被称为“大洋”。1914年民国确立了银本位货币制度,一枚银元是壹圆。如今流传最广的银元是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也被称为“袁大头”或者“大头洋”。除了壹圆的银币,还有角币。一元等于十角等于一百分等于1000厘,一文钱等于一个铜板。

民国初期,5个银元就可以买到一头水牛,一个银元可以买到一担米。据现在的物价来看,民国初期一块银元相当于现在的200多元人民币。

1926年-1936的上海,大米的平均市价大概在每市石102银元,也就是说1银元能购买16斤大米;猪肉当时每斤2角-2角3分钱,一银元可以买到4-5斤的猪肉。当时的棉布1银圆可以买6尺,白糖每斤1角5分钱左右,植物油2角每斤,食盐每斤3分-5分。折合成现在的物价来看,基本上一块大洋等于人民币30元-50元之间,

到了30年代的北平一块银元可以请一顿涮羊肉,或者在上海两个人的西餐套餐;能够买20个人的公园门票,10个人的**票;一份报纸需要3分钱,整月订阅需要1块银圆。那时上海的物价比北平的物价大约高出10%-20%,所以上海的物价要高一些。

民国初期,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师一职,一月工资是300大洋;普通工人的工资是5~10个大洋;毛泽在做图书管理员时是一月5大洋。

考虑到当时处于战争时期,通货膨胀严重,食品供不应求价格普遍较高。由此可以看出一块大洋等同于人民币150元~200元。

第二级是“铜元”,俗称“铜板”。这两种辅币,并不是十进制,是要跟着银价、铜价的上落而定,所以又称“小洋”,兑换店天天有市价牌子挂出,一元能换铜板多少那时市价没有多大上落,银元一枚,可换铜元一百二十八枚左右。--陈存仁《银元时代的生活》

民国时期,一个大洋能换到120-180枚铜元。当时的一个铜元也就是一文钱可以做很多事,可以买到大饼油条各一份、糖八到十颗、梨子一两个、马蹄二串。五分钱能买到一份报纸、四个铜板能买一碗带肉的面条、两铜元一瓶汽水。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也提到:“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

由此可以推算出,民国时期一个铜板的价值平均相当于如今的1元-2元之间,但这也要根据当时的市场环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民国时期,经济萧条,通货膨胀严重导致物价的不稳定,各地物价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能看得出来,一块大洋和一文钱能够购买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最常见的民国袁世凯大头600~650元,孙中山像船洋630元左右,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500元左右。

特殊版别不在此价之列。

附图:非卖品,仅供参考。

大头三 九 十年 620

大头八年 850

小头 480

23年帆船 620

22年帆船 850

鹰洋 300

四川军政府(汉版) 600

大头中圆 1300

坐洋壹元 280

站洋壹元 620

34年北洋龙 1350

33年北洋龙 2500

29年北洋龙 1500

26年北洋龙 7500

25年北洋龙 2800

24年北洋 4000

23年北洋 6000

帆船三鸟 18000

造币总厂 2800

大清银币 1800

新版云南光绪72 2100

湖北光绪、宣统 1350 /1350

广东光绪、宣统 1350 /1350

云南光绪、宣统 3500/4500

四川光绪、宣统 1800/2300

唐军长正像 580

唐军长侧像 3000

四川卢比 580

日本龙洋 500

江南甲辰 1350

壬寅 1800

辛丑 1800

庚子 2500

戊戌 5200

己亥 5300

癸卯 5800

乙巳 6000

这些只是大家常见的,不常见的还有这么多。这些也只是大的分类,细分的话多了去了。

所谓的大洋,实际上就是‘银元’,一种银制的硬币,其价值相当于是七钱二分白银,因其材质为白银,故称为银元。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就相当于今天的100到200元人民币左右。当然了,不同地域的购买力情况也不相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30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