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晚(韩语:이승만,1875年—1965年),韩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独立运动家,大韩民国首任总统。原名承龙,号雩南,本贯全州李氏,生于黄海道平山郡。早年研习汉学,科举屡试不第,1894年进入培材学堂(后来的培材大学)就读,后参与独立协会运动,1899年被大韩帝国政府逮捕判刑。1904年获赦,并作为高宗皇帝李熙的密使出使美国。1905年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学士学位,1910年相继获得哈佛大学硕士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并投身韩国独立运动。李承晚在美国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并标榜外交独立路线,企图通过外交活动、仰赖美国等列强的干涉来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1919年参与巴黎和会未果,提出了饱受争议的委任统治案,同年当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总统,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的外交活动中再次失败,其活动陷入消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再度活跃,日本投降后回到南朝鲜,作为右翼势力领袖展开反托管运动,主张南部单独建国。1948年,李承晚在美国的支持下当选总统,于8月15日宣布成立大韩民国。此后李承晚连续3届当选总统,并先后成为国民党和自由党的首脑。他对内实施专制独裁统治,严厉镇压共产主义者为代表的左翼势力,同时为保住个人权力,两度强行修改宪法,践踏民主制度。对外依赖美援,坚持武力北进,拒绝与日本建交。1960年,在他第四次出任总统时,发生四一九革命,他的统治被民众推翻。李承晚被迫辞职并亡命美国夏威夷,5年后死在那里,享年90岁。
72年前,战火在朝鲜半岛燃起,
我军深谙“唇亡齿寒”的道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战场开始“抗美援朝”。
战场上,战士们咬着牙在漫天大雪中坚韧地挺进着,依凭强大的士气,打得所谓的联合国军节节败退。
正当停战协议即将签订的紧要关头,时任韩国总统李承晚,却在谈判桌前耍起了心眼,一度拖延停战时间。
伟人第一时间决定,再派一“羊”开赴朝鲜战场,给李承晚政府一点颜色瞧瞧。
最终,伟人派出的这“羊”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李承晚不得不灰头土脸地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战后,连美国人都说“以后惹谁都不敢再惹中国人了”。
那么,朝鲜战争的发生和进程究竟如何?李承晚为何使诈?伟人派出的这只“羊”又是何方神圣?
二战结束之后,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战火在朝鲜半岛开始燃烧起来了。
朝鲜战争的爆发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首先,朝鲜半岛南北分裂是战争的主要原因。
1945年12月,苏、美、英三国外长签署《莫斯科协定》,违反了此前促使朝鲜半岛独立的原则。
一时之间,朝鲜半岛南北民众,都掀起了一场来势汹汹的民族主义运动,双方均主张以自己为中心统一半岛。
第二,美苏在半岛推行的冷战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半岛的分裂和冲突。
在美苏两国各自的扶植之下,朝鲜的金日成政权和韩国的李承晚政权逐渐走向成熟,1950年中旬,韩国和朝鲜相继建国。
至此,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已经形成。
南北两大政权对立的局面不断加剧,朝鲜半岛的国土分裂和民族问题日益凸显,双方都想要以自己为中心进行半岛统一,不断发生冲突。
从二战结束到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发生的冲突达到2000多件,这些冲突就像不断累积的炸药,直到1950年6月尽数爆发。
战争爆发后仅两天,杜鲁门便派遣军队开赴韩国援助。
而苏联迫于冷战形势,希望中国能够出兵朝鲜援助作战。
由于朝鲜半岛紧靠我国东北地区,而东北地区又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如果中国不参战,一旦朝鲜顶不住敌方攻势,继而使得战火烧到我国东北地区,届时中国将处在苏联和美国的包围之中,独立发展必定受到阻碍,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因此,英勇神武的伟人便当机立断,命令彭大将军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支援朝鲜对抗美韩联军。这就是被我们熟知的“抗美援朝”。
彭大将军率领浩浩荡荡的志愿军队伍,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保家卫国。
在我国开始抗美援朝之后,志愿军一路冲锋,迫使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一路南撤到三八线以南的地区。
从那之后,我国志愿军不断在三八线附近同联合国军,尤其是美韩联军进行战斗。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停战的意愿越来越明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志愿军配备的武器较为先进,并且中美两国在战场上作为主力的步兵实力不相上下。
伟人和彭大将军深谙美军武器在当时非常先进的这一事实,为此,早早就为志愿军准备大量精良的武器,供志愿军的战士们在作战时使用。
其中包括步枪大约2000支、轻机枪大约54挺、重机枪大约104挺、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大约250门、山炮大约55门,甚至还为13兵团的3个军配备了反坦克地雷。
不仅如此,在“中国出兵,苏联出装备”的思路指导下,苏联在1951年初,为志愿军提供38个师是新武器,1953年更是为志愿军送来16个师的装备,其中甚至包含一支喀秋莎火箭炮师。
换上苏联提供的新武器之后,志愿军步兵师配备的冲锋枪和轻机枪数量甚至已经超过苏联,我国志愿军在战场上更加如鱼得水。
1952年,按照苏军标准,我国志愿军顺利完成对志愿军16军的改编任务,在这支改编后的部队出击下,美国立即遭到重创。
16军战士们在充沛火力的支持下,打得美军狼狈鼠窜。
第二,美国深陷战争的泥潭,维持战争越来越力不从心了,这导致美国广大纳税人的反战情绪愈演愈烈。
由于美国的轻敌和志愿军的英勇冲锋,美国开始承受越来越大的战争成本,美国希望停战求和平的愿望也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强烈。
长时间的战争,迫使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大约耗费了400亿美元,并且随着战争时间的拉长,这一数字只会不断增大 。
除此之外,经过数次激烈的战斗之后,美军在朝鲜半岛的伤亡人数达到了172847余人。
巨大的战争开销和人员伤亡势必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导致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
不仅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整个联合国军的反战厌战情绪也逐步出现。
第三,美国认为朝鲜地区并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应该继续将战略重点放在欧洲位置。
不仅仅是由于战争开销水涨船高,还因为当时美国的军事中心扎根在,以北约为首的欧洲地区,因此这也导致美国并不愿意在非核心利益地区——朝鲜,浪费太多的心力。
换句话说,朝鲜战争并不能够满足美国霸权的欲望,他宁愿继续守在欧洲,抵御可能来自苏联的威胁。
在种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美国开始谋划同朝鲜和中国方面展开和谈,再也不希望进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这一伎俩了。
总之,在战争后期,整个战争局势已经开始倾向于我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美军因此不得不开始思考朝鲜战场的停战问题。
1953年,美国人终于还是坐不住了。
在美国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同美国军政要员的严密讨论过后,美国最终决定,同中国开始谈判停战。
在艾森豪威尔眼中,这是唯一能够让美国体面地撤出朝鲜战争的办法。
本来不可以使得美国大兵,再次被迫来到谈判桌前。
由于美国人急于尽早脱离战争的泥潭,因此谈判过程总体来说比较顺利。
各方对于军事界线的划定、战俘的释放、如何撤出前线战场等问题都进行了讨论,停战指日可待,这无疑让美军司令克拉克悬着的心,稍稍平稳了一下。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美国的“小弟”韩国却出来搅局了——时任韩国总统李承晚并不希望战争就此结束,他希望趁着朝鲜战争的“好机会”,抓紧时机以韩国为中心统一朝鲜半岛。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美国怎么能开溜呢?
于是,李承晚立即向联合国军放话,“威胁”他们继续打下去,如果不帮忙继续战斗的话,就要将所有盟军从韩国的土地上全部赶出去。
李承晚频频呼吁全体国民支持继续战斗 , 为了鼓动韩国民众的战斗热情,李承晚说“哪怕韩国最终不得不独自作战,我们也在所不惜!”
为了将美国拉下水,逼迫各国重返战场,李承晚再次挑事。
原本在1953年6月8日,朝鲜停战谈判各方就已经就所有核心问题达成共识,战争即将画上句号。
但是9天之后,李承晚一方面打着所谓“就地释放”的旗号,强行将大约27万多名朝鲜士兵俘虏,这里面还有50多名志愿军,这些士兵被韩国转移到韩国训练中心;另一方面,李承晚叫嚣着要同朝鲜继续战争。
李承晚的这一系列举动,无疑破坏了此前各方谈判达成的战俘问题的协议,也违反了主权国家不私自转移战俘的国际惯例,停战协议的签订被暂时搁置。
他的无耻程度令人汗颜,他的有勇无谋也令人耻笑。
要知道,当初朝鲜战争刚一开始,李承晚就被朝鲜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要不是美国的支援赶到,恐怕韩国连汉城都保不住。
但就国家实力而言,那时的韩国甚至都比不上朝鲜。
当然,志愿军和朝鲜军队对于李承晚的“无耻行径”丝毫不畏惧,倒是联合国军队内部乱成了一锅粥:
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痛骂李承晚是“疯子”;
美国因为李承晚事先并没有告知接下来的行动,也恼羞成怒。
面对自己盟友的唾弃,李承晚着实是骑虎难下,一边是绝不可能帮助自己继续战斗的盟友和战斗力惊人的志愿军;
另一面是李承晚自己在韩国民众面前夸下的“统一朝鲜半岛”的海口,如果这时候不在战斗,自己总统的宝座怎么办?
说实话,看到小弟如此不服管,美国人脸上也很是挂不住,克拉克索性破罐子破摔,无奈说道“就让中国人好好教训一下李承晚吧!”
李承晚的小人行径并没有使我军退缩,因为伟人一向认为李承晚是一个实力不济,却心比天高的莽夫。
本来韩国在战场上取得的一些胜利,都是得益于美国的支持。
伟人深知李承晚麾下的韩国军队在没有美国的支持下,是非常不经打的,既然韩国这么不安分,那肯定要把李承晚打服为止了。
现在连美军司令克拉克都放话不管韩国了,那我们就更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既然美国盟友在战场上的失败都没有让李承晚幡然醒悟,那么不如就用枪炮来堵住李承晚“一统半岛”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吧。
于是,伟人立即向时任志愿军司令的彭大将军拍去一封电报,其上赫然写道:“停战协议的签字时间必须推迟,再度给韩国军队以重创是极为必要的!”
我国的军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再也没有惧怕过任何外来势力的威胁。
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但是也绝对不会畏惧任何外来势力的挑衅,同其血战到底。
现在朝鲜战场上需要一位身经百战的指挥员前往,给李承晚重击。
那么派谁去合适呢?
此时,伟人想到了杨勇。
杨勇年仅十四岁的时候,就投身于革命,入伍后追随红军南征北战,身上都是在枪林弹雨中走过的痕迹,其中最严重的三处伤疤,几乎让他和死神擦肩而过:
1933年,时任第10师第14团政治处主任的杨勇, 率领的红三军与国府追兵狭路相逢,率领众人王国府军队最脆弱的地方猛冲过去。
枪林弹雨中,杨勇的头顶正上方的头皮,被一颗重机枪子弹穿过,顿时鲜血横流,杨勇的头发也在子弹巨大的冲击力下,尽数烧焦掉落。
从那以后,杨勇头顶这道伤疤处,再也没有长出新的头发。
另外两处重伤是在1934年伤到的。
那一年,杨勇为了掩护大部队的转移,同地方展开猛烈攻击,在此期间,杨勇的右大腿不幸被击中,子弹射入的位置,距离主动脉仅仅只有2厘米;
除了大腿,杨勇的右脸也被子弹射中,子弹从他的脸部射入,从嘴唇附近穿出,牙齿也被子弹的冲击力打掉6颗。
虽然负伤严重,但是杨勇没有一次当过战场上的逃兵,其英勇程度值得敬佩!
虽然没有上过军校,但是杨勇在一次又一次的实战经历中磨炼出自己的指挥经验和战斗能力。
尤其是,1933年,杨勇所在的红三军团遭受国府追兵袭击,他作为第10师第14团政治处主任,带领将士们向敌人薄弱地带猛冲,即便是重机枪子弹穿过杨勇的头皮,他也从来没有畏惧。
因此,杨勇被称为是“三羊(杨)开泰”中的一员。
此前在军中一直流传着的“三羊(杨)开泰”的说法。
这“三羊(杨)”指的是当时解放军中三位姓“杨”的英勇的将军,他们分别是:杨成武、杨得志以及杨勇。
这三位将军能征善战,一路从红军时期的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又在抗日战争时期立下汗马功劳的指挥员。
尤其是平型关大捷中,“三羊(杨)”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而在此次朝鲜战争中,杨得志率先在1951年,带领第19兵团入朝作战。
杨成武也在几个月后加入了战斗。两位将军在朝鲜战场上奋勇杀敌,纷纷立下赫赫战功。
眼见着自己的好兄弟接连立下战功,杨勇有些坐不住了。
杨勇也一直申请参加战斗,但是由于中央当时已经完成全局部署,杨勇就一直没有等到机会去朝鲜战场上施展才能。
但是杨勇从没放弃向上级递交参展申请。
终于,在李承晚扰乱停战协议签订的紧要关头,伟人立即想到了“三羊(杨)”中一直没有参加战斗的杨勇。
“那就再派一只羊去朝鲜半岛吧!”
伟人看重杨勇的能征善战和谋略过人,认为其有勇有谋,是让李承晚老实下来的不二人选。
当被伟人点名前往朝鲜半岛作战的时候,杨勇已经四十岁了,此时的杨勇已担任志愿军副司令一职。
一接到伟人的调令,杨勇便立即开始着手准备对韩国军队实施一次猛烈的打击。
久经沙场的杨勇首先带领警卫员,对整个韩国军队进行了多方勘察,在此过程中,杨勇发现:
韩国在金城南部的驻守战线拉得过长,金城附近将近30公里的地方都被布置了防御兵力,这样一来就使得此处补给不足、兵力过分分散,很多地方的防守都极其薄弱。
在发现韩国军队的这一弱点之后,杨勇当机立断,决定集中兵力猛攻敌军在金城的防守薄弱位置。
同时,又派出另一部分将士们在金城两侧迂回包抄,趁韩国军队战线被冲乱的档口迅速将其分割包围。
当杨勇将这一设想提交中央的时候,立即得到批准。
1953年7月13日,杨勇迅速率领志愿军对金城实施火力覆盖,志愿军第9兵团第24军和第20兵团对准在金城南部驻扎的韩军发起猛烈进攻。
一时之间1100多门火炮同时发射,在短短的半个小时中,就有超过1900多吨的弹药落到韩国阵地之上。
韩军根本来不及反应,仓促应战,许多阵地被志愿军接连攻破,韩国将近一半的防御工事被摧毁,大部分防御屏障在志愿军的进攻下化为乌有。
驻守在金城的韩军仓皇向南逃窜,我军乘胜追击,顺势不断扩大战果。
仅仅半个月时间, 在金城战役中战死、受伤、被俘虏的志愿军人数就达到了50000多人。
金城战役中韩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次战役也成为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此战为朝鲜半岛上持续三年的军事冲突画上了句号。当然,这次战役也为李承晚以韩国为中心统一朝鲜半岛的野心画上了句号。
金城战役惨败之后,李承晚瞬间丧失前期的嚣张气焰,灰头土脸地跟着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的南北双方,在军事分界线的板门店附近签署了停战协议,这标志着朝鲜战争最终告一段落。
为祖国打了朝鲜战场上最后一场胜战的杨勇随即回国,一回到故土,便受到了祖国同胞最热烈的欢迎。
伟人在北京亲自接见了杨勇,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这一仗打得漂亮,你立了大功,现在英雄终于凯旋了!”
李承晚以自己惨痛的失败证明:人是需要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的,
朝鲜战争的胜利,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把敌人达到投降认输那样的胜利,
这是一个弱国把强国打倒主动要求停战的胜利!
我国凭借坚韧的士气,前辈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换来国家边境的安宁,这难道不就是最大的胜利吗!
几十年后的中国人民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这难道不是最伟大的胜利吗!
向那时候的战争英雄们致敬!向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先辈们致敬!
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
毛主席的军事才能可谓是世所罕见,用兵如神,
如果您也认同伟人的伟大,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去年,有一部名叫《金刚川》的**在内地上映,主演张译、吴京等人扮演的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断地抵御敌机的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修补战火木桥。
这一部**的背景,这一段鲜为人知的 历史 ,就是在金刚川上展开的,也就是所谓金城战役。
金城战役 。这是 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 。该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的唯一一次战役规模的阵地进攻作战, 共歼敌53万余人,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 ,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这场战役,也是热播** 《金刚川》 的 历史 原型。
金城战役发生在1953年。此时,抗美援朝战争接近尾声,在中朝两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下,战争大局已定,中美双方都已经做好了和谈的准备。
然而美国的认怂惹恼了南朝鲜,李承晚集团非常愤怒,他不甘心自己的野心就这样破灭。正当朝鲜停战协定即将签订之际,南朝鲜 李承晚 统治集团在美国纵容下,以 “就地释放” 为名,强迫扣留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约27万余人,企图破坏朝鲜停战的实现。
李承晚嚣张的态度也惹恼了志愿军,志愿军司令彭德怀于6月20日建议推迟停战协定签字时间,再给南朝鲜一次打击。毛主席于21日指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城战役开打了!
面对南朝鲜集团的负隅顽抗,志愿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有效地摧毁敌坚固工事,确保步兵顺利突破和纵深战斗,从6月下旬开始,志愿军在金城布防。
据统计,我军正面集中 各种火炮1100余门、坦克20辆;动用2000辆 汽车 昼夜抢运物资15万吨,并向参战部队配发渡河器材 。军火补给充分,将士士气高涨,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就要来到尾声,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以最饱满的状态,让南朝鲜输得心服口服。
1953年7月13日 ,浩浩荡荡的金城战役正式开打了。下面让我们跟着视频来重新回顾一下这次完美的收官之战。当天21时,第20兵团首先发动了攻势,各部及第9兵团第24军,在1000余门火炮支援下,向对方防御阵地展开猛烈突击,我军势如破竹,一小时内即全部突破其前沿阵地。
西集团突破后,迅速向纵深发展。其右翼第203师迅速歼灭5221高地守军1个营。接着,师主力向芳通里方向发展进攻。这次大家采取了迂回战术,逐渐渗透,于14日2时袭歼伪首都师第1团团部,为该师迅速完成第一步任务起了重大作用。
之后,迂回支队乘夜暗堵截溃逃之伪军,又歼灭了美第555榴炮营大部和伪首都师机甲团第2营大部。直到14日6时,该师已经占领了 芳通里、梨实洞、北亭岭、下榛岘一线以北地区 。
左翼第204师突破后,迅速歼灭5528高地守军1个营,于14日4时30分进抵月峰山下。第130师一部攻占4242高地后,因没有肃清坑道内守军,延缓了向烽火山的攻击。
中集团突破后,左翼第199师因遭对方顽强抵抗,进展迟缓。右翼第200师在23时歼灭官岱里西南高地守军1个营后向纵深发展,于 14日6时占领了龙渊里、东山里,割裂了伪第6师防御 ,使得轿岩山和烽火山伪守军侧后受到威胁,发生动摇。
东集团(2个军另1个团)因准备时间不足,进攻正面狭窄,又是横越山脊进攻,突破后发展缓慢,14日6时仅占领北汉江以西汝文里至4723高地一线,未能迅速进至细岘里和控制金城通华川公路。
第9兵团第24军于14日零时 歼灭了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守军2个营、4个连另1个营大部,继之向桥田里、4328高地发展进攻 。至14日拂晓,志愿军在进攻正面的西段、中段突破了伪首都师和伪第6师左翼的基本阵地。
第20兵团为扩大战果,遂以西集团向月峰山进攻;中集团迅速攻下轿岩山;东集团迅速占领5852高地和细岘里。中集团第200师向南疾进,8时,由龙渊里、东山里分路涉过金城川,于18时占领梨船洞。第199师于10时25分全部占领轿岩山,将守军大部歼灭。
东集团于12时占领了5852高地,17时,一部西渡金城川,在梨船洞与中集团会合,另一部攻占了4619高地。西集团于17时40分先后占领了烽火山、月峰山。
第9兵团第24军于13时30分占领了4328高地及杨谷以北地区,控制了上、下九井间公路。至此,第20兵团在第9兵团一部配合下,经21小时激战,占领了伪军3个多师的防御地带,歼灭美军14万余人,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完成了战役第一阶段任务。
这一次,志愿军从整体战势格局出发,并考虑到之后的谈判问题,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纵深进攻,而是贯彻“稳扎稳打”的指导方针,一方面巩固既得成果,另一方面随时应对敌人的反扑。
14日17时,彭总司令命令第20兵团在现有战地做好迎敌准备,之后又派出其他几支部队,乘敌混乱之际,分别向南发展。
事实证明,我军的决策是正确的。这支南进的奇兵果然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至16日,他们先后占领了 黑云吐岭、白岩山至北汉江一线阵地 ,又向南推进了约8公里,对伪第2军团防区南北交通干线金城至华川公路构成严重威胁。
中集团以第135师1个团另1个营继续发展进攻,15日晨占领了6022高地以南无名高地及后洞里。西集团和第9兵团第24军在击退伪军一部兵力反扑后,亦将阵地推至 新木洞、北亭岭、间榛岘公路北侧 。
16日,第9兵团第24军则攻占了 金化以北5377高地、葛洞北山和5979高地 。胜利的天平,已经明显向志愿军倾斜。
志愿军金城以南进攻战役的发展,对“联合国军”极为不利。虽然明知败局已定,但不死心的联合国军还是想在最后时刻放手一搏。
侵朝军总司令 克拉克 和美第8集团军司令 泰勒 飞抵前线,召开高级军官会议,声言要发动最大反攻,夺回失地。并于当日纠集 伪军4个师,美军第3师和伪军3个师的残部 ,全力展开反扑。
17日,美伪军集中 6个团的兵力,在100多架飞机和大量炮兵支援下 ,向志愿军东集团黑云吐岭、白岩山至867高地一线猛攻。我军迅速作出回应,东集团将士浴血奋战,歼其3000余人,与此同时,西集团和第9兵团第24军,也击退了美伪军1个团和1个营的反扑。
至7月27日,各集团共击退美伪军反扑1000余次,这让美伪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仅占去巨里室北山一个阵地。而志愿军20兵团基本全歼南朝鲜首都师,给予其他3个师毁灭性的打击,在这次战役中,我军 共歼敌52783人,其中俘敌2836人,击落敌机85架,缴获飞机一架,坦克34辆, 汽车 231台,各种火炮245门和大量弹药等战利品 。
志愿军通过抗美援朝中的这最后一战,向前推进了1926平方公里,给南朝鲜军以致命的一击。
在这场历时15天的战斗胜利后,1953年7月27日,长达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正式告一段落,双方从战场走到了谈判桌上,开始了停战和谈。
在当天,停战协定签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
参考文献:
《金城战役》搜狗百科
《金城战役简介》师伟
《朝鲜战场上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百度文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