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患者你好,“大便很硬,很用力拉出 却感觉较大较硬堵在肛门口”这是肛裂的症状;“大便很硬”这是由于便秘导致大便干结。一般大便干结导致便秘后容易产生肛裂。肛裂如果拖久不治形成陈旧性肛裂及其他并发症治疗就麻烦些了。
武汉马应龙肛肠医院建议你,首先应该把便秘治好。治好便秘,平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可保持大便软化,另外只要有便意就要及时排便,不要憋着不上厕所,大便堆积在肠道内吸收水分后容易干结、排不出。你喜欢吃辣的,最近就要忌口了,辛辣刺激食物容易引发肛肠病,如肛裂、痔疮。
现在肛门痛,建议你用些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涂抹在患处。如1周内未见好转,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进行治疗。
如果还有疑问,欢迎再次来咨询我。
您好:
很高兴为您解答
便秘便血的主要症状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或天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肛门出血,出血伴随大便或不伴随的现象。
便秘便血的并发症状
在肛肠疾病中,引起便秘便血的疾病有很多种,如何来区分便秘便血的症状呢?专家指出不同疾病引起的便秘便血,症状不同。
(1)肠癌引起便秘便血的症状。其主要症状是粪便带血。癌肿位于右半侧结肠如回盲部、升结肠、结肠肝曲部位,一般不易见到明显出血,而以大便潜血阳性为主。癌肿位于左半侧结肠,便血的颜色多呈鲜红或暗红色,附于粪便表面,如果出血量不多,因便秘在肠腔潴留过久,则血色发黑,血与粪便相混合。
乙状结肠癌常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带有鲜血、脓及黏液。直肠癌则为便中带血或脓血便,或粪内有血性分泌物的黏液血便。
(2)肠息肉引起便秘便血的症状。特别是直肠息肉出血,其症状主要是便血,一般量不多,间歇性出血,色鲜红,覆于粪便表面,也可与粪便相混,或混有黏液和脓性分泌物。直肠息肉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一般出血量较小,结肠有较大的息肉时,可引起肠套叠,下腹绞痛,便秘加重,且粪便带血。
(3)痔疮引起便秘便血的症状。患有痔疮的病人,由于排便时肛门疼痛,因惧怕排便常常抑制便意,逐渐产生便秘,而便秘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痔疮。当痔核较大,痔黏膜组织变薄,用力排便时干燥粪块易擦破痔黏膜,引起便血。便血是内痔的常见症状,但并非每次解大便时都会有便血,一般以大便干燥时为多见,其特点是用力排便时,血液从肛门排出,出血量不等,鲜血常附在大便表面,可以是粪便带血,便后手纸带血或点滴而出,严重者出血量较大。
(4)肛裂引起便秘便血的症状。便秘日久会引起肛裂,而一旦患有肛裂后,便秘会进一步加重,在用力排便时,干燥的粪便扩张肛管,可使肛管小血管撕裂而出血。其特点是出血量较少,或粪便表面带血,或排便时鲜血点滴而出,或便后手纸沾血。另一特点是肛裂病人常有剧烈的撕裂样肛门疼痛,排便后疼痛可持续较久,当有因排便引起的周期性剧烈肛门疼痛伴便血时,应考虑有肛裂。肛门视诊即可确诊。
(5)肠套叠引起便秘便血的症状。常为黏液血便,呈果酱状,伴有腹痛,腹部可扪及套叠的肿块,易引起肠梗阻。
(6)直肠溃疡出血引起便秘便血的症状。为大便表面带血且伴有肛门区域疼痛。
由上可见,便秘便血的症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由其它肛肠疾病引发而成的,因此,专家提醒患者,要治疗便秘便血,首先要明确病因。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有什么问题可以再次咨询我,祝您身体健康。
不论中医西医,自古就对排便有所研究。因为粪便可以展示出一些身体不适的原因。很多朋友都会遇到这种状况,晨起排便时,开始很难排出。所以就感觉大便发硬、发干,结果紧接着就有种软希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导致呢?是不是身体发出的信号?
根据专家对这种情况的判断,及各种临床案例展示,这种现象多是胃肠湿热所致,没有什么药物可以一下子根治,这种慢性症状不能急,要药调配合日常生活的食疗方法。建议有这种症状的大家可以使用传统中药例如当归、虫草等调理身体,中药虽然苦口,但是治根。
平常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的东西,影响肠胃的蠕动。再加入适当的锻炼,使得身体内脾胃和谐,从而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一下肠胃的功能,将有助于改善排便的情况。由此可看出,我们平常应该注意下自己的排泄情况,这样我们可以有效的提前观察自己的身体情况,提前做出各种应对方案。
身体健康的方式基本都是差不多的,注意作息时间,加强适量运动,饮食规律同时不要太咸或者太油腻,给身体的器官不要加重负担,这才是长寿之道。最后想分享一个长寿的秘诀给大家,保持愉快的心情。很多疾病都是从生气中产生,生气使气不通畅,瘀滞,所以会产生很多身体疾病,当然气通了也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患者出现大便先硬后稀的症状,可能是由于患者患有便秘造成的。便秘的一种典型症状就是大便会硬、干、没有水分,造成排便困难,还可能是由于患者肠胃功能紊乱导致的,由于患者肠胃功能紊乱,而导致肠胃对水分的吸收效率低,从而就会造成大便稀的症状,还有可能是患者脾虚造成的。如果患者出现这种症状,患者可以从饮食上调节肠胃,注意饮食的清淡和饮食卫生,同时也需要注意少吃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尽量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大便先硬后稀也有可能是因为大便头部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相对较久,水分被肠壁吸收,因此会干硬;而大便尾部停留时间没有头部长,因此水分含量相对充足,水分含量多可导致稀便。这种情况常见于肠道功能紊乱,多是由饮食、生活习惯不当引起,比如水分、膳食纤维摄入过少,饮食过于精细,活动量少等原因。
但是大便性状的改变不是消化道疾病特异症状,很多肠道疾病都可能导致类似情况,比如肠炎、肠息肉、肠肿瘤等。肠癌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可能出现消化不良以及排便习惯的改变。患者可有腹痛、腹胀、便秘、腹泻、黑便等症状,确诊肠癌需要完善肠镜及腹部影像学等相关检查,
建议你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品。
吃喝拉撒睡是人生百态,排便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一般一天排便1~2次,通过排便能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排便也是身体 健康 的晴雨表,排便是否正常是判断一个人是否 健康 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常情况下,排便通畅,5分钟之内就能排完大便,大部分人排便时总是前面干硬,后面软粘,这是怎么回事。
1、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粪便在肠道中形成,肠道异常时就会影响排便。肠道内菌群失衡会使得肠道过度缺水,导致粪便先干燥,后软粘,也有可能出现排便不畅和排便不尽感。
2、肾脏病变
中医认为:肾主二便,大小便都跟肾脏有关系。肾脏发生病变后,不能及时生成尿液,肾脏不能正常代谢水分,引起大便干结,进而导致大便头干硬。
3、脾脏虚冷
大便前面硬因为是因为体内津液缺少和营养不足引起的,人体中水液积聚无法正常代谢,可转化成水湿,这是脾虚引起的。大便后面软粘是脾脏虚冷,不能温养,大量水分流向大肠,引起大便溏薄。
1、控制排便时间
大部分人习惯在清晨排便,因为早晨起床后可产生起立反射,早餐后胃结肠反射最为强烈,可刺激结肠蠕动,进而形成排便反射。把蹲厕所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若超过10分钟仍然没有排出也不能太强求。适当的揉一揉腹部能调节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2、掌握排便的最佳姿势
直肠肌跟直肠形成的肛肠角度越大,直肠越直,排便就越顺畅,掌握正确的排便方法,能缩短排便时间,预防痔疮或便秘。下蹲姿势腹部压力最大,能促进排便。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小孩子可选择坐姿,因为蹲着时膝盖和腿部受力大,易滑倒或骨折。若感觉排便困难可以在脚下踩一个小板凳,上半身稍微前倾,这样能增加腹压,能帮助顺利排便。
3、保持适度运动
久站、久坐和活动量少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因素,所以不能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约半个小时更换一次姿势。平时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打球、广播体操或跳绳等,坚持做提肛运动,这样能增加全身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痔静脉回流。
4、排便不能过度用力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不能用力排大便,不然会增加心脏回心血量,升高血压,加大心肌耗氧量,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发作,甚至导致心律失常或猝死。
温馨提示
在固定的时间段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尽量安排在晨起或早餐后20分钟左右,即使没有便意也要去厕所蹲一蹲。排便时应专心致志,不能一边看书或一边玩手机,以免分散注意力,降低对肛门肌肉的控制,甚至会引起便秘。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菠菜、韭菜或黑芝麻等,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蠕动。
#家庭医生超能团#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