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
1肩袖损伤的症状。急性损伤者肩顶部突发剧痛,有撕裂或折断感,疼痛维持数目,以后逐渐减轻。急性症状消退后,疼痛扩展至三角肌止点区域,由于将上臂外展过肩会产生疼痛,患者往往将上臀垂于体删。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隐匿性进行性肩关节疼痛和无力,常放散至三角肌止点区域,夜间疼痛加重。肩关节因疼痛可导致主、被动活动相继受限。
2肩袖损伤的临床体征:
(1)触痛:急性期撕裂处可及触痛,过后,该处压痛仍可触及。因上肌受累时,压痛在大结节顶部。因下肌受累,压痛在大结节顶部的外侧。裂口影响二头肌腱时,触痛即在结节间沟处。肩胛下肌腱撕裂时触痛在前下方。
(2)弹响:患者在上举及旋转上臂时可感到有响声。将手放在患者身上,令其上举及旋转能感觉到弹响,被动活动时弹响可以加重。
(3)肌萎缩:急性期2~3周后即可出现因上、因下肌萤缩,尤以因下肌为明显。时间愈长程度愈重,长久者小圆肌和斜方肌也可叫显萎缩。三角肌因萎缩而扁平,但不如因下、因上肌显著。
(4)降起及凹陷:撕裂严重时常有隆起或沟状凹陷。隆起者是大结节骨突,仍有部分肌腱袖止点连着。凹陷则是肩袖撕裂后留下的缺损。伸直位时隆起在肩峰缘正前方,外展时上述隆起或凹陷通过喙肩弓而引起弹响。
(5)肩肱关节功能障碍:撕裂严重时患者不能外展上臂,而由耸肩替代。
(6)肩袖损伤轻微者,外展上臂时撕裂部分挤人时喙肩韧带下方而致疼痛,叩所谓肩痛弧综合征阳性:患者在立位接受检查,固定肩胛下角令外展患肢,正常时可无疼痛地自0。上举至160°,肩峰下有病变时,外展至45%出现痛楚,80°~120°间疼痛最重,此时大结节与肩峰距离最近,超过l20°后疼痛减轻,160°时无疼痛。上臂放下时,同样于该范围出现疼痛。除肩袖撕裂外,因上肌腱钙化、炎症、肩峰下滑囊炎等,也可出观肩痛弧综合征。
(7)肩袖损伤患者抬臂力量减弱,虽然患者可以自由外展上臂,但只要轻施阻力,外展或前屈就有困难。病程长久者,臂部旋转或上抬活动减退甚至消失。
1、肩袖损伤的患者在平常睡觉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压着肩部,以平躺为最佳方法。
2、肩袖是由一组肌腱组成的,包绕在肱骨头外侧,肩袖损伤,是外力作用所致。分为肩袖腱炎和肩袖撕裂两种情况。其中,绝大多数肩袖损伤是肩袖腱炎,一般及时进行综合治疗即可恢复,而肩袖撕裂则需要进行手术 。
3、肩袖损伤,就是肌腱损伤,需要做按摩治疗,并注意修养,需要超过3个月以后做功能锻炼,可以服用红伤药,也可以用中药外敷。
4、如果有损伤的肌腱,那么患者应得到充分的休息,并加强健侧肩部肌肉的锻炼。患者应避免做推压动作,而代之以牵拉活动。
5、局部可使用膏药等外用药物治疗。疼痛较重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疼药。
其实两者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肩周炎一般是由于长期的受风寒所引起的,所以平常一定要注意保暖的工作,不要让肩背部受到寒风的侵袭。肩周炎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至于病因,一般认为:
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还跟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一般采用中医膏药处理,高效渗透,有效舒缓颈肩、腰背、手足酸痛、僵痹,适用于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等调理养护,饮食方面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