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一篇关于骨科锁骨骨折及尺桡骨骨折的护理计划

想找一篇关于骨科锁骨骨折及尺桡骨骨折的护理计划,第1张

锁骨骨折护理常规: 1.护理要点:除仰卧固定者之外,其他用“8”字绷带、“T”形夹板或三角巾悬吊者,均可下地活动。

   (1)用“8”字绷带或“T”形夹板者,注意固定要牢,防止压迫腋下,日间活动不宜过多,尽量卧床休息,应仰卧、免枕、肩胛间区垫枕,使两肩后伸。

   (2)使用“T”形夹板者,注意把夹板垫舒适,不压迫皮肤,卧床休息时仰卧,保持夹板不要移位。

   (3)使用“8”字绷带者,可加三角巾悬吊患肢,增加舒适,防止患肢下垂。

   (4)需手术治疗者:如开放性骨折或有神经、血管损伤须探查者,须做切开复位,术后用“8”字形石膏绷带固定4~8周,并用三角巾悬吊患肢。

  2.功能锻炼:局部固定后,即可开始锻炼,做握拳、伸屈肘关节、两手插腰、后伸肩部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骨折愈合。 尺桡骨骨折护理常规: 护理 (一)保持有效外固定 1.对夹板外固定的病人进行床头交接班,重点观察。 2.垫高夹板固定的肢体,略高于心脏水平,松紧适宜,伤后每日检查2~3次,如发现问题随时调整。肿胀消退后,注意小夹板适当缚扎紧一些,太松影响固定。 3.如发生压疮,先将局部处理后再行固定。 4.石膏外固定,未干前减少搬动,不可用手抓,搬动时双手托起,以免在石膏上形成凹陷,对肢体形成局限性压迫。 5.注意患肢伤口渗血渗液对石膏污染,及时更换敷料,观察渗血量多少,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二)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 1.严密观察患肢有无苍白、厥冷、发绀、疼痛、感觉减退及麻木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妥善处理。如肢端血运障碍,患肢疼痛剧烈、肿胀严重和皮肤青紫或苍白,手指麻木、不能活动和无脉搏,这是前臂肌间隔综合征先兆,应立即松开外固定,必要时作好术前准备,手术探查或切开减压处理。 2.手术后也要用枕抬高患肢,注意观察伤口肿胀、渗血情况以及肢端血液循环。 3.由于小儿不能准确叙述自己的不适,因此应细心观察患儿表现,耐心鼓励患儿讲述自己的感觉,以及时发现异常,同时应向患儿家属说明预防合并症的严重性,使之密切配合。康复 1.功能锻炼于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初期可练习上臂和前臂肌肉舒缩活动,用力握拳,充分屈伸手指的动作。 2.2周后局部肿胀消退,开始进行练习肩、肘、腕诸关节活动,频率和范围逐渐增加。但禁忌做前臂旋转活动。 3.4周后练习前臂旋转及用手推墙动作,使两骨折端之间产生纵轴挤压力。 练习方法: (1)可利用器械做旋转活动练习,使患者屈肘90度,手拿火炬棒做前臂的旋前及旋后练习。 (2)屈肘90度用前臂旋转器练习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 4.7~9周后,如X线显示骨折已临床愈合,即可拆除外固定,充分锻炼各关节功能。 愿对您有所帮助,希望采纳。

由人体肩关节和肘关节结构示意图可知:[1]肩胛骨,[2]肱骨,[3]肱三头肌,[4]桡骨,[5]尺骨,[6]肱二头肌.

(1)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如图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和尺骨、桡骨上端构成的.

(2)一块骨骼肌由 肌腱和 肌腹两部分组成.

(3)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神经中枢在脊髓,由脊髓控制完成.此时[3]肱三头肌舒张,[6]肱二头肌收缩.

(4)脱臼是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故答案为:(1)至少两块;(2)肌腱;肌腹(3)舒张、收缩;(4)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落出来.

我们曾治疗过类似的病人,采用桡骨远端重新截骨矫形,恢复桡骨的高度和掌倾角,患者疼痛症状和关节功能都有改善。您肩部的功能可能与骨折后上肢长期固定,没有锻炼有关,医学称之为肩手综合症,一般通过锻炼肩关节功能可以改善

(汪滋民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上海长海医院汪滋民 http://wangziminhaodfcom/

 考研穴位知识点是常考内容,并且知识点很多,记忆起来就会经常搞乱了, 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技巧考研快速记忆吗下面由我给你带来关于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方法

 一、颈部:10个腧穴

 1、廉泉(任脉):仰靠坐位,在颈部,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前正中线上

 2、天容(小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中,下颌角后方。

 3、天牖(三焦):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凹陷中,乳突后方直下,平下颌角。

 4、人迎(胃经):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平喉结,颈总动脉搏动处。

 5、扶突(大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中间,平喉结。

 6、天窗(小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平喉结。

 7、水突(胃经):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迎与气舍连线中点。

 8、天鼎(大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9、气舍(胃经):在颈部,锁骨胸骨端上缘,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之间凹陷处。

 10、缺盆(胃经):在颈部,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二、肩部:12个腧穴

 1、肩髃(大肠):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2、肩髎(三焦):在肩部,肩髃后方,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后下方凹陷处。

 3、肩贞(小肠):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腋后纹头直上1寸。

 4、臑俞(小肠):在肩部,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处。

 5、天宗(小肠):在肩胛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平胸四,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

 6、秉风(小肠):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凹陷处。

 7、曲垣(小肠):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臑俞与胸二连线中点。

 8、肩外俞(小肠):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9、肩中俞(小肠):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10、肩井(胆经):在肩部,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

 11、天髎(三焦):在肩胛部,肩胛骨上角处,肩井与曲垣连线中点。

 12、巨骨(大肠):在肩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三、背腰部:53个腧穴

 (一)督脉:14个

 1、长强:在会阴部,尾骨端下,尾骨与肛门连线中点。

 2、腰俞:在骶部,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3、腰部:四阳关、二命门、一悬枢

 4、背部:十一脊中、十中枢、九筋缩、七至阳、六灵台、五神道、三身柱、一陶道

 5、大椎: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二)膀胱经一线:25个

 1、背部:一大杼、二风门、肺三、厥四、心五、督六、膈七、九肝、十胆、十一脾、十二胃

 2、腰部:一焦、二肾、三气海、四大肠、五关元

 3、骶部:一小肠、二膀胱、三中膂、四白环,一上、二次、三中、四下髎

 4、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三)膀胱经二线:14个

 1、背部:二附分、三魄户、四膏肓、五神堂、六譩譆、七膈关、九魂门、十阳刚、十一意舍、十二胃仓

 2、腰部:一肓门、二志室

 3、骶部:二胞肓、四秩边

 四、胸腹部:79个腧穴

 (一)任脉:22个

 1、会阴: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中点。

 2、曲骨: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前正中线上。

 3、脐下:四中极、三关元、二石门、寸半气海、一阴交

 4、神阙:在脐区,脐中央。

 5、脐上:一水分、二下脘、三建里、四中脘、五上腕、六巨阙

 6、鸠尾:在上腹部,胸剑结合下1寸,前正中线上。

 7、中庭:在胸部,胸剑结合中点处,前正中线上。

 8、膻中:在胸部,平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上。男性当两乳头连线中点。

 9、肋间:三玉堂、二紫宫、一华盖

 10、璇玑:在胸部,胸骨上窝下1寸,前正中线上。

 11、天突:在胸部,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二)旁开半寸:11个

 1、脐下(肾经):五横骨、四大赫、三气穴、二四满、一中注

 2、肓俞(肾经):在腹中部,脐中旁开05寸。

 3、脐上(肾经):二商曲、三石关、四阴都、五通谷、六幽门

 (三)旁开2寸:18个

 1、俞府(肾经):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2、肋间(肾经):五步廊、四神封、三灵墟、二神藏、一彧中

 3、脐上(胃经):六不容、五承满、四梁门、三关门、二太乙、一滑肉

 4、天枢(胃经):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5、脐下(胃经):一外陵、二大巨、三水道、四归来、五气冲

 (四)旁开35寸:1个

 1、冲门(脾经):在腹股沟外侧,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35寸,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五)旁开4寸:12个

 1、气户(胃经):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2、肋间(胃经):一库房、二屋翳、三膺窗、四乳中、五乳根

 3、期门(肝经):在胸部,乳头直下,平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4、日月(胆经):在胸部,乳头直下,平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5、腹哀(脾经):在上腹部,乳头直下,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6、大横(脾经):在腹中部,乳头直下,脐中旁开4寸。

 7、腹结(脾经):在下腹部,乳头直下,脐中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8、府舍(脾经):在下腹部,乳头直下,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六)旁开5寸:1个

 1、天池(心包):在胸部,乳头外1寸,平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

 (七)旁开6寸:6个

 1、中府(肺经):在胸前壁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2、云门(肺经):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前正中线旁开6寸。

 3、肋间(脾经):五食窦、四天溪、三胸乡、二周荣

 (八)侧胸腹部:8个

 1、渊腋(胆经):在侧胸部,举臂,腋中线下3寸,平第四肋间隙。

 2、辄筋(胆经):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四肋间隙中。

 3、大包(脾经):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平第六肋间隙。

 4、章门(肝经):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

 5、京门(胆经):在侧腰部,第十二肋游离端下方,章门后18寸。

 6、带脉(胆经):在侧腹部,平脐中,与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垂直,章门下18寸。

 7、五枢(胆经):在侧腹部,髂前上棘前方,脐中下3寸。

 8、维道(胆经):在侧腹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五、手部:17个腧穴

 (一)指甲角:6个

 1、少商(肺经):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2、商阳(大肠):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3、中冲(心包):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4、关冲(三焦):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5、少冲(心经):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6、少泽(小肠):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二)手掌:2个

 1、劳宫(心包):在手掌心,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2、少府(心经):在手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小指尖处。

 (三)手背:9个

 1、鱼际(肺经):在手拇指本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2、合谷(大肠):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

 3、二间(大肠):微握拳,在食指本节前,桡侧凹陷处,赤白肉际。

 4、三间(大肠):微握拳,在食指本节后,桡侧凹陷处。

 5、液门(三焦):在手背部,第四、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6、中渚(三焦):在手背部,环指本节后,第四、五掌骨间凹陷处。

 7、前谷(小肠):微握拳,在手掌尺侧,小指本节前,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8、后溪(小肠):微握拳,在手掌尺侧,小指本节后,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9、腕骨(小肠):在手掌尺侧,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凹陷处,赤白肉际。

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技巧

 六、腕横纹:6个腧穴

 1、阳谷(小肠):在腕背横纹尺侧,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凹陷处。

 2、阳池(三焦):在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尺侧缘凹陷处。

 3、阳溪(大肠):在腕背横纹桡侧,拇指向上翘起时,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处。

 4、太渊(肺经):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5、大陵(心包):在腕掌侧横纹中点,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6、神门(心经):在腕掌侧横纹尺侧,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凹陷处。

 七、前臂部:21个腧穴

 (一)前臂内侧:9个

 肺经(3个)

 1、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2、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3、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心包经(3个)

 1、内关: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2、间使: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郄门: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心经(3个)

 1、阴郄:在前臂掌面尺侧,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2、通里:在前臂掌面尺侧,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3、灵道:在前臂掌面尺侧,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二)前臂外侧:12个

 大肠经(5个)

 1、偏历: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

 2、温溜: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3、下廉: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4、上廉: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5、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三焦经(5个)

 1、外关:在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2、支沟:在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腕横纹上3寸。

 3、会宗: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桡侧边缘。

 4、三阳络: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5、四渎:在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小肠经(2个)

 1、养老:在前臂背面尺侧,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处。

 2、支正:在前臂背面尺侧,阳谷与小海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八、肘横纹:5个腧穴

 1、曲池(大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2、尺泽(肺经):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3、曲泽(心包):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凹陷处。

 4、少海(心经):屈肘举臂,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

 5、小海(小肠):在肘内侧,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九、臂部:12个腧穴

 (一)臂外侧:7个

 大肠经(3个)

 1、肘髎: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1寸,肱骨边缘处。

 2、手五里:在臂外侧,曲池与肩髎连线上,曲池上3寸。

 3、臂臑:在臂外侧,曲池与肩髎连线上,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

 三焦经(4个)

 1、天井:在臂外侧,屈肘举臂,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2、清冷渊:在臂外侧,屈肘,肘尖直上2寸,天井上1寸。

 3、臑会:在臂外侧,肘尖与肩髎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后下缘。

 4、消泺:在臂外侧,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

 (二)臂内侧:5个

 肺经(2个)

 1、天府:在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

 2、侠白:在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

 心包经(1个)

 1、天泉:在臂内侧,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

 心经(2个)

 1、极泉:上臂外展,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2、青灵:在臂内侧,极泉与少海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内侧沟中。

 四环节——即:休克发生的原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转归。

 五衰竭——即:急性呼衰、心衰、肾衰、脑衰、肝衰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 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 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 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⑤ 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⑥ 背阔肌:在背的中部外侧可见此肌的轮廓,以后向上延伸参与形成腋后壁。

⑦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测量上臂的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标志点。

⑧ 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

⑨ 掌长肌: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前面的中缝、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⑩ 尺侧腕屈肌:用力外展手指半屈腕时,在腕的尺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1 桡侧腕屈肌:握拳时,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2 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等肌腱。在后二肌腱之间有深的凹陷,称鼻烟窝。

○13 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第2—5指的肌腱。

2.触摸下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髋骨位于腰腹部侧面,其髂嵴全长易在皮下触及,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点为髂嵴点,是测量下肢长H(又称髂嵴高)和骨盆宽的体表标志。前端为髂前上棘,是测量下肢长A(又称髂前上棘高)的体表标志;后端为髂后上棘。坐骨结节位于臀部后下方。髂嵴高、髂前上棘高、大转子高是测量下肢长的三种方法。

② 股骨位于髋部最外侧,其大转子易在皮下触及,是测量下肢长B(又称大转子高)的体表标志。内、外侧髁位于大腿下端两侧皮下。

③ 髌骨前面可在膝关节前面皮下触及,此骨的前面中点是测量膝围的体表标志。

④ 胫骨的胫骨粗隆在膝关节前面下方皮下易触及,屈膝时更明显。内、外侧髁位于上端两侧皮下,其内侧髁内侧缘上最高的点为胫骨点,是测量小腿长的体表标志。坐位时,将右腿的踝关节架在自己的左膝关节上,而右腿膝关节自然下垂,此时可明显摸到胫骨内侧髁的内侧缘。在小腿前内侧皮下可触摸胫骨前缘的全长。在胫骨下端内侧皮下的隆凸处可触摸到内踝,在内踝上方小腿最细处是测量踝围的体表标志,内踝点是测量小腿长的体表标志。

⑤ 在胫骨外侧髁下方皮下可触摸到腓骨头,屈膝时较明显。腓骨外踝可在下端外侧皮下隆凸触及,外踝比内踝略低。

⑥ 跟骨跟结节在足后部皮下能触及,为直立时足跟最向后突出的一点,为测量跟腱长和足长的体表标志。

⑦ 外侧跖骨点,第五跖骨小头向外侧最突出的点;内侧跖骨点,第一跖骨小头最向内侧突出的点。这两点为测量足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下肢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臀股沟:为一横行的沟,界于臀部和大腿后面之间。也称臀纹线,是测量大腿围的标志点。

② 腘窝横纹:在腘窝呈横行的皱纹。

③ 臀大肌:使臀部形成圆隆的外形。

④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在大腿屈和内收时,可见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⑤ 半腱肌腱、半膜肌腱:附于胫骨上端的内侧,构成腘窝的上内界,并在此可摸到其肌腱。

⑥ 股二头肌腱:为一粗索附于腓骨头,构成腘窝的上外界,在此处可摸到其肌腱。

⑦ 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及跟腱。腓肠肌二个头则构成腘窝的下界。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为测量跟腱长的体表标志。腓肠肌最粗处是测量小腿围的标志点。

⑧ 跟腱:在踝关节后方呈粗索状,向下止于跟骨后端

⑨ 胫骨前肌肌腱:在用力勾脚尖时,在小腿下端前面、胫骨外侧,明显可见此肌腱。

3.触摸躯干和颅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中轴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在两眶下缘外后方皮下能触及颅骨颧弓;眶上缘、眶下缘分别为眼眶上下的骨性边界;眉弓为眶上缘上方的横行隆起;在耳廓前方可触及下颌头,张口、闭口运动时,可发现下颌头在移动。在外耳门后下方皮下可触摸到颞骨乳突;在外耳门前下方可触及下颌角;在枕部正中皮下可触及枕外隆凸,低头时较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

② 背部正中皮下能触及椎骨棘突。特别是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时更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易于在体表扪及。

③ 肋骨除第1肋骨外,所有肋骨都可扪及。第2肋位于锁骨下方皮下。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④ 胸骨全长位于胸正中部皮下,其中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触摸躯干和颅的皮肤、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人中:上唇处中线上的纵行浅沟。

② 鼻唇沟:脸颊和上唇分界处的斜行浅沟。

③ 咬肌和颞肌:咬紧牙关,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强硬的条状咬肌。在颧弓上方的颞窝内可摸到坚强的颞肌。

④ 胸锁乳突肌:转头向对侧时,可见位于颈前外侧呈长条状的肌性隆起。

⑤ 喉结节点:正中矢状面上,喉结节最向前突出的点,此点为测量颈宽、颈围的标志点。

⑥ 腹直肌:腹前正中线两侧的长形肌性隆起,肌肉发达者可在两侧腹直肌上有3条横沟,为腹直肌腱划,腱划上、下有发达的肌腹,一般有8块。

⑦ 竖脊肌:在脊柱两侧,呈纵形肌性隆起。

(二)观察人体主要测量点示意图(图2-4-1),并分别在全身骨架标本和全身肌肉标本或自己(或他人)身上找出相应的测量点。

答案:D

考点:1.中渚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第5掌骨间凹陷处。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热病、手指不能屈伸。2.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耳鸣、耳聋、暴喑、瘰疬、胁肋痛、便秘、热病。3.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热病、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胁肋痛、上肢痹痛。4.肩髎在肩部,肩髑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臂痛、肩重不能举。5.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瘰疬。6.丝竹空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头痛、目赤肿痛、齿痛、癫狂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846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