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c5轻微增生,母指数过去3个指尖发麻,手臂偶尔发麻,肩夹骨经常感觉涨疼。扎针,吃药两个月没有一

颈椎c5轻微增生,母指数过去3个指尖发麻,手臂偶尔发麻,肩夹骨经常感觉涨疼。扎针,吃药两个月没有一,第1张

  手臂偶尔发麻,肩夹骨经常感觉涨疼,是颈椎c5轻微增生造成的,吃药只能治标不治本,做好颈椎保健才是关键。

  一、自我保健的方法:

  身体挺直站立,昂下颚、挺胸、收腹。两腿直立两脚尖朝前。

  1、左右旋转。

  取坐位或是站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5分钟。是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的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2、提颈缩颈。

  取站位,肩部自然向上提,同时颈部向下缩,停留3-5秒,再自行放松,重复10次。

  3、环绕颈项。

  取站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进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患者站位,两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偏,再向右侧偏,动作要缓慢,幅度勿过大,重复20次。

  4、前后活动颈部。

  取站位,两手叉腰,头尽量向前屈,低头看地。在仰头看天,头尽量后仰,动作缓慢。

  二、建议:

  1、 低头作业一小时之内,要起身活动一会;

  2、 避免受凉,特别是出汗后,不要被冷风吹着;

  3、 避免肩扛重物,劳累过度;

  4、 放松情绪,平和心态,长存喜乐(发自内心的高兴)之心;

  5、 坚持经常五分钟自我按摩法:两手大拇指点按风驰穴一分钟;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点按颈肌一分钟;两手分别握肩各一分钟;头缓慢后仰、前倾活动一分钟,同时两肩做前后画圆运动。

陶女士第一次来扎针时,脸色灰黄,一个人近乎虚脱,软软靠在椅背上。右肩及肩膀酸重、疼痛,断断续续发作两年多,严重时胳膊抬不起来,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困乏无力。医院针灸、推拿多次,好不了几天又会再来。我让她抬起来试试,胳膊举到额前很费劲,再往上就开始龇牙咧嘴。

肩部疼痛,识证为上焦;肩膀疼痛,识证为下焦,黄帝内针限定肘膝以上禁针,倒换到上焦用针。

肩部疼痛,经络主要在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区域;

肩膀疼痛,经络主要在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及太阴经区域。把这些症所在的经络合并同类项,这样组合取穴就简化了,集中在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区域。

三焦同气取上焦腕部,在 太阳经支正穴、少阳经外关穴、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各刺一针。

此时让陶女士抬举胳膊。她说好是好点了,但还是痛。

接下来阴阳倒换,先是上下倒换:太阳经支正穴倒换到后溪穴、少阳经外关穴倒换到中渚穴、阳明经偏历穴倒换到合谷穴、太阴经经渠穴倒换到鱼际穴。

同时,进行表里倒换。前面所刺太阳经支正穴、少阳经外关穴、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这四针,阳明与太阴已经暗含倒换,故只选择太阳与少阳进行表里倒换。太阳经支正穴和后溪穴,表里倒换至少阴经通里穴和少府穴;少阳经外关穴和中渚穴, 表里倒换至厥阴经内关穴和劳宫穴。

然后再取肘部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调中。

进针完毕,再让陶女士抬举胳膊,她惊喜地发现,手臂不仅能自如抬举,还能绕过头摸到后面项背。

第二天,陶女士除了有些酸重感和轻微疼痛,症状竟已好了大半。第二、第三次用针后,她除了感觉右肩及胳膊有两根筋还牵着,疼痛酸重感已经消失。如此针治四次,陶女士就再没来过。

肩部不适症状的处理,根据症之所在经络,在腕部上焦区域寻找阿是穴或者同气点下针。

如果用针效果不好,可在掌部以及肘部进行上下倒换,或者表里倒换来寻找解决之道。

肩部的经络循行,与颈项的经络分布有点类似。

肩部正后,包括背部的上焦区域,都是太阳经说了算;

往两侧去,在肩髎穴附近,是少阳经小哥的地儿;

正中肩峰区域,那是阳明经的疆土;

肩前云门穴、中府穴附近,则是太阴经的蜗居点;

腋前大筋附近是厥阴经的循行地带。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考虑肩部问题,往往与颈项以及肩膀的问题连在一起。颈项的问题,在前篇已专门说过。这里重点说说肩膀的经络循行区域。

还有一点要说明,肩部与肩膀的不适问题,在熟悉经络时分开来掌握,可能更方便初学时理解。

比如从三焦定位看,肩部的问题,可归入躯干的定位,放在上焦来看待;肩膀的问题,可归入手臂的定位,放在下焦来看待。

而在处理肩部不适症状时,少阴经的问题几乎很少涉及,所以说明肩部经络循行路线时,就将其归入到肩膀区域一并介绍。

从肩部向肩膀延伸,在外侧(表侧)的是三条阳经,从前到后,依次是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

这几条阳经的区域划分,分别可以阳明经肩髃穴与曲池穴、少阳经肩髎穴与天井穴、太阳经肩贞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作为轴线,以轴线与轴线之间的二分之一处作为三条阳经之络的划分中心线,这样就可以相对清晰地区分出三条阳经的主管区域。

同样,在里侧(内侧)的三条阴经,从肩前往里去,依次是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太阴经、厥阴经刚才已经说到,太阴经是肩前区域,厥阴经是腋前大筋附近,少阴经在腋下,也就是腋窝里。

细分的办法,也是一样找连线,太阴经是从肩髃穴前二横指到尺泽穴,厥阴经是从腋前大筋到曲泽穴,少阴经是从极泉穴到少海穴,连线与连线的中间线,就是络与络之间的分界线。

我有个好友是健身运动爱好者,三天两头跑健身房,胳膊一弯,满满隆起的都是腱子肉。前几天忽然找我,不晓得是健身用力过猛,还是肩部受寒,左胳膊举不起来了。寻找痛点在哪里?痛点正好在肩髃穴(阳明经)附近。

症在左边,左病右治,三焦同气取右手腕部,就在 阳明经 阳溪穴刺入一针。

让他再举手臂。到底是“运动健将”,一下就把手举过了头顶。咋样?他说,大部分好了,只有一点点不舒服了。

继续阴阳倒换, 阳明经腕部阳溪穴上下倒换至肘部曲池穴 刺入一针,再让他举。

当然,既然是上下倒换,可以向上倒换到掌部合谷穴,也可以向下倒换到肘部曲池穴。至于往哪里倒,心中明了理,上下倒换都一样,平时用针不用过多拘泥。

这次举得更加自如,手臂绕到颈项另一侧也没问题了。朋友说,这几天干活稍不注意,胳膊抬过一点,眼泪就差点要痛出来。现在居然一下子好了,这是为什么啊?

为什么啊?这就是黄帝内针的奥秘啊!你去买本书好好学。我卖了个关子。

不过这个关子还真不是刁难,如果他真的有心去学,一定能够学会。黄帝内针本来就是一个人人都能学会的简易针法。

看在好友的份上,再送你一针,太阴经尺泽穴。这一针与阳明经曲池穴并驾齐驱,既是调中,又是太阴经、阳明经表里倒换,实实在在为他买了一份保险。

果然,就这么一次,好友的胳膊就恢复了,又去健身房耀武扬威去了。

像好友这类偶发性的症状,不是陈旧性的伤痛,用黄帝内针见效较快。有些不适症状时间较长、成因相对复杂的,针治难度也会大一些。

有个同事手臂抬举困难,医院诊断是“五十肩”,针灸、贴膏药、吃西药,想了很多办法不见好。这个同事的不适症状主要是右侧肩膀及肩关节沉胀、酸痛。

我让同事抬举胳膊,肘部拎到胸前,就再也拎不上去了;再让他向前伸,胳膊活动基本不费劲;让他后展时,肩膀除了刚才抬举时的不适,隐隐感到腋下大筋的地方也被牵住了。

胳膊向上拎举困难,障碍主要集中在阳明经、太阴经区域;后展感到腋下大筋处有不适,那是厥阴经有问题。

问诊时判断肩膀问题在何经何络,让患者作前伸、抬举、后展动作是比较有效的一个办法。

前伸困难,一般是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乃至太阴经出毛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后展困难,一般是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有问题的可能性大;

抬举困难,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甚至少阴经都有可能是问题所在。当然,牵涉到少阴经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少见。

具体的判断依据,要结合患者的感受来判定。

这位同事肩膀不能抬举,识证是下焦,按照右病左治法则,取其左手腕部,在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各刺一针。

考虑到同事的病发时间比较长、症状相对较重,进针的同时进行了阴阳倒换,在腕部阳明经阳溪穴、太阴经太渊穴、厥阴经大陵穴各刺一针,这样与前面所进之针形成上下倒换。

针入后,同事抬举手臂有所改善,但疼痛症状还是比较明显。

我的第一选择还是 考虑 阴阳倒换(上下倒换), 在肘部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厥阴经曲泽穴各刺一针。

但疼痛症状还是变化不大。

上下倒换还不行,那就再来 表里倒换 。最先针刺的是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阳明与太阴已经含有表里倒换之意,现在只要选择厥阴经进行表里倒换,将厥阴经内关穴表里倒换至少阳经外关穴。

同时,跳出经络上下、表里倒换的圈子,将患处放到更大的空间来考量。

症主要集中在阳明经、太阴经,从整个肩膀来看,正好可以看作是外侧、前侧,也就是阳;与之相对应的太阳、少阴区域也就可以理解为后侧、里侧,也就是阴。

这样一来,用针的思路又得以拓宽,阳病治阴啊,再来一次前后倒换,选择太阳经的支正穴。

施针结束,他肩膀的疼痛症状大为好转,但是肩关节里面还是有明显痛点。这个“老顽固”还真是难缠。

我略一沉吟,在其阳明经二间穴、三间穴横穿一针。再让同事感受患处,痛点消失。

为何选二间穴、三间穴横刺?人体处处有三焦。

把手掌竖起来划分三焦,如果把掌根部位看作是下焦,掌中部位劳宫穴、少府穴等一圈看作是中焦,掌指关节处(二间穴、三间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上焦?

肩关节阳明经处不适,不就正好与食指阳明经循行处 二间穴、三间穴 同气吗?既是经络同气,还是三焦同气。同气自然相求,有求必应。

肩关节从手部来讲的话属下焦,按理在对应的另一侧肩关节来用针,但是因为肘膝以上禁针,上下倒换到上焦腕部用针。

当然,如果把肩关节放到躯干来看,也可以看作是上焦所在,那亦是同气相应。

以此类推,一个手掌其实可以包罗万象。

同事的“五十肩”,先后针治了三四次,肩部不适症状基本消除。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有次问他肩膀怎样了。不料他告诉我又反复了。我很纳闷,这么快就变脸啦?

这个同事是个顶级书法爱好者,肩膀稍微有些好转,又开始醉心于他的理想,没注意休养生息,不适症状又卷土重来。又回到那个老问题,健康的责任人到底是谁呢?

小贴士:肩部不适之症,识证为上焦,(肩膀不适之症,可视作为下焦),经络主要为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

一般按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法则求同气。

取穴可以《黄帝内针》“肩部经络(同气)”章节所给出的穴位为据。

具体取穴可以阿是穴为准。如用针效果不佳,可采取阴阳倒换办法强化。

肩部紧张和僵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你可能会感到意外的是,按摩肩部紧张的穴位可以迅速缓解肩痛。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经典的穴位,并告诉你如何正确按摩以获得最佳效果。

我们来看看「风池」穴位。这个穴位位于颈背部正中央,两侧颈椎的凹陷处。用温柔的手指按压这个穴位,每次持续约1分钟,可以缓解颈部和肩部的紧张感。可以配合自然呼吸,放松身体和心情。

除了「风池」穴位,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是「天突」。它位于胸骨正中央上方,两个锁骨之间的凹陷处。按压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部僵硬和疼痛。同样地,用温柔的力度按摩1分钟左右,并配合深呼吸来放松身体。

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是「外关」。它位于手臂内侧上臂二头肌腱与三头肌腱之间的凹陷处。轻柔地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部的紧张感和疼痛。每次按摩1分钟左右,并注意保持舒适的姿势。

「肩井」穴位也是缓解肩痛的好选择。它位于肩胛骨下方,两个背椎骨之间的凹陷处。用指腹轻轻按压这个穴位,每次约1分钟,可以帮助放松肩部肌肉,减轻肩部的不适感。

还有一些其他的穴位可以缓解肩痛,如「天突」穴位、「大椎」穴位、「青灵」穴位等。如果你在按摩过程中遇到特别疼痛或不适的感觉,请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过程中要保持温柔和稳定的力度,并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配合深呼吸和放松身体,可以增强按摩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良好的姿势和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肩部紧张和僵硬。

按摩肩部的穴位可以迅速缓解肩痛和紧张感。通过正确的按摩手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保持肩部的舒适和健康。希望这些穴位图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008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