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永传 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湜、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译文: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逢李沆、宋浞、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的精明强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
当初,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到乡里的称赞;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努力上进。
(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出任杭州知州。正值当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贩卖盐来自给。(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不严加制裁,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饥饿的人有八九万,(这些人)如果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或: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旧法办事。”(咸平)五年,宋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地政绩优异,又任命他担任益州知州。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爱卿在蜀地,我没有西顾之忧了。”
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小时候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三十年也没找到(他)。到这时他来谒见,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名)的贤士,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直呼其名!”
2 张平宽厚文言文全文断句张平,青州/临朐人。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都虞候。太宗/尹京兆,置/其邸。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后/数年,有/诉/平匿府中钱物,秦王/白/太宗/鞫之,无状,秦王/益不喜,遂/遣去。太宗/怜其/非罪,以/属/徐帅高继冲,继冲/署/为镇将。平/叹日:“吾命/虽蹇,后/未必/不为福也。”
太宗/即位,召/补/右班殿直,监/市木/秦、陇。平悉/更新制,建都务,计/水陆之费,以春秋二时/联巨筏,自渭/达河,历/砥柱以集/于京。期岁之间,良材/山积。太宗/嘉其功,迁/供奉官,监/阳平都木务兼造船场。旧官/造舟/既成,以河流/湍悍,备/其漂失,凡一舟/调三户/守之,岁役/户数千。平/遂穿池/引水,系舟/其中,不复/调民。有/寇阳/拔华者,往来/关辅间,为患/积年。朝廷/命内侍/督数州兵/讨之,不克。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凡/九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平/好/史传,微时/遇异书,尽日/耽玩,或/解衣/易之。及贵,聚书/数千卷。在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以语/平。平/召/至第,为/设馔劳之,曰:“公等/不幸,偶罹/斯患,慎勿/以前/为念。”给/以缗钱,且/戒从式/善视之。未几,遇赦/得原,时人/称其/宽厚。
论曰:太宗/居潜,左右/必求/忠厚强干之士。及/即位,修/旧邸之功,陈从信、张平等/六人者,咸备/任使,又皆/畀/以兵食之重寄,而各振举/其职焉,有/足称者矣,然/平/不修/旧怨,庶几/进于士夫之度。从信所/进邪佞/以术蛊惑/上心,犹/不免于/近侍之常态欤!
3 张永德文言文翻译张咏,字复之,是濮州鄄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濮州郡举荐进士,(大家)商议首推张咏。(当时)有一个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张覃未中,张咏与寇准写信给郡守,推荐张覃为第一名,大家都赞许他能够谦让。李沆、宋浞、寇准一同推荐他,被任命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上奏朝廷免去归、峡两个州的水递役夫。后来转任从事太常博士一职。宋太宗听说他能力强作事干练,下诏让他还京。当时张永德为并州、代州的部署(官职),有一个小兵犯了法,被鞭打至死,皇上下诏追查他的罪过。张咏封还了诏书,并且说:“皇上刚刚委任张永德边疆大任,如果因为一个部校被打死的缘故,责罚主帅,我担心部下会产生看不起主帅的想法。”宋太宗不听从他的意见。不多久,果然有驻军逼迫恐吓士兵的,张咏引用前面发生的事建言,宋太宗才改变主意允许慰问他。(张咏)出任益州知州时,正值李顺造反,王继恩、上官正两总兵进攻计伐李顺,停下部队不进攻。张咏用言语激励上官正,鼓励他亲自上阵,还隆重的为他举行宴会送行。上官正因此决定进军,大胜。当叛军抢掠时,很多百姓被胁从。张咏发布公文告诉百姓,朝廷施恩,让大家各归田里(不追究责任)。开始时,蜀地士人乐于研究学问,但不乐于做官。张咏考察蜀郡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士都有学问、很能干,被当地人称赞,于是劝勉他们参加科举考试,三个人都考上了。成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当年歉收,百姓多贩私盐来求生。抓获了几百罪犯,张咏都减轻了惩罚,释放了他们。下属官员请求说:“(如果)不严厉的惩罚,恐怕没有办法禁止(贩私盐)。”张咏说:“钱塘十万人家,忍饥挨饿的十之八九,如果不让他们贩私盐自求活路,一旦聚集为盗贼,那就酿成大灾祸了。等到秋季庄稼收获后,应当按照原来的法律执行。”成平五年,宋真宗根据张咏以前治蜀效果良好,再次任命他为益州知州。到(皇上)派遣谢涛巡视蜀地,皇上让他给张咏传话:“有你在蜀地,朕就不担心西边了。”
张咏与青州傅霖年少时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出来做官。张咏身分显达,寻找傅霖几十年,没有找到。到傅霖来拜访,门吏说傅霖求见,张咏责怪门吏说:“傅先生是天下的贤士,我都不能够与他作朋友,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其名!”
4 张永传文言文及翻译(张)溥幼嗜学。
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 张溥列传》 译文: 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
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起草,当着客人面写作,一会儿就写好了。
因为这个,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5 № 在文言文中如何断句能正确给文言文断句,体现了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常常为命题者所青睐。自从2004年,在北京卷在第Ⅱ卷的第11小题出现了文言文断句题(给出一段文言文语段,从中选出5个句子,要求考生断句,共5分)以后,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题,北京高考题,辽宁高考题,都都不约而同出现了文言文断句题。2006辽宁高考题、广东高考题再次出现了文言文断句题
古人把给文言文断句称作“句读”。《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说明在文言文教学中句读的重要性。古人所说的“句”是指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也叫“逗”;“句”是指文句的意思表达完毕。现在的考试一般是要求在文言文中需要断开
地方加“/”,表示断句。面对高考这一新动向,我们该怎样快速正确给文言文断句,从而获得高分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第一,通文意。拿到一个文言文篇段,先不要急着进入断句,而应该先通读这个篇段,大体上搞清这个文言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比如说文体,不同的文体往往表达的顺序、采用的方法乃至语言风格不同,确定了文体之后就可以帮助断句。例如,叙述性文章,要弄懂基本情节;人物对话,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说理性文章,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的观点。在通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不拿现代汉语对词语的理解来衡量文言文中的词语的意思,也就是不“以今释古”。这样在对每个词语意思准确理解和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句意、段意乃至文意,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形式和语言风格,也才能有助于准确断句。
第二,标名词 标名词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标出阅读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名,等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常做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第三,看标志。
(1)看句首发语词。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比如句首虚词:夫、盖、初、唯、斯,常常用在句子的开头;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且夫、今夫、是时、今者、昔者、既而、向者、俄而、方今、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大至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在这些关联词前一般要断句。感叹词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等常放在句首,一般可在它们前后点断。
(2)看表对话的词语,如:曰、云、言,都属于我们现在说的对话提示语,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3)看句尾的语气词。表示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语气的语气词:也、矣、乎、哉、为、与(欤)、耳(尔)、邪(耶)、焉,常用在句末,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看句中虚词。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并列,所连接的是并列短语,共同作句子的成分,联系的前后很紧密,一般在其前不断开,但是如果“而”是连接的两个句子,则往往在其前面要断开;其他的如:以、于、为、则,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则”有时放在句首,它的前面需要断句);
第四,抓文言句式。尽管文言文本来不大讲究语法的,但是我们后人还是根据古人的表达习惯总结出了一些文言表达的语法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我们可以根据文言文的句式规则(主要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来断句。此外,利用文言文的固定结构也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如:如……何,奈……何,若……何,谁……者,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者……也,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参考。
第五,明修辞。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现代汉语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几乎都可以从文言文中找到影子,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很好的断句。如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等,都是我们断句的时候
张良虽然作为“汉初三杰”而闻名,但其实陈平的谋略也并不输于他。他的奇谋多次让刘邦集团逢凶化吉,挫败了项羽。不得不承认陈平确实是一个很有智谋的人,他总是能想出一些出奇制胜的计谋。其中反间计除范增,金蝉脱壳救刘邦,是他在帮助刘邦消灭项羽的过程中最精彩的两次表现。虽然他尽心尽力地为刘邦出谋划策,屡建奇功,但是后人却并不喜欢他,反倒对张良更加的认可,甚至有人认为陈平太阴毒,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陈平的连环反间计,当刘邦为项羽围困在荥阳的时候,刘邦想向项羽求和,但是项羽根本不答应。这可让刘邦不知怎么办才好,此时的陈平见刘邦忧心忡忡,便主动献上自己的谋略,刘邦听完后觉得可行,便答应让陈平实施金计谋。而陈平唯一提出的要求便是需要四万金作为运作经费,刘邦索性也答应了。
有了经费之后,陈平便开始实施他的反间计,花重金在楚营里买通项羽的一些将领,让他们散布谣言,以离间钟离眜和范增。果不其然,这些话传到了项羽的耳中,一次或许不信,但是当项羽多次听到类似话语的时候,便真的开始怀疑范增和钟离眜了。很多军事上的决策都开始避开他们二人商讨,陈平之计逐渐取得一定的成效之后,便有再次以反间计彻底离间楚方的君臣关系。
当项羽的使者来到汉营的时候,陈平故意将其视为范增的特使隆重招待,可是当得知身份之后,便态度急转,不仅没好脸色而且连饭菜都撤换成了最差的招待餐。使者回去后把这一切都一一告诉了项羽,项羽勃然大怒,觉得范增背叛了自己。陈平这一些列的计谋终于奏效了,不久之后范增便因项羽的不信任离开了楚营,途中因病便死去了。从此项羽再也没有人帮他谋划了,失去了范增就等于断了他的臂膀。而正是刘邦希望看到的结果,没有了范增的项羽,他哪还能是刘邦的对手!
当陈平的计谋除去了范增之后,项羽幡然醒悟,可是范增的死成为了铁定的事实。大怒之下的项羽猛攻荥阳,刘邦极为担心城池被破自己性命难保。这时候陈平再次献上妙计帮刘邦金蝉脱壳,不知道陈平怎么发现了一个长相酷似刘邦的小将,名为纪信。当陈平把纪信带到刘邦面前的时候,刘邦似乎明白了陈平的意思。
在陈平的谋划之下,纪信化装成了汉王的样子,驾着汉王的座驾从荥阳东门突围,同时安排两千名女子从东门涌出,把守其他三个门的将士们听说东门有几千女子涌出,便一窝蜂的涌向了东门。当楚军看见汉王在他车驾上的时候,项羽便下令全面围击。于是趁着项羽追击假汉王的时候,刘邦趁机从西门逃出了荥阳城。项羽最终追到汉王座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被耍了,真正的刘邦早已逃脱了。
当然,陈平一生的奇计远不止于此,其中还有计擒韩信,解白登之围等。但即使陈平如此有谋略,可他的名气一点也比不上张良,并不是张良比他厉害,事实上根据他们生平的谋略,足以判断他们是一个级别的谋臣。那为何世人却更喜欢张良而贬低陈平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从上面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陈平虽然很聪明,但使用的却是阴招。不论是利用重金收买人心以离间范增与项羽的关系,还是以两千女子为诱饵帮助刘邦逃脱,虽然最终都成功了,但说起来难免有一点不光彩,难登大雅之堂。尤其是帮助刘邦逃脱那一计,虽然救了刘邦,但是却让纪信和两千女子赔上了性命。陈平献计策的时候,只顾汉王的安危,却并没有考虑到普通百姓的生死。所以说,世人一直以来并不认可他,反倒觉得他的计谋有点阴毒。而张良则完全不同,他一生的所作所为皆是出自于利益天下苍生之心。
过去占山为王。土匪基本上是男人,为首的大王如果没有夫人,人心不稳,日子不长,所以把大王夫人称为压寨夫人。有了压寨夫人,山寨就巩固了。
过去女人也是衡量财产和势力的标准,如果为首的老大都娶不上媳妇,那就说明这个山寨的实力太差了,谁都可以上来踩一脚,或者是这里物资水平太落后,没有油水。
压寨的压,相当于“镇”,镇山之宝的镇。就是指可以作为整个寨子最重要的东西,有了它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地位。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压寨夫人的故事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高峰乡李家洞村张家坨,生活着一位老人,她曾经是“湘西魔王”的老婆,也是当年湘西的压寨夫人中唯一幸存者。她就是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杨炳莲。

杨炳莲是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在近百岁老人眉宇间依稀可见当年的美艳,瓜子脸,白皙的皮肤,特别是那双清澈透亮的眼睛,像是会说话。和很多被土匪抢上山的压寨夫人不同,杨炳莲坚持说,她嫁给张平是有媒妁之言的,而且是两情相悦的。
张平生于1906年,他的祖父张朝玉是张家坨有名的大财主。张平从小就不务正业,是当地有名的恶霸。1921年,15岁的张平成了亲。婚后,妻子服侍他稍有不周,张平就拳打脚踢。他的第一任妻子最终选择了自杀。1935年,他随舒安卿部到永(顺)、保(靖)带“剿共”。
就在这里,他看上了杨炳莲。张平和舒安卿的到来让杨炳莲的父亲不知所措,还以为他们是来找麻烦的。当听说张平看上了他的女儿,要明媒正娶时,这个老实巴交的小生意人高兴了。杨炳莲也觉得“这个人应该不是个坏人”。张平上门提亲后不到一个月,就把杨炳莲娶进了门。
1944年,张平当上了古丈自卫团副司令。杨炳莲也真正过上了“太太生活”:“以前家里只有做饭和收租的佣人,1944年开始,家里佣人多了起来,连养鸟养狗都有专门的佣人。
以前别人喊我杨氏,这一年起,别人喊我司令夫人或司令太太。”她的生活就是白天逗逗鸟、遛遛狗,晚上玩牌,有时也看坐堂戏。张平让杨炳莲“少管男人的事”,但她还是经常劝张平少树敌,多积德。
她还背着张平做一些赎罪的事。当时附近的村民都要交鸦片税,她就悄悄给一些交不税的村民发假凭证,说是交足了。有的人家断了粮,她就叫人送粮食去。
1950年3月,张平的张家坨老巢被攻破,他带着杨炳莲和5男3女8歌孩子四处逃窜。逃跑数月后,张平让杨炳莲带着孩子回娘家。
半年后,张平被毙。28岁的杨炳莲成了寡妇。张平被枪毙后,她以为自己也完了,结果还好,政府对她很照顾,运动中基本上没受大的批斗。
_压寨夫人(词语)
(全)
(此番外为电视剧版)
三
我们一路吵吵闹闹,终于到了振华的门口。我抬起头,看着振华的校门,忽然想起高一时,我站在振华门口的情形。
余淮见我许久都没说话,揉揉我的头发,笑着说:“想什么呢,这么入神?难道是想起了小爷我当年在振华创下的神话?”“余淮!”我轻轻的打了下他。“周周,你看他们在哪儿打情骂俏,你侬我侬的,你都不理我!”林杨朝余周周撒娇起来。“好好好!”周周朝后面说:“我们先过去了,你们也快点啊!”说罢,拉着林杨的手就跑到门卫那里去了。
林杨还背过身来朝余淮做鬼脸,余淮毫不客气地瞪了回去,这场戏在两人“切!”的一声后作罢。
余淮回过头来可怜巴巴地看着我:“耿耿,你看林杨他欺负我!”我看着他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出来,就像哄小孩子一样对他说:“好啦好啦,怎么说他也是小姑父,就让让小姑父吧,啊。”余淮说:“你怎么知道小姑和林杨领证了?”“啊?周周和林杨领证了?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我满脸震惊。“你不知道?”余淮也很疑惑:“那你为什么叫他小姑父?”“我……我…我也不知道,就这么说了。”我讪笑着。“哦,那请问耿耿,你想什么时候做余周周的侄媳妇呢?”“啊?那个…那个快过去吧,你看他们都过去了,快点走吧。”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余淮,就这么搪塞了过去。
振华,这里有我最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我认识了余淮、简单,贝塔、张平、张峰、路星河、徐延亮……这里有我们最美好的时光,最单纯的时光。
守门大爷还是当年的那个,但是也老了,我们都老了。
守门大爷见了我们,并没有认出来,或许,是他在这里见的学生真的是太多了吧,多到都数不清了。
我们该怎么进去呢?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一半,我和余淮都很担心他妈妈会不会再难受。
“哎,徐延亮,你不是有张平电话来着,给他打电话,让他来接我们!”贝塔朝徐延亮喊到。
此时的我正在跟守门大爷沟通:“大爷,您还记得我不?前两天我还来拍婚纱照来着!”
大爷仔细看了看我:“嗯,对,就是你。”
“那您也认识我,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呢?”我十分费解。
“你们这么多人,可我就认识……”已来不及再听他说些什么,我仿佛又回到了高中,那个家长会,那个扎着领带的张平,正满面笑容地向我们走来,一时间,我分不清这到底是现在,还是过去。
时间过得好快啊,当年还在为试卷发愁的我们,转眼间已经事业有成;当年那个刚刚毕业的张平,也已为人父母。
但大家的模样没有什么变化,张平还是那个张平,徐延亮还是那个徐延亮,路星河还是那个路星河……我们,还是那个我们。
张平朝我们走过来,看得出来,他很高兴,但他好像也有点责怪我们的意思:“你们怎么来了?你们现在要好好工作,不要天天请假,是不是之前我把你们惯坏了?”
“张老师,哪有啊?”贝塔笑着说:“我这次是回来看我外婆的。”“对啊,对啊,我们都没有请假,这次是有事才回来的。”我们都附和到。
“我相信你们。”张平笑着说:“我的学生,不会撒谎!”他还没说完,张峰老师就急匆匆地跑来了。
“老师!”林杨喊道。
“你们怎么来了?你是……余周周?”张峰第一次用这种疑惑的语气说话。
“是,老师。我是余周周。”
“我记得你后来去文科班了吧。”张峰说。
“对,我们那一届班主任是武文陆老师。”
“好啊,好。”张峰感慨道:“真是,都长大了!”
“老师,”林杨插嘴到:“现在,余周周是我媳妇儿了。”说完,还得意洋洋地看了张峰一眼。
“呦———————————”我们都起哄到。
周周白了他一眼。
“好啦好啦,来办公室坐会儿吧。”张平说。
我们得意洋洋地看了守门大爷一眼,随后,昂首阔步地走了进去。
嗯……
办公室,还是和原来差不多,老师们都在备课,没有看见我们进来。
“武老师!”周周喜出望外地喊。
“你是……余周周?”武老师疑惑地说。
“是啊是啊,我是余周周。”
“行啊,长成个大姑娘了!工作怎么样?辛苦吗?”
“还好吧,就那样。”
“行。”
张平忽然说:“余淮?你怎么也来了?”
“哦,老师,我……我好久没回来了,挺想你们的,就回来看看。”余淮挠挠头,笑着说。
“学习怎么样?找到女朋友了吗?你们都不小了,该考虑考虑了!”
“老师,嗯……耿耿是我媳妇儿。”余淮一把抓过我的手,笑着说。我吓了一跳:余淮,你还真是不按常理出牌啊!(心理描写)
“好好好好好,耿耿是个好姑娘啊,别朝她发脾气,要宠着人家,你知不知道耿耿当年为了找你………”
“老师,”我赶紧打住张平的话,“你儿子多大了?学习好不好啊?”
“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老师,有了孩子你怎么还老成了?”徐延亮憋笑的技术实属不行,我一眼就看穿了。
“好了,你别说我了,你说说你自己,还是不减肥,这样对自己身体不好,而且你再这么胖,都没有女孩喜欢你了!”张平说。
“老师,我还真有女孩喜欢,贝塔,贝塔她是我女朋友。”徐延亮自豪的说。
贝塔瞪了他一眼。大家一齐起起哄来。
我和余淮听他们东扯西扯地说了一会儿,就快到一个小时了,我们很担心,就和他们道别,先走了。听贝塔说,他们晚上还一起出去吃饭去了,嗯……
来到医院,他妈正在睡觉。我们松了一口气,相视一笑,有你真好。
第三章,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