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你不知道的曹操那些事

三国中你不知道的曹操那些事,第1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是东汉名士许邵对他的评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曾是他的梦想。而曹操本人的一生就是一部大丈夫的 历史 ,也是一部屠龙少年的进化史。

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开国皇帝,被人戏称为“位面之子”的刘秀永远地闭上了他的双眼。留下了他一手重建的大汉,不同于先祖刘邦通过草莽起家,一路征战数十年,打破并重建 社会 秩序最终获取中原。刘秀通过与世家大族之间的合作,谋取他们帮助下重建大汉。他不会知道,依靠世家重建的东汉也最终毁灭在了世家手上。

我们本期要讲的曹操,也属于官宦世家的一员。官宦官宦,不是官总有宦。不同于袁绍这种四世三公的世家。曹操的家庭有点尴尬,虽然是官三代,但准确地说,是阉三代。他的父亲曹嵩是老一代东汉大太监曹腾的养子。同时他爹曹嵩也是个十分会来事的人,连国防部长太尉一职都能通过money买到手,在这种家风影响之下曹操办事情也十分慷慨,这一点在后来天下大乱时卖尽家产也要起兵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曹操并不是一开始就如部分电视剧中所展现的那样是位狡诈的奸雄。曹操19岁时踏入政界,一只脚迈进政界大门后,不久便升入首都洛阳警察局北城分局任局长。一般来说,在这个年纪,以家族的身份能从事这个工作多少是坟头上打手电筒——祖上有光了,那按照一般小说剧情发展下去,也就是一个有点背景的路人甲凭家族势力混到了地方官职以后便开始鱼肉乡里,最终被正义的主角团击败的故事了。但曹操不一样,尽管靠着干爷爷的“爷气”和有钱父亲的“爸气”混到了这个岗位,但他本人严格执法,甚至敢对权势滔天的宦官亲戚动手。因此许多领导对小曹另眼相看“小曹这小伙子能处,宦官势力犯事他真敢上啊,另外,组织觉得你很不错,你就去去河南顿丘当当县令吧。”可是去了顿丘还不到一年,他就在县令的位置上扑街了,因为他堂妹夫的妹妹宋皇后被废,因此他作为亲属,仕途自然也受到了牵连,还没来得及施展政治抱负就被政治的大浪先卷翻了一次,只能回老家谯县当回无业青年。

机会总还是没有让曹操等太久,东汉除了错综复杂的地方势力之外,朝中宦官的影响也随处可见,在曹操从顿丘回来的两年以后,朝中的宦官势力重新洗牌,他也被重新召回朝廷,担任皇家顾问的议郎,在此期间还是热血青年的曹操针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天下形势提出了许多自己的建议的看法,原以为会得到领导欣慰的采纳,最后没想到除了递上去的建议信被接受外,其余一概不接受。除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建议以外,重要的意见能接受的没有。

本来照这样发展下去也只能算个愤青,但是在他29岁时,命运再次眷顾了他,黄巾军起义爆发了,这场破产农民与封建大地主之间矛盾引发的战争席卷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他们高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向东汉的世家门阀和堕落的朝廷举起武器,沉重的打击了东汉朝廷的实力,削弱了中央集权。我们在三国演义中所知晓的众多 历史 人物也随着这场战争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而这场战争也是曹操军事生涯的开始,在他第一次出任骑都尉与黄巾军的战争中就斩敌数万,因为光辉的战功,他升任了济南国。在齐国当国相的这段日子是齐国官员最黑暗的噩梦,五分之四的官员被裁撤,鱼肉百姓的,目无法纪的,KPI不合格的统统被裁撤,换来了百姓的安居乐业。曹操的工作成绩也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很快的,另一份调令便来了。“嗨呀,小伙子年纪轻轻便有如此魄力,难得啊,升迁先不谈,你去东郡任同级的太守吧,中央看好你哟”讲真的,这种无视下属光辉成绩还不予升迁的情况是个人都忍不住骂一句 “娘希匹” 曹操则是愤而辞职,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另一拨看中央不顺眼打算另立新主的地主豪强同样看中了曹操,想拉他入伙,干一番大事业。但是代表庶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曹操对这些大地主豪强本身并不感冒,因此也并没加入他们,但也没举报,回到老家过上了打猎读书的清闲四年生活。

曹老太爷一看儿子在家这副摸样实在放心不下,又发动自己的专属技能,用钱给曹操砸出了一个皇帝直属卫队四号首长的位置。有点尴尬的是,一号首长是他之前当城北公安局局长时得罪过的jian蹇硕,但因为二号首长是他发小哥们袁绍的原因,也就在这个岗位上继续混了下去。但是过了许久一直没能得到什么升迁(京师你得罪宦官,地方你得罪豪强,没砍了你就不错了)。因此,他将目光重新看向了军界。当时在东汉的西北方向上还有十数万的羌族叛军,搞定他们也足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了。可他还没来得及向朝廷申请外调呢,一件魔幻现实主义的事情发生了。

就这样关东联盟还没开打就解散了,曹操也只能带着自己手下的兵开始流浪。但在东汉末期这种动荡的局势下,机会总会眷顾有能力的人。同为大院发小的袁绍拉了好兄弟曹操一把,在他出任冀州牧的同时,推举曹操成为东郡太守。第二年,兖州刺史刘岱被死灰复燃的黄巾军砍了,因此曹操也随之升为了兖州一把手,兖州牧。这段时间或许是曹操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好哥们照应自己,自己又是一方大诸侯,可以开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曹操在39岁时再征徐州,但因为粮食耗尽不得不退兵,在四十岁时,让他五雷轰顶的事情发生了——自己的父亲曹嵩和弟弟曹德被陶谦的部下杀害了。说起来,这事也不一定完全怪陶谦,因为曹操老爹比较有钱,又是陶谦手里的人质,曹操又和陶谦一直在干仗,因此陶谦的部下就觉得,这块肥肉不吃还有天理吗?这乱世什么时候最有用?金子啊,不杀人越货跑路难道等着曹操攻进城来宰了自己吗?但这样干的后果就是,徐州百姓遭殃了。悲愤之下的曹操领兵对徐州展开了报复式的进攻,凡是进攻的位置一律鸡犬不留。这也是曹操一生当中无法用任何功绩可以抹去的黑点。没过多久,另一件事的发生则让曹操开始出现多疑的性格,并最终影响了他的一生——他的大院发小张邈捅了曹操一刀,迎接吕布当兖州牧,整个兖州只剩下三个县城还听从曹操。

原来袁绍、张邈、曹操之间的联盟并不像大院铁哥们的情谊一般稳固,袁绍之前就与张邈闹翻过,甚至劝曹操尽早砍了这厮,但是毕竟都是铁哥们,这种事他能干嘛?必不能啊,曹操还劝袁绍,毕竟咱们三都是哥们,天下又乱着,我们再内讧,那还能生存吗?必不能啊。可嫌隙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生根发芽,在袁绍击败公孙瓒后,他的势力膨胀太快,张邈担心一直看自己不爽的袁绍早晚要对付自己,而曹操虽然和自己关系好,但这乱世亲兄弟都能拔刀相向,谁能保证谁完全可靠呢?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但是张邈也就算了,兖州其他县城为什么也同意迎吕布出任兖州牧呢?答案还是门阀士族,曹操来到兖州后一直唯才是用,这就与当地氏族的利益产生了冲突。(我们老兖州的爷就是爷,除了吃和喝就没别的,你一个外来户还敢不用我兖州氏族的子弟?反了你!)

经历这些事的曹操原本打算这辈子就这样了,干脆在袁绍手下安心当个小弟,但在程昱的鼓舞之下还是决定与吕布死磕夺回兖州,终于三战三捷逼走了吕布,靠着手里的三个县城完成了反杀。

曹操并没有一直倒霉,在他四十一岁时,他最大的机会来了——皇帝从长安逃难到洛阳了。这颗金元宝其实最有希望被袁绍捡走,但此时袁绍无比膨胀,皇帝?你有几个师?我占着青幽并冀四州,都够我另立新主了,捡你个累赘干嘛?就这样,这块挟令诸侯的大旗被曹操捡了漏,连夜将皇帝和文武大臣迎到了许昌。在一段时间之内,曹操还不敢与势力如日中天的袁绍撕破脸皮,只能暂时维持表面兄弟的关系,默默积攒自己的实力。而就在积攒实力的过程中,出问题了。曹操招降了一个小军阀,叫张绣,他有个婶娘颇为貌美,看得曹操春心荡漾,由于众所周知的癖好,他非礼了张绣的婶娘。匹夫一怒血溅五步,更何况是有兵有枪的军阀,在贾诩的建议之下,张绣夜袭了曹营,造成保安队长典韦和自己长子曹昂战死的惨剧。也为曹丕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创造了条件。

在此之后。曹操于次年利用刘备被吕布赶走的大好时机攻下了徐州,同时在次年派刘备拦下了称帝战败的袁术,袁术呕血而死,失去了和哥哥袁绍再见面的机会。

曹操对刘备是欣赏的,毕竟对于同样和自己有理想主义情怀的、处处碰壁却又百折不挠的人你很难对他产生什么恶感,而且,刘备简直就是曹操年轻的翻版,对于这样一个像自己的人,曹操给与了刘备很大的信任,甚至说出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愿意让他带兵去出差。但是,刘备他反水了,刘备依靠曹操的信任对徐州发动了无耻偷袭。正在准备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的曹操听闻此事大惊失色,又觉得不能放过刘备这样的真英雄,于是决定先收拾刘备永绝后患再说。

要说刘备的背叛为曹操带来的不只是惊吓(Σ(っ Д ;)っ),还为他和袁绍大战的胜利送来了一员猛将。

官渡之战是我国 历史 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奇谋妙计妙趣横生,斗智比勇层出不穷的经典战役。它既是三国 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的一场生死之战,不仅是决定当时中国 社会 命运走向之战,而且是曹操与袁绍个人综合素质的较量之战,最终,以曹胜袁败而告终。公元200年前后,在群雄割据的三国初期,袁绍、曹操、刘表、孙策、刘焉、马(腾)韩(遂)、张鲁等均称霸一方。其中,袁绍、曹操是两支劲敌。袁绍雄踞北方军事力量最强,号称“带甲百万”,而曹操已将天子汉献帝刘协迎奉到了许都,完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目的。于是,袁曹之争不可避免。

这两位好兄弟最终还是避免不了刀剑相向,在战役初期,兵力占优的袁绍主动发起进攻,起兵30万以黎阳为大本营,派大将颜良重点进攻白马,曹操守将刘延带1千兵拒之告急。派大将文丑进攻延津与带4千兵的于禁、乐进对峙。曹操军则采取了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之计,佯装增兵延津渡河攻袁绍后方,待袁军

回救时,遣轻骑奇袭白马。在颜良3合斩宋宪,1合劈魏续的严峻形势下,关羽领诺斩颜良而解白马之围。在此之后,曹操与袁绍打的有来有回,双方都没占到什么便宜,但随着许攸的叛逃,胜利的天平开始倾向曹操袁绍集团大量军事机密的许攸一到曹营,就献出了“火烧乌巢”之计,一把火烧光了袁绍所有的军需物资,武器装备。要知道,在冷兵器年代,在完全靠人力打仗的原始战争中,几

十万人没吃没穿,没有武器装备更换基本就等于自尽了,战争的形势就自然发生了颠覆性的转折。最终在荀攸所献的“八路冲营”之计中,张郃、高览自荐为先锋,破袁营地,杀得袁绍败回冀州。不久,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带兵21万助阵,又在仓亭大战,被程昱献的“十面埋伏”之计,杀得袁绍仅带8百骑落荒而逃。

官渡之战是曹操的军事生涯中最闪亮的一点,他以一两万人的绝对劣势兵力战胜了袁绍的十一万大军,彻底确立了曹操天下第一军阀的地位,基本上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在官渡之战后,曹操改变了以往朝廷的用人习惯,改用政绩KPI的模式,让寒门士子与世家大族之间展开竞争,经济政策上,改用屯田制的土地政策保证政权的稳固和粮食安全。在消化完战争的胜利果实之后,为了永远消除袁氏一族在北方的势力,在曹操五十二岁那年,亲征乌桓大破敌军,将袁绍的两个儿子逼到了辽东太守公孙康处,公孙康不久之后就将袁绍二子的头送到了曹操面前。原来反叛的匈奴摄于曹操军威,向曹操臣服。东汉乱世之下的中国北方,逐渐趋于稳定。

北方平定了,接下来,该到南方了,南方的荆州在刘表十八年的运营之下也算得上兵强马壮。但刘表已经66岁,没过多久就嗝屁了,他的继承人十分软弱,面对曹操,居然直接投降了。这意外惊喜来得太突然,曹操甚至觉得自己很快就可以荡平南方,统一全国了,孙权,刘备?虫豸罢了,这群人怎么能搞好政治匡扶大汉呢?还是我来吧!(荆州地方,历来,大规模征战万八千次,是非曲直,难以论说,但有识之士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影响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关羽大意失荆州( 历史 跳跃),仿佛这荆州古战场对我们注定了凶多吉少!数年之前我从兖州挥师北上,中华北方遂归于一统,本人本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数年之后,我就要在荆州挨这么一个大逼窦吗?!无论怎么讲,会展兵力是二十万对五万,优势在我!)

会战兵力虽然是曹操优势巨大,但在军中十分不合时宜的爆发了瘟疫,另外北方士兵在南方作战容易晕船,加上黄盖诈降的无耻偷袭,在刘表处获得的水师全部葬送在了赤壁,曹操在最志得意满的时候惨败在了荆州,只能沿着华容道向北奔逃。这场失败也让曹操渐渐明白,这统一大业怕只有交予后人了。在此之后,曹操发布《求贤令》为后继者储备人才,又在56岁时亲自提马上路,西征马超韩遂,平定关中。58岁时不甘心失败的他再次尝试进攻孙权,仍旧无疾而终,只留下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评价。回到朝廷以后,朝廷下旨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正式拥有自己的宗庙。按曹操的功劳来看,汉室的老臣是不敢有意见的,但独独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荀彧。

在荀彧看来,曹操做个权臣,哪怕是像周公、伊尹那样也好,至少不会是王莽,在名义上还是在匡扶大汉,可现在的曹操不再是以前的屠龙少年,即使他想像以前的理想那样,他手下的将领文官们也不会答应,在汹汹民意下,荀彧终究改变不了大局,最终郁郁而终。荀彧死后,在曹操61岁时,终于还是加封了魏王,在平日所用的仪仗上无限趋近皇帝。他的手下仍旧不满,毕竟只有自己真正的老板曹操的当了皇帝才能更好的保护他们的利益,士族领袖陈群劝曹操“大汉早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有何不可”但曹操不知作何考虑并未答应,或许是理想主义还在心中有一丝残存,或许是他已经太老太累,顾及名声,不想千年之后史书唾骂,他终究未走出这一步。

在曹操生命的最后两年,他的爱将夏侯渊在定军山被刘备斩杀,刘备夺取汉中称王,关羽在宛城叛将的帮助下降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

但好景不长,次年,在曹操和孙权联合绞杀下,关羽战败走麦城,首级被孙权送到了曹操面前。看着自己十分欣赏的将领头颅,曹操颇感悲凉,脑中回忆不断想起。他将关羽安葬在洛阳,在其之后便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便撒手人寰。

我们该如何评价曹操呢?从理想主义的青年走到权倾天下的魏王,这位东汉末年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在一个乱世的年代,向着食利者的权贵发起挑战,最后自己又创造了新的食利阶层。我们无法用现代的标准去衡量那个时代下他的功过,在他的时代,是中华第一帝国阶梯的末尾,他的名字和刘备孙权一般耀眼,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他的出发点是结束乱世,还人民安宁。或许在他的心中还存在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海灿烂,若出其里”般波澜壮阔的景色与宏图大业。他的功过如沧海之水,水不自争,自有后人争之

1、挟天子令诸侯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做东郡太守不久,皇室刘邈在献帝面前称赞曹操忠诚,曹操为此十分感激。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治中从事毛玠向他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他觉得是说到了点子上。

献帝东迁后,曹操觉得机会来了,当时宫中食用困乏,曹操便经常向献帝进献食品和器物。献帝还在洛阳时,曹操就曾向他进献过缝帐2顶,丝线10斤,山阳郡所产的甜梨2箱,稗枣2箱。

献帝都许后,曹操更是经常进献,其中有桓帝时赐给他祖父曹腾的家藏器物,也有属下陆续搜寻到的一些宫中流失的器物。

迎接汉献帝来许昌,是曹操的另一个杰作。他最初提起此议时,只有荀彧赞同,并极力说明迎献帝的迫切性和对今后斗争的有利性,说这是一件“大顺”、“大略”、“大德”的事。

但最初的迎接由于董承等人的阻拦并未如愿。后来董承为抵抗韩暹的势力暗召曹操到洛阳。部下董昭又提醒他只有把献帝迎到他的地盘许昌,方可成就大业,万事无虞。

这样,曹操借口京都无粮,要送献帝到鲁阳就食,把献帝安全转抵许昌。建安元年(196),汉献帝迁都于许昌。

曹操对献帝的物质保障和适度尊重,果然得到了他所期待的巨大回报。献帝授给曹操节钺,录尚书事,任司隶校尉,迁都许昌后,又任命他为大将军,实际获取了高出于所有文臣武将的地位。

2、唯才是举

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

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3、治军严整

在带兵方面,他治军严整,法令严明,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可曹操的战马因受惊吓踏了麦田。

他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足见执法认真。《通典·兵典》中收录的《魏武军令》、《魏武船战令》、《魏武步战令》等,也反映了他严明的军令。

4、爱惜将才

在御将方面,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曹操能够根据将领特点,用其所长。 

例如,许褚、典韦壮武有力,忠诚奉法,曹操就让他们战则为军锋,息则统亲兵;臧霸有恩信于东土,曹操将青、徐二州托付于他,从而得以专心对付袁绍,不必以东方为念;降将文聘本是刘表帐下大将,在江汉一带颇有威恩,曹操任其为江夏太守,委以边事,使御孙权。

5、施行屯田

东汉末年,时人仲长统说:“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无民者,不可胜数。”广阔的中原地区变成一片荆棘丛生的荒野。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为了恢复和发展北方的经济,解决军粮不足与群众生活需要的问题,就吸取两汉在边疆屯田的成功经验,推行了屯田制度,保护了社会生产力。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

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曹操

陈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出场的机会很少,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在史书《三国志》中虽然对他有所介绍,但是寥寥百余字,语焉不详。不过陈登却是最让刘备难以忘怀的人之一。后来在一次与刘表、许汜一起谈到陈登的时候,刘备毫不掩饰的称赞陈登: “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对于陈登,一代奸雄曹操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曹操是“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计,而令封豕养其爪牙。”陈寿在《三国志-吕布臧洪传》中对陈登的评价是:“陈登、臧洪并有雄气壮节,登降年夙陨,功业未遂,洪以兵弱敌强,烈志不立,惜哉!”显然对陈登也是充满了惋惜之情。由以上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陈登此人的确有点不简单。 一.传奇的陈登 陈登(公元163年-201年),字元龙,东汉下邳淮浦(今江苏省涟水县)人。《三国志-吕布臧洪传》注引《先贤行状》中说陈登“忠亮高爽,沉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这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陈登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沛相陈珪之子,陈珪叔父是后汉名臣陈球。陈球曾经做过司空、光禄大夫、太常、太尉等要职。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陈球联络朝中部分大臣诛杀宦官不成,最后被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陈球等人的行为倍受推崇,属于清流名士之列,在这种家庭出身的陈登自然自幼深受熏陶,对当时的纷乱局势应该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这对陈登后来的人生之路似乎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说起陈登为官后的政绩和名望,无论是正史、野史都是众口一词,非常赞赏。陈登二十五岁“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繥稻丰积。奉使到许,太祖以登为广陵太守,令阴合众以图吕布。登在广陵,明审赏罚,威信宣布。海贼薛州之群万有余户,束手归命。未及期年,功化以就,百姓畏而爱之。”(见《先贤行状》,下文未注明出处皆同),在担任广陵太守期间政绩斐然、名望极高,后来曹操提拔他当东城太守时,广陵吏民还出现了一场“共拔郡随登,老弱襁负而追之”的感人场面。陈寿在《三国志-吕布臧洪传》中也评价陈登“在广陵有威名”。由以上几个事例可以看出:陈登在内政方面的确是个高手,足以称之为一代良吏。 陈登不但在内政方面卓有成就,在军事上也是一把好手,属于文武兼备的人才。曹操兵围下邳、袭击吕布之时,陈登担任曹军的先锋,立有战功;就任广陵太守期间更是和江东战神孙策展开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孙策遣军攻登于匡琦城。贼初到,旌甲覆水,群下咸以今贼众十倍于郡兵,恐不能抗,可引军避之,与其空城。水人居陆,不能久处,必寻引去。登厉声曰:“吾受国命,来镇此土。昔马文渊之在斯位,能南平百越,北灭群狄,吾既不能遏除凶慝,何逃寇之为邪!吾其出命以报国,仗义以整乱,天道与顺,克之必矣。”乃闭门自守,示弱不与战,将士衔声,寂若无人。登乘城望形势,知其可击。乃申令将士,宿整兵器,昧爽,开南门,引军诣贼营,步骑钞其后。贼周章,方结陈,不得还船。登手执军鼓,纵兵乘之,贼遂大破,皆弃船迸走。登乘胜追奔,斩虏以万数。贼忿丧军,寻复大兴兵向登。登以兵不敌,使功曹陈矫求救于太祖。登密去城十里治军营处所,令多取柴薪,两束一聚,相去十步,纵横成行,令夜俱起火,火然其聚。城上称庆,若大军到。贼望火惊溃,登勒兵追奔,斩首万级。 面对十倍于己的虎狼之师,陈登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并且在曹操援军赶来之前取得了胜利。 接下来再看看陈登的纵横之术。从史料分析,陈登在这方面也堪称一流。 陶谦死后,陈登亲自说服刘备担任徐州牧:““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当时的刘备表面上还显得比较犹豫。陈登曰:“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见《三国志-先主传》);不仅如此,陈登还致信袁绍,以求得到支持,陈登向袁绍表示:“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这一切都让刘备对陈登心存感激之情,所以才会出现前面提到的刘备对陈登的怀念。 吕布占据徐州时,陈登奉命晋见曹操,他向曹操陈述了自己对吕布的不屑:勇而无计,轻于去就,宜早图之(见《三国志-吕布传》。这个评价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赞赏(后来陈寿的观点也基本上和陈登相同,成为后世对吕布的定棺之评价)。其结果是“即增珪秩中二千石,拜登广陵太守。临别,太祖执登手曰:‘东方之事,便以相付’。”父子二人名利双收。而原本想利用陈登出使谋求徐州牧一职的吕布一无所获,等于是放了一个奸细在自己的身边。 接下来再看看陈登的另外一项长处:人物品藻。后汉时期,人物品藻的风气非常盛行。而陈登也是个中好手。《三国志-陈矫传》中记录了陈登对人物品藻的一段话: 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絜,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脩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 从这段话中可以发现:陈登不仅有自知之明,亦有鉴人之能,他的品藻亦是非常了得。 从以上政绩名望、军功、纵横之术、人物品藻等四个方面都能够看出:陈登的一生很有特色,真的是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三国志-陈矫传》中说他“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这一个小小的弱点之外,陈登都算得上一位“完人”了,难怪陈寿会说他“有雄气壮节,登降年夙陨,功业未遂。。。。。。惜哉!”了。 二.阴险的陈登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陈登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但这只能证明作为个体的陈登能力很强,但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的陈登,在政治立场上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史料上没有记载。我们可以通过对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和陈登及所代表的徐州世族和豪强地主势力的一举一动来进行分析,以便更加清楚的了解陈登。 汉末的时局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言:“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徐州的豪强地主和世族势力(以下简称徐州势力)也和其他地区一样,初期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要极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希望在本地区发生动荡和混乱而对自身的利益造成损害;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太情愿接受外来势力的介入,而成为诸侯混战的战场;第三,他们对外人的管理又都心存疑虑,所以,朝廷委派的扬州人陶谦进入徐州这时候,徐州势力采用的一种表面支持、实则静观其行的做法。因此,才会出现诸如很多名士并不买帐的情况。但随着陶谦在徐州的卓有成效的管制,徐州势力的自身利益基本上得到了保证。因此,陶歉也逐渐成为徐州势力的政治领袖。在这种情况下,陶谦才得以顺利的顺利的在徐州开始了数年的统治。也正因为如此,当陶谦杀死曹操父亲一家引起曹操血腥屠城之时,徐州势力团结一心,抵抗曹操的疯狂进攻。从这个角度分析,徐州势力自身还没有出现一个公认的本土政治领袖,所以不得不依靠“外人“陶谦了。这种情况在徐州维持了教长的一段时间,直到陶谦去世。此时的陈登虽然已经在徐州崭露头角,但毕竟还很年轻,不足以成为徐州势力的领头人,但是,由于陈登是在陶谦的提拔下迈入政坛,很可能和陶谦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工作、私人关系,加上陈登家族在徐州的巨大影响力,陶谦和徐州势力都把陈登看着是双方进行沟通、协调的中间人。这时候的陈登也逐渐成为一个发言人的角色。 陈登的这个发言人的作用在陶谦死后得到了充分发挥。刘备之所以能够当上徐州牧,未必是陈登对刘备有多欣赏,而是因为严峻的现实让徐州势力的选择实在是太少了,在徐州面临曹操疯狂进攻的形势下,这也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刘备就问过陈登为什么不选择近在咫尺的“四世三公”之后---袁术,陈登一语道破了袁术“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曹操的两次进攻让徐州势力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而自身又没有公认的政治领袖,所以只好采用一个老办法:借力用力,继续用“外人“刘备来协助安定徐州的局势。这种选择可谓用心良苦。徐州势力是怎么表现出这种想法呢?就是陈登写给袁绍的信。按照常理,州郡推举长官,应该是向朝廷上表,可徐州势力的做法却是告之袁绍,这个做法令人感到很蹊跷。为什么呢?因为袁绍是曹操的盟友,而刘备与袁绍的关系也比较特别。虽然不见记载,但是从袁绍的回信中“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的口气中可以得知:袁绍对刘备的评价如此之高,极有可能二人原本就是旧交,关系密切,而且双方的关系已经是广为人知。徐州势力就是利用了这种关系,借推刘备为徐州牧而希望利用袁绍来劝阻曹操,换取徐州的和平。(这里附带说一句:既然徐州势力如此的看中袁绍,那为什么不干脆请袁绍来管制徐州呢?笔者认为:不是不想,而是不敢。袁绍的势力当时很强大,徐州势力是怕到时候真的成了请神容易送神难了)而徐州势力自己对刘备没有那么大的信心。陈群就曾经当着刘备的面说过: 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见《三国志-陈群传》)。 这种疑虑,估计徐州势力一早就想到了。他们对刘备的利用只是暂时的,对其军事指挥、地方管制的能力非常的怀疑。所以,当天下第一的武将吕布出现在徐州时,徐州势力立刻产生了另外一种选择:是让以“宽毅仁厚”的刘备继续统治徐州,还是让武力天下第一的吕布来抵御外敌呢?显然徐州势力选择了后者。《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 从这一段史料分析:吕布夺取徐州是得到了徐州势力的支持的。想吕布被曹操在兖州打的丢盔卸甲、落荒逃至徐州的,兵力有限;刘备对他又是“外然之而内不说”,有所防备。如果没有徐州势力做内应,吕布能够轻而易举地夺取徐州而又使刘备后来毫无反扑的机会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吕布把刘备逼成“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布。”(见《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英雄记》)这副惨样,估计和徐州势力的立场有关---支持吕布、反对刘备。而此时的陈登从史料上看,也并没有对被自己评价为“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的玄德进行任何的支持和帮助,而是跟随父亲陈珪一起在吕布手下又当上官了,足见当时陈登当初推荐刘备之言的言不由衷,实乃形势所逼。 吕布占据徐州之后,曹操因为忙于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又要对付袁术,一时无暇东顾,徐州得以出现短暂的和平景象。此时的徐州势力又开始为自己的利益打起了小算盘。吕布为人反复无常、有勇无谋,迟早会被曹操消灭。这一点陈登和徐州势力看的都很清楚,为了避免再次成为炮灰,以陈登的父亲陈珪为代表的徐州势力开始寻找新的靠山。他们把目光集中到了当时刚刚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身上。虽然当年徐州势力和曹操有着血海深仇,但毕竟自身的利益大于一切。所以当吕布准备和袁术通过联姻结盟时,陈登的父亲陈珪出面进行劝阻,为曹操解决了一直担心的问题。这一点在《三国志-吕布传》中介绍的很明确: 沛相陈珪恐术、布成婚,则徐、扬合从,将为国难,于是往说布曰;“曹公奉迎天子,辅赞国政,威灵命世,将征四海,将军宜与协同策谋,图太山之安。今与术结婚,受天下不义之名,必有累卵之危。” 显然徐州势力是早有预谋投靠曹操,所谓的“将为国难”理解为“将为州难”更为准确。此时的袁术已经是江河日下,蹦达不了几天了,而此时的曹操的势力却是蒸蒸日上,这一点徐州势力看的非常清楚。 接下来陈登又利用晋见曹操的机会,向曹操示好,又同吕布站到了对立面。因此也就出现了后来徐州势力作为内应、甘为先锋攻打吕布的事件了。这时候的陈登因为反复有功,才被曹操任命为广陵太守,逐渐成为徐州势力的代表人物。 基于同样的考虑,后来刘备重回徐州、与曹操为敌之时,徐州势力明显的倒向曹操一边。刘备与曹操一役,一败涂地,《三国志-先主传》注引《魏书》记载: 是时,公方有急於官渡,乃分留诸将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备。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 此次徐州之战,刘备不但是望风而逃,还把自己的妻儿老小、爱将关羽都丢了。原因何在呢?当年首次徐州之战的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气势何在?其实理由很简单:徐州势力眼见曹操的势力明显高于刘备,所以干脆也就袖手旁观,甚至暗中协助曹操,刘备自然也只有仓皇逃串了。此时的陈登在做什么?在做曹操任命的广陵太守。凭陈登的威望和其家族在徐州的影响力,如果有心帮助刘备,那刘备绝对不至于败的那么快、输的那么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陈登及徐州势力的想法和做法。 可怜刘备一直就没有弄清楚当初陈登及所代表的徐州势力为什么推举自己当上了徐州牧,如果他要是知道陈登的真实用心,不知道还会不会对陈登倍加赞赏了。 说到曹操对于陈登和徐州势力的看法比刘备来得清醒的多。曹操是如何对待陈登和徐州势力的呢?一般人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曹操对陈登没有重用上,其实这只是曹操处理问题的方法之一。在《三国志陈矫传》中的一段对话才是最能说明曹操和陈登及徐州势力的相互关系的。 郡为孙权所围於匡奇,登令矫求救於太祖。矫说太祖曰:“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籓,则吴人锉谋,徐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太祖奇矫,欲留之。矫辞曰:“本国倒县,本奔走告急,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一太祖乃遣赴救。吴军既退,登多设间伏,勒兵追奔,大破之。 这个“使为外籓”很能说明问题:曹操十分清楚陈登及徐州势力的真实意图:害怕外人的管制影响自身的利益。所以曹操采用了一种类似于联邦的方式对徐州进行管辖,也不派重兵在前线进行部署,就让陈登及徐州势力在与孙策的对抗中相互消耗,进一步削弱徐州势力的实力,就等着徐州势力消耗的差不多了来求自己的时候,自己也就名正言顺的加强对徐州的控制。在对徐州势力的利用和控制上,奸雄明显高出枭雄一筹。这也反映出作为徐州势力代表的陈登不被曹操重用的真正原因:地方意识太强烈,为了维护徐州势力自身利益,所作所为实在非常阴险毒辣,幸亏曹操没有被陈登所表现出来的假象所迷惑,自己事业的发展又是属于上升期,对徐州势力采用了正确的方式进行管理,要不然的话,一旦自己的势力遭受沉重打击,没准曹操也会成为恐怕会成为下一个刘备或者吕布。 三.对陈登的评价 通过以上的两种分析,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评价:作为个体的陈登的确是一位奇才、一代良吏,作为一个有着“扶世济民之志“的青年才俊,陈登一方面有着功成名就的个人追求,另一方面也有着造福于一方百姓的政治愿望。他所做的一切基本的诉求是为要维护徐州势力的自身利益,维护一方的安定,这也正是陈登政治立场看上去似乎并不稳定的原因所在。而这个政治立场的不稳定,折射出陈登及徐州势力强烈的本土意识和对外来势力的一种本能的抵触。作为徐州势力代表的陈登自然也就不会全心全意的为包括曹操在内的任何外来政治势力合作,所以也就注定了陈登本人不会有太大的发展。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陈登及徐州势力会选择在最有利的时候和任何外来势力决裂。因此,如果不是因为陈登离奇死亡,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也会为了徐州势力的自身利益或者是诸侯力量强弱的改变而同曹操反目为仇。从这个角度来看,陈登死的还真是时候。要不然,我们会更加清楚地看到陈登的真面目了。

东汉末年孔融上疏向汉献帝推荐祢衡。孔融很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向曹操称赞他。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厌恶曹操,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

曹操因此对祢衡怀恨,但碍于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能杀他。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他为鼓史,于是就大宴宾客,检阅鼓史们的鼓曲。

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脱掉原来的衣服,换上鼓史的专门服装。轮到祢衡上场,他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

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说“(你这)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

于是先脱掉近身的衣服,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裸体站在那里,又慢慢取过鼓史专门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击鼓之后离开,脸色一点都不惭愧。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孔融回来后就数落祢衡,顺便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有狂病,如今祢衡请求亲自来谢罪。

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待祢衡很晚。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

曹操很生气,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鸟雀、老鼠罢了。但这个人一向有虚名,远近的人会认为我不能容他,现在把他送给刘表,你认为怎么样”。于是派人马把祢衡送走。

扩展资料:

祢衡的结局:

三国时代,诸侯征战,对各式人才需求比较大,一些人也就恃才放旷。不过,祸从口出,就算是人才,太过于口没遮拦,也就只能给自己招祸。

祢衡就是这样的人。曹操看他有才,想征用他,他拒绝了。后来曹操强征他为鼓手,有借机羞辱之意。祢衡脱得赤身裸体擂鼓,回应曹操的羞辱。后经孔融劝说,祢衡答应去向曹操道歉,却趁机当面大骂曹操。

曹操很恼火,却又正在招贤纳才,不肯承担杀害人才的恶名,于是把祢衡推荐给刘表。刘表也受不了祢衡的口无遮拦,又把他推荐到黄祖那里任职。

黄祖是刘表守江夏的大将,是个粗人,他初始还挺喜欢祢衡的,曾称赞祢衡写的文书,把他心里想说的话都说了。不过,祢衡口无遮拦的毛病始终没改,最终黄祖一怒就把他杀了,当时祢衡才26岁。

——祢衡

据说是曹操自己找到的,当时曹操率领军队出征,路过一片山林的时候,看到有个大汉正在追逐一头猛虎,曹操就命人一起围攻这只老虎,并且将其猎杀了,然后典韦就跑过来索要这只猎物,曹操怜惜典韦的勇武,于是就喊他来参军,一展雄风。

典韦也是个粗汉子,他倒是不管当不当兵啥的,他现在饭都吃不饱了,听说有饭可以吃马上就答应了,于是典韦回家带上自己的老母亲就投靠曹操去了,曹操深知典韦的勇武,于是就让他当自己的贴身保镖兼禁卫军首领。

典韦勇冠三军,当时曹魏诸将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后来曹操带着典韦南征宛城,张绣望风而降,但曹操也是个好色之人,一次看到了张绣的婶婶樊氏,非要她来侍寝,在一天夜晚就趁机摸进了樊氏的房间。

张绣听说之后非常的生气,但是此时自己降,没有足够的兵力,而且他也知道典韦是一员猛将,不把他调开,自己是没有任何机会的,于是就让手下胡车儿去约典韦喝酒,然后把典韦的武器给偷了,自己再趁机围攻中军。

张绣的计策成功了,典韦喝的不省人事,听到军中的呼喊声才急忙的跑出来,但是手中没有趁手的武器,只好随手拿起一把刀护卫着曹操离开,但张绣蓄谋已久,岂能如此轻易的让他跑了,最终典韦和曹昂为了保护曹操力战而亡。

如此猛将却因曹操的色心而亡,实在是可悲可叹。

曹操

简介

姓名: 曹操

陵墓: 高陵

政权: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3月15日

外貌描述: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生平

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封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以行奋武将军的身份,参加讨董军。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阳抵御关东军。董卓之凉州军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余万人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无人敢向洛阳推进。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相差大,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

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并。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在长安定计杀掉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陷长安,杀王允,进攻吕布,关中也陷入战乱。是时,州郡牧守各据一方,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献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曾参加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

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敦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兴平二年(195)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操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根据地和军队,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昌。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只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200),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迎献帝、迁都于许和恢复农业生产是曹操得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

从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东征西讨,开始了他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

其时,在曹操的北边,是占有冀、并、幽、青四州的袁绍;南边,是占据扬州的袁术;东南,是占据徐州的吕布;正南,是占据荆州的刘表;西边,是关中诸将。此外,董卓部将张济之侄张绣投降刘表后,屯驻于宛县(今河南南阳),对许都形成威胁。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将侯成、宋宪等生擒吕布谋士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处死,收降吕布将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当时,群雄实力最强的是袁绍。曹操预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巩固右翼;又命大将于禁屯军黄河南岸,监视袁军。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解除了后顾之忧。这年十二月,曹操自率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

刘备在徐州牧陶谦死后,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后徐州被吕布攻占,刘备投奔曹操。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先后表他为豫州牧、左将军。曹操攻占徐州不久,淮南袁术准备逃往青州往依袁绍,曹操派刘备去截击。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本就很大,后袁绍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袁绍以其长子谭、次子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他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河南滑县北),自率大军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向曹操发动进攻。

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弱得多。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地盘既小,又是四战之地,残破不堪,还没有完全恢复,物资比不上袁绍那样丰富。曹操的兵力也远不及袁绍,其总兵力大概不过几万人,投入前线的兵力据《武帝纪》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刘宋裴松之认为此数不准确,操之兵力不会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却是毫无问题的。袁绍大军来攻,许都震动。曹操安慰众将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曹操对袁绍有很深的认识,他敢于在袁绍将要大军压境之时抽身去进攻刘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之上。

建安五年二月,袁军颜良等人围攻白马,拉开了大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他采纳谋士荀攸之计,先进军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白马以西),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兼程去救白马。曹操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颜良被曹军杀死,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渡河追赶曹操。曹操见追兵渐近,命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于道。袁军追兵大至,争抢辎重,阵形混乱。曹操率领仅有的骑兵突然杀出,大破追兵,阵斩袁绍另一大将文丑。颜良、文丑为袁军名将,二战分别被杀,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官渡。

八月,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伺机而动。袁军向曹营发动猛攻,先是作高橹、起土山,由上向曹营中射箭,接着又挖地道,欲从地下袭击曹营,皆被曹操以相应办法击破。两军一攻一守,相持近二个月。久战之下,曹操处境极为困难。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恰好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来投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曹操大喜,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袁绍闻知,急忙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见“‘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遂大破之,斩琼等,尽燔其粮草”。当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时,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大营的好机会,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围攻曹操大营。但曹营未破,乌巢败讯已经传来,袁军溃散,大将张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于是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写给袁绍的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从客观条件上说,曹操本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

官渡一战,曹操击溃了最大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

建安七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并。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今滏阳河)为营,曹操进军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县)。曹操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曹操攻破。第二年正月,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州平定。于是,曹操让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

袁尚兵败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这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河北蓟县)。时正雨季,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曹操从无终人田畴之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路线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带),“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2芫��晾肓�遣蛔愣�倮锸保�诨覆欧⑾郑�谑翘6儆朐�小⒃�醯热寺适�蚱锉��鳌0嗽拢���嘤觯�辈芫�⒅卦诤螅�氨患渍呱伲�倍�啪��粕跏ⅰ2懿俚歉吡送���芯�涠啵��笫撇徽��烀�蠼�帕晌�胺妫�说姓笊远����虻芯�⒍�凸ァN诨妇�舐遥�芫�笳短6伲�蠡袢�ぃ��⒑航嫡叨��嗤颍��械热颂颖几罹萜街莸墓�锟怠U馐保�腥巳安懿俪耸平�鞴�锟担�懿偎担骸拔岱绞箍嫡端蜕小⑽跏祝�环潮�病!彼炻示�故Α2痪茫��锟倒�徽渡痹�小⒃�酰�⒔�涫准断子氩懿佟V罱�幻魉�裕�懿偎担骸氨怂匚飞械龋�峒敝�虿⒘Γ�褐�蜃韵嗤迹�涫迫灰病!庇谑牵�懿俟テ迫�の诨福�渤沟姿嗲辶嗽�鲜屏Α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

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建安十三年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今属河南),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驻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陵(今属湖北)撤退。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怕江陵落入刘备之手,遂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今湖北襄樊)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将刘备追上,并将其军击溃,随后进占江陵。

由于曹操的进军威胁了孙权的统治,孙权命大将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联军抵抗曹操。

曹操自江陵东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孙、刘联军接战不利,暂驻军于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与对方隔江对峙。

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今湖北监利西北)陆路撤回江陵。遂撤军北还。

赤壁大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材收罗到自己身边。

建安十六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锺繇率大将夏侯渊以讨伐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张鲁为名进兵关中。关中马超、韩遂、杨秋等十部心生疑惧,一时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将曹仁进攻关中,马超等人屯据潼关。七月,曹操率大军亲征关中。九月,大破关中诸军,马超、韩遂逃至凉州,杨秋逃至安定(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南)。十月,曹操进军安定,杨秋投降,关中地区基本平定。

建安十八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二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自己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五月,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割冀州的河东、魏郡等十郡以为魏国封地。曹操封魏公后,所任丞相和冀州牧如故,权势愈来愈大。七月,曹操建魏国社稷宗庙,又在魏国内设置尚书、侍中。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今陕西沔县西北)。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曹操进军南郑,尽得张鲁府库珍宝。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曹操主力退出汉中后,刘备随后向汉中发动进攻。建安二十三年,刘备亲率大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等人与刘备夹关对峙。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赶往关中,坐镇长安,以便随时指挥汉中战局。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今汉水),依山而进,驻军于定军山(今陕西沔县东南),夏侯渊出兵与刘备争夺地势,被刘备杀掉,曹军大败。曹操遂放弃汉中,军队全部撤回长安。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刚刚从汉中撤出,刘备大将关羽就从荆州向他的东南防线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曹操闻知,立刻派大将于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关羽乘洪水泛滥之机,大破于禁所统七军,乘势进军,将樊城围住。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被水淹,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曹仁率军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领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从关中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

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很不愿意让关羽势力发展,而且他早已有攻取荆州之心,于是联结曹操,准备以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曹操接信后,将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继续坚守,自己进至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临近指挥,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命他反击关羽。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撤兵,路上被孙权军擒杀。

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代汉称帝。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曹操自己还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死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家庭

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丕,公元221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卞皇后生

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卞皇后生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公元225年立为陈思王。卞皇后生

曹熊,早薨,萧怀王。卞皇后生

曹昂,年轻时曾举考廉,为张绣所杀。刘夫人生

曹铄,早薨,相殇王。刘夫人生

曹冲,为著名神童,曾以妙法为大象称重。环夫人生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环夫人生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环夫人生

曹林,公元232年封为沛穆王。杜夫人生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恭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杜夫人生

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济阳怀王。秦夫人生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恭王。秦夫人 生

曹矩,早薨。范阳闵王, 尹夫人生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王昭仪生

曹上,早薨,临邑殇公子,。 孙姬生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变,被赐死。 孙姬生

曹勤,早薨,刚殇公子。 孙姬生

曹乘,早薨,谷城殇公。 李姬生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戴公子。李姬生

曹京,早薨,灵殇公子。 李姬生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安公。 周姬生

曹棘,早薨,广宗殇公子。 刘姬生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灵王。宋姬生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乐陵王。赵姬生

史书评论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诗风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736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